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理選擇性必修3 第2章 第1節 教學設計第2章 資源安全與國家安全第1節 資源安全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目錄一、課程標準二、素養目標三、任務設定四、必備知識五、情景探究探究一:資源安全問題的主要影響因素探究二:資源安全問題的影響及保障途徑第2章 資源安全與國家安全第1節 資源安全對國家安全的影響一、課程標準認識資源安全問題,說明資源安全與國家安全的關系。二、素養目標1.了解資源安全及資源安全問題的主要含義,理解其內在聯系。(綜合思維)2.舉例分析說明資源安全問題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區域認知)3.結合資料分析判斷保障資源安全的主要對策及意義。(人地協調觀)三、任務設定1.什么是資源安全問題?其有何影響?2.國家安全的含義是什么?資源安全如何分類?資源安全對國家安全的主要影響是什么?3.如何保障資源安全?四、必備知識一、資源安全問題1.資源安全(1)含義: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發展所需的自然資源供給能夠得到滿足的狀態或能力。(2)認定條件①資源的供給不低于各種用途所需的最低數量和質量要求,且是穩定、及時和經濟的。②資源的開發和使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供給服務功能。2.資源安全問題(1)產生:因資源供給量少于資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資源短缺超過某個限度,影響生產、經濟和社會的正常運行,甚至危及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引發災難性的后果。(2)實質:資源供給與需求的失衡。(3)影響因素①資源稟賦:受制于資源的有限性和地域性。②資源生產與供給能力:受技術、經濟和社會等條件制約。③資源消費需求:與人口增長、消費水平提高和消費質量標準提高等有關。[教材思考] 1.什么情況下,人類對資源的需求會增加?提示:人口數量增加,消費水平不斷提升,對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2.什么情況下,人類的資源供給會減少?提示:資源的開發和使用破壞了自然環境的供給服務功能,對人類的資源供給會減少。二、資源安全問題影響國家安全1.國家安全2.資源安全的分類(1)戰略資源安全①戰略資源指事關國計民生、社會發展全局和經濟安全的自然資源,這些資源具有稀缺性且無可替代。②戰略資源嚴重短缺導致的資源安全問題,能夠動搖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2)非戰略資源安全。3.資源安全的意義:資源安全問題可通過觸發和放大環境、經濟、軍事甚至政治等領域的國家安全危機,間接影響國家安全。[特別提醒] 我們平時所說的戰略資源主要是指淡水、土壤、石油、鐵礦、稀土等,即包括可再生資源,也包括非可再生資源。三、保障資源安全1.對策:人類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技術、經濟和政策措施,調節資源供給與消費需求之間的平衡,保障資源安全。2.保障資源供給的對策3.資源消費方面的對策(1)目標:通過節約和優化資源利用來降低資源需求。(2)實現基礎:高度依賴于技術、管理水平和消費觀念的進步。4.維持資源安全應避免衍生其他安全問題(1)權衡資源開發利用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不能危害自然環境及其可持續供給資源的能力。(2)權衡與其他國家或地區之間的關系,不能危害其他國家或區域的資源安全。[教材思考] 1.1948~1999年和2000~2008年排在前3位的淡水沖突的類型分別是什么?提示:1948~1999年,排在前3位的淡水沖突類型分別是水量、基礎設施、聯合管理。2000~2008年排在前3位的淡水沖突類型分別是基礎設施、水量、聯合管理。2.與1948~1999年相比,2000~2008年哪些沖突的比例增加了?哪些減少了?提示:基礎設施、聯合管理、技術合作、水質以及其他的比例增加了,而水量、水電的比例減少了。[微思考] 為應對礦產資源安全問題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示:提高技術水平,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率;對礦產資源進行綜合利用;積極尋找替代品等。五、情景探究探究一: 資源安全問題的主要影響因素2020年5月26日,受業主委托,浙江招標網發布淳安縣特別生態功能區水權交易可行性研究中標結果。所謂水權,就是水資源的使用權,即在一定期限內所擁有的水資源使用、轉讓、收益等權利。這種改革試點,可以盤活“沉睡”水資源并將其推向市場。問題1 (區域認知)浙江省的水資源是否豐富?原因是什么?提示:浙江省水資源很豐富,主要原因是浙江省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氣候濕潤,地表徑流量大,水資源豐富。問題2 (綜合思維)進行水權交易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提示:促進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問題3 (綜合思維)我國目前的水資源安全問題的主要表現是什么?提示:水資源分布不均;水土資源配合不協調;水環境污染比較嚴重,許多地區面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有許多國際河流流經我國,在這些河流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與相關國家存在矛盾等。歸納提升資源安全問題的主要影響因素資源安全問題的發生是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資源稟賦、資源生產與供給能力、資源消費需求,其中資源稟賦是指資源類型、數量、質量、分布等總體狀況。具體分析如下:影響因素 表現 具體內容資源稟賦 受制于資源的有限性和地域性,表現為因資源供給數量達到極限或不穩定造成的資源絕對短缺 ①可開采非可再生資源減少乃至枯竭 ②可再生資源的利用超過其最大更新能力 ③資源波動幅度超過安全范圍資源生產與供給能力 資源開發、購買、調配受技術、經濟和社會等條件制約,表現為技術不足或經濟、社會成本過高 ①資源開發技術和經濟能力不足 ②跨區域資源調配工程的技術風險和區域沖突 ③資源貿易的市場、經濟和運輸風險資源消費需求 受人類對資源消費的數量和質量需求影響,表現為因資源的需求量超過資源供給能力而造成的資源相對短缺 ①人口增長造成的短缺 ②消費水平提高造成的短缺 ③消費質量標準提高造成的短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分析方法水資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數量有限;②空間分布不均;③季節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大人為原因 ①人口數量多,經濟發展,用水量增加;②水資源利用不當,水浪費和水污染嚴重水危機的表現形式 ①水資源的消費量急劇增加,而可支配量減少;②水污染嚴重,導致水質下降;③水資源使用和分配的不平等性日趨嚴峻;④相鄰國家之間的共享水資源潛伏著嚴重危機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措施 開源 ①建壩蓄水;②跨流域調水;③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④海水淡化;⑤植樹種草,涵養水源節流 ①發展節水農業;②提高用水效率;③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④加強宣傳,節約用水探究二: 資源安全問題的影響及保障途徑2021年 1月15日,工信部起草了《稀土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并在官網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管理條例》提到,國家對稀土開采、稀土冶煉分離實行總量指標管理,國家可以采取必要措施限制或者停止稀土開采、稀土冶煉分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收購、銷售非法開采、冶煉分離的稀土產品;國務院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自然資源、海關、稅務等部門建立稀土產品追溯信息系統;稀土產品進出口企業應當遵守對外貿易、出口管制等法律法規;國家實行稀土資源地和稀土產品戰略儲備。稀土是廣泛應用于電子、新能源等未來發展的重要領域的戰略資源。我國稀土儲量曾占世界的85%,由于大量出口和盲目開采,目前儲量不足全世界的30%,但出口量卻占到了全球貿易量的90%以上。從1973年開始出口稀土初級產品,平均每噸產品創匯僅0.42萬美元。同時由于稀土企業開采工藝低下,環境污染嚴重。專家表示,實施嚴格的環保標準,促使稀土資源價格逐步回歸其應有價值,反映環境成本和資源約束,才有助于保護稀土資源。問題1 (地理實踐力)試判斷稀土資源在工業生產中主要應用于哪些領域?提示:應用領域非常廣泛,主要集中于許多尖端科技領域。問題2 (綜合思維)依據材料和圖中信息,分析我國稀土在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示:過量開采,儲量減少;不合理開發,造成土地破壞;環境污染嚴重;技術水平低;以初級產品為主,價格低,創匯少。問題3 (人地協調觀)我們應如何合理開采和使用稀土,防止稀土資源的枯竭?提示:依法開采,提高開采技術,節約、合理高效利用稀土,完善市場機制。歸納提升1.資源安全問題的影響(1)(2)2.保障資源安全的途徑途徑 具體內容增加資源供給和保障能力 ①挖掘資源潛力;②開發替代資源; ③增加區外資源調配與貿易;④有效管控戰略資源節約和優化資源利用 ①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 ②使用效益最大化;③規避各種利用風險規避衍生 安全風險 環境友好 不破壞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保持可持續供給資源和平開發利用 ①不以鄰為壑;②避免資源爭奪導致的沖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