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透鏡》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認識凸透鏡和凹透鏡,了解透鏡的焦點、焦距。(2)通過觀察,認識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3)能初步領略透鏡對光的神奇作用,激發求知欲。(二)過程和方法(1)通過觀察、觸摸等方法,讓學生能夠區別透鏡;(2))通過實驗觀察,讓學生知道透鏡對光的作用。(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激發學生樂于探索物質本質的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利用透鏡對光起會聚和發散的不同作用,分析透鏡在日常生活情景中的利與弊,培養學生辯證思想去看待世間萬物,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生活中很多用具類似凸透鏡,容易引發火災,全民關注消防,生命至上教育。(四)、教學重難點:(1)透鏡的作圖(2)理解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五)教學工具:凸透鏡、凹透鏡、激光筆、刻度尺,多媒體及課件。教師活動引入 課題 新課講解 課堂小結 情景: 播放視頻:水瓶點燃枯草。 想一想:為什么一個小小的水瓶就會點燃枯草? 老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一、透鏡的分類與結構 體驗: 學生觸摸并觀察近視眼鏡和遠視眼鏡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遠視眼鏡中間厚、邊緣薄,近視眼鏡中間薄、邊緣厚 (一)、透鏡 【老師】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做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做凹透鏡。 【老師】下列透鏡中,那些是凸透鏡,那些是凹透鏡,請同學上臺分類。 閱讀課本舉例生活中常見的透鏡 【老師】生活中人們經常使用眼鏡、照相機、放大鏡、望遠鏡等光學儀器。這些光學儀器的主要部件都是玻璃元件,叫做透鏡。 老師利用圓講解透鏡的形成原因:一般透鏡的兩個表面至少是一個表面是球的一部分。 主光軸和光心 1、主光軸 【教師】連接兩個球面球心,這條直線就是主光軸(板畫) 【教師】上一章節我們學習過光的折射,如果一束光從空氣中射入透鏡會發生什么現象呢? 【學生】光會發生偏折 教師演示:光通過凸透鏡和凹透鏡,光線發生偏折 【教師】通過此現象我們知道透鏡成像的原理本質就是光的折射 2、光心 【教師提問】通過透鏡的光是否一定會發生偏折,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 教師演示:光通過透鏡的中心,光傳播方向不變,并畫出光路。 【教師】光通過透鏡的中心傳播方向不變,我們把這一點叫做透鏡的光心,用O表示,凹透鏡光心是否也滿足這樣的性質,我們請同學上來試一下。 三、透鏡對光的作用 【教師】一束光通過透鏡,光線發生偏折,多束光同時通過透鏡會出現什么現象呢? 【教師演示】多束光同時通過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現象 【學生觀察并回答】多束光通過凸透鏡時,每一束光都偏向主光軸,通過凹透鏡時,每一束光都遠離主光軸。 【教師解釋】光經過凸透鏡后,折射光線比原來入射光線沿原來方向傳播后更加靠近主光軸,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會聚作用,光經過凹透鏡后,折射光線比原來入射光線沿原來方向傳播后更加遠離主光軸,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發散作用。 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1、過渡 【教師】說到透鏡對光的作用,老師想起這樣一個典故,有沒有語文成績好的同學來向大家解釋一下。 【學生回答】將冰削成圓形,舉起來對著太陽,用艾葉去呈接其光線,艾葉會被點燃。 【教師提問】太陽距離我們非常遠,所以太陽光相當于一束平行光,那么以艾呈其影的影是指什么?接下來我們進行實驗探究。 2、實驗探究 【教師】我們將用三束平行光替代太陽光,使用三線光源前需要將光源位置調整成平行,將透鏡放在指定位置,沿著入射光線方向擺放好光源,打開光源,仔細觀察現象并作出光路圖。 【教師提醒】禁止激光照射眼睛,時間3-5分鐘 【學生實驗】觀察并繪制出光路圖 【教師展示】展示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畫的光路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匯報總結-凸透鏡 【學生匯報】我發現三束平行光經過凸透鏡時,都在主光軸上交于一點,經過凹透鏡時折射光線都發散了,沒有交于一點 【教師總結】平行光經過凸透鏡時,在主光軸上交于一點,這個點叫做焦點(F),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f)。我們從另外一個方向發射平行光,會在凸透鏡另外一側也交于一點,所以凸透鏡具有兩個焦點(板畫出另一個焦點) 4、不同凸透鏡的焦距 【教師】我們來觀察一下,不同的凸透鏡,焦點位置相不相同。 【教師演示】更換不同厚度的凸透鏡,焦點位置發生改變 【總結得出】 凸透鏡越凸,焦距越小,對光的會聚作用越強 5、匯報總結-凹透鏡 【教師提問】凹透鏡是不是沒有焦點,同學們將折射光線反向延長試試 【學生畫圖】將折射光線反向延長之后在主光軸上也交于一點 【教師解析】我們發現將折射光線反向延長之后在主光軸上也交于一點,這個點就是凹透鏡的焦點,由于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所以我們把凹透鏡的焦點叫做虛焦點。同理可得,凹透鏡也具有兩個焦點(板畫)。 強化透鏡對光的作用 【教師】剛才我們已經學習過,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老師這里有兩幅圖,光線經過凸透鏡沒有在主光軸上交于一點,光線經過凹透鏡后卻交于一點了。 【教師演示】利用兩束激光。分別放置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折射光線和原來光線的傳播路徑的變化。 【教師解釋】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放入凸透鏡后,雖然折射光線沒有交于一點,但是相比較于原來的光線,更加靠近主光軸了,放入凹透鏡后,雖然折射光線還是交于一點,但是相比原來的焦點更靠右了。 光路是可逆的 【教師】我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已經知道了透鏡的兩種特殊光線,在前面的章節里我們學習到,在光的折射定律中,光路是可逆的,那么我們現在來探究在透鏡成像中光路是否可逆。 【教師演示】用不同顏色的激光筆沿著剛才的折射光線照射出去,發現經過焦點的光,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板畫)。有同學愿意試試凹透鏡是否也具有這樣的性質嗎? 【學生演示】凹透鏡成像中,光路也是可逆的,學生嘗試作圖。 【總結】在透鏡成像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釋典故 【教師】學習完剛才的知識,你們知道‘影’是什么意思了嗎? 【學生回答】焦點 【教師】在這個典故里,冰塊相當于中間厚邊緣薄的凸透鏡,那我們回到典故,將這個實驗模擬一遍。 【教師】太陽光相當于平行光,冰塊相當于凸透鏡,光線在主光軸上交于一點,那么我們如何找到這個焦點呢? 【學生回答】找最小最亮的點 【教師解析】我們上下移動透鏡或者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最小最亮的光斑,這個點就是焦點的位置,再利用刻度尺,測量得出透鏡的焦距。 【教師】由于凹透鏡對光具有發散作用,所以在光屏上不會出現最小最亮的光斑,用這個方法無法測量凹透鏡的焦距,要想知道如何測量凹透鏡的焦距,同學們可以在課后查閱資料。 分析總結 【教師】課堂講到這里已經接近尾聲了,我們需要解決課前的疑問,為什么礦泉水瓶會點燃枯草 【學生】礦泉水瓶相當于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教師】所以,我們一個小小的舉動,可能就會釀成大禍,不亂扔垃圾,不留水瓶在車內,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教師】最后請同學們回顧本節課的三條特殊光線,完成學案的三道作圖題。 【學生】展示畫圖結果 六、作業布置 《知能訓練》p66-6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