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輕描重彩總相宜——“工筆花鳥畫”設色【教材分析】《輕描重彩總相宜》是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美術》八年級下冊第2課。中國傳統繪畫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其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別具一格的審美趣味多年來一直備受世人的矚目。本課的教學內容為中國傳統工筆畫,工筆畫具有獨特的藝術繪制程式,講究用筆、用墨、用色,其中線條的繪制與色彩的使用是工筆傳統魅力的精髓所在。教材編寫者設計本課,就是希望中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傳統藝術,培養藝術修養,提高審美品位和審美能力;感知傳統繪畫藝術魅力之時增強民族自豪感。教材編寫者將其歸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考慮到學生對于傳統工筆畫的知識知之甚少,筆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教學經驗,從工筆的作畫步驟入手,把課程分為三課時進行。第一課時為工筆畫的發展史及分類賞析,帶領學生在欣賞與評述中認識中國工筆畫。在學生對工筆畫有了一定了解之后,二、三課時再將學習重點轉到工筆畫的技法上。第二課時為工筆畫勾線技法的學習與練習,線條是工筆畫的骨架與基礎,有了這一基礎之后,在進入到第三課時學習工筆的渲染技法,進行完整工筆畫的創作。本案例是第三課時《輕描重彩總相宜——“工筆花鳥畫”設色》。【學情分析】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中二年級學生。初二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造型能力,但大多都會喜歡一些流行文化,對于中國畫還是處在比較陌生的階段。因此,筆者通過反復的思考,以工筆畫的欣賞課為切入點,帶領學生認識工筆畫,逐步轉入到實踐課程,以教師的示范講解和學生的嘗試互動,他們激發對于學習創作工筆畫的興趣。【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認識國畫顏料,學習工筆畫著色的渲染語言、造型特征及畫面情趣的表達。2、技能目標: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習渲染的技法,臨摹一幅工筆花鳥畫作品,體驗渲染的表現技法。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工筆的設色,感受工筆花鳥畫的傳統藝術魅力,【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工筆花鳥畫設色的渲染步驟、技法及其藝術特征。2、教學難點:激發對工筆花鳥畫的學習興趣,理解畫面詩意的構建。【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工筆畫設色的示范視頻、工筆畫作品、工筆畫作畫工具。2、學生準備:工筆畫作畫工具、白描作品。【教學過程】情境導入1、設置情境,感受工筆花鳥畫的顏色師:前面我們欣賞認識了中國的工筆花鳥畫,也一起學習了利用墨線來表現工筆白描。今天這節課我們在課桌上準備了一些畫工筆國畫的工具,有毛筆、墨汁、已經勾好的白描作品,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國畫的顏料。我們說畫畫少不了顏色,工筆畫也如此,今天老師準備了一些工筆花鳥畫的作品,請同學們來欣賞一下,工筆畫的顏色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媒體呈現工筆花鳥畫作品,學生欣賞。(生:工筆畫的顏色有的比較素雅,有的也挺鮮艷的···)師:從這些作品中我們看出,工筆畫除了工整、細膩之外,在顏色的表現上也有不同風格。那像這樣素雅、鮮艷的工筆作品是如何完成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下作畫過程。2、認識工筆畫設色媒體呈現工筆花鳥畫作品作畫步驟,學生欣賞。教師小結:工筆畫有著嚴謹的作畫過程,通常是以白描線造型為基礎和骨架,隨類敷色,層層渲染。前面我們學過了白描,今天這節課一起來認識工筆花鳥畫渲染的方法。設計意圖:欣賞傳統工筆畫顏色表現,讓學生在情境中切實感受,產生初步印象,點明工筆花鳥畫的作畫步驟,為后面課程做好鋪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欣賞與發現1、認識國畫顏料師:學習工筆國畫如何著色,首先我們要來了解國畫顏料。用來畫國畫的專用顏色,我們稱之為“國畫顏料”。現在比較常見的國畫顏料為“管狀”和“塊狀”的,同學們可以把手上的國畫顏料拿出來觀察一下。媒體呈現“管狀”和“塊狀”的國畫顏料。師:觀察國畫顏料的色彩表現,我們可以發現與水粉、水彩和其他顏色相比,國畫顏料同樣是包含了傳統的色系和冷、暖色調,那同學們能否發現不同之處在哪?媒體呈現國畫顏料的色彩表現(圖2)。(生:國畫顏料的名字很有特點。)教師小結:國畫顏料的叫法比較文雅,像藤黃、花青、胭脂、朱砂······此處也可見中國人作畫講求的意境。2、常見的國畫顏料師:國畫顏色有很多,我們一起來認識以后會常用的國畫顏料有哪些,結合圖片認識,請同學們思考這些顏色來自于哪里?媒體呈現常見國畫顏料的圖片,并配以文字。(學生欣賞思考后回答:植物和礦石當中。)教師小結:自然中有很多的物種可以讓我們提取到顏色,不同的來源也會讓顏色有不同的特點。下面我們將這些顏色進行分類。3、國畫顏料的分類①教師介紹傳統國畫顏料的分類(媒體呈現)a、礦物顏料:通過對礦石的研磨獲得的顏料,主要有硃磦、朱砂、赭石、石綠······礦物顏料的特點:色彩厚重、鮮艷,覆蓋性強,不易褪色。(石色)帶領學生欣賞以礦物顏料為主的“工筆重彩”作品,感受礦物顏料。b、植物顏料:從植物中提取出來,主要有藤黃、花青、胭脂······植物顏料的特點:透明色薄,沒有覆蓋性能。(水色)帶領學生欣賞以植物顏料為主的“工筆淡彩”作品(與重彩畫對比),感受植物顏料。教師總結:使用不同類型的中國畫顏料我們可以畫出不同風格的工筆畫作品,這就是對于顏料的認識。認識了顏色,那我們就可以把這筆顏色渲染到我們的畫面上。設計意圖:熟悉作畫工具,認識國畫顏料的色彩屬性,感受不同風格的工筆花鳥畫作品,為后續技法的學習打下基礎。研究與學習師:接下來,我們以老師所畫的《竹葉圖》為例,學習工筆畫設色的具體方法。1、一幅完整的工筆花鳥畫作畫步驟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媒體呈現工筆《竹葉圖》的作畫步驟。(學生觀察作畫步驟,進一步認識工筆渲染不能一步到位,顏色要“層層遞進”,并且顏色要清淡“顏料少,水分多”。)2、傳統的渲染方法師:勾線是工筆畫的基礎,前面的課程中我們已經學習了勾線的技法。在此基礎上,我們就可以開始設色了。竹子的葉子是綠色的,所以在設色最開始老師給它鋪了一個綠色的底,這個步驟我們就叫做——平涂。平涂(師板書)師:平涂每一個人都會,那么國畫顏色如何平涂,我們來看老師做一個示范。(切換站臺,教師示范講解)【示范】a.國畫顏料用量很少。b.調和花青色和藤黃色得到草綠色,讓學生認識“國畫中最常見的“草綠色”=藤黃+花青”,讓顏色變深可加墨,顏色變淡加水。c.國畫調色水分要多,顏色要清淡,因為要一層層往上畫。d.一筆就是一筆的均勻涂色教師小結:平涂相當于給你的作品完成了一個大色調,用色均勻、清淡。媒體播放教師平涂完成作品。學生體驗,選擇一到兩片完整的竹葉感受工筆畫的“平涂”過程。展示學生平涂完成作品,互相欣賞,發現問題。分染(師板書)師:平涂完成了之后,我們便要開始往下深入。觀察作品有什么變化?媒體呈現竹葉圖“分染”后作品。生:有了深淺變化和漸變的效果。師:這種漸變的效果不是一部到位的,是一層層疊加在一起的,這種方法的名字叫做“分染”。分染是我們國畫當中最最重要的染色技法,它的目的是要分出物體的結構和層次感。師:接下來,老師將“分染”的具體方法錄制成了視頻,為同學們演示。媒體播放教師示范著色視頻,配合教師講解。【示范】a.一般兩支筆完成,一支蘸顏色、一支蘸清水。b.分染的握筆姿勢與用筆方法。c.調和墨青色(花青+淡墨)。d.顏色畫在我認為物體身上最深的地方,再用清水筆推開,形成漸變效果。e.注意蘸顏色的筆水分要多,蘸清水的筆水分要少。教師小結:分染是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渲染方法,通常分染要進行多次,第一層干了才能染第二層。學生體驗,感受工筆畫的“分染”過程。展示學生分染完成作品,互相欣賞,發現問題。3、國畫顏料使用的注意事項師:體驗了工筆畫渲染的過程后,老師想問一下同學們在工筆畫中的渲染中,顏色的使用給了你什么樣的感受?生:工筆畫中對顏色的表現十分淡雅、細致。教師總結:老師將這些特點總結為了三個字。(師板書)“清”:顏色調和清淡、干凈。a、顏色加水調開(似水彩)b、染色筆與水筆分開使用②“薄”:顏色要薄上,細膩而厚重。傳統工筆花鳥著色,往往要一遍一遍用較薄的顏色反復上色,最終形成一種多層疊加的厚重效果。勻:顏色均勻,過渡自然。a、落筆輕,不要反復涂b、渲染完一遍顏色,等干后再渲染第二遍教師總結:明確了這三點后,我們基本上也能較好的控制畫面。設計意圖:知識點聯系教師示范,通過直觀的學習和體驗的過程,全面理解設色的技法,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作畫意識,同時通過學生作品的互評,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工筆畫的細節要求,完善知識體系。體驗與嘗試1、作業:從前面的工筆白描作品中選擇一幅,體驗渲染的技法。要求:畫面完整,滿足工筆畫渲染“清、薄、勻”的特征。2、學生體驗嘗試媒體呈現工筆畫的作畫步驟,學生按照要求臨摹,教師巡視輔導。展示與評價全班開一個工筆畫的展示會,請學生互相點評,分享創作感受,教師幫助總結。拓展與延伸師:工筆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建立了一套嚴整的技法體系,除了我們本節課所學習的渲染技法外,還有很多著色的技法。例如:醒染、提染、點染、接染····同學們可在課后了解學習。欣賞沒骨工筆畫,感受工筆畫的多種表現形式。【教學反思】本課的教學內容為中國傳統藝術“工筆國畫”的設色學習,是學生在認識工筆畫、練習工筆勾線基礎上對工筆畫作畫技法的進一步學習。在課程開始之前,學生們對于工筆畫工整細致的創作特點已經有了整體的印象,但大部分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到國畫顏料。在考慮到這一點后,筆者在課程導入階段為學生們展示了國畫中顏色的奇妙運用,首先強調出國畫顏料在創作中的重要性,緊接著帶領學生認識國畫顏料,通過學生實踐了解不同種類顏料的特征。隨后將這些顏料運用到實際當時,帶領學生學習工筆花鳥畫的設色步驟和基礎的渲染技法。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學習,考慮到教學環境,筆者提前錄制了工筆畫設色技法的視頻,分步驟為學生示范渲染的基本技法,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傳統藝術的趣味,最后讓學生體驗嘗試,在實踐中品味傳統魅力,并進行分享交流。課程整體上達到了教學要求的效果,讓學生通過學習、欣賞與體驗完成了對工筆畫設色的學習,也進一步理解到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但由于傳統工筆畫對顏色的表現有其特有的要求與技法,學生在創作中由于不熟練,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顏色過濃、水分控制不好、畫面不夠細致等。這些都需要筆者在日后的教學中更加細致教學過程,針對這些問題重點強調,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