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08《黨費》同步學案*夯實基礎知識1.作者簡介(1929年-1991年),山東省相州鎮相州七村人,當代作家。曾任 、解放軍藝術學院藝術系(作家班)主任。1944年7月到抗日根據地,1945年1月參加 ,參加革命工作。在部隊里當過宣傳員,文工團員,報社編輯和記者。2.主要作品小說:《 》《 》《 》《 》《路標》《 》《燈光》電影劇本:《 》3.寫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北上長征,國民黨調遣重兵進攻“圍剿”閩粵贛蘇區。軍事上,采用“駐剿”和分進合擊的戰術;政治上,實行移民并村,斷絕群眾資助紅軍的糧食來源,欲置紅軍于死地。在敵人的殘酷“圍剿”下,我黨在蘇區的革命工作遇到極大困難。《黨費》描繪的就是1934年秋天,游擊隊開展敵后戰爭時,一位女共產黨員繳黨費的故事。相關鏈接:人物原型王愿堅的侄子、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偉,是在中學課本上第一次讀到《黨費》的。他透露,黃新這個形象的原型,其實是王愿堅的大姐王辯。“王辯曾化名黃秀珍,從事黨的工作,因此《黨費》的主人公也姓黃,黃新的身上有不少我大姑的影子。”在王偉看來,《黨費》中的黃新,就是那個年代共產黨員的形象,對黨極其忠誠。“大姑也確實從事過多年的地下工作,其實她的經歷比小說中的黃新更精彩。”1925年11月,王辯受黨組織的委派,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她回國后,曾經被捕,在獄中掩護了組織,保護了同志,健康卻也因此遭受損害。王偉回憶,新中國成立后,有關部門曾希望大姑出任高級干部,但她坦陳自己的身體狀況不足以承擔如此重要的工作,主動要求前往北京圖書館,在俄文編輯室工作。任務活動二 通讀文本,明確字詞結構任務活動三 走進人物,分析人物形象任務活動四 深入思考,把握情節結構任務活動五 透過人稱,研究作者意圖任務活動二 通讀文本,明確字詞結構【情境設計】通過熟悉課文基本字詞和掌握整體結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文本內容,為下一步深入探究文本打下基礎。1.基本字詞躡手躡腳:直截了當:斬釘截鐵:赤手空拳:2.通讀文本,明確文章基本結構本文共分為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任務活動三 走進人物,分析人物形象【情境設計】《黨費》以第一人稱視角向我們展現了黨員同志的精神面貌,通過對文中內容的梳理,可以幫助我們掌握人物的形象特征,提升小說閱讀的鑒賞能力。1.女共產黨員黃新有著怎樣的形象特點? 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2.本文以第一人稱敘事視角展開敘述,請你結合文本內容,分析選用第一人稱的好處。任務活動四 深入思考,把握情節結構【情境設計】小說中的諸多情節都有其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結合小說三要素以及小說主旨之間的相關聯系深入思考,掌握小說情節安排的作用意義。1.小說中的黃新帶領群眾擇菜葉子的情節有什么作用?小說中如果刪去了有關黃新孩子的內容好不好?請結合文本說明理由。3.小說的情節安排有什么特點?任務活動五 透過人稱,研究作者意圖【情境設計】本文以第一人稱視角敘述故事,但是沒有給“我”具體的名字,這其中蘊含著作者對小說主旨的考量。通過對作者意圖的分析,可以提升我們對小說的理解和解讀能力。1.作者為什么沒有給文中的“我”具體的名字?作者的意圖是什么呢?*寫作特色1.藝術構思新穎獨特。交黨費本是黨員應盡的義務,咸菜也是尋常的食物。而小說卻把咸菜——特殊黨費同支持黨的武裝斗爭緊密結合起來,并以“截取橫截面”的寫法,通過交通員“我”與黃新在白色恐怖下的兩次會面,展開故事情節,細膩地刻畫了黃新的典型性格。2.結構緊湊,線索清楚,善用伏筆。全文緊緊圍繞繳納黨費這一典型事件,以咸菜這一主線,串聯了許多生動感人的細節。首次會面對窩棚、摘菜婦女、磨損的黨證等環境、人、物的描寫,為后一次會面時的突發事件埋下伏筆。黃新哼小調和哄孩子的話前后呼應,啃咸蘿卜和一筐咸萊等細節首尾映襯。3.善于通過描寫人物的典型動作來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小說采用第一人稱回憶講述式寫法,不直接描寫主人公的心理活動,而是通過細小的典型動作來刻畫人物的心理狀態。如:黃新拿出丈夫留下的兩塊銀洋,小說描寫了她“拿在手里掂了掂”的動作,從這一動作可以想象到她對丈夫的無限深情,對能解決一些生活問題的銀洋的珍愛,而她卻要把珍愛的東西交給黨,從而揭示了她對黨的深厚感情。*課堂小結《黨費》描寫了一位年輕女共產黨員在敵后艱苦環境里堅斗爭,為了繳納黨費和掩護游擊隊的同志,獻出自己生命的故事,塑造了一個信仰堅定、斗爭頑強、富有犧牲精神的共產黨員形象,贊美了她對黨的忠誠,謳歌了她為革命事業勇于犧牲的精神。*拓展延伸題【情境設計】中國革命傳統作品研習學習任務群學習目標中指出,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讀寫作經歷,發揮想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獨到認識。拓展延伸題的設計就是對這一目標的具體實踐。1.有一些人認為《黨費》里面的部分情節過于夸張,在現實生活里,根本沒有這樣的人物。那你覺得在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物?如果有,她身上的哪些品質值得我們學習,請同學們積極思考并說出自己的想法。示例:2.革命黨員黃新的故事令我們動容,如果讓你來述說她的故事你會如何去講呢?請你創設新的故事情境與人物,基于你人物視角,重新講一講黃新的故事,200字左右。示例:*課后作業【情境設計】本課作業設計側重于提升學生對文章視角(第一人稱)的理解,幫助學生實現寫作的遷移應用,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1.請你回顧所知的革命歷史故事,模仿本文的第一人稱視角,重述歷史故事,并與同學們分享交流。2.觀看紅色影片《長津湖》,分析中國人取得最終的原因,并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觀后感。推薦學習資料王愿堅的其他作品:我們可以學習王愿堅的《燈光》、《普通勞動者》、《小游擊隊員》等文學作品,提升對作者風格的理解。觀看改編電影:《黨的兒女》是《黨費》的改編電影,通過觀看電影,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質。了解相關歷史:《黨費》所處的時代十分特殊,了解所處的歷史時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文本內容。答案課前任務:1.作者簡介王愿堅(1929年-1991年),山東省相州鎮相州七村人,當代作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解放軍藝術學院藝術系(作家班)主任。1944年7月到抗日根據地,1945年1月參加八路軍,參加革命工作。在部隊里當過宣傳員,文工團員,報社編輯和記者。2.主要作品小說:《黨費》《糧食的故事》《普通勞動者》《足跡》《路標》《媽媽》《燈光》電影劇本:《閃閃的紅星》3.寫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北上長征,國民黨調遣重兵進攻“圍剿”閩粵贛蘇區。軍事上,采用“駐剿”和分進合擊的戰術;政治上,實行移民并村,斷絕群眾資助紅軍的糧食來源,欲置紅軍于死地。在敵人的殘酷“圍剿”下,我黨在蘇區的革命工作遇到極大困難。《黨費》描繪的就是1934年秋天,游擊隊開展敵后戰爭時,一位女共產黨員繳黨費的故事。課上任務:任務活動二 通讀文本,明確字詞結構1.基本字詞躡手躡腳:形容放輕腳步走的樣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樣子。直截了當:形容說話做事爽快、干脆。斬釘截鐵:形容說話或行動堅決果斷,毫不猶豫。赤手空拳:赤手:空手。兩手空空。比喻沒有任何依靠。2.通讀文本,明確文章基本結構本文共分為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第一部分:被逼上山,斗爭形勢嚴峻。第二部分:初到八里坳——聽紅歌;初次接頭;初識黃新;想繳黨費。第三部分:再到八里坳——為紅軍腌咸菜,阻女兒吃咸菜;敵人得信搜查。掩護通知;交待黨費;囑托孩子;被敵人帶走。第四部分:安全回山里:帶孩子及黨費回到山里;魏政委登記。任務活動三 走進人物,分析人物形象參考:一心向黨,視黨的利益高于一切。她不顧自身生活的艱難,省吃儉用,把丈夫留給她安家的兩塊銀洋省下來作為黨費,托“我”轉交給黨組織,以期對黨組織有點用處;被“我”拒收后,又用一塊銀洋買鹽腌咸菜以作為黨費交給黨組織;危難之際,她多次囑托“我”把咸菜交給黨組織,即使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時,她仍記掛著要繳黨費。無論在怎樣艱苦的條件下,她總是一心向黨,視黨的利益高于一切。聰明機警,堅毅樂觀。她灑脫干練,斗爭經驗豐富。她在擔任地下黨聯絡員的職務時,能準確識別暗號,保密工作做得也很到位。在與黨組織失去聯系時,她始終懷有希望;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她對革命仍抱有堅定的信仰,體現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遇到白匪突然搜查時,她臨危不亂,沉著指揮,明知自己可能就此犧牲,仍將各項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熱情質樸,無私赤誠。她第一次與“我”接頭時,就張羅著給“我”拿吃的,雖然自己已窮得揭不開鍋,但仍傾其所有地招待同志,體現了她熱情質樸的特點。在嚴重困難的關頭,為了支援山上的游擊隊,她寧愿讓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因為她認為“只要有咱的黨,有咱的紅軍,說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無論何時,在她心里,首先想到的是黨是紅軍,充分表現出了黃新的無私與赤誠。2.參考:1.貼近讀者,使得故事真實可感,增強了小說的藝術感染力;2.利于作者主觀感情的抒發,人物塑造更加立體生動。3.“我”的受限視角,可以隱去枝蔓情節,便于敘述和裁剪故事內容。任務活動四 深入思考,把握情節結構1.參考:作者著重描寫擇菜葉子的細節,通過神態、語言和動作描寫,表現了地下黨員的機警和對革命的熱情。這一細節描寫,也為下文故事情節的發展做出了鋪墊。2.參考:不好。原因:1.社會環境:小說中寫黃新的孩子蘸鹽水,抓腌豆角等事,表現出在敵人封鎖以后,農村群眾生活的困苦。2.人物方面:黃新為了繳黨費,不給孩子吃咸菜,通過對比映襯,側面表現了黃新對黨的忠誠。3.主旨方面:黃新認為餓了自己的孩子,吃飽了共產黨,就能夠救更多的孩子,“我”認為苦著自己也不能苦著孩子,都體現了共產黨人真心為民的宗旨。3.參考:小說選取了一筐成策作為特殊的黨費,并以之為主線貫串全篇,展開一系列動人的情節,構思新穎獨特的。小說采用第一人稱回憶講述式寫法,緊緊圍繞繳納黨費這一典型事件,截取生活和人物性格發展的一個橫斷面,著重描寫“我”和黃新的兩次會面。任務活動五 透過人稱,研究作者意圖1.參考:1.“我”的無名,便于我的“共名”。“我”是革命群像,象征著一批批無名的愛黨愛國殞身不恤的革命黨員。2.“我”是新時代接受革命教育后,發揚革命傳統,歷練革命本領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拓展延伸示例:在我的身邊,確實有一些人物具有《黨費》中人物的品質和精神。這些人物通常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自我犧牲精神和忠誠于黨的精神。首先,這些人物通常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他們深知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來履行自己的職責。他們不僅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還對周圍的人和事負責,始終以積極的態度和行動來履行自己的責任。其次,這些人物具有自我犧牲精神。他們為了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可以毫不猶豫地放棄自己的利益和幸福。他們不僅在工作中表現出色,還在生活中以身作則,為周圍的人樹立了榜樣。最后,這些人物具有忠誠于黨的精神。他們始終堅定信仰,忠誠于黨的事業,始終以黨的利益為重。他們不僅在工作中表現出色,還在生活中始終保持對黨的忠誠和信仰。這些人物的品質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首先,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始終以積極的態度和行動來履行自己的職責。其次,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自我犧牲精神,為了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可以毫不猶豫地放棄自己的利益和幸福。最后,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忠誠于黨的精神,始終保持對黨的忠誠和信仰。總之,《黨費》中的人物雖然有些情節過于夸張,但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這樣的人物。我們應該學習這些人物的品質和精神,為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貢獻自己的力量。2.示例:我在銀行的柜臺里又看見了那位老太太走進了候客大廳。她叫黃新,我記得她的名字并不是因為她的長相,而是我為她辦理業務時,永遠都能看到一塊亮閃閃的黨徽。23號,是她的號牌,她顫顫巍巍地坐在了我的對面,笑著和我說著以前一樣的話——交黨費。透過窗戶,我看到那些皺皺巴巴的錢被她整齊地擺弄好,五角、一塊、兩塊……褶皺讓十幾塊的黨費變得厚重起來,好像一顆沉甸甸的心,我鄭重地接過來她手中的錢,在他的注視下完成了黨費的繳納。她站起來,微微欠身對我點了點頭,轉身蹣跚著走出大廳。夕陽把她的影子拉的好長好長,恍惚之間,我仿佛看見了一位陽光里的巨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