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機械運動》知識點總結知識點1:長度的單位及其換算長度的國際單位制是:米,符號為m;單位換算: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um=109nm 1nm=10-3um=10-6mm=10-7cm=10-8dm=10-9m知識點2:長度的測量實驗室常用到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1)量程:刻度尺的測量范圍.如圖所示刻度尺的量程為0~ 10 cm.(2)分度值: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 長度 ,它決定測量的精確程度.如圖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1 mm.常見物體的長度:指甲蓋的寬度約為1cm 成年人的拳頭的寬度約為1dm課桌的高度:0.8m 一層樓的高度:3mPM2.5的長度約為:2.5微米 一張紙的厚度約為:70微米物理書本的長度大約為18cm 初中生身高150cm知識點3:時間的測量時間的國際單位制是:秒,符號為s單位換算:1h=60min=3600s 1s=1000ms停表讀數:先讀小盤:5min (再看是否過半)再讀大盤:(過半了讀后30s)37.5s讀數:5min37.5s或337.5s常見的時間普通中學生跑100米的時間約為16秒;1min脈搏跳動約為70次知識點4:誤差誤差不是錯誤,誤差不可避免只能減少誤差,錯誤可以避免。減小誤差的方法:選用更加精密的儀器測量、改進測量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知識點5:多次測量的目的取平均值減小誤差。(對同一個數據進行多次測量,比如說測量長度時)2.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規律。(對不同的數據進行多次測量)知識點6:速度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時間,時間越短的運動速度越快(裁判)②相同時間比路程,路程越長的運動速度越快(觀眾、物理學)2.速度: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在數值上等于物體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 ,推導公式:、 。基本單位是米每秒m/s ,常用單位是千米每小時km/h。1m/s=3.6km/h3.速度的物理意義:例如4m/s其物理意義是“1s內走的路程是4m”4.常見物體的速度大小人步行的速度約為1m/s 人騎自行車的速度約為5m/s 高速公路上的小轎車 33m/s5.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是恒定不變的,每個時間段的平均速度都相等。6.平均速度:(只有用公式計算這一種方法)知識點7:s-t圖像知識點8:v-t圖像知識點7:參照物1、參照物的選取原則(1)參照物的選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選研究對象本身;(2)參照物是假定不動的;(3)通常情況下研究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時,默認選地面為參照物.4.物體運動狀態的判斷:第二單元《聲現象》知識點總結知識點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2、轉換法:將音叉的振動轉換為乒乓球被彈開。乒乓球的作用:將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3、探究聲音傳播條件的實驗:真空罩實驗實驗結論: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無法通過實驗直接得出,需要通過科學推理法得出)。知識點2:聲速1、聲速的大小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一般來說V固體>V液體>V氣體(但是并不絕對)2、15℃的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回聲測距:3.區分回聲與原聲的時間時0.7s,區分回聲與原聲的最小距離是17m知識點3:聲音的特性聲的分類:聲音:20Hz—20000Hz,超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知識點4:聲的利用①聲可以傳遞信息(例子:倒車雷達、超聲波探傷儀、聲吶、超聲波導盲儀、醫療診斷做B超、聽診器聽聲音、蝙蝠在黑暗中飛行時發出超聲波探測障礙物。)②聲可以傳遞能量(例子:聲音震碎杯子、超聲波擊碎結石、超聲波清洗眼鏡、牙齒。)(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會伴隨次聲波)知識點5:噪聲的危害和防治控制噪聲有三個途徑:①防止噪聲產生,即在聲源處減弱噪聲。如:禁止汽車鳴笛、給槍支安裝消音器②阻斷噪聲的傳播,即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如:在道路兩旁植樹、隔音墻、安裝吸音材料、關閉門窗、雙層玻璃。③防止噪聲入耳,即在人耳處減弱噪聲。如:戴耳罩、捂住雙耳。第三單元《物態變化》知識點總結知識點1:溫度和溫度計1、定義: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2、常用的溫度計: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3、實驗室用溫度計和體溫計的異同點:實驗室用溫度計 體溫計使用方法 在待測液體中讀數,不能取出 使用前用力甩,可以離開人體讀數顯示 實時溫度 最高溫度(不甩:示數只升不降)量程分度值 量程:-20℃-110℃分度值:1℃ 量程:35℃-42℃分度值:0.1℃4、常見溫度的估計人體正常的體溫:36-37℃ 人感覺舒適的室內溫度:24℃左右冰箱冷藏室:0-4℃ 冰箱冷凍室:0℃以下舒適的洗澡水溫度:40℃ 知識點2:六種物態變化知識點3:物態變化相關圖像晶體熔化的條件:①達到熔點;②持續吸熱(二者缺一不可)晶體熔化的特點:只吸熱不升溫常見的晶體:各種金屬、海波、冰塊、水晶、食鹽、奈。晶體凝固的條件:①達到凝固點;②持續放熱(二者缺一不可)晶體有熔點和凝固點,同一種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常見的非晶體:石蠟、玻璃、松香、瀝青。沸騰時溫度特點: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持續吸熱(缺一不可)。沸點受大氣壓的影響,氣壓越高沸點越高。氣泡特點:①沸騰前,氣泡上升時體積由大變小②沸騰時,氣泡上升時體積由小變大,到水面破裂開來補充;1、實驗注意事項:實驗器材的安裝要自下而上依次安裝 ,使用酒精燈的外焰進行加熱。2、固體磨碎、攪拌器和水浴法加熱的好處都是:使物質均勻受熱。3、影響蒸發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空氣流動速度。蒸發吸熱,有致冷作用。4、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5、使氣體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溫度(所有氣體)②壓縮體積知識點4:物態變化實例1.熔化(固態變液態):冰雪消融、鐵塊熔化、蠟燭“流淚”、雪糕化水、吃雪糕解暑。2.凝固(液態變固態):水結冰、鐵水燒鑄兵器、冬天在菜窖里面放水防止蔬菜凍壞3.汽化(液態變氣態):水的沸騰、濕衣服變干了、人從水里出來會覺得冷,小狗夏天吐舌頭、擦酒精降溫。4.升華(固態變氣態):冬天冰凍的衣服變干了、冬天雪沒有變成水但是也消失了、柜子里的樟腦丸變小了、白熾燈的燈絲變細了、干冰5.凝華(氣態變固態):雪、霜、窗花、霧凇的形成6.液化(氣態變液態):(熱的水蒸氣遇冷就液化,有小水滴的一邊在熱水蒸氣這邊)①燒水時壺嘴冒白氣:壺嘴噴出的熱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小水滴。②撕開雪糕會冒“白氣”: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雪糕液化為小水滴③冬天,哈氣會有白氣:口腔中呼出的熱水蒸氣遇冷液化為小水滴。④夏天,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飲料表面會“出汗”: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飲料表面液化為小水珠附著在瓶子表面。⑤清晨,露珠的形成: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小水滴附著在植物表面。⑥秋天的大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小水滴。⑦戴口罩喘氣會在眼鏡上有白霧:口腔中呼出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小水滴。⑧冬天,帶著眼鏡從外面進到暖和的屋里,眼鏡片會起霧:屋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小水滴。⑨冬天,車內開暖空調時前玻璃有白霧:車內的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玻璃液化為小水滴,附著在車內的玻璃上。⑩夏天,車內開冷空調時前玻璃有白霧:車外的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玻璃液化為小水滴,附著在車外的玻璃上。7、判斷吸熱、放熱方法:一般而言,同種物質,氣態溫度最高、液態次之、固態溫度最低第四單元《光現象》知識點總結知識點1:光的直線傳播(1) 條件:光在同種均勻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2) 光線:可以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和路徑。光線不是客觀存在的,它是人們建立的一種理想模型。(3) 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影子、日食、月食、 三點一線(打靶)、激光準直、小孔成像、排隊排直(4) 小孔成像:成像特點:倒立的實像。 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 像的大小跟物體到小孔的距離和像到小孔的距離有關。(應用:陽光透過樹葉間的間隙照到地面上形成圓形的光斑,光斑就是太陽的實像,樹葉之間的縫隙就相當于小孔。)3、光速:光在真空/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x108m/s。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最大。知識點2:光的反射 和光的折射1、光的反射、折射規律對比項目 光的反射規律 光的折射規律圖示三線 共面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 同一平面內 折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 同一平面內兩線 分居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 兩側 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 兩側項目 光的反射規律 光的折射規律兩角 關系 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當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 增大 .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傳播方向 不變 (斜射時空氣中的角大)相同點 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中光路 是可逆的光的反射的例子:水中倒影、黑板反光,看見不發光的物體、潛望鏡、照鏡子光的折射的例子:筷子變彎、水變淺、樹變高、海市蜃樓,叉魚時往下叉一點2、鏡面反射和漫反射(1)鏡面反射與漫反射的區別現象 共同點 不同點 結果鏡面反射 都遵循光的 反射定律 反射面光滑 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漫反射 反射面凹凸 不平 平行光反射后向著不同方向光的反射及折射實驗常考點紙板應該選擇粗糙的,使它發生漫反射,這樣在各個方向都可以看到光線(2)紙板的作用:便于顯示和記錄光路知識點3:平面鏡成像1、成像原理:光的 反射 .2、成像特點:(1)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 相等 ;(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相等 ,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 垂直 ;(3)平面鏡所成的像為 虛像 .3、常考點1、為什么要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鏡?因為玻璃板透光,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兩支蠟燭有什么要求?為什么?等大,為了比較像和物的大小3、刻度尺有什么作用?為了測量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4、實驗環境較亮好?還是較暗好?較暗環境做實驗或者選擇暗色的玻璃板5、實驗中如果玻璃板沒與桌面垂直(或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會有什么結果?蠟燭B與蠟燭A的像無法重合。6、玻璃板是用厚的好還是薄的好?為什么?薄的好,厚玻璃板會形成兩個像,影響實驗。平面鏡的像比物大還是小?還是等大?怎樣確定?等大,實驗觀察到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當物體逐漸遠離平面鏡,像(變大、不變或變小)不變知識點4:光的色散1、 牛頓 用玻璃三棱鏡分解了太陽光,稱之為光的色散。(紅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最大)2、色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是 紅、綠、藍 .3、紅外線和紫外線(1)紅外線:我們把紅光之外的輻射叫做紅外線.應用:紅外線夜視儀、電視遙控器等.(2)紫外線:在光譜的紫光以外的輻射叫做紫外線,應用:消毒滅菌、使熒光物質感光(驗鈔機)、促進骨骼生長等.第五單元《透鏡及其成像規律》知識點總結知識點1:凸透鏡與凹透鏡1、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特點類別 凸透鏡 凹透鏡概念 中間 厚 ,邊緣 薄 的透鏡 中間 薄 ,邊緣 厚 的透鏡圖例性質 對光具有 會聚 作用 對光具有 發散 作用應用 放大鏡、老花鏡 近視鏡2、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思考:請在甲、乙兩圖的虛線框中畫出合適的透鏡.甲 乙注意: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或發散作用是和光線原來的傳播方向相比的,并不是指光線的最終傳播方向.3、透鏡的三條特殊光路透鏡 平行于主光軸 通過(虛)焦點 過光心凹透鏡 反向延長線過虛焦點 與主光軸平行 方向不變凸透鏡 通過焦點 與主光軸平行 方向不變知識點2:透鏡的應用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成像特點照相機: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倒立放大的實像放大鏡:正立放大的虛像2、實像與虛像的區別知識點3: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及其應用1、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口訣注意:凸透鏡成像口訣一倍焦距分虛實,兩倍焦距分大小;實像分居異側倒,虛像則是同側正;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成虛像時,物近像近像變小,物遠像遠像變大實驗注意事項要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呈在光屏的中央。知識點4:眼睛的成像原理與望遠鏡和顯微鏡1、眼睛的成像原理(1)眼睛就像一臺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 凸透鏡 ,視網膜相當于 光屏 .(2)正常人眼睛的成像特點:成倒立、 縮小 的實像.2、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近視眼 遠視眼特點 只能看清 近處 的物體 只能看清 縮小 的物體成因 晶狀體太 厚 ,折光能力太強,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長 晶狀體太 薄 ,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光路圖 成像在視網膜的 前方 成像在視網膜的 后方矯正方法 配戴 凹 透鏡 配戴 凸 透鏡矯正原理 凹透鏡對光有 會聚 作用 凸透鏡對光有 發散 作用3、顯微鏡和望遠鏡(物鏡與目鏡都是凸透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