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課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導學案學 習 目 標1.了解為什么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了解中國共產黨為處理民族關系付出的努力。 3.了解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基礎知識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56個民族。① 是我國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運共同體。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② 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③ 中。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我國各族人民共同開拓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疆域,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④ 。2.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⑤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⑥ 。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⑦ 統轄。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① 相結合,創造性地進行了中國特色民族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高舉民族平等的旗幟,致力于鏟除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贏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賴。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定了堅實基礎。我國始終堅持② 的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③ ”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④ 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⑤ 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⑥ 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我國憲法規定:“各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同時,憲法也規定:“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⑦ 。它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祖國統一、保衛邊疆的光榮職責。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一方面,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⑧ ,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另一方面,必須堅定不移地⑨ ,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⑩ 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1.我國有多種宗教,妥善處理宗教問題,對維護① 具有重要意義。2.我國全面貫徹② ,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實行③ 政策。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3.依法管理④ 。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⑤ 的義務。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⑥ ”的原則。4.堅持⑦ 的原則。我國憲法規定:“宗教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于預我國的宗教事務。我國政府支持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滲透和發展,堅決打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嚴密防范宗教極端行為的發生。5.積極引導宗教與⑧ 相適應。支持我國宗教堅持⑨ 方向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要任務,要用⑩ 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動我國宗教的中國化。積極引導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土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租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小組合作(活動方式:學生分組合作探究,每組至少出一人回答問題其中一個問題。)自主探究一:習近平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指出:“中國人民是是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入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了56個民族多元一體、交織交融的融洽民族關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特別是近代以后,在外來侵略寇急禍重的嚴峻形勢下,我國各族人民手挽著手、肩并著肩,英勇奮斗,浴血奮戰,打敗了一切窮兇極惡的侵略者,捍衛了民族獨立和自由,共同書寫了中華民族保衛祖國、抵御外侮的壯麗史詩。今天,中國取得令世人矚目的發展成就,更是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結果。”[探究任務]1. 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地位、意義是什么?2. 我國為什么要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3. 我國的如何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自主探究二:我國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千百年來,各宗教和睦相處。我國宗教界人士積極參與國際宗教間的交往與合作,用親身經歷向世界人民介紹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增進了各國宗教界對我國的了解,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指出: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更好組織和凝聚廣大信教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探究任務]1.為什么堅持我國宗教政策?2.我國宗教政策的具體內容和要求是什么?二、課堂練習1.西藏自治區實施以“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主題的鄉村報興工程,將邊民脫貧致富和守邊固邊相結合,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加快邊境地區發展。邊疆民族地區實施鄉村振興工程( )①是少數民族實現當家作主的制度保證②保障了自治區少數民族人民的自治權③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④有利于實現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60年來,西藏實現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優勢充分發揮,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牢固。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必須( )①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②貫徹民族政策,確保民族區域的高度自治③促進民族團結,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④消除民族差異,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黨的宗教工作關乎民族團結,把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好,關鍵是要在“導”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準,做到“導”之有方、“導”之有力、“導”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動權。這說明( )①民族團結的原則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②國家積極引導宗教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③宗教界是我國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④黨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三、課堂檢測1、我國民族格局特點、表現2、我國新型民族3.我國新型民族關系四、課堂小結(思維導圖)五、課后練習1.我國55個少數民族均有本民族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155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會中,均有實行區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主席、州長、縣長或旗長,均由實行區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擔任。這表明A.我國堅持民族平等的基本原則處理民族關系B.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堅實的社會基礎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D.少數民族地區的各級人大和政府享有自治權2.今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工作時曾強調:“廣西是革命老區,是貧困地區,也是邊境地區、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做好了,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就有了堅實基礎;邊境建設搞好了,民族事業發展了,對打贏脫貧攻堅戰也是極大促進”。由此可見:A.經濟發展,共同繁榮,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B.邊疆穩定、民族團結,是脫貧攻堅的首要目標C.脫貧攻堅與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具有一致性D.自治區應圍繞團結和民主的兩大主題推進脫貧工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內蒙古自治區宗教活動場所管理實施辦法》第十六條規定:“宗教活動場所可以接受不附加政治條件、不干涉我國宗教內部事務的境外組織和個人的捐贈,并按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宗教活動場所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境外宗教團體和宗教人士索取財物。”這一規定說明①我國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②我們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③我國宗教要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④我國政治不能干預宗教活動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4.近年來,某地先行先試,揚起先鋒的旗幟,踐行著“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核心工作信念,奏響民族團結進步最強和聲,各族人民昂首闊步走進新時代。該信念①貫徹和滲透了民族平等思想②進一步加強了各民族間的團結③堅持了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④貫徹了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政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中國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教職人員38萬余人,宗教團體約5500個,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14.4萬處,宗教院校90余所,在校學生1萬多人。約2萬名宗教界人士擔任了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的代表、委員,積極參政議政,實施民主監督。以上事實說明①黨和政府鼓勵支持宗教事業的發展②信教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有力保障③中國人民享受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④在我國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相適應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