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2《離騷》學案 (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2《離騷》學案 (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1.2《離騷》
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素養目標 重點難點
1.了解作者生平背景及《離騷》的文學常識,背誦第三段內容。 2.掌握本文藝術手法,進行教考銜接專項訓練,鞏固考點,提升學習針對性。 3.深入分析主人公性格特點,自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豐富自身對現實生活和文學形象的感受與理解。 2.感受和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和情感之美,具有正確的價值觀。 1.掌握本文的藝術手法,提升文言文學習運用能力。 2.深入分析主人公性格特點,樹立正確的觀念。
知人論世 筑牢基礎
【基本簡介】
屈原,名平,戰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我國第一位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香草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代表作品:《離騷》《九歌》《天問》等。
【名詞解釋】
現實主義(源頭:《詩經》)
文學藝術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按照生活的本來樣式精確細膩地描寫現象,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的典型人物。
浪漫主義(源頭:《楚辭》)
文學藝術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它在反映現實上,善于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語言瑰麗神奇的想象和夸張手法來塑造形象。
【生字注音】
陬(zōu) 庚寅(gēng yín) 揆(kuí) 肇(zhào)
錫(cì) 扈(hù) 紉(rèn) 搴(qiān)鞿(jī)
誶(suì) 纕(xiāng) 忳(tún) 侘傺(chà chì)
溘(kè) 攘詬(rǎng gòu) 芰(jì)
【思維拓展】
“楚辭”和《楚辭》具有不同的含義,你能指出兩者的不同之處嗎?“楚辭”又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查閱相關資料,交流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
(1)詩體名。“楚辭”是屈原吸收楚地民間語言和民歌形式而創作的一種詩歌樣式,其特點是句式長短不一,多用“兮”字。又稱“騷”體。
(2)總集名。《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收錄了屈原、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的詩歌作品,其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3)特色:“楚辭”以優美的語言、豐富的想象,融入神話傳說,塑造鮮明形象;以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的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后世影響很大。
【題目講解】
“離騷”之義,古今學者眾說紛紜。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解釋為“離憂”,即遭遇憂愁;王逸《楚辭章句》釋為“別愁”。
誦讀指導及文章結構
1.誦讀指導
(1)掌握節奏和韻律:在誦讀時,需要把握好句子的節奏和停頓,根據意思和情感的變化來調整語速和語調。同時,要注意押韻和平仄的運用,使誦讀更加和諧悅耳。
(2)運用聲音的變化:在誦讀《離騷》時,可以運用聲音的變化來傳達詩歌的情感和意境。例如,通過高昂或低沉的語調來表達激昂或悲涼的情感;通過急促或緩慢的語速來表現緊張或舒緩的氣氛。
2.全文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自述家世出身和名字美好的意義。
第二部分:敘述自己積極進修,鍛煉品質和才能也慨嘆時間的流逝,對自己不被重用的惋惜。
第三部分:表達詩人憂慮之情和昂揚的斗志。
(二)基礎文言知識梳理
1.詞類活用
(1)鷙鳥之不群兮:群,名詞活用作動詞,合群。
(2)伏清白以死直兮:死,為動用法,為……而死。
(3)屈心而抑志兮:屈,使動用法,使……受委屈。
2.特殊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 : 賓語前置句
(2)高余冠之岌岌兮:定語后置句
(3)肇錫余以嘉名:介詞結構后置句
(4)謇朝誶而夕替: 被動句
(二)詩歌內容探究
1.一、二段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簡要概括。
本文塑造了一位出身高貴,既注重內美修潔,又注意外美修飾,集眾美于一身,情操才華卓然出眾,敢為天下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詩人首先交代了自己高貴的出身、吉祥的誕辰和美好的名字等上天與先人賜予的“內美”,進而描述了自己“扈江離與辟芷”、“紉秋蘭”、攬“宿莽”等對“外美”的修飾,寫出自己品格修養、才能的卓爾不群。而“恐年歲之不吾與”等抒情性詩句則表明了詩人迫不及待的報國之心與敢為天下先的無所畏懼之情等。
三、四段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簡要概括。
《離騷》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憂國憂民、正道直行、獻身理想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著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其次,他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主張舉賢任能。第二,他主張美政,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反對統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堅強不屈。
3.本文重點運用了什么手法?結合文本進行分析。
詩人以“江離”、“辟芷”、“秋蘭”三種香草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而剝皮不死的“木蘭”、經冬不枯的“宿莽”屈原所采的都是芳香堅固耐久的植物,比喻精勤修德,所堅持皆忠善長久之道。著重用來比喻自己追求理想、堅忍不拔的毅力。這樣寫突出了屈原正直純潔的人格,充分展示屈原美好的內心世界;同時,比喻的運用,使詩歌形象、含蓄,更具韻味,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
4.文中還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結合具體詩句進行分析。
文中還運用了大量的比興手法。在本文中“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等句子都采用了這種方法,委婉深刻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與志向。
5.節選的這部分里第三節先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四節接著卻又說“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其未遠”,前后是否有矛盾?
前面寫的是詩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小人誣陷,君王是非不分,疏遠了他,雖遭多方沉重打擊,但他心志彌堅,毫不退縮。后面寫詩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潔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動中積極進取,謀求變革,遠離政壇,并不意味著放棄操守,因此并不矛盾。
6.屈原一心想要實現“美政”,又為什么會“朝誶而夕替”以致被君王流放呢?
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坦蕩的胸懷、磊落的品性決定了他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會瞻前顧后,更不可能中途更改主張,因此得不到君王認可。這是昏庸政治的必然,具體來說,原因之一是“余心之所善兮”,愛用香蕙作佩帶,又喜采集白芷;原因之二是“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君王“終不察夫民心”;原因之三是“固時俗之工巧兮”,“背繩墨以追曲兮”。
7.請結合文本內容,分析本文藝術特色。
1.深刻的現實內容與高度的浪漫主義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
《離騷》作為一首宏偉瑰麗、令人回腸蕩氣的政治抒情詩,以大膽的想象、夸張和象征等手法,生動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國的現實斗爭,表現作者了對現實社會的深廣憂憤和精神上的追求。
2.鮮明的語言特色。
以六字句為基本句式,參差變化,舒展自如;雙句押韻,節奏鏗鏘而活潑變化,抒情淋漓酣暢,聲情并茂;間以楚地方言,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3.善用“賦、比、興”的手法。
本篇的賦既用于敘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實而又易于接受。而“比”與“興”的用法較《詩經》也有了較大進步。
8.課堂小結
文本敘述詩人的身世,表明心志,回顧自己因潔身自好、堅持正道而受到小人的猜疑、造謠、中傷,處于被君主疏遠的困厄處境。詩人一方面表明誓死不和小人同流合污的決絕態度,另一方面設想自己退隱后將更加努力地培養自己的美好德行。
《離騷》體系建構圖
題組A 基礎過關練
1.(2023下·全國·高二隨堂練習)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全都不正確的一組是( )
①日月忽其不淹兮(久留) ②謠諑謂余以善淫(謠言)
③延佇乎吾將反(久久) ④回朕車以復路兮(皇帝的謙稱)
⑤進不入以離尤兮(到朝廷做官) ⑥寧溘死以流亡兮(突然) ⑦馳椒丘且焉止息(驅馬疾行)
A.①④⑤⑦ B.③⑤⑦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②謠諑:毀謗。句意:造謠誣蔑說我是淫邪的人。
④朕:第一人稱代詞,我。句意:調轉我的車走回原路啊。
故選C。
2.(2023下·湖北荊州·高二沙市中學校考階段練習)下列語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B.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C.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D.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通假字的能力。
A.“離”,通“罹”,遭受。句意:既然進取不成反而獲罪,那就回來把我舊服重修。
B.無通假字。句意:我打算回頭轉身,好在迷失方向還不算太遠。
C.“錯”,通“措”,措施。句意:那些貪圖利祿的小人本來就善于投機取巧,方圓和規矩他們可以全部拋棄。
D.“章”,通“彰”,彰顯。句意:佩著五彩繽紛華麗裝飾,散發出一陣陣濃郁清香。
故選B。
3.(2023上·山東濟南·高二山東省濟南市萊蕪第一中學校考期末)選出下列特殊句式分類正確的一項( )
①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②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③“離騷”者,猶離憂也。 ④不獲世之滋垢。⑤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⑥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⑦大破楚師于丹、淅。⑧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⑨是時屈原既疏。⑩秦,虎狼之國。 舉賢以自佐。 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被發行吟澤畔。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而自令若是。
A.①⑦⑧/ ②④⑨ / ③⑤⑩ / ⑥ /
B.①⑦⑧ / ②④⑨ / ③⑤⑩ / ⑥ / /
C.①⑦⑧/ ②④⑨ / ③⑤⑩ / ⑥ / /
D.①⑧/ ②④⑦⑨ / ③⑤⑩ / ⑥ / /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治亂明,于辭令嫻”。句意:明了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外交辭令。
②被動句,“見、被”表被動。句意:誠信而被懷疑,盡忠卻被誹謗。
③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句意:“離騷”,就是遭遇憂愁的意思。
④被動句,語意被動句。句意:不沾染塵世的污垢。
⑤判斷句,“者”表判斷。句意:屈原的《離騷》詩,則兩者之美兼而有之。
⑥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秦愿獻商於六百里之地”。句意:秦國愿意獻上商、於之間的六百里土地。
⑦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丹、淅大破楚師”。句意:在丹水和淅水一帶大破楚軍。
⑧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而于懷王之寵姬鄭袖設詭辯”。句意:通過他在懷王寵姬鄭袖面前編造了一套謊話。
⑨被動句,語意被動句。句意:這時屈原已被疏遠。
⑩判斷句。句意: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
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舉賢以佐自”。句意:選拔那些賢德有才能的人來輔助自己。
被動句,兩個“于”表被動。句意:所以在內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
省略句,省略介詞,“被發行吟(于)澤畔”。句意:披散頭發,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
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人又誰能以察察身,受汶汶物者乎”。句意: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
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而令自若是”。句意:卻自己選擇了這樣的道路。
①⑦⑧狀語后置句,②④⑨ 被動句,③⑤⑩判斷句,⑥ 定語后置句, 賓語前置句, 省略句。
故選C。
4.(2023下·高二課時練習)下面對課文的語言特色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全詩以四句為一節,每節中又由兩個用“兮”字連接的若連若斷的上下句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韻,使全詩一直在回環往復的旋律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節奏感。
B.全詩運用大量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征性的表現政治、思想意識方面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于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C.全詩以四句為一節,每節中又由兩個用“兮”字連接的上下句組成,使全詩具有循環往復之美。
D.運用了對偶、夸張、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全詩具有異彩紛呈之美。
【答案】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
D.“運用了對偶、夸張、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錯誤,《離騷》大量運用了比喻、對偶、象征的手法,沒有夸張、擬人。詩中大量運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佩帶香草喻保持修潔等。以“美人”象征君王,以“香草”象征賢士等。詩中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如“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等。
故選D。
5.(2023下·高二課時練習)下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詩中表達了屈原對不被人理解、遭人誹謗的不滿和憤懣。
B.全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手法。以采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潔等。
C.詩中表明了詩人絕不墨守成規,要與世俗周旋的處世態度。
D.詩中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做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內容及藝術特色的能力。
C.“詩人絕不墨守成規,要與世俗周旋的處世態度”錯誤,應是詩人對世俗的批判,批判世俗違背準繩,歪曲事實,競相把茍合取悅于人奉為法度。
故選C。
6.(2023下·高二課時練習)下列對《離騷》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善于用夸張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如“冠之岌岌”“佩之陸離”,有力地突出了詩人高潔的品質。
B.“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寫出了詩人后悔的心情,如此昏庸的君王,如此奸佞的小人,怎能與之為伍呢?故詩人決定返回原路,即不同流合污。
C.該詩塑造了一個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崇高的理想,峻潔的人格,堅強的意志。體現了浪漫主義的創作精神。
D.該詩不僅有揭露,有譴責,有絕不向反動勢力屈服和不變志從俗的堅強決心,還有憂國憂民的深厚情感。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B.“后悔的心情”錯,這里寫出了屈原的矛盾、猶豫。留下的話,自己的理想不被理解,而且自己慘遭迫害;選擇離開的話,與自己深厚的愛國感情不能相容。所以詩人在猶豫彷徨。
故選B。
題組B 能力提升練
(2023下·遼寧朝陽·高二建平縣實驗中學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節選自《離騷》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框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不復與言。
——《漁父》
7.下列語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B.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C.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D.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8.下列各句的句式與“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相同的一項是( )
A.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B.夫晉,何厭之有
C.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9.下列課文中和選文中的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B.漁父見而問之曰 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C.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D.安能以身之察察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10.下列對《漁父》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開篇以“顏色憔悴,形容枯槁”這八個字形象地刻出屈原政治失意、心力交瘁、形銷骨立的外在形象。
B.本文采用對話體的形式塑造了一位與世推移、隨遇而安的漁父形象,他勸屈原與世俗同流,不必獨醒高舉,
C.本文屈原用“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兩個淺近形象的借代句,說明自己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態度。
D.本文是一篇可讀性很強的優美散文,給我們樹立了一種高尚的人格精神:為人生理想毅然赴死,以死明志。
11.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2)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答案】7.B 8.C 9.A 10.C 11.①人生各有各的樂趣啊,我獨愛美,并且習以為常。即使被肢解我還是不會改變啊,難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變嗎?
②我聽說,剛洗過頭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讓清白干凈的身子去接觸世俗塵埃的污染呢?
【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通假字的能力。
A.“離”,通“罹”,遭受。句意:既然進取不成反而獲罪,那就回來把我舊服重修。
B.無通假字。句意:調轉我的車走回原路啊,趁著迷途未遠趕快罷休。
C.“錯”,通“措”,措施。句意:那些貪圖利祿的小人本來就善于投機取巧,方圓和規矩他們可以全部拋棄。
D.“章”,通“彰”。句意:佩著五彩繽紛華麗裝飾,散發出一陣陣濃郁清香。
故選B。
8.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例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為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高余岌岌之冠兮,長余陸離之佩”。句意: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帶增得長悠悠。
A.“不吾知其亦已兮”為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不知吾其亦已兮”。句意:世人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我的內心確是芳潔純真。
B.“夫晉,何厭之有”為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夫晉,有何厭”。句意:晉國,哪里有滿足的時候呢?
C.“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為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太子及知其事者賓客”。句意: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賓客,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來給他送別。
D.“若亡鄭而有益于君”為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若亡鄭而于君有益”。句意:如果鄭國滅亡對您有好處。
故選C。
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兩個“為”都是句末語氣詞,譯為“呢”。句意:為什么您偏要憂思那么深沉、行為那么高超,而讓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場呢?/現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則好比是魚和肉,為何還辭別呢?
B.動詞,見到;介詞,表被動。句意:漁翁看見就問他說。/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消除了。
C.代詞,那;語氣詞,表商量語氣,還是。句意:何不攪渾那泥水揚起那濁波?/用戰亂來改變出兵時的整肅,是不勇武的。我們還是回去吧。
D.定語后置的標志;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怎么能讓自己潔白的身體。/我在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
故選A。
10.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借代句”說法錯誤,“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的意思是:剛洗過頭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這是以此來比喻不愿以皎潔的身心,蒙受外界的垢污。因此,這兩句話是比喻句,不是借代句。
故選C。
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修”,美好;“體解”,肢解;“豈”,難道;“懲”,改變。
(2)“安能”,怎能;“察察”,皎潔的樣子;“汶汶”,污濁的樣子;“身之察察”,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察察之身”。
參考譯文:

后悔當初不曾看清前途,遲疑了一陣我又將回頭。調轉我的車走回原路啊,趁著迷途未遠趕快罷休。我打馬在蘭草水邊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暫且停留。既然進取不成反而獲罪,那就回來把我舊服重修。我要把菱葉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織就。沒有人了解我也就罷了,只要內心真正馥郁芳柔。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帶增得長悠悠。雖然芳潔污垢混雜一起,只有純潔品質不會腐朽。我忽然回頭啊縱目遠望,我將游觀四面遙遠地方。佩著五彩繽紛華麗裝飾,散發出一陣陣濃郁清香。人們各有自己的愛好啊,我獨愛好修飾習以為常。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變,難道我能受警戒而懼怕?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邊上游蕩,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見了向他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么,為什么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圣人不死板地對待事物,而能隨著世道一起變化。世上的人都骯臟,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為什么想得過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讓自己落了個放逐的下場?”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讓清白的身體去接觸世俗塵埃的污染呢?我寧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魚腹中。怎么能讓純潔的身體,蒙上世俗的塵埃呢?”  
漁父聽了,微微一笑,搖起船槳動身離去,唱道:“滄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便遠去了,不再同屈原說話。
題組C 培優拔尖練
12.(2022·貴州銅仁·貴州省思南中學校考模擬預測)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的《離騷(節選)》中,“ , ”兩句表達了圣賢都是推崇磨難的,因此自己無論多么艱難也要保持高潔品格的決心。
(2)韓愈《師說》中談到士大夫之族不愿從師學習的原因時,除了他們認為彼此年齡相仿、聞道相似之外,尚有“ , ”的顧慮。
(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杜甫舍己為人,至死不悔的詩句是:“ , ”。
【答案】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諛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字:“伏”,“固”,“圣”,“卑”,“諛”,“突兀”,“廬”,“亦”。
(2022·新疆烏魯木齊·統考三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繼《詩經》后,中國南方又產生了一種新興詩體——《楚辭》。《楚辭》以屈原、宋玉的作品為主,也收集了后代一些文人模仿屈宋的作品。《楚辭》在形式方面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第一種形式是“騷體”。“騷體”得名于屈原的《離騷》。《離騷》在內容和感情特色上,主要表現為以美人香草為喻托,表達了悲秋的搖落無成之慨、對理想的追尋以及殉身無悔的志意。《離騷》的句子較長,大致是“兮”字的前后各六個字。因為句法的擴展,篇幅也隨之延長,這就使得這種詩歌有了散文化的趨勢。于是《楚辭》中的騷體,就逐漸從詩歌中脫離出來,發展為賦的先聲。
《楚辭》的另一種形式是“楚歌體”。“楚歌體主要指的是《楚辭》中的《九歌》這一組詩。它本是楚地祭祀鬼神時由男女巫師所唱的巫歌,多用愛情的口吻來敘寫一種期待和召喚的浪漫感情,因而能夠引發人們許多方面的聯想。《九歌》的句子、篇幅都比《離騷》短,①最常見的是“兮”字前后各三個字為主。②后世的《九歌》成為七言詩的源頭。
③總之,“騷體”與“楚歌體”代表了《楚辭》中兩種不同的形式。④無論是“騷體”或是“楚歌體”,⑤都大量使用了“兮”等語氣詞。⑥由于語氣詞的間用,給《楚辭》增添了一種飛揚飄逸的風采。
13.根據以上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離騷》的三個特點,每處不超過8個字。
14.文中畫線的句子有四處語病,請寫出序號并加以修改。
【答案】13.①形式是“騷體”。②以美人香草為喻托。③散文化的趨勢。 14.①句,刪去“為主”。
②句,“后世的《九歌》成為七言詩的源頭”,修改為《九歌》成為后世七言詩的源頭。
④句,“或是”改成“還是”。
⑥句,刪去“由于”。
【分析】13.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壓縮概括的能力。
由“第一種形式是‘騷體’”可知形式是“騷體”。
由“《離騷》在內容和感情特色上,主要表現為以美人香草為喻托”可知以美人香草為喻托。
由“因為句法的擴展,篇幅也隨之延長,這就使得這種詩歌有了散文化的趨勢”可知有散文化的趨勢。
據此可以概括出三個特點。注意不要超過字數。
14.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句“最常見的是“兮”字前后各三個字為主”中“以……為主”與“最常見的是……”句式雜糅,可刪去“為主”。
②句“后世的《九歌》成為七言詩的源頭”語序不當,定語位置不當,“后世”應該修飾“七言詩”,修改為《九歌》成為后世七言詩的源頭。
④句中“無論是……或是”是關聯詞搭配不當,“或是”改成“還是”。
⑥句“由于語氣詞的間用,給《楚辭》增添了一種飛揚飄逸的風采”成分殘缺,介詞掩蓋了主語,刪去“由于”。
《離騷》教考銜接考查分析表1.2《離騷》
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素養目標 重點難點
1.了解作者生平背景及《離騷》的文學常識,背誦第三段內容。 2.掌握本文藝術手法,進行教考銜接專項訓練,鞏固考點,提升學習針對性。 3.深入分析主人公性格特點,自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豐富自身對現實生活和文學形象的感受與理解。 2.感受和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和情感之美,具有正確的價值觀。 1.掌握本文的藝術手法,提升文言文學習運用能力。 2.深入分析主人公性格特點,樹立正確的觀念。
知人論世 筑牢基礎
【基本簡介】
屈原,名平,戰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我國第一位 詩人,被譽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代表作品: 等。
【名詞解釋】
現實主義(源頭: )
文學藝術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按照生活的本來樣式精確細膩地描寫現象,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的典型人物。
浪漫主義(源頭: )
文學藝術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它在反映現實上,善于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語言瑰麗神奇的想象和夸張手法來塑造形象。
【生字注音】
陬( ) 庚寅( ) 揆( ) 肇( )
錫( ) 扈( ) 紉( ) 搴( )鞿( )
誶( ) 纕( ) 忳( ) 侘傺( )
溘( ) 攘詬( ) 芰( )
【思維拓展】
“楚辭”和《楚辭》具有不同的含義,你能指出兩者的不同之處嗎?“楚辭”又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查閱相關資料,交流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
【題目講解】
“離騷”之義,古今學者眾說紛紜。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解釋為“離憂”,即遭遇憂愁;王逸《楚辭章句》釋為“別愁”。
誦讀指導及文章結構
1.誦讀指導
(1)掌握節奏和韻律:在誦讀時,需要把握好句子的節奏和停頓,根據意思和情感的變化來調整語速和語調。同時,要注意押韻和平仄的運用,使誦讀更加和諧悅耳。
(2)運用聲音的變化:在誦讀《離騷》時,可以運用聲音的變化來傳達詩歌的情感和意境。例如,通過高昂或低沉的語調來表達激昂或悲涼的情感;通過急促或緩慢的語速來表現緊張或舒緩的氣氛。
2.全文共分為三個部分:
(二)基礎文言知識梳理
1.詞類活用
(1)鷙鳥之不群兮:
(2)伏清白以死直兮:
(3)屈心而抑志兮:
2.特殊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 :
(2)高余冠之岌岌兮:
(3)肇錫余以嘉名:
(4)謇朝誶而夕替:
(二)詩歌內容探究
1.一、二段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簡要概括。
三、四段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簡要概括。
3.本文重點運用了什么手法?結合文本進行分析。
4.文中還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結合具體詩句進行分析。
5.節選的這部分里第三節先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四節接著卻又說“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其未遠”,前后是否有矛盾?
6.屈原一心想要實現“美政”,又為什么會“朝誶而夕替”以致被君王流放呢?
7.請結合文本內容,分析本文藝術特色。
8.課堂小結
文本敘述詩人的身世,表明心志,回顧自己因潔身自好、堅持正道而受到小人的猜疑、造謠、中傷,處于被君主疏遠的困厄處境。詩人一方面表明誓死不和小人同流合污的決絕態度,另一方面設想自己退隱后將更加努力地培養自己的美好德行。
《離騷》體系建構圖
題組A 基礎過關練
1.(2023下·全國·高二隨堂練習)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全都不正確的一組是( )
①日月忽其不淹兮(久留) ②謠諑謂余以善淫(謠言)
③延佇乎吾將反(久久) ④回朕車以復路兮(皇帝的謙稱)
⑤進不入以離尤兮(到朝廷做官) ⑥寧溘死以流亡兮(突然) ⑦馳椒丘且焉止息(驅馬疾行)
A.①④⑤⑦ B.③⑤⑦ C.②④ D.①③④
2.(2023下·湖北荊州·高二沙市中學校考階段練習)下列語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B.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C.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D.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3.(2023上·山東濟南·高二山東省濟南市萊蕪第一中學校考期末)選出下列特殊句式分類正確的一項( )
①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②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③“離騷”者,猶離憂也。 ④不獲世之滋垢。⑤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⑥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⑦大破楚師于丹、淅。⑧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⑨是時屈原既疏。⑩秦,虎狼之國。 舉賢以自佐。 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被發行吟澤畔。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而自令若是。
A.①⑦⑧/ ②④⑨ / ③⑤⑩ / ⑥ /
B.①⑦⑧ / ②④⑨ / ③⑤⑩ / ⑥ / /
C.①⑦⑧/ ②④⑨ / ③⑤⑩ / ⑥ / /
D.①⑧/ ②④⑦⑨ / ③⑤⑩ / ⑥ / /
4.(2023下·高二課時練習)下面對課文的語言特色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全詩以四句為一節,每節中又由兩個用“兮”字連接的若連若斷的上下句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韻,使全詩一直在回環往復的旋律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節奏感。
B.全詩運用大量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征性的表現政治、思想意識方面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于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C.全詩以四句為一節,每節中又由兩個用“兮”字連接的上下句組成,使全詩具有循環往復之美。
D.運用了對偶、夸張、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全詩具有異彩紛呈之美。
5.(2023下·高二課時練習)下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詩中表達了屈原對不被人理解、遭人誹謗的不滿和憤懣。
B.全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手法。以采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潔等。
C.詩中表明了詩人絕不墨守成規,要與世俗周旋的處世態度。
D.詩中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做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
6.(2023下·高二課時練習)下列對《離騷》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善于用夸張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如“冠之岌岌”“佩之陸離”,有力地突出了詩人高潔的品質。
B.“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寫出了詩人后悔的心情,如此昏庸的君王,如此奸佞的小人,怎能與之為伍呢?故詩人決定返回原路,即不同流合污。
C.該詩塑造了一個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崇高的理想,峻潔的人格,堅強的意志。體現了浪漫主義的創作精神。
D.該詩不僅有揭露,有譴責,有絕不向反動勢力屈服和不變志從俗的堅強決心,還有憂國憂民的深厚情感。
題組B 能力提升練
(2023下·遼寧朝陽·高二建平縣實驗中學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節選自《離騷》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框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不復與言。
——《漁父》
7.下列語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B.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C.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D.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8.下列各句的句式與“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相同的一項是( )
A.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B.夫晉,何厭之有
C.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9.下列課文中和選文中的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B.漁父見而問之曰 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C.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D.安能以身之察察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10.下列對《漁父》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開篇以“顏色憔悴,形容枯槁”這八個字形象地刻出屈原政治失意、心力交瘁、形銷骨立的外在形象。
B.本文采用對話體的形式塑造了一位與世推移、隨遇而安的漁父形象,他勸屈原與世俗同流,不必獨醒高舉,
C.本文屈原用“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兩個淺近形象的借代句,說明自己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態度。
D.本文是一篇可讀性很強的優美散文,給我們樹立了一種高尚的人格精神:為人生理想毅然赴死,以死明志。
11.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2)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題組C 培優拔尖練
12.(2022·貴州銅仁·貴州省思南中學校考模擬預測)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的《離騷(節選)》中,“ , ”兩句表達了圣賢都是推崇磨難的,因此自己無論多么艱難也要保持高潔品格的決心。
(2)韓愈《師說》中談到士大夫之族不愿從師學習的原因時,除了他們認為彼此年齡相仿、聞道相似之外,尚有“ , ”的顧慮。
(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杜甫舍己為人,至死不悔的詩句是:“ , ”。
(2022·新疆烏魯木齊·統考三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繼《詩經》后,中國南方又產生了一種新興詩體——《楚辭》。《楚辭》以屈原、宋玉的作品為主,也收集了后代一些文人模仿屈宋的作品。《楚辭》在形式方面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第一種形式是“騷體”。“騷體”得名于屈原的《離騷》。《離騷》在內容和感情特色上,主要表現為以美人香草為喻托,表達了悲秋的搖落無成之慨、對理想的追尋以及殉身無悔的志意。《離騷》的句子較長,大致是“兮”字的前后各六個字。因為句法的擴展,篇幅也隨之延長,這就使得這種詩歌有了散文化的趨勢。于是《楚辭》中的騷體,就逐漸從詩歌中脫離出來,發展為賦的先聲。
《楚辭》的另一種形式是“楚歌體”。“楚歌體主要指的是《楚辭》中的《九歌》這一組詩。它本是楚地祭祀鬼神時由男女巫師所唱的巫歌,多用愛情的口吻來敘寫一種期待和召喚的浪漫感情,因而能夠引發人們許多方面的聯想。《九歌》的句子、篇幅都比《離騷》短,①最常見的是“兮”字前后各三個字為主。②后世的《九歌》成為七言詩的源頭。
③總之,“騷體”與“楚歌體”代表了《楚辭》中兩種不同的形式。④無論是“騷體”或是“楚歌體”,⑤都大量使用了“兮”等語氣詞。⑥由于語氣詞的間用,給《楚辭》增添了一種飛揚飄逸的風采。
根據以上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離騷》的三個特點,每處不超過8個字。
14.文中畫線的句子有四處語病,請寫出序號并加以修改。
《離騷》教考銜接考查分析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化市| 博罗县| 汉阴县| 昌宁县| 徐州市| 古浪县| 农安县| 邹城市| 来宾市| 延安市| 分宜县| 固镇县| 桃源县| 双鸭山市| 英德市| 天祝| 宁阳县| 青龙| 广河县| 玉山县| 中西区| 洛隆县| 大石桥市| 巴南区| 洪雅县| 秦安县| 饶阳县| 多伦县| 内丘县| 壶关县| 泽州县| 永年县| 芮城县| 高阳县| 壶关县| 晋江市| 綦江县| 广西| 翁牛特旗| 泰安市| 武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