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一、活動主題的提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本學期三年級研究主題就是《生活中的垃圾》。生活垃圾是一個我們生活中常遇到而又回避不了的問題。如今,垃圾數量的迅速增長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災難,“白色污染”已成為一個讓世界倍感頭痛棘手的問題。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產生許多垃圾,那么這些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孩子們雖然知道垃圾要扔掉,但對于如何合理地處理卻是知之甚少。有時候孩子們在生活中會產生許多疑問:地球上的垃圾越來越多,那將來怎么辦呢?因此,我們通過本次活動,以“讓垃圾分類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為主旨,引導幼兒認識垃圾分類標志為切入口,讓幼兒在操作、探索中了解哪些垃圾是可以再利用的,哪些是不可再利用的,從中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從而提高孩子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并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二、活動目標的制定1. 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即可再利用的垃圾和不可再利用的垃圾。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處理垃圾的能力及判斷、分析、推理能力。(重點)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難點)4. 價值觀目標:樹立正確的物質觀,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三、活動準備1. 經驗準備:通過收集資料了解什么是垃圾分類及如何進行垃圾分類。2. 物資準備:(1)課前師生共同收集廢舊物品。如廢紙盒、牙膏盒、礦泉水瓶、易拉罐、舊電池等。(2)用廢舊掛歷制作“可再利用”與“不可再利用”的標志。3. 場地準備:紅、黃、藍三個塑料筐及抹布等。4. 知識準備:建議學生回家收集有關垃圾處理的方法及社區中關于垃圾處理的調查情況。5.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廢舊掛歷、“可再利用”與“不可再利用”的標志。四、活動過程設計(一)談話導入課題:1. 出示照片(大街上到處是亂扔的垃圾)請學生談感想。2. 我們都愛自己的家,因為那里有我們的親人,我們愛我們的祖國,因為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找到了歸屬感,那么對于地球這個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有沒有好好去愛它呢?能不能讓我們的家園更美麗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如何給地球美容——學會垃圾分類。板書課題《生活中的垃圾》。【設計意圖】由孩子們身邊事談起,激發孩子們關注身邊環境問題,引發孩子們對“如何給地球美容”的思考,為新知探究作鋪墊。(二)新知探究階段1. 觀察圖片(整潔美麗的公園景象),了解公園中的各種不同類型的垃圾箱。請學生思考:公園中的垃圾都扔到哪去了?在扔垃圾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有的扔進不可回收箱里,有的扔進可回收箱里)那怎樣扔才更合理呢?引入新知——垃圾分類。2. 通過課件展示各種垃圾分類的圖片及說明。(多媒體出示)通過觀察各種分類圖片及說明讓學生思考討論:這些垃圾中有哪些是可以再利用的?哪些是不可以再利用的?如何合理的進行垃圾分類?可利用的與不可利用的垃圾分別都包括哪些?說說自己家是如何處理這些廢品的?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你還有什么好的建議嗎?……(鼓勵學生暢所欲言)3. 教師小結:為了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我們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把可回收垃圾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衛生習慣聯系起來,讓我們人人都爭當環保小衛士,共同給地球美容。板書“不可再利用”和“可再利用”。(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兩個廢舊塑料袋分別裝著廢紙盒和易拉罐)請同學們談談應如何對這些廢品進行合理的分類。(學生自由發言)然后教師總結:對于不可利用的我們把它扔進垃圾桶里;對于可以再利用的我們可以把它收集起來賣給廢品收購站。(教師邊說邊做示范)這樣我們就做到了垃圾分類了。同時告訴學生不可再利用的這部分中還有一類是“有害垃圾”,引出“有害垃圾”的正確處理方法。【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重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并表述出哪些是可以再利用的垃圾,哪些是不可再利用的垃圾,從而培養學生處理垃圾的能力及判斷、分析、推理能力。同時,通過討論家庭處理廢品的方法和喜好,激發學生對垃圾分類的興趣,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三)實踐操作階段1.學生分組,每組領取一份垃圾分類任務卡,任務卡上包含各種生活垃圾圖片,如食品包裝、廢紙、飲料瓶等。學生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將這些垃圾圖片正確地投放到紅、黃、藍三個塑料筐中,分別代表可再利用、不可再利用和有害垃圾。2.投放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垃圾分類的細節,如破損程度、清潔程度等。3.投放結束后,各組學生匯報本組的分類結果,教師進行點評,并邀請學生上臺演示正確的垃圾分類方法。4.學生互相評價,交流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分享垃圾分類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5.教師總結:垃圾分類不僅是一種生活習慣,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我們要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讓垃圾分類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四)拓展延伸階段1.學生回家后,與家人分享所學到的垃圾分類知識,鼓勵家人一起參與垃圾分類實踐。2.學生觀察所在社區、小區的垃圾分類設施及宣傳情況,記錄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3.學生將收集到的家庭垃圾分類方法、社區垃圾分類調查情況等信息,以手抄報、繪畫、作文等形式展示在班級垃圾分類主題墻上,形成良好的宣傳氛圍。【設計意圖】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垃圾分類的意義,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同時,通過家庭、社區的拓展延伸,讓垃圾分類的理念輻射到家庭、社區,形成人人參與、共同保護環境的良好局面。五、活動評價1.學生自評:根據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如垃圾分類知識掌握、實踐操作能力、團隊合作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2.同伴評價:同學之間相互評價,在垃圾分類知識、實踐操作、團隊合作等方面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3.教師評價:教師從知識掌握、能力培養、情感態度等方面對學生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價。【設計意圖】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全面了解學生在本次活動中的表現,為今后的教育教學提供有益的反饋。六、活動反思1.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應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他們樹立環保意識,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2.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的表現,及時給予指導和鼓勵,提高學生的垃圾分類能力。3.教師應關注團隊合作,鼓勵學生在小組內積極討論、分享,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5.教師要關注活動后的拓展延伸,讓垃圾分類知識走出課堂,輻射到家庭和社區,實現環保教育的廣泛傳播。七、活動延伸1.組織學生參加垃圾分類知識競賽,提高學生的垃圾分類知識水平。2.開展垃圾分類主題班會,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垃圾分類的意義和方法。3.邀請環保專家來校進行垃圾分類知識講座,讓學生了解更多環保知識。4.開展垃圾分類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參加廢品回收活動,培養他們的環保行動能力。通過以上活動,我們希望學生能夠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培養良好的環保意識,從而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為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們也希望家長和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垃圾分類問題,共同為我們的環境美化貢獻力量。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創美好未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