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象形文字的聯想》課型:造型 表現課時:1課時【教材分析】象形文字,是人類祖先通過描募實物形狀而發明的古文字,它不但有固定的讀法,而且是一幅幅有趣的圖畫。本課教材以 “學生與文宇文化” 為切入點,讓學生在了解一些有趣的象形文字的同時,體會漢宇豐富的形象內涵,激發民族自豪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教學時,應提供學生 “探究、理解、想象” 的空間,激發學生探宄問題的興趣。這節課體現了本單元綜合運用點、線、面、色來進行平面制作的要求,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圖形的表意能力。【學情分析】教材巖畫、金文、古畫與古文宇的比較欣賞導入,激發小學生猜想、比較的同時,也初步感知古文宇的宇形是來源于實物的描摹,小學生從探究瑪雅和埃及的象形文字的意思開始,激發興趣,體會各國不同的古文化,更由于就是一幅幅有趣的圖畫,小學生可以描描畫畫,并用豐富的色彩使之變成有趣味的畫面。【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感知象形文字,了解象形文字的描摹實物形象的特點,能運用形與色表現象形文字,并裝飾成畫面。讓學生初步了解象形文字,感知象形文字描摹實物形象的特點。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猜一猜” 活動中,認識文字與畫面結合的象形文字,在欣賞中,感受人類想像創造的能力,在嘗試中,發展想像力,創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畫面。學會運用夸張、變形、重復、排列等方法組合裝飾成畫。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對象形文字產生興趣,體驗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的豐富的形象思維能力,培養想像、創新能力。感知象形文字的變化過程,培養想象、創新能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感知象形文字及激發學生象想創新能力,表現象形文字。教學難點:結合象形文字的結構,用夸張、變形、組合、排列等方法裝飾成畫面。【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示范法、啟發談話法、對比教學法。【教學準備】課件PPT、課本、彩筆等工具。【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老師收到了一封比較有意思的信,圖片展示——遠古森林的來信,一個獵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只兇猛的老虎,它張大嘴巴想吃掉正在吃草的小鹿,接著獵人拿起了他的弓箭射死了這只老虎,于是拯救了這只小鹿的故事,想一想這封信是都是由什么文字組成的?環節二:新課講授在遠古時代,人類還沒有出現文宇,為了記錄事情,就用簡單的圖畫來表示。這個用圖畫方法來記事是很有趣的,可是時間一長,人們覺得這個記錄方法并不方便,于是人們創造了又像畫又像字的符號,后來我們把這個符號叫做象形文字。引導觀察看一看,出示巖畫圖片,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圖是巖畫,認識這幅畫嗎,是什么?慧眼識字游戲,啟發學生根據象形文字的形狀進行想像與表現,出示視頻“象形文字的聯想”,引導學生欣賞象形文字及其聯想畫面,探討象形文字與現在的漢字有何區別。看一看,它們是什么?引導學生欣賞課本圖片“巖面、古畫、古文字”,激發學生猜想、比較,初步感知古文字的宇形是來源于對實物的描摹。學生看巖畫,了解象形文字的來歷。學生理解象形文字的產生以及巖畫和文字的關系。啟發學生根據象形文字的形狀進行想像與表現。學生進行猜圖連線游戲活動。出示課件 “象形文字的聯想”,引導學生分別欣賞、分析“木、牛、羊、山”等象形文字及其聯想畫面。說一說:象形文字是怎樣演變成今天的文字的?引導觀察、分析象形文字從“具象一一意象——簡化”的過程。“木”的畫面“木”的象形文字“木”的簡體字“牛” 的畫面“牛”的象形文字“牛”的簡體字“羊”的畫面“羊”的象形文字 “羊”的簡體字環節三:示范播放繪畫視頻,播放一些輕音樂來輔助拓寬學生的抽象思維,營造輕松的創作環境。環節四:創作作業要求:將象形文字聯想成一幅畫:構圖飽滿、富有創意。環節五:展示與評價學生小組展示作業,簡談賞析體會,小組交流,運用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作業。與同學一起欣賞,并表達自己的觀點。評一評:我的作品美在那里?同學作品美在哪里?環節六:小結拓展在生活中,象形文字無處不在,請欣賞一下象形文字美化的生活用品【板書設計】象形文字的聯想象形文字的特點:重復、添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