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十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主干構建素養落實政治認同:認同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科學精神:全面掌握實踐與認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與規律,理解真理、認識過程、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征。公共參與:積極投身到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全面提高個人素質。課時1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核心考點一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考向一 認識及其形式1.(2022·山東高考)習近平深刻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生動實踐,對人民民主的性質、內涵、目的、特色、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統闡釋,創造性地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確民主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材料體現了( )①感性認識以理性認識為基礎和指導②理性認識是對感性認識的概括和提煉③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認識過程④感性認識是達到理性認識的必經階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二 實踐及其特征2.(2023·南京市一模)恩格斯說:“如果我們達到了我們的目的,發現事物符合我們關于該事物的觀念,并產生我們所預期的效果,這就肯定地證明,在這一范圍內,我們對事物及其特性的知覺符合存在于我們之外的現實。”下列詩句蘊含的哲理與恩格斯這段話的意思相近的是( )A.積書須善讀,隙土可深耕B.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C.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D.不隨舉子紙上學六韜,不學腐儒穿鑒注五經考向三 實踐與認識的關系3.(2022·江蘇高考)“空城計”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故事。當時諸葛亮坐于城樓之上,焚香操琴,鎮定自若。司馬昭認為諸葛亮已無兵可用,他是“故作姿態”。司馬懿卻說:“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于是令魏軍盡皆退去。司馬懿的言行說明( )①實踐是人的認識的來源②認識對實踐有指導作用③必須用系統思維看問題④必須按照客觀規律辦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命題感悟:高考命題情境多關注人類科技進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政策完善等,考查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考查學生的科學精神。1.認識及其形式含義 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形式 感性認識 是認識的初級階段,它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 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理性認識 是認識的高級階段,它是人們通過抽象思維獲得的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2.實踐及其特征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含義 基本形式 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科學實驗活動等特征 直接現實性 強調實踐可以把人們頭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客觀物質性 強調實踐的基本要素(主體、對象、手段)、實踐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的客觀性主觀能動性 強調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社會歷史性 強調實踐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提醒] 區分實踐的特點與意識的特點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意識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意識不具有直接現實性,意識不能直接改造客觀世界。3.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方法論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則會把人們的實踐活動引向歧途 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醒]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強調的是認識最終回歸實踐,是“要去實踐”。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強調的是認識對實踐的影響,是“談實踐的效果”。[前掛后聯] 哲學模塊關于實踐的知識總結①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②認識論: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③社會歷史觀: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推動社會發展。④人生價值觀: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1.(2022·山東高考,9①)感性認識以理性認識為基礎和指導。( )2.(2022·全國甲卷,21②)親身參與實踐獲得的知識才是可靠的知識。( )3.(2023·湖北高考,14③)實踐主體的能動性是檢驗科技進步的標準。( )4.(2022·全國甲卷,23①)實踐創新的高度取決于觀念更新的程度。( )5.(2022·全國甲卷,21①)認識的目的全在于從實踐中獲得真理。( )預測一 依托科學觀測實驗,考查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1.我國“天問一號”環繞器任務團隊和歐洲航天局“火星快車”軌道器任務團隊,通過兩個探測器定期向地球發射無線電信號,多國科學家利用國內外十多個射電望遠鏡,對兩個探測器的信號受太陽影響情況進行觀測,獲取了大量數據,這將有助于研究人員更加細致地研究臨日空間環境及其對深空通信的影響。這表明( )①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受到認識對象的制約②認識工具的進步拓展了人類認識的廣度和深度③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才能深刻認識事物④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由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預測二 依托人們具體的實踐活動,考查實踐的含義及其特征2.《流浪地球2》與中國制造夢幻聯動,太空電梯基地里許多可行駛、可作業、可變形的UEG地球聯合政府機械設備,其實都是根據導演團隊要求用實物改造的。這些實物在現實中是能夠在多種復雜施工場合派上用場的“大家伙”。網友直呼:以為看了個科幻片,沒想到都是真的!材料表明( )①影視制作具有能動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②影視作品的創作水平取決于人的主動創造性③實踐能將頭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④人們能夠突破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改造世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關鍵詞法區分實踐的基本特征客觀物質性 “主體”“對象”“手段”“結果”能動性 “計劃”“方案”“規劃”社會性 強調“合作”等歷史性 強調歷史過程預測三 結合科技信息材料,綜合考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相關知識3.(2023·如皋市1.5模)天文學家最近在附近的星系中發現了一顆與地球相似的全新行星。它只有186萬億英里,也就是31光年遠。這個有趣的球體是西班牙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在一架望遠鏡中發現的,這是一項致力于尋找300顆矮恒星周圍的行星的長期研究的一部分。材料表明了(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能夠為人的意識所反映②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需要長期的研究積累③符合客觀事物的正確的意識能夠有效地改造世界④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和物質條件推動了認識的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強調的是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從無到有”;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強調的是認識在實踐中“深化和發展”;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強調的是實踐能夠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強調的是認識要回到實踐中去,服務于實踐,突出認識的終極意義。核心考點二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考向一 真理的特征1.(2021·廣東高考)下圖漫畫《我該怎么走?!》給我們的哲學啟迪是( )①事物的復雜性決定了真理具有不確定性②人們在否定以往認識的過程中接近真理③要善于把握事物聯系的多樣性和條件性④個別、具體的認識都是有條件的、相對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二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2.(2021·江蘇高考)有研究表明,人體腸道菌群與社交行為障礙疾病存在關聯:將自閉癥兒童的腸道菌群移植給小鼠,小鼠則表現出自閉癥的行為特征;而將正常兒童的腸道菌群移植給小鼠,小鼠則沒有出現自閉癥的行為特征。這一發現有助于醫生預防和治療相關疾病,也為人們通過優化飲食和生活方式,保持愉悅心情,養成良好的社交行為提供了理論依據。材料表明( )①實踐和認識的循環是一個辯證發展的過程②認識規律要以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為基礎③實踐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促進了認識發展④對事物的正確認識需要多次反復才能完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全國新課標卷)據中國科學院發布的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研究成果,月球最“年輕”玄武巖年齡為20億年,表明月球在20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比以往月球樣品限定的巖漿活動時間延長了約8億年。該成果深化了人類對月球演化歷史的認識,可見( )①科學研究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強大動力②認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推翻前人認識的過程③在繼承基礎上不斷超越是真理發展的客觀規律④科學理論在一定條件下也能夠檢驗認識的真理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命題感悟:高考試題關注生活實際、科技成就以及重要時政,以選擇題或主觀題形式,或單獨或綜合考查真理和認識過程的知識。1.真理的特點內容 原理 方法論要求真理的客觀性 真理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其內容是客觀的,檢驗標準也是客觀的。客觀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屬性 嚴格劃清一定條件下真理與謬誤的界限,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的條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把握真理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反對不顧條件和范圍的主觀隨意性真理的具體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隨著過程的推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反對因循守舊和激進盲動2.認識過程的特點認識具有反復性 ①含義: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②原因: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總要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認識具有無限性 ①含義: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②原因: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認識具有上升性 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真理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方法論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1.(2020·全國Ⅱ,23④)來源于現實的理論就具有真理性。( )2.(2021·全國乙卷,21④)對同一個確定對象不能產生不同的認識。( )3.(2021·山東高考,14④)認識是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4.(2021·浙江6月選考,28④)從認識到實踐,從實踐到認識的循環永無止境。( )5.(2022·湖北高考,12①)人們對歷史的認識是多次反復循環的。( )預測一 結合認識的主體差異性,考查真理及其基本特征1.柿餅是用柿子制成的餅狀食品,在柿餅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層白色的粉末,不過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層白霜到底是什么,于是網絡上開始流傳這是人工添加的防腐劑。對此,專家指出,柿餅上的白霜是柿餅在制作過程中天然形成的糖霜,并不是防腐劑,對人體無害,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這佐證了( )①表象往往會影響人們對事物真實聯系的把握②真理是相對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③真理以謬誤為起點,在實踐中不斷向前發展④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預測二 依托科學家的科研成果及其影響,考查學生對追求真理過程的認識2.英國巴斯大學研究人員發表論文稱,他們揭開了長鏈非編碼RNA(lncRNA)子集基因與鄰近基因相互作用的機制。IncRNA與其他基因不同,它不編碼生命的基石——蛋白質。正是因為IncRNA包含的信息不會導致蛋白質的產生,這些基因片段曾被視為垃圾。但新研究結果清晰表明,一些IncRNA絕不是垃圾,它們可能在恢復遭受嚴重神經損傷的身體功能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從哲學認識論的角度看,這表明( )①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②真理在實踐的基礎上能不斷地被推翻和超越③人們真理性的認識包含某些謬誤成分④真理是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預測三 以非選擇題的形式綜合考查認識論的相關知識3.(2023·連云港四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奧卡姆剃刀原理可以表述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其傳統公式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比較兩種論點時,最簡單的論據最有可能是正確的”。奧卡姆剃刀原理其實不難理解,不過問題在于,沒有經驗證據表明這個世界是簡單的,而且一種科學理論的簡單程度與其真實程度幾乎沒有關聯。事實上,很多科學理論隨時間推移也在變得越來越復雜。尤其是涉及不同學科領域的時候,奧卡姆剃刀原理的確需要謹慎使用。運用哲學知識分析,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我們應如何謹慎地使用奧卡姆剃刀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時1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核心考點一典題精研1.C [理性認識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故①錯誤。習近平總書記通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踐的總結和對人民民主的思考,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說明了理性認識是對感性認識的概括和提煉,感性認識是達到理性認識的必經階段,故②④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并且認識過程是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故③排除。故本題選C。]2.D [恩格斯的這段話強調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D的意思是不要跟隨著被舉應試的士子只在紙上學兵法,不要學習只拘泥于陳舊準則的迂腐學究非常牽強地去注釋五經,強調實踐的重要性,正確。A強調的是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不選。B體現我們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強調發揮主觀能動性,不選。C強調學習法律的重要性,不選。]3.A [司馬懿的言行來自他對諸葛亮過去的了解,從過去實踐中獲得的經驗,然后用來指導了他撤兵的行動,體現了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①②正確。③④與材料無關,排除。]澄清微點1.×。理性認識以感性認識為基礎。2.×。親身參與實踐獲得的知識不一定是正確的,不一定是可靠的知識。3.×。實踐活動是檢驗科技進步的標準,并非“實踐主體的能動性”。4.×。實踐決定認識,實踐創新的高度決定觀念更新的程度。5.×。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命題猜想1.C [材料不體現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受到認識對象的制約,①不符合題意;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由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的過程,④表述錯誤。]2.A [材料說明影視制作具有能動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實踐能將頭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①③正確。影視作品的創作水平受人的主動創造性的影響,但是不能說“取決于人的主動創造性”,②排除。不能突破歷史條件的限制,④錯誤。]3.B [材料未涉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需要長期的研究積累,②不選。材料只體現意識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沒有涉及改造世界,③不選。]核心考點二典題精研1.D [真理具有客觀性,真理與謬誤的界限不容混淆,①錯誤。人們在實踐基礎上辯證否定以往認識的過程中接近真理、發現真理,②錯誤。聯系具有多樣性和條件性,個別、具體的認識是有條件的、相對的,怎么走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實際需要來決定,不能盲目效仿別人,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2.B [材料表明實踐和認識的循環是一個辯證發展的過程,實踐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促進了認識發展,①③符合題意。認識規律要以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為前提,②錯誤。材料主要提及本次實驗研究的成果和意義,沒有涉及對事物的正確認識需要多次反復才能完成,④不符合題意。]3.B [中國科學院發布的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研究成果深化了人類對月球演化歷史的認識,由此可見,科學研究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也說明在繼承基礎上不斷超越是真理發展的客觀規律,①③符合題意。認識的發展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并不是一個用新認識否定、代替已有認識的過程,而是對已有認識的超越。“不斷推翻前人認識”說法錯誤,②排除。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科學理論不能夠檢驗認識的真理性,④錯誤。故本題選B。]澄清微點1.×。來源于現實的理論不一定是真理,只有通過實踐檢驗的正確認識才是真理。2.×。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對同一個確定對象會產生不同的認識。但對同一確定對象的正確認識只有一個。3.×。真理即正確的認識,是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錯誤的認識不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4.×。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5.×。人們對歷史的認識,具有反復性、上升性,不能說是反復循環。命題猜想1.B [有人認為柿餅上的白霜是人工添加的防腐劑,這是謬誤,不是真理,排除②。真理和謬誤界限分明,而不是真理以謬誤為起點,③錯誤。]2.B [真理在實踐中不斷超越自身,不斷地向前發展,并沒有被推翻,②錯誤。真理與謬誤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性的認識中不包含謬誤成分,③錯誤。]3.(1)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因此運用奧卡姆剃刀原理去解決問題時,不能忽視其傳統公式中“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這一條件。(2)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一種科學理論的簡單程度與其真實程度幾乎沒有關聯,重要的是上述理論能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3)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很多科學理論隨時間推移也在變得越來越復雜,尤其是涉及不同學科領域的時候,奧卡姆剃刀原理的確需要謹慎使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