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蜀道難》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素養目標 重點難點1.了解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把握整體文章脈絡。 2.反復吟詠,細酌鑒賞詩歌內容,品析本文藝術特色。 3.對比閱讀,感受詩歌藝術魅力,形成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 1.豐富自身對現實生活和文學形象的感受與理解。 2.感受和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和情感之美,具有正確的價值觀。 1.掌握詩歌整體脈絡,準確鑒賞詩歌內容。 2.形成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知人論世 筑牢基礎【作者簡介】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被譽為“詩仙”。他性格豪邁,渴望建功立業;糞土王侯,傲視權貴,同情人民,關心政局。有時也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的情緒。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兼善各體詩歌,尤以古詩為精。詩風雄奇、飄逸、直率、自然。【名詞解釋】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一種詩體,主要是指唐以前的樂府民歌、文人詩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們的體式而寫的詩歌。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表現在詩題上,有歌、行、引、吟等體裁。《蜀道難》就是一首典型的古體詩。【寫作背景】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李白初入長安之作。《蜀道難》是樂府古題,它以蜀道險阻為內容,寓有功業難成之意。正是這一點,觸動了李白初入長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當友人入蜀時,他便用這一古題寫詩送別友人。詩中極力描繪入蜀道路的艱難險阻,表達對蜀中軍閥割據作亂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擔憂,更借此抒發世道艱難,志士功業難成的悲憤。【生字注音】噫吁嚱(yī xū xī) 鳧(fú) 棧(zhàn) 猱(náo)捫參(ménshēn) 崢嶸(zhēnɡ rónɡ) 巉 (chán)咨嗟(zī jiē) 豗(huī) 砯(pīnɡ) 崔嵬(cuī wéi)【思維拓展】古代歷史上每一個重要的詩人都有人們給予的詩壇稱號,我們都知道李白被稱為“詩仙”,你還知道其他詩人的稱號嗎?請和同學們分享一下。詩圣——杜甫(他的詩歌被稱為“詩史”)詩魔——白居易(代表作:《長恨歌》《賣炭翁》)詩佛——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鬼——李賀(代表作:《李憑箜篌引》)詩骨——陳子昂(代表作:《登幽州臺歌》)詩杰——王勃(代表作:《滕王閣序》)【題目講解】《蜀道難》是樂府舊題。蜀道,蜀地的道路。難,艱難。本詩題目意為(進入)蜀地的道路艱難(難行)。誦讀指導及文章結構1.誦讀指導(1)把握節奏:此詩為詩歌體裁,誦讀時應注重節奏感,按照詩歌的韻律和行文特點進行斷句。注意“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等重點語句的語氣和重音。(2)體現韻律:李白詩歌講究平仄和韻律,誦讀時應盡量體現這一特點。通過聲音的抑揚頓挫、高低起伏,表現出詩歌的音樂美感。2.全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先總寫蜀道之難,然后寫蜀道的歷史、地貌、來由,最后寫蜀道的高危。第二段:蜀道之險峻。第三段:蜀中戰禍之烈。(二)詩歌內容探究1.蜀道“難”在何處?(1)蜀道“難”在高危(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2)蜀道“難”在險峻(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3)蜀道“難”在人禍(磨牙吮血,殺人如麻。)詩中多次出現“西”字,如“西當太白有鳥道”“問君西游還”“側身西望長咨嗟”,這表明詩人的立足點在秦。這與“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是否沖突?兩者不沖突。“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這是詩人借用蜀人的口氣,對歷險而來的游者深表嘆息。“胡為乎來哉”不是詢問,而是慨嘆,它暗含“何苦而來”之意。3.詩歌寫蜀道險要的背后是否有言外之意 好突出劍閣的險要,易守難攻, 歷史上在此割據稱王不乏其人。別人都說此段有勸人引以為戒,警惕戰亂發生的意圖,“磨牙吮血,殺人如麻”既寫猛獸,又影射政治兇煞,一語雙關。唐寶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潛伏著危機,作者這樣寫,一方面是要表現蜀道之難,另一方面是要提醒人們注意世事、時局,表明國事的憂慮與關切。4.“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有什么作用?開頭一句,領起全文,嘆蜀道之高,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調。中間一句,嘆蜀道之險,強調主旋律,把詩歌推向高峰。結尾一句,嘆蜀中戰禍之烈,照應題目、開頭,給人強烈的感嘆。5.詩人是怎樣來表現蜀道之難(雄奇險峻)的 (1)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險阻。(2)側面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3)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4)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蜀道上空寂悲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5)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6.人們對本詩的主旨猜測頗多,你認為這首詩歌是為何而作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與其他同學分享交流。舉例:從歷史的角度看,李白所處的時代背景使得這首詩可能含有更深層次的含義。李白生活的唐代,政治斗爭激烈,許多文人都因言獲罪。而李白本人也曾因政治上的言論受到打壓。因此,我認為,《蜀道難》實際上是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暗喻。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實際上是對當時政治環境的高度概括。7.請結合文本內容,分析本文藝術特色。(1)人物語言個性化。無論是男女主人公還是其他人物,都可以從其語言中感受到人物的個性化特點。(2)富有民歌氣息和抒情意味。文中采用了《詩經》里“賦、比、興”的手法,既有民歌的氣息,同時本文的抒情意味強烈。(3)鋪陳酣暢淋漓。本文運用了大量的鋪陳內容,為故事的展開奠定基礎。8.課堂小結本詩襲用樂府舊題,圍繞“難”字展開,借助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強烈的熱愛之情,揭示出當時太平景象后潛在的危機,透露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和關切。《蜀道難》體系建構圖題組A 基礎過關練1.(2021下·寧夏·高一寧夏長慶高級中學校考期中)選出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 )A.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B.砯崖轉石萬壑雷C.君子生非異也 D.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通假字的能力。A.無:通“毋”,不要。句意:雞鴨豬狗的繁殖飼養,不要錯過時節。B.無通假字。句意:水石相擊轉動像萬壑鳴雷一般。C.生,通“性”,本性。句意: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D.頒,通“斑”,斑白。句意:頭發花白的老人不會在路上背著或者頂著東西了。故選B。2.(2021上·黑龍江牡丹江·高一牡丹江市第三高級中學校考期中)下列各句中沒有運用比喻手法的一項是( )A.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B.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C.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D.月照花林皆似霰【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A.“青云梯”比喻高聳入云的山路。B.把“萬事”比喻為“東流水”,形容萬般世事一去就不回頭。C.仙人就是以霓為衣,以風為馬,沒有運用比喻。D.把“明月照在花林上”比喻成“一層雪霰”。故選C。3.(2021下·寧夏·高一寧夏長慶高級中學校考期中)選出對李白《蜀道難》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 )A.開篇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奔放雄奇的感情基調。B.詩人以夸張的筆墨描繪了自古以來秦蜀之間被高山峻嶺阻擋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經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飛的鳥兒能從其低缺處飛過。C.千里翱翔的黃鶴不能飛渡,輕疾敏捷的獼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難了。詩人的夸張、襯托之筆極寫蜀道的高不可攀。D.青泥嶺為唐人人蜀要道,詩人以寫實的手法著重寫其山路的縈回和山勢的峻危來表現人行其上的情狀和畏懼心理,捕捉了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等細節加以摹寫,困危之狀如在目前。【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本內容的能力。D.“詩人以寫實的手法著重寫其山路的縈回和山勢的峻危”錯誤,攀援青泥嶺的細節并非寫實而是想象。故選D。4.(2021下·高二課時練習)下列每組句子中對加點字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危乎高哉 危:危險開國何茫然 茫然:模糊難知的樣子B.捫參歷井仰脅息 參、井:均為星宿名,相傳分別為蜀、秦二國的分野青泥何盤盤 盤盤:形容山路曲折盤旋C.使人聽此凋朱顏 調:使……凋謝,這里指臉色由紅潤變成鐵青不與秦塞通人煙 塞:阻塞D.以手撫膺坐長嘆 撫膺:撫摸著雙腿連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離【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危乎高哉”意思是“多么高峻啊”,“危”,高。C.“不與秦塞通人煙”意思是“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塞”,山川險要的地方。D.“以手撫膺坐長嘆”意思是“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徒長吁短嘆”,“撫膺”,撫摸著胸口。故選B。5.(2023下·高二課時練習)對下列詩句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A.“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開篇幾句,統攝全詩,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出主旨,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B.“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很久以來秦蜀兩地相鄰而不通,強化讀者對蜀道難行的感受。C.“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相傳五丁開山后才逐漸有蜀道,既可突顯蜀道來之不易,也能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D.“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蜀道在山巖間曲折盤旋,而且道路滿是污泥,行走更加艱難危險。【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句含義及作用的能力。D.“而且道路滿是污泥”錯誤。“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的意思是青泥嶺多么曲折繞著山巒盤旋,百步之內縈繞巖巒轉九個彎彎。“青泥”,青泥嶺,在今甘肅徽縣南,陜西略陽縣北。故選D。6.(2023下·高二課時練習)下列對《蜀道難》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蜀道難》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并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B.詩歌一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以下隨著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詠嘆反復出現,像一首樂曲的主旋律一樣激蕩著讀者的心弦。C.“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參與井分別是秦與蜀分野,捫參歷井,言環蜀之境,道路險阻,所在皆然,令人脅斂屏氣而息,惟有撫膺長嘆而已。D.詩人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的馳騁想象,創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現實主義色彩。【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內容、情感、風格及表達技巧的能力。D.“充滿了現實主義色彩”錯誤,神話傳說和想象使詩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故選D。7.(2023下·高二課時練習)下面是對本首詩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時寫的,他襲用樂府古題,結合自己所見,并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綺麗驚險的山川。B.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熱情地贊嘆自然景物,借以抒發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C.詩人以變幻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D.詩人善于把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來寫景抒情,從蠶叢開國到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內容、情感及藝術特色的能力。A.“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時寫的”錯。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蜀道難》中,詩人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并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故選A。題組B 能力提升練(2023下·高二課時練習)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蜀道難[唐]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8.詩人借助藝術想象,運用夸張、襯托手法,極寫山勢高危,請選擇一個方面加以分析。9.詩人采用了哪些手法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請舉例說明。【答案】8.示例一:“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極寫山勢高危,蜀道難行,借黃鶴與猿猱來反襯,山高得連黃鶴也不能飛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難上加難了。示例二:“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運用夸張,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 9.(1)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險阻。(2)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援,映襯人行走其上難上加難。(3)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4)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5)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解析】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章藝術手法的能力。題干要求找到“夸張”“襯托”的手法寫“山勢高危”的詩句進行分析,答題時找到句子,分析即可,如“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運用夸張手法,說蜀道距離天還不滿一尺,極言山峰之高,渲染了驚險的氣氛。詩歌還借人的行為反襯蜀道的高危,如“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寫人行其上的艱難情狀和畏懼心理,捕捉了在嶺上曲折盤桓、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等細節動作加以摹寫,運用側面襯托的手法,寥寥數語,便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章表現手法的能力。(1)詩句“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用五丁開山的神話傳說,寫蜀道當開通之難,表現蜀道難以逾越;“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用太陽神的神話,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標接天,擋住了太陽神的運行。(2)運用虛寫映襯手法。詩人想象蜀道之難行,借黃鶴與猿猱來反襯。山高得連千里翱翔的黃鶴也不得飛度,輕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難上加難了。(3)詩句“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連續寫人的動作、神態,“捫”“歷”“仰”“脅息”“撫膺”“長嘆”,詩人著重就其峰路的縈回和山勢的峻危來表現人行其上的艱難情狀和畏懼心理,捕捉了在嶺上曲折盤桓、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等細節動作加以摹寫,寥寥數語,便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困危之狀如在目前。(4)杜鵑鳥空谷傳響,充滿哀愁,使人聞聲失色,更覺蜀道之難。詩人借景抒情,用“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等感彩濃厚的自然景觀,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5)運用夸張手法,“連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飾山峰之高,“枯松倒掛倚絕壁”則是襯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參考譯文:唉呀呀,多么高峻多么偉岸!蜀道真太難攀簡直難于上青天。傳說中蠶叢和魚鳧建立了蜀國,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無法詳談。自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西邊太白山有飛鳥能過的小道。從那小路走可橫渡峨嵋山頂端。山崩地裂蜀國五壯士被壓死了,兩地才有天梯棧道開始相通連。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下有激浪排空紆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飛的黃鶴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于攀援。青泥嶺多么曲折繞著山巒盤旋,百步之內縈繞巖巒轉九個彎彎。可以摸到參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徒勞地長嘆。好朋友呵請問你西游何時回還?可怕的巖山棧道實在難以登攀!只見那悲鳥在古樹上哀鳴啼叫,雄雌相隨飛翔在原始森林之間。月夜聽到的是杜鵑悲慘的啼聲,令人愁思綿綿呵這荒蕩的空山!蜀道真難走呵簡直難于上青天,叫人聽到這些怎么不臉色突變?山峰座座相連離天還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掛倚貼在絕壁之間。漩渦飛轉瀑布飛瀉爭相喧鬧著;水石相擊轉動像萬壑鳴雷一般。那去處惡劣艱險到了這種地步;唉呀呀你這個遠方而來的客人,為了什么要來到這個險要地方?劍閣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難攻占。駐守的官員若不是皇家的近親;難免要變為豺狼踞此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膽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覺防范長蛇的災難。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獸殺人如麻即令你膽寒。錦官城雖然說是個快樂的所在,如此險惡還不如早早地把家還。蜀道太難走呵簡直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與長嘆!題組C 培優拔尖練(2023上·四川綿陽·高三四川省綿陽江油中學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按要求作答。卜居①杜甫(唐)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銷客愁。無數靖蜓齊上下,一雙鴻鵝對沉浮。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注】①卜居:《楚辭》中有屈原名篇《卜居》。此詩是詩人寓居成都時所作。1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卜居”即“選擇居所”,詩人首聯寫居所的自然環境和選擇居于此的原因。B.“出郭”一詞是一語雙關,字面的意思就是詩人避難入蜀,遠離了政治的漩渦。C.頷聯中的“塵事”指的是塵俗之事,而“客愁”指的是詩人行旅懷鄉的愁思。D.“堪”的意思是“能夠,勝任”,“須”則有“應當”之意,“向”即“前往”。11.同樣寫蜀地,此詩和李白《蜀道難》的景與情有何不同?【答案】10.B 11.①杜詩描繪了草堂周圍環境的清幽靜謐,表達詩人擺脫了漂泊生活,忘卻了俗世喧囂煩惱,居于此地的閑適輕松喜悅之情。②李詩借寫蜀道陡峭險峻、雄偉奇麗,表達對友人關切之情的同時,也勸誡其不要羈留蜀地,早日回長安。【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賞析藝術特色的能力。B.“字面的意思就是詩人避難入蜀,遠離了政治的漩渦”錯誤,字面意思就是“城外”,深層含義才是“詩人避難入蜀,遠離了政治的漩渦”。故選B。11.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景物形象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杜詩寫景寫到“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無數蜻蜓齊上下,一雙鴻鵝對沉浮”,寫景顯得清幽而靜謐,傳達出一種愜意之感,表現的是一種舒適輕松的喜悅之情。因為詩人此時暫時結束了常年漂泊的生活,暫時忘卻了俗世的喧囂煩惱。李詩寫景寫到“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土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九折縈巖巒……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主要表現的是蜀道的高峻陡峭,借此勸慰友人雖然蜀地適合生活,但不要長期留在蜀地,要盡早回長安,表現的是對友人的關切之情。12.(2022上·河北秦皇島·高二校考期末)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詩經·氓》中,“ , ”兩句運用比興手法,告誡女子不要沉溺于愛情。(2)屈原在《離騷》中表現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難生活,并因此流淚嘆息的名句是“ , ”。(3)李白《蜀道難》中用“五丁開山”的神話傳說,交代了蜀地最終打通道路的兩句是“ , ”。【答案】于嗟鳩兮 無食桑葚 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 地崩山摧壯士死 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寫錯的字:“鳩”“兮”“葚”“太”“哀”“棧”“鉤”。《蜀道難》教考銜接考查分析表3.1 《蜀道難》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素養目標 重點難點1.了解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把握整體文章脈絡。 2.反復吟詠,細酌鑒賞詩歌內容,品析本文藝術特色。 3.對比閱讀,感受詩歌藝術魅力,形成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 1.豐富自身對現實生活和文學形象的感受與理解。 2.感受和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和情感之美,具有正確的價值觀。 1.掌握詩歌整體脈絡,準確鑒賞詩歌內容。 2.形成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知人論世 筑牢基礎【作者簡介】李白,字 ,號 ,被譽為“ ”。他性格豪邁,渴望建功立業;糞土王侯,傲視權貴,同情人民,關心政局。有時也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的情緒。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最杰出的 詩人,他兼善各體詩歌,尤以古詩為精。詩風雄奇、飄逸、直率、自然。【名詞解釋】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一種詩體,主要是指唐以前的樂府民歌、文人詩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們的體式而寫的詩歌。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表現在詩題上,有歌、行、引、吟等體裁。《蜀道難》就是一首典型的古體詩。【寫作背景】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李白初入長安之作。《蜀道難》是樂府古題,它以蜀道險阻為內容,寓有功業難成之意。正是這一點,觸動了李白初入長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當友人入蜀時,他便用這一古題寫詩送別友人。詩中極力描繪入蜀道路的艱難險阻,表達對蜀中軍閥割據作亂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擔憂,更借此抒發世道艱難,志士功業難成的悲憤。【生字注音】噫吁嚱( ) 鳧( ) 棧( ) 猱( )捫參( ) 崢嶸( ) 巉 ( )咨嗟( ) 豗( ) 砯( ) 崔嵬( )【思維拓展】古代歷史上每一個重要的詩人都有人們給予的詩壇稱號,我們都知道李白被稱為“詩仙”,你還知道其他詩人的稱號嗎?請和同學們分享一下。【題目講解】《蜀道難》是樂府舊題。蜀道,蜀地的道路。難,艱難。本詩題目意為(進入)蜀地的道路艱難(難行)。誦讀指導及文章結構1.誦讀指導(1)把握節奏:此詩為詩歌體裁,誦讀時應注重節奏感,按照詩歌的韻律和行文特點進行斷句。注意“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等重點語句的語氣和重音。(2)體現韻律:李白詩歌講究平仄和韻律,誦讀時應盡量體現這一特點。通過聲音的抑揚頓挫、高低起伏,表現出詩歌的音樂美感。2.全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二)詩歌內容探究1.蜀道“難”在何處?詩中多次出現“西”字,如“西當太白有鳥道”“問君西游還”“側身西望長咨嗟”,這表明詩人的立足點在秦。這與“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是否沖突?3.詩歌寫蜀道險要的背后是否有言外之意 4.“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有什么作用?5.詩人是怎樣來表現蜀道之難(雄奇險峻)的 6.人們對本詩的主旨猜測頗多,你認為這首詩歌是為何而作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與其他同學分享交流。7.請結合文本內容,分析本文藝術特色。8.課堂小結本詩襲用樂府舊題,圍繞“難”字展開,借助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強烈的熱愛之情,揭示出當時太平景象后潛在的危機,透露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和關切。《蜀道難》體系建構圖題組A 基礎過關練1.(2021下·寧夏·高一寧夏長慶高級中學校考期中)選出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 )A.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B.砯崖轉石萬壑雷C.君子生非異也 D.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2.(2021上·黑龍江牡丹江·高一牡丹江市第三高級中學校考期中)下列各句中沒有運用比喻手法的一項是( )A.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B.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C.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D.月照花林皆似霰3.(2021下·寧夏·高一寧夏長慶高級中學校考期中)選出對李白《蜀道難》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 )A.開篇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奔放雄奇的感情基調。B.詩人以夸張的筆墨描繪了自古以來秦蜀之間被高山峻嶺阻擋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經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飛的鳥兒能從其低缺處飛過。C.千里翱翔的黃鶴不能飛渡,輕疾敏捷的獼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難了。詩人的夸張、襯托之筆極寫蜀道的高不可攀。D.青泥嶺為唐人人蜀要道,詩人以寫實的手法著重寫其山路的縈回和山勢的峻危來表現人行其上的情狀和畏懼心理,捕捉了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等細節加以摹寫,困危之狀如在目前。4.(2021下·高二課時練習)下列每組句子中對加點字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危乎高哉 危:危險開國何茫然 茫然:模糊難知的樣子B.捫參歷井仰脅息 參、井:均為星宿名,相傳分別為蜀、秦二國的分野青泥何盤盤 盤盤:形容山路曲折盤旋C.使人聽此凋朱顏 調:使……凋謝,這里指臉色由紅潤變成鐵青不與秦塞通人煙 塞:阻塞D.以手撫膺坐長嘆 撫膺:撫摸著雙腿連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離5.(2023下·高二課時練習)對下列詩句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A.“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開篇幾句,統攝全詩,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出主旨,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B.“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很久以來秦蜀兩地相鄰而不通,強化讀者對蜀道難行的感受。C.“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相傳五丁開山后才逐漸有蜀道,既可突顯蜀道來之不易,也能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D.“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蜀道在山巖間曲折盤旋,而且道路滿是污泥,行走更加艱難危險。6.(2023下·高二課時練習)下列對《蜀道難》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蜀道難》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并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B.詩歌一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以下隨著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詠嘆反復出現,像一首樂曲的主旋律一樣激蕩著讀者的心弦。C.“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參與井分別是秦與蜀分野,捫參歷井,言環蜀之境,道路險阻,所在皆然,令人脅斂屏氣而息,惟有撫膺長嘆而已。D.詩人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的馳騁想象,創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現實主義色彩。7.(2023下·高二課時練習)下面是對本首詩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時寫的,他襲用樂府古題,結合自己所見,并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綺麗驚險的山川。B.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熱情地贊嘆自然景物,借以抒發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C.詩人以變幻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D.詩人善于把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來寫景抒情,從蠶叢開國到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題組B 能力提升練(2023下·高二課時練習)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蜀道難[唐]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詩人借助藝術想象,運用夸張、襯托手法,極寫山勢高危,請選擇一個方面加以分析。詩人采用了哪些手法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請舉例說明。題組C 培優拔尖練(2023上·四川綿陽·高三四川省綿陽江油中學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按要求作答。卜居①杜甫(唐)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銷客愁。無數靖蜓齊上下,一雙鴻鵝對沉浮。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注】①卜居:《楚辭》中有屈原名篇《卜居》。此詩是詩人寓居成都時所作。1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卜居”即“選擇居所”,詩人首聯寫居所的自然環境和選擇居于此的原因。B.“出郭”一詞是一語雙關,字面的意思就是詩人避難入蜀,遠離了政治的漩渦。C.頷聯中的“塵事”指的是塵俗之事,而“客愁”指的是詩人行旅懷鄉的愁思。D.“堪”的意思是“能夠,勝任”,“須”則有“應當”之意,“向”即“前往”。11.同樣寫蜀地,此詩和李白《蜀道難》的景與情有何不同?12.(2022上·河北秦皇島·高二校考期末)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詩經·氓》中,“ , ”兩句運用比興手法,告誡女子不要沉溺于愛情。(2)屈原在《離騷》中表現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難生活,并因此流淚嘆息的名句是“ , ”。(3)李白《蜀道難》中用“五丁開山”的神話傳說,交代了蜀地最終打通道路的兩句是“ , ”。《蜀道難》教考銜接考查分析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1《蜀道難》(同步學案)(原卷版).docx 3.1《蜀道難》(同步學案)(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