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勞動技術:課例“拱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分析本課是小學五年級第一學期《勞動技術》學科第6單元“拱橋”的第一課時。五年級聚焦木制制品的加工與制作,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知曉了木料的一般加工工序,學會了薄木板的鋸割方法,已具備一定的勞動能力和勞動習慣。本單元圍繞拱橋的制作展開教學活動。本課作為第一課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交流,對拱形結構的特點及拱橋的拱部分石塊的形狀特點有所了解;通過學習厚木板的加工方法,進一步鞏固鋸割技能,更熟練地使用小手工具、c形夾、砂紙等勞動工具;通過模擬拱橋搭建進行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能力。教學內容分析1.通過觀察認識拱橋的外形,了解拱橋“拱”這部分石塊的形狀。2.通過加工厚木塊,強化木塊鋸割、打磨的技能,養成規范、正確地使用工具進行操作的習慣,形成安全操作意識。3.通過用鋸割后的木塊搭建拱橋模型,并進行承重試驗,培養學生技術思維和工程理念,體驗與他人合作的愉快,感受勞動創造美好生活。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拱橋模型的搭建。教學難點:厚木塊的加工。教學過程活動一:觀察交流,認識拱橋結構課堂引趣入題,通過對我國各種橋梁建筑的賞析,引導學生感受現代工業勞動的魅力,接著通過展示典型橋梁造型,引導學生認識平板橋和拱橋,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本課利用數字化教學,引導學生細致觀察拱橋結構圖片,以畫圖的形式更好地認識拱橋的結構,了解拱橋搭建的規律,為搭建模型打基礎。活動二:發現需求,制定加工步驟本課通過組織學生嘗試搭建拱橋模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需求:由于材料太少,無法搭建,所以需要更多的木塊。在交流中進行思維的碰撞,找到解決方法:將木塊一鋸為二。組織學生結合學習經驗,確定木塊的加工步驟,明確制作流程:畫線→固定→鋸割→打磨。活動三:明確要點,實踐模型制作利用數字化教學,逐條強調技術要點,實現全員落實。同時“選一選”“拖一拖”“畫一畫”等多種互動模式,使得要點講解變得有趣而高效,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時間。學生還能在操作遇到困難時,有針對性地查閱資料,根據示范操作自主學習,并完成操作。學生參與整個工程過程,合作完成拱橋模型的搭建。活動四:嘗試探究,總結搭建規律本環節中,學生將對各組的實踐成果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出拱橋搭建的規律,真正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體會到勞動改變了生活。同時,利用數字化教學平臺,留給學生進一步主動探索的空間,引發學生進行主動性學習。為下節課的方案設計展示提供了便捷渠道。教學設計說明1. 數字化教學提升勞動素養本節課的教學中數字化的加入必不可少。在互動環節,利用數字化將互動和反饋簡單且快速地展示在大屏上,呈現全體學生的學習過程。使教師的反饋更有針對性,能結合學生間不同的差異情況,對于掌握情況良好的技術點弱講,對于有問題的技術點細講。在落實加工步驟和明確技術要點時,保證每個技術要點都全員落實,這也讓學生能有機會完整經歷工程制作的過程,不用再分段式操作。同時,高普及度的展示既能充分給予學生展示的平臺,還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及時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學生的復習回復和自主學習提供了可行性。2. 整體式實踐培養工程理念本節課在設計時不單單關注學生的技術操作,技術思維和工程理念上的培養更是關鍵。課堂分為“講”和“做”兩大環節,通過“講”正確識別技術要點,通過“做”完整體驗工程過程。采用這樣的整體教學模式,避免了學生機械性的練習,學生參與整個工程的過程,使其在腦海里形成一個工程的基礎理念,一旦遇到真實的問題,同樣能獨立地進行整個過程的規劃和實施。同時,整體性的制作過程也能培養學生的技術思維,學生在加工木塊的過程中,會自發地對操作進行初步的評估,在之后的操作中自主進行彌補,使學生通過這樣的過程在腦海中初步形成用技術解決問題的概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