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力的合成》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理解合力的概念,知道合力與分力都是從力的作用效果來定義。2.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在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與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成情況。二、過程與方法經歷實驗探究、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的過程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教學重點】合力的概念、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規律【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等效代替的科學方法【教學課時】1課時【創設情景,導入新知】我們知道在地球上一切物體都受到力的作用,至少要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很多時候物體會同時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問:①教室里懸掛的電燈受到幾個力的作用?②課桌受到哪些力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物體受幾個力的有關問題。【進行新課】、合力與分力1.觀察下列圖片(圖1:一群小黑蟻才能搬動的一片樹葉、圖2:一只大黃蟻就可以搬動一片樹葉),從力的角度分析他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引導學生分析:不同點:一群小黑蟻產生多個力作用于一片樹葉,一只大黃蟻只產生一個力作用于一片樹葉。相同點:都能搬動樹葉(對一片樹葉的作用效果是一樣的)2.觀察下列圖片(圖1:眾多船帆才能驅動航船、圖2:用一臺發動機就可以驅動航船),從力的角度分析他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讓學生嘗試分析:不同點:眾多船帆產生多個力作用于航船,一臺發動機只產生一個力作用于航船。相同點:都能驅動航船(對航船的作用效果是一樣的)3.【小結】以上這些事例說明一個力產生的作用的效果與兩個(多個)力共同作用而產生的效果相同。物理學中我們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4.如果一個力產生的作用效果與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那么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組成合力的每一個力叫分力。5.下列生活現象中(一個大人提水和兩個小孩提水),作用效果相同情況下,你能說出誰施加的力是合力還是分力嗎?學生說答案,教師糾正:大人施加的力是兩個小孩施加力的合力,每個小孩施加的力是大人施加力的分力。6.小結:可見,合力和分力是相對概念,單獨說無意義。7.對合力和分力的理解合力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礎上,合力并不是物體受到的又一個力。合力不是實際存在的。對物體受力分析時,考慮了合力就不能再考慮分力,反之成立。(二)、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1. 如圖中的車受到推力F1和拉力F2的作用,并且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那么,車受到推力和拉力的合力是多少呢?怎么求呢?補充:求幾個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2.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來尋找解決方法3.實驗探究: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實驗設計:(1)利用橡皮筋在拉力F 的作用下發生彈性形變的特點,設計實驗.(2)根據合力的定義,在作用效果相同條件下,實驗中的橡皮筋的伸長是相同的,并做好記錄.(3)實驗器材:橡皮筋、細繩、滑輪、鉤碼.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實驗一: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1)橡皮筋原長AE,它在同方向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伸長到AE′,記錄下此時F1 、F2的大小和方向.(2)撤去力F1、F2后,用力F 作用在橡皮筋上,使橡皮筋也伸長到AE′,記錄下此時 F 的大小和方向.(3)將實驗數據,記錄課本第133頁表格中。實驗二: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1)橡皮筋原長AE,它在兩個方向相反的力F1、F2作用下伸長到AE′,記錄下此時F1 、F2的大小和方向.(2)撤去力F1、F2后,用力F作用在橡皮筋上,使橡皮筋也伸長到AE′,記錄下此時 F 的大小和方向.(3)將實驗數據,記錄課本第133頁表格中。分析與論證提問:你能從記錄的數據中得出什么規律嗎?師生共同總結實驗結論:(1)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F 合= F1 +F2(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的方向相同. F 合= F1 – F24.練習一:車受到推力F1和拉力F2的作用,并且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那么,車受到推力和拉力的合力是多少呢?練習二:正在下潛的潛水艇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問的它受到的合力是?、課堂小結1.今天我學到了什么知識?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還存在的疑惑是什么?(六)、課堂練習(七)、布置作業【教學板書】合力:分力:合力與分力的關系:等效替代關系(受力分析,兩者只能存一),合力不實際存在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方向相同:F 合= F1 +F2方向相反:F 合= F1 -F2【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