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明確概念的方法【課標要求】明確概念的方法,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內涵與外延的統一。【核心素養】科學精神:知道定義的含義、結構和方法、規則,正確認識劃分的含義,明確劃分規則。公共參與:遵循規則,正確運用概念,發揚科學精神,提高辯證思維能力。【重點難點】重點:了解下定義和劃分的含義,下定義的方法,概念的基本特征,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相容關系、不相容關系。難點:正確理解定義的邏輯結構,下定義的規則,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劃分的規則。自主學習1.定義:的性質和要求是什么2定義的構成有哪些3.定義的方法:4.下定義的要求:5劃分的性質和構成6劃分的要求:達標檢測1.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部分專家學者經過深入研討,對“元宇宙”的名稱、釋義形成共識。“元宇宙”被釋義為:人類運用數字技術構建的,由現實世界映射或超越現實世界,可與現實世界交互的虛擬世界。從邏輯與思維的角度看,此概念( )①內涵的揭示語是一個假言判斷②是抽象思維,思維表達具有嚴謹性③種和屬分別是“元宇宙”和“虛擬世界”④通過語句表達出來,揭示此類事物的本質屬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明確概念的外延關系,需要用到劃分的方法。下列劃分所犯的邏輯錯誤與“農田里種有棉花、黃麻和糧食作物”相同的是( )A.在民主選舉中,選票可分為贊成票和反對票B.手機分為智能手機、非智能手機、時尚手機、商務手機C.哲學包括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D.實詞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擬聲詞和介詞。3.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將邏輯分為“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并且指出形式邏輯研究的是思維的主觀形式,而辯證邏輯研究的是思維的客觀內容,二者之間如同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之間的關系。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形式邏輯的規律是主觀的 ②辯證邏輯比形式邏輯更重要 ③辯證邏輯離不開形式邏輯 ④辯證邏輯與形式邏輯應互相配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給概念下定義要遵循的邏輯規則有( )。①正確地認識對象、把握對象的本質屬性②定義項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③定義項與被定義項所指的外延必須全同④弄清概念所反映的對象之間的客觀關系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中國古代有一個智者公孫龍提出了“白馬非馬論”,理由是: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日:白馬非馬。也就是說“馬”是指具有馬的形狀之物;而“白馬”是從顏色上說的,所以,“白馬非馬”。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錯誤在于( )①割裂了共性與個性的相互聯系 ②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 ③用外部特征代替了內部本質 ④用整體性代替了局部特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張老師在數學課上說:“什么是偶數?偶數是奇數加一的數。什么是奇數?奇數是偶數減一的數。這就是偶數和奇數的定義。”這一定義( )A.違反了“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全同”的規則,犯了“定義過寬”的錯誤B.違反了“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全同”的規則,犯了“定義過窄”的錯誤C.違反了“定義項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的規則,犯了“同語反復”的錯誤D.違反了“定義項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的規則,犯了“循環定義”的錯誤7.給一個概念下定義,就是用簡明的語句揭示出概念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定義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 )A.在實踐基礎上對感性材料進行科學加工制作B.恰當地使用比喻C.劃分的方法D.種差加屬概念8.一位老師為支援麥收的學生安排任務。他說:“男同學割麥子,女同學把割下來的麥子捆起來;體力強的同學把麥捆運到場院去,體力弱的同學在地里撿麥穗。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按照上面的分工排成四排。”同學們聽后,不知道自己該站在哪一排。老師的分類錯在( )A.劃分不全 B.劃分標準不一 C.多出子項 D.越級劃分9.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部分專家學者經過深入研討,對“元宇宙”的名稱、釋義形成共識。“元宇宙”被釋義為:人類運用數字技術構建的,由現實世界映射或超越現實世界,可與現實世界交互的虛擬世界。從邏輯與思維的角度看,此概念( )①內涵的揭示語是一個假言判斷②是抽象思維,思維表達具有嚴謹性③種和屬分別是“元宇宙”和“虛擬世界”④通過語句表達出來,揭示此類事物的本質屬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學校可以劃分為大學、中學、小學和體育學校、業余學校。這句話犯的劃分錯誤是( )A.多出子項 B.子項相容C.概念混淆 D.劃分不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