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聲的世界作業設計一、 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 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物 理 八年級 第一學期 滬科版 聲的世界單元 組織方式 團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 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第三章第一節2 聲音的特性 第三章第二節3 超聲與次聲 第三章第三節二、 單元分析(一) 課標要求本章內容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 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制定】二級主題 2.3 聲和光的這一主題中, 教學中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讓學生 通過觀察、操作、體驗等方式, 經歷科學探究過程, 認識物理概念和規律, 學習 科學方法,樹立正確世界觀。具體內容如下:1.通過實驗,認識聲的產生和傳播條件。 2.了解聲音的特性。了解現代技術中聲學知識的一些應用。知道噪聲的危害及控 制方法。活動建議:通過實驗體驗科學探究的七個主要環節, 讓學生經歷親自動手設計實驗, 觀 察現象, 分析概括得出結論。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主要包括物理觀 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各方面的素養。(二) 教材分析學生對自然、 生活中的聲音現象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有所了解, 但對這些現象 中所蘊含的物理知識并不了解, 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學生親身體驗生活中的神奇現 象,感受生活與物理的緊密聯系。本章以典型事例入手,突出了從自然到物理, 從生活到物理, 從物理到社會的基本理念;突現了物理學的學科特點,揭開了物(定及 響 素) (義 影 因) (產生) (形式) (傳 遞信息) (3、聲的利用) (介質) (傳遞能量) (傳播) (速度) (聲音的世界) (現象條件) (回聲) (噪聲的危害) (音調) (2、聲音特征) (響度) (噪聲的控制)理學的神秘面紗。本章通過例舉的典型事例, 讓學生感知物理就在身邊, 有助于激發學生對學習物理學的興趣。知識框架1、聲音的產 生和傳播噪聲和樂 音的劃分4、噪聲 的危害 和控制音色(三) 學情分析本章要求學生掌握的科學內容并不很深, 但是由于概念多、結論多。如果不 能處理好, 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八年級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因此, 對本章教 材的使用, 應當特別注重在日常生活、自然現象中的結論做佐證, 使學生感覺到 本章知識與生活相貼近。如果學生通過學習聲音的有關知識能認識和體會到, 物 理不僅有趣, 而且十分有用,那么, 這種初始的興趣和初步的學習物理的價值觀, 將會成為他們學好物理的一種首要的內在動力。三、 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1.讓學生知道聲音由振動產生,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 2.了解聲音靠介質傳播,認識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3.明白樂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知道噪聲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4.了解超聲與次聲及其應用。 5.關注學生是否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四、 單元作業與設計思路本次單元作業設計按照開放、高效的思路設計, 遵循優化題型原則和分層布置原則, 盡量讓學生通過理論聯系實際, 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經過嚴格的推敲, 結合知識點的常考點、難易程度、知識點的聯系性等要求, 反復推敲, 設計本次 單元作業。教師上課時點撥其中的重點, 講解重點內容時, 讓學生通過本次單元 作業來鞏固本章知識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讓物理情境始終貫穿其中,讓學生 在一個良好的物理環境中去體會物理的現象。作業設計中增添了一些特色的環節:1.對于作業中難度較大的題,錄制了解題視頻(掃二維碼),讓學生通過老 師詳細的分析講解掌握知識,而不是僅僅提供一個答案而已。2.在單元作業中增加了一些相關的實驗視頻(掃二維碼),這樣既幫助學生 進一步通過實驗提高對知識的理解, 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對課堂實驗的一 個補充。*本次作業設計中,還著重改變了原來單純分值的評價標準, 以溫暖的文字 替代冷冰冰的分數, 以多樣化的評價標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 具體操作如下:1.評語激勵:評語的定位由教師與作業之間轉變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家長與學生、學 生與自己之間的互相交流。2.評獎激勵:教師可根據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 對作業采取多種類型的評價活動, 設“認真獎”、 “創新獎”、“優秀獎”等。3.成果激勵:① 開辟優秀作業展示區, 是展示區成為學生展示自我, 張揚個性, 流露真 情的地方。② 挑選個人優秀的作業在班中傳閱, 是學生學會珍惜成果, 并從中體會到 成功的樂趣。五、 課時作業第一課時 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一) 課前作業題目 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間 5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同學們可以身邊的器材和生活經驗探究聲音 是怎樣產生的。 (注: 轉換法:借助其他輕小物體的振動把發聲物體的微小振動顯 示出來)答案 答案合理就行作業 評價 小組成員參與度; 團 優秀 良好 合格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團 良好 合格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團 良好 合格設計 意圖 本題是通過實驗體驗科學探究的七個主要環節, 親自動手設計實驗,觀 察現象,分析概括得出結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團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團 原創(二) 課堂作業題目 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間 3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以“聽到上課鈴聲”為實例,讓學生作出“空氣是傳聲介質”的 假設,并讓學生設計出檢驗假設的實驗。答案 空氣是傳聲的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作業 評價 樂于思考, 有探索自然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 優秀 團 良好 合格能獨立思考, 對相關聲現象提 出自己的見解; 優秀 團 良好 合格通過對聲現象分析, 歸納出相 關的概念。 優秀 團 良好 合格設計 意圖 指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分析自然現象, 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 初步感悟科學探究的幾個科學步驟。作業 分析 難度 團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團 原創題目 編號 003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間 3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能夠傳聲的介質除了有空氣外,還有那些介質也是傳聲的介質, 且聲音在這些介質中傳播一樣快嗎?答案 傳播聲音的介質有固體、液體和氣體,在在這些介質中傳播速度 不一樣,一般情況下 V 固>V 液>V 氣。作業 評價 能積極參與, 并通過親自實踐 收集信息; 團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處理信息, 得出結論; 優秀 團 良好 合格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 點。 優秀 團 良好 合格設計 意圖 初步培養學生發現日常生活現象中的物理實質的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及時小結,讓知識系統化。作業 分析 難度 團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團 引用 團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A 組)題量 6 題 完成時間 10 分鐘題目 1.如圖,當敲響音叉后用懸吊著泡沫小球接觸發 聲的音叉時,泡沫球會被______,這個實驗說明 一切正在發聲物體都在___________。 2.如圖,抽去玻璃罩內的空氣, 就聽不到鈴聲, 說明聲音的傳播依賴于________________,實 驗證明: 聲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質中傳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傳播。 3.常溫 15℃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_____ m/s。 4.“掩耳盜鈴”是大家熟悉的成語故事。從物理學角度分析, 盜賊所犯 的錯誤是:既沒有阻止聲音的______,又沒有阻止聲音的______。 5.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牛皮制的 箭 筒 睡 在 地 上 , 能 及 早 地 聽 到 夜 襲 的 敵 人 的 馬 蹄 聲 , 這 是 因 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實際生活中, 人們常常利用回聲來測量距離。一座高山, 看上去很 近, 走了好久還走不到, “望山跑死馬”就是這個道理。 距離有多遠呢 不妨請“應聲阿哥”來幫個忙:對著高山喊,聽一下回聲,記下兩聲之 間的時間間隔,就可以估計距離。如果一個人對著一座高山呼喊,經過 8s 后聽到回聲,那么高山距人大約多少米 答案 1.彈開 振動 2.空氣 氣體 液體 固體 真空 3.340 4.產生 傳播 5.聲 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空氣中快 6. 1360m作業 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 聯系起來; 團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 解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 際問題; 優秀 團 良好 合格初步形成相關的概念。 團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 意圖 本節內容主要讓學生知道聲音由振動產生,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了解 聲音靠介質傳播,認識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對學生的學習有導向作用。作業 分析 難度 團 較易 團 中等 較難來源 團 引用 團 改編 團 原創(三) 課后作業(B 組)題量 5 題 完成時間 10 分鐘題目 1.在敲響大古鐘時發現, 有同學發現, 停止了對大鐘的撞擊后, 大鐘“余 音不止”,其主要原因是( ) A.人的聽覺發生“延長” B.是大鐘的回聲 C.大鐘仍在振動 D.空氣在振動 2.要使笛子發出聲音,必須用口來吹,使管子里的___發生___ 。 3.甲在足夠長的有水對的自來水管的一端打擊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 伏管聽,能聽到( ) A.1 聲 B.2 聲 C.3 聲 D.4 聲 4.一架在 2680 米高空飛行的飛機,若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 335 米 /秒.則飛機發出的聲音傳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時間是________秒。 5.十四五期間, 我國科學家不怕嚴寒, 組織科學考察隊第 12 次去北極考察。考察船只在海中以 20m/s 的速度前進, 在行 駛過程中鳴了一聲笛, 5s 后聽到前面冰山返回的聲音, 此時 冰山離輪船多遠?(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 340m/s)答案 1.C 2.空氣柱 振動 3.C 4.8 5.800m作業 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 聯系起來; 團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 解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 際問題; 團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 意圖 通過課后作業的布置,加深學生對課堂物理知識的理解,實現學生自我 完善;作業有分層,實施分層作業,因材施教。通過作業布置與評價培 養學生的信息收集處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實現對學生物理素養的培 養。作業 分析 難度 團 較易 團 中等 較難來源 團 引用 團 改編 團 原創第二課時 聲音的特性(一) 課前作業題目 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間 5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1. 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除此之外,響度還與什么因素有關? 2.聲音在傳播過程中, 音調、響度和音色那些會變化, 那些不 會變化?答案 1.距離發聲體遠近和聲音的分散程度。 2.音調和音色不變,響度變小。作業 評價 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團 良好 合格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團 優秀 良好 合格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團 良好 合格設計 意圖 學生通過預習,運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進行分析,讓學生分體現物理來 源于實際生活。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團 中等 較難來源 團 引用 團 改編 原創(二) 課堂作業題目 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間 3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1、敲鼓時力度的大小與塑料泡沫振動幅度、鼓聲的大小之間 的關系是什么? 2、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滑過,一次快滑,一次慢 滑,發出聲音的音調為什么會發生變化? 3、讓一個同學用手帕蒙住眼睛,找幾個同學喊蒙眼同學的名 字,讓它“聽聲辨人”,每位同學辨一次,看誰又快又準。答案 1、敲鼓力度越大,塑料泡沫振動幅度越大,鼓聲也 越大。 2、紙片振動頻率發生變化,音調也會發生變化。 3、不同同學音色不同,蒙眼同學熟悉他們的聲音。作業 評價 樂于思考, 具有探索自然的好 奇心和求 知欲; 團 優秀 良好 合格能獨立思考, 對相關力現象提 出自己的見解; 優秀 團 良好 合格通過對力現象分析, 歸納出響 度、音調和音色與其具體因素 的關系。 優秀 團 良好 合格設計 讓學生用實驗方法探究實驗,從實驗中得出實驗結論,提高學生的實驗意圖 能力。作業 分析 難度 團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團 引用 團 改編 原創題目 編號 003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間 3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1、生活中的樂音可能是噪聲嗎? 2、噪聲對我們人類有一定的危害,我們怎樣減弱噪聲的危 害?答案 1、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 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所以樂音有可能是噪聲。 2、在聲源減弱噪聲,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在人耳處減弱 噪聲。作業 評價 能積極參與,并通過親自 實踐收集信息; 優秀 團 良好 團 合格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 結論; 團 優秀 良好 團 合格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 觀點。 團 優秀 良好 團 合格設計 意圖 加深對噪聲理解,和對噪聲的防護。作業 分析 難度 團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團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A 組)題量 7 題 完成時間 10 分鐘題目 1. 那些動聽的、令人愉快的聲音叫做______,其波形是______的。那些 難聽的、令人厭煩的聲音叫______,其波形是______的。 2. 一則公益廣告說到“有禮,不要聲高”提醒我們在公共場所應該控制 聲音的____________ 。 3.為了探究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 小明設計了下面幾個實驗, 如圖所示,你認為不能夠完成探究目的是( )A.硬紙板接觸齒數不同的齒輪 B.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 C.改變薄塑料尺劃過梳子的速度 D.改變吹筆帽的力度4. 綜藝節目《蒙面歌手》中, 觀眾往往容易猜出熟悉的歌手, 這是因為 觀眾熟悉此歌手聲音的______。 5.在醫院、學校和科學研究部門附近,有如圖所示的禁鳴喇叭標志,在下列方法中,與這種控制噪聲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 B.在道路旁設置隔聲板 C.上課時關閉教室的門窗 D.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 6.下列日常用語中的“高”指的是音調高的是( ) A.我聽不到你的聲音,你的聲音再高一點 B.請勿高聲喧嘩 C.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D.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7.探究聲音的特征: (1) 如圖甲,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主要改變聲音 的______;實驗時用力越大,聽到的鼓聲越響, 觀 察 到 小 紙 團 跳 得 越 高 , 由 此 可 得 結 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圖乙所示, 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 一端伸出桌面適當的長度, 撥動鋼尺,就可聽到______ (選填“鋼尺”或“桌面被拍打”) 振動發 出的聲音;若用此裝置探究“影響聲音響度的因素”,應保持鋼尺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變,改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此 裝置探究“影響聲音音調的因素”,應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不變, 改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樂音 規則 噪聲 不規則 2.響度 3.D 4.音色 5.D 6.D 7.響度 響度隨 振動幅度的增大而增大 鋼尺 伸出桌面的長度 撥動的力度 撥動的力度 伸出桌面的長度作業 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 境聯系起來; 優秀 團 良好 團 合格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事物、解 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 際問題; 優秀 團 良好 團 合格初步形成相關的概念。 優秀 團 良好 團 合格設計 意圖 通過課后作業的布置,加深學生對課堂物理知識的理解,實現學生自我 完善。作業 分析 難度 團 較易 團 中等 較難來源 團 引用 團 改編 團 原創(三) 課后作業(B 組)題量 5 題 完成時間 10 分鐘題目 1.如圖所示是敲擊音叉時示波器在相同時間內截取的二列聲波圖,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的音調比乙的音調低 B.甲的響度比乙的響度小 C.甲的音調比乙的音調高 D.甲的響度比乙的響度大 2.下列防治噪聲的事例中,不屬于從噪聲的產生環節進行防治的是 ( ) A.摩托車安裝消聲器 B.道路兩旁建隔音墻 C.學校附近禁止汽車鳴喇叭 D.在閱覽室請勿高聲喧嘩 3.如圖所示,8 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 仔細調節誰的高度,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 “1.2.3.4.5.6.7..”的聲音來,這些聲音產生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 ,音調從左到右____________ (選填“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而用嘴吹每個瓶子的上端,也 可以發出哨聲,這些聲音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音調從左到右 ____________ (選填“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 4.某市的《中考期間禁噪方案》中規定: 6 月 14 日至 6 月 16 日中考期間 各考點的噪聲不超過 45___ (填單位) 。正在家中復習功課的小明, 聽到 窗外傳來了音樂聲, 他根據聽到聲音的___判斷出這是鋼琴聲, 根據聽到 聲音的___判斷出鋼琴離自己的遠近。于是關上窗戶,這是在___減弱噪 聲。 5.小李拎起水壺向暖水瓶中灌水, 小張在一旁提醒他: “小李,快滿了! ” 小李說:“你怎么知道的? ”小張說:“聽出來的。”小李迷惑不解, 你知道小張是根據聲音的哪個特性判斷的嗎?原因是什么?答案 1. D 2.B 3.瓶中水與瓶的振動 由低到高 瓶中空氣柱的振動 由高到低 4.分貝 音色 響度 聲音的傳播過程中 5.聲音的特征發生改變 音調 隨 著瓶中水的高度增高,瓶中空氣柱的高度變短,音調變高。作業 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 起來; 優秀 團 良好 合格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事物、解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團 良好 合格設計 意圖 作業有分層,實施分層作業,因材施教。通過作業布置與評價培養學生 的信息收集處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實現對學生物理素養的培養。作業 難度 團 較易 團 中等 較難分析 來源 團 引用 團 改編 原創(四) 實踐作業----制作:橡皮筋吉他材料 兩根木條、四根粗細不同的橡皮筋、紙盒、剪刀。步驟 1、用剪刀在紙盒上部剪成一個橢圓形孔 2、把兩根木條擺放在孔洞兩邊 3、把四根長度均相同的橡皮筋制作了一個“橡皮筋吉他”。觀察 分析 1、聲音的產生設計 2、音調與頻率關系設計 3、響度與振幅關系設計 4、弦樂器與其影響因素關系設計作業 評價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制作; 優秀 團 良好 團 合格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記錄; 團 優秀 良好 團 合格基于實驗現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團 良好 團 合格作業分 析及設 計意圖 通過自制實驗教具,學生可以自己探究課本上的探究問題,可以加深對 知識點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第三課時 超聲與次聲(一) 課前作業題目 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間 5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1.超聲波有哪些優點,你能說出超聲波的應用嗎? 2.人類根據水母聽覺器官構造, 設計制造了“水母耳”儀器, 利用了什么聲學知識,它起到什么作用?答案 1.超聲波優點頻率高、方向性好、能定向傳播,穿透力強。 醫用 B 超等。 2.這種儀器能感知次聲并報警,告知漁民快速返航。作業 評價 小組成員參與度; 團 優秀 良好 合格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團 良好 合格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團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 意圖 本題是測試學生的預習效果, 通過對超聲波和次聲波的理解, 可以提高 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 分析 難度 團 較易 團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團 改編 原創(二) 課堂作業題目 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間 5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超聲波及其應用 超聲波是一種頻率高于 20000 赫茲的聲波, 可用于測距、測 速、清洗、焊接、碎石、殺菌消毒等。超聲波加濕器(如圖) 在干燥的冬季比較常用,它的工作原理是把超聲波通入水罐 中, 劇烈的振動會使罐中的水破碎成“白霧”,再用小風扇把霧 滴吹入室內,就可以增加室內空氣濕度。聲吶被稱為潛艇的 “耳目”,聲吶能夠向水中發射超聲波,超聲波在水中傳播時, 如果遇到潛艇、水雷、魚群等目標,就會被反射回來,反射 回來的超聲波被聲吶接收,根據聲信號往返時間可以確定目 標的距離。此外利用聲吶裝置還可以測繪海底的地形。 (1)一般情況下,超聲波在 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_____: (2)超聲波能夠引起“劇烈的振動”,是因為超聲波頻率高,具 有較高的_____ ,水破碎成“白霧” 。 (3)宇航員無法利用聲吶測繪月球表面的地形,是由于_____ ; 若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 1500m/s,某潛艇的聲吶從向魚 群發射超聲波,到接收到回聲所用時間為 2s,則魚群距潛艇的距離約為_____m。答案 (1)340m/s (2) 能量 (3) 月球周圍是真空, 真空不 能傳聲 1500作業 評價 樂于思考, 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和求 知欲; 團 優秀 良好 合格能獨立思考, 對相關聲現象提出自 己的見解; 優秀 團 良好 合格通過對力現象分析, 歸納出相關聲 的概念。 團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 意圖 加強對超聲波的理解,讓學生知道超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作業 分析 難度 團 較易 團 中等 較難來源 團 引用 團 改編 團 原創題目 003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間 10 分鐘編號具體 內容 題目 1.巴西設計師將 3D 打印技術與醫用 B 超相結合, 給孕婦腹中胎兒打印了 1 ∶ 1 的 3D 模型,作為孩 子的成長記錄。 B 超是利用_______波進行工作 的,這種波能進行人體碎石,說明它可以傳遞 。 _______2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 04 月 06 日 07 時 50 分在四川宜 賓市興文縣(北緯 28.22 度, 東經 105.03 度) 發生 5.1 級地 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 地震時產生的聲波屬于_____ (選填 “超聲波”或“次聲波”)。 3 .倒車時,可視系統自動接通車尾攝像頭,將車后狀況顯 示在液晶屏上(圖甲);保險杠上的超聲波探頭(圖乙)探 測到障礙物進入危險距離時, 蜂鳴器就開始鳴叫, 提醒司機 及時停車,這是利用了聲可以傳遞________ ,探頭相當于 ________ (選填“聲吶”或“喇叭”);在月球上(圖丙), 宇航員不能直接交流而要靠電磁波互相聯系, 其中的道理是 ________。 4 .人耳聽不到的聲音有超聲波和 ______ 兩種;科學家依據 超聲波具有 _______ 、 ______ 等特點制成聲吶裝置, 用于 發現潛艇、魚群等水下目標,測繪海底地形。答案 1.超聲波 能量 2.次聲波 3.信息 聲吶 真空不能傳聲, 電磁波 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4.次聲波 方向性好 水中傳播距離遠作業 評價 能積極參與,并通過親自實踐收集 信息; 團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團 優秀 良好 合格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團 良好 合格設計 意圖 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超聲和次聲的特點及其應用,從大量生活實例中讓學 生體會到超聲和次聲對人類有用。作業 分析 難度 團 較易 團 中等 較難來源 團 引用 團 改編 團 原創(三) 課后作業(A 組)題量 6 題 完成時間 10 分鐘題目 1. 人的聽覺范圍是____________ 。高于______被稱為______,低于 ______被稱為______。 2. 蝙蝠是利用什么方法飛行的? 3. 超聲波清洗器是用于清除污染物的儀器, 通過換能器將功率超聲頻 源的聲能并且轉換成機械振動來清洗物品, 廣泛應用在工業、國防、生 物醫學等方面。超聲波清洗器發出的超聲波無法被人耳聽到, 原因是超 聲波的( ) A.速度太快 B.響度太小 C.頻率太低 D.頻率太高 4.學校在“5 · 12”汶川大地震紀念日舉行防震逃生演練, 同學們聽到 廣播中的警報聲迅速離開教室, 說明聲波可以傳遞____________ (選填 “信息”或“能量”),聲波通過______傳到同學們的耳朵中。 5.海上發生風暴時會產生次聲波, 次聲波在空氣和海水中傳播的速度比 風暴移動的速度大。次聲波接收處理設備就是利用這一特點提前感知, 預報海上風暴,從而為漁業、航海等服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次聲波不能傳遞信息 B. 次聲波在海水中比空氣中傳播慢 C. 次聲波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D. 次聲波的頻率太高,人耳聽不見 6.現代生活中的小汽車倒車雷達體統是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而眼 鏡店里的超聲波清洗機則是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能量來清洗眼鏡上的 污垢.除此之外人們還利用超聲波測位儀向海底垂直發射聲波,經過 6s 收到回波,則此處海水深度為多少?(聲音在海水中傳播速度為 1500m/s)答案 1.20-20000Hz 20000Hz 超聲 20Hz 次聲 2.回聲定位 3.D 4.信息 空氣 5.C 6. 4500m作業 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 起來; 優秀 團 良好 合格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 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團 優秀 良好 合格初步形成相關的概念。 團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 意圖 讓學生對超聲及次聲有初步的認識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團 中等 較難來源 團 引用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B 組)題量 3 題 完成時間 6 分鐘題目 1.某種昆蟲靠翅的振動發聲.如果這種昆蟲的翅膀在 2s 內振動了 600 次,頻率是______ Hz,人類______聽到該頻率的聲音(填“能”或“不 能”)。 2.超聲清洗及超聲碎石是利用聲能傳遞___________ 的性質工作的, 而回聲定位則利用了聲能傳遞___________ 的性質。(選填“能量”、 “方向”或“信息”). 3.在亞丁灣海域, 我國海軍護航編隊使用“金嗓子”(又名“聲波炮”) 震懾海盜. 它的聲波定向發射器外觀類似喇叭, 能發出 145dB 以上的高 頻聲波, 甚至比噴氣式飛機引擎的噪聲還要刺耳. 根據以上信息, 下列 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這種超聲波具有能量 B.這種聲波的強度是 145dB C.聲波定向發射器喇叭狀外觀可以減少聲音的分散,從而增大響度 D.使用“金嗓子”時,護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答案 1.300 能 2.能量 信息 3.A作業 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 起來 團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 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 題; 優秀 團 良好 合格設計 意圖 在認識超聲及次聲的基礎上, 能利用知識解釋一些相關現象, 體會物理 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團 中等 較難來源 團 引用 團 改編 原創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檢測內容 聲的世界 題量 17 題 完成時間 40 分鐘一、 選擇題 1.下列實驗的目的是探究聲音產生條件的是( )A.改變作用在尺子上力的大小,聽尺子發聲 B.改變試管中水量,吹氣時聽聲音的變化 C.將發聲的音叉觸及面頰 D.逐漸抽出瓶內空氣,聽聲音的變化 2.疫情期間, 醫護人員都戴口罩面罩, 穿厚厚的防護服, 但他們能依靠聲音辨別 彼此,這主要是根據聲音有不同的( ) A. 響度 B. 音調 C. 音色 D. 振幅 3.鼓在受到擊打時會發聲,用不同力量擊打,發生變化的主要是聲音的( )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頻率 4. “東方紅3號”是我國首艘, 也是世界第4艘獲得靜音科考級證書的科考船。該 船配有靜音螺旋槳,其低噪音控制指標達全球最高級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噪聲不能在水中傳播 B. 噪聲是指音調很高的聲音 C. 聲吶探測是向海底發射電磁波 D. 該船的靜音螺旋槳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 5.下列有關聲音的情境說法錯誤的是( ) A.詩句“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音調高 B.兩名宇航員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對話,是因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C.在醫院里醫生通常利用超聲波震動打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 D.聽不同樂器彈奏同一首歌曲時能分辨出所用樂器,是利用了聲音的音色不同 6.圖示為我國民族吹管樂器—— 嗩吶, 用它吹奏名曲《百鳥朝鳳》時, 模仿的多 種鳥兒叫聲悅耳動聽, 讓人仿佛置身于百鳥爭鳴的森林之中。關于嗩吶, 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 ) A.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變聲音的音調 B.吹奏時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主要改變聲音的響度 C.嗩吶前端的喇叭主要改變聲音的音色 D.嗩吶模仿的鳥兒叫聲令人愉悅,是樂音 7.很多城市十字路口安裝有盲人過街提示器, 盲人可以根據提示器發出聲音的高 低辨別方向。其中聲音的高低是指聲音的( ) A.音色 B.音調 C.振幅 D.響度 8.聲音是以聲波形式傳播的,為了更好的了解聲波,八(2) 班的物理老師利用 示波器給孩子們展示下列四種聲波的波形圖,結合你所學的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丙的音調相同 B.甲、乙、丁的響度相同 C.丙的音調最低 D.甲、乙可能是同一個音叉振動的波形圖 二、填空題 9.湖南電視臺“快樂大本營”嘗試了水下發聲實驗: 把小提琴、長笛等樂器浸沒 在水中, 分別演奏它們, 結果發現, 長笛無法在水中發聲, 原因是長笛是靠吹入 管中的___振動發聲的,但在水中,人吹出的空氣被水阻隔,無法進入管內,所 以長笛不能在水下發聲。 10.2022 年 4 月 16 日, 神舟 13 號的返回艙載著三名航天員返回地球, 返回艙在 接近地面 1 米左右時, 返回艙底部的反推火箭啟動, 假設搜救隊隊員在遠處的直 升機上觀察到火光后 3.2 秒聽到聲音, 此時搜救隊員離返回艙的距離為_____米。 (假設聲速是 340m/s) 11.在公共場所“輕聲”說話是文明的表現,這里的“輕聲”是指聲音的______; 小女孩的聲音“脆如銀鈴”主要是指聲音的______。 12.二胡(如圖所示)是我國的傳統民族樂器。演奏家在演 奏前, 總是要調節琴軸以調整弦線的松緊程度, 他這樣做的 目的是改變二胡聲音的__________(選填“響度”或“音調”); 聽眾閉目就能辨別出是二胡而不是其他樂器在演奏,他是根據聲音的_________ 判斷的。 13.向保溫瓶注水時,聽到的聲音是通過__________傳播到人耳的。隨著注水增 多,聽到聲音的音調會__________ (選填“變高”、“變低”或“不變”)。 14.一人敲擊長長的空鐵管一端,另一人在管的另一端聽到兩次響聲,第一次聽 到的響聲是__________由傳來的, 第二次是__________傳來的,兩次響聲有時間 間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捉迷藏游戲中, 蒙住雙眼的小王能聽到周圍同學發出的聲音, 是因為同學 的聲帶發生了振動, 并通過空氣傳到他的耳朵里. 而且他還能辨別出是哪位同學 的聲音, 這是因為不同人聲音__________的不同, 他還可以根據聲音__________ 的來大致判斷周圍同學離他的遠近。 16.如圖所示,在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物理小組同學做了下面的實驗:(1) 如圖 1 所示 , 用 懸 掛 著 的 塑 料 小 球 接 觸 正 在 發 聲 的 音 叉 , 可觀察 到 ,此探究中塑料小球的作用是 ,此種方法是 物理中常用的 法; (2)如圖 2 所示,用小錘敲擊右邊的音叉時,發現掛在左邊完全相同音叉旁的塑料 小球 (選填“會”或“不會”)被彈起,這表明空氣 (選填“能”或“不能”) 傳聲; (3)如圖 3 所示,撥打掛在廣口瓶內 的手機時,用抽氣機抽掉瓶內的空 氣,我們發現,隨著廣口瓶里的空氣 逐漸變少,鈴聲逐漸變小,最后幾 乎聽不到鈴聲。這個實驗說明聲音 在 中不能傳播; (4)實驗結論:聲音是由物體 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 。 6.小明、小華和小強一起做了幾個實驗:小明把手放在喉部處,大聲講話,感覺喉 部在振動;小華把發聲的音叉插入水里,濺起了水花;小強撥動吉他的琴弦發聲 時,放在 弦上的小紙片被琴弦彈開了。 (1)他們探究的問題是聲音是如何 的; (2)小華同 學為了研究聲音產生的原因,用手使勁敲桌子,發出很大的響聲,但是 他看到桌子幾乎沒有振動,為了使看到的實驗現象更明顯,你的改進方法 是 ; (3) 【提出問題】他們在探究出上述問題之后,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聲音怎樣從 發聲物體傳播到遠處 【進行猜想】針對這一問題,他們經過認真的思考,提出了兩種 猜想: 猜想 1:聲音要傳播出去,需要物質作介質; 猜想 2:聲音要傳播出去,不需要物質作介質。 【進行實驗】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 小明他們進行了如 下實驗:將正在發聲的鬧鐘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內,并用抽氣機將其中的氣體逐漸 抽出(如圖所示),發現聲音越來越小直到聽不到,這說明 (選填“猜想 1” 或“猜想 2”)是正確的; 【拓展延伸】為了進一步探究,他們做了如下兩個實驗: [來源: Z#X#X# ①兩張課桌緊緊地靠在一起,小明輕敲桌面,小華把耳朵貼在另一張桌子上 ; ②兩張桌子拉開,又進行了一次實驗。 小明、小華發現第一次聽到的聲音更明顯,第二次幾乎聽不到聲音, 實驗現象說 明了 (選填“固體”或“氣體”)的傳聲效果更好。 17.飛機在空中水平勻速飛行,徐冰同學站在水平地面上,測量飛機的飛行速度以及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當他聽到飛機的聲音從頭頂正上方傳來時,發現飛 機在他前上方與地面成 37°角的方向,如圖所示,已知 h=2052 m,飛機從頭頂正上 方到達他前上方與地面成 37°角的位置時用時 6 s。求飛機的速度以及聲音在空 氣中的傳播速度(直角三角形一個角為 37°時,三個邊的長度之比為 3 ∶4 ∶5)。實踐作業 自制一支竹笛 完成時間 一周利用身邊的物體,自制一支竹笛。(20 分) (1) 材料: __________ (2) 原理: __________答案 一、選擇題 1.C 2.B 3.B 4.D 5.A 6.D 7.B 8.D 二、填空題 9.空氣柱 10.1088 11.響度 音調 12.音調 音色 13.空氣 變高 14.鐵管 空氣 空氣中的聲速小于鋼鐵中的聲速 15.音色 響度 16. 塑料小球彈跳起來 將音叉的振動放大 轉換 會 能 真空 振動 介 質 產生在桌面上放一些小塑料泡沫顆粒(合理即可) 猜想 1 固體 17.由題圖可知,飛機飛行的距離 s= h = ×2052 m=2736 m 飛機的速度 v= = =456 m/s 聲音傳播的距離 s 聲=h=2052 m 聲音的速度 v 聲=s = =342 m/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