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理選擇性必修3 第2章 第2節 教學設計第2章 資源安全與國家安全第2節 中國的能源安全目錄一、課程標準二、素養目標三、任務設定四、必備知識五、情景探究探究一:我國的能源安全與國家安全探究二:可持續利用自然環境的服務第2章 資源安全與國家安全第2節 中國的能源安全一、課程標準以某種戰略性礦產資源為例,分析其特點及開發利用現狀。二、素養目標1.結合材料,歸納分析我國的能源供需特點及影響,理解我國的石油供需問題對我國國家安全的影響。(綜合思維)2.舉例分析,我國的能源資源的分布特點及影響。(區域認知)3.討論分析,我國未來能源安全保障的主要對策。(地理實踐力)三、任務設定1.我國能源供需的主要特點是什么?2.我國的石油安全與能源安全戰略的關系是什么?3.我國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與我國能源安全有何關系?4.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主要對策有哪些?四、必備知識一、中國能源供需特點1.能源安全問題是我們面臨的挑戰(1)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能源是重要的戰略性礦產資源,但也是非可再生資源,其供應的緊張程度日趨增加,難以滿足全球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長。(2)化石能源消費帶來環境污染與全球氣候變化等嚴重環境問題。2.我國能源供需特點[特別提醒] 我國的能源生產與消費的空間配置錯位,導致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建設不但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風險,也會對工程沿線的生態造成不利影響,都會影響到我國的國家安全。[圖表點撥] 教材P30圖2.13,該圖展示出:(1)世界上的能源消費結構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2)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主要是因為我國的煤炭資源儲量豐富,而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量相對較少。(3)與世界相比,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水電所占比重較高,反映了我國水能豐富的特點。二、石油供需與我國能源安全1.我國能源安全戰略(1)能源安全戰略:“以煤為主自給,以引進油、氣為重心”。(2)能源安全的晴雨表:石油是我國能源安全的晴雨表,其供需關系變化是我國能源安全變化的縮影。2.我國石油的供需變化發展階段 供需特點20世紀上半葉 “中國貧油論”盛行,我國的石油及其產品主要依賴進口20世紀60年代 由于大慶油田等大油田的開發,在1964年實現了石油基本自給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 成為自給有余的凈出口國20世紀90年代以來 生產量的增長明顯低于消費量的增長,1993年再次成為原油凈進口國,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3.我國石油進口的主要來源及對能源安全帶來的威脅(1)我國進口的石油主要來源地:俄羅斯以及西亞、非洲、拉丁美洲等國家和地區 。(2)主要影響:石油供給對國際石油市場的高度依賴、石油長距離運輸,均可能給我國的能源安全帶來威脅。[特別提醒] 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國石油的新增探明儲量會不斷增加,而且傳統大油田的產量也會有所增長,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增加開采成本,導致我國的石油穩產難度增大,會不利于我國的石油安全。[教材思考] 1.1990~2015年我國石油生產量和消費量有哪些變化?提示:石油生產量逐年增加,但增長速度很慢,而石油消費量則快速增長。2.對比供給與消費,我國存在怎樣的石油安全風險?提示:我國石油生產的增長遠遠滿足不了石油消費的增長,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石油安全風險越來越大。三、煤炭開發利用與我國能源安全1.資源特點:煤炭資源豐富,在數量上足以滿足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需求。2.與煤炭相關的能源安全風險的主要表現(1)供需空間明顯錯位導致的運輸安全風險(2)煤炭生產、消費所造成的環境問題①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占用耕地,破壞植被,導致水土流失、地表塌陷;產生水污染和大氣污染,危害人體健康。②消費過程中的問題:釋放污染性氣體,造成酸雨和嚴重霧霾;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微思考] 煤炭開發利用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非常大,那么我國可以完全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代替煤炭嗎?提示:不可以。我國能源需求量大,煤炭儲量豐富,開采成本低,能滿足能源需求,新能源可供利用量相對較小,無法滿足國民經濟需要,所以煤炭作為能源消費的主體在短期內不會改變。四、我國未來能源需求與能源安全1.世界能源發展趨勢:呈現能源生產、儲存、輸送等技術創新活躍,能源利用向清潔、低碳、高效方向轉型,能源需求總量增長變緩等趨勢。2.我國未來的能源消費特點3.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措施(1)充分發掘常規能源的資源潛力,通過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節能技術、提倡節約消費等途徑,提高能源利用率。(2)改善能源結構,大力發展低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水、風、光、生物質、地熱、海洋能、垃圾能源化利用等)、核能和天然氣等。(3)開辟多源、穩定的國際能源供應市場,確保能源運輸通道暢通;加強國家戰略能源儲備,提高應對國際能源市場沖擊的能力。[教材思考] 1.我國主要能源消費類型的未來變化與我國資源特點之間有怎樣的關系?提示:我國煤炭資源豐富,水能及除水能以外的可再生能源都比較豐富,因此我國主要能源的消費類型未來仍以煤炭為主,且水電及水能以外的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有所上升。2.煤炭的使用預期何時達到峰值?煤炭消費減少對改善我國環境有哪些意義?提示:由圖可知,煤炭的使用預期在2020~2025年間達到峰值。煤炭消費量減少,可以減少煤炭開采、運輸、消費過程中造成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有利于我國的環境保護建設。[微思考] 在化石能源消費中,提倡盡可能使用天然氣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天然氣具有清潔、使用方便、燃燒效率高、比較價格低等優勢。五、情景探究探究一: 我國的能源安全與國家安全2021年1月14日,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進口原油5.4億噸,同比增長7.3%,創造歷史新高;累計金額為1.22萬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6.8%。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各國相繼采取封鎖隔離措施,全球原油需求遭受沉重打擊,加之歐佩克等產油國一度停止減產,全球原油市場供需快速失衡,國際油價經歷暴跌。中國原油進口量自2020年初開始一路走高,到6月達到全年單月最高值5 318.07萬噸,此后逐漸回落;到12月,中國進口原油量僅為3 846.9萬噸,跌至兩年多以來的最低點。中國的油氣資源對外依存度高達70%,正好借此機會增加原油儲備,以此確保能源安全。問題1 (地理實踐力)漫畫反映出的私家車主的感受是什么?疫情導致的國際石油價格下跌,對私家車主有何影響?提示:油價過高,消費壓力較大。疫情導致的國際油價下跌,對私家車主來說可以減輕消費壓力。問題2 (綜合思維)我國目前的石油消費狀況有何特點?提示:經濟總量大,石油消費總量大,嚴重依賴進口,存在嚴重的石油安全問題。問題3 (綜合思維)在目前形勢下我國應怎樣面對石油安全隱患?提示:積極擴大石油進口渠道,增加石油儲備;加大技術投入,開發石油的替代品,提高石油的利用率。歸納提升1.我國能源供需面臨的五大挑戰內容 具體表現人均資源量少 我國煤炭儲量居世界第3位,石油探明可采儲量居第11位,天然氣可采儲量居第14位,水能資源和太陽能資源蘊藏量分別居世界第1位和第2位。但是人均煤炭、石油的探明可采儲量,僅為世界人均平均值的1/2和1/10左右人均能源消費量低 我國一次能源總消費量約占世界總消費量的1/10,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2位。但是人均能源消費量約為世界平均值的1/2,美國的1/10,人均生活用電約為美國的2%單位產值的能耗高 我國的能源效率約為31.2%,比發達國家低10個百分點,每萬元產值的能耗為美國的3倍、日本的7.2倍,也遠高于巴西、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水平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 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能源以煤炭為主的國家之一。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僅占約1/4,而我國卻占2/3能源安全受到威脅 我國自1993年從石油凈出口國變為凈進口國以來,石油進口依存度呈上升趨勢,2000年石油進口依存度達到30%,預計2050年將達到50%2.我國能源安全問題突出的主要原因(1)能源地區分布不均,能源生產與能源消費地區不匹配。即西多東少、北多南少。(2)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應緊張。我國耗能大的工業發展快,加劇了能源緊張。(3)能源利用率低,單位產值能耗大,浪費嚴重。(4)能源消費結構很不合理。能源勘探、開采跟不上國民經濟需求。(5)石油進口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很不穩定。(6)我國缺少石油儲備體系。[拓展延伸] 我國石油安全面臨的挑戰①國內石油資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②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越來越大,抵御風險的能力差;③國際石油資源競爭激烈;④進口來源單一,過分依賴中東和非洲;⑤運輸方式和運輸通道較單一,過分依賴海洋運輸,單一的運輸路線;⑥缺乏石油戰略儲備。探究二: 可持續利用自然環境的服務2021年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復旦大學教授丁光宏,在回答記者采訪提問時分享了自己對能源安全的看法。“能源安全至關重要。”經過長期調研丁光宏發現,我國使用的石油高度依賴進口,“萬一跟芯片一樣受到限制,那就不是‘卡脖子’的情況,可能會‘窒息’。”他認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關鍵在于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大力開發太陽能、氫能等綠色能源。2020年12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顯示,當前,我國已建立完備的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的產業鏈,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均位居世界首位,有力支撐了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相關數據表明,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7.9億千瓦,約占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的30%。下圖為我國風能資源分布示意圖。問題1 (綜合思維)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項目。利用太陽能發電有何優缺點?提示:利用太陽能發電的優點: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能量巨大,清潔無污染。缺點:太陽能在地表分布較為分散,建設太陽能電站占地面積大,受天氣、季節的影響比較大。問題2 (區域認知)我國的哪個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該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區主要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潔凈度高,再加上陰雨天氣少,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得少,所以太陽能資源豐富。問題3 (人地協調觀)說出風能資源的優缺點以及A地區開發風能資源對當地經濟發展和環境的影響。提示:優點:風能可再生,無污染。缺點:受地域和季節的限制大。影響:①將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②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和就業機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③改變當地居民生活能源結構,減少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問題4 (綜合思維)為什么世界各國都在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提示:現在世界能源結構中以非可再生的礦物能源為主,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能源的需求持續增長,非可再生的礦物能源面臨耗竭的危機;再者,礦物能源的開發利用引起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所以世界各國都在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歸納提升1.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1)開源:加大國內資源勘探力度,提高能源開采率;積極開發水能資源;加快發展核電;鼓勵發展新能源,優化能源結構。(2)節流:推廣新技術、新工藝,充分利用經濟杠桿促進能源節約,提高能源利用率;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節能產業。(3)區際協調:積極開展國際能源資源合作,建設石油儲備基地,保證我國能源的正常供應。2.積極開發新能源是實現能源利用多元化結構的主要舉措主要類型 優點 缺點 利用形式 我國主要分布地區太陽能 能量巨大、無污染、可再生 較分散,受天氣、季節影響大 光熱轉換、光電轉換 降水較少、光照充足的地區:西北地區、青藏高原風能 風力發電成本較低,無污染 風速穩定的地方少,風力又有季節性和短期變化,而且風力豐沛地區不一定是人口密集或經濟發達地區,往往存在儲存和輸送問題 風力 發電 風力較大的地區:青藏高原、西北地區、東部沿海地區水能 大壩和電廠建成后發電成本較低,無大氣污染 大壩建設可能對庫區及其周圍地區的環境帶來不利影響 水力 發電 水量豐富、地勢落差大的地區潮汐能 清潔、無污染 能源密度小,修大壩會阻礙船只和魚類進出 利用潮汐進行發電 沿海地區生物質能 可再生 直接燃燒會導致環境污染,也造成資源浪費 農村比較理想的是發展沼氣 我國廣大地區地熱能 成本低廉 可供開發的地點不多,更新速度較慢,地熱蒸汽中常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質 發電、取暖、建地熱溫室 地熱能豐富的地區:青藏高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