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程 名稱 《心理健康與 職業生涯》 服務專業 授課班級授課 類型 授課教師 授課地點授課 內容 第1課 立足時代 志存高遠 學時 2授課 內容 分析 1.授課內容分析 本次授課內容共計兩框四目,其中第一框“時代為我搭舞臺”包含“成長在新時代”和“新舞臺,新機遇”兩目;第二框“做新時代追夢人”包含“新時代,新要求”和“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職業理想”兩目。在整體內容上,兩框之間相互聯系,層層遞進, 其中, 第一框是新時代個人成長的社會發展大環境介紹;第二框是作為新時代青年,如何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樹立職業理想, 與時代同向同行,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夢想,兩框內容互為因果關系。 2.授課內容創新點 (1)我們在第一框第一目授課內容安排上, 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并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為參考,對內容進行適當補充完善,做到內容的與時俱進,更加讓學生理解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四大里程碑意義。(2)因教材中單獨設立“學以致用”,設置課程對應活動任務,為此,我們將此內容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其中活動任務一對應第一框,活動任務三對應第二框,寓活動于課程內容之中,不再單獨安排課時組織開展相應活動。這樣,更有利于教師把握課程重難點與授課主題, 豐富課堂教育教學方式。 3.學時安排建議 在學時安排上,第一框建議1學時,第二框建議1學時, 教師可根據自身教育教學要求適當進行調整。教學 重難 點分 析 1.教學重點 了解新時代與個人成長的關系,理解社會發展是實現人生夢想的客觀環境。2.教學難點 踐行新時代對個人素養提出的六個方面的新要求,學會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職業理想。學情 分析 《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課程按照《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版)在中職一年級第二學期開設,學生通過第一學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課程的學習,基本對新時代黨和國家取得的新成就有一定的了解,但對新時代與個人成長的關系還缺乏深刻認識, 職業素養尚在養成階段,需要進一步得到提升, 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職業理想,弘揚并踐行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時代廣闊的人生舞臺上,實現人生價值,貢獻青春力量。教學 1.教學內容設計整體 設計 思路 根據本次授課內容,我們以“新時代為我們的職業發展提供了怎樣的舞臺”和“做新時代追夢人”為議題,共設置四個教學環節,體現為“四新”,即“國家發展新成就”、“人生成長新舞臺”、“個人素養新要求”和“理想指引新未來”,分別對應本次授課內容四目, 其中,第一個議題圍繞前兩個教學環節進行第一目與第二目教學內容設計;第二個議題圍繞后兩個教學環節進行第三目與第四目教學內容設計。同時,我們將政治認同、健全人格、職業精神三個學科核心素養融入教學內容之中,使學生能夠理解社會發展是實現人生夢想的客觀環境, 領會新時代為個人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對個人素養提出了新要求,確立符合時代要求的職業理想,肩負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2.教學方法應用 本次授課運用信息化教育教學資源,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要求,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寓活動于課程內容之中,運用鮮活案例, 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詳細分析問題后,尋找解決方案。在情境體驗、問題辨析、社會活動的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科內容有明確的落點,使學生能夠學會理性面對不同觀點并做出正確價值判斷與行為選擇,堅定“四個自信”,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職業理想,用每個人的力量托舉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3.學科核心素養融入策略 學科 核心 素養 1.政治認同; 2.健全人格; 3.職業精神。主要融入內容 1.教材內容及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主要內容(“三件大事”、“十六個方面取得的歷史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和“四大里程碑意義”); 2.新時代對個人素養提出的六大要求,即“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和錘煉品德修為”。 3.勞動模范相關視頻資料。主要 融入 方式 1.內容講解; 2.案例引入; 3.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向學生講解新時代黨和國家取得的新成就,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覺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2)健全人格 通過探討交流新時代個人應具備的主要素養,引導學生反思個人現狀與新時代要求之間的差距,總結改進的方法, 不斷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3) 職業精神 通過觀看勞動模范相關視頻資料,撰寫觀后感,引導學生培育職業精神,涵養職業道德,堅定職業理想,樹立正確的勞動觀、職業觀、就業觀、創業觀和成才觀,強化無論從事什么勞動和職業, 都要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意識,努力成為建設偉大祖國的棟梁之材。教學實施議題1:“新時代為我們的職業發展提供了怎樣的舞臺”(1學時)教學 導入 案例導入: 時代搭建廣闊舞臺,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每一代人都有時代賦予的使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追求, 都要了解所處的時代, 規劃人生,成就夢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立足新時代新征程,中國青年的奮斗目標和前行方向歸結到一點,就是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本節課,我們就以“新時代為我們的職業發展提供了怎樣的舞臺”為議題,探討新時代與個人成長的關系,感受新成就,把握新機遇,實現新夢想。主要 教學 內容 環節 設置 1.國家發展新成就 師:講解新時代黨和國家取得的新成就,以教材內容為主, 并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為參考進行內容講解。 生: 參與知識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向學生講解新時代黨和國家取得的新成就,使學生能夠理解社會發展是實現人生夢想的客觀環境,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覺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2.人生成長新舞臺 師:創設問題情境,組織交流活動, 確定討論主題, 并進行引導與活動總結。 生:結合自身專業查閱相關資料, 參與“新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哪些發展機遇”討論, 準確表達自身觀點。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新時代為人生成長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好的創業條件和更寬的升學渠道, 增強學生對全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堅定通過職業發展實現人生出彩的信心。教學 小結 本次課程內容通過向學生講解新時代黨和國家取得的新成就,組織學生討論“新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哪些發展機遇”等兩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運用內容講解、創設問題情境等方式,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相互融合,讓學生充分了解新時代與個人成長的關系,理解4社會發展是實現人生夢想的客觀環境,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自覺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同時,在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課程方面做了有益嘗試與探索,創新了課程教育教學方式與內容,達到了預期教學目標, 推動德技并修教育教學理念進一步轉變。教學 評價 本次課程內容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評價: 1.能夠說出新時代黨和國家取得的新成就; 2.善于傾聽、尊重他人的觀點; 3.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并能提供例證; 4.對新時代與個人成長的關系認識深刻、獨到; 5.通過課程學習能夠進行反思,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教學 反思 本次課程總體上達到了預期效果,但在教學環節設計上還需要逐步完善,在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課程方面還需要借鑒相關成功案例,做好對課程的優化與完善,并在方式與內容上不斷創新、總結,真正發揮好思想政治課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作用,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議題2:“做新時代追夢人”(1學時)教學 導入 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作為新時代青年,黨和國家又對我們個人素養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本節課,我們就以“做新時代的追夢人”為議題,了解新時代對個人素養提出的六個方面的新要求, 不斷提升個人素養,讓人生在實現中國夢的奮進追逐中展現出勇敢奔跑的英姿。主要 教學 內容 環節 設置 3.個人素養新要求 師:組織交流活動,確定討論主題,并進行引導與活動總結。 生:搜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成長的相關論述, 參與“新時代個人應具備的主要素養有哪些”討論活動,準確表達自身觀點。 設計意圖:通過探討交流新時代對個人素養提出的六大要求,即“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和錘煉品德修為”,引導學生反思個人現狀與新時代要求之間的差距,總結改進的方法,不斷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4.理想指引新未來 師:組織觀看勞動模范相關視頻資料,并進行引導與活動總結。 生:觀看勞動模范相關視頻資料,探討如何確立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職業理想,并撰寫觀后感。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勞動模范相關視頻資料, 撰寫觀后感,引導學生培育職業精神,涵養職業道德,堅定職業理想,樹立正確的勞動觀、職業觀、就業觀、創業觀和成才觀,強化無論從事什么勞動和職業, 都要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意識,努力成為建設偉大祖國的棟梁之材。教學 小結 本次課程內容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與設計活動任務,組織學生討論“新時代個人應具備的主要素養有哪些”,觀看勞動模范相關視頻資料并撰寫觀后感等兩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相互融合,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生活中踐行新時代對個人素養提出的六個方面的新要求,學會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職業理想,引導學生培育職業精神,涵養職業道德, 堅定職業理想, 矢志成長成才。同時,在將5“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課程方面做了有益嘗試與探索(即融入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新時代青年提出的“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要求),創新了課程教育教學方式與內容,達到了預期教學目標,推動德技并修教育教學理念進一步轉變。教學 評價 本次課程內容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評價: 1.能夠說出新時代對個人素養提出的六大要求主要內涵; 2.善于傾聽、尊重他人的觀點; 3.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并能提供例證; 4.能夠學會如何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職業理想; 5.通過課程學習能夠進行反思,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6.撰寫觀后感能結合自身實際,提出一定的改進方法,語言表達方面較為完整。教學 反思 本次課程總體上達到了預期效果,但在教學環節設計上還需要逐步完善,尤其是在如何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職業理想內容講解過程中,還需要向學生提供更多可操作的方法和可行性的建議。同時,在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課程方面,還需要借鑒相關成功案例,做好對課程的優化與完善,并在方式與內容上不斷創新、總結, 真正發揮好思想政治課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作用,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