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備課紙課 題 單元復習《第二章物態變化》 課時 2-1 日期教學目標 1.掌握物態變化規律及特點,會畫熔化、凝固、沸騰圖象。 2.嘗試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物態變化聯系起來,并能解釋。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開放、探究,創新能力,學生自己攝取知識,加強關注社會生活的意識。教學重點 物態變化規律及特點,對熔化、沸騰圖象的理解。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加強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提升自身學習能力。教學準備 課件、導學案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內容 學生活動內容一、復習導入 不知大家在預先的復習中是否注意到物態變化這部分知識里涉及到圖片和圖象較多,今天就讓我們首先通過對圖片和圖象的識別來挖掘物態變化的內在關系,并解釋生活實踐中的諸多問題。 二、看圖片歸納物態變化 播放電腦幻燈片: 提問1:冰袋降溫說明什么? 提問2:塑料盆成形是什么物態變化? 提問3:冰與塑料這兩種固體有何區別? 提問4:沙漠中的仙人掌針狀葉子有什么好處?影響蒸發的因素是什么? 提問5:汽化還有什么方式?蒸發與沸騰有什么區別? 提問6:“白氣”是怎樣形成的?為什么壺嘴旁反而沒有“白氣”? 提問7:燒水時的液化氣它是如何裝入罐中?看圖片?液化的方法是什么? 提問8:請同學繼續看圖片,舞臺上的白霧,是怎樣形成的? 提問9:冬天鐵絲網上的白霜是怎樣形成? 請學生總結歸納物態變化。 三、例題討論 例題1:一杯很燙的熱水,要使其很快冷卻,怎么辦?你準備采取哪些做法?請至少說出兩種做法。并指出所應用的物理知識和原理。 例題2:用圖像來描述物理現象,是物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簡單明了。如圖所示是兩種物質的熔化圖像,你能從圖中讀出哪些物理信息? 例題3:小明用圖中的小試管B裝有水,懸放在燒杯A的水中。當A中水沸騰時,B中的水______沸騰。 思考:有什么方法能使試管B中的水沸騰? 四、課堂小結 請同學們回憶本節課所學知識 五、布置作業 回答1:熔化。物質由固態變液態。它需要吸熱。 回答2:凝固。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它需要放熱。 回答3:冰是晶體,塑料是非晶體,晶體有一定熔點,熔化(凝固)吸熱溫度不變,而非晶體吸熱溫度升高。 回答4:葉子表面積小,減少蒸發保持水份。液體的表面積,溫度,液體上方空氣流動。 回答5:沸騰。學生討論回答。 回答6:液化,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它需要放熱。壺嘴過溫度較高。 回答7:壓縮體積的方法。液化的方法是:(1)降低溫度;(2)壓縮體積。 回答8:干冰升華迅速吸熱。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升華是指電物質由固體為氣態。 回答9: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凝,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學生討論:①用嘴吹,加快蒸發吸熱。 ②用兩個杯子來回倒,加快蒸發吸熱。③放入冰箱,降低溫度。④放入冰塊,熔化吸熱。 學生思考:①甲是晶體,乙是非晶體,甲的熔點是48℃。②初溫相互同為40℃。 ③甲熔化時間約4分鐘。④甲在48℃可以是固態或液態或固液共存態。 學生思考回答:不沸騰,B中水達到沸點后,與A中溫度相同,不能吸熱沸騰。 學生討論、回答:①給A加密封蓋,增大A中氣壓,提高沸點。②給B加蓋,同時抽氣,降低氣壓,降低沸點。③將A中水找為比水沸點高的液體。④給A中水加鹽,提高水的沸點。 學生總結歸納 練習、鞏固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備課紙課 題 單元復習《第二章物態變化》 課時 2-2 日期教學目標 1.掌握物態變化規律及特點,會畫熔化、凝固、沸騰圖象。 2.嘗試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物態變化聯系起來,并能解釋。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開放、探究,創新能力,學生自己攝取知識,加強關注社會生活的意識。教學重點 物態變化規律及特點,對熔化、沸騰圖象的理解。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加強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提升自身學習能力。教學準備 課件、導學案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內容 學生活動內容一、回顧六種物態變化 二、水循環中的物態變化 物態變化隨處可見,你們知道大自然中的云、雨、雪、霧、露、霜都是小水滴的化身,它們不停運動變化形成巨大的循環系統。播放水循環電腦幻燈片。同學們找找看這里又包含了怎樣的物態變化? 三、生活實踐中的物態變化 那么生活實踐中同學發現有什么現象與物態變化有關? 四、例題討論 重新溫習前一節課例題3。 例題1:小明將鹽撒在A燒杯中,觀察到A、B中的水沸騰了,他同時將數據記在下表中。 時間t/min012345678溫度tA/℃909294969899999999溫度tB/℃909294969797979797(1)根據表格中所給數據,作出A、B中水的沸騰圖象。 (2)由圖象可以判斷出:A的沸點是_____℃,B的沸點是_____℃;在沸騰中A的溫度______,B的溫度______(選“升高”,“降低”或“不變”) (3)據此可以判斷,實驗時,水面上方的氣壓_______標準大氣壓(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小明觀察沸騰時看到A、B中氣泡上升情 況如圖甲、乙、丙、丁所示,則:在A、B中水沸騰前,氣泡上升情況是_____圖。 在A、B中水沸騰時,氣泡上升情況是_____圖。 例題2:專家研究表明,氣溫不同,積雪的厚薄不同,對行車的危害也不一樣。當積雪厚度在5-15cm,氣溫在0℃左右時,汽車最容易發生事故。因為在這種條件下,路面上的積雪常會呈“夜凍晝化”狀態,此時,護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鹽,以避免“夜凍晝化”現象,即在氣溫相同的情況下,融化了的積雪不再結冰,從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提出問題: 。 猜想與假設:針對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提出一個合理的猜想,并說出你猜想的理由。 猜想: ;理由: 。 設計實驗方案:針對你的猜想,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驗證猜想的正確性。 實驗方案及主要步驟: 。 五、課堂小結 請同學們回憶本節課所學知識,提問:通過本節課復習,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六、布置作業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學生討論回答相互補充: 學生甲:冰山熔化為水。 學生乙:水蒸發為水蒸氣。 學生丙:水蒸汽遇冷液化為露。 學生丁:水蒸氣遇冷凝化為霜。 學生戊:水蒸氣遇冷變為小水滴和小冰晶,形成云。 學生己:冰升華為水蒸氣。 學生舉手爭先回答,找生活中的諸多實例,并加以說明。 (1)實物投影,學生所畫圖象 (2)99℃;97℃;不變;不變。 (3)小于。 (4)b圖;a圖。 并討論說明原因。 在相同氣溫條件下,為什么水不再結冰了? 在氣溫相同條件下,撒鹽后水的凝固點降低了。 因為撒鹽后水不結冰了。 請同學課后討論完成。 學生總結歸納,提出疑問。 練習、鞏固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本節課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設計的,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明顯,學生有一定的活動空間,活動量比較大。這一節課側重課堂的師生對話交流,從精選的題目中,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通過讓學生討論來解釋一些生活現象。教學效果比較理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