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地球表面的變化》(作業設計)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上科學教科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地球表面的變化》(作業設計)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上科學教科版

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地球表面的變化》
學 科:小學科學
年 級:五年級上冊
教材版本:教育科學出版社
《地球表面的變化》作業設計
一、單元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教科版
單元名稱
基本
信息 科學 五年級
第一學期
地球表面的變化
單元
組織方式
序號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
地球的表面
1
2
3
4
5
6
7
第二單元第一課
第二單元第二課
第二單元第三課
第二單元第四課
第二單元第五課
第二單元第六課
第二單元第七課
地球的結構
課時
信息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火山噴發的成因及作用
風的作用
水的作用
總結我們的認識
二、單元分析
(一)課標要求
學習內容
5-6年級學習目標
地球表面有由各種
水體組成的水圈。
舉例說明水在地表流動的過程中,塑造著地表的形態。
地球內部可以劃分 描述地球內部有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知道地殼運動是地震、火山噴發等自然現象形成的原因。
三個圈層。
說出地殼主要由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巖石構成。
簡了解地震、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知道抗
震防災的基本常識。
人類生存需要防御
各種災害,人類活動 說出人類不合理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樹立環境保護的
會影響自然環境。 意識。
舉例說出人類保護環境的舉措,能夠針對現實環境問題提
出適當建議。
(二)教材分析
1.知識框架
地球的表面
地球的結構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火山噴發的成因及作用
風的作用
地球表面的變化
水的作用
總結我們的認識
2.內容內在邏輯分析
本單元主要引領學生就地球表面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展開觀察,進而引發學
生思考:這些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是本來就有的嗎?是什么力量或者說什么作用
使它們成為現今的面貌呢?通過指導學生親歷一系列的科學實踐活動,幫助學生
逐步建構起地球現今的面貌不是本來就有的,而是經過地球內外因的共同作用而
形成的這一科學概念,學生經歷猜想、建立模型、模擬探究、形成解釋等一系列
探究活動。
(三)學情分析
基礎知識:在三四年級的學習,學生知道地球表面海陸分布情況,經歷過認
識巖石和土壤的過程,積累了一些地質成因的知識。
能力水平:隨著年齡的增加,五年級的學生觀察事物更加細致,敢于提出關
于地球表面形態變化的猜想,對實驗的推理更趨于合理。但對收集證據,運用科
學思維,解釋和論證科學結論的過程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需要不斷反思和重新架
構。
生活經驗:學生熟悉自己身邊的地形地貌,通過網絡,新聞等媒介手段,學
生們對地震、火山噴發等地質災害有了解,但這些災害產生的原因認識不清,是
模糊的、不完善的,對人類與環境的關系認識粗淺,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不強。
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1.基于對地形圖的觀察,描述地球表面的整體樣貌,豐富學生對地球表面的
認知,多維度提升對地球表面的初步認識。
2.會做地震、火山噴發、風蝕巖石等各種模擬實驗,并根據模擬實驗大膽猜
測,嘗試證明自己的猜測。
3.注重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強調分享和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愿意分
享、交流與反思,培養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家園的情感。
4.經歷對“引起地球表面地形變化的因素”猜測、整理、再認識的過程,促
進學生進階學習,幫助學生經歷猜想、建立模型、模擬探究、形成解釋等一系列
探究活動。
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本單元作業設計的整體思路是圍繞本單元大概念展開的,設計兩個環節,分
別是課堂作業和拓展作業。
(一)作業形式
課堂作業以教學中探究活動為主,以探究活動、建立模型和嘗試交流和分享
等形式進行,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閱讀、觀察和推測得出結論的能力,提高學
生對地球面貌的變化的內外因的認知。
課后作業主要是對課堂學習的補充和完善,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幫助學
生建立模型、鞏固課堂知識,完善認知,同時學以致用,將課堂上的知識轉化成
能力,促進學生在做中學,在生活中實踐,提高學習興趣和主動分享的樂趣。
(二)評價方式
作業評價分為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家長評價三方面,注重自我評價和對學
習興趣的評價。評價采用星級,每道題定位5☆等級,每道題評價明確,方便操
作。同時強調不以5☆封頂,當學生表現優秀可以不設上限,打6☆甚至更多,
旨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科學中發現學習的樂趣,培養自信心,在興趣中培養
學生的科學素養。
五、課時作業:
第1課時:地球的表面
時間 評價
要求 方式
環節
作業具體內容
評價要素
基于五種典型地形地貌圖片的
1.是否基于對五種典型地
形地貌觀察(1☆);2.描
述語言是否規范、準確(1
☆);3.對原因的猜測是否
合理(1☆);4.是否能夠
認真聽取其他小組的觀點
(1☆);5.在匯總全班意
見后,是否對自己不合理的
猜測作出修正(1☆)。
觀察,記錄表格并給出合理猜測。
學生
7
課堂
作業
互評


教師
點評
本題是在觀察了“世界地形圖”“我國的地形圖”之后設計的,意在強
設 化學生對典型地形地貌的觀察,描述變化原因的推測,注意地貌與地形的關
計 聯,激起對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研究的興趣。抽提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旅途
意 見聞和網絡、電視中的知識,發揮個人學習與小組交流研討的優勢,記錄表
圖 達自己的認識,嘗試找出地貌與地形的關聯,為后面的全班交流,形成初步
的共識奠定基礎、提供線索。
用簡單的線條畫出五種常見地
形地貌,嘗試用超輕黏土制作地形
地貌模型小擺件。并與家人聊一聊
課后 蕪湖的地形地貌。(準備材料:紙
拓展 張、筆、超輕黏土)
1.是否能畫出五中地形地
貌的特征的簡圖(1☆);
2.黏土模型是否體現五中
地形地貌的典型特征(1
☆);3.黏土模型是否美觀
好看(1☆);4.是否樂于
主動與家人分享知識(2
☆)。
教師
12 評價

鐘 家長
評價
本題意在復習鞏固五種地形地貌(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知
識,提高學以致用,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動手實踐和語言表達的能力。“畫簡
單線條”加深對重點知識的識記,形成對地球表面樣貌初步感知;“制作黏
土模型”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強調在玩中學,鍛煉學生閱讀文字,將抽象
平面圖轉化為立體圖形的能力;“聊一聊”引導關注家鄉,培養對家鄉的情
感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分享中獲得樂趣的情感,促進家長和孩子的交流與
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第2課時:地球的結構
時間 評價
要求 方式
環節
作業具體內容
評價要素
自學關于地球三個圈層厚底資
料的閱讀卡片,對照圈層厚度比例,
用橡皮泥制作圈層厚度模型。
1.是否自主完成閱讀(1
☆);2.是否能簡單描述閱
讀內容(1☆);3.模型三
個圈層厚度比例是否合適
(1☆);4.匯報交流是否
認真聽取或積極表達觀點
(1☆);5.是否對模型不
合理之處作出修正(1☆)。
學生
8
課堂
作業
互評


教師
點評
本課由第1課地球外部形態的認識,延伸到地球內部構造的學習,增強
學生對地球結構的感知,進一步激發興趣與培養實踐能力,但學生對于地球
設 內部結構的三個圈層缺乏深入的了解。本題適當補充一些資料,豐富學生對
計 地球的認識,采用自學和制作圈層厚度模型的方式,增強學生對地球結構的
意 感知,進一步激發興趣與培養實踐能力。閱讀、嘗試表達、設計制作模型,
圖 一步步修正認識,尤其是模型制作環節,怎樣通過數據認識圈層比例,指導
制作科學性,以及交流匯報之后,發現自己制作不足,逐步轉化教學重點,
同時為第3、4課的學習地震、火山噴發形成原因奠定知識基礎。
觀察煮熟的雞蛋剖面,說清楚
1.是否具有濃厚興趣,積極
什么部位代表哪個圈層,并簡單記
主動觀察(2☆);2.地球
錄。(準備材料:紙張、筆、切開
內部結構簡圖是否符合實
6
的熟雞蛋)
課后
教師 際(1☆);3.雞蛋各部分
評價 代表地球圈層名稱是否正
確(1☆);4.是否樂于主
動分享知識,參與班級交流
(1☆)。


拓展
本題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地球內部結構(地殼、地幔、地核)的認識。
通過學生指認圈層名稱,加深對三個圈層名稱的識記,強化科學術語的使用;
再次回顧三個圈層的厚度比例,直觀感受地殼之“薄”,有效轉化本課學習
重點,加深對地球內部構造真實情境的體驗。在“地球表面不斷變化”的大
概念指導下循序漸進,為后續學習地震和火山噴發原因提供知識儲備,進一
步激發興趣與培養實踐能力。




第3課時: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時間 評價
要求 方式
環節
作業具體內容
評價要素
模擬地震成因實驗,完成實驗
記錄單(包括“地面”的變化和“地
面”變化位置與“板塊”對接邊界
的關系)。
1.是否樂于參與模擬實驗
(1☆);2.模擬實驗操作
是否符合約定方法(1☆);
3.是否能夠說出地震是地
殼運動引發的(1☆);4.
是否能認真傾聽他人意見,
形成集體觀點(1☆);5.
是否能基于證據大膽表達
自己的見解(1☆)。
學生
15
互評

課堂
作業

教師
點評
本題是探究地震成因的模擬實驗。要求學生先猜測地震成因,再根據提
設 供的實驗材料設計模擬實驗,觀察“板塊”推拉過程并記錄“地面”的變化,
計 能依據觀察到的斷裂、隆起、褶皺等現象推測地震成因。模擬實驗過程中要
意 達成共識:地震是地殼運動引發的,擠壓或拉伸兩個“板塊”是由地球內部
圖 力量引起的,為推測地震成因提供依據;提示學生實驗中注意觀察“地面”
變化,為后面與自然界中巖層彎曲、斷裂和錯動的圖片對比,最終達成共識。
設計制作防震知識宣傳海
1.是否對廣泛收集防震自
報,并開展匯報會和防震演練。
救自助知識有強烈的興趣
(1☆);2.制作海報的防
15


震知識是否科學合理(1
☆);3.制作的海報是否美
觀(1☆);4.是否主動分
享并欣賞他人海報(1☆);
5.積極參與防震演練,動作
是否規范、科學(1☆)。
課后
拓展
教師
評價
本題旨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搜集資料,制作海報,互相欣賞
和評價其他同學作品以及自救自助演練,讓抗震防災的知識入腦如心。為了
更好的將防震知識轉化為實踐經驗,可以結合學生提供的方法,開展演習等
活動,讓學生自己評價防震方法,達到對地震抗震防災知識的廣泛了解,并
形成一定的能力好。




第4課時:火山噴發的成因及作用
時間 評價
要求 方式
環節
作業具體內容
評價要素
模擬火山成因實驗,完成實驗
觀察記錄單(包括使用的觀察方法
和對觀察現象的描述)。
1.是否積極參與模擬實驗
(1☆);2.是否能說出實
驗材料分別代表地球內部
哪些結構(1☆);3.是否
按照注意事項完成操作(1
☆);4.是否能充分利用感
官全面觀察;1☆);5.是
否基于證據,探究火山噴發
的原因(1☆)。
學生
10
互評

課堂
作業

教師
點評
本題是探究火山噴發成因的模擬實驗,是建立在充分的圖片、文字資料
設 基礎上。要求學生先分析實驗材料分別代表地球內部哪些結構,意在將實驗
計 材料及實驗過程與自然現象一一對應,只有這樣才能對每一種現象所代表的
意 意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強調利用感官,充分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為推測
圖 火山噴發的成因做出解釋提供依據;原因建立對應關系,且有利于得出火山
噴發后對地表的改變。
你能對長白山天池的成因進行
解釋,并說一說火山噴發對地球環
境的影響嗎?
1.是否具有濃厚興趣,積極
思考(2☆);2.是否樂于
主動分享知識,參與班級交
流(1☆);3.解釋是否科
學合理,語言是否恰當(1
☆);4.是否能從正反兩個
方面認識到人類、動植物與
環境之間相互影響和相互
依存關系(1☆)。
6
課后
拓展
教師
評價


本題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地球內部結構(地殼、地幔、地核)的認識。
設 通過學生指認圈層名稱,加深對三個圈層名稱的識記,強化科學術語的使用;
計 再次回顧三個圈層的厚度比例,直觀感受地殼之“薄”,有效轉化本課學習
意 重點,加深對地球內部構造真實情境的體驗。在“地球表面不斷變化”的大
圖 概念指導下循序漸進,為后續學習地震和火山噴發原因提供知識儲備,進一
步激發興趣與培養實踐能力。
第5課時:風的作用
時間 評價
要求 方式
環節
作業具體內容
評價要素
探究風風對巖石的影響,并
填寫實驗記錄報告
材料準備:砂巖、砂紙、放
大鏡
1.是否基于認識提出合
理假設(1☆);2.實驗
步驟設計是否清晰明了
(1☆);3.積極參與實
驗(1☆);4.是否及時
準確記錄實驗現象(1
☆);5.是否能根據現象
得出結論(1☆)。
學生
互評
15
課堂
作業

鐘 教師
點評
本題是在討論“風對地球表面會產生怎樣的作用”這一環節后設計
設 的,針對研究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設計便于實驗探究的模型,讓學
計 生體會到科學知識不僅能從書本、師長處獲取,自主探究也是一種有效
意 途徑。實驗報告的引入,通過先觀察“巖石表面的特點”,到“打磨前

后”的對比,“放大”了巖石前后的變化,充實了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的環節,注重模擬實驗中思維過程的鍛煉,使得整個探究活動都有明確
的目標指引,便于一定程度規范學生探究流程,培養學生科學實驗的良
好習慣。
根據所學知識,向父母解釋
以下四圖的成因。
1.是否積極主動與父母
交流、講解(1☆);2.
是否能清晰表達觀點(1
☆);3.觀點內容是否來
源于本課所學科學知識
(1☆);4.解釋是否準
確(2☆)。
課后
拓展
15
教師
評價


家長
評價
本題旨在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后,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加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并善于將課堂上學到的科學知識轉化為對解釋
實際問題的能力。“講給父母聽”的環節,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
達能力和交往溝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交流。
設計
意圖
第6課時:水的作用
時間 評價
要求 方式
環節
作業具體內容
評價要素
1.觀察下列圖片,說一說讓平
坦的土地變成這樣的形態可能是什
么原因呢?
1.是否積極主動回答問題
(1☆);2.是否能夠提出
明確的觀點(2☆);3.是
學生
10
課堂
作業
互評 否提出切實可行的實驗方


法證明觀點(3☆)。
教師
點評
2.你如何證明你的觀點?設計
實驗并簡要說明實驗步驟。

本題設計于課程開始階段,通過展示不同圖片,讓學生大膽猜想并提出
計 觀點,養成善于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提煉觀點的能力。設計實驗不僅能夠使學
意 生認識到實驗探究的重要性,還能鍛煉學生科學思維能力,明確觀點需要有
圖 足夠的證據支撐,而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
1.閱讀資料,明確“地上
閱讀下面材料,嘗試系統解釋黃河下游河段成為
河”的定義(3☆);
“地上河”的原因。
2.根據所學知識,準確解釋
資料:1.河流屬于地表徑流,容納河流水體的凹地,
黃河下游河段“地上河”成
我們通常稱為“河道”,一般來說河道的底部往往是低
因(3☆)。
教師
10 評價

于兩側地面的,成為一條下凹的凹地。
(評價依據:1.我國東西地
勢差異。2.黃河泥沙來源。)
課后
拓展
2.“地上河”是指河道高出兩岸地面,一般來源于沙
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開闊,比較平緩的中、下游,
泥沙大量堆積,河床不斷抬高,水位相應上升。為了
防止水害,兩岸大堤隨之不斷加高,年長日久,河床
高出兩岸地面,成為“地上河”。
鐘 家長
評價
本題通過引入資料,鍛煉了學生閱讀并自主提煉觀點的能力。同時本題
設計聯系了本單元第一課我國地形地貌的特點以及東西地形差異性,讓學生
利用學過的知識系統全面分析原因。通過復習--理解--運用,完善知識體系,



圖 從而加深理解。
第7課時:總結我們的認識
時間 評價
要求 方式
環節
作業具體內容
評價要素
重新觀察第 1課 5幅圖,根據所學
內容對每一種地形成因做出科學解釋,
并與先前的猜測進行比較。
1.是否積極主動參與。(1
☆);2.能否準確解釋成因
(1☆);3.是否填寫完整
表格(1☆);4.是否與之
前猜測比較(1☆);5.說
說為什么兩次結果會有差
異(1☆)。
學生
10
互評

課堂
作業

教師
點評
本課是對前面所學內容的回顧與梳理,比較學習前后認識的不同,幫助
學生重建更為科學的解釋,感受自己在《地球表面變化》單元的學習中獲得
的成長。而且在分析總結的過程中,回顧模擬實驗的現象和結論,會與學生
的原始猜測進行比較。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到在解釋現象的過程中,證據
的重要性。




調查附近因被侵蝕而變化的地
貌,解釋變化原因,并根據所學知
識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議。
6
侵蝕地貌圖 形成原因 治理建議
課后
拓展
教師 1.完成調查取景(3☆);

評價
2.填寫表格(2☆)。





通過學習,學生對于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及其形成原因有了自己的認識
和理解。本題的設計,讓學生養成觀察自己生活環境的習慣,認識到保護生
態環境的重要性,提高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
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一)科學知識競賽:(環節:課堂作業 時間要求:10分鐘)
1.下列關于地形的描述,錯誤的是( )。
A.從地形圖上可以看出,地球表面陸地少、海洋多
B.地形圖上不同顏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
C.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復雜多樣的
D.地球表面的地形一旦形成后就不會再改變了
2.小科用橡皮泥制作一個地球結構模型,制作代表地殼的橡皮泥時,厚度應
該( )。
A.薄一些
B.厚一些 C.和其他層一樣厚 D.厚薄沒有要求
3.地震發生時,正確的自救方法是(
①乘電梯下樓
)。
②在高樓層,就近躲在厚實的床、桌下
③在平房里,立即沖到空曠地
④不盲目大聲呼喊,保存體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下列對于火山噴發的模擬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
A.土豆泥代表地殼
B.番茄醬代表巖漿
D.實驗中不需要帶護目鏡
C.模擬實驗中聽不到任何聲音
5.地球的內部力量改變著地球的地形,右圖所
示是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東南部的長白山天池,它形
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震
)。
B.火山噴發
D.流水作用
C.板塊碰撞
6.小科暑假去新疆旅游,看到如右圖所示
的景點“風蝕蘑菇”。經導游介紹,“風蝕蘑
菇”很久之前還是一塊柱狀的巖石,它發生變
化的原因是巖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風蝕作用,
請問風力作用最強的是(
A. ①處
)。
B. ②處
C. ③處
D.沒有區別
7.小科同學看到山洪帶來的危害,決定通過模擬實驗探尋減少災害的方法。
在研究“土地上有無植被覆蓋對侵蝕的影響”實驗時,下列設計方案比較科學的
是 (
)。
A.
B.
D.
C.
二、科學探究及整理(環節:課外拓展 時間要求:20分鐘)
同學們,《地球表面的變化》單元的學習已經告一段落完成了,通過這段時
間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請自由選擇本單元你印象最深的知識,跟別人分
享,并試著圍繞其中一個問題畫一張思維導圖。
(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


1
對應單元
對應學
理解
完成
時間
類型
難度
來源
作業目標
了解

應用

選擇
選擇
選擇
選擇
選擇
選擇
選擇
思維圖
1
2
3
2
3
3
2
4
容易
容易
容易
容易
容易
中等
容易
中等
改編
原創
原創
原創
原創
原創
原創
原創
2

3
30


4
5


6
7

8

(三)評價設計
參考答案或者提示:
一、1.D 2.A 3.B 4.B 5.B 6.A 7.D
二、學生愿意分享,能針對本單元知識提出一個問題,解釋合理,
觀點正確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皋市| 清苑县| 巢湖市| 平武县| 铜鼓县| 玉龙| 吴川市| 仲巴县| 唐山市| 阿鲁科尔沁旗| 彝良县| 罗江县| 荆州市| 翁源县| 黄冈市| 东台市| 克什克腾旗| 延安市| 汶上县| 浑源县| 康马县| 海门市| 夹江县| 黄龙县| 三穗县| 和硕县| 东乌| 成安县| 中宁县| 平定县| 察雅县| 伊通| 保康县| 恩平市| 定襄县| 潮州市| 调兵山市| 鄂温| 武安市| 淮北市| 九龙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