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生物圈中已知的綠色植物分為四大類群: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第一節 藻類植物1.“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使水變綠的植物主要是藻類植物,是地球上出現最早的植物。2.單細胞藻類一個細胞就可以完成全部生命活動。多細胞藻類植物的整個身體都浸沒在水中,全身都可以從環境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都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沒有器官,沒有根、莖、葉的分化。3.藻類植物:(1)衣藻:單細胞藻類,生活在淡水中,橢圓形、有鞭毛,它的葉綠體呈杯狀(U狀)。(2)水綿:多細胞藻類,在池塘或小溪中,呈綠色絲狀體,成團塊集結漂浮在水面上,用手觸摸有黏滑的感覺。葉綠體呈帶狀。(3)海帶:將一塊海帶放于盛有清水的燒杯中,用酒精燈加熱,觀察海帶由褐色變成綠色,因為藻黃素高溫易分解,葉綠素穩定。常見的海洋藻類有海帶、紫菜、裙帶菜、鹿角菜、石花菜、石莼、馬尾藻等。海帶是褐色的,原因是含有大量的藻黃素。4. 藻類植物是水域中最主要的生產者,大氣中近90%的氧氣由藻類植物提供。5.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釋放氧、食用、魚類食物、藥用等。6.魚缸內壁上長出綠膜,水會變成綠色,這是藻類植物大量生長的結果。第二節 苔蘚和蕨類植物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鉤簾陰卷柏,障壁坐防風。”以上詩句中的“苔”指的是苔蘚植物,“卷柏”指的是蕨類植物。(注意:卷柏不是裸子植物)2.在陰濕墻角、樹干上綠色毛茸茸的主要是苔蘚植物。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陸上潮濕環境中。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莖和葉的分化,但莖中沒有導管,葉中沒有葉脈,沒有真正的根,只有起固著作用的假根。苔蘚植物所需要的水分和營養物質要靠葉直接吸收,因此長的矮小。3.苔蘚植物能腐蝕巖石,形成土壤,是自然界重要的“拓荒者”,也被稱作“開路先鋒”;葉片大都只有一層細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可以從背、腹兩面侵入葉細胞,威脅苔蘚植物生存。因此可以當做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泥炭是重要的燃料資源,是由苔蘚植物遺體長年堆積后形成。4.蕨類植物出現了根、莖、葉的分化,具有專門運輸物質的通道—輸導組織(蕨類植物比苔蘚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的原因)。蕨類植物的地上部分是葉,地下橫臥的部分是莖。煤是由古代的蕨類植物(如桫欏,被稱為“恐龍樹”、“活化石”)形成的。5.同藻類植物和苔蘚植物一樣,蕨類植物葉片背面那些褐色隆起是孢子囊群,里面有大量的孢子,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在溫暖潮濕環境中能萌發。6.燃煤的火力發電廠附近的苔蘚植物少,是因為煤燃燒后產生大量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威脅苔蘚植物生存。7.樹干長有苔蘚植物的一側為北方,是因為苔蘚植物生活在陰濕環境中。第三節 種子植物1.能夠結種子,并且由種子發育成的植物統稱為種子植物。2.觀察菜豆種子時,剝去種子最外面的一層薄皮是種皮,分開合攏的兩片子葉,用放大鏡觀察。觀察玉米種子時,用刀片將玉米種子從中央縱向剖開,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被染成藍色的部分是胚乳,說明該結構中含有淀粉。3.菜豆種子包括種皮和胚兩部分,玉米種子包括果皮和種皮、胚和胚乳三部分,它們都有種皮和胚,其中胚是主要部分(植物體的幼體,將來發育成植物體),胚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子葉。胚根發育成根,胚軸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分,胚芽發育成莖和葉,菜豆種子的子葉作用是貯存營養物質,玉米種子子葉作用是轉運營養物質,玉米種子胚乳作用是貯存營養物質。我們食用的花生油、豆油、豆腐、腐乳、蛋白粉等均來自子葉,大米、面粉、玉米糊中的營養物質來自于胚乳。我們平常吃的綠豆芽是由胚軸發育而成。[1]種皮 [2]子葉 [3]胚芽 [4]胚軸 [5]胚根 [6]胚 [7]胚乳4.種子植物之所以更適應陸地環境,重要原因是能產生種子,并且種子生命力強、壽命長、適應力強。在低溫和干燥條件下(降低種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長種子的壽命,在高溫和潮濕條件下,種子的壽命會縮短。5.根據種子的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種子植物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兩大類群。松、杉、柏、銀杏、紅豆杉、蘇鐵等植物的種子是裸露的,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被,這樣的植物稱為裸子植物。紅豆杉樹上結的“紅豆”、銀杏樹上結的“白果”都不是果實,而是種子。大多數植物如蘋果、桃、大豆、花生和水稻等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的植物稱為被子植物。6.裸子植物長得高大,能在干旱和土壤貧瘠的地方生長的原因是根莖葉發達,里面有輸導組織。7.被子植物的種類最多,分布最廣泛,是目前陸地上最具優勢的植物類群,因為:具有發達的輸導組織,保證體內水分和營養物質的運輸;一般都能開花結果,果實能夠保護種子,不少果實還能幫助種子傳播。8.一株植物所有根的總和叫做根系,葉片上粗細不等的脈絡叫做葉脈。菜豆等雙子葉植物一般具有直根系和網狀脈,玉米等單子葉植物一般具有須根系和平行脈。9.被子植物分類的主要依據是花、果實、種子,因它們形態結構相對穩定。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節 種子的萌發1.在設置對照實驗時,改變條件的一組為實驗組,正常條件下的一組為對照組。2.影響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具有完整有活力的胚、供胚發育的營養物質、度過休眠期。3.種子的發芽率=(發芽的種子數/供檢測的種子數)*100%,一般發芽率超過90%的種子才適合播種。4.從檢測對象中抽取少量個體作為樣本進行檢測,以樣本的檢測結果來反映總體情況的方法稱為抽樣檢測,此方法注意樣本量要合適和隨機抽樣。5.有些種子雖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外界條件也適宜,但是它們成熟以后并不能立即萌發,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睡眠”才能萌發,這種現象叫做種子的休眠。種子具有的這種特性,是植物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6.種子萌發的過程: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軸、胚芽。隨后,胚根先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在種子萌發過程中,子葉或胚乳內儲存的營養物質逐漸減少。從種子到幼苗的發育過程中,體內有機物含量先減少后增加,先減少是因為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后增加是因為長出幼葉后開始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第一個圖表示種子萌發并長成幼苗過程中體內有機物含量(干重)的變化,也可以表示菜豆種子萌發過程中胚的干重變化;第二個圖表示種子內有機物含量(干重)變化;第三個圖表示小麥種子發芽過程中胚的干重變化。7. 春播時有許多注意事項。例如,花生早播要覆蓋地膜,提高地表溫度,說明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玉米播種前要浸種,說明種子萌發需要一定的水分;大豆播種前翻耕土壤,說明種子萌發需要充足的空氣。如果把大米、豆瓣種到土里卻不能長出幼苗,原因是胚不完整。第二節:植株的生長1.幼根的結構及幼根的生長:(1)種子萌發的時候,一般最先長出的是根,從根的頂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叫做根尖。根尖的結構包括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其中起保護作用的是根冠,能不斷增加新細胞的部位是分生區,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區。成熟區適于吸收水分無機鹽的特點是生有大量根毛,里面出現具有運輸功能的輸導組織。(D成熟區:生有根毛C伸長區:細胞較長B分生區:細胞小,排列緊密,細胞核大A根冠:液泡大)(2)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分生區細胞分裂增加細胞數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的生長增大細胞體積。2.枝條是芽發育而成的:(1)枝條及葉都是由芽發育成的。芽中有分生組織。芽發育時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條,它是由幼嫩的莖、葉、芽組成,枝條上的芽又能發育成新的枝條。芽軸發育成莖, 幼葉發育成葉,芽原基發育成芽。植株頂芽生長抑制側芽生長的現象叫頂端優勢。果樹、棉花等進行整枝、打頂、摘心等目的是去除頂端優勢,促進側芽發育和側枝生長。([1]幼葉→A葉[2]芽軸→B莖[3]芽原基→C芽)(2)芽有不同的分類,按照著生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頂芽和側芽,按照發育結果的不同可以分為葉芽、花芽和混合芽。混合芽能發育成帶有花和葉的枝條。3.木本植物的莖的加粗:(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從外到內依次是:樹皮(內側是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其中形成層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屬于分生組織,它能向外分裂產生新的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新的木質部,因此莖能不斷加粗主要是與形成層有關。我們可以根據年輪推算樹的年齡,越往里的年輪代表的年代越早。([1]樹皮[2]韌皮部[3]形成層[4]木質部[5]髓)(2)木質部中具有導管,主要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給樹木“輸液”必須扎到木質部,“輸液”的成分是水和無機鹽。韌皮部中具有篩管,主要運輸有機物,“樹瘤”的形成、果樹枝條的環割都與韌皮部有關。“樹怕傷皮,不怕空心”是因為傷皮損壞篩管,影響有機物運輸,傷口下方得不到營養而死亡。給植物“輸液”的優勢:直接進入植物體內運輸,提高水肥利用率,見效快,減少環境污染。4.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1)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不斷的補充營養物質,根向下生長,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其中需要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莖向上生長,并長出綠葉,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2)施肥的目的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無機鹽。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黃主要是因為缺氮,植株特別矮小、葉片呈暗綠色并出現紫色是因為缺磷,植株容易倒伏、葉片邊緣呈褐色并逐漸焦枯是因為缺鉀,油菜只開花不結果是因為缺硼。施肥時應當以農家肥為主,配合施用化肥。對于以葉為主的蔬菜應多施用含氮的無機鹽,對于結果的植物多施用含磷的無機鹽,對于淀粉類的植物多施用含鉀的無機鹽。“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說明水決定莊稼能否成活,肥決定莊稼生長狀況。(3)根據植物生活所需要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按照一定比例配成營養液來栽培植物的方法叫無土栽培。具有產量高、不受季節限制、節約水肥、清潔無污染等優點。第三節 開花和結果1.花的結構:從下向上、從外到內依次是:花柄、花托、萼片(合在一起稱為花萼)、花瓣(合在一起稱為花冠)、雄蕊(包括花藥和花絲,花藥里面有花粉)、雌蕊(包括柱頭、花柱和子房,子房里面有胚珠)。花的主要結構是雄蕊和雌蕊,因為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關系。(雌蕊:[①]柱頭[⑤]花柱[⑧]子房雄蕊:[③]花藥[④]花絲[⑨]胚珠[②]花瓣[⑥]萼片[⑦]花托[⑩]花柄)2.根據花的結構,將花分為單性花和兩性花,單性花又分為雄花和雌花,果實上帶的花是雌花,雄花又被稱為謊花。3.傳粉和受精:(1)傳粉: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植物傳粉的方式一般有兩種類型:自花傳粉(小麥、水稻、豌豆、花生、番茄)和異花傳粉。異花傳粉的花根據傳粉媒介的不同又分兩類:蟲媒花(有鮮艷的顏色、芳香的氣味、甜甜的花蜜),如油菜花、桃花、蘋果花、柳樹等;風媒花(花粉多而輕盈),柱頭常常有分叉和黏液,如玉米、小麥、楊樹等。自然界中大部分綠色開花植物都是異花傳粉,優勢是后代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和適應性。有些大棚中放養蜜蜂,目的是幫助植物傳粉。春天柳樹、楊樹飄落的白毛是種子。(2)受精:花粉落到柱頭上,受柱頭上黏液的刺激而萌發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到達胚珠。花粉管釋放兩個精子,一個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另一個精子與兩個極核結合形成受精極核。(雙受精)([①]花粉[②]柱頭[③]花粉管[④]花柱[⑤]子房[⑥]胚珠[⑦]卵細胞[⑧]極核)3.果實和種子的形成:(1)受精完成后,萼片凋落或存留,花瓣、柱頭、花柱、雄蕊等紛紛凋落,子房繼續發育成果實。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卵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如果果實缺粒空癟、陰雨天果樹減產等常常是由于傳粉不足造成的,應該采取人工輔助授粉,可以大大提高被子植物的結實率。(2)瓜果的可食用部分主要是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來。果實中有多粒種子,說明子房中有多粒胚珠,而且胚珠數量大于種子數量。(3)蘋果主要是由子房壁和花托共同發育而來,草莓是由花托發育而來。(4)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個白胖子”,“麻屋子”指的是果皮,“紅帳子”指的是種皮,“白胖子”指的是胚。4.園藝師能夠用小小的莖尖切成小片并培育成同樣的植株,這種技術叫組織培養。[1]花柄 [2]花托 [3]萼片 [4]花瓣 [5]花蕊[6]雄蕊 [7]花絲 [8]花藥 [9]花粉 [10]精子[11]雌蕊 [12]柱頭 [13]花柱 [14]子房 [15]胚珠[16]極核 [17]卵細胞 [18]珠被 [19]受精極核 [20]受精卵 [21]胚乳[22]胚 [23]種皮 [24]種子 [25]子房壁 [26]果皮 [27]果實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第一節 水分進入植物體的途徑1.植物的生活為什么需要水?(1)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2)水能使植株硬挺,保持直立姿態,葉片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3)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體吸收,并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器官。2.植物主要靠根吸水。根尖的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這使得根吸水的表面積大大增加,因此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區。3.植物莖的輸導組織包括導管和篩管。其中導管能夠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運輸的方向是由下向上;它是由許多長形、管狀細胞(死細胞)組成,這些細胞沒有細胞質和細胞核,上下細胞間的細胞壁消失,形成一根中空的管道,主要分布在植物莖的木質部中。另外一種輸導組織是篩管(由活細胞組成),運輸有機物,運輸方向是自上而下,主要分布在莖的韌皮部。4.“糞大水勤,不再用問人”。這種說法是否符合科學種田的道理?有一定道理,保證充足的水和營養物質,但不同時期對水肥的需求是不同的。5.移栽樹苗時根部總是帶著一個土坨,目的是保護幼根,以免損傷根毛。6.把幼嫩的植物莖掐斷,從莖的斷面上會滲出汁液。這些汁液主要是莖木質部的導管里滲出的。7.沙漠植物具有吸水、保水的本領。第二節 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1.植物體內的水分是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 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主要通過葉片進行。2.葉片表皮中有兩種細胞,其中起保護作用的是表皮細胞,無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另外一種細胞是一對半月型的保衛細胞,并且圍成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由保衛細胞控制,為葉片制造有機物提供二氧化碳,同時散失水分。葉片的下表皮的氣孔比上表皮多,其意義是上表皮接受陽光照射溫度高,散失水分多,氣孔少可以減少水分散失。3.保衛細胞吸水時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時氣孔閉合。A氣孔張開 B氣孔閉合 [①]保衛細胞 [②]內壁 [③]外壁 [④]表皮細胞4.植物吸收水分的用途:(1)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動。(2)大部分水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環境中。一方面,蒸騰作用促進水分的吸收,同時拉動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保證各組織器官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需要。另一方面,降低葉片溫度,避免高溫灼傷。(3)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能夠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從而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植物的莖葉承接著雨水,可以減緩雨水對地面的沖刷,枯枝落葉能吸納大量的雨水,補充地下水。可以說,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綠色水庫”。5.蒸騰作用之外植物失水的另一種方式是吐水,與之相對應的結構是水孔,位于植物的莖端、葉尖。6.移栽樹苗時剪去大量枝葉,目的是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散失。7.在“驗證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實驗中,量筒內滴加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水分從量筒口散失。實驗結果是A量筒液面下降多,說明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8.把一枚新鮮的葉片放在70℃的熱水里,你會發現葉片的表面出現氣泡,而且是正面比較少,背面比較多,原因是葉片背面氣孔多。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1.生物圈中有一個巨大的生產有機物的天然“工廠”——綠色植物。2.“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有兩個目的,第一是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淀粉,第二是探究光是不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1)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讓葉片內原有淀粉運走耗盡;(2)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起來目的是設置對照實驗;(3)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中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葉片最后變黃白色,酒精變成綠色。(白色衣服染上綠色植物汁液,可以用酒精清洗。)(4)取出葉片用清水漂洗,目的是洗掉酒精,然后平鋪在培養皿中,向葉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沖掉碘液。(5)現象:葉片見光部分呈現藍色,說明葉片見光部分產生了淀粉,而蓋黑紙片的部分不變色,即沒有產生淀粉,說明葉片遮光部分沒有產生淀粉,從而說明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是淀粉、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銀邊天竺葵的白色部分經過處理后滴加碘液不會變色,原因是白色部分缺少葉綠體,說明葉綠體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之一。3.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凡是植物的綠色部分,只要含有葉綠體就能夠制造有機物,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綠色植物吸收光能,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就是光合作用。葉綠體既是生產有機物的“車間”,也是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的“能量轉換器”。([①]觀察葉片顏色變化[②]暗處理[③]去掉遮光片[④]滴加碘液[⑤]清洗[⑥]隔水加熱,脫去葉綠素[⑦]部分遮蓋葉片,光照)排序:②→⑦→③→⑥→⑤→④→①4.在“測定種子中的有機物”實驗中,乳白色液體遇到碘液后變藍,說明小麥面粉中含有淀粉;黃白色面筋滴加雙縮脲試劑后變紫,說明小麥面粉中含有蛋白質;花生種子在白紙上擠壓后出現的油跡,說明小麥面粉中含有脂肪。5. 植物體的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外,主要是有機物。從器官水平來看,小麥和玉米的種子中含有較多的淀粉,黃豆和花生的種子中富含蛋白質和脂肪,芝麻和向日葵的種子中含有較多的脂肪;植物的根和莖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如甘薯的根、蓮藕的莖中含有豐富的淀粉。從細胞水平來看,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纖維素是有機物,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質和脂類是有機物,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也是有機物。6.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通過食物鏈、食物網養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既為其他生物提供了構建自身的材料,也給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動的能量。7.有人說:“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生物是攀扶著植物的莖蔓才站在這個星球上的。”有道理,因為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直接或間接養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節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1.海爾蒙特實驗證明柳樹增加的質量主要來自雨水,而非土壤。2.普利斯特利實驗得出結論:植物能夠更新由于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渾濁了的空氣。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4.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利用葉綠體,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5.光合作用反應式:6.光合作用的條件和原料是影響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提高光合作用的措施:(1)合理密植;(2)合理灌溉;(3)通風換氣或人工施氣肥等方法增加二氧化碳濃度;(4)延長光照時間、增加光照強度等。第二節 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1.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把萌發的種子放到瓶中,24小時后放入燃燒的蠟燭,蠟燭會熄滅,原因是甲瓶里缺少氧氣,氧氣被萌發的種子吸收,說明有機物在分解時需要氧氣參與。(2)種子在萌發的過程中放出的氣體能讓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有機物分解時會產生二氧化碳。(3)種子在萌發時還能釋放出能量,一部分用于種子萌發,另一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4)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在線粒體內進行。所有活細胞都在進行呼吸作用。2.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1)為植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2)農業生產上的應用:促進根部呼吸作用:適時松土、澇害排水、花盆底下打孔降低呼吸作用:儲存糧食時保持干燥和低溫;儲藏水果、蔬菜時,降低溫度或氧氣濃度。3.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1)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來源:生物的呼吸作用、自然界中有機物的分解、人類生活和生產中各種燃料的燃燒。(2)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簡稱碳—氧平衡。(3)要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①保護森林,并大力植樹造林;②限制二氧化碳排放。4.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區別項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參與的細胞 有葉綠體的細胞 所有活細胞與光的關系 只有在光下,才能進行 有光無光都能進行氣體變化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 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物質變化 制造有機物 分解有機物能量變化 貯存能量 釋放能量部位 葉 各器官5.儲藏白菜的地窖要留有通風孔,目的是散熱,降低窖內溫度,降低甘薯、白菜呼吸作用,延長儲存時間。6.獨自一個人下菜窖時點上一支蠟燭更安全,是因為菜窖內蔬菜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導致菜窖內可能缺氧。7.夏天的時候人們經常用冰箱儲藏蔬菜、水果,以達到保鮮的效果,這是因為在溫度低的時候,植物的呼吸作用較弱,消耗的有機物比較少;收獲的糧食應該及時曬干,這是因為潮濕的種子呼吸作用比較旺盛,消耗的有機物較多;曬干的種子呼吸作用弱,消耗有機物少。8.秋天的蘋果很甜,儲存了一個冬天之后,甜味減淡了,這是因為蘋果進行呼吸作用消耗部分有機物。9.新疆水果甜,是因為晝夜溫差大,白天光照充足制造有機物多,晚上氣溫低呼吸作用弱消耗有機物少,積累有機物多。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1.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一個地區內生長的所有植物叫做這個地區的植被,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有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其中森林占據主體。2.我國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對森林和草原實行依法治理和科學化管理。提出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種草活動,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全國的“植樹節”。3.綠化校園的時候盡量不要對校園環境布局做大的改動,最好不要選用名貴花草樹木。綠化樹種在形態選擇和空間安排上要注意高低、大小和色彩的搭配,做到疏密相間,協調自然。還要注意花草樹木的生長周期,盡量使校園春有花開、夏有樹蔭、秋有花果、冬有綠意。教學樓大廳及室內應注意盆花和觀葉植物的配置。單元小結1.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包括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四大類群。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衰老和死亡。3.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水和無機鹽一般都是由根吸收的,通過導管運送到各個器官。4.綠色植物通過吸收水分和蒸騰作用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5.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供自身和其他生物利用。生物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使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用于各種生命活動。6.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化碳,釋放氧氣,這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