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中知識強化手冊青島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水循環 知識點思維導圖:溫馨提示:圖片放大更清晰!知識點:第5課、霧和云1.“浮云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這句詩描寫的是高空的云和山間的霧。2.深秋的早晨有時會看到霧,在高山上能看到云海。3.制造“霧”(1)在燒杯中倒入不冒“白氣”的溫水,杯中除了水還有看不見的水蒸氣。(2)把冰塊接近杯口時,燒杯上方會出現一團“白氣”。把冰塊拿開,“白氣”會逐漸消失。(3)“白氣”是杯中的水蒸氣遇冷結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氣。4.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會結成許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們聚集在一起,飄浮在空中。離地面較近的是霧,在高空的是云。5.模擬霧的形成實驗【實驗目的】模擬霧的形成【實驗材料】燒杯、溫水、冰塊、鑷子。【實驗步驟】(1)在燒杯中倒入半杯不冒“白氣"的溫水。(2)用鑷子夾取一塊冰塊,接近燒杯口,觀察現象。(3)把冰塊移開,觀察現象。(4)重復上述步驟幾次,觀察現象。【實驗現象】把冰塊接近燒杯口,燒杯口有“白氣”(“霧”)出現;把冰塊移開;“白氣”會逐漸消失。【實驗結論】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會結成許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們聚集在一起,飄浮在空中。離地面較近的是霧,在高空的是云。第6課、露和霜1.“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描寫的是露和霜會在不同季節出現,主要受溫度影響。2.秋季清晨,草葉上的小水滴是露。冬天,草坪上有霾。冬天的窗戶玻璃上也會出現露或霜。3.在溫度逐漸下降(仍高于0℃)時,接近地面的空氣中的水蒸氣會凝結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體表面上,形成小水滴,這就是露。4.在溫度降到0℃以下時,接近地面的空氣中的水蒸氣會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5.露和霜模擬實驗實驗目的 探究露和霜的成因實驗材料 小水桶、冰塊、鹽我的猜想 桶的外壁會有水珠實驗步驟(1).小桶外壁擦干,不留水珠,把冰塊放桶里降溫,觀察桶的外壁。(2).小桶外壁擦干,不留水珠,往冰塊上放些鹽之后再放桶里降溫,觀察桶的外壁。實驗結論當溫度下降但仍高于0攝氏度時,水蒸氣遇冷會凝結成小水珠,形成露。當溫度下降并降到0攝氏度以下時,水蒸氣遇冷會形成小冰晶,形成霜。空氣中的水蒸氣,碰到更加冰冷的桶外壁變出來霜。第7課、雨和雪1.雨和雪是常見的自然現象。2.根據事實和科學理論,對所研究問題的規律或原因作出一種推測性論斷或假定性解釋,就是在假設。3.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就會落下來。如果降落下來的是水滴,就是雨。4.云中的小冰晶遇到強大的上升氣流時,會反復被抬升。在這個過程中,小冰晶會吸附遇到的小水滴或其他小冰晶,體積會像滾雪球一樣變得越來越大,直到上升氣流托不住它們時,就會落下來。如果到達地面時,它們沒有完全融化成水,仍呈固態,就是冰雹。5.雨的形成模擬實驗實驗目的 探究雨的形成實驗材料 酒精燈、火柴、三腳架、鐵架臺、石棉網、裝半杯水的平底燒瓶、燒杯、冰塊等。我的猜想 雨是水蒸氣受冷凝結形成的。實驗步驟(1).組裝好實驗器材,在平底燒瓶中放入一些水。(2).在燒杯底上部放一個冰袋,讓燒杯底部溫度更低。(3).點燃酒精燈,用外焰加熱平底燒瓶中的水。(4).過一段時間,觀察現象。實驗現象加熱燒瓶中的水,水蒸發,水蒸氣在燒杯底部受冷凝結成小水珠,小水珠不斷增多匯成水滴降落下來。實驗結論 雨是水蒸氣受冷凝結形成的。第8課、小水滴的旅行1.2.我國有句關于雪的諺語“瑞雪兆豐年”。大雪蓋在農作物上,就像棉被一樣,可以保護農作物不受凍,還能將土地表面和農作物根部的害蟲凍死。3.下雨和下雪都能增加降水量,緩解旱情,增加生活用水的儲量。4.水循環實驗實驗目的 探究自然界的水是怎樣循環的實驗材料 酒精燈 火柴 支架 燒杯2個.玻璃片2塊. 水.細沙 水袋.我的猜想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水滴落到陸地上,循壞往復,陸地上的水受熱蒸發到空氣中實驗步驟1).取燒杯A盛2/3水,放到支架上,放好酒精燈。2).取玻璃A上面放置一冰袋,成45度角置于燒杯上方。3).取破璃B上面覆一層細沙,置于玻璃A下方,且稍微傾斜。實驗現象1).燒杯A里的水受熱蒸發變成水蒸氣。2).水蒸氣遇冷玻璃A變成小水滴。3).小水滴落到玻璃B上越積越多。實驗結論 地球上的水在陸地、海洋、大氣之間不斷循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