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大單元整體教學】物理學科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 分課時設計課題 摩擦力課型 新授課 √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1.教學內容分析 《摩擦力》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三節的內容,主要涉及到的內容有三個方面:摩擦力、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摩擦的利用和防止,是力學中的重點之一。摩擦力是學習了彈力、重力后的又一種重要而常見的力,是力學的基礎。這不僅是二力平衡的應用,而且為后面的功和簡單機械的學習,在力學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講述摩擦力時,為了不使問題復雜化,教材中沒有提出靜摩擦的問題,而是統稱為摩擦。教材對滾動摩擦也沒有單獨講述,而是在“科學世界”中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介紹的。教材中沒有具體講述摩擦力產生的原因,教學中使學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教材首先通過分析一些事例使學生認識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礎上說明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隨后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摩擦在生活和生產中都有重要的意義,教材最后用較大篇幅講述了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方法。雖然教學的重點在于應用摩擦知識解釋實際現象,學會根據不同條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但這些應用都基于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應充分重視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2.學習者分析 學生在這之前剛學習了“重力”,知道可以用彈簧秤來測量力的大小。而摩擦力跟重力一樣是一種常見的力,在生活中無所不在,學生除對摩擦力的概念比較生疏外,已基本具備自主探究的條件。此外,八年級學生們雖具備了初步的歸納能力,但探究能力有差異,知識應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探索過程中樂學、會學,提高能力是關鍵。3.學習目標確定與教學重難點 (1)通過生活實例和體驗,認識摩擦力,理解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2)通過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能用彈簧測力計粗略測量水平運動的物體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3)通過經歷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能表述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所受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4)通過認識摩擦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利用和防止,能正確說出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本節教學的重點是測量水平運動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和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學難點是理解摩擦力和探究實驗設計和實驗表格設計,對實驗的改進。4.評價量表 《摩擦力》的評價量表任務列表任務要求(滿分:35分)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任務一:認識摩擦力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產生的條件,能判斷摩擦力的方向(10分)任務二: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測量原理,并能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5分)任務三: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通過實驗得出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以及和它們的關系;能夠發現實驗的不足之處,對實驗進行改進(10分)任務四:摩擦的利用與防止知道摩擦有時有益,有時有害;知道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能判斷生活中相關現象采用哪種方法改變摩擦的(10分)5.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學習評價任務一:引入新課演示:(1)用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靜止不動,讓學生分析原因。(2)筷子提米 (1)穿旱冰鞋的強壯男生與穿釘子鞋的瘦弱女生進行拔河比賽。(2)①將手掌用力壓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但手掌相對桌面靜止。②將手掌用較小力壓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掌相對于桌面滑動。③手自然地平放在桌面上,靜止不動,感受有沒有阻礙手運動的力。觀察現象,思考原因。 讓學生親自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快速進入課堂教學中。任務二:摩擦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有相對滑動的趨勢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是摩擦力。介紹摩擦力的種類: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演示:兩個不同顏色毛刷相對運動幫助理解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觀察分析海綿刷的受力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提出問題一:摩擦力是否一定是阻力?提出問題二:假如沒有了摩擦,會出現什么現象?播放視頻:假如摩擦力消失 閱讀課本P23有關內容,進一步了解摩擦力產生的條件。總結摩擦力產生的條件:①兩個表面接觸并相互擠壓(有彈力);②有相對滑動的趨勢;③接觸面不光滑。學生討論: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動力。學生積極交流討論,沒有了摩擦,我們的生活會有什么變化。 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小組共同參與討論,突破教學難點。【評價標準】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產生的條件,能判斷摩擦力的方向(10分)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產生的條件,不能正確判斷摩擦力的方向(8分)不能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產生的條件,不能判斷摩擦力的方向(6分)任務三:測量滑動摩擦力提問:力是有大小的,怎樣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學生閱讀課本,學習測量滑動摩擦力的方法。分析得出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識測量滑動摩擦力,因此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物體。 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概括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原理和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評價標準】知道測量原理,并能熟練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5分)知道測量原理,不能熟練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3分)任務四: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當你推地面上的箱子時,箱子越重,推起來越費力;地面越粗糙,推起來也越費力。提出問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指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經驗猜想、設計和進行實驗、記錄實驗結果、分析歸納實驗結論。 猜想: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①接觸面所受的壓力;②接觸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觸面的面積大小……設計實驗:(1)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2)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帶鉤的長方體木塊、表面較光滑的木板、毛巾、棉布、大砝碼。(3)實驗步驟:(4)實驗記錄表格:實驗次數接觸面材料壓力摩擦力1木塊與木板2木塊與木板3木塊與毛巾(5)實驗結論:接觸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面積、物體的運動速度等因素無關)。(6)交流與反思實驗中勻速拉動木塊不易控制,彈簧測力計是運動的,示數不穩定,不方便讀數。 通過學生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學生通過分析現象,得出實驗結論,鍛煉了學生分析數據,歸納概括的能力;增強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評價標準】通過實驗得出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以及和它們的關系;能夠發現實驗的不足之處,對實驗進行改進(10分)通過實驗得出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以及和它們的關系;不能說出實驗的不足之處(8分)需要在教師或同學的幫助下,設計和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數,分析得出結論(6分)任務五: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請同學們進行討論,舉例說明并不是所有的摩擦都是有害的,生活中也存在著有益的摩擦。很多情況下摩擦是有用的,要想方法增大摩擦;還有很多情況下又是有害的,要想辦法減小摩擦。提出問題:如何增大摩擦?如何減小摩擦?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交流,展示討論的結果。學生討論交流,提出各種各樣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和實例,并在老師指導下總結:(1)增大摩擦:①增加壓力;②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2)減小摩擦:①減小壓力;②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④使接觸面分離。 學生分組交流并在教師指導下完成課堂任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評價標準】知道摩擦有時有益,有時有害;知道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能判斷生活中相關現象采用哪種方法改變摩擦的(10分)知道摩擦有時有益,有時有害;知道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不能正確判斷生活中相關現象采用哪種方法改變摩擦的(8分)知道摩擦有時有益,有時有害;不能完全掌握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不能判斷生活中相關現象采用哪種方法改變摩擦的(6分)6.板書設計一、摩擦力 1.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有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2.摩擦力產生的條件:①兩個表面接觸并相互擠壓(有彈力);②有相對滑動的趨勢;③接觸面不光滑。3.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二、測量滑動摩擦力1.原理:二力平衡2.測量方法: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它沿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三、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四、摩擦的利用與防止1.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增大物體間的壓力;(2)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3)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2.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減小壓力;(2)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3)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4)使接觸面分離。7.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1.如圖所示,用手握住裝有水的杯子靜止在空中,杯子所受摩擦力的方向為 ;若增大手的握力,杯子所受摩擦力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答案】 豎直向上 不變【詳解】[1][2]杯子被握在手中,處于靜止狀態,杯子在豎直方向上,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摩擦力,這兩個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摩擦力豎直向上,若增大手的握力,仍平衡,摩擦力等于重力,杯子所受摩擦力不變。2.如圖,一學生用25N大小的水平力推在水平地面上重250N的木箱,未推動,此時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N,木箱受到的支持力和 是一對平衡力;當他用30N的力推時,木箱恰好向右勻速直線運動;當他用45N的力推時,木箱加速向右運動,此時木箱所受摩擦力大小為 N。【答案】 25 重力 30【詳解】[1]箱子受到25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動,說明箱子處于靜止狀態,則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推力與摩擦力相互平衡,摩擦力等于推力等于25N。[2]木箱處于靜止狀態,豎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對平衡力。[3]當水平推力增大到30N時,箱子恰好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此時摩擦力與推力是一對平衡力,摩擦力的大小等于30N,方向與推力的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當水平推力增大到45N時,箱子對地面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所以摩擦力不變,仍為30N,方向向左。3.在參加爬桿活動時,參與者在桿中部停下休息,桿對手的摩擦力的方向是 ,爬到頂端后,向下滑動,當接近地面時,增大握力,減速下降,則桿對手的摩擦力將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答案】 豎直向上 增大【詳解】[1][2]參加爬桿活動參與者在桿中部停下休息時,參與者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因此桿對手的摩擦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因此增大握力,桿對手的摩擦力會增大。4.分析以下摩擦:①走路時,鞋與地面之間的摩擦;②騎自行車時,車輪與軸之間的摩擦;③汽車行駛時,汽車與空氣之間的摩擦;④皮帶傳動中,皮帶與皮帶輪之間的摩擦。其中屬于有益摩擦的是 ,屬于有害摩擦的是 。(均填序號)【答案】 ①④ ②③【解析】略5.自行車的輪胎表面都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為了 (選填“增大”或“減小”)摩擦;騎自行車急剎車時,要緊握閘把,是通過 的方法增大摩擦的;推著自行車走時,車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屬于 摩擦。【答案】 增大 增大壓力 滾動【詳解】[1]自行車的輪胎上刻有凹凸的花紋,這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2]自行車剎車時,要緊握閘把,這是利用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 [3]推著自行車前進,車輪在地面上滾動,它們之間的摩擦是滾動摩擦。6.拔河比賽時要選擇體重大的運動員,同時運動員要穿上帶有“疙瘩”的運動鞋。這兩項措施分別是通過增大 和 來增大鞋底與地面間摩擦力的。如果地面上有沙粒,運動員就很容易被拉動,這是因為沙粒將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使摩擦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 壓力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變小【解析】略7.下列關于摩擦力的說法錯誤的是( )A.滑動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運動的力B.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接觸面受到的壓力有關C.物體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接觸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D.摩擦力既有利又有害,但是人類離不開它【答案】A【詳解】A.當滑動摩擦力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時,是動力;當滑動摩擦力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時,阻力,故A錯誤,符合題意;BC.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接觸面受到的壓力有關,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接觸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故BC正確,不符合題意;D.摩擦力既有利又有害,但是人類離不開它,如沒有摩擦,寸步難行,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8.一物塊沿斜面勻速下滑,如圖關于該物塊受力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A. B. C. D. 【答案】D【詳解】物體沿斜面勻速下滑,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可知,物體受到地球施加的重力G,方向豎直向下;還受到斜面施加的支持力F,方向垂直于接觸面向上;以及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9.如圖物體A重20N,當壓力為60N時,物體沿豎直墻面勻速下滑,當壓力增大到70N時,物體處于靜止狀態,則物體靜止時受到的摩擦力為( ) A.小于20N B.60N C.20N D.70N【答案】C【詳解】因為物體沿豎直墻面勻速下滑,所以物體受力平衡。即當壓力為60N時,在豎直方向,物體受豎直向下的重力和墻對物體豎直向上的摩擦力,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f=G=20N當壓力增大到70N時,物體處于靜止狀態,在豎直方向,物體仍然受豎直向下的重力和墻對物體豎直向上的摩擦力,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故摩擦力仍然等于重力,故C符合題意。故選C。10.下列圖片展示的利用摩擦的實例,使用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的是(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⑤⑦ D.①⑥⑧【答案】D【詳解】①涂防滑粉,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來增大摩擦力,故①符合題意;②緊握拔河繩,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故②不符合題意;③加潤滑油,是通過使接觸面脫離的方法減小摩擦力,故③不符合題意;④用力握緊球拍柄,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故④不符合題意;⑤用力使筆尖緊壓紙面,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故⑤不符合題意;⑥浴室鋪防滑地磚,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⑥符合題意;⑦磁懸浮列車在高速行駛時車身與軌道分離,是通過使接觸面彼此分離的方法減小摩擦,故⑦不符合題意;⑧電腦鼠標的側面和滾輪上有不同形狀的條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⑧符合題意。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11.冰壺(Curling)又稱擲冰壺,冰上溜石,是以隊為單位在冰上進行的一種投擲性競賽項目,被大家喻為冰上的“國際象棋”。比賽時,運動員要身著運動服,腳穿比賽鞋(或鞋套),比賽鞋(或鞋套)兩腳的底部不同,蹬冰腳鞋的底部為橡膠,而滑動腳鞋的底部則為塑料。如圖是冰壺運動員比賽時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蹬冰腳鞋的底部為橡膠,這樣可以增大摩擦力B.滑動的冰壺最終停下來,說明運動需要力來維持C.擲出去的冰壺繼續滑動,是因為它受到慣性力作用D.通過“刷冰”調整冰壺的運行路線,“刷冰”可以增大冰壺與冰面的摩擦力【答案】A【詳解】A.蹬冰腳鞋的底部由橡膠制成,這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而滑行的那只腳的鞋底由塑料制成,這是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故A正確;B.冰壺最終停下來是因為水平方向上受到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改變了它的運動狀態,故B錯誤;C.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屬性叫做慣性。運動員將冰壺推出之后,冰壺由于慣性,繼續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向前運動,故C錯誤;D.運動員在冰壺前進途中,不斷地刷冰,為了使冰面形成一層水膜,水的出現使冰壺與冰面分開,從而減小了冰壺與冰面之間的摩擦力,故D錯誤。故選A。12.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選取三個相同的木塊分別放在不同的接觸面上,其中甲、乙兩圖的接觸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圖的接觸面是棉布。(1)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做 運動,根據二力平衡原理可知,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等于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如圖乙所示,木塊受到木板的摩擦力為 N;(2)實驗中,測得F甲=2.4N,F丙=3.2N,由實驗結果可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和 有關;(3)如圖甲所示的實驗中,木塊在運動過程中水平拉力突然變大,滑動摩擦力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是否有關,在如圖甲實驗的基礎上,小夢同學豎直向下切去一半木塊后進行實驗,測得滑動摩擦力變小了,于是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有關。你認為此結論是否正確 并說明其原因 。【答案】 勻速直線 3.6 壓力大小. 接觸面粗糙程度 不變 不正確 實驗過程中,沒有保持木塊對木板表面的壓力不變【詳解】(1)[1]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二力平衡原理可知,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等于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2]根據乙圖可知,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則拉力為3.6N,而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拉力,因此摩擦力是3.6N。(2)[3][4]根據甲和乙可知,當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則摩擦力越大。根據甲和丙可知,當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則摩擦力越大。那么最終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3)[5]如圖甲所示的實驗中,木塊在運動過程中水平拉力突然變大,但是木塊對木板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因此滑動摩擦力不變。(4)[6][7]我認為此結論不正確,其原因:實驗過程中,沒有保持木塊對木板表面的壓力不變。13.下面是小明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1)實驗過程中,為了能夠測量出物體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需要使物體做 運動;(2)小明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了實驗,發現F2>F1,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當壓力相同時, ;(3)當進行丙實驗后,小明發現F3>F1,于是得出結論,壓力越大,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越大。他得出結論的方法正確嗎? ,因為 ;(4)小明想進一步探究:物體受到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之間的具體數量關系。他利用圖甲的裝置和鉤碼完成了實驗,并得出了如圖表的數據;壓力F/N1234摩擦力f/N0.20.40.60.8由表中數據可知:當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物體A所受摩擦力與壓力 。當物塊A對木板表面的壓力為8N時,物塊A所受摩擦力為 N。【答案】 勻速直線 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不正確 沒有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正比 1.6【詳解】(1)[1]只有沿水平方向拉著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故實驗過程中,為了能夠測量出物體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需要使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2)[2]小明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了實驗,甲、乙兩圖中,壓力相同,乙中接觸面粗糙些,發現即乙中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一些,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當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3)[3][4]研究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要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甲丙實驗中,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即沒有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故他得出結論的方法不正確。(4)[5]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當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當壓力增大時,摩擦力也增大且壓力增大幾倍,摩擦力也增大幾倍,即摩擦力與壓力成正比。[6]當物塊A對木板表面的壓力為8N,壓力為第4次實驗的故摩擦力為8.教學反思與改進摩擦力雖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力,但是摩擦力是物理力學中的一個較難的知識部分,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設計應從實際生活中物理現象出發,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為引入點,讓學生更直觀感受摩擦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根據學生的猜想多設計了幾個探究因素,除了壓力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還有接觸面積、速度等等。這對學生理解控制變量法是有好處的,再由學生在實驗中利用控制變量法歸納出結論和規律,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作業設計8.3摩擦力課時作業(時間:20min)【基礎訓練】知識點1:摩擦力1.手握住礦泉水瓶靜止狀態,手與瓶子之間是 摩擦;稍松開手,手感覺到礦泉水瓶從手中滑下掉到地面,此時手與瓶子之間是 摩擦;用圓珠筆寫字時,筆頭里的小鋼珠與紙面之間的摩擦為 摩擦。【答案】 靜 滑動 滾動【詳解】[1]手握住礦泉水瓶靜止狀態,手與瓶子之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因此,手與瓶子之間是靜摩擦。[2]稍松開手,手感覺到礦泉水瓶從手中滑下掉到地面,此時手與瓶子發生相對滑動,手與瓶子之間是滑動摩擦。[3]用圓珠筆寫字時,筆頭里的小鋼珠在紙面上滾動,因此屬于滾動摩擦。2.如圖所示,是某運動員起跑時的情形,若鞋底與地面沒有打滑,地面對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 (選填“向左”或“向右”),是 (選填“靜”、“滑動”或“滾動”)。周老師站在滑板上和5歲的女兒進行拔河比賽,結果周老師輸了,周老師拉女兒的力 女兒拉周老師的力。(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 向右 靜 等于【詳解】[1][2]某運動員起跑時的情形,鞋底向后蹬地,給地一個向左的力,腳底相對于地面有向后運動的趨勢,則地面對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向右的,這是靜摩擦力。[3]周老師站在滑板上和5歲的女兒進行拔河比賽,周老師拉女兒的力和女兒拉周老師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知識點2: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操作如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當用力較小時,木塊未被拉動的原因是拉力小于摩擦力B.實驗中,彈簧測力計必須水平拉木塊勻速滑動,速度越大,摩擦力越大C.正確操作,比較甲、丙得出結論:壓力相同,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D.若把木塊沿豎直方向截掉一部分后,繼續圖甲的操作,測得摩擦力減小,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隨接觸面積的減小而減小【答案】C【詳解】A.當用力較小時,木塊未被拉動,木塊處于平衡狀態,受到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拉力等于摩擦力,故A錯誤;B.實驗中,彈簧測力計必須水平拉木塊勻速滑動,速度越大,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摩擦力不變,故B錯誤;C.比較甲、丙兩圖知,壓力的大小相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且丙圖接觸面粗糙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大,滑動摩擦力大,故得出結論:壓力相同,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故C正確;D.若把木塊沿豎直方向截掉一部分后,壓力和接觸面積同時減小為原來的一半,所以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未控制壓力相同,所以無法探究壓力與接觸面積之間的關系,不能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隨接觸面積的減小而減小,故D錯誤。故選C。4.在研究滑動摩擦力時,小王進行了如圖所示的三次實驗,當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為F1、F2,則F1、F2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 A. B. C. D.無法比較【答案】B【詳解】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圖中實驗在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時,改變了壓力大小,乙圖壓力大,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根據二力平衡知識,木塊二力平衡,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則F1 < F2,故ACD錯誤,B符合題意。故選B。知識點3:摩擦的利用和防止5.如圖所示的四個實例中,目的是增大摩擦的是( )A.給自行車軸加潤滑油 B.氣墊船底和水面間的空氣墊C.車軸里有滾珠 D.防滑墊表面做得凹凸不平【答案】D【詳解】A.給自行車軸加潤滑油使接觸面分離,以減小摩擦力,故A不符合題意;B.氣墊船利用氣體將船和水面分離,是使接觸面脫離,減小船和水之間的摩擦力,故B不符合題意;C.車軸里有滾珠是將滑動摩擦轉換為滾動摩擦,以減小摩擦,故C不符合題意;D.防滑墊表面做的凹凸不平,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故D符合題意。故選D。6.生活中蘊含著很多摩擦力的知識,下列情形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A.騎自行車時用力捏剎車閘B.運動鞋底部有凹凸不平的花紋C.淋浴室放有防滑墊D.機器軸承加潤滑油【答案】D【詳解】A.剎車時用力捏自行車車閘,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故A不符合題意;B.運動鞋底部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B符合題意;C.淋浴室放有防滑墊,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C不符合題意;D.機器軸承加潤滑油,是通過使接觸面分離來減小摩擦力,故D符合題意。故選D。【能力提升】1.如圖所示,人在一般情況下步行前進時,若鞋底與地面沒有打滑,地面對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向 (填“前”或“后”)。仔細觀察發現鞋底的表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紋,這是采用 的方法來增大摩擦的。【答案】 前 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詳解】[1]若鞋底與地面沒有打滑,人走路時,鞋底相對于地面有向后的運動趨勢,故摩擦力方向向前。[2]鞋底表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紋,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了鞋與地面的粗糙程度,從而增大了摩擦力。2.如圖所示,物體A重30N,用F等于50N的力垂直壓在墻上靜止不動,則物體A所受的摩擦力是 N;物體B重30N,受到F等于20N的水平推力靜止不動,則物體B所受的摩擦力是 N。當物體受到F等于25N的水平推力推著B勻速直線運動時,物體B所受的摩擦力是 N。當物體受到F等于35N的水平推力推著B運動時,物體B所受的摩擦力是 N。【答案】 30 20 25 25【詳解】[1]A被壓在墻上靜止不動,處于平衡狀態,所受摩擦力與重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等于A的重力,大小為30N。[2]B靜止不動,處于平衡狀態,所受摩擦力與水平推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等于此時的水平推力,大小為20N。[3]當B受到F等于25N的水平推力,剛好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摩擦力仍與推力平衡,則摩擦力等于此時的推力,大小等于25N。[4] 當B受到F等于35N的水平推力時,物體B對水平面的壓力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故摩擦力不變,仍為25N,此時推力大于摩擦力,物體將做加速運動。3.如圖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受到方向不變的推力F的作用。 (1)t=5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 N;(2)6~9s內,推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摩擦力;(3)9~12s內,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 N。【答案】 60 小于 60【詳解】(1)[1]由v﹣t圖知:9﹣12s時,物體勻速直線運動,由F﹣t圖知:9﹣12s時, F=60N;由于摩擦力與推力F是一對平衡力,因此摩擦力的大小為60N。由v﹣t圖知:3~6s時物體的速度增大,物體做加速運動,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不是平衡力,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60N,所以t=5s時,摩擦力的大小為60N。(2)[2]由v﹣t圖知,6﹣9s時,物體的速度減小,物體做減速運動,受力不平衡。推力小于摩擦力。(3)[3]由(1)可知,9~12s內,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60N。4.如圖所示的小實驗,將書和直尺疊放在水平桌面上,一只手用力壓住課本,另一只手抽出直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手壓課本的力增大時,抽出直尺的力將變大B.手對書的壓力和書對手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C.書受到的重力和直尺對書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D.當直尺水平向左抽出時,直尺受到書對它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答案】A【詳解】A.當手壓課本的力增大時,即壓力增大,則直尺與課本間的摩擦力會變大,抽出直尺的力將變大,故A正確;B.手對書的壓力和書對手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B錯誤;C.書受到的重力和直尺對書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對平衡力,故C錯誤;D.當直尺水平向左抽出時,直尺相對于書向左運動,直尺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故D錯誤。故選A。5.如圖甲所示,AB兩物體物質相同,在的推力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然后將AB平放,如圖乙,用推著AB以v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甲中,物體A受到向右的摩擦力B.圖甲中,地面與B之間沒有摩擦力C.采用圖乙方式推AB時,AB總摩擦力為10ND.圖乙中,若增大,AB所受總摩擦力也增大【答案】C【詳解】AB.圖甲中AB兩物體以相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說明兩個物體都受力平衡,B受到一個水平向右的推力作用和一個水平向左的地面給的摩擦力,推力與摩擦力大小相等;A水平方向不受力,故AB錯誤;C.從圖甲換成圖乙,物體對地面的總壓力不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也不變,故總的摩擦力大小不變,仍為10N,故C正確;D.圖乙中,若增大,AB對地面的總壓力不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也不變,故所受總摩擦力不變,故D錯誤。故選C。6.如圖所示一個木塊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v0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沖上粗糙斜面后最終靜止在A點。以下關于物塊在斜面上受到摩擦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受到拉力,木塊受到的拉力和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B.物塊對水平面的壓力和木塊水平面對木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C.物塊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塊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D.木塊靜止時在A點時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答案】D【詳解】A.木塊在光滑水平面上運動時,不受摩擦力,由于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也不受拉力,故A錯誤;B.物塊對水平面的壓力和木塊水平面對木塊的支持力,這兩個力分別作用在水平面和木塊上,即兩個不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所以不是平衡力,故B錯誤;C.沖上粗糙斜面時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重力方向豎直向下,這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所以不是平衡力,故C錯誤;D.木塊靜止在A點時,有向下運動的趨勢,所以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故D正確。故選D。7.小明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如圖1。(1)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做 運動,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2)圖乙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N;甲、乙實驗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有關;(3)對比乙、丙實驗,得出結論: ;(4)小明猜想“接觸面的面積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并用圖丁實驗進行了驗證,請指出存在的問題 ;(5)如圖2,把幾本相同的書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從這疊書中抽出書本乙比抽出書本甲需要用的力更大,原因是 。【答案】 勻速直線 0.8 壓力大小 壓力大小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沒有控制壓力大小相同 把幾本相同的書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如果用水平拉力勻速拉動乙和拉動甲相比較,粗糙程度相同,但拉動甲時的壓力小,拉動乙時的壓力大,所以拉動乙書時受的摩擦力大,故拉動乙書時費力【詳解】(1)[1]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2)[2][3]圖乙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示數為0.8N;甲、乙實驗中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乙中壓力大,測力計示數也大,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3)[4]對比乙、丙實驗可知,壓力大小相同,丙中接觸面更粗糙,測力計示數更大,得出結論:壓力大小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4)[5]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面積的關系時,要控制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將木塊切去二分之一,壓力變小了,存在的問題:沒有控制壓力大小相同。(5)[6]如圖2,把幾本相同的書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從這疊書中抽出書本乙比抽出書本甲需要用的力更大,原因是:把幾本相同的書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如果用水平拉力勻速拉動乙和拉動甲相比較,粗糙程度相同,但拉動甲時的壓力小,拉動乙時的壓力大,所以拉動乙書時受的摩擦力大,故拉動乙書時費力。8.為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小明設計了圖所示實驗。(1)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應沿水平方向拉著物塊做 運動;比較甲、乙兩次實驗,是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 是否有關;(2)比較甲、丙兩次實驗,發現甲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大于丙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小明由此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你認為他的結論是 的,理由是 ;(3)實驗完成后,小明利用圖所示的裝置,保持 不變,通過比較、大小,還可進一步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 的關系。【答案】 勻速直線 壓力大小 錯誤 沒有控制壓力大小相等 壓力 接觸面粗糙程度【詳解】(1)[1]彈簧測力計顯示拉力大小,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進行勻速直線運動時,水平方向上木塊受到拉力和滑動摩擦力作用,這兩個力是平衡力,根據二力平衡條件,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2]由甲、乙兩次實驗知,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壓力不同,是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是否有關。(2)[3][4]甲、丙兩次實驗,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壓力大小不同,即沒有控制壓力大小相等,無法探究滑動摩擦力跟接觸面積的關系,故得到的結論是錯誤的。(3)[5][6]圖中所示的裝置,壓力相同,物體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故通過比較F1、F2大小,還可進一步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年級物理大單元整體設計第八章《運動和力》一、單元內容分析運動和力是綜合運動學知識和力學知識,內容抽象、綜合性強。雖然學生在學習本章內容時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學好本章內容可以為后續學習壓強、浮力等力學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教材從本章開篇以跳臺滑雪運動員比賽為引入點,引出本章的主題運動和力,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場景中,領悟新知識的奇妙,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強烈欲望。在學習本章知識點時,教材是通過自然、生活、生產現象等具體的事或物來引出學習主題,把抽象問題具體化,減輕學生在理解新知識時的難度,例如以滑板車引入“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以手掌壓桌面,并在其上滑動引入“摩擦力”等。在內容安排上,由簡單到復雜、由理論到實踐應用。了解阻力對物體的運動的影響,明白運動和力的關聯性,再上升到理論,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并從生活中常見的慣性現象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從物體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分析物體受力,了解物體平衡狀態下受力平衡,教材以簡單的二力平衡為基礎理論,通過學生探究實驗,分析歸納出二力平衡的條件,再通過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讓學生在實踐中升華理論知識。有了充足的理論知識的儲備,教材安排學習摩擦力的知識,學生可以利用前面所學內容很好的理解摩擦力的基本概念,知道如何測量滑動摩擦力,能夠利用小組合作進行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通過對日常生產生活中摩擦的利用與防止事例,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大或減小摩擦。教材也合理設置演示實驗、“想想議議”、“想想做做”、動手動腦學物理等活動和練習,讓學生能夠在做中學習新知識,體會到學習知識的快樂。二、本章課標要求本章內容屬于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的第二個一級主題“運動和相互作用”,是該主題下的二級主題“機械運動和力”中的部分內容。內容標準要求如下:2.2.3 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重力、彈力和摩擦力,認識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并了解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2.2.4 能用示意圖描述力。會測量力的大小。了解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知道二力平衡條件。例5分析靜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的受力情況。2.2.5通過實驗和科學推理,認識牛頓第一定律。能運用物體的慣性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例6了解伽利略在探究與物體慣性有關問題時采用的思想實驗,體會科學推理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例7能運用慣性,解釋當汽車急剎車、轉彎時,車內可能發生的現象,討論系安全帶等保護措施的必要性。三、本章核心素養物理觀念: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平衡狀態,平衡力和非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條件,滑動摩擦力,靜摩擦力,測量滑動摩擦力,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摩擦或減小摩擦的方法。物理思維:通過生活中滑板車的運動,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分析現象歸納得出結論。在實驗的基礎上經過科學推理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利用牛頓第一定律解決生活中的慣性現象。通過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理解物體的平衡狀態和受力的關系,進而進行探究實驗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可以解決有關物體平衡狀態的實際問題。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可以測量滑動摩擦力,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得出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從而能夠解釋或解決生活中相關摩擦現象。學生在經歷了問題情景,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形成科學探究的物理思維。科學探究: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測量滑動摩擦力,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科學態度與責任:通過進行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和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實驗,提升了學生探究科學實驗的能力,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通過測量滑動摩擦力實驗,增強了學生質疑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批判精神。四、本章教學目標(一)內容目標:1.通過實驗,確認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2.經歷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認識牛頓第一定律。3.能通過生活經驗和大量事實認識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能用物體的慣性解釋生活和自然中的有關現象。4.依據生活經驗認識平衡力和平衡狀態的概念,會判斷物體受到的力是否為平衡力。5.經歷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過程,歸納、總結出結論。6.會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7.明確力和運動的關系,并會利用力和運動的關系進行受力分析。8.通過生活中事例和經驗知道摩擦力,理解摩擦力的方向。9.探究并了解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粗糙程度及接觸面之間壓力大小的關系。10.能夠通過生活經驗和事實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會判斷通過哪種方法改變摩擦。(二)學業目標:1.通過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培養學生的科學推理能力,為學生在科學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通過科學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實踐操作的技能、團隊協作的精神等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對學的深入理解和對實際問題的掌握能力。五、教學重點1.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2.牛頓第一定律;3.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4.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5.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6.摩擦的利用和防止。六、教學難點1.慣性和慣性現象;2.運動和力的關系;3.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判斷。七、學情分析和建議通過第七章《力》的學習,學生對力有了基本的認識,也具備了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多種物理研究方法。學生正處于邏輯思維發展的最佳時期,并且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學生在學習本章之前應該學會生活與物理知識的聯系,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本章有些內容非常貼近學生生活,卻又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矛盾重重,特別是力和運動的關系這部分內容。因此在課堂教學引入時,最好從貼近學生生活、學生熟悉的現象入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建立較為完整的知識結構,注意加強前后基礎知識的聯系。在教學中重視理論聯系實際,突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學習方法的既是總結。八、本章活動主題跳臺滑雪運動員由高處急速滑下,在即將到達賽道底部時,他的速度已達到100 km/h。這時,他雙膝彎曲,使勁一蹬,順勢躍向空中。然后,為了減小空氣阻力的影響,他上身前傾,雙臂后擺,整個身體就像飛機一樣,向前滑翔。最終,滑雪板穩穩地落在地面上。九、整體教學課時安排單元主題 任務 問題 活動運動和力 任務一:牛頓第一定律(1課時) 問題1:阻力對物體運動有什么影響? 活動一:觀察現象,并提出問題,討論物體的運動需不需要力來維持。活動二:進行實驗,記錄現象,得出結論,在小組內交流和討論。問題2:如何理解牛頓第一定律? 活動一: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推理,得到牛頓第一定律。活動二:進行針對訓練,鞏固和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問題3:如何解釋生活中的慣性現象? 活動一:小組討論生活中部分慣性現象,理解慣性的概念。活動二:得出解釋慣性現象的一般步驟,學生分別舉出生活中還有哪些是慣性現象,并作出解釋。任務二:二力平衡(1課時) 問題1:物體在什么情況處于平衡狀態? 活動一:通過對物體進行受理分析,結合牛頓第一定律,理解物體的平衡狀態。問題2: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什么? 活動一:學生分組實驗,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問題3:二力平衡的條件有哪些應用? 活動一:觀察分析和進行針對訓練,知道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任務三:摩擦力(2課時) 問題1:如何理解摩擦力? 活動一:把手放在課桌上,拉動手并說出手的感覺。活動二:畫摩擦力的示意圖,熟悉摩擦力的作用點和方向。問題2: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 活動一: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活動二:學生分組實驗,得出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活動三:分析實驗的不足之處,并對實驗進行改善。問題3: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活動一:分別說出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現象或事例,并解釋是利用哪種方法增大或減小摩擦的。十、學習評價量化表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即分值 得分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優秀 良好 合格 自評 他評 師評活動態度(20%) 學習興趣 對本課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對本課有較高的學習興趣 對本課的學習興趣一般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認真負責,努力完成預定任務 認真參與,在同學的協助下努力實現預定任務 認真參與,在同學的協助下努力未能全部實現預定任務合作交流(20%) 與人合作 主動和同學配合,分工合作,樂于幫助同學 能和同學配合,做好自己分內的事 有需要時才和同學合作,喜歡個人學習與人溝通 態度謙虛,認真傾聽同學意見,能合作解決問題 會傾聽同學意見,基本能和同學合作解決問題 不太喜歡發言和傾聽同學意見,不喜歡和同學合作解決問題探究實驗(30%) 動手操作 能熟練操作實驗器材,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實驗任務 操作器材叫熟練,能夠完成實驗任務,但有缺陷 不能熟練操作實驗器材,不能完成實驗任務,或效率太低分析歸納 根據實驗現象和數據能夠快速地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并能和同學交流反思 能根據實驗現象和數據得出實驗結論,不能和同學交流反思 能記錄現象和數據,不能得出對應的結論,或不能得出完整的結論學習成果(30%) 獲取知識 能夠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能完全理解本節課重難點 基本能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能在老師或同學的協助下理解本節課重難點 基本能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不能完全理解本節課重難點熟練運用 能夠獨立、快速完成課堂或課后練習,能運用所學內容解釋一些實際問題 能夠在老師或同學的幫助下完成課堂或課后練習,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不能完成全部的課堂或課后練習,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存在較大困難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教學】8.3教學設計:摩擦力教學設計 八下第七章《力》大單元整體設計(人教版).doc 【大單元教學】8.3精品課件:摩擦力.pptx 第八章《運動和力》大單元整體設計(人教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