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物理第九章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 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物理 八年級 第二學期 滬粵版 浮力與升力單元 組織方式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 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9.1 認識浮力 第九章 第一節2 9.2 阿基米德原理 第九章 第二節3 9.3 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 第九章 第三節4 9.4 神奇的升力 第九章 第四節二、單元分析(一) 課標要求本章內容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 (2011 年版) 》中屬于“運動和相互作 用”這一主題。本章內容涉及浮力的概念,浮力產生的原因,物體的浮沉條件及阿 基米德原理等內容,比較抽象。教學時應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采用多樣化的 教學方式,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經歷對知識的探究過程,發 展學生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具體內容要求如下:2.2.8 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2.2.9 通過實驗,認識浮力。知道浮力產生的原因。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 素有關,體驗探究過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能夠運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的浮沉 條件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活動建議:1. 用注射器制作潛水艇模型。2. 用塑料軟管制作噴霧器。(二) 教材分析1.知識框架92.內容內在邏輯分析浮力是一個比較抽象且與多因素有關的物理量。《課標》對浮力的要求包含三 個方面:一是通過實驗,認識浮力,這是一條既有過程要求,又有結果要求,其中 對結果要求較高,為“認識”水平;二是提出了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要 求,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三是對阿基米德原理的要求為“知道”層次,并提出運 用物體的浮沉條件說明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要求將浮力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 聯系。《課標》對浮力的三條要求由淺入深,不僅讓學生學習浮力的基礎知識,還對 學習方式提出要求,讓學生在實驗與探究中認識浮力,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去。對于浮力,不要求進行復雜的綜合性計算。《課標》對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只需要定性了解,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 系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現象。9(三) 學情分析初中學生對于“浮力”“升力”“流體”和“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 等概念和規律,知之甚少,比較陌生。雖然在平時的生活、生產中經常見到或應用 過,但也只是關于浮力的“前概念”和經驗性的認識,有些是基本正確的,但也是僅 僅停留在表層的認識上,同時也存在不少不合理的觀念。因此學生對本章的學習熱情 高、好奇心強,積極性高,樂于參與,可以通過聯想與建構,實驗與探究等更好地 開展較為專業的知識學習。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一) 單元學習目標1.通過實驗認識浮力。知道浮力產生的原因。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體驗探究過程。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能夠運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的浮沉條件解決生產、生 活中的問題。3.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二) 單元作業目標1.知道浮力的概念,能用“稱重法”完成對浮力大小的測量與運算。 2.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會用阿基米德原理進行簡單的計算。 4.知道物體的浮沉條件。能夠運用物體的浮沉條件說明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5.能夠運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浮沉的條件進行簡單的分析和計算。6.知道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會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釋生活中現象。 能夠通過分析推理,探究飛機的升力是怎樣產生的。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依據《課標》要求并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智力水平,我們的作業設計遵循及 時、適量、小跨度和分層遞進的原則,融知識性、趣味性、體驗性, 自主性和合作 性相結合的原則。在作業設計上體現以下特點:1.作業設計有明確的目的性,確保每一項作業任務都有明確的目標,并指向一致,這些目標都是在一個統一的作業目標下分解出的具體目標,每一項作業任務全 部完成了,就意味著完成了一個具體的作業目標。2.作業設計在內容上,針對不同學生做了不同的安排,尊重學生在學習內容掌 握上的差異性。3.通過多種作業類型、多種題型的設計,促進學生知、能、情、意統一發展; 通過及時、有效的作業反饋,促進學生完成知識意義的自我建構。4.作業設計的形式上,進行創新增強學生對作業的興趣,進一步豐富作業的功能;對部分作業設計的形式上體現開放性,可以增加學生完成作業的自主性,有助 于學生個性發展和特長展示,形成和培養物理學科的思維能力。五、課時作業9第一節 認識浮力001 活動作業 3 分鐘做游戲: 【演示】出示一個很深的量筒,把一個乒乓球放進去,要求不能 把量筒倒過來,就能把乒乓球取出來。誰有辦法? 【思考與討論】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學生根據自己的操作進行解釋,答案合理即可。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本題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通過動手游戲,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什么 是浮力? ”,同時可以了解學生對于“浮力”的一些前概念。√ 較易 □中等 □較難□引用 □ 改編 √原創002 練習作業 2分鐘觀察以下各圖,思考討論下面的問題:(1) 用救生圈的兒童在水中不下沉 (2) 熱氣球騰空而起 (3) 鋼鐵制成的萬噸巨輪能浮在海面上9【思考1】人與鋼鐵巨輪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回答: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_______給它向上的______力。 【思考2】氣球為什么能騰空而起? 回答:浸在氣體中的物體受到_______給它向上的______力。 【歸納總結】 (1) 浸在液體 (或氣體) 中的物體會受到液體 (或氣 體) __________ 的托力,這個托力就叫做________。 (2) 浮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3) 浮力的施力物體是:________________。【思考1】液體 托 【思考2】氣體 托 【歸納總結】 (1) 豎直向上 浮力 (2) 豎直向上 (3) 液體 (或氣體)1.樂于觀察,善于思考, 具有探索自 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優秀 良好 合格2.認真觀察,積極思考,探索自然的 奧秘和真知; 優秀 □良好 □合格3.通過對浮力現象分析,歸納出浮力 的概念,方向和施力物體等。 優秀 □良好 □合格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浮力現象,認識浮力的定義、方向和施力物體。 糾正同學們在“前概念”中對浮力不完整的認識和理解。√ 較易 □中等 較難□引用 √改編 原創003 實踐作業 3 分鐘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受到的浮力: 如圖所示,先用彈簧測力計在空氣中測出物體的重力G,再把 物體浸在液體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 ,彈簧測力計兩次示 數這差就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即: F浮 =___________。這種測量浮力的方法叫做________法。G-F’ 稱重1.能積極參與實驗,并通過親自實踐收 集信息和數據;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分析、處理實驗,通過數學分析推 導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9通過自己實踐,分析總結出浮力大小的計算方法,并利用二力平衡的 條件推導出 F浮 = G-F’,歸納出實驗的方法:稱重法。 較易 □中等 □較難□引用 改編 □原創004 練習作業 4分鐘研究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有一立方體,六面皆為橡皮膜,放在水中后,情況如圖所示,請根據 你的觀察,回答下面問題: 【問題1】立方體前后、左右兩個側面的對應部分在水中的深度_____, 因而受到水的壓強也______,由此可知,立方體前后、左右兩側面受到 的壓力大小_______,方向______,作用效果相互抵消。 【問題2】立方體上、下兩個表面對應部分在水中的深度h上表面_____h下表面, 受到水的壓強p上表面____p下表面,由此可知,立方體上、下兩個表面受到 的壓力大小 F向下_____F向上,方向_________,合力的方向________。 【歸納總結3】浮力是由于液體對物體向____和向_____的壓力____產生 的。用公式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問題1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反 問題2 < < < 相反 豎直向上 問題3 上 下 差 F浮=F向上-F向下1.能積極參與討論分析,歸納總結,得 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通過分析與討論,歸納總結出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是由于液體對 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產生的。結合理論分析得出計算浮力的又一個公 式:F浮=F向上-F向下。□ 較易 中等 □較難□引用 改編 □原創005 實踐作業 5分鐘研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 1】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 過程分析:2、3兩種情況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同,根據__________可 知,2、3兩種情況所近受浮力______,說明物體受到的浮力與物體浸入 液體的體積_____有關。3、4兩種情況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相同,則物體所 受浮力______,說明物體全部浸沒在同種液體中所受浮力跟物體浸入液 體中的深度__________。 【實驗 2】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過程分析:如圖乙、丙所示兩種情況,同一物體浸沒在不同液體的同一 深度處,彈簧測力計力的示數_______,根據_______可知,物體在水中和 鹽水中所受浮力______,說明物體受到的浮力液體的密度____。 【歸納總結 3】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浸入液體的 體積______,跟液體的密度______。實驗1 F浮 = G-F’ 不同 有關 相同 無關 實驗2 不同 F浮 = G-F’ 不同 有關 歸納總結3 有關 有關1.能積極參與實驗,并通過親自實踐收集 信息和數據; 優秀良好合格2.能通過對比分析,歸納總結實驗結論。 優秀良好合格3.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良好□合格9本題目的是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并進一步消除學生對浮力 的一些認識誤區,為下一節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做好知識和方法上的準備。 讓學生通過實驗和分析,可得出如下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 的大小,跟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跟液體的密度有關,而物體本身的 密度無關,全部浸沒在同種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跟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 深度無關。□ 較易 中等 □較難□引用 改編 □原創3題 3分鐘1.下列情景中,沒有受到浮力的物體是 ( ) A 在我國南海巡航的“遼寧號”航空母艦 B 正在馬里亞納海溝中下潛的中國“奮斗者”號深海潛水器 C “國慶節”廣場上放飛的氫氣球 D 浸在江水中的南京長江大橋橋墩 2.一個盛有水的容器中懸停著一個雞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圖所示。下 圖中有關雞蛋所受浮力的方向正確的是 ( ) 3.用彈簧測力計測得一個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力為4.6N,把它浸沒在水中 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N,如圖所示,則這個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______N。如果用這個物體在水中繼續下降 (不接觸容器底部) ,則這個 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將_______ (“變大” 、“變小”或“不變”) 。1.D; 2. C; 3. 1.6N 不變91.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浮力概念的理解,屬于基礎題,難 度較低。浮力是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會受到液體 (或氣體) 豎 直向上的托力。并不是所有浸在液體 (或氣體) 在的物體都會 到浮力的作用,還要考慮到產生浮力的原因:物體的上下表面 是否有液體 (或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向上的壓力差。 優秀 良好 合格2.本題考查的是有關浮力方向的認識,屬于基礎題,難 度較低。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有個別同學對于“豎直 向上”理解不夠,只有“向上”認識,不理解“豎直” ,可 能會造成個別同學會選擇B項。通過本題的考查讓學生理解 “豎直向上”是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上,不是僅僅向上即可。 優秀 良好 合格3.本題考查了“稱重法”測浮力知識及浮力大小的與物體 浸入液體深度是不有關,中等難度。我們對浸在水中的物體進 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金屬塊浸沒到水 中后,它受到重力G、水的浮力F浮和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金 屬塊處于靜止狀態,說明它受平衡力的作用,有F浮+F=G,于 是有F浮=G-F=4.6N-3N=1.6N;力的方向應在一條直線上, 即浮力向上且與重力在一條直線上,所以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 上的。當物體完全浸入水中之后,物體在水中下降,但物體浸 入液體中的體積不變,所以物體在水中的浮力不變。 優秀 良好 合格1.從生活現象出發,建立浮力的概念,體現新新課標的理念:從生 活走向物理。 2.圖示直觀描述浮力的方向,有利于對浮力向有認知,符合學生的 認識特點。 3.稱重法”測浮力是本節中的一個重點,通過本題的練習,加強學 生對浮力概念的認識,同時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運算能力,為下節 研究阿基米德原理打好基礎。 較易 □中等 □較難□引用 改編 原創3 題 8 分鐘94.2021年端午節河南衛視展播的水下舞蹈 《洛神賦》,演員在水下完成了驚艷的動作。 舞者在水中不斷地變換舞姿,展示不同藝術 造型,時而倏忽遠去,時而上下升騰。舞者 在水中 (未露出水面) 向上運動時,受到 的浮力________ (選填“變大” 、“變小” 或“不變”) 。5.如圖 (甲) 所示,一彈簧測力計掛著一實心正方體,開始時正方體 的底面剛好與水面接觸 (未浸入水) ,然后將其逐漸浸入水中。 圖 (乙) 所示是彈簧測力計示數隨正方體逐漸浸入水中深度h的變化關系的圖像,則 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_______N。分析圖像可知,浮力的大小與_______ 有關,與________無關。 6.我們知道: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可能會受到的浮力作用,浮力產生的 原因是由于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產生的。如圖所示,一均勻長 方體浸沒在水中。已知它的底面積為S ,上表面所處深度為h1 ,下表面所處 深度為h2 ,請你證明: F浮 = p水gS(h2 一 h1 )4.不變; 5. 9 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 6.解:長方體的前后、左右相對的面在水的深度相同,水對它們的壓 強和壓力相同,方向相反,相互抵消。長方體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p上 = ρ水 gh2,受到水的壓力F上 =p上S= ρ水gh2S,長方體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強p下 = ρ水 gh1,受到水的壓力F下 =p下S= ρ水gh1S,長方體受到的合力F合=F上-F下 = ρ水 gh2S- ρ水gh1S= ρ水gS (h2-h1 ) ,這個合力F合 ,就是長方體受到的浮力F 浮 ,即F浮 = ρ水gS (h2-h1 ) 。94.本題考查的是有關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知識點,屬于基 礎題,難度不大。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 和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與物體的形狀無關。本題演員 在水中不論她上升、下降和左右移動或翻騰,只要沒有露出水 面,她都是浸沒在水中,浸入水中的體積相同,所以各種姿態 時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樣大,因此所受浮力不變。 優秀 □良好 □合格5.本題考查的是有關稱重法測浮力以及影響浮力大小的因 素,屬于中等難度的試題。本題中識圖是關鍵,乙圖像中的橫坐 標是物體浸入水中的深度h,縱坐標是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從圖 像可知,當物體剛好與水面接觸 (未浸入水) 時,彈簧測力計的 示數是15N,所以物體在空氣中重力的大小為15N,隨著物體下底 在水中的深度的增加,物體浸入水的體積不斷增大,彈簧測力計 的示數在減小,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不斷增大,當物體浸沒在 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最小F=6N,此時的浮力達到最大, 最大浮力是F浮=G-F =15N-6N=9N 。物體在水面以下繼續下 降,浸入的深度增加了,但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液體的密 度也不變,所以物體受到的浮力也是不變的。再次驗證了浮力的 大小只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在 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優秀 □良好 □合格6.本題考查的是有浮力產生的原因,屬于難度較大的試 題。本題的分析要用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二力平衡等知識 分析:長方體左右兩個側面、前后兩個側面在水中的深度相 同,因而受到水的壓強相等,受到水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相互平衡;而長方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在水中的深度 不同,受到水的壓強大小不同,因而壓力也不相等,下表面受 到水的向止的壓力F上大于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壓力F下。這 樣長方體的上下表面的就有了壓力差,也就是這個長方體受到 的向上的合力——浮力。推理過程中運用液體壓強公式p= ρ gh和壓力的計算公式F=pS即可以推出F浮力的表達式。 □優秀 □良好 □合格4.通過識圖,引導學生聯系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和綜合判斷能力。 5.訓練學生看圖、識圖能力。讓知識真正到轉化為能力。 6.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研究浮力產生的原因,要綜合應用壓力、液體 壓強等知識,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較易 √中等 √ 較難□ 引用 √改編 √原創證明物體在空氣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打足氣的籃球、給籃球打氣用的氣針、玩具氣球、 杠桿、若干鉤碼和細線1.將一個足氣的籃球和一個套扎在扎針上的未充氣的玩具氣球,一起懸掛 在杠桿的一端。 2.調節杠桿另一端的鉤碼,使杠桿呈水平狀態。 3.將氣針插入籃球的氣孔中,籃球中的部分空氣就充入了氣球中,觀察杠 桿是否還在水平狀態,哪端下降了。1.觀察實驗現象:杠桿的______端下降,_____端上升。 2.杠桿不在保持水平狀態,說明: 。 3.思考浮力的定義,并進一步驗證自己的想法。1.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制作;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記錄; □優秀 □良好 □合格3.基于實驗現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本題旨在考查浸在氣體中的物體也會受到浮力的作用,屬于中等難度 試題。 “實踐活動”提供了用杠桿證明物體在空氣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設計的關鍵在于總重力不能變,想辦法改變它們排開空氣的體積,從而改 變氣球受到的浮力 。通過觀察杠桿兩端高度的變化, 引起思考,得到啟 示。當籃球和氣球的總重力不變時,氣球在空氣中的體積增大了,也就是 它們排開空氣的體積增大,杠桿不在水平狀態平衡了,這一現象說明物體 在空氣中也受到浮力。 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讓知識轉 化為能力,拓寬知識視野,同時考察了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和文字表述 能力。9第二節 阿基米德原理001 活動作業 3分鐘在裝滿水的水桶中,把飲料瓶慢慢向下壓入水桶中,體會浮力的 大小,同時觀察溢出水的多少。思考:飲料瓶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溢 出水的多少有關系嗎?有什么樣的關系呢?學生討論后,給出答案。答案合理即可。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本題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通過討論活動,引發學生深入認識物 體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與被物體排開液體的多少的關系。√ 較易 □中等 □較難□引用 □改編 √原創002 實踐作業 5分鐘通過實驗,測量出如圖所示中的物理量 a b (c)根據實驗結果分析: 浮力和排開液體的重力有什么關系?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 體排開的液體的重力。1.能動手操作,完成實驗 優秀 □良好 □合格2.通過對實驗現象分析,總結規律 □優秀 □良好 □合格3.能口頭或書面表達出阿基米德原理。 □優秀 □良好 □合格9通過進行實驗,鞏固“稱重法”測浮力,通過實際操作測量排開 液體的重力,再實驗基礎上分析總結浮力與排開液體重力的關系,驗 證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確性。√較易 □中等 □較難□引用 √改編 □原創003 練習作業 3分鐘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 于 ,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其表達式為F浮=G排 ,用m排 表示排開液體的質量,則表達式可以表示為F浮= ;用ρ液表示 排開液體的密度,用V排表示排開液體的體積,表達式可以還可以表示 為F浮= 。被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m排g; ρ液gV排 ;1.能積極參與,聯系相關知識點 優秀 □ 良好 □合 格2.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3.能進行簡單計算公式推導。 □優秀 □良好 □合格學生能結合之前所學的重力和密度的相關知識,對阿基米德公 式進行推導,鍛煉學生多個知識綜合應用的能力。√較易 □中等 □較難□引用 √改編 □原創004 練習作業 5分鐘有一個物體把其浸在水中,該物體的體積為500cm3 ,g取10N/kg. (1) 當被物體溢出的水的質量為0.3kg時,物體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 若該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則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3) 如果物體有2/5的體積露出水面,此時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多大? (4) 如果物體浸沒在某液體中時受到的浮力為6N,則該液體的密度 是多少?9(1)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m排g=0.3kg×10N/kg=3N (2) 因該物體浸沒在水中 V排=V=500cm3=5×10-4m3 物體在水受到的浮力: F浮=G排=m排g= ρ水V排g =1.0×103kg/m3 ×5 ×10-4m3 ×10N/kg = 5N (3) 物體有2/5體積露出來,則排開水體積為: V排 = (1-2/5)V = (1-2/5) ×500cm3 = 300cm3 = 3×10-4m3 F浮 = ρ水V排 g =1.0×103kg/m3 ×3 ×10-4 ×10N/kg=3N 所以,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為3N (4) 由F浮= ρ液V排 g得: ρ液==5×10=1.2×10 kg/m33.1.能積極參與,準確獲取題干中的信息;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3.能根據結論進行準確的計算。 □優秀 □良好 □合格運用自己所學阿基米德原理,進行簡單計算,在練習的過程中進 一步加深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較易 √中等 較難□引用 □改編 √原創5題 6 分鐘1.有關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和物體的體積有關 B.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排開液體體積有關 C.阿基米德原理只適用于液體 D.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就是物體的體積 2.2021年8月5日,東京奧運會上,我國天才跳水運動員全紅嬋10米臺3跳 全部滿分,破紀錄奪冠,零水花落入水中,若此時她排開水質量約為35kg, 則她此時受到浮力大小約為____,在其從水中浮出水面之前,她受到的浮力 ____ ( “變大” ,“變小” ,“不變”) 。 3. 把小麥種子放入盛有鹽水的容器中,小麥種子受到的浮力的方向是 ________,此時所有的小麥種子都沉在容器底部,為使不飽滿的種子浮起 來,接下來應向鹽水中加 ______ (選填“加鹽” ,“加水”) ,這個操作 過程就是農民常用的鹽水選種的過程。94.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我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 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為10909m創最深記錄。潛水器從浸沒到下潛至 10909m深處,該過程中潛水艇受到的浮力______,受到海水壓強_____。 (兩空均選填“變大” 、“變小”或“不變”)。 5.如圖所示,質地均勻的長方體木塊甲、乙,它們的體積一樣,木塊甲直 立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為F1 ,此時水對其底部壓強為p1 ;木塊乙浸沒在水 中,所受浮力為F2 ,此時水對其底部壓強為p2 ;則 ( ) A .F1=F2,p1=p2 B .F1F2,p1>p2 D .F1>F2,p1=p21.B ; 2.350N;不變; 3.豎直向上;加鹽; 4.不變;變大;5.B1.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并能發現生 產生活中蘊含的物理知識; □優秀 □良好 □合格3.能利用阿基米德原理進行分析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通過5道基礎題,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應用阿 基米德原理,發現生產生活中蘊含的物理知識,并能通過思考聯系實際給 出合理的解釋。√ 較易 □中等 □較難√引用 √改編 √原創121.如圖,某物體懸浮在水中,當下表面和上表面受到水對它們的壓力分別 為F1=8 N,F2=6 N.則水對木塊的浮力是____N,木塊的體積是____cm3. (g 取10 N/kg, ρ水=1.0×103 kg/m3) 2.2021年3月23日晚,央視軍事頻道《軍事科技》介紹了“海水斷 崖”——海水密度的突然變小。若潛艇遭遇“海水斷崖”,潛艇會急速下沉, 如不及時控制,很快將超過潛深極限沉毀海底。1963年4月美國“長尾鯊”號 核潛艇就是遭遇“海水斷崖”墜毀在2600米海底。根據你所學的物理知識,9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潛艇遇“海水斷崖”時受浮力突然減小 B.潛艇急劇下降時其所受壓強急劇增大 C.潛艇內海員應立即啟動潛艇排水系統工作 D.低密度海水一定是含鹽度較低,同樣深度壓強相應較小 3.將體積為1.2×10-3m3 、重8 N的物體用細線系在底面積為300 cm2 的圓 柱形容器的底部,物體浸沒在水中,如圖所示。則物體所受的浮力為 ____N,此時細線受到的拉力為____N. 4.如圖甲所示,實心金屬塊在細繩豎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從水中開始向 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上升到離開水面一定的高度處。圖乙是繩子拉力F隨時間 t變化的圖像,g取10 N/kg。根據圖像信息,請計算: (1) 金屬塊的質量。 (2) 該金屬塊的體積。 (3) 該金屬塊的密度。1.2N;200 ; 2.B ; 3.12N;4N 4. (1) 由甲和乙圖可知:從開始向上運動到t1時刻此過程物體浸沒,從t1 到t2 露出水面體積越來越大,t2 時刻物體剛好完全露出水面,所以物體重力 為:G=54N;m=G/g=54N/10N/kg=5.4kg ; (2)由圖像可知當物體浸沒時浮力為: (V金=V排===2 × 10 3m3;)F浮=G物-F拉=54N-34N=20N; (3) ρ金= 金= =2.7×103 kg/m31.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運用物理知識解釋有關現象和進行簡單計 算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通過 4 道題,考查學生運用壓強、浮力知識,進行簡單計算,并能解 釋生活中的現象,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較易 √中等 □較難√引用 √改編 √原創9A4紙、玻璃彈珠、鉤碼等制作 要求 1.用一張A4卡紙折出一艘小船。 2.比一比誰的小船在水中載重最大 (船上放的玻璃彈珠最多) 。通過經歷比賽過程,總結出獲勝的關鍵。 分析這個過程中所用到的物理知識。能獨立完成實驗; □優秀 □良好 □合格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記錄; □優秀 □良好 □合格基于實驗現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這是課外動手操作,并完成比賽的一個實踐作業。通過動手制 作,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想要獲勝又該怎樣設計小船,在設計過程 用到哪些物理知識,在實驗中增加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習欲望, 使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9第三節 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001 實踐作業 3分鐘準備一碗清水,并把一枚生雞蛋放入水中, 觀察雞蛋在水中的位置,然后向水中加20克 左右食用鹽,輕輕攪拌,待鹽溶化且水面平 靜時,再次觀察雞蛋的位置。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討論給出答案,答案合理即可。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本題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 通過討論雞蛋在水中的浮沉情況,引發 學生思考:決定物體浮沉的因素是什么?√較易 □中等 □較難□引用 □改編 √原創002 實踐作業 5分鐘分別將小玻璃球和大木塊放入水中,通過觀察請同學們分析: 1.玻璃球與大木塊在水中的狀態如何? (漂浮、懸浮或下沉) 2.玻璃球與大木塊誰受到的浮力大? 3.玻璃球與木塊的重力誰大? 4.試猜想一下,物體在水中的浮沉由什么決定?1.玻璃球下沉,大木塊漂浮; 2.大木塊受到的浮力大; 3.大木塊受到的重力大; 4.物體的浮沉由物體所受的浮力與重力共同決定。1.通過觀察,積極思考; 優秀 良好 □合格2.通過對實驗現象分析,提出合理猜想; 優秀 □良好 □合格3.能夠分析出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優秀 良好 □合格通過玻璃球與大木塊的對比,使學生發現浮沉情況不是單單由浮 力決定的,同時還受到重力的影響。√較易 □中等 □較難□引用 改編 √原創9003 練習作業 3分鐘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會受到浮力的作用,木頭會浮在水面上,而 石塊卻會沉入水底,這說明物體浮沉取決于 ( ) A.物體所受重力大小 B.物體所受浮力大小 C.物體所受重力與浮力大小關系 D.物體密度C1.能積極參與,聯系相關知識點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3.總結實驗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考察學生對物體浮沉條件的初步認識,使學生意識到物體的浮沉 不僅僅單方面的取決于物體特性或液體特性,而是兩者共同決定的。√較易 □中等 □較難□引用 √改編 原創004 練習作業 5分鐘2021年4月23日,我國長征18號 核潛艇在三亞某軍港集中交接入列。 該核潛艇質量高達9000噸,漂浮在水 上作業時其浮力為______N,而自然 下沉時浮力____ 自身重力 ( “大于” 、“小于”或“等于”, ρ海水=1.03×10 kg/m33 ,g=10N/kg)9.0×107 小于1.學生對物體浮沉狀況的綜合判斷 優秀 良好 合格2.學生對物體漂浮、下沉時的浮力大小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3.通過浮沉情況判斷受力大小 優秀 良好 □合格強化學生對綜合知識得運用能力;提高學生對物理概念得理解能 力;培養學生正確得科學思維;引用我國先進的得核潛艇作為試題背 景, 曾強學生得民族自豪感。□較易 √中等 □較難□引用 改編 √原創3題 12分鐘1.2021年7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慶祝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大會結束時, 無數的氣球飛往高空,氣球在飛行過程中 ( ) A.不斷上升,不會炸裂 B.到一定高度浮力等于重力,不會炸裂 C.浮力不變,達到一定高度炸裂 D.浮力變大,達到一定高度炸裂 2.2021年12月9日15時40分,中國空間站 第一課正式開講,王亞平在將乒乓球放在盛有 水的杯子中,輕輕用吸管一壓,完全失重 (物體 重力為零) 環境下,乒乓球懸在水中間,而不是 漂浮在水面上。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 在太空由于水完全失重,其內部不存在壓強, 故乒乓球不受浮力的作用。 B. 乒乓球排開的液體重力在太空中為零,根據阿基米德原理, 乒乓球不受浮力的作用。 C.由于乒乓球的密度小于水,故在太空中受到浮力的作用。 D.乒乓球之所以懸浮,是因為其重力與浮力全消失的緣故。 3.如圖 (a) 所示,高速攝像機記錄了桔子從高處投入水中的畫面,下落開始 記時,受到的浮力F浮 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 (b) 所示,其中G物 為桔子自身重 力。 F浮 C (B) (D)F G物 A 0 t (圖(a)點時開始接觸水面,在B點時桔子處于)圖 (b) (狀態)(1) 由圖可知,桔子在 (選填“平衡”或“非平衡”) 。 (2) 由B→C可以看出桔子浮力在增大,這說明物體所受浮力與 有關。 (3) 由C→D過程中物體 ,D點以后物體 。 (均選填“上浮” 、“下沉”“漂浮”或“懸浮”)1.D; 2.C;3. (1) A;平衡 (2) 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3) 3. (1) 由于桔子在A點時才開始受到浮力得作用,這說明此時桔子開始 浸入水中;當桔子在B點時,桔子受到重力與浮力的作用, 由圖可知此時二者大小相等,故桔子處于平衡狀態。 (2) 很明顯,B→C 桔子浸入液體得體積再增加, 同時浮力也在增大, 這說明物體所受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3) 由于C點桔子所受浮力Fc>G物 ,桔子上浮,D點浮力Fd=G物 ,且桔子密 度小于水,所以D點以后桔子處于漂浮狀態。1.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2.從時事新聞中抽象出物理模型 □優秀 □良好 □合格3.利用浮沉條件解題 □優秀 □良好 □合格第1題考察學生對影響浮力大小因素的理解。 第2題考察學生對物體浮沉狀況的綜合判斷,對浮力本質的考察比較細 致,通過從各個角度對物體浮沉狀況的分析,使學生了解到用力解釋物體狀 態最為直接和正確,而借助密度分析存在局限性。 第3題考察學生分析圖像的能力;幫助學生回顧平衡力的相關知識;考察 學生浮沉狀況的判定。√較易 □中等 □較難√引用 □ 改編 √原創2 題 8分鐘1.如圖,獨竹漂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若運動員腳下的楠竹的質量為 16kg,且排開水的體積為0.08m3,則楠竹收到的浮力為 N,運動員與手中 平衡桿的總質量為 kg。 (ρ水=1.0×103kg/m3,g=10N/kg) 2.把質量為0.25kg,體積為300cm3 的鵝蛋投入水中,那么,當鴨蛋靜止 時,受到的浮力為多少? (ρ水=1.0×103kg/m3)1.800N 64kg; 2.解析:因為m=0.25kg=250g 鵝蛋密度 p0 = = 必 0.83g / cm3 由于ρ0 < ρ水 ,鵝蛋在水中的狀態為漂浮。由二力平衡的條件可得,F浮 = G鵝 = mg = 0.25kg×10N/kg = 2.5N1.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運用物理知識解釋有關現象和進行簡單計 算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第1題 考察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的使用以及利用平衡力 (漂浮狀態) 求解 分力; 第2題 考察學生對物體浮沉情況的判定,并選擇合適的方法 (阿基米德 原理) 計算浮力。□較易 √中等 √較難√引用 √改編 □原創1個塑料瓶, 1根長吸管, 若干個1元硬幣, 1把剪刀, 1卷膠帶制作 要求 1.在塑料瓶的一側用膠帶把硬幣固定上去。硬幣的數量依據瓶子的大小 來定,硬幣可以分布多幾個點,只要前后平衡就好,其目的是讓潛水艇可以 沉入水中。在固定硬幣的同一側鉆上兩三個小洞,當向潛水艇充氣時,水就會從這些小洞里排出。 2.在瓶蓋上打上一個比吸管直徑稍小 點的孔并把吸管從孔里穿過去。 3.把帶吸管的蓋子擰上,潛水艇就做 好了。通過向潛水艇充氣排水和向外抽氣進水來減小自身重力,進而看到潛水艇 上浮與下沉。1.能獨立完成實驗; □優秀 □良好 □合格2.自己動手制作,體驗學習快樂; □優秀 □良好 □合格3.可以簡單解釋實驗現象。 □優秀 □良好 □合格這是課外動手操作,通過動手制作,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在設計過程用 到哪些物理知識,在實驗中增加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習欲望,使學生更加 深入的了解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第四節 神奇的升力(一) 課前作業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4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取一只玻璃杯在容器內放一只乒乓球。 在杯子上方用力水平吹一口氣,你觀察到 什么現象?通過這一現象你想到了哪些問題?答案 學生操作并回答,答案合理即可。作業評價 1.樂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 優秀 良好 合格2.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本題通過學生親身參與實驗,利用實驗現象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為什 么會出現這一現象,進而引起學生對本節知識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的思 考。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二) 課堂作業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2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2022年3月5日,龍卷風襲擊了 美國艾奧瓦州,當地有6人在龍卷風 襲擊中死亡,至少6人受傷,其中4人 傷勢較為嚴重,超過50處民宅被毀或 受損。請思考龍卷風在行進中為什么 會“吸入”許多物體?答案 龍卷風內部的壓強小于外部的壓強作業評價 1.樂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優秀良好合格2.培養學生物理就在我們身邊; 優秀良好 合格3.結合實際會分析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優秀 良好合格設計意圖 利用生活實例進行具體分析,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流體壓強與流速關 系。龍卷風內部的流速大、壓強小,小于外部的壓強。作業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9分析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實踐作業 完成時長 5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將兩根玻璃管按如圖所示的位置放置,將豎直玻璃管A插入水中, 從水平玻璃管B中吹氣,你觀察到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答案 玻璃杯中的水會上升并從管口噴出,說明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作業評價 1.能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實驗現象;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3.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實驗不僅鍛煉了學生小組協作的能力還使學生更容易掌握用流 體壓強知識解釋有關問題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題目編號 004 作業性質 實踐作業 完成時長 4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利用所給的兩個小船,用線將兩只小船平行固定 (線不要拉緊) 在 水槽上如圖所示 向兩船中間注水,觀察兩小船的運動情況。 問題: 1.你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兩船靜止平行時處于_______狀態,向兩船中間注水,這兩船 出現這樣的現象說明船受力_________ ( “平衡”或“不平衡”) ,兩 外側的力_____ ( “大于” 、“小于”或“等于”) 中間的力,也就是 外側的壓強_________ ( “大于” 、“小于”或“等于”) 中間的壓強,出現這樣的結果是因為中間的水流動比外則流動_______ ( “快” 或“慢”) ,通過本實驗可以你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聯系實際,舉出兩個生產、生活中與此知識有關的實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兩船中間靠攏;2.平衡,不平衡,大于,大于,快,流速與大的地方壓強 越小;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 3.聯系生活實際,答案開放。作業評價 1.樂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優秀良好合格2.培養學生認知,物理就在我們身邊; 優秀良好合格3.結合實際學會分析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優秀良好合格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積極展示課前作業成果,提高學生完成課前作業的積極 性,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勇氣。利用實驗進行具體分析,使學生更容 易掌握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題目編號 005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3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利用飛機翼模型,將其固定在托盤測力計上,在機翼模型的正前 方用電扇迎面吹風來模擬飛機飛行時的氣流,比較機翼上下方氣流壓 強的大小,進一步驗證了上面的關系。 如圖所示的實驗中,電扇轉動后,托盤測力計的示數發生了什么變 化? 飛機翼模型,上下倒置固定在托盤測力計上,電扇轉動后,托盤 測力計的示數又會發生什么變化?答案 托盤測力計示數減小,托盤測力計示數增大作業評價 1.能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片;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3.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在學生學習了升力是怎樣產生的基礎上,通過課堂練習檢驗,鞏 固所學知識點。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 (A) 組題量 3題 完成時間 5分鐘題目 1.如下左圖所示,我國海上護航編隊各船只多采用前后行駛而非并排行駛,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唐代詩人杜甫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有“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 重茅。 ”杜甫草堂上的“茅草”被大風卷起,我們生活中也常有大風吹過屋頂 時,往往會把屋頂掀開,如上右圖所示。下列有關這一現象及其解釋,正確的 是 ( ) A.屋頂蓋的不結實,被風吹跑了 B.屋頂上方的空氣流速大于屋內的空氣流速 C.屋頂上方的空氣流速等于屋內的空氣流速 D.屋頂上方的空氣流速小于屋內的空氣流速 3.火車駛過時,人要站在安全線以外,以下四個選項中與此現象所蘊含的規律 不符合的是 ( ) A.用吸管把飲料吸進嘴里 B.汽車行駛時,落葉從路邊飛向汽車駛過的地方 C.雨天,大風會把雨傘掀翻 D.風沿著窗外的墻面吹過,窗口懸掛的窗簾會飄向窗外答案 1. 因為并排行駛兩船中間水流速度大,壓強小,有相撞的危險; 2.B ;3.A;作業 評價 1.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關現象 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3.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 意圖 通過3道基礎題,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鞏固學生以學知識, 加深對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的理解。作業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9分析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 (B) 組題量 2題 完成時間 6分鐘題目 1. 汽車多呈流線型,當汽車跑的過快時,往往有“飛”起來的感覺,如圖: (1) 試分析:車速過快,要“飛”起來時,可能會有什么危險,為什么? (2) 為了避免這種危險,多數賽車上都安裝了“氣流偏導器”如圖所示, “氣流偏導器”上方扁平下方凸起,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提示:聯系飛機機翼的原理,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思考) 2.如圖所示的連通器,當閥門K關閉時,C、D兩豎直細玻璃管中液面相平.打 開閥門K,待水流穩定后,比較C、D玻璃管中的水面高度,________管中的水 面較高。答案 1. (1) 汽車快速行駛時會受到一個向上的“升力”,從而使車發“飄”不 穩,容易出安全事故; (2) 在賽車的尾部安裝一只倒置的“翅膀”——“氣 流偏導器”,弧形朝下,上方扁平下方凸起,當車速很大時,作用在這只“翅 膀”上下兩側的壓力差是向下的,這樣可以增強車輪的著地性能; 2.C作業 評價 1.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運用物理知識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 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 意圖 通過2道題,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 的能力,學以致用。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9紙杯、剪刀、書、鉛筆、刻度尺、電吹風找一個紙杯,沿縱向剪下一塊,做成如圖a中機翼的形狀。在桌子邊緣用書、鉛 筆、刻度尺,將機翼模型按圖b所示放置,使之平衡。 用電吹風的冷風擋吹機翼模型的上方,觀察機翼模型的運動方向。觀察 分析 1. 機翼模型將___________ (選填“升高”或“下降”) 2. 這個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同學們自選器材,利用網絡搜索與升力有關的創意實驗并嘗試完成,拍成 小視頻發到班級群,相互借鑒并學習,完成原理講解。作業 評價 1.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制作;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記錄; 優秀 良好 合格3.基于實驗現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作業 分析 及設 計意 圖 這是一個制作類作業。通過小制作,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習欲 望;同時,通過自己制作模型,更加深入理解升力產生的原因。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浮力與升力 15題 60 分鐘一、 填空題 (每空 2 分,共 28分) 1. 如旅游景區的“熱氣球”升空是利用了空氣產生的_______;民航客機起飛, 是利用機翼上、下表面空氣流速不同而產生的______。 (兩空均選填“升力”或 “浮力”) 2. 2020年11月10日我國“奮斗者”號載人深潛器在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下潛深 度達10909m,此時深潛器所受到的壓強為_____,深潛器在水中下潛過程中所受到 的浮力______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 (ρ水=1.0×103kg/m3 ) 3.如圖所示,把飲料管甲插入盛水的杯中,另一根飲料管乙的管口貼靠在甲管的 上端。往乙管中吹氣時,管口端A點的壓強將______ (選填“變大”、“變小”或 “不變”) ,使甲管中的水面上升;當往乙管中用力吹氣時,水會從甲管口以 ______ (選填“線狀流出”或“霧狀噴出”) 。第3題 第4題 第5題4. 如圖,先將溢水杯裝滿水,然后用測力計拉著重為4 N、體積為100 cm3 的石 塊,緩慢浸沒在水中,溢出的水全部收集到小空桶中,桶中水重為_____ N,石塊 靜止時,測力計示數為_____N(ρ水=1.0×103 kg/m3) 5.如圖所示,把雞蛋放入清水中,然后逐漸加鹽,直至雞蛋上浮至液面。向水中 加鹽,改變了液體的________,使雞蛋受到的浮力增大而上升,雞蛋在液面靜止 F浮 _____G雞蛋 (選填“ > ”“ < ”或“ = ”) 。 6. 如圖所示,質量均為1 kg的甲、乙兩球分別懸浮、漂浮在水中, 甲球受到的 浮力________甲球受到的浮力. 兩球排開水的體積V甲_______V乙(兩空均選填“大 于” 、“小于”或“等于”) .(g取10 N/kg)第6題圖 第7題圖97. 體積均為200 cm3 的木塊和合金塊,放入水中靜止時的情況如圖所示,已知木 塊重1.8 N,合金塊重為6 N,則合金塊受到的浮力為________N,木塊露出水面的 體積為________cm3. (g取10 N/kg) 8. 如圖是“尋夢”學習小組制作的潛水艇模型,通過膠管從燒瓶中吸氣或向燒 瓶中吹氣,就可使燒瓶下沉或上浮。若從燒瓶中吸氣,使其從如圖所示的位置下沉 (膠管在水中的體積忽略不計) 。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潛水艇”所受的浮力逐漸變小 B. “潛水艇”排開水的重力保持不變 C. “潛水艇”頂部受到水的壓強保持不變 D. “潛水艇”是通過改變浮力的大小來實現下沉的 第8題圖 第9題圖 第10題圖 9. 如圖所示,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艘航母“山東艦”在海上進行訓練。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 ( ) A. 航母漂浮在海面上時,它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總重力 B. 艦載機飛離航母后,航母所受的浮力增大 C. 艦載機飛離航母后,航母船身相對于海面會下沉一些 D. 航母是采用“空心”的方法增大浮力 10. 將兩個完全相同的木塊放入盛有甲、乙種液體的相同容器中,木塊靜止時, 兩容器中液面相平,如圖所示。下列說正確的是 ( ) A. 木塊在甲液體中所受浮力較大 B. 木塊在乙液體中排開液體的質量較大 C. 兩容器中木塊下表面受到的液體的壓力相等 D. 乙液體的密度較大 11. 重為 5N 的小球輕放入裝滿水的燒杯中,溢出重為 4N 的水 若將該小球輕 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已知 ρ酒< ρ 水 , 則溢出酒精的重力大小 ( ) A.一定小于 4N B. 可能等于 4N C. 可能等于 5N D. 一定等于 4N 12. 小華用如圖甲所示進行實驗“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A是實心圓柱 體,根據數據作出的彈簧測力計示數F與物體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關系圖象如圖乙, 從圖乙可知 ( ) 9A.物體受到的重力為2N B. 當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2N C.該物體的密度為1.0×103kg/m3 D.浸入液體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深度成正比 三、實驗與探究題 (第17題10分,第18 題8分,共18分) 13. 小明用彈簧測力計、圓柱體、兩個相同的圓柱形容器,分別裝有一定量的水 和鹽水,對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進行了探究,其裝置和彈簧測力計示數如 圖所示。 (g 取 l0N/kg)(1) 分析圖甲、乙、丙,說明浮力的大小與 有關。 (2) 為了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有無關系,可選用 圖的 裝置來進行操作。 (3) 圓柱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 N ,圓柱體的體積是 m3。 (4) 用圖示實驗數據測出鹽水的密度是 kg/m3。 14.小明在家和媽媽一起做飯時發現,把削去的胡蘿 卜頭放入水中時浮了上來, 于是小明想探究胡蘿 卜在水中的浮沉情況,于是他利用所學的浮力相關的知識進行了如下實驗:(圖甲)圖乙 圖丙圖丁9(1) 小明把一個小胡蘿 卜分成了三段,分別放入甲、乙、丙三個盛有水的相同容 器中,出現了如圖所示的現象,由圖甲可知胡蘿 卜頭的浮力 F 浮甲 G 重甲 ,由乙 丙得胡蘿 卜所受浮力 F 浮乙 G 重乙 (均填“>”“<”或“=”) ,造成甲乙丙中現 象的原因可能是 ; (2) 接著小明又把甲中帶有胡蘿 卜纓的那一段擦干后放入白酒中如圖丁所示, 由 此可知 p胡蘿 卜 、 p水 、 p白酒密度的大小關系:四、計算題 (共13分) 15.如圖甲所示,一個底面積為4 10-2 m2 的薄壁圓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裝 有0.3m深的水。現將物體A放入其中,物體A漂浮于水面上,如圖乙所示,此時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比圖甲增大了400Pa 。當再給物體A施加一個豎直向下大 小為4N 的力F以后,物體A恰好浸沒水中靜止 (水未溢出) ,如圖丙所示。 (p水 = 1 103 kg / m3 ,g取10N/kg ) 求: (1)容器中水的質量。 (2)物體A放入前,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 (3)物體A的密度。設計意圖通過本測試, 旨在指導學生弄清浮力和升力的區別,壓強與浮力表達式的區 別,將壓強與浮力聯系起來,流體壓強與流速之間的關系,能靈活運用基米德原理 和稱重法測浮力,知道漂浮時浮力與重力的大小關系,熟練掌握壓強、浮力、二力 平衡、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條件等知識,靈活選擇所需要的公式,模擬潛水艇 的工作原理,加深對潛水艇工作過程的認識,知道潛水艇靠改變自身重力實現浮 沉,根據已知條件合理選擇浮力的表達式,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理論聯系 實際的習慣,培養學生從圖像中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考查稱重法測浮力,培養學生 利用學術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和意識,培養學生善于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 行科學探究的意識,考查學生綜合計算能力。參考答案1.浮力;升力2. 1.0909×10 Pa8 ;不變 3.變小;霧狀噴出4.1N ;3N5.密度; = 6.粗等于;等于 7.2N, ;2×10-5m38.B 9.D 10.C 11.A 12.B13. ( 1) 浸入水中的體積 (2) 甲丙丁 (3) 4N (4) 1.25×10 kg/m33 14. (1) = ; (2) < ; (3)胡蘿 卜頭上的胡蘿 卜纓增大了排開液體的 體積,從而增大了胡蘿 卜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4) p胡蘿 卜 > p水 > p白酒15.解: ( 1) 水的質量m水 = p水V水t = 0s103 kg / m3 1.2 10-2 m3 = 12kg (2) 水的壓強p水 = p水gh = 1 103 kg / m3 10N/ kg 0.3m =3 103 Pa ((3)1p水g1103kg/m310N/kg)h = p1 = 400 Pa = 4 10 - 2 m F浮1 = p水gV排1 = 1 103kg / m3 10N/ kg 1.6 10-3m3 = 16N A的質量: m A = = = 1 . 6 k gA的體積 (2) (排)V = F浮2 = p水g 20N 1.0 103 kg / m3 10N / kg = 2 10-3 m3A的密度 pA = mA VA = (3 3=0.810kg/m) 1.6kg 3 3 2 10- m9探究“瓜熟李沉”奧秘:雞蛋與白醋 周末16.有句諺語叫“瓜熟李沉” ,學完浮力的相關知識以后,利用身邊的器材, 探究這句諺語的正確性。 (10分) (1) 實驗中使用的材料西瓜、李子、水和足夠大的盛水的容器 (2) 實驗表明 成熟的西瓜在水中靜止時處于_______狀態,李子在水中靜止 時處于________狀態。 (3) 根據所學的知識分析造成這樣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探究橋墩在水中是否收到浮力(10分)(1) 所需器材:水、一個燒杯和、一支蠟燭、一把小刀(2)將蠟燭放在有水的燒杯中,蠟燭在水中_________ (3)用小刀將蠟燭底部刮平,放入無水的燒杯底部與之貼合; (4)緩慢往燒杯里注水,盡量不要激起水花, 以防止蠟燭底部進水,你看到了_ ________,這種現象說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1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