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1 人口分布 學案 2023-2024學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1 人口分布 學案 2023-2024學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

資源簡介

1.1人口分布
(
本節導航
一、學習目標
二、知識網圖
三、課前準備(預習填空)
四、課中學習(案例探究)
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
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區
3.各大洲和地區的人口分布
4.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人文)
5.中國人口分布特點
五、強化訓練營
六、課堂總結
)
(
01
學習目標
)
【課程標準】運用資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地理核心素養:
【區域認知】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動態增長和分布的不均衡性;通過對世界人口分布圖的觀察和解讀,讓學生能夠以全球的視角看待人口分布的客觀性。
【綜合思維】通過對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歸納和影響人口分布的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學會用動態的、多角度的眼光分析和解決問題。
【人地協調觀】通過對自學窗“胡煥庸線”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世界人口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結合實例,說明影響愛人口分布的因素
(
02
知識網圖
)
(
03
課前準備
)
溫馨提示:請先預習通讀課本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
1.主要特點:人口分布很不 很不均勻 。
2.主要規律
從緯度看:90%的人口集中于北半球,北緯 北緯10°~50°  地帶。
從距離海洋遠近看:6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離海岸  200  千米的 沿海地區 。
從海拔看:80%集中在海拔  500  米以下的低平地區。
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區:
人口稠密區 形成原因
東 亞 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類在此聚居的  歷史悠久
南亞
歐洲西部 經濟發達,人口大多聚居在城市
各大洲和地區的人口分布:極  不平衡  ,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85%。
世界人口過億的國家:中國、 印度 、 美國 、 俄羅斯 、巴基斯坦、 印度尼西亞 、 埃塞俄比亞 、 尼日利亞 、墨西哥、菲律賓等
二、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1)氣候:氣候過于寒冷、干旱、濕熱都不適宜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中低緯度 地區。
(2)地形:人口分布多趨向于 地平 地區。平原地區 地形平坦 , 土壤肥沃 , 交通便利 ,易于開發,是人類的主要聚居地。
(3)水源:一般來說,河流、 湖泊 沿岸供水方便,利于生產和生活,人口較密集。
2.人文因素
生產力水平:農業社會時期,人口主要分布在 農耕條件好 地區;工業社會,人口向 城市 集聚。
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較 發達 的地區,人口稠密,如我國東部地區、美國東北部地區和歐洲西部地區。
歷史因素:歷史較 悠久  的地區人口較稠密,如東亞、南亞的人口稠密區。
其它因素:政治、軍事、 文化  等因素對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響。
(
04
課中學習
)
探究活動01 世界人口分布特點
問題1:根據上面的人口密度情況表,結合全球人口密度的分布圖,說明南北半球人口分布的差異?
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分布較少
問題2:根據上面的人口密度情況表,結合全球人口密度的分布圖,從海陸位置的角度,說明人口分布的特征?
從海陸位置來看,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離海洋較近的地區
問題3:根據上面的人口密度情況表,結合全球地形圖,說明人口分布與地形之間的關系?
一般來說,地形平坦人口分布較為密集,例如恒河平原,海拔高,人口分布較少,例如青藏高原
問題4:根據上面的人口密度情況表,通過觀察,圈出圖中哪些地方人口比較密集?
探究活動02
問題1:為什么在低緯度地區,高原海拔高的地區人口反而比海拔低的地區要多?
因為低緯度地區,由于氣候非常的炎熱潮濕,海拔較高的高原反而使得當地的氣候較為涼爽,且利于排水,更適宜人類的居住。
問題2:為什么有些沿海地區的人口分布依然也很稀疏?
由于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部分沿海地區并未表現出溫暖濕潤的特點,有的地方沿岸是沙漠,例如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西海岸,均為熱帶沙漠。條件并不適宜。
問題3:我們該如何去分析人口的空間分布呢
分析區域的人口分布特點,首先要觀察區域人口分布的基本情況,例如是否均勻,或者不均勻,然后再分析空間的差異性,例如哪里人口分布密集,哪里人口分析稀疏,最后進行綜合結論。
探究小組探究03 分析塔里木盆地人口與城鎮分布區位
1. 塔里木盆地的綠洲分布有什么特點?
分布特點:分布在盆地邊緣山麓地帶
2. 人口較為集中的城鎮與水源有什么關系?
人口較為集中的城鎮集中分布在山前冰川融水沖積平原,水資源相對較充足的地區
探究活動04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與胡煥庸線
依據這張地圖,胡煥庸敏銳地發現一條東北一西南向的直線,即黑河一騰沖線
問題1:胡煥庸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分界線,自1935年劃分以來,基本上我國人口的空間分布格局未發生明顯的改變,試分析我國人口的空間分布特征?
我國人口空間分布不均衡;人口的分布呈線東多西少的分布格局;長三角、珠三角、華北平原、四川盆地是我國人口分布的密集區
問題2:胡煥庸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分界線,自1935年劃分以來,基本上我國人口的空間分布格局未發生明顯的改變,試從自然條件的角度,分組討論,形成這種格局的原因有哪些?
氣候:東部地區為典型的季風氣候,氣候溫暖濕潤,而西部地區氣候偏向于干燥高寒,不適宜人口的居住;
地形:東部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階梯,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地勢起伏較小,而西部山地、高原多;
水源:南方地區,河流湖泊眾多,水源充足,西部地區河流湖泊少,水源不足制約人口的分布。
問題3:胡煥庸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分界線,自1935年劃分以來,基本上我國人口的空間分布格局未發生明顯的改變,試從人文條件的角度,分組討論,形成這種格局的原因有哪些?
生產力水平:東部地區生產力水平高,工業基礎好,城市發展水平高,導致人口向城鎮集聚;
經濟發展水平: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水平高,各項基礎設施例如教育、通信、醫療、衛生等完善,收入水平高;
歷史因素:東部地區長期是我國古代人口分布的主要區,是我國政治、文化、軍事的重要發生地。
探究活動05 分析芬蘭人口分布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芬蘭位于歐洲北部,瀕臨芬蘭灣,人口約550萬(2015年)。首都赫爾辛基是芬蘭最重要的經濟、文化、科技中心,也是歐洲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赫爾辛基及其周邊城鎮的人口約為140萬。根據上述資料和圖1.8,回答下列問題。
活動1:閱讀圖1.8a,描述芬蘭人口分布特點?
芬蘭境內人口分布極不均勻,全國人口均集中在南部沿海地區,1/5的人口居住在首都赫爾辛基都會區。
活動2:閱讀圖1.8b,并與圖1.8a對照,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說明氣候對芬蘭人口分布的影響?
氣溫影響:芬蘭位于北歐高緯度地區,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溫和短暫,北部氣候寒冷,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氣候比較溫和的南部。
降水影響:芬蘭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地處西風帶氣候區,自西南向攜帶大西洋暖濕水汽,降水呈南多北少,人口集中分布在南部濕潤地區。
活動3:閱讀圖1.8c,并與圖1.8a對照,說明地形對芬蘭人口分布的影響?
芬蘭地形北高南低,南部為地質時期冰磧平原,地勢平坦,人口密集。
活動4:探討芬蘭超過1/4的人口集中在赫爾辛基及其周邊地區城鎮的人文因素?
經濟因素、政治因素、對外聯系與交流、交通因素、文化因素、歷史因素、人口遷移。
(
05
強化特訓營
)
人口在空間分布上受氣候、地形、交通、經濟發展、開發歷史早晚等多種因素影響,因此,世界的人口在空間分布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下圖為2000年世界不同緯度人口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圖示人口數量分布的空間差異體現在( )
A.南半球人口總量大于北半球 B.中緯度地區北半球大于南半球
C.低緯度地區人口分布總量最多 D.低緯度地區南半球大于北半球
2.圖示人口分布較少區域( )
①深居內陸,距海遠②緯度高或海拔高③氣候溫和、多降水④地形平坦、瀕臨海洋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B 2.A
【解析】1.從圖中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緯地區,主要分布在20°N~60°N的范圍之內,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南極洲北部屬于寒冷的極地,青藏高原地區由于海拔高,氣候高寒;中國西北地區也深居內陸,距海遠,降水稀少,這些地區自然環境惡劣,不適宜人類居住,①②正確,A正確。亞洲東南部平原面積廣,地形平坦,瀕臨海洋;氣候溫暖濕潤,是人類歷史上農業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人口稠密,③④錯誤。故選A。
【點睛】(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狀況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聯系。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區。(2)四大人口稠密地帶: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3)四大人口稀疏地帶: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
讀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的陸地面積和人口占洲總面積及總人口的比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人口占洲總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亞洲 D.歐洲
4.圖示信息顯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趨向是( )
A.集中于地勢低平地區 B.集中于中低緯度地區
C.集中于沿海地區 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區
【答案】3.A 4.C
【分析】3.讀圖可知,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陸地面積占洲總面積的比例最高的大洲是大洋洲,A正確,BCD錯誤,所以選A。
4.根據圖中信息,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的陸地面積占洲總面積的比例在40%左右或以下,但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人口占洲總人口的比例都在40%以上,說明世界人口分布趨向沿海地區集中,C正確,根據圖中信息無法得出人口,集中于地勢低平地區、低緯度地區、交通便利地區,ABD錯誤,所以選C。
【點睛】全球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季風亞洲、歐洲、北美洲東部。全球人口分布最稀少的地區兩極地區、沙漠、高山高原、熱帶雨林。以氣候來看:溫暖濕潤地區人口集中在平原、沿海地區。干燥氣候地區人口集中在河谷地。以各洲來看: 亞洲人口密度較高,但大多居住在鄉村,都市人口不及五分之二。亞洲人口密集區東北亞、中國東部、東南亞和南亞一代的季風區,聚集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密集區。亞洲的人口主要分布在盛產稻米的沖積平原或河谷低地。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人口密度相對較低,卻有四分之三左右的人口住在都市,城鄉人口分布不均的現象非常明顯。歐洲人口密集區西歐平原及義大利北部聚集了歐洲百分之80以上的人口,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密集區。歐洲人口密集區是世界發展最早的工業帶,人口聚集在工商業發達的都市。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指出,將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我國放開三孩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國人口死亡率增加 B.我國人口合理容量降低
C.我國人口外遷較多 D.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
6.在此政策影響下,預計到2040年以后,我國可能出現( )
A.升學與就業壓力減輕 B.家庭養老負擔加重
C.勞動力人口減速放慢 D.外籍人口將大量增加
5.D 6.C
【分析】5.我國放開三孩政策的主要是應對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不足問題,主要原因是我國的老齡化問題不斷凸顯,因此D正確;A、B、C錯誤。
6.三孩政策實施后將會出現生育高峰,到2040年升學和就業壓力將會增大,A錯誤;老齡化問題會得到緩解,家庭養老負擔會緩和,B錯誤;出生率將會提高,勞動力減速會放慢,C正確;三孩政策并不會影響外籍人口遷移,D錯誤。故正確選項為C。
【點睛】人口政策是一個國家根據本國人口增長過快或人口停止增長乃至出現負增長而采取的相應的政策措施。不同的國家,因本國人口發展的情況不同,采取了不同的人口政策;而且,一個國家的人口政策還會隨著本國人口發展的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調整。 2015年我國全面實施二孩政策。 2021年5月31日,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下圖為江蘇省人口密度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7.江蘇省人口密度分布規律是( )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
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內陸
C.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
D.東南人口密度總體最大
8.圖中M地雖地處沿海地區,但人口密度相對較低,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地處山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
B.多鹽堿地、沼澤,農業發展不利
C.降水較少,河流少,水資源缺乏
D.產業轉移導致環境污染相當嚴重
7.D 8.B
【分析】7.結合圖例可知,江蘇省東南部大片地區多高等級城市,經濟發達,對人口的拉力強,人口密度大于800人/km2,人口密度總體最大,D正確;北部人口密度整體小于南部,A錯誤;讀圖可知東部沿海地區人口密度小于西部內陸,B錯誤;中部人口密度在400-600人/km2,小于東南部(人口密度在800人/km2以上),C錯誤。故選D。
8.M地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勢低洼,多鹽堿地和沼澤地,農業發展受到限制,開發歷史較晚,因此人口密度相對較小,B正確;M地區為平原地形,A錯誤;該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豐富,C錯誤;M地附近是低等級城市,城市數量少,經濟欠發達,工業不發達,環境污染不會相當嚴重,D錯誤。故選B。
【點睛】2014年11月20日,國務院印發《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明確了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
(1)超大城市:城市人口1000萬以上;
(2)特大城市:城市人口500至1000萬;
(3)大城市:城市人口100至500萬,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
(4)中等城市:城市人口50至100萬;
(5)小城市:城市人口50萬以下,其中20萬以上5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小城市,2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小城市。
下圖示意世界人口比例隨海拔變化統計。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9.據圖推測影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氣候 B.地形 C.水資源 D.土壤
10.東非高原上1000—2000米處人口較稠密,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勢較高,便于防御 B.氣候涼爽,利于排水
C.開發歷史悠久 D.交通便利
9.B 10.B
【分析】9.該圖“示意世界人口比例隨海拔變化統計”,可見,海拔越高,人口越少, 可知,影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本題選B。
10.東非高原地處赤道附近,赤道附近一般全年高溫多雨,氣候條件不利于人類生存。而高原上的1000—2000米處,氣候涼爽,利于排水,所以人口較稠密,B正確。故本題選B。
【點睛】熱帶地區,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原上,主要因為海拔較高,氣候涼爽。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時間內的空間存在形式、分布狀況。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自然環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主要通過緯度、地形地勢、水源、土壤和氣候反映出來;社會經濟條件主要通過經濟發展水平、政策、交通和歷史等因素反映出來。讀“中國人口分布圖”.
11.導致青藏地區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氣候 B.水源 C.經濟發展水平 D.交通
12.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在1935年提出了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胡煥庸線(黑河—騰沖)。導致胡煥庸線東西兩側人口分布差異的主導因素是( )
A.氣候 B.地形 C.經濟發展水平 D.歷史
13.四川省與西藏自治區大致位于同緯度,但資源環境承載力四川省遠遠大于西藏自治區,其主要差別是( )
A.資源條件 B.開放程度 C.消費水平 D.文化觀念
11.A 12.C 13.A
【解析】11.青藏地區人口稀少,主要是由于氣候條件較差,海拔高,高寒缺氧,太陽輻射強,對人體健康不利,不適宜人類居住,A正確;青藏地區是很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水源較為豐富,B錯;題干所問是自然原因,C和D為社會經濟因素,C、D錯誤,選A。
12.結合圖示可知胡煥庸線東側地形較為平坦,季風氣候溫暖濕潤,自然環境優越,農業基礎好,經濟條件好,交通發達,發展歷史悠久,人口集中分布,適宜人居住;而西側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勢起伏,降水較少,生態脆弱,環境的承載力小,開發較晚,經濟落后,人口分布少。地形、氣候、歷史為基礎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為主導因素,故C正確,ABD錯誤,所以選C。
13.資源是制約一個地方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西藏地區除太陽能資源以外,其他自然資源都不及四川,A正確;開放程度、消費水平、文化觀念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一個區域的人口容量,但起不到決定性的因素,故B、C、D錯誤,選A。
【點睛】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因素包括資源、對外開放程度、消費水平、文化觀念、科技、經濟發達程度等,其中資源是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下圖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14.世界人口密度分布( )
A.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B.回歸線穿過地區分布均勻
C.中緯度內陸密度較小 D.高緯度沒有常住人口
15.甲乙兩國人口密度差異大,主要是因為甲國( )
A.氣候適宜 B.歷史悠久 C.經濟發達 D.地形平坦
14.C 15.B
【解析】14.讀圖可知,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著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緯20°~60°之間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A錯誤。讀圖可知,回歸線穿過地區人口分布不均勻,東部沿海人口多,而中西部地區人口少,B錯誤。中緯度沿海人口密度較大,內陸密度較小,C正確。高緯度有常住人口,只是人口數量少,D錯誤。故選C。
15.讀圖可知,甲地所在國家是印度,乙地所在國家是美國,印度人口超10億,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國,而印度國土面積小于美國,所以印度的人口密度遠大于美國,這是因為印度發展歷史悠久,是曾經古代四大文明發源地之一,由于人類居住歷史更悠久,繁衍的人口數量更多,B正確;甲國印度主要在熱帶,乙國美國主要是在溫帶,印度的氣候由于過于炎熱,并不適宜,A錯誤;印度經濟發展水平遠低于美國,C錯誤;美國也有廣闊的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并不是決定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D錯誤。故選B。
【點睛】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強烈制約。氣候適宜,土壤肥沃,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地區往往成為人口密集地區。 社會經濟條件包括交通條件、城市、工農業基礎、政治因素等也影響人口的分布。
下面兩表分別反映“世界人口緯度分布趨勢”和“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面積、人口占各洲的比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緯度 >60°N 40°N~60°N 20°N~40°N 0°~20°N 0°~20°S 20°S~40°S >40°S
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 0.4% 30% 49.4% 10.4% 6.1% 3.5% 0.2%
地區 歐洲 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面積 48.7 26.9 19.4 38.5 26.8 44.2
人口 54.9 47.3 45.1 51.3 62.8 94.3
16.依據材料分析,下列地區中人口分布最為密集的是( )
A.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B.亞馬孫平原
C.尼羅河三角洲 D.蘇門答臘島
17.歐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的面積比重最大的原因是( )
A.海岸線曲折,多海灣 B.山地少,平原占比高
C.緯度跨度大,面積廣 D.人口密集,填海造陸多
16.C 17.A
【分析】16.由所學知識可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位于北歐(緯度大部分>60°,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0.4%),,嚴寒且冬半年白晝時間短,人口較少,A錯誤。亞馬孫平原(緯度南美0°~20°S,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6.1%)熱帶雨林廣布,氣候濕熱,環境惡劣,人口極少,B錯誤。尼羅河三角洲(緯度在非洲20°N~40°N,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49.4%),埃及9000萬人口,擠在尼羅河沿岸及三角洲,人口密度大,C正確。蘇門答臘島(位于亞洲0° 20°N, 0~20°S,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16.5%)熱帶雨林廣布,氣候濕熱,D錯誤。故選C。
17.由所學知識可知,海岸線曲折使得海岸線較長;海灣凹進陸地,使得200千米的范圍較大,A正確。與山地少,平原占比高及緯度跨度大,面積廣無關,BC錯誤。 人口密集,填海造陸多,海岸線較平直,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的面積比重較小,D錯誤。故選A。
【點睛】世界人口分布特點:中低緯度近海平原地區。
下圖示意70°N~50°S范圍內每隔10°范圍分布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8.圖示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氣候 B.地形 C.水源 D.經濟
19.全球人口集中分布的緯度范圍及北半球人口分布遠多于南半球的原因是( )
A.20°N~40°N北半球干旱區面積小 B.70°N~50°N南半球氣候酷寒
C.20°N~40°N北半球陸地面積大 D.0°~20°N南半球山地多
18.A 19.C
【分析】18.世界人口分布特點需要結合圖示信息,概括出其總體特點和細節特征。總體特點方面,讀圖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緯70度至南緯50度之間的地區,其他緯度分布很少,人口分布不均勻。同時,即便在北緯70度至南緯50度之間的地區,人口分布也不均勻。細節特征方面,可從緯度位置、半球位置等角度分析概括。根據圖中不同緯度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可知,總體而言,北半球人口多于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較高緯度地區人口更多、人口在20°N~40°N比重最大,20°N~30°N以及30°N~40°N分別達到23.2%和22.4%。20°N~40°N處于北半球中緯度地區,氣溫適宜,降水適中,且該緯度范圍陸地面積廣闊,據此可知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氣候,A對。注意審題,地形、氣候、水源、經濟是影響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但圖示只顯示了緯度的影響,由于中低緯度氣溫降水適宜,氣候條件好,因此人口眾多,故BCD可排除。
19.全球人口在20°N~40°N分布比重最大,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原因是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的海洋面積大,因此北半球的人口分布多于南半球,C對;北半球和南半球都有大面積的干旱區域、酷寒區域、山地,因此ABD排除。
【點睛】人口分布的特點:1、不平衡性。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不平衡性。2、隨緯度、海拔和離海遠近呈有規律的變化。3、時滯性(或惰性)。人口分布往往明顯落后于生產力發展和經濟中心的轉移。
20.讀“我國人口密度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據圖分析,我國人口分布的特征是 。
(2)我國人口的空間分布,大致以 — 一線為界,又稱為 線。在圖中作出該線的位置 。
(3)圖中江蘇省的人口密度是 。江蘇省人口密度大的社會經濟原因是 。
(4)西藏自治區的人口密度較小,影響其人口密度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20.(1)分布不均;東南多,西北少;集中分布在山東、江蘇、河南等省。
(2) 黑河 騰沖 胡煥庸
(3) ≥500人/km2 生產力水平高;社會經濟發達;交通便捷
(4)西藏海拔高,空氣稀薄,自然環境惡劣,所以人口密度小
【分析】本題目以我國人口密度分布圖為背景材料,涉及人口分布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及綜合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等地理核心素養。
【詳解】(1)觀察圖中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人口分布明顯不均衡,以黑河-騰沖一線為界,東南側自然條件優越,人口多,西北側自然條件惡劣,人口少。
(2)中國人口以黑龍江的黑河到云南騰沖線為分界線。由地理學家胡煥庸于20世紀三十年代提出,故又稱胡煥庸線。以此線為界,東南半壁占國土面積的42.9%,人口占94.4%,西北半壁占57.1%,而人口僅占5.6%。
(3)讀圖,我們江蘇省的人口密度是大于500人每平方千米。從社會經濟條件分析,江蘇由于生產力水平高,社會經濟發達,交通便捷的,導致大量外來人口遷入,使得人口密度大
(4)青藏地區人口稀少,主要是由于氣候條件較差,海拔高,高寒缺氧,太陽輻射強,對人體健康不利,不適宜人類居住。西藏海拔高,空氣稀薄,導致人口密度小的原因為地勢因素。
21.19世紀以前,隨著地理大發現、新航線開辟和歐洲經濟的快速發展,殖民主義擴張引發大批移民陸續從歐洲大陸移向新大陸,數以千萬計的歐洲人移居美洲和大洋洲。20世紀60年代,巴西將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到巴西高原的巴西利亞。左圖為巴西區域圖,右圖為巴西地形圖。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試分析A所在地形區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原因。
(2)結合材料,推測巴西人口分布特點,并說明原因。
【答案】(1)地處赤道附近低緯地區,全年氣溫高,降水豐富;河流交匯處,地勢低平,多洪澇;植被茂密,不利開發;多蚊蟲毒蛇,不利于人類生存;陸路交通不便;開發歷史較晚。
(2)分布特點:巴西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及巴西高原首都巴西利亞地區;西部和北部內陸人口較少。
原因:歷史上歐洲殖民者隨著新航線開辟發現新大陸,首先到達東部沿海地帶;東南沿海地區地形平坦,利于開發;沿海地帶,有海水對氣溫的調節作用,氣溫適中,適合人類生存;沿海海陸交通便利;東南沿海多特大城市,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基礎設施完善;巴西地處低緯熱帶地區,氣候炎熱,巴西高原海拔較高,氣候溫涼,適合人類居住。
(
06
課堂總結
)1.1人口分布
(
本節導航
一、學習目標
二、知識網圖
三、課前準備(預習填空)
四、課中學習(案例探究)
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
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區
3.各大洲和地區的人口分布
4.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人文)
5.中國人口分布特點
五、強化訓練營
六、課堂總結
)
(
01
學習目標
)
【課程標準】運用資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地理核心素養:
【區域認知】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動態增長和分布的不均衡性;通過對世界人口分布圖的觀察和解讀,讓學生能夠以全球的視角看待人口分布的客觀性。
【綜合思維】通過對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歸納和影響人口分布的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學會用動態的、多角度的眼光分析和解決問題。
【人地協調觀】通過對自學窗“胡煥庸線”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世界人口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結合實例,說明影響愛人口分布的因素
(
02
知識網圖
)
(
03
課前準備
)
溫馨提示:請先預習通讀課本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
1.主要特點:人口分布很不  。
2.主要規律
從緯度看:90%的人口集中于北半球,北緯    地帶。
從距離海洋遠近看:6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離海岸   千米的 。
從海拔看:80%集中在海拔   米以下的 。
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區:
人口稠密區 形成原因
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類在此聚居的
南亞
經濟發達,人口大多聚居在城市
各大洲和地區的人口分布:極 ,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85%。
世界人口過億的國家:中國、 、 、 、巴基斯坦、 、 、 、墨西哥、菲律賓等
二、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1)氣候:氣候過于寒冷、干旱、濕熱都不適宜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區。
(2)地形:人口分布多趨向于 地區。平原地區 、 、 、易于開發,是人類的主要聚居地。
(3)水源:一般來說,河流、 、沿岸供水方便,利于生產和生活,人口較密集。
2.人文因素
生產力水平:農業社會時期,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區;工業社會:人口向 集聚。
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較  的地區,人口稠密,如我國東部地區、美國東北部地區和歐洲西部地區。
歷史因素:歷史較  的地區人口較稠密,如東亞、南亞的人口稠密區。
其它因素:政治、軍事、   等因素對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響。
(
04
課中學習
)
探究活動01 世界人口分布特點
問題1:根據上面的人口密度情況表,結合全球人口密度的分布圖,說明南北半球人口分布的差異?
問題2:根據上面的人口密度情況表,結合全球人口密度的分布圖,從海陸位置的角度,說明人口分布的特征?
問題3:根據上面的人口密度情況表,結合全球地形圖,說明人口分布與地形之間的關系?
問題4:根據上面的人口密度情況表,通過觀察,圈出圖中哪些地方人口比較密集?
探究活動02
問題1:為什么在低緯度地區,高原海拔高的地區人口反而比海拔低的地區要多?
問題2:為什么有些沿海地區的人口分布依然也很稀疏?
問題3:我們該如何去分析人口的空間分布呢
探究小組探究03 分析塔里木盆地人口與城鎮分布區位
1. 塔里木盆地的綠洲分布有什么特點?
2. 人口較為集中的城鎮與水源有什么關系?
探究活動04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與胡煥庸線
依據這張地圖,胡煥庸敏銳地發現一條東北一西南向的直線,即黑河一騰沖線
問題1:胡煥庸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分界線,自1935年劃分以來,基本上我國人口的空間分布格局未發生明顯的改變,試分析我國人口的空間分布特征?
問題2:胡煥庸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分界線,自1935年劃分以來,基本上我國人口的空間分布格局未發生明顯的改變,試從自然條件的角度,分組討論,形成這種格局的原因有哪些?
問題3:胡煥庸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分界線,自1935年劃分以來,基本上我國人口的空間分布格局未發生明顯的改變,試從人文條件的角度,分組討論,形成這種格局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活動05 分析芬蘭人口分布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芬蘭位于歐洲北部,瀕臨芬蘭灣,人口約550萬(2015年)。首都赫爾辛基是芬蘭最重要的經濟、文化、科技中心,也是歐洲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赫爾辛基及其周邊城鎮的人口約為140萬。根據上述資料和圖1.8,回答下列問題。
活動1:閱讀圖1.8a,描述芬蘭人口分布特點?
活動2:閱讀圖1.8b,并與圖1.8a對照,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說明氣候對芬蘭人口分布的影響?
活動3:閱讀圖1.8c,并與圖1.8a對照,說明地形對芬蘭人口分布的影響?
活動4:探討芬蘭超過1/4的人口集中在赫爾辛基及其周邊地區城鎮的人文因素?
(
05
強化特訓營
)
人口在空間分布上受氣候、地形、交通、經濟發展、開發歷史早晚等多種因素影響,因此,世界的人口在空間分布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下圖為2000年世界不同緯度人口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圖示人口數量分布的空間差異體現在( )
A.南半球人口總量大于北半球 B.中緯度地區北半球大于南半球
C.低緯度地區人口分布總量最多 D.低緯度地區南半球大于北半球
2.圖示人口分布較少區域( )
①深居內陸,距海遠②緯度高或海拔高③氣候溫和、多降水④地形平坦、瀕臨海洋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讀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的陸地面積和人口占洲總面積及總人口的比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人口占洲總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亞洲 D.歐洲
4.圖示信息顯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趨向是( )
A.集中于地勢低平地區 B.集中于中低緯度地區
C.集中于沿海地區 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區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指出,將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我國放開三孩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國人口死亡率增加 B.我國人口合理容量降低
C.我國人口外遷較多 D.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
6.在此政策影響下,預計到2040年以后,我國可能出現( )
A.升學與就業壓力減輕 B.家庭養老負擔加重
C.勞動力人口減速放慢 D.外籍人口將大量增加
下圖為江蘇省人口密度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7.江蘇省人口密度分布規律是( )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
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內陸
C.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
D.東南人口密度總體最大
8.圖中M地雖地處沿海地區,但人口密度相對較低,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地處山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
B.多鹽堿地、沼澤,農業發展不利
C.降水較少,河流少,水資源缺乏
D.產業轉移導致環境污染相當嚴重
下圖示意世界人口比例隨海拔變化統計。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9.據圖推測影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氣候 B.地形 C.水資源 D.土壤
10.東非高原上1000—2000米處人口較稠密,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勢較高,便于防御 B.氣候涼爽,利于排水
C.開發歷史悠久 D.交通便利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時間內的空間存在形式、分布狀況。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自然環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主要通過緯度、地形地勢、水源、土壤和氣候反映出來;社會經濟條件主要通過經濟發展水平、政策、交通和歷史等因素反映出來。讀“中國人口分布圖”.
11.導致青藏地區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氣候 B.水源 C.經濟發展水平 D.交通
12.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在1935年提出了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胡煥庸線(黑河—騰沖)。導致胡煥庸線東西兩側人口分布差異的主導因素是( )
A.氣候 B.地形 C.經濟發展水平 D.歷史
13.四川省與西藏自治區大致位于同緯度,但資源環境承載力四川省遠遠大于西藏自治區,其主要差別是( )
A.資源條件 B.開放程度 C.消費水平 D.文化觀念
下圖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14.世界人口密度分布( )
A.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B.回歸線穿過地區分布均勻
C.中緯度內陸密度較小 D.高緯度沒有常住人口
15.甲乙兩國人口密度差異大,主要是因為甲國( )
A.氣候適宜 B.歷史悠久 C.經濟發達 D.地形平坦
下面兩表分別反映“世界人口緯度分布趨勢”和“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面積、人口占各洲的比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緯度 >60°N 40°N~60°N 20°N~40°N 0°~20°N 0°~20°S 20°S~40°S >40°S
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 0.4% 30% 49.4% 10.4% 6.1% 3.5% 0.2%
地區 歐洲 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面積 48.7 26.9 19.4 38.5 26.8 44.2
人口 54.9 47.3 45.1 51.3 62.8 94.3
16.依據材料分析,下列地區中人口分布最為密集的是( )
A.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B.亞馬孫平原
C.尼羅河三角洲 D.蘇門答臘島
17.歐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的面積比重最大的原因是( )
A.海岸線曲折,多海灣 B.山地少,平原占比高
C.緯度跨度大,面積廣 D.人口密集,填海造陸多
下圖示意70°N~50°S范圍內每隔10°范圍分布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8.圖示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氣候 B.地形 C.水源 D.經濟
19.全球人口集中分布的緯度范圍及北半球人口分布遠多于南半球的原因是( )
A.20°N~40°N北半球干旱區面積小 B.70°N~50°N南半球氣候酷寒
C.20°N~40°N北半球陸地面積大 D.0°~20°N南半球山地多
20.讀“我國人口密度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據圖分析,我國人口分布的特征是 。
(2)我國人口的空間分布,大致以 — 一線為界,又稱為 線。在圖中作出該線的位置 。
(3)圖中江蘇省的人口密度是 。江蘇省人口密度大的社會經濟原因是 。
(4)西藏自治區的人口密度較小,影響其人口密度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21.19世紀以前,隨著地理大發現、新航線開辟和歐洲經濟的快速發展,殖民主義擴張引發大批移民陸續從歐洲大陸移向新大陸,數以千萬計的歐洲人移居美洲和大洋洲。20世紀60年代,巴西將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到巴西高原的巴西利亞。左圖為巴西區域圖,右圖為巴西地形圖。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試分析A所在地形區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原因。
(2)結合材料,推測巴西人口分布特點,并說明原因。
(
06
課堂總結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涧县| 佛坪县| 焦作市| 蓬安县| 工布江达县| 微山县| 蒲江县| 玉龙| 新干县| 长沙县| 西平县| 新安县| 金门县| 琼中| 祁门县| 奉贤区| 广平县| 芦山县| 年辖:市辖区| 克拉玛依市| 象州县| 岱山县| 满城县| 右玉县| 岱山县| 衡阳县| 无极县| 潜江市| 资兴市| 茂名市| 璧山县| 韶山市| 武城县| 康平县| 兴隆县| 灵宝市| 丹凤县| 肇州县| 涡阳县| 泸溪县| 盐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