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九 唯物辯證法與辯證思維主干構建素養落實政治認同:堅持唯物辯證法和辯證思維方法,反對形而上學。科學精神:理解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辨識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把握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遵循質量互變規律;把握適度原則;辨析簡單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解析認識經由“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的途徑。公共參與:學會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指導我們的學習和工作。課時1 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核心考點一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考向一 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1.(2023·遼寧高考)“春分之日,玄鳥至”(《逸周書·時訓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經靠觀察燕子等候鳥春歸的時間來確定節氣、規劃農時。中原地區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飛回筑巢育雛,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靈,祈求子孫繁茂。由此可見( )①人能借觀察燕來與春到間的關系把握自然變化規律②依據對規律的認識去規劃農時屬于實際的農耕活動③將燕來與子孫繁茂相聯系是對客觀對象反映的結果④把握燕來與人活動的聯系是為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2023·廣東高考)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漆樹汁液可制作大漆并創造漆器的國家。殷周時代,漆器用于禮樂、飲食、饋贈等,而最美的漆器則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殷周先人會用巧妙的手法虔誠地髹涂裝飾祭祀之器來完成他們心中最美的禮儀。這表明( )①人的活動方式體現了人的世界觀②美的源泉存在于人的經驗感受之中③通過實踐活動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聯系④人為事物的聯系比自在事物的聯系更有價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二 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系統優化方法3.(2023·山東高考)中國茶是日常生活,也是文化瑰寶。明代許次紓嗜花之品鑒,深諳茶理,他在《茶疏》中寫道:“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湯成于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這茶理體現了( )①聯系是普遍的,要從整體上把握物并實現事物結構與功能的優化②聯系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聯系構成事物的存在狀態和發展趨勢③整體和部分密不可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部分④真理是具體的,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命題感悟:高考題多結合科技成就、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國家和地方建設等,考查聯系的特征、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和系統優化的方法。選擇題、主觀題都有考查。1.聯系的特點原理內容 方法論要求聯系的普遍性 聯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 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聯系的客觀性 聯系是客觀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①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②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聯系的多樣性 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2.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1)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角度 原理 方法論強調整體 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部分 要求我們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強調部分 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也會影響整體的功能 要求我們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提醒] 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不同于整體功能與部分功能的關系,整體功能與部分功能的關系有三種情形①整體具有部分沒有的功能。當各部分按照有序性構成有機整體時,就可能會產生部分所沒有的新的整體功能。②當各部分以合理、有序、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會有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③當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發揮,甚至會相互抵消,就會使整體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2)系統優化方法原理 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特別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方法論 應當樹立全局觀念,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用綜合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要立足整體,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優化組合,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1.(2022·浙江6月選考,28④)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必然的。( )2.(2023·廣東高考,13④)人為事物的聯系比自在事物的聯系更有價值。( )3.(2022·北京高考,6C)抓住主要矛盾,統籌規劃,可以恢復自在事物的聯系。( )4.(2022·浙江6月選考,29②)立足自身需要可以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5.(2019·全國Ⅲ,22B)在一些事物的存在和發展中,整體服從和服務于部分。( )預測一 依托具體的情境,運用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分析實際問題1.(2023·啟東中學三模)“木棉——稻田農林復合系統”(如下圖)是海南黎族同胞在漫長農耕歷史中選擇的一種立體經濟種植模式。木棉根系發達,可以鞏固田坎、涵養水源,還可以調節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木棉花可以吸引鳥和害蟲的天敵,凋落的木棉花在稻田被分解成養分?!澳久蕖咎镛r林復合系統”( )①科學地把握了事物之間的對立和統一的關系②表明人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改變生物生長規律③成功地把自在事物的聯系轉化成人為事物的聯系④啟示我們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區分聯系的特點聯系的普遍性強調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聯系的客觀性強調的是聯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聯系的多樣性強調的是聯系具有不同的形式。預測二 以漫畫的形式,考查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2.(2023·G4聯考)下圖漫畫《也為上坡加把勁》啟示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 )①優化組合,實現整體最優目標②承認矛盾,在統一中實現對立③遵循規律,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④各盡所能,用局部推動整體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如何判斷試題中的整體與部分的關系(1)材料突出整體和部分相互促進,一般考查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2)材料突出單一因素的變化對整體的促進乃至決定作用,或個體共同努力促進整體發展,一般考查部分對整體的作用。(3)材料突出個體發展依賴于整體的發展,一般考查整體對部分的作用。預測三 依托社會熱點問題,綜合考查考生對聯系基本觀點的運用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2年11月16日,全線采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的印尼雅萬高鐵,試驗段正式測試運行并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落地。無論地質和氣候環境,還是地域文化及風俗習慣,中國與印尼均有較大差異。此前,印尼建筑行業整體采用美標或日標,為將中國標準應用于雅萬高鐵工程設計建造,中國設計團隊數次穿越熱帶雨林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下開展與當地知名高校和咨詢公司的深入合作,攻克多火山、地震、活動斷裂設計難題。施工中應用多項中國高鐵技術創新最新成果,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節約工程投資,而且為工程建設提速。結合材料,運用聯系的特點的知識,說明中國高鐵在設計建造雅萬高鐵工程中為什么能取得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考點二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考向一 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1.(2023·湖南高考)三湘巨變,時光為證。一秒鐘,“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可完成20億億次高精度運算。一分鐘,“瀟湘二號”衛星繞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時,湖南可下線12臺挖掘機……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個日夜,構筑湖南“時間”,成就中國力量。這表明( )①三湘巨變凸顯出量的積累必然引起質變②三湘巨變蘊含著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趨勢③湖南“時間”反映了世界的永恒變化和發展④湖南“時間”到中國力量是共性到個性的轉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2·湖南高考)人類歷史告訴我們,越是困難時刻,越要堅定信心。任何艱難曲折都不能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面對重重挑戰,我們決不能喪失信心、猶疑退縮,而是要堅定信心、激流勇進。這表明( )①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敢于超越事物發展的規律②面對挫折與考驗,我們要懂得冷靜思考、量力而行③設想世界歷史會一帆風順,是不辯證的、不科學的④我們要樹牢底線思維,勇敢面對前進道路上的挑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二 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3.(2023·江蘇高考)漫畫《分》中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A.事物的量變會引起質變B.要著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事物發展是辯證否定的D.要看到事物發展道路的曲折性命題感悟:近年來高考以人類社會的發展或者新事物的成長為情境,加強了對事物發展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的考查。高考題對事物發展的狀態的考查通常會融合選擇性必修3質量互變規律的相關知識。1.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原理內容 方法論發展的普遍性 物質世界處于永恒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中,發展具有普遍性 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反對靜止地看問題發展的實質 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發展的途徑 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發展的狀態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事物的發展就是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 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堅持適度原則[深化拓展] 發展觀的其他相關原理①發展的過程:任何事物都要經歷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辯證的否定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其實質是“揚棄”,要堅持辯證的否定,樹立創新意識。②發展的條件: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構成了事物的發展,要建立有利的聯系促進發展。③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④發展的原因: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既要抓住內因,又不忽視外因,堅持內外因相結合。[前掛后聯] 聯系、發展、矛盾、辯證否定之間的關系2.理解質量互變(1)認識質量互變規律質變 量變含義 質變是根本的、顯著的變化 量變是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特點 飛躍性、間斷性 漸進性、連續性辯證關系 ①量變與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基本狀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事物的矛盾運動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 ②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相互包含。漸進性與連續性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對自己的破壞,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飛躍性與間斷性。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要求 遵循質量互變規律,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2)掌握適度原則含義 就是要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適當程度的原則。適當就是幅度“得當”,而不是“失當”必要性 為了保持我們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應當把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防止過猶不及要求 ①適度原則要求我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 ②遵循適度原則,并不只是被動地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而是在處理事情時“得中”而處之,包含著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 ③不能限于“得中”,當我們不需要事物的某種質的狀態時,就要創造條件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使其達到我們所期望的存在狀態1.(2021·山東高考,15②)凡是擁有強大力量的事物前途必定是光明的。( )2.(2022·北京高考,4A)過去和未來都是現在的表象。( )3.(2021·山東高考,15④)量變向質變的轉化需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4.(2020·山東高考,15B)事物發展是漸進性和連續性的統一。( )5.(2022·浙江6月選考,28②)量的積累一定導致事物原有性質的改變。( )預測一 結合最新科技發展成就,考查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1.小鵬汽車公布了世界上第一輛飛行汽車的設計,飛行汽車即將由理想變為現實。飛行汽車的理念最早在1917年由美國人格·寇蒂斯提出,他創造了“Autoplane”,一種可上路的有翼汽車,但是因為種種因素未能投產。在一個世紀的漫長歲月里人們從未停止過對飛行汽車的嘗試和研究,從著陸點、儲存點和加油站到道路法、保險和許可等等。前行路上,困難重重,但汽車人未曾放棄!這啟示我們( )①只要有量的積累就一定會產生質變②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③實踐可以把人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④辯證否定就是要求我們拋棄以往的觀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預測二 運用多種形式,考查發展的量變與質變狀態2.(2023·無錫市一模)閱讀下面漫畫,漫畫給我們的警示是( )①要常備不懈,不斷砥礪自我②要居安思危,防止矛盾轉化③要未雨綢繆,做到防微杜漸④要抓住時機,促成事物質的飛躍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關于量變、質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量變說明事物處于相對靜止狀態,由于構成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沒有發生易位,因此事物暫時保持其根本性質不變。(2)發展通過質變實現,但質變不一定是發展,只有上升的、前進的質變才是發展。(3)量變和質變都很重要,不能說誰比誰更重要。(4)認為“先有量變,后有質變”的觀點是錯誤的。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量變中有質變,質變中又包含新的量變,量變和質變并不是截然分開的。(5)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了變化,也能夠引起質變。預測三 依托仿古名畫剪紙藝術,考查發展的過程3.(2023·鹽城一模)太原剪紙非遺傳承人王銀鳳、郭樹林等在挖掘、傳承太原剪紙傳統圖樣、技藝的同時,堅持“活化傳承”,將多種技藝融合在一起,創作仿古民畫剪紙,并開發出剪紙書簽、扇子、服飾等剪紙文創作品,深受人們喜愛。對材料認識正確的是( )①太原剪紙多種技藝融合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體現②賦予剪紙新形式集中展示了實踐活動具有客觀物質性③太原剪紙技藝的“活化傳承”是一個辯證否定的過程④審美標準具有客觀性,剪紙技藝的價值不因時代而變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專題九 唯物辯證法與辯證思維課時1 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核心考點一典題精研1.A [在周代,古人就已經靠觀察燕子等候鳥春歸的時間來確定節氣、規劃農時,說明人能借觀察燕來與春到間的關系把握自然變化規律,①符合題意。規劃農時不屬于實際的農耕活動,②排除。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將燕來與子孫繁茂相聯系是對客觀對象反映的結果,③符合題意。把握燕來與人活動的聯系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而不能說為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④排除。故本題選A。]2.B [最美的漆器則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殷周先人會通過虔誠地髹涂裝飾祭祀之器這一活動完成他們心中最美的禮儀,表達他們對祖先和神靈的敬意,表明人的活動方式體現了人的世界觀,①符合題意。認識的源泉是實踐,而不是存在于人的經驗感受之中,②說法錯誤。用漆樹汁液制作大漆并創造漆器,說明通過實踐,人們可以建立新的聯系,③符合題意。價值是一事物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人為事物的聯系與自在事物的聯系,不能說哪個更有價值,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3.A [好茶、好水、好器、好火候,缺一不可,方能成就一杯好茶,這茶理體現了聯系是普遍的,要從整體上把握物并實現事物結構與功能的優化;聯系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聯系構成事物的存在狀態和發展趨勢,①②正確。材料強調部分對整體的重要性,未強調整體的作用,③不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澄清微點1.×。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多樣性的。聯系有偶然聯系也有必然聯系。2.×。價值是一事物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人為事物的聯系與自在事物的聯系,不能說哪個更有價值。3.×。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4.×。聯系是客觀的,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建立新的具體聯系。5.×。在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中,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命題猜想1.B [規律具有客觀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生物生長規律為基礎,而不能改變規律,②錯誤?!澳久蕖咎镛r林復合系統”成功地把握了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建立了新的具體聯系,而不是把自在事物的聯系轉化成人為事物的聯系,③錯誤。]2.B [漫畫反映了采用不恰當的方法為上坡加勁,啟示我們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而不是在統一中實現對立,②錯誤。漫畫諷刺了那些缺乏整體觀念的現象,強調要立足整體,優化組合,而不是強調部分,④不選。]3.(1)把握聯系的普遍性,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下開展合作,攻克難題。(2)尊重聯系的客觀性(或尊重規律),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施工中應用技術創新成果,指導工程保質提速。(3)把握聯系的多樣性,做到了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數次穿越熱帶雨林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從印尼地質、氣候、文化等具體實際出發設計建造雅萬高鐵。核心考點二典題精研1.C [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①錯誤。材料體現了三湘巨變蘊含著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趨勢,湖南“時間”反映了世界的永恒變化和發展,②③正確。湖南“時間”到中國力量,是個性到共性的轉化,④錯誤。故本題選C。]2.D [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不能超越規律,故①錯誤。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我們要勇于挑戰,堅定信心,盡力而為,戰勝困難,而不是量力而行,故②錯誤。]3.A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讀懂漫畫。漫畫中的兩個人把梯子分割后去摘果實,結果都摘不到,反映的是改變了事物的結構(量變)引起了事物性質的改變(質變),最終導致摘不到果實,A正確。漫畫沒有體現主要矛盾、辯證否定、事物發展道路的曲折性,B、C、D不選。]澄清微點1.×。判斷新事物的標準是看它是否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相符合,而不是力量的強弱。2.×。事物是發展變化的,過去是現在之前,未來是現在之后,認為二者都是現在的表象的說法是錯誤的。3.×。自在事物量變向質變的轉化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無關。4.×。事物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連續性和間斷性的統一。5.×。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生質變,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命題猜想1.C [量的積累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會產生質變,①錯誤。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拋棄以往觀念中過時的、消極的因素,保留以往觀念中積極合理的因素,④錯誤。]2.A [漫畫諷刺了偷懶、不作為的錯誤做法,警示我們要常備不懈,未雨綢繆,①③正確。要促使矛盾不利的方面向有利的方面轉化,而不是防止矛盾轉化,②錯誤。漫畫沒有涉及要抓住時機,促成事物質的飛躍,④不選。]3.A [賦予剪紙新形式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集中展示了實踐活動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客觀物質性,②不選。材料反映審美標準具有社會歷史性,且剪紙藝術的價值會因時代而改變,④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