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光和眼睛》作業設計(含答案)2023-2024學年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光和眼睛》作業設計(含答案)2023-2024學年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第三章《光和眼睛》作業設計
一、單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
物理 八年級 第一學期 滬粵版 《光和眼睛》
單元組織 方式 自然單元
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
1 光世界巡行 第三章第一節
2 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第三章第二節
3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第三章第三節
4 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第三章第四節
5 奇妙的透鏡 第三章第五節
6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第三章第六節
7 眼睛與光學儀器 第三章第七節
二、單元分析
(一)課標要求
本章內容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屬于“運動和相互 作用”這一主題。教學時應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經歷對知識的探究過程,發展學生探 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具體內容要求如下:
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現象及其特點。
通過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及應
(

)。
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鏡成像的規
律。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
通過實驗,了解白光的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現象。
知道波長、頻率和波速 。(第十九章電磁波與信息時代學習)
活動建議:
(2)閱讀說明書,學習使用投影儀或照相機。
(3)用凸透鏡制作簡易望遠鏡,并用其觀察遠處景物。
(二) 教材分析
1. 知識框架
光的直線傳播
光的反射
(
平面
鏡成像
) (

現象

)光的折射
透鏡
(


)凸透鏡的成像特點
凸透鏡的成像特點的應用(眼睛與光學儀器)
2.單元內容
初中物理學習的物理現象有聲、光、熱、力、電等內容,本章 《光和眼睛》 學 習其中有關光的知識,初中階段只有本章學習有關光的知識。 主要內容:光的直線 傳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成像特點、光的折射規律、透鏡、凸透鏡成像的規 律以及透鏡在實際中的應用。本章涵蓋了幾何光學的基本內容,是以后進一步學習 光的基礎。
3.內容內在邏輯分析
本章主要學習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 用。本章教材的編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符合學生認知事物的一般規律。本章 首先從學生的經驗出發引出出光的現象,光的直線傳播光的色散 (第一節);然后 光的反射現象和反射規律(第二節), 在此基礎上,平面鏡成像特點 (第三節);光 的折射現象和規律(第四節),在此基礎上,第五節介紹了透鏡,第六節介紹了凸透 鏡成像規律,再在此基礎上介紹了眼睛與光學儀器 (第七節)。通過本章知識的學 習引導學生跨入光學世界的大門。
(三)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雖然第一次系統學習光的知識,但對生活中的有關光的現象并不 陌生,如夜晚射燈射出的光是直線的,穿衣鏡前自己的像,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 彎折,放大鏡看物體變大。但對它們的產生是陌生的,不知道其中的緣由。這也 是容易引起他們產生興趣的地方。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揮動手 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 主動性。
第一章已經學習了科學探究的環節和要素,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方法, 會簡單的非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
建構光線物理模型用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和路徑。幫助學生從物 理學的視角認識自然理解自然,建構關于自然界的物理圖景。
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 一) 單元學習目標
1.剛接觸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等概念,不理解反射角和折射角是隨著入射角的 變化而變化的, 學生容易把這些角的順序說錯。學會用規范的語言表述光的反射 定律和光的折射規律。
2.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其應用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對凸透鏡成鏡成像的規律容易混 淆,導致在眼睛與視力矯正、光學儀器的應在實用與調節等方面的學習存在困難, 通過實驗、畫出凸透鏡成像原理圖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從而理解眼睛視物原理 與各光學儀器的工作原理。
3.探究究物理問題的基本程序: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制訂計 劃——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學生感受探究過程,體驗 探究的要素,領悟探究方法。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體會科學研究方法, 養成科學思維習慣,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引領學生認識科學的本質以及科 學 ·技術 ·社會 ·環境(STSE)的關系,形成科學態度、科學世界觀和正確的價值 觀,為做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奠定基礎。
(二) 單元作業目標
1.對光的直線傳播、 光的反射規律、光的折射規律、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凸透鏡 成像的規律等的考察,培養學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
2. 以實驗探究為載體,考察學生基本實驗技能,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形成良 好的科學思維。
3.眼睛是我們認識世界的窗戶; 照相機、投影儀等光學儀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 關,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對這些光學儀器進行調節,注意把光學的學習與幾何知識相 結合,學會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物理問題,通過畫出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的原理 圖,幫助學生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和凸透鏡成像的視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 決問題的能力,滲透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應用。
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單元作業設計致力于為學生提供具有自主選擇性、不同內容形式的作業,注 重基礎性和評價功能,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充分的體現與挖掘。所設計的拓展 型作業與實踐型作業,都有一定的探究性,力圖讓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體驗 由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學科特點。所設計的鞏固型作業以物理課程 標準為依據,在單元學習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教材系統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本 單元的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組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確定本單元 的知識系統,目的在于檢查學生對基本知識與技能和有關物理概念理解程度,實 現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統一提升,全面實現學科素養的目標。
(一)課時作業設計
單元作業設計應以具體化的單元教學目標為導向,結合具體課時的教學內容 和學情,將單元教學目標落實到單元每個課時的作業中。課時作業要體現出一定 的相關性、邏輯性和遞進性, 注重基礎性和評價功能,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充 分的體現與挖掘。
在單元學習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教材體系, 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本單元的 教學內容, 整合教學資源。基于學情特點,聯系生活實例,讓學生將書本知識和 生活實際相結合,突出學生差異性, 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從基礎到 綜合,循序漸進,適應每位學生的發展。三個層次:基礎題、能力題、拓展題。 拓展型作業與實踐型作業,都有一定的探究性, 盡量讓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 體驗由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物理學科特點。
作業目的在于檢查學生對基本知識與技能和有關物理概念理解程度,實現知 識與能力統一螺旋提升,全面落實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這一目標。 實踐活動, 讓 學生由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二)單元檢測設計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要體現單元整體性、內容結構化、綜合運用性等要求。學 生能從扎實掌握每個課時的學習目標到能夠運用單元核心知識和方法等完成綜合 性任務,循序漸進地達成單元學習目標。 以人為本,立德樹人, 促進學生全面發 展。
單元作業設計說明:
作業不僅能幫助師生查漏補缺,更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間的聯系、提升技 能、發展能力,也有助于教師診斷、改進教學行為,達到教學相長。對發展學生 的學科核心素養有著重要作用。
本次作業設計主要以紙筆試題和實踐作業做一做形式呈現。
五、課時作業
第一課時 3.1 光世界巡行
課題: 3.1 光世界巡行 設計者:方晉梅
作業 目標 1、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并能用來解釋有關現象現象。 2、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3、知道白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知道什么是光的三基色
重點 難點 光的直線傳播。 簡單光現象的解釋
(一)課前作業
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 目 讓學生做手影游戲,討論闡述影子的成因。
答 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業 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 圖 本題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通過活動, 激發學生的學習性趣,深化對 光的直線傳播的認識,引導學生分析影子的成因。
作業 分析 難 度 團較易 □中等 □較難
來 源 □引用 □ 改編 團原創
(二)課堂作業
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
1. 能夠______的物體叫光源。在①太陽、②月亮、③明亮的鏡子、④ 發光的螢火蟲、⑤璀璨的鉆石、⑥點燃的蠟燭、⑦正在播放的電視、 ⑧閃電、⑨發光的霓虹燈這些物體中,屬于光源的有____ (填序號)。 2.關于光的傳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光只在空氣中才沿直線傳播 B.光在任何情況下都沿直線傳播
具體 內容 題 目 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 D.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3.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為______m/s。光從空氣進入水中,它的傳播速度 _______ (填“增大”或“減小”或“不變”)
答 案 1. 自行發光 ①④⑥⑦⑧⑨ 2.D 3. 3.0×10 減小
作業評價 樂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優秀 □良好 □合格
通過對光現象分析,歸納出光在同種均勻介 質中沿直線傳播及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 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舉日常生活中的物體哪些物體是光源,哪些不是,并強調光源中“自 行發光”的含義。理解光的直線傳播的條件及光速
作業 分析 難 度 團較易 □中等 □較難
來 源 □引用 團改編 □原創
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實踐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 目 .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同學進行一組光的直線傳播的綜合實踐活動。 (1) 如圖甲,通過三個小孔去觀察燭焰,若要看到燭焰,應滿足的條 件是 ____。 (2) 如圖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簡易針孔照相機,利用它觀察窗外景 物時,人的眼睛對著_____ (選填”膜”或”孔”)進行觀察,可以看到 __、____、______像。 (3) 如圖丙在樹蔭下觀察,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傾瀉下來,在地上留 下斑駁的樹影和圓形的光斑,圓形的光斑實質是______的像,樹影和 圓形的光斑形成的原理____ (選填”相同”或”不同“)
答 案 (1) 三個小孔和燭焰在一條直線上 (2) 膜 ;倒立;縮小;實像 (3)太陽;相同
作業評價 能積極參與,并通過親自實踐收集信 息;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自己實踐,總結光的直線傳播的規律,小孔成像的性質
作業 分析 難 度 □較易團中等 □較難
來 源 引 用 □改 編 □原 創
(三)課后作業(A 組)
題量 4 題 完成時間 6 分鐘
題目 1.爸爸在觀看十一閱兵時告訴小明不要在電視機前站著, 影響他看電 視, 這是因為____________的。播放閱兵實況的電視機是一個_______ (選填“非光源”“自然光源”或“人造光源”) 2.2020年6月21日下午3點半左右,婁底市內絕大部分同學親眼看到了 日環食這一難得的景象。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日食屬于光的_____現 象。下圖中,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___ (選填“甲”或“乙”)圖。 3.夜晚,過路的人經過一盞路燈時,燈光照射下所形成的影子的變化 情況是( ) A.逐漸變短 B.逐漸變長C.先變長后變短 D.先變短后變長
答案: 1. 光是沿直線傳播的。人造光源 2.直線傳播。甲3.D
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 來; □優秀□良好□ 合格
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會用光的直線傳播規律解釋生活中物理現象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 3 道基礎題,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光的直線傳播規律的理解。
作 業分 析 難 度 □較易 團中等 □較難
來 源 團引 用 □改 編 □原 創
(四)實踐作業 小孔成像
材料 易拉罐、皮筋、半透明白紙、蠟燭
步驟 1.易拉罐上半部分剪去, 2.用鐵釘在易拉罐底部釘個小孔, 3.用皮筋把半透明白紙扎在剪去的部分
觀察分 析 移動蠟燭,在半透明紙上觀察燭焰的像
作業評價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制作; □優秀□良好 □合格
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記錄; □優秀 □良好 □合格
基于實驗現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
作業分 析及設 計意圖 這是一個制作類作業。通過小制作,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激 發學習欲望;同時,通過自己制作小孔成像,更加深入的理解小孔 成像的原理和特點。
設計意圖: 1、本此作業設計從學生身邊現象引入知識,讓學生意識到物理知識與身邊的生 活現象、自然現象和社會實際密切相連,從而激發認識“光”、研究“光”的 樂趣。 2、本次作業設計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評價:
第二課時 3.2 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課題: 3.2 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設計者:劉曉晨
作業目標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現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2、知道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來解釋一些簡單現象。
重點 難點 光的反射定律 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釋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一)課前作業
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如何把太陽光反射到教室里?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本題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通過活動,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什么 是光的反射”,可以了解學生對于“光的反射”的一些前概念。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
(二)課堂作業
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如圖 1 所示,入射光線是 ;反射光線是 ; 入射光線在鏡子上的投射點 O 稱為 ;過入射點 O 與鏡面垂直的直線 ON 叫做 ; 叫做入射角 , 叫做反射角。 (

1
)
答案 入射光線是 AO ;反射光線是 OB ; 入射光線在鏡子上的投射點 O 稱為 入射點 ;過入射點 O 與鏡面 垂直的直線 ON 叫做 法線 ; ∠AON 叫做入射角 , ∠BON 叫做反射角。
作業評價 樂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獨立思考,對相關光的反射現象相 關概念的理解 優秀 □良好 □合格
通過對光 的反射現象相關概念 的理 解,把玻璃鏡反光對應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對光的反射現象相關概念的理解, 把玻璃鏡反光生活現象對 應起來。
作 業 分 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
具 體 內 容 題目 實驗準備: 如圖所示,在平面鏡 M 的上方豎直放置一塊附有量角 器的白色光屏,是為了顯示 , 并測出__ __和__ __;白色 光屏是由可以繞 ON 折轉的 E,F 兩塊板組成的,是為了驗證__ __和__ __是否在同一平面內。 實驗過程: (1)探究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關系:保持 E 光屏和 入射光線不動,轉動 F 光屏,觀察反射光線,將結果記錄在下表 中。
F 光屏 與 E 光屏在同 一平面內 向后折 向前折
反射光線 能否顯示 _ _ ___ __
為了使現象更明顯,可以使 F 光屏上半部分轉動,下半部分不轉 動___ (2)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觀察并測量入射角分別為 30° ,45°, 60°時的反射角,并記錄在下表中。
入射 角 α30°45°60°反射 角 β ____ ____ ___
實驗中改變入射角度,做三次實驗,是為了 。 實驗結論:光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在___平 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____兩側,反射角____入射 角。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交流討論:當入射角減小時,反射角也____;當入射角為 0° 時,反射角也為____。 當光線沿著原反射光線入射時,此時反射光線怎樣? 實驗現象:反射光線沿原 入射光線射出。 實驗結論: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 _ _的。
答案 傳播路徑、入射角、 反射角、入射光線、反射光線、上半部分轉 動、不能顯示反射光線,下半部分不轉動能顯示反射光線、同一 、法線、等于、減小、 0°
作業評價 能積極參與,并通過親自實踐收集信 息;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用實驗的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 線跟法線位置的關系,測量反射光線與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 夾角,總結探究的結論,獲得比較全面探究活動的體驗
作 業 分 析 難度 □較易 團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團改編 原創
(三)課后作業(A 組)
題量 4 題 完成時間 6 分鐘
題目 1.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 30°,則反射角是 ,入射光線與 反射光線的夾角是 . 2.若要使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是直角,則入射角是 ,這 時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是 . 3.在平靜的池塘對面看塘邊高 30 米的寶塔,池塘深 3 米,可以看到 寶塔在水中的像,這是由于 形成的,水中塔像的高度是 米. 4. 如右圖,一束入射光線與水平面成 70°角,要使反射光線沿水 平方向射出,則平面鏡與水平面的夾角是 ( ) A.55° B.35° C.70°或 20° D.55°或 35°
答案: 1、30°60°2、45°45°3、3 米 4、C
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 來;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初步形成光的反射的概念。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 4 道基礎題,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光的反射概念的 理解。知道光的反射規律
作 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三)課后作業(B 組)
題量 5 題 完成時間 10 分鐘
(
A

) 題目 1. (09 泰安)下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 ) 拱橋倒影 B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C.鋼筆錯位 D. 樹林間的光線 2.雨后的夜晚走路時,為防止腳踩到水汪塘,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迎著月光走,地上發亮處是水汪塘;背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水 汪塘 B.迎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水汪塘;背著月光走,地上發亮處是水 汪塘 C.迎著或背著月光走,都應是地上發亮處是水汪塘 D.迎著或背著月光走,都應是地上暗處是水汪塘 3.請各舉一個實例,說明光的反射作用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利與 弊. (1)有利________ (2)有弊________。 4.作圖題 如圖所示,兩面平面鏡互相垂直,一束光線斜射到 平面鏡上,請在圖乙中完成光路圖。 5.小明同學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其中有一個可折轉的光屏, 光屏在實驗中的作用是: (寫出兩條) ① ; ② 。
答案 1、A 2、A 3、照鏡子 光污染 4. 5. 三線同一平面內 反射 角等于入射角
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 格
能運用物理知識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單 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 格
設計意圖 通過 5 道題,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以及解決 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
作 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四)實踐作業----制作: 【做一做、想一想】晚上,在桌子上鋪一張白紙,把 一塊小平面鏡平放在紙上,讓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
材料 手電筒、一塊小平面鏡、一張白紙
步驟 晚上,在桌子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塊 小平面鏡平放在紙上,讓手電筒的光正對 著平面鏡照射。從側面看去,白紙被照 亮,而平面鏡卻比較暗。 (

)
觀察分析 1. 從側面看去,白紙被照亮,而平面鏡卻比較暗; 2.通過這個現象說明: 鏡面反射反射光線平行反射回去,漫 反射光線不平行 。 3.思考鏡面反射漫反射異同,并查閱資料驗證自己的想法。
作業評價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制作;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記錄; 優秀 良好 □合格
基于實驗現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
作業分析及 設計意圖 這是一個自己做一做作業。通過做一做,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 趣,激發學習欲望;同時,通過自己親身實驗更加深入的理解鏡 面反射、 漫反射的異同。
設計意圖: 1、做一做考查學生對鏡面反射漫反射的物理觀念的學科素養, 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以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實驗為載體,考查了反射光線、 入射光線跟法線位置的關系,反射光線與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 的夾角關系,歸納總結探究的過程,獲得探究活動的結論。 綜合 考察學生的科學素養 “科學探究”是指基于觀察和實驗提出物理問題、形成猜想和假 設、設計實驗與制訂方案、獲取和處理信息、基于證據得出結論 并作出解釋,以及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 的能力。初中生科學探究還需要老師的引導,不能自己獨立完
成,采用填空題型,降低難度。 F 光屏上半部分轉動,下半部分 不轉動: 上半部分轉動,不能顯示反射光線, 下半部分不轉動能 顯示反射光線。現象對比明顯,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反射光線、 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在同一平面內。
第三課時 3.3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課題: 3.3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設計者:劉曉晨
作業目標 1、知道平面鏡成像特點,會應用平面鏡成像特點分析解釋簡單的 現象。 2、 經歷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過程,培養設計實驗能力。 3、了解平面鏡和球面鏡在生活中應用。
重點 難點 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探究方法、過程 虛像概念的建立過程
(一)課前作業
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 目 鏡前觀像, 自己照鏡子,看看鏡里面的自己和真實的自己的異同。
答 案 答案有依據合理即可
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本題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通過活動,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平面鏡成 像的一些前概念。
作業 分析 難 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 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
(二)課堂作業
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1.走向一塊豎直懸掛著的平面鏡,他在鏡內所成的像( ) A.逐漸變大 B.逐漸變小 C.大小不變 D.大小由平面鏡大小決定 2.小剛同學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 5m 處,沿著垂直于平面鏡的 方向前進了 2m , 此時他在鏡中的像與他本人的距離為() A . 2m B . 3m C , 5m.D . 6m 3、一只小鳥在平靜的湖面上方飛過,當小鳥距水面 3m 時,小鳥在 湖面的“倒影”是 (選填“實”或“虛”)像,該“倒影”距 小鳥 m.
4、雨后路旁低洼處積了水,在水洼旁會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 影”,這是人射出的光被水面 成的像,這時水面相當于 鏡.
答案 1、C 2、D 3、虛 6 4、反射 平面鏡
作業評價 樂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獨立思考,對相關平面鏡成像提出自己 的見解; 優秀 □良好 □合格
通過對平面鏡成像分析, 歸納出平面鏡成 像的特點。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平面鏡成像現象,認識平面鏡成像特點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團引用 □改編 原創
(三)課后作業(A 組)
題量 2 題 完成時間 6 分鐘
題目 1、趙帥同學站在平面鏡前 2m 處,鏡中的像高 1.8m,是虛像(虛 像、實像)。當他逐漸向平面鏡靠攏的過程中,人在鏡中的像大 小 ,向鏡面前進 1.5m 時,像距他 m,像高 m。 2、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如圖 所示, 1.將玻璃板和桌面垂直放置(若不垂直, ) 2.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豎直放置的玻璃板前(A), 觀察蠟燭成的像(B)(正立、等大、虛像) 3*.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 ,直接 觀察光屏上有無像(無像, 成的是虛像) 4.將另一支完全一樣的蠟燭未點燃放到像的位置,觀察像與蠟燭 的大小關系(大小相等) 5.用直尺測量出 (距離相等) 6、改變蠟燭 A 的位置再重做 2 次(多次實驗, ) 注: (1)實驗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 ; (2)實驗中用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 (3)實驗時選用玻璃板而不選用平面鏡。目的是 。
答案: 不變、 4、1.8 ;蠟燭的像沒有成在桌面上,會造成放到 B 位置的 蠟燭和 A 蠟燭成的像無法重合;不透過玻璃板;蠟燭和像到玻璃板 的距離;排除實驗的偶然性;比較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的關系; 比較物與像大小的關系;便于確定像的位置,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 系
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關 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初步形成平面鏡成像特點的物理概念。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 2 道基礎題,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平面鏡成像特點的理解。 知道平面鏡成像特點。
作 業 分析 難 度 □較易 團中等 □較難
來 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三)課后作業(B 組)
題量 3 題 完成時間 8 分鐘
題目 1、小明從平面鏡中看到掛鐘的像如圖所示,這時的時間是 ________ 。 2、如圖, AO、B0'是一點光源 S 射向平面鏡 MM'的兩條 人射光線,請你在圖中: (1 畫出點光源 S 所在的位置; (2)畫出 點光源 S 在平面鏡中成的像 S'; (3)作出成像光路圖,并保留作 圖痕跡。
3、如圖所示是藝術體操訓練房的俯視圖,訓練房的北墻有一 大平面鏡,當老師從室外進入到圖示位置時,甲、乙、丙、丁四位 同學能通過平面鏡觀察到老師的是
答案 1、七點五十 2、 3、
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 來;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運用物理知識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 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 3 道題,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以及解決 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
作 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四)實踐作業----制作:潛望鏡
材料 三個硬紙筒 兩塊玻璃鏡
步驟 1.三個硬紙筒兩兩垂直連接 2.兩玻璃鏡放在拐角與紙筒成 45 度

觀察分析 看到的像好像就在自己正前方。光兩次反射進入人眼中去。
作業評價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制作;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記錄; 優秀 良好 □合格
基于實驗現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
作業分析及設 計意圖 這是一個制作類作業。通過小制作,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激發學習欲望;同時,通過自己制作潛望鏡進一步理解光的反 射。
設計意圖: 1、以“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實驗為載體,考查了 科學探究過程,虛像確定處理,像與物大小關系、像距物距關系 的比較的處理方法等。綜合考察學生的科學素養。 2、聯系生活實際對平面鏡成像特點的考查,突出學生物理觀念 的考查,學生要理解光的反射的概念,建立平面鏡成像特點觀 念,才能正確處理有關實際問題。 3、注重體現物理學科的本質,從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 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等方面考查。
第四課時 3.4 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3.4 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設計者:方晉梅
作 業 目標 1、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折射角。 2、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其他介質中及光從水、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 的折射情況。 3、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重點 難點 重點:光的折射現象及規律, 難點: 光的折射光路
(一)課前作業
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預習作業 完成時長 5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1.光從一種介質 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會發 生 ,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2.畫出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時的光路圖,并標出入射光線、折射 光線、法線、入射角、折射角的位置。 3.根據同學們所畫的圖,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 射光線向 ,此時的折射角 (填上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 角。 4.請同學們試著畫出光從水斜射入空氣中的光路圖,并標出入射光 線、折射光線、法線、入射角、折射角的位置。 5.當光從水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向 ,此 時的折射角 (填上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6.當一束光線垂直射向水面時,入射角等于 度,折射角 等于 度。 7.把一塊厚玻璃放在鋼筆的前面,筆桿看起來好像“錯位”了, 這種現象是 引起的
答案 見課本
作業評 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預習新課內容 時,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在基礎知識上去認真思考解決新 問題方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團改編 □原創
(二)課堂作業
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3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1.下列所示的四個現象中,屬于光的折射現象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2.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則光可能是 ( ) A.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 B.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 C.從水中垂直射向空氣中 D.從空氣中垂直射向水中 3.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為60°,則折射角可能是( ) A.0° B.40° C.60° D.70°
答案 1.A 2.B 3.B
作業評價 樂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優秀 □良好 □合格
了解光的折射規律,能用該規律分析說 明生活中常見的折射現象。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觀察生活中的折射現象,并解釋其成因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團引用 團改編 □原創
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實踐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 目 小明將一枚硬幣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處恰好看不到它(如圖
所示)。小明看不到硬幣,這是因為________;將 平面鏡放到碗邊適當的位置,小明在A處通過平面 鏡看到了硬幣的虛像,這里利用了光的 ________;沿碗壁緩緩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處也 能看到硬幣的虛像,這是利用了光的 。
答案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反射;折射
作業評價 能積極參與,并通過親自實踐收集信 息;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激發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體驗科學發現的樂 趣。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 引 用 □改 編 原 創
(三)課后作業(A 組)
題量 4 題 完成時間 6 分鐘
題目 1.如圖所示,有一束光線從空氣射入某種透明介質,在分界處發生 反射和折射(其中∠4=∠5),其中折射角是 __________,空氣 在 __________ (選填“AE的上方”、“AE的下方”、“CG的左 方”或“CG的右方”)。 2.將刻度尺斜插入水中,從水面上看去,水中尺子的刻度情況 ( ) A. 變得疏了 B. 變得密了C. 一部分變疏一部分變密 D. 疏密沒有變化 3.如圖所示,點S表示天空中的小鳥,點S′表示游泳者在水下看到 的小鳥,請畫出游泳者能看到小鳥的一條入射光線和對應的折射光 線。(保留作圖痕跡)
答案: 1. ∠1;AE的下方 2.B 3.
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 來; □優秀□良好□ 合格
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會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生活中物理現象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 3 道基礎題,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光的折射規律的理解。
難 □較易 中等 □較難
作 業 分析 度
來 源 引 用 □改 編 □原 創
(四)實踐作業 用三棱鏡看太陽光光譜
材料 三棱鏡
步驟 用三棱鏡演示光的色散
觀察分析 用三棱鏡演示光的色散,看到白色光分解成七種單色光,不同色光 的偏折程度不一樣,形成光譜。
作業評價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制作; □優秀□良好 □合格
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記錄; □優秀 □良好 □合格
基于實驗現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良好 □合格
作業分析及 設計意圖 這是一個制作類作業。通過小制作,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激發學習欲望;同時,通過自己制作氣球動力火箭,更加深入的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設計意圖: 1、本設計從基礎題、能力題到拓展題逐漸提高,給學生全面 本章重點所在,其中拓展題引領學生進行開放性的自主探究提供 空間,也激發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體驗科學發現的樂趣。 2、光的折射與生活緊密相結合,所以在選題時運用生活實 例,讓學生感受身邊處處有物理,學習物理有用。
評價:
第五課時 3.5 透鏡
課題: 3.5 奇妙的透鏡 設計者:向袁
作業目標 1、 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透鏡的焦點、焦距。 2、 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 3、歸納透鏡與面鏡的異同。
重點 難點 正確理解透鏡的會聚作用或發散作用 三條特殊光線
(一)課前作業
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出示凸透鏡、凹透鏡實物,學生觀察.但告訴學生不能用手 摸.一盒透鏡組,讓學生自己觀察.對照實物講解什么是凸透鏡 和凹透鏡,什么是薄透鏡.
答案 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叫凹凸鏡
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本題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通過活動,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透鏡的 分類, 引發學生對透鏡的一些思考。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
(二)課堂作業
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1、透鏡分為 _________和_________。中間____、邊緣___,叫 做凸透鏡;中間___、邊緣____,叫做凹透鏡。 2、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主光軸。 每個透鏡的主光軸上都有 一個叫做光心的特殊點,其重要特點是___________。 3、凸透鏡對光有______作用,凹透鏡對光有_______作用。 4、凸透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會聚在一點,這個點叫做 _______,用________表示;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凸透鏡的 _______,用_______表示。
答案 1、凹透鏡 凸透鏡 厚 薄 薄 厚 2、經過光心垂直透鏡表面的 直線 經過光心的光線的傳播方向不變 3、會聚 發散 4、焦點 F 焦距 f
作業評價 樂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獨立思考,對相關透鏡提出自己的見 解; 優秀 □良好 □合格
通過對透鏡分析,歸納出透鏡的概念。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生活中常見的透鏡,認識透鏡的相關概念。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實踐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談談你有幾種方法可以區分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凸透鏡和 凹透鏡?
答案 讓平行光入射 看遠處和近處觀察
作業評價 能積極參與,并通過親自實踐收集信 息;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自己實踐,總結透鏡的區分方法。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三)課后作業(A 組)
題量 2 題 完成時間 3 分鐘
題目 1.要使冰塊能會聚太陽光取火,冰塊必須磨成 ( ) A.冰凸透鏡 B.冰凹透鏡 C.冰磚 D.冰三棱鏡 2.有以下五種光學鏡子: A.平面鏡、 B.凸面鏡、 C.凹面鏡、 D.凸 透鏡、 E 凹透鏡,其中對光線發生反射的有 ,對光 線發生折射的有 ;對光線有發散作用的 有 ,對光線有會聚作用的有
答案: 1.A 2.ABC DE BE D
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 來;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初步形成透鏡的概念。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 2 道基礎題,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透鏡的理解。知道透鏡 分類及作用。
作 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三)課后作業(B 組)
題量 3 題 完成時間 6 分鐘
題目 1、如果把一個玻璃球分割成五塊,其截面如圖1 所示,再將這
五塊玻璃 a、b、c、d、e 分別放在太陽光下,那么 能使光線發散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2、為了防止森林火災,在森林里是不允許隨地丟 棄透明的飲料塑料瓶的。這是因為雨水進入飲料瓶 后,它對光的作用相當于一個____ _ ___鏡,對 太陽光有_____ ____的作用,可能會導致森林火災。 3、如圖所示, F、0 分別為凸透鏡的焦點和光心,請在圖中分 別畫出 3 條人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
答案 B 凸透鏡 會聚
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 來;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運用物理知識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 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 3 道題,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以及解決 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
作 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四)實踐作業----測凸透鏡的焦距
材料 太陽光 凸透鏡
步驟 1.透鏡正對著太陽光 2.光屏或白紙平行透鏡 3.移動透鏡直到在光屏上成最小最亮的點 4.用刻度尺測光屏和透鏡之間的距離,即為該透鏡的焦距
觀察分析
作業評價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制作;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記錄; 優秀 良好 □合格
基于實驗現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
作業分析及設 計意圖 這是一個學生自己動手測透鏡焦距的實驗。通過測量進一步理解 透鏡的焦距、焦點等相關概念。
設計意圖: 1、動手測量凸透鏡焦距加強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 力、測量能力。 2、三條特殊光線對下一節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及應用非常重 要。針對學生的興趣、發展潛能和今后的升學或就業需求。 3、注重為全體學生打好共同基礎,精選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核 心概念和科學實踐作為作業設計思想。
評價
第六課時 3.6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課題: 3.6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設計者:魏亞東
作 業 目標 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和認識 建立起實驗與物理模型之間的必然聯系 會用凸透鏡成像規律解決有關問題
重點 難點 用凸透鏡成像規律解決有關問題
(一)課前作業
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讓學生用凸透鏡觀察遠近不同的物體,如看看書本上的字,看看 窗外的景物,交流討論觀察到不同現象的原因。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本題創設真實的實驗情境,通過活動,讓學生感知凸透鏡能成不 同性質的像, 從而激發學生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濃厚興趣。
作業 分析 難度 團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團原創
(二)課堂作業
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1.在做“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某同學在光具座上將蠟燭 放置在凸透鏡前,然后移動光屏,可他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無 法在光屏上觀察到燭焰的像。請你分析發生這一現象可能原因。
答案 1. (1) 蠟燭放在一倍焦距以內,成虛像;(2)蠟燭正好放在 一倍焦距上,不成像;(3) 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 高度,像不在光屏上。
作業評價 善于分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和現象,會 運用凸透鏡成像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習題反饋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能不能自己根據現象做出 相應的調整。
作業 難度 團較易 □中等 □較難
分析 來源 團引用 □改編 □原創
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實踐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運用特殊光線通過作圖畫出物體經過凸透鏡所成的像: 如: u>2f (f=10cm) u=2f f答案 略
作業評價 能積極參與,親自動手;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小組合作交流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自己作圖實踐,進一步加深對凸透鏡成像特點的認識和理 解。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團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團改編 □原創
(三)課后作業(A 組)
題量 3題 完成時間 6 分鐘
題目 1、某物理實驗小組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 透鏡成像規律。 (1)如果凸透鏡焦距為10cm,當透鏡到蠟燭的距離為15cm時,移 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________的實像. (2)當光屏上出 現燭焰清晰的像時,如果用遮光板擋住透鏡的上半部分,我們觀 察光屏時,將會在光屏上看到( ) A.燭焰像的下半部分 B.燭焰像的上半部分 C.燭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變暗 D.燭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變 2、某同學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 了物距 u 和像距 v 之間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 (1)該凸透鏡的 焦距是______cm。(2)把物體從距凸透鏡 30cm 處移到 15cm 處的 過程中,像距逐漸______ (選填“變大”或“變小”)。(3)當 把物體放到距凸透鏡 8cm 處時,光屏上______得到一個清晰的 像。(選填“能”或“不能”)。
3、如圖,請畫出由 S點發出的光經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 并確定發光點 S的像點S′。
答案: 1、(1)放大; (2) C 2、10、變大、不能 3、圖略
作業評價 能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 格
設計意圖: 1、對題量的思考,根據學生的學情,此作業可以作為校內作 業,自習課上用 20 分鐘左右完成,批改后可當天反饋,為家庭作 業打好基礎。 2、對作業題型構成的思考題型構成分為選擇題、填空題、實 驗題、作圖題,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過程、結論等從多 方面考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3、創新或獨特之處
(1)本此作業設計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意圖是促進 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 (2)對于同一個知識點,考察的點較為全面,盡量將每個知識 點的常見錯誤融合到相關題目當中。
評價
第七課時 3.7 眼睛與光學儀器
課題: 3.7 眼睛與光學儀器 設計者:魏亞東
作業 目標 1、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因,知道利用透鏡可以 改變成像的位置從而達到矯正視力的目的。 2、知道照相機是利用凸透鏡能成縮小實像的原理制成的。 3、初步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結構和作用
重點 難點 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因和矯正
(一)課前作業
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讓學生用手機給自己喜愛的玩具拍照,并且站在遠近不同位置各 拍一張,比較兩張照片的區別。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2、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本題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通過拍照活動,讓學生了解在遠近不 同位置拍同一物體,所成的像大小不同,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了 解照相機的結構、原理等的興趣。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團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團改編 □原創
(二)課堂作業
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1、每年 6 月 6 日是全國“愛眼日”,今年愛眼日的主題是 “‘目’浴陽光,預防近視” 近視眼的成像示意圖是下圖中的 圖,應該佩戴由 透鏡制成的眼鏡來矯正。 2、某市公交公司為了保證人們的上下車安全,在公交車上安 裝了“電視監控器”。凸透鏡是該裝置的光學系統,“電視監控 器”的攝像頭能成________ (填“正立”或“倒立”)、
________ (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 3、2017 年 5 月 19 日,摩拜共享單車投放巢湖,極大地便利 了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機掃車牌上的二維碼,獲取驗證后自 動開鎖即可使用。關于單車的使用過程,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 A.車牌上的二維碼是光源 B.二維碼上白色部分反射白光,黑色部分吸 收光 C.手機上的攝像頭相當于一個放大鏡 D.掃碼時二維碼要位于攝像頭一倍焦距以內 4、如圖所示是醫學上常用的內 窺鏡,它是一種在細管頂端 裝有小 型攝像機的醫療器械,攝像機的鏡頭 相當于凸透鏡。檢查時,要使觀察更 加仔細,就要減小觀察范圍,此時應 該使內窺鏡細管頂端________患處。 (選填“接近”或“遠離”)
答案 1、 乙,凹 2、倒立,縮小 3、C 4、接近
作業評價 能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釋生活實際問 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習題讓學生感知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我們應學會 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作業 分析 難度 團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團引用 □改編 □原創
(三)課后作業(A 組)
題量 3題 完成時間 6 分鐘
題目 1、無人機利用攜帶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攝像機進行航拍,來自 地面景物的光通過攝像機鏡頭,會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當無人機上升時,須 (選填“增大”或“減小”)鏡頭與感光晶片間的距離,才 能拍攝到清晰地畫。 2、拿一副遠視眼鏡放在凸透鏡前,如圖所示,光屏上出現燭 焰清晰的像,移走遠視眼鏡,燭焰的像變得模糊,為了能在光屏
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下 列操作可 行的是( ) A.將蠟燭靠近凸透鏡 B.將光屏靠近凸透鏡 C.將光屏遠離凸透鏡 D.將光屏和蠟燭同時靠近凸透鏡
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 (1)圖甲所示是小明通過實驗得到的凸透鏡的像距v和物距u關系 的圖象。由圖象可知凸透鏡的焦距是 cm。 (2)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6cm處時,如圖乙所示,在凸透鏡另一 側前后移動光屏,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 的實 像。 (3)驗完成之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 間,如圖丙所示,因為近視眼鏡對光有 作用,所以光 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燭 焰像,在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位置的情況下,應將光屏 凸透鏡。
答案: 1、縮小、減小 2、C 3、10,放大,發散,遠離。
作業評價 能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 格
課后制作 作業性質 實踐作業 完成時長 30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 自制望遠鏡 準備工具:兩個長方形紙盒、一塊凸透鏡、一塊凹透鏡、雙面膠 等。 方法步驟: 1、準備兩個長方形紙盒,一個用來放凸透鏡一個用來放凹透 鏡,記住兩個開口地方要留位置放透鏡。
(
2
、把兩
個紙盒用雙面膠黏
在一起,把要放透
鏡的兩個開口

放出來。
)
3、接著把凹凸透鏡都黏貼到 開口的位置上,如圖。
4、并將兩個帶有透鏡的鏡 桶粘合在一起。
作業評價 能積極參與,親自動手制作; □優秀 □ 良好 □合格
小組內展示,并交流制作心得。 □優秀 □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自己動手實踐,獲得成就感,增強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 中等 團較難
來源 □ 引用 □改編 團原創
設計意圖: 1、本此作業設計能夠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無處不 在,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如共享單車、全國愛眼日等 等。 2、本次作業關注物理與科技,如無人機、內窺鏡等,激發學生 學好物理知識投身科技創新,報效祖國的愛國之情。 評價:
評價:
實踐作業
評價 (老師)
實驗名稱
實驗目的
實驗原理
實驗器材
實驗過程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總評
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一) 單元測試目標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光的三大規律,能在具體情境中區分三種光現象. 2.熟悉探究光的折射定律、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和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過程. 3.說明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方法,簡單說明一些光學儀器的工作原理。 4.用光的有關規律解釋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光現象.
重點:根據光傳播的三大規律解答問題。
難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和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
(
1
.
光的直

傳播
) (
(
2)
光的
反射規律
) (
2.
光的
反射
) (
(3)

種反射
) (
光和眼

) (
(4)

面鏡成
) (
4.
透鏡
(2)
凸透鏡成像


(
3)
鏡的應用
) (
5.
眼睛

透鏡

應用
)(二) 單元知識整合
(1)規律: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例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三點成一線等
(3)光線: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形象地描述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
(4)光速: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快 c=3X10m/s , 在其余介質中都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5)1 光年:光年是長度單位,表示光在 1 年中通過的距離
(1)定義:光在兩種物質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
①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②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④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①鏡面反射
②漫反射:我們能從不同角度看到本身
不發光的物 體是因為物體表面發生了漫反射
①實驗中用薄平板玻璃、兩只相同的蠟燭 且玻璃板與桌面垂直
②成像特點:正立、等大、等距、虛像
③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應用: a .作圖, b .求距離
(

特點
可以成虛像

平面鏡的應用
:
)可以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定義:光由一種物質進入另一種物質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 a .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三者在同一平面內;
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b.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時、折射光線向
(2)光的折射規律 法線靠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水或別的
3.光的折射 透明物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遠離,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 .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時,
在水或玻璃中的傳播方向不變
(3)光的折射規律的應用:①作圖;②求角;③解釋現象
(4)光的色散:大陽光可分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
①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1)透鏡 ②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物 距 u 像的性質 像的位置 應用
u >2 f 倒立 縮小 實像 異側 2f>v>f 照相機
u =2f 倒立 等大 實像 異側 V=2 f
2f>u>f 倒立 放大 實像 異側 v >2 f 投影儀
u =f 不成像
u ①眼睛:角膜和晶狀體相當于
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眼睛與透
②近視眼:像視網膜之前,配凹透鏡嬌正
③遠視眼:像在視網膜之后,配凸透倪矯
④顯微鏡與望遠鏡
(三) 單元質量檢測試題卷(紙筆測試)
檢測內容 《光和眼睛》 題量 18 題 完成時間 60 分鐘
一、速擇題(每題 3 分,共 24 分) 1.下列屬于光的折射現象的是 ( ) A 坐井觀天.所見甚小 B. 從魚缸側面看魚,發現魚會變大 C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D 漫步在龜山公園的濱湖大道看到岸邊垂柳在水中的倒影 2.光線從空氣斜射到一塊玻璃表面時,圖中可以較全面、正確反映光傳播路徑 的是 ( ) 3.下列與光有關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光發生漫反射時,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 光從空氣射人水中,傳播速度不變 C 月食是因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4.有了光,自然界才絢麗多彩,下列有關關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墻壁瓷磚是清白,是因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 B. 光從空氣進人水中,傳播方向一定發生改變 C.電影屏幕選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發生漫反射 D.一東光與鏡面成 30。角照射到平面鏡上其反射角是 60。 5.點燃的蠟燭放置在離凸透鏡 15cm 處,在凸透鏡的另一側得到一個倒立、放 大的燭焰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 ) A .5cm B .10 cm c .15 cm D .20 cn 6.近來,小華為了看清書上的字,眼睛與書的距離和視力正常時相比越來越近 了,這說明小華已 ( ) A 患上近視眼,需要配戴用凸透鏡制成的眼鏡 B 患上近視眼,需要配戴用凹透鏡制成的眼鏡 C 患上遠視眼,需要配戴用凸透鏡制成的眼鏡
D 患上遠視眼,需要配戴用凹透鏡制成的眼鏡 7.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物體到凸透鏡 的距離 u 跟像到凸透鏡的距離之間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 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20cm B 當 u=15cm 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 C 當 u=25 cm 時成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體從距凸透鏡 10cm 處移動到 30cm 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小 8.下列有關光現象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中的“影”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B.根據光路可逆性,從水中看岸上的物體看到的是變低了的虛像 C.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變化的大小和人射角變化的大小是相等的。 D.當物距 u 和凸透鏡的焦距滿足 2f>u>f 時,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二、填空題(每空 2 分,共 30 分) 9.生活中經常提到的“影”,與我們所學到的光學知識有關,例如,水中倒影和立 竿見影中的“影”,前者是由 形成的,后者是由 形成的。 10.一束激光在空氣中傳播,當這束激光以 30 度的人射角射到平面鏡上時,反射 角是 。 11.小明帶著弟弟去巢湖湖邊玩, 水深 2m 時, 小鳥在空中距水面 3 米時,湖面 如鏡映出小鳥的 (填“虛”或“實”)像,像與小鳥相距 ; 隨著小鳥 飛離湖面,它們在湖中的像的大小將 (填“逐漸變大”或“逐漸變小” 或“不變”),,。他們看到湖中魚比魚要 (填“深”或“淺”)。 12.如圖所示,甲是 的工作原理圖.乙是 的工作原理圖. 13.透鏡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投影儀的鏡頭、放大鏡都用到了 (填“凸"或 “凹”)透鏡,不同的是投影儀成的是 像,放大鏡成的是 像. (后兩填 “虛”或“實”) 14.在各種不同色光中, 、綠、藍叫做三原色光.凸透鏡的焦距為 10 厘米,將 發光體放在離透鏡 25 厘米的主光軸上,所成的像是倒立、 (“放大”或 “縮小”)的實像,像到透鏡的距離 ( “等于”或“小于”) 20 厘米.
三.作圖題(每圖4 分,共 8 分) 15.如圖所示,平面鏡上方有一豎直擋板 P, AB 和CD 是擋板左側的發光點 S 經過平面鏡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請在圖上作出發光點 S . (要求留下作圖痕 跡) 16.請完成下圖中的光路。 四、實驗探究題(每題 9 分,共 18 分) 17.如圖甲所示,小麗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將玻璃板豎直放 在水平桌面上,再取兩段相同的蠟燭 A 和 B 豎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點燃 玻璃板前的蠟燭 A ,移動蠟燭 B ,直到看上去蠟燭 B 與像完全重合.在 此實驗中: (1)如果有 5mm 厚和 2mm 厚的兩塊玻璃板,應該選擇 mm 厚的玻璃板做實驗, 用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 的關系. (2)小麗將光屏放在蠟燭 B 的位置上.發現光屏上 (填“能”或“不 能”)承接到蠟燭 A 的像,這是因為 。 (3)如果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如圖乙所示),在實驗過過程中會出現的情況 是 。 18. 某物理學習小組在研究口成像規律”時,使用的器材如圖,(凸誘鏑的焦距是 10cm1 尺上標記著點,相鄰兩點間距為 10 cm ) (1)實驗前,蠟燭、凸透鏡、光屏擺放和調整好的要求是 ; ( 2 )凸透鏡放在 D 點,當圖中光屏上承接到燭焰的倒立、 放大、清晰的像 時,蠟燭應放在圖中的 ; (3)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在(2)實驗基礎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燭焰縮小、清晰 的像,接下來的操作是 。
實踐作業 自制一個近 (遠)視眼原理 及其矯正模型 完成時間 一周
19. 自制一個近(遠)視眼原理及其矯正模型。(20 分) (1) 材料: (2) 原理:
答案 一、選擇題 1.B 2.C 3.D 4.B 5.D 6.B 7.D 8.B 二、 填空題 9.光的反射 光的直線傳播 10. 30 11.虛 6 不變 淺 12.照相機 放大鏡 13.凸 會聚 照相機 14.紅 縮小 小于 三、作圖題 四、實驗探究題 17. 2 大小 不能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蠟燭 B 與蠟燭 A 的像 不能重合 18.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同一直線上,燭焰、凸透鏡、光屏中 心在同一高度 B 和C 兩點之間 將蠟燭移到 B 點左側,并調整光 屏的位置
(四)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
題 號 題型 分值 設計意圖 預測 難度 反 饋 評 價 (要 根 據 學 生 的 答 題 結 果 來 完 成) 完 成 時 間
必備知識 關鍵能力 學科素養
1 選 擇 題 3 分 光的折射 放大鏡 理解能力 物理觀念 容易 60 分 鐘
2 選 擇 題 3 分 光 的 反 射、折射 理解能力 物理觀念 中等
3 選 擇 題 3 分 光 的 反 射 、 折 射、直線 傳播 理解能力 物理觀念 容易
4 選 擇 題 3 分 折射規律 理解能力 物理觀念 容易
5 選 擇 題 3 分 物 體 顏 色、光的 反射 理解能力 物理觀念 容易
6 選 擇 題 3 分 近視遠視 形成及矯 正 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 力 物理觀念 容易
7 選 擇 題 3 分 凸透鏡動 態成像 理解能力 科 學 思 維、物理 觀 念 較難
8 選 擇 題 3 分 影子、光 的折射、 透鏡成像 理解能力 物理觀念 容易
9 填 空 題 4 分 光速、光 的反射 理解能力 物理觀念 容易
10 填 空 題 2 分 光的反射 理解能力 物理觀念 容易
11 填 空 題 8 分 光 的 折 射 、 反 射、平面 鏡成像 解決實際 問題 的 能力 物理觀念 容易
12 填 空 題 4 分 凸透鏡成 像規律 理解能力 物理觀念 容易
13 填 空 題 6 分 凸透鏡會 聚作用 理解能力 物理觀念 容易
14 填 空 題 6 分 三基色 理解能力 物理觀念
15 作 圖 題 4 分 平面鏡成 像特點的 應用 解決實際 問題 的 能力 科 學 思 維、物理 觀 念 較難
16 作 圖 題 4 分 光的反射 和三條特 殊光線 綜合運用 能 力、 分析問題 能力 科 學 思 維、物理 觀 念 中等
17 實 驗 探究 9 分 平面鏡成 像特點的 探究 解決生產 生活 問 題的擔當 和 能力 科 學 思 維、科學 探 究、 社會責任 較難
18 實 驗 探究 9 分 探究凸透 鏡成像規 律律 設計探究 方案和獲 取證據的 能力 科 學 思 維、科學 探 究 較難
19 實 踐 操作 20 分 凸透鏡成 像 規 律 律、凸透 鏡會聚凹 透鏡發散 作用 設計探究 方案和解 決問題的 能力 科 學 思 維、 動手 實踐 較難 一 周
七、學生評價報告單
學生評價報告單
學生:
評價層面 評價方面 評語/等級/分數
過程性評價 興趣愛好 課余關注
課堂參與
專業選擇
態度方法 預習筆記
課堂作業
改正錯誤
思維品質 思維導圖
提問技能
表達交流
診斷性評價 實驗性探究 實驗設計
實驗操作
分析反思
階段性檢測 大概念
重要概念
次位概念
終結性考試 學習理解
應用實踐
遷移創新
總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至县| 内丘县| 晋中市| 盐山县| 洪雅县| 马龙县| 页游| 淮阳县| 剑河县| 平凉市| 扎兰屯市| 伊金霍洛旗| 盘锦市| 衡山县| 克拉玛依市| 苗栗县| 莎车县| 文水县| 镇安县| 临安市| 十堰市| 铜山县| 兰考县| 浮山县| 方山县| 饶阳县| 昌江| 马尔康县| 新乡市| 全椒县| 志丹县| 宜黄县| 博湖县| 公安县| 叙永县| 红桥区| 建湖县| 长兴县| 徐汇区| 保定市| 洛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