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論述題答題步驟及思路一、什么是論述題?根據給出的材料,提煉一個觀點,然后結合史實加以論述,最后得出結論。二、答題步驟(一)閱讀材料,找出關鍵信息1.關鍵信息可以從這幾個地方找①先看問題,有沒有提出了什么要求或限制了什么條件。②然后看題目,有沒有引言,引言往往給出了材料的主題,而材料又是圍繞主題來展開的。③最后看材料,找出材料主要說了什么歷史事件。④找到材料所描述歷史事件的共同點。(共同點一般從歷史事件的類型、影響、作用或意義之中尋找)(二)根據歷史事件的共同點,提煉觀點1.必須用陳述句來明確表明自己的觀點,不能用疑問句、反問句。2.觀點的格式不是固定的,觀點的格式一般為:A是B的什么,或者A對B起了什么作用。3.觀點必須要明確,不能含糊其辭。實行某種政策,可以促進國家得到發展(×)實行正確的政策,可以促進國家得到發展(√)符合歷史潮流的政策,可以促進國家的發展(√)(三)圍繞觀點,進行論述1.所選的歷史事件一定要和提煉的觀點有關,一般選兩個歷史事件,可以優先采納材料提到的歷史事件。2.論述一般格式:歷史事件+歷史事件的影響、意義或作用等。①寫一個歷史事件并沒有大家想得那么復雜,可以概括為三個要素:時間+人物+事情(即在什么時間,哪一個歷史人物,干了什么事情)例如:<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2>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鞏固統一,實行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中央集權制、統一貨幣、統一文字等。<3>漢武帝即位后,為鞏固統一,實行了一系列措施,如在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在思想上把儒家思想立為正統思想等。②切記,光寫歷史事件還不行,還必須加上歷史事件帶來的影響或意義。例如:<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2>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鞏固統一,實行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中央集權制、統一貨幣、統一文字等。這些措施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3>漢武帝即位后,為鞏固統一,實行了一系列措施,如在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在思想上把儒家思想立為正統思想等。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軍事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③先整理好思路,再寫答案,不要想一句寫一句。④書寫工整。(四)最后總結、升華①可采用“綜上所述、所以”等詞語,重申觀點。②進行升華(聯系生活,我們可以做什么)三、例題32.順應時代潮流,不斷改革,關系到國家民族的興衰。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 ——《戰國策·秦策一》材料二:孝文帝明知鮮卑游牧故習,萬不足統治中華,又兼自身深受漢化熏染,實行漢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將一個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氣呵熟,使其整體的漢化。 ——錢穆《國史大綱》根據材料提煉一個觀點,并用史實加以論述。答題思路:1.閱讀材料,找出關鍵信息。從引言可以看出,改革關系到國家民族的興衰。從材料一可以看出,描述的的歷史事件是商鞅變法,且商鞅變法成功使得秦國逐漸富強。從材料二可以看出 ,描述的歷史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且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強了北魏的實力。從影響來看,無論是商鞅變法還是孝文帝改革,都使得國家得到發展。2.根據歷史事件的共同點,提煉觀點。根據步驟1所得共同點,結合觀點的格式進行觀點的提煉:改革促進了國家的發展或改革是促進國家發展的重要方式。3.圍繞觀點,進行論述。選擇兩個歷史事件對觀點進行論述。①所選歷史事件一定要和改革有關;②且這個改革促進了國家的發展。一般來說,可以優先使用材料提到的歷史事件。選定歷史事件之后,先整理好思路,再寫答案,不要想一句寫一句。4.最后總結、升華參考答案:觀點:改革促進了國家的發展論述: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進行改革,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如鼓勵耕織、獎勵軍功、廢井田制等。商鞅變法成功使得秦國逐漸富強,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進行改革,推行說漢語、改漢姓、遷都洛陽等一系列的漢化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的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結論:綜上所述,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促進了國家的發展。因此,我們要針對國家出現的問題,不斷進行改革,才有利于國家的發展。論述題答題范例一、改革類、制度創新類1.與改革、制度創新相關的歷史事件如下:管仲改革、商鞅變法、秦始皇鞏固統一措施、漢武帝鞏固大一統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2.可提煉的觀點如下:①改革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動力;②改革促進了國家的發展;③制度創新促進了國家的發展。3.范例◆觀點:改革促進了國家的發展。論述: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管仲改革使齊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大為提高,齊桓公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進行改革,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如鼓勵耕織、獎勵軍功、廢井田制等。商鞅變法成功使得秦國逐漸富強,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進行改革,推行說漢語、改漢姓、遷都洛陽等一系列的漢化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的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結論:綜上所述,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改革改革促進了國家的發展。因此,只有堅持改革創新,國家才能富強。◆觀點:制度創新促進了國家的發展。論述: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后,實行了一系列措施,如創立中央集權制、統一貨幣、統一文字等。這些措施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漢武帝即位后,實行了一系列措施,如在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在經濟上實行鹽鐵官營等。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軍事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結論:綜上所述,秦漢時期的制度創新,促進了我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堅持制度的不斷創新,國家才能不斷發展。二、思想創新類1.與思想創新相關的歷史事件如下:百家爭鳴、“罷黜百家,尊崇儒術”2.可提煉的觀點如下:①思想創新促進社會發展;②思想解放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3.范例◆觀點:思想創新促進社會發展。論述:戰國時期,各家學派著書立說,如墨家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法家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等,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西漢時期,董仲舒創建了以儒學為核心的新儒家學說,并被漢武帝立為正統思想。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結論:綜上所述,歷史上的思想創新促進了社會發展因此,我們要堅持思想創新,做到知行合一。三、科技創新類1.與科技創新相關的歷史事件如下:蔡倫改進造紙術、賈思勰著《齊民要術》、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數字2.可提煉的觀點如下:①科技創新推動社會發展。◆觀點:科技創新推動社會發展。論述:東漢時期,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造紙術的改進,便利了典籍的流傳,有利于文化的傳播,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南北朝時期,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了世界近千年。南北朝時期,賈思勰寫了一部農書《齊民要術》?!洱R民要術》總結了農、林等方面的生產技術,內容十分豐富,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結論:綜上所述,科技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所以,我們要堅持科教興國戰略,自主創新。四、國家統一類1.注意統一和大一統的區別①統一:疆域上的統一;②大一統:不僅有疆域的統一,還包含了思想、文化、經濟的統一;2.與統一、大一統相關的歷史事件如下:①與統一有關:<1>秦王嬴政統一六國;<2>劉邦在楚漢之爭中打敗項羽,統一全國; <3>西晉滅吳,統一全國。②與大一統有關:秦始皇鞏固統一措施、漢武帝鞏固大一統措施3.可提煉的觀點如下:①與大一統有關:制度創新促進了國家的發展。(在制度創新類已有范例,此處略)②與統一有關: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4.范例◆觀點: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論述: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公元前202年,劉邦結束楚漢之爭,統一全國,使得社會局勢穩定下來,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280年,西晉滅吳,結束了三國時期的分裂局面,實現了全國的統一,使得社會安定下來,有利于經濟恢復和發展。結論:綜上所述,由分裂走向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我們要維護祖國統一,堅決與分裂祖國的行為作斗爭。五、民心類1.與民心相關的歷史事件如下:①失民心:桀、商紂王、周幽王、秦的暴政②得民心: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的休養生息政策、光武帝實行的穩定局面的措施2.可提煉的觀點如下: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3.范例◆觀點: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論述:秦朝時期,統治者實行了一系列暴政,如征收沉重的賦稅、實行繁重的徭役等,使人民陷入無法生活的境地,導致了農民起義的爆發,沉重打擊了秦朝的統治。西漢初期,劉邦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滅亡的教訓,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如釋放奴婢為民、減輕農民賦稅等。休養生息政策,使西漢初期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結論:綜上所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因此,我們只有以民為本,施行仁政,國家才會長治久安。六、民族融合類1.與民心相關的歷史事件如下:華夏族的形成;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東漢、魏、晉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內遷;北魏孝文帝改革2.可提煉的觀點如下:民族交融有利于中華民族的發展3.范例◆觀點:民族交融有利于中華民族的發展論述: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斷內遷,與漢族之間進行經濟、文化上的交流,如漢族人民學習了少數民族的畜牧技術,少數民族人民學習漢族的農業技藝。少數民族與漢族的交流,大大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為鞏固統治實行改革,推行一系列漢化措施,如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和聯漢姻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結論:綜上所述,民族間的不斷交融,有利于中華民族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堅持民族交融的理念,不斷推進中華民族的發展與進步。七、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類1.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包羅萬象,可分為多種類型:①建筑類:都江堰、萬里長城;②醫學類:扁鵲的四診法、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和“治未病”思想、華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戲③科技類:蔡倫改進造紙術、賈思勰著《齊民要術》、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數字④書法、繪畫及雕塑類: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云岡石窟、龍門石窟。⑤宗教類:道教、佛教 ⑥思想類:各學派提出的主張2.可提煉的觀點如下: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世界文明發展3.范例思路:分別從建筑、文化、醫學、科技、文藝、宗教等多個方面(任選兩個)進行論述。◆觀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世界文明發展論述:東漢時期,張仲景創作的《傷寒雜病論》,總結各種疾病的癥候,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給世界醫學的發展帶來深遠影響。東漢時期,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造紙術的改進,便利了典籍的流傳,有利于文化的傳播,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結論:綜上所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大力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材料題答題步驟及規范一、審問題1.找問題設問個數。做材料題時,先審問題,看問題中有幾個設問,要注意有的問題不一定會以問號結束。2.根據問題的定向詞,確定答案來源。定向詞分類 定向詞暗含答案來源及答題技巧根據材料 材料 答案在材料原文,這種設問不受教材束縛結合所學知識 教材 答案在教材中,材料只是起到引題作用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教材 答案在材料和教材中, 結合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內容作答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認識、啟示或評價 先確定本題的主題,根據主題結合相應知識作答,問認識答看法,問啟示、對待答做法,問評價要一分為二3.根據定法詞,確定答題要求。①定法詞為列舉、列出、舉出時,答題只需簡單地羅列答案。②定法詞為概括、概述、簡述、歸納、指出、解讀、分析、比較、說明等時,答題時要根據材料歸納,不能照抄原文。定向詞+定法詞 定向詞暗含答案來源及答題技巧根據材料+列舉、列出 答案在材料原文,只需在材料中找到對應答案抄下即可,但不能把整段材料都抄了根據材料+概括、分析、歸納、總結等 答案需要根據材料概括,不能照抄原文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列出 答案在教材中,只需把教材的內容抄下即可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分析、歸納、總結等 答案在教材中,只需把教材的內容抄下即可4.根據定位詞,確定答案內容。①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外交②原因、條件、目的③內容、表現、特點④影響、作用、經驗、教訓5.注意設問分值每個設問后的括號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詳盡一點,必要時進行分點作答。6.注意題目的引言引言往往給出了材料的主題,而材料又是圍繞主題來展開的。題目的引言對寫論述題和回答認識、啟示、評價這一類的題目有很大幫助。二、讀材料1.注意材料的首尾兩句。材料的首句一般是材料的中心句,介紹了材料的主旨。材料的尾句一般是材料總結。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首尾兩句得知材料主要說了什么。2.注意材料語氣的變化:如轉折、遞進、否定、肯定、贊揚、貶抑等。3.注意標點符號。①破折號后面的內容;②括號里面的內容;③雙引號里面的內容。4.帶著問題去讀材料,在讀材料的過程中,對找出的重要信息直接在試卷上進行勾畫、圈注,避免重復找,浪費時間。5.讀圖片類的材料時,一要注意圖片下面的名稱,二是要注意圖片里面的內容。三、答題規范1.答題時,一定先要找到對應的題號。2.答題時,要注意答案的完整性和層次性。3.答案用語要規范,使用書面語言,不能口語化。4.如果答案中有一點以上,要標清序號(①、②、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