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二章 溫度與物態變化》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物理 九年級 第一學期 滬科版 溫度與物態變化單元 組織方式 √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第 1 課時 溫度與溫度計 第 十二章第一節第 2、3 課時 熔化與凝固 第 十二章第二節第 4、5 課時 汽化與液化 第 十二 章第三節第 6 課時 升華與凝華 第 十二 章第四節第 7 課時 全球變暖與水資源危機 第 十二 章第五節二、單元分析(一)課標要求本單元內容是溫度與物態變化,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屬于一 級主題《1. 物質》下的二級主題《1.1 物質的形態和變化》(北京師范大學出 版社2011年版第11~12頁, 2022年版第8~9頁)。《物質》這個一級主題涉及的科學內容, 與日常生活和自然現象密切相關, 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前沿有重要聯系。學習這些內容能讓學生在小學科學課程的 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物質世界(2011年版) 。在2022年版的課標中表述為:“物 質”主題的課程內容與日常生活、自然現象及科技發展前沿密切相關。這部分 內容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從物理學的視覺認識物質世界,了解身邊物質的形態 和變化,了解物質的屬性、結構與物質世界的尺度,初步形成物質觀念;引導 學生學習科學研究方法,提升科學探究能力,體會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 間的關系,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關心環境、保護環境的責任感。《物質的形態和變化》這個二級主題的內容要求有4個方面:l.1.1 能描述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物態的基本特征(在八年級物理第11 章第2節《看不見的運動》學過了, 并列舉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物態的物質及其 應用。l.1.2 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用常見溫度計測量溫度。能說出生 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嘗試對環境溫度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例l 嘗試對溫室效應、熱島效應等發表自己的見解(溫室氣體和蒸發吸熱 都屬于這一單元內容)。1.1.3 經歷物態變化的實驗探究過程,知道物質的熔點、凝固點和沸點, 了解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能運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說明自然界和第 1 頁 共 52生活中的有關現象。例2 能運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說明冰熔化、水沸騰等現象。例3 了解我國古代的鑄造技術, 并嘗試運用物態變化知識進行解釋。(2022 版新增)l.1.4 能運用物態變化知識,說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環現象。了解我國和當 地的水資源狀況,有節約用水和保護環境的意識。活動建議有:(1)調查學校和家庭的用水狀況,設計一個學校或家庭的節水方案。(2) 調查當地水資源的利用狀況,對當地水資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見解。(3)調查當地農田或城市綠化灌溉的主要方式,了解節水灌溉技術。(二) 教材分析1.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知識框架:2.內容內在邏輯分析本章教材通過學生熟悉的自然界中的水循環,揭示物質的三種狀態以及它 們之間的相互變化, 在第1節儲備必要的溫度物理量及必備的測量工具溫度計后, 分三節從三態之間的兩兩轉變,對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的現 象作重點介紹, 通過一系列實驗, 探究三種物態相互轉化的條件和特點, 總結、 歸納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吸、放熱條件和溫度變化特點。最后在章末聯系當前全 球面臨的氣候變暖和水資源危機,提出保護環境、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的新 課題,啟迪學生思考與自然和諧相處,關注人類生存的環境問題,體現了“從 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三)學情分析初中學生對于溫度與物態變化現象,既熟悉又陌生。剛剛經歷一個暑假的 酷熱,開學后步入校園,享受著秋日的涼風,這時安排熱學知識的學習,多少 有些感觸, 對酷熱的概念記憶猶在。雖然在平時的生活、生產中經常談到氣溫, 看到水的物態變化,但這只停留在“前概念”和經驗性認識階段,有一些認知 是基本正確的,比如冰雪消融、水的蒸發、霜凍,但也存在不少不科學、不合第 2 頁 共 52理的觀念,比如“霧”、“白氣”看起來像“氣”但并不是水蒸氣, “下霜” 的說法是不科學的,霜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充分利用學生學習熱情高、好奇 心強的特點,通過聯想與建構,方便開展更專業的知識學習。教學時應聯系學 生的生活實際,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讓學生經歷對知識的探究過程,發展學生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 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單元學習目標1.知道一般情況下物體以固體、液體、氣體三種狀態存在。2.知道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即(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3.會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包括正確讀數)。4.知道熔化和凝固現象(包括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 、汽化(包括蒸發與沸騰、沸點) 與液化現象、 升華與凝華現象等物態變化過程; 知道各種物態變化 過程發生的特點(如吸、放熱情況,溫度變化特點等)。5.能正確描述“晶體的熔化、水的沸騰、碘的升華與凝華”等實驗現象, 并能給出初步的知識說明。6.能用物態變化知識解釋冰、霧、霜等常見自然現象。單元作業目標1.能根據變化前后的初態與末態準確說出物態變化的名稱; 知道攝氏溫標 的規定, 知道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 即(液體的) 熱脹冷縮性質; 會正確使用 溫度計測量溫度(包括正確讀數)。2.知道熔化和凝固現象、汽化與液化現象、升華與凝華現象共6個物態變化 過程發生的兩個方面(①吸、放熱, ②溫度變化) 特點, 知道三個臨界溫度---- 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液體沸點的溫度要求,知道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3.能正確描述“晶體的熔化、水的沸騰、碘的升華與凝華”三個實驗的操 作要領及現象結果,并能有學到的知識進行說明。4.能用物態變化知識解釋冰、霧、霜等常見自然現象。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堅持作業是為了鞏固一節課所學知識、養成探究學習能力的原則, 不人為拔 高要求, 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 讓學生能做的出題, 動動腦筋10分鐘內就能做得 好,是一節課后的思維體操,是書本知識的遷移。堅持作業設計能充分融入課程內容尤其是實驗內容, 目的是獲得一節課教學 的反饋,不刻意進行教學內容的拓展和延伸。注重作業設計的靈活多樣性, 由于本章內容不涉及計算, 以填空、選擇的形 式, 結合實驗內容, 尤其是實驗圖片和生活、自然中的圖片為意境, 讓學生在熟 悉的真實情境中答題。突出作業設計的實踐性, 符合教學常規又不囿于常規, 顯得生動活潑不呆板, 讓學生有興趣去思考, 有積極主動意識去答題, 在不知不覺中答題成功, 不成為 課業負擔,而是一次次成功的體驗。五、課時作業第 3 頁 共 52第1課時:第12章第一節 溫度與溫度計(一) 課前作業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實踐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將冰塊放入電水壺, 對冰進行加熱, 冰會變成 態的水; 不斷加 熱, 水又變成 態的水蒸氣; 將長柄勺子靠近壺嘴, 水蒸氣又變 成 態的水;將一瓶礦泉水放入冰箱冷凍室,礦泉水還能變成 態 的 冰 。 這 種 物 質 從 一 種 狀 態 向 另 一 種 狀 態 的 變 化 稱 為 。答案 液態、氣態、液態、固態、物態變化作業評價 正確認識自然界中固態的冰、液態的水、 氣態的水蒸氣。 □優秀 □良好 □合格通過自學理解物態變化的定義。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動手實驗、觀察, 認識水的三態及其變化條件, 理解物態變化 概念。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 原創(二) 課堂作業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溫度是用來準確表示 的物理量,常用的溫度計是 利用 、 或 等液體 的性質制成的。答案 冷熱程度,水銀、煤油、酒精,熱脹冷縮作業評價 知道溫度的物理意義。 □優秀 □良好 □合格正確理解液體溫度計的制作原理。 □優秀 □良好 □合格知道適合制作液體溫度計的液體名稱。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鞏固課堂新知: 正確理解溫度的物理意義; 理解液體溫度計的制作 原理,知道哪些液體適合用來制作液體溫度計。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1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如圖所示,用溫度計測溶液的溫度,正確的是( )答案 A作業評價 正確放置液體溫度計,確定其玻璃泡位 置(浸沒在液體中,但不能觸底觸邊) □優秀 □良好 □合格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 面相平。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會正確使用液體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并能正確讀數。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第 4 頁 共 52(三) 課后作業(A 組)題量 4 題 完成時間 6 分鐘題目 1. 請在 00C、40C、250C、370C、410C、1000C、2000C 中選擇適當的答 案填在橫線上: 洗澡水的最佳溫度是 ;讓人感覺舒適的房間 的溫度是 ;人的正常體溫是 ;冰箱冷藏室的溫度 是 ;在 1 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 , 水沸騰時的溫度是 。 2. 如右圖所示是某患者測量體溫時, 體溫 計的示數, 此時患者的體溫為 0C, 體溫計的分度值為 0C。 3.在觀察體溫計所顯示的人體溫度時, 可以在體溫計離開被測人體 后再讀數,這是因為( ) A.體溫計的內徑比一般常用溫度計的內徑細得多 B.體溫計的玻璃泡要比一般常用溫度計的玻璃泡大得多 C.體溫計的刻度要比一般常用溫度計的刻度精細得多 D.體溫計的內徑有一小段細小縮口,當溫度下降時,水銀柱會在 這里斷開 4.電冰箱是常用的家用電器,小明同學想了解家里 冰箱的溫度,他用溫度計先測量家里的室溫,溫度 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再用溫度計測量冰箱冷凍室 的溫度,溫度計的示數如圖所示乙,家里的室溫比 冰箱冷凍室的溫度高 0C。答案 1.410C、370C、250C、40C、00C、1000C 2.38.20C、0.10C 3.D 4.420C作業評價 正確感知生活中的常見溫度。 □優秀 □良好 □合格正確識讀液體溫度計、會計算溫度差。 □優秀 □良好 □合格知道體溫計能離開人體讀數的特殊構造 及其原理。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 4 道基礎題, 鞏固學生對生活中常見溫度的感知; 正確識讀液 體溫度計, 會計算溫度差; 知道體溫計能離開人體讀數的特殊構造 及其原理。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B 組)題量 2 題 完成時間 6 分鐘第 5 頁 共 52具體 內容 題目 1.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設計的一個溫度計, 瓶中裝的是氣體, 瓶塞不漏氣,彎管水平部 分有一小段液柱。 (1) 這個溫度計是根據 的熱脹冷 縮的規律制成的。(2)此裝置所處環境溫度降低時,液柱將向 移動。 2.有一支溫度計,刻度均勻,經檢測測量不準確,把它放在冰水混合 物中讀數為 4 攝氏:把它插入 1 個標準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讀數 為 94 攝氏度:用它測量一杯溫水,讀數為 22 攝氏度 (1)求這杯水的實際溫度。 (2)此溫度計在什么溫度時,可作為正確的溫度計使用?答案 1. 氣體、左; 2. (1) 200C、(2) 400C作業評價 知道該溫度計制作原理是利用密閉氣體 熱脹冷縮的性質, 正確判斷管內液柱隨溫 度變化的移動方向。 □優秀 □良好 □合格能正確計算該溫度計最小分度值, 并會根 據相對刻度值計算實際溫度。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1.鞏固基礎知識, 運用知識遷移, 類比制作氣體溫度計, 重在應用 能力訓練。 2.掌握溫度計刻度等分概念, 理解相鄰刻度線代表的分度值的計算 方法; 學習運用數形結合的分析方法, 掌握溫標“一一對應”轉換 方法。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 較難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第 6 頁 共 52第2課時:第12章第二節 熔化與凝固(第一課時)(一) 課前作業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從家中冰箱里取出一小塊冰放在一個小碟子里,過一會兒,再將冰 塊在手上放一會兒,仔細觀察冰塊發生的變化,想一想冰塊在冷凍 室里會化成水嗎?再說說冰在什么情況下由固體變成液體?在冰塊 變化過程中,手一直感覺到很冷,這說明冰是吸熱還是放熱?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本題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通過體驗活動及實驗現象,引發學生深 入思考冰熔化的條件是什么?激發學生對現象背后物理本質探索的 興趣。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二) 課堂作業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在下面各小題橫線上選填“熔化”或 “凝固”或“先熔化后凝固” (1) 冰棒化了_______;(2) 放在鍋里的豬油化了______;(3) 攀鋼高爐里的鐵水鑄成了鐵軌________;(4) 把廢舊塑料回收做成 塑料制品 ;(5)火山噴發流出的巖漿冷卻后變成巖石 。答案 熔化;熔化;凝固;先熔化后凝固;凝固。作業評價 樂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優秀 □良好 □合格能獨立思考,對相關物態變化現象提出 自己的見解; □優秀 □良好 □合格通過對現象分析,歸納出熔化與凝固的 概念。 □優秀 □良好 □合格第 7 頁 共 52設計意圖 通過生活、生產和自然界中常見的熔化凝固現象實例, 讓學生認識 到隨著溫度的變化, 物質狀態在固態和液態之間的相互轉化, 建立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實踐作業 完成時長 10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第 1 小組探究萘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要求從 68℃開始計時, 實驗員每隔 1 分鐘報告一次溫度值和物質狀態, 記錄員把數據填入 記錄表, 并在坐標紙上描出對應的點; 第 2 小組探究石蠟熔化時溫 度的變化規律,要求從 50℃開始計時,實驗員每隔 1 分鐘報告一 次溫度值和物質狀態, 記錄員把數據填入記錄表, 并在坐標紙上描 出對應的點。1、2 小組分別根據所得數據和描繪的圖像,用一句 話描述萘、石蠟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和物質狀態變化特點。答案 1.萘熔化過程中, 持續加熱, 溫度保持不變, 熔化時固、液態 共存,界限分明; 2.石蠟熔化過程中,持續加熱,溫度不斷上升, 熔化時石蠟逐漸由硬變軟,固、液態界限不明顯。作業評價 能積極參與, 并通過親自實踐收集信息;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自己實踐, 總結晶體和非晶體物質熔化溫度變化規律以及物質 狀態變化特點。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作業編號 004 作業性質 實踐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動手試一試, 停止給熔化過程中的萘加熱(撤去酒精燈) ,認真觀 察,萘的熔化過程會繼續嗎?請用一句話總結出萘熔化的條件。答案 不會。萘熔化的條件:溫度升高到 80℃, 持續加熱。作業評價 能積極參與, 并通過親自實踐收集信息;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親自動手實驗,采集數據驗證猜想并得出結論。作業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第 8 頁 共 52分析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A 組)題量 5 題 完成時間 6 分鐘題目 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蠟燭的火焰會烤得蠟燭 “流 淚”,這一過程表明蠟燭發生了______現象; 滾燙的“燭淚”滴在 冷的實驗臺上,“燭淚”又會發生______現象。 (填物態變化名稱) 在前一過程中, 蠟燭是______ (選填“吸熱”或 “放熱”)的。 2.用銅塊澆鑄銅像的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 A. 凝固 B. 熔化 C. 先熔化后凝固 D. 先凝固后熔化 3.請對比上述兩個問題,思考它們有何不同和相同之處。回答下列 問題: (1)蠟燭是_______,銅塊是______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2)銅塊在熔爐里逐漸熔化的過程中, 溫度是________的;而蠟燭逐 漸熔化為“燭淚”的過程中溫度是________的。 (選填: “不斷升高 或“保持不變”或“不斷降低”) (3)蠟燭熔化為“燭淚”和銅塊熔化為“銅水”兩個過程中都需要 _______ (選填“吸熱”或“放熱”),一旦該條件不具備,兩個熔 化過程都將_______。 (選填“繼續”或“終止”) 4.如圖所示是 A、B 兩種物質熔化時的溫度—時間圖像,其中____ 物質是非晶體。晶體的熔點是_____ ℃,該種物質在 12~18min 內是 ________________ (選填“吸熱”、“放熱”或“既不吸熱也不放 熱”),在第 15min 時,這種晶體處于_______態。 5.萘的熔點是 80.5,那么溫度為 80.5 的萘所處的狀態是( ) A. 一定是固態 B. 一定是液態 C. 一定是固液共存態 D. 以上三種狀態都有可能答案 1. 熔化、凝固、吸熱; 2. C;3. (1) 非晶體、晶體(2) 保持不變、 不斷升高(3)吸熱、終止; 4. B、45、吸熱、固液混合; 5. D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第 9 頁 共 52形成熔化、凝固、晶體熔點的概念, 知道 熔化是一個吸熱過程。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 5 道基礎題, 鞏固基礎知識, 加深對熔化、凝固、晶體概念的 理解。知道熔化吸熱, 理解晶體、非晶體熔化特點和條件, 會讀晶 體熔化圖像。業 析 作 分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B 組)題量 2 題 完成時間 6 分鐘題目 1. 在加熱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甲乙丙三種物質的熔化圖像如 圖所示。 (1)這三種物質中, 可能是同種物質. (2) 的質量一定比 的質量大. 2. 燒菜離不開食鹽, 食鹽是晶體。生活經驗告訴我們, 即使是炎熱 的夏季, 鹽罐中的食鹽都處于固態的, 此時, 弄一小勺鹽倒入涼水 中, 鹽過一會就化掉了, 小明說這個過程就是食鹽發生了熔化現象。 你認為小明說法正確嗎?你的判斷理由?(你可以選擇一個角度合 理解釋即可。你還可以問一問化學老師或查閱相關資料)答案 1. (1) 甲和乙 (2)乙 、甲; 2. 不正確。根據晶體熔化的兩 個條件可知, 夏季高溫, 食鹽都沒有熔化, 說明食鹽晶體的熔點應 該高于或等于當時的氣溫, (事實上查閱相關資料可知, 食鹽晶體 的熔點高達 801℃) 那一定高于涼水的溫度, 所以倒入涼水中的食 鹽不會熔化。食鹽發生的變化是化學中所說的溶解。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能運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實際 問題、有思辨的意識。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 2 道題,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以致用。作 業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第 10 頁 共 52分 析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四) 實踐作業----制作:梅花材料 紅蠟燭、小樹枝、小碗兩個(薄一點的) 、水、鐵鍋、洗潔精、加 熱裝置步驟 (1)準備一小碗洗潔精水(一碗清水里滴入幾滴洗潔精即可)。 (2)將紅蠟燭掰碎放碗內、用鍋隔水(鍋內加水,碗漂浮在水里) 加熱一段時間即可以獲得蠟油了。(如圖)(3)用手指蘸一下冷的洗潔精水,然后再蘸蠟油,迅速捏住樹枝, 冷卻一會,手指輕輕取出即可, 一朵小梅花即做好了。如此重復, 即可大功告成。觀察分析 1.用隔水法加熱碎蠟燭時,認真觀察蠟燭變成液體的過程。 2.通過這個現象說明蠟燭是: _________ ( “晶體”或“非晶體”) 3.思考蠟油變成 “梅花”的過程是什么物態變化, 冷水的作用是什 么?作業評價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實驗; □優秀 □良好 □合格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基于實驗現 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作業分析 及設計意圖 這是一個制作類作業。通過小制作,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激發學習欲望;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與分析, 了解熔化、凝固晶 體和非晶體的概念, 以及熔化的條件、凝固是一個放熱過程, 為本 節下一課時打下基礎。第 11 頁 共 52第3課時:第12章第二節 熔化與凝固(第二課時)(一) 課前作業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用一個小果凍空盒,裝一點冷開水,用保鮮膜密封起來,放家里的 冰箱冷凍室,第 2 天, 取出來認真觀察,記下你的觀察結果。再上 網查詢一下家用冰箱的冷凍室的溫度一般是多少。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家用電冰箱冷凍室溫度為-18℃左右)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本題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通過體驗活動及實驗現象,引發學生深 入思考水凝固的條件是什么?培養學生主動查閱資料、自主探索問 題答案的意識。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二) 課堂作業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探究型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所謂“用熱源給一個物體加熱”或“一個物體對外放熱”本質上都 是一種熱傳遞。熱傳遞的方向:熱總是由_______物體傳遞給______ 物體, 或者是從一個物體的______部分傳遞到_______部分。 (均選 填“高溫”或“低溫”)答案 高溫 低溫 高溫 低溫作業評價 樂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優秀 □良好 □合格能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 □優秀 □良好 □合格通過聯系實際實例, 分析、歸納得出結 論。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為本節課以及下一道課堂練習(003)第(3)小問題做好鋪墊。第 12 頁 共 52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學習小組的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某種晶體熔化時溫度變化 的規律。 (1) 安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 (選填“自上而 下”或“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 安裝時, 酒精燈 (“需 要”或“不需要”) 點燃。 實驗中使 晶體受熱均勻的措施是 _________ 。 (寫出 一條即可) (2) 待溫度升高到 40 ℃開始,每隔 1 min 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根據 記錄的數據得到如圖乙的圖象, 則該晶體的熔點是_______ ℃,熔化 經歷了______min。 (3)另一小組的同學發現, 在晶體熔化過程中撤去酒精燈, 晶體還會 繼 續 熔 化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晶 體 可 以 繼 續 ________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答案 (1) 自下而上 需要 采用水浴法加熱(或: 用攪拌器攪拌) ; (2) 48 10;(3)石棉網的溫度高于晶體熔點 吸收。作業評價 樂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優秀 □良好 □合格能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 □優秀 □良好 □合格通過對問題中的信息進行分析,得出答 案。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復習本節第一課時的內容,鞏固舊知引出新知。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題目編號 004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第 13 頁 共 52具體 內容 題目 查閱課本上的常見晶體熔點表,回答下列問題 (1) 如圖所示的四個圖像中,能正確反映液態汞(水銀)凝固過 程的是( ) (2) -38℃的汞和-40℃的汞分別是____態、 ____態(均選填“固 或“液”) ;由此可以推斷水銀溫度計______在南極地區使用(選 填 “適合”或“不適合”)。答案 (1) D (2)不適合作業評價 樂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優秀 □良好 □合格能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 □優秀 □良好 □合格通過對問題中的信息進行分析,得出答 案。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設置兩個階梯推進的小問題, 并經過課堂師生討論共同解決, 攻克 凝固點在 0℃以下的晶體物質所處狀態的難點。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A 組)題量 5 題 完成時間 6 分鐘第 14 頁 共 52題目 1.用水或冰塊冷卻物體時, 質量相同的 0℃冰比 0℃水冷卻效果好, 這是因為冰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時吸收熱量, 此過程中冰的 溫度 (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變”). 2. 如圖所示是小夢同學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時拍攝的照片。她發 現肥皂泡在很冷的室外會迅速結冰, 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 神奇極了。對這一現象包含的物態變化及吸熱、放熱情況判斷正確的是( ) A. 這是凝固現象,需要放熱 B. 這是凝固現象,需要吸熱 C. 這是凝華現象,需要吸熱 D. 這是凝華現象,需要放熱 3.請如圖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質熔化規律”的實驗裝置。 (1) 實驗 中通過水對試 管加熱 ,而 不是直接加熱試 管 , 目 的 是 。 (2)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示,該物質此時的溫度 為 ℃. (3)實驗中每隔一分鐘記錄一次物質的溫度及對應狀態,并記錄數 據,作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圖像,如圖丙所示.由圖像可知:該 物質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 ,該物質是 __________ (填“晶體”或“非晶體”).4.如南極最低氣溫達-89.2℃,參考表中資料 (在 1 個標準大氣壓下),要測南極的氣溫, 應選用( )A.酒精溫度計 C.水銀溫度計 B.煤油溫度計 D.都可以5.萘如圖所示是“探究某物質熔化和 凝固規律”的實驗圖象,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 A. 該物質熔化過程持續了 6min B. 在第 12min 到 15min 之間,該物 質保持溫度不變,所以不放出熱量 C. 在第 10min,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 D. 該物質是晶體,凝固點是 45℃第 15 頁 共 52答案 1. 熔化、保持不變;2. A;3. (1) 使物質受熱均勻,溫度變化平 穩 (2) 2 (3) 不變、晶體;4. A;5. D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形成熔化、凝固晶體非晶體的概念; 知道 晶體熔化吸熱溫度不變、凝固時放熱溫度 不變;會閱讀晶體熔化、凝固圖像。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 5 道基礎題,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熔化、凝固、晶體概念的 理解。知道熔化吸熱, 理解晶體、非晶體熔化特點和條件, 會讀晶 體熔化圖像。作 業 分 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B 組)題量 2 題 完成時間 6 分鐘題目 1. 把盛有碎冰塊 的大試 管插入燒杯里 的碎冰塊 中 , 如 圖所 示。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慢慢加熱 ,當燒杯中 的冰塊有大半 熔化 時, 試管 中的冰 ( ) A. 熔化一部分 B. 全部熔化 C. 一點也不熔化 D. 無法判 斷 2. 當晶體被加熱時, 從微觀上看,其分子運動更加劇烈,分子間 束縛隨之減弱, 以致有的分子能較自由地“游動”,呈流動性,其 宏觀表現就是晶體的________ (填物態變化名稱)。答案 1. C; 2. 熔化。第 16 頁 共 52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能運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實際 問題、有思辨的意識。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 2 道題, 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以致用。業 析 作 分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四) 實踐作業---- 自制玩具材料 石蠟、模子(泥土或沙制作而成)、加熱裝置步驟 (1) 先用泥土或沙制作一個玩具模子。 (2) 加熱石蠟, 使其熔化, 并將石蠟倒入模子(如圖) 。待冷卻后, 便得到了你設計的玩具觀察分析 1.加熱石蠟時,認真觀察蠟燭變成液體的過程中石蠟狀態變化和冰熔化過程 中有何不同。 2.通過這個現象說明石蠟是: _________ ( “晶體”或“非晶體”) 3.思考石蠟油變成玩具的過程是吸熱還是放熱過程?作業評價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實驗; □優秀 □良好 □合格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基于實驗現 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作業分析 及設計意圖 這是一個制作類作業。通過小制作,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激發學習欲望;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與分析, 進一步鞏固熔化、 凝固晶體和非晶體的概念,以及凝固是一個放熱過程。第 17 頁 共 52第4課時:第12章第三節 汽化與液化(第一課時)(一) 課前作業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1. 往手心倒幾滴水,用手指抹開并觀察, 出現了什么現象? 手掌 心的水去哪兒了? 2. 將冰塊放入燒杯中, 觀察燒杯的外壁出現什么現象? 小水珠是 怎么來的?答案 知道出現了物態變化,猜想小水珠是由水蒸氣變化而來。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本題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由小水珠從“有”到 “無”,從 “無”到“有”的實驗現象, 引發學生思考。有助于突破水蒸氣是 無色無味的氣體這一難點。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二) 課堂作業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護士幫病人打針前,通常會先用酒精棉球對注射處進行消毒, 此時病人會感到該處_______ (填“熱” 、“冷”) ,原因是酒精涂在該 處會發生________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答案 冷,汽化作業評價 樂于思考,對于生活現象具有好奇心和 求知欲; □優秀 □良好 □合格能獨立思考,對相關物態變化現象提出 自己的見解; □優秀 □良好 □合格通過對現象分析,歸納出汽化的概念。 □優秀 □良好 □合格第 18 頁 共 52設計意圖 結合生活中體驗,從現象中歸納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 引用 □改編 □原創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實踐作業 完成時長 4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比一比:加熱相同質量的水,哪一組同學能讓水最先沸騰?答案 (1)加熱初溫更高的熱水; (2)蓋上紙蓋; (3)將酒精燈火焰調大等等,答案合理即可。作業評價 能積極參與,并通過親自實踐收集信 息;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實驗探究,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作業編號 004 作業性質 實踐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液體蒸發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呢?請同學們利用桌上的器材 驗證自己的猜想。在四塊相同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然后 進行如圖 1 甲所示的實驗探究。 圖 1(1)通過 A、B 兩圖的對比,可以探究水蒸發的快慢與 有 關。第 19 頁 共 52(2)通過 兩圖的對比,可以探究水蒸發的快慢與水的 溫度有關。 (3)第一小組的同學猜想水蒸發的快慢還可能與水的質量有 關,于是他們在兩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別滴上一滴水和兩滴水(如 圖乙所示)。結果發現圖(a)中的水先蒸發完,于是得出結論:水蒸發 快慢與水的質量有關, 水的質量越小, 蒸發越快。這個結論 (選 填“正確”或“不正確”),原因是沒有控制水的 相同。 (4)請同學們根據生活經驗再提出一個液體蒸發快慢與哪種因 素有關的猜想:液體蒸發快慢可能與 有關。寫出簡要的實驗 思路 。答案 (1)水的表面積 (2)A、C (3)不正確 表面積 (4)液體的種類 取等質量的不同液體,控制液體上方空氣流動速 度、液體的表面積和溫度都相同,觀察哪種液體蒸發快作業評價 能積極參與,并通過親自實踐收集信 息;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自己實踐,總結出液體蒸發快慢與液體溫度、液體表面 積、液體表面上方空氣流動速度三個因素有關。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A 組)題量 5 題 完成時間 6 分鐘第 20 頁 共 52題目 1.下列現象中屬于汽化的是 ( ) A.夏天加入飲料中的冰塊變小 B.人游泳之后從水中出來感覺冷 C.冬天水結成冰 D.白糖放入熱水中不見了 2.在制藥時為了從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熱的方法使水沸 騰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過 80 ℃的溫度提取,應采用的方 法是( ) A.用微火加熱使其沸騰 B.降低容器內的氣壓,使水的沸點低于 80 ℃ C.縮短加熱沸騰的時間 D.增加容器內的氣壓,使水的沸點低于 80 ℃ 3.在一些洗手間裝有熱風干手器,洗手后將手張開, 圖 3 用熱風干手器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圖 3 所示。關于圖中利用了哪些 方法加快水的蒸發,以下選項中正確、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體的溫度 ②增大液體的表面積 ③增大液體表面的空氣 流動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有一種”超聲波噴霧降溫扇”,在風扇轉動時還可噴出水霧, 噴霧可以增加空氣中的水分,風扇吹風加快了空氣中水分的 , 就加快了從周圍物體 熱量,從而達到降溫的目的。 5. 小明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水的沸騰特點。 (1)除溫度計外,本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 (2)組裝圖甲實驗裝置時,應按照 (選填“自上而下”或“自 下而上”)的順序進行。 (3)若在 1 個標準大氣壓下,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此時 水的溫度為 ℃,這時小明觀察到水中產生氣泡的現象如圖 (選填“乙”或“丙”)所示。 (4)圖丁是小明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水的沸騰圖像,由圖像可知,水 的沸點不是 100 ℃,這是因為 (填字母)。 A.實驗操作錯誤造成 B.實驗誤差引起的 C.當地氣壓低于 1 個標準大氣壓答案 1.B; 2.B; 3.D; 4. (1) 蒸發, 吸收; 5. (1) 秒表(2) 自下而上(3) 93,乙(4) C;第 21 頁 共 52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鞏固汽化概念與汽化的兩種方式以及汽 化吸熱, 水沸騰的特點, 沸點與氣壓高低 有關。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 4 道基礎題,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汽化與液化概念的理解。 知道汽化吸熱以及汽化的兩種方式,。知道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 中等 □較難來源 √ 引用 √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B 組)題量 4 題 完成時間 6 分鐘第 22 頁 共 52題目 1.李陽同學喜歡運動, 經常觀看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的節目, 常見運動員關節扭傷后, 醫護人員馬上給他噴涂一種霧狀物。那是 什么呢?李陽到醫院做了一個調查,原來是極易揮發的液態氯乙 烷, 用它可讓運動員的皮膚迅速冷卻, 達到麻醉作用, 在一段時間 內無疼痛感,這是由于氯乙烷( ) A. 液化放熱 B. 汽化吸熱 C. 凝固放熱 D. 熔化吸熱 2.在做“觀察水沸騰”的實驗時。 (1) A 組同學用的是如圖甲所示裝置,他們測出的水溫將偏 ______ (選填“高”或“低”)。 (2)圖乙是 B 組同學在實驗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此時水的溫 度是____ ℃。 (3) B 、C 兩組同學雖然選用的實驗裝置相同,但將水加熱到沸 騰用的時間不同,他們繪制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 分析圖像可知: 水的沸點是 ℃,當時的大氣壓 (選填“<”、 “>”或“=”) 1 標準大氣壓; B 、C 組得到 b 、c 兩種不同圖像的原因 可能是水的_____ 不同。3.如圖6所示,燒杯中盛有甲液體,試管中盛有乙液體,加熱燒杯 使甲液體沸騰后,仍繼續加熱,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若甲液體的沸點低于乙液體的沸點,則乙液體能沸騰B.若甲液體的沸點等于乙液體的沸點,則乙液體能沸騰C.若甲液體的沸點高于乙液體的沸點,則乙液體能沸騰D.乙液體一定能沸騰 圖 6 4.黃山區的新型農業發展迅速,仙源鎮的蔬菜 大棚養植走在 全區前列。其中給蔬菜瓜果澆水用管道輸水代替 溝渠輸水, 采用滴灌技術, 這樣做的好處是( ) A.增大水的表面積,加快水的蒸發。 B.加快水面附近的空氣流動,并增大水的表面 積,加快水的蒸發。 C.減小水的表面積,減緩水的蒸發,節約水資源。 D.減緩水面附近的空氣流動,防止水結冰。答案 1.B; 2. (1) 高 (2) 92 (3) 98,<,質量; 3.C 4.C第 23 頁 共 52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能運用物理知識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 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 4 道練習題,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以及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 中等 √ 較難來源 √ 引用 √ 改編 √ 原創(四) 實踐作業---- 紙鍋燒水材料 稍硬較厚的紙一張,別針兩個,酒精爐一個步驟 1.將紙折成如圖的紙鍋形狀,并用別針固定住。 2.將適量的熱水倒入紙鍋,點燃酒精爐,調整火焰大小,將紙 鍋放在酒精爐上加熱,直至水沸騰。觀察分析 加熱過程中, 直到水沸騰時, 紙鍋有沒有被點燃?分析一下 為什么水沸騰時紙不會燃燒。作業評價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實驗; 優秀 良好 □合格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基于實驗現 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作業分析 及設計意圖 通過小制作,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習欲望;通過對 實驗現象的觀察與分析,了解水沸騰時溫度不變,并且水的沸點 比紙的著火點低。第 24 頁 共 52第5課時:第12章第三節 汽化與液化(第二課時)(一) 課前作業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將兩個燒杯分別放入冰塊和倒入熱水, 杯口分 別蓋上玻璃片 a 、b,過幾分鐘后,觀察玻璃片表 面出現了什么現象?小水珠在玻璃片的上表面還 是下表面?答案 知道出現了物態變化,猜想小水珠是由水蒸氣變化而來。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本題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 通過小水珠出現的位置不同, 激發 學生興趣, 促進學生進一步思考, 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液化的概念。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二) 課堂作業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實踐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做一做:用手摸一摸玻璃片 b,溫度與蓋上燒 杯之前明顯升高了還是降低了?為什么?玻璃 a 的 溫度為什么沒有明顯升高?答案 水蒸氣液化放熱, 使玻璃片 b 的溫度升高。因為冰熔化吸熱且 溫度保持 0℃不變,水蒸氣液化放出的熱量被吸收了。作業評價 能積極參與,并通過親自實踐收集信 息;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第 25 頁 共 52設計意圖 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液化放熱的結論。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水被加熱燒開后水面上方有“白色氣體”;在炎熱的夏天, 冰 塊的上方也有“白色氣體”。 (1) “白色氣體”實際上是 (填序 號)。 ①小冰晶 ②小水滴 ③水蒸氣 (2)這種“白色氣體”是如何形成的, 請選擇一種情況加以說明:我選擇_ (選填“前”或“后”) 者, 其形成過程是: 。答案 (1) ② ;(2) 前,鍋里的水沸騰變成水蒸氣, 水蒸氣又遇冷 液化成小水珠。或者答: 后,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作業評價 樂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優秀 □良好 □合格能獨立思考,對相關物態變化現象提出 自己的見解; □優秀 良好 □合格通過對實驗現象分析,知道液化條件。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白氣”現象,進一步認識到“白氣”是 液態的,是由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知道空氣中也有大量的水 蒸氣。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作業編號 004 作業性質 實踐作業 完成時長 4 分鐘第 26 頁 共 52具體 內容 題目 比一比: 讓紙飛機飛得更遠 (1)動手做一做:每人一張卡紙,折一架紙飛機。 (2)大家比一比:誰的紙飛機飛得更遠。 問題: 放飛前,當我們對著紙飛機的機頭“哈氣”就可以使紙飛 機飛得更遠。為什么? (在古代為了使箭射得更遠,通常把箭頭做 得質量較大,使箭的重心前移。)答案 當我們對著紙飛機的機頭“哈氣”,呼出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 機頭紙面時,液化成小水珠,水珠附著在機頭上,增大了飛機頭 的質量,使飛機重心前移,于是飛得更遠。作業評價 能積極參與,并通過親自實踐收集信 息;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實驗探究,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A 組)題量 4 題 完成時間 6 分鐘第 27 頁 共 52題目 1. 朵朵家住太平湖畔,一年四季風景如畫。 初冬的早晨寒冷,朵朵上學時看見太平湖上飄 蕩著輕紗般的薄霧,而草叢和田里的農作物上 則覆蓋著銀白色的的霜,十分好看。其中湖面 的霧是 形成的。太陽出來后, 霧和霜就都消 失了,前者是 現象(均填物態變化)。 2. 某一晴朗無風的早晨,一架噴氣式飛機正 在“作畫”,使天空出現奇異“云彩”,如圖所 示。當飛機從空中飛過,在蔚藍的天空中會留下 痕跡, 這種現象俗稱為“飛機拉煙”。產生這一 現象的原因之一是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排出的暖濕 氣體遇冷所致。在這一過程中, 暖濕氣體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 A.熔化 B.液化 C.蒸發 D.凝固 3.關于下列事例,說法正確的是( ) A.蘋果長時間放置后表皮干癟,說明汽化現象只發生在液體的表面 B.將暫時不吃的蔬菜覆蓋保鮮膜并放入冰箱冷藏,有利于蔬菜中水 分的蒸發 C.水蒸氣燙傷比開水燙傷更嚴重,是因為水蒸氣液化時會吸收大量 的熱 D.在一定的溫度下,壓縮氫氣的體積可以使它液化,作為燃料儲存 在火箭里 4.夏天, 向盛有牛奶的杯內充入少量液態氮, 可以快速制成一 杯看似“熱氣騰騰”的冰激凌,貿然食用易凍傷食道。看似“熱氣 騰騰”,其實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氣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態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氣 D.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答案 1.液化、汽化 2.B;3.D;4.D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鞏固汽化與液化的概念以及汽化吸熱與 液化放熱。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 4 道基礎題,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汽化與液化概念的理解。 知道汽化吸熱,液化放熱。知道使氣體液化的兩種辦法。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 中等 □較難來源 √ 引用 √ 改編 √ 原創第 28 頁 共 52(三) 課后作業(B 組)題量 5 題 完成時間 8 分鐘題目 1.黃山云海天下聞名。“縱使晴明無雨色, 入云深處亦沾衣”。這是游客登黃山的真實體 會。原因是黃山海拔高, 氣溫低, 水蒸氣 形 成了霧, 在這個過程中水蒸氣是 (吸熱或放 熱)的。沾衣而濕說明霧是 態的,近中午霧 就散了,這是 現象(填物態變化) 2. 打火機不小心掉到地上摔碎了, 小哲撿起 打火機殘骸,發現里面的液體全不見了,還變得冰涼 的。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打火機中的氣體是通過降溫液化貯存的 B.打火機變涼是因為汽化吸熱 C.打火機變涼是因為液化放熱 D.液體不見了是發生了升華 3. 無論是盛夏還是寒冬,在裝有空調的汽車玻璃 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氣 形成的。夏天,水珠常 常出現在車窗的 (選填“內側”“外側”或“內、外側”);冬天, 水珠常常出現在車窗的 選填“內側”“外側”或“內、外側”)。 4.夏天經常使用的氣霧殺蟲劑是在常溫下通過 的方法使 氣體 后裝入瓶中的。在使用殺蟲劑噴灑了一會兒后,手會感覺到 盛殺蟲劑的金屬罐變涼了,這是因為瓶內的殺蟲劑發生 時要吸 熱。答案 1.液化, 放熱, 液, 汽化; 2.B; 3.液化, 外側, 內側 ;4.加 壓,液化,汽化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能運用物理知識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 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 5 道題,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以及解決 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 中等 √ 較難來源 □引用 √ 改編 √ 原創(四) 實踐作業----制作:飛機尾氣材料 吸管、透明膠、電熱水壺第 29 頁 共 52步驟 (1)將吸管伸入壺嘴,用透明膠帶綁好并密封。(2)壺中裝入冷水,通電燒水,直到水沸騰。觀察分析 1.水燒開后, 觀察吸管口有無“白氣”生成, 并觀察“白氣”與吸 管口是否連在一起。 2.通過這個現象說明: 3.思考怎樣使“尾氣”現象更加明顯, 并動手改進和說明原因(原 理)。作業評價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實驗; □優秀 □良好 □合格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基于實驗現 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作業分析 及設計意圖 這是一個制作類作業。通過小制作,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激發學習欲望;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與分析,了解汽化與液化 的條件。第 30 頁 共 52第6課時:第12章第四節 升華與凝華(一)課前作業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4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直冷式老式冰箱的冷凍室 ,通常會有一層厚厚的霜, 你知道 霜是如何形成的?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作業評價 1 .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2 .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3 .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本題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 通過活動, 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物質在 固態和氣態間的直接變化。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二)課堂作業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題目 具體 內容 老師利用干冰(固態二氧化碳) 來探究升華的實驗中, (1) 利用裝水的容器和數字溫度計來探究升華現象。 開始水的溫度 是 13.8℃,加入干冰后, 水中有氣泡產生, 這是干冰 變 成 二氧化碳氣體,是 ,溫度計示數為 12.9℃,說 明 ,水面上方有白色煙霧產生, 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 到溫度很低的二氧化碳氣體 形成的。答案 直接、升華、升華吸收熱量、液化作業評價 樂于思考, 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 優秀 良好 合格能獨立思考, 對相關物態現象提出自己的 見解; 優秀 良好 合格通過對現象分析,歸納出升華的概念。 優秀 良好 合格第 31 頁 共 52設計意圖 緊扣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設置簡單的實驗情境, 幫助學生回憶并鞏固 升華的概念,運用轉換法得出結論。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間 2 分鐘題目 具體 內容 為驗證干冰升華吸熱有很強的制冷效果,設計如下的實驗裝 置,將干冰放入鐵茶杯中,然后放入有水的透明容器中,過幾 分 鐘 后 , 容 器 中 的 水 結 成 冰 , 這 是 物 態 變 化 過 程 中 的 ,利用這一特點在生活干冰可廣泛地用來冷凍、 冷藏物品。答案 凝固過程放熱作業評價 樂于思考, 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加深對干冰升華吸熱效果的理解,幫助學生理解干冰升華 吸熱在生 活中的廣泛應用, 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有利 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題目編號 004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間 2 分鐘第 32 頁 共 52題目 具體 內容 老師利用干冰升華吸熱來實現“人工制霜”的實驗, 由實驗圖片 可知,鐵茶杯 壁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到溫度很低的茶杯外壁 直接 變成固態的小冰晶形成的, 在物理上稱為 , 熱, 自然界霜形成的條件是 和 。答案 外、凝華、放、 環境溫度低于℃、空氣中有豐富的水蒸氣作業評價 能積極參與, 并通過親自實踐收集 信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創設實驗情境, 加深對凝華概念的理解, 靈活考察學生對自然界“霜” 的形成的理解,既鞏固基礎,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分析 難易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三)課后作業(A 組)題量 4 完成時間 8 分鐘題目 1 .公共廁所的小便池中一般放一個空氣清新球(如圖 1) ,以便 消除廁所的異味, 過一段時間小球會變小最后消失, 發生的物態變化 過程是 ,需要 熱量。 圖 1 圖 2 2. 請說出下面(如圖 2) 自然現象的物態變化名稱是 。 3.長久使用的燈泡、日光燈和節能燈兩端會發黑?而新的上述 燈具放置很久也不會變黑呢? (燈絲是由金屬鎢制成, 溫馨提示: 燈第 33 頁 共 52泡正常發光溫度約 2500℃左右)原因是鎢絲 變成鎢蒸氣,鎢蒸氣遇到溫度很低的燈泡、燈 管內壁后 鎢蒸氣 成固態的鎢。 4.“人工降雨”的原理是把顆粒狀干冰撒入高空中富含水蒸氣的 云層時, 干冰 ,使周圍空氣的溫度迅速下降, 溫度較低的水 蒸氣 成小冰晶, 下降過程中遇到溫度較高的空氣 成小 水滴,落到地面就成了雨。答案 1 升華、吸熱, 2 凝華,3 受熱升華、凝華. 4 升華吸熱、凝華、熔化作業 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 來;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 有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掌握升華、凝華概念和判斷生活現象。 優秀 良好 合格作業分析 難易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設計意圖 主要提升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后作業(B組)題量 2 完成時間 8 分鐘題目 1 .電冰箱是現代家庭中必備的家用電器,請閱讀題目回答問題 (1)電冰箱的工作過程發生的主要物態變化是:蒸發器中 , 降低箱溫度;冷凝器制冷劑氣體 。 (2) 夏天打開冰箱取冰棍時,冰箱里冒出大量“白氣”,這是 現象, 同時發現冰箱內壁附有一層“白霜”,這是水蒸氣 形成的。 (3) 如果用潮濕的手直接從冰箱的冷凍室拿冰棒時會發現,手會 和冰棒的包裝紙會和手粘在一起, 這是手上的水珠 成冰, 將 手和紙粘在一起。 (4) 當我們將冰棒含在嘴里時, 冰棒化成水, 這是 現象 , 人們會感到很涼爽,這是因為 。第 34 頁 共 52第 1 題圖 第 2 題圖 圖(1) 第 2 題圖 圖 (2) 2 .老師用萘來替代碘探究升華和凝華實驗,將衛生球(主要成份 是萘) 制成粉末狀, 放在密閉的玻璃容器中, 用電爐低溫檔加熱如圖 (1) 。 ( 1 ) 發現玻璃內壁上有粉末狀固態物質生成, 這是固態的萘 形成的,一會兒,容器內有液態萘生成,這是 現象,對 應的分子模型是 。 (2)停止加熱, 過一段時間再觀察容器內部, 看到的情形如圖(2), 內壁上有白色的固態萘生成,這是 現象, 物質的分子模 型 由圖 狀態直接變為圖 狀態。 (3) 底部白色的固態萘這是______現象, 分子模由型 狀態 變為圖 狀態。 第 2 題圖(固態、液態、氣態分子模型)答案 1. (1) 汽化吸熱、液化放熱 (2) 液化、凝華 (3) 凝固 (4) 熔化、 熔化吸熱 2. (1) 先升華后凝華、熔化、乙(2) 凝華、丙、甲(3) 凝固 、 乙、 甲。作業評價 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關 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能獨立思考,解決物態變化相關問題。 優秀 良好合格通過對物態變化現象分析, 復習物態變化 的相關概念。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二大題的練習, 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物態變化相關知識, 并能用物 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作業分析 難易 較易 √中等 較難第 35 頁 共 52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四)實踐作業:鹽、冰塊制霜材料 一次性紙杯、鹽、易拉罐步驟 1. 用一次性紙膜杯裝水,放入冰箱的冷凍室制冰。 2. 將制好的冰塊粉碎,倒入玻璃杯中,加入細鹽快速攪拌。現象分析 1. 冰塊熔化。結論冰的熔點降低,熔化吸熱。 2.玻璃杯的外壁有一層白色的霜生成,水蒸氣凝華成霜。作業評價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制作; 優秀 良好 合格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記錄; 優秀 良好 合格基于實驗現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設計意圖 通過動手操作,提升學生應用物理探究方法的能力, 體現學生實 驗信息→現象分析→結論的科學思維和認知特點, 全面深入考察學生 對熔化的凝華等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第 36 頁 共 52第七課時 全球變暖與水資源危機(一) 課前作業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預習作業 完成時長 1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人人有責。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 A.我們地處黃山風景區,水資源豐富,用水無需節約 B.我家用的水是從山上引來的,浪費點沒關系 C.太平湖水無污染、魚肉鮮美,湖水是黃山區主要的飲用水源地 之一,我們可以在飲用水源地釣魚 D.為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我們可以適當建造冷庫, 在豐水期 將水凍成冰塊儲存起來應對旱季飲用水的緊張答案 D作業評價 1.聯系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樹 立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意識; □優秀 □良好 □合格2.學生創新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創設生活情境, 聯系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 引導學生保護水資源、 節約用水和培養創新能力。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 原創(二) 課堂作業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1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造成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草原的嚴重破壞 B.信息化的飛速發展 C.制冷設備氟利昂的排放 D.礦物燃料的大量使用答案 D作業評價 1.能獨立思考,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2.認知溫室效應的成因。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考查溫室效應的成因。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 原創第 37 頁 共 52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2020 年 9 月, 中國向世界做出莊重承諾, 將力爭 2030 年前實現碳 達峰、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為控制全球氣候變暖,下列措施中 可行的是( ) A.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 B.大力開展科技創新開發新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減慢社會發展速度 D.提倡開私家汽車出行答案 B作業評價 1.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2.知道改善溫室效應的對策。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緊跟時代脈搏,樹立改善溫室效應的意識。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 原創作業編號 004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1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造成水資源嚴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過度開發引起的水土流失 B.人口及工業生產的增長 C.水污染嚴重 D.地下水的過度開采答案 C作業評價 1.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認知水資源缺乏缺原因。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認知水資源缺乏的主要原因。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A 組)題量 2 題 完成時間 5 分鐘第 38 頁 共 52題目 1.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區, 露水也是重要的水資源。如圖所示, 人 們用塑料布來收集露水。關于塑料布收集露水所反映的物態變化過 程是( )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升華,后凝華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凝固 2.如圖所示是自然界中水循環的 示意圖。江、河、湖、海以及大地 表層的水不斷蒸發變成水蒸氣。當 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入高空 時,水蒸氣的溫度降低凝成小水滴 或小冰晶,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 條件下, 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 來越大,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 小冰晶又變成了小水滴,與原來的 水滴一起落到地面,這就形成了雨。 (1)請依次寫出上文劃線處涉及的物態變化的稱: 、 、 。 (2) 上面三種物態變化中吸熱的是 。 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 我們雖地處祖國的南方, 近幾年冬旱經常 出現, 節約用水應從我做起。請你設計在學校或家庭日常生活中的 兩項節水方案。答案 1.C 2. (1)液化、凝華、熔化(2)熔化(3)合理即可作業評價 1.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 來;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3.能積極參與,并通過實踐設計可行方 案。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 2 道題, 創設問題情境, 體現學生問題情境、知識回顧、分析 應用的科學思維和認知特點, 考查學生對物態變化的理解程度,培 養學生的節水意識和節水習慣。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 原創(三) 課后作業(B 組)題量 1 題 完成時間 3 分鐘第 39 頁 共 52題目 水資源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新疆的 “坎兒井”,它可以減少輸送過程中 水的 和 ,充分展現了當 地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現在我們當 地的農田灌溉中用水主要還是采用澆 灌,用水浪費較多,在蔬菜基地我們 可以看到有采用 技術來節約水 資源。答案 蒸發 、滲漏 、噴灌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 來; □優秀 □良好 □合格能運用物理知識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 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能融入社會,善于觀察思考。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弘揚中華優秀傳統,開發學生思維,學以致用。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四) 實踐作業----家庭節水在行動材料 2 個礦泉水瓶步驟 (1)查看家庭水表,記錄一周家庭正常的用水量, (2)將 2 個空礦泉水瓶壓入抽水馬桶的水箱中,查看水表記錄一 周家庭正常的用水量。觀察分析 對比抽水馬桶沒壓入礦泉水瓶與壓入礦泉水瓶一周家庭正常的用 水量。作業評價 1.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實驗;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基于實驗 現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作業分析 及設計意圖 這是一個實踐性作業。通過實踐與分析,培養學生節水習慣的養 成與創新能力。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 原創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第 40 頁 共 52檢測內容 溫度與物態變化 題量 20 題 完成時間 45 分鐘《第 12 章 溫度與物態變化》單元測試作業 一、 填空題(每題 4 分,共 40 分。 )1. 如圖所示 的寒暑表和體 溫計是人們常用的液體溫 度計 ,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 的規律制成的。圖 甲寒暑表 的讀數是 , 圖乙體 溫計 的示數是 ℃。2. 科學家為了保證祝融號火星車在-60℃左右的氣溫下能正常工作,在火 星車頂部設置了一個集熱窗,里面裝有一種叫正十一烷的物質, 白天受太 陽照射時它由固態變成液態吸收熱量, 夜間時它發生 (填物態 變化名稱) 又由液態變為固態 熱量,從而保證火星車安全度過 寒冷的夜晚。 3. 有一種金屬叫做鎵, 沸點高達 2090℃, 熔點只有 29.8℃.將固態鎵放 在手心, 很快出現銀白色液滴, 如圖所示, 該過程是 (填物態變 化名稱) ,整個過程中金屬的溫度始終是 29℃, “鎵”屬于 (選 填“晶體”或“非晶體”) 。 4. 以相同的燒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熱源同時加熱。如圖所示,甲杯為 隔水加熱, 乙杯為隔油加熱, 丙杯為隔砂加熱,攪拌加熱足夠長時間后, 測得燒杯外物質的溫度分別為水溫 100℃、油溫 180℃、砂溫 200℃,則甲 乙丙三杯中的水不能沸騰是 ,最終三杯水的溫度 t 甲 t 乙 t 丙 (選填“>”“ = ”或“<”) 。第 3 題圖 第 4 題圖 第 5 題圖 第 6 題圖5.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人們常用濃度為 75%的酒精來消毒, 如圖所示是 酒精噴霧消毒液。當酒精噴灑在課桌、書本、手上后, 一會兒就變干了, 且手感覺有一陣涼意,這個過程酒精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 。 小明覺得這個現象并不能有力地證明蒸發吸熱, 因為酒精的溫度是室溫, 本來就比人的體溫低。如果想用實驗證明蒸發吸熱, 下列做法中不可行的 是 。 A.密封瓶內裝有酒精, 從瓶口插入溫度計測得酒精的溫度與空氣溫度比 較; B.敞口瓶內裝有酒精, 從瓶口插入溫度計測得酒精的溫度與空氣溫度比 較; C.溫度計玻璃泡插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測量酒精的溫度,再把溫度計取出第 41 頁 共 52來并觀察示數變化。 6. 如圖是一款常見的打火機,充入的是液態丁烷。在常溫常壓下丁烷為無 色易燃氣體。它裝入瓶中是采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其在常溫下 , 這一過程要 (選填“吸收”或“放出”) 熱量。 7.如圖甲所示,在試管中放入一些干冰,再將氣球緊套在試管口,過一會 兒氣球鼓起來,原因是干冰 (填物態變化名稱) 變成氣體;放置一 段時間后,試管底部外壁出現了白霜, 如圖乙所示,這是由于干冰發生上 述變化時需要吸熱使試管底部溫度降低,水蒸氣發生 (填物態變 化名稱) 導致的。 第 7 題圖 第 8 題圖 第 9 題圖 8. 如圖所示,嚴冬的早晨拉開窗簾,發現窗戶玻璃上附著的一層“冰花”, “冰花”空氣中的水蒸氣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 形成的,它出現 在窗戶玻璃的 (選填“內”或“外”) 側。 9. 如圖是地球上的水循環示意圖,請你用物態變化知識簡單描述水循環的 過程。海洋中的水在太陽的照射下,溫度升高蒸發成水蒸氣升到高空,在 高空中水蒸氣遇冷溫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這就形 成了云。 10. 當在一定條件下, 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來越大, 就會下落。在下 落過程中, 小冰晶 又變成小水滴 ,與原來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 這就形成了降雨;在下落過程中,小水滴 成小冰晶,與原來的小 冰晶一起落到地面, 這就形成了降雪。 二、選擇題(每題 3 分,共 24 分。) 11.如圖所示,關于溫度計的使用,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①和②操作正確 B.③和④操作正確 C.⑤和⑥操作正確 D.③和⑤操作正確 12.下列物態變化過程中需要吸熱的是( )第 42 頁 共 52A.春天冰雪消融B.露珠的形成C.初冬霧凇的產生D.用液態的蠟澆筑人物卡通13.如圖所示為一款冰涼夏日凝膠坐墊。座墊內物質通常情況下為固態, 人坐上 去時, 座墊內物質就會慢慢轉變為液態, 但溫度保持不變。此過程可持續數小時, 人坐在上面會感覺涼爽。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座墊內物質是非晶體 B.座墊內物質熔點高于人體溫度 C.人坐上去時座墊內物質吸收熱量 D.座墊內物質發生了液化現象 第 13 題圖 第 14 題圖 第 15 題圖 14.如圖所示是夏天家用空調的構造和致冷原理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工作物質在室內機蒸發器內液化、吸熱,使室內的溫度降低 B.工作物質在室外機冷凝器內汽化、放熱,把室內的熱放出室外 C.炎熱的夏天打開空調可以看到吹出霧狀 “冷氣”,這是汽化現象 D.空調水管中會有水流出,這是空氣中的潑水蒸氣的液化現象 15.抽動活塞, 使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 堵住注射器的管口, 繼續向后抽動活塞, 可以見到液態的乙醚消失不見; 反方向推動活塞, 壓縮管內氣體, 可以觀察到管 內再次出現液態的乙醚,如圖所示。這個實驗說明( ) A.壓縮氣體的體積可以使氣體液化 B.壓縮氣體的體積可以使氣體凝華 B.通過壓縮, 可以使所有氣體液化 D.通過壓縮, 可以使所有氣體凝華 16. 生活中有許多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在裝有冰塊的易拉罐中加入適量的鹽,底部產生白霜----凝華放熱 B.人剛從水中出來感覺特別冷----汽化吸熱 C.使用鐵水澆筑工件----凝固放熱 D.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液化吸熱第 43 頁 共 5217.如圖所示的物態變化中,屬于升華現象的是( ) A.屋檐下的冰凌B.霧凇的形成C.冰棍周圍的白氣D.冰凍的衣服也能變干18.如圖是自然界中關于水的物態變化過程及其對應的條 件,其中由甲狀態到丙狀態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 A.凝華 B.熔化 C.汽化 D.液化 三、 實驗題(每空 2 分,共 36 分。) 19.“ 探究物質 的熔化規律” 的實驗裝置如圖 甲所 示。 實驗 時先將固體物質和溫度計分別放入試管 內, 再放入大燒杯 的水中 加熱 ,觀察固體的熔化過 程。 ( 1) 試管 內物質在熔化 過程 中, 某時刻溫度如圖 乙所示, 溫度計示數 為 ℃ ,如果按照 C 的方式讀數, 則示數會 (選填 “ 偏大 ”或 “偏小” ) 。某 同學 根據實驗記錄 的數據描繪 出該物質 的溫度 隨時 間變化的 圖象 (如圖丙 ABCDE) ,則可知該物質是 (選填“ 晶體 ”或 “非 晶體” ) 。 (2) 在該物質熔化過程 中 ,如果將試管從燒杯 中拿 出來 ,該物質將停 止熔化。 將試管放 回燒杯后, 該物質又繼續熔化。 說明 固體熔化時 需 要 (選填 “ 吸收 ”或 “放 出” ) 熱量。實驗中判斷 固體熔化的 根據是 。 A. 看溫度計示數是否保持不變 B. 觀察裝物質 的試管里是否有液體出現 (3) 根據描繪 的圖線, 該物質在第 5min 時處于 態 ,該物 質的熔點為 ℃, 仔細觀察 圖象發現, 該物質熔化前 ( AB 段 ) 升 溫比熔化后( CD 段 ) 升溫 (選填“ 快” 或“ 慢” ) 。 (4) 圖像 中 DE 段是 過程。 。 20.在探究 “水 的沸騰特 點” 的實驗時 , 同學們分別從如圖 中 的甲、乙 兩套器材 中任選一套來完成實驗(實驗室 已準備多套甲、乙裝置) 。第 44 頁 共 52( 1) 安裝實驗器材 時, 應按照 (選填 “自上而下” 或“ 自下 而上 ”) 的順序進行 ,按照規范要求, 調整鐵 圈高度時 (選填 “需要” 或“ 不需要 ”) 點燃酒精燈。 時間(min) …0123456789 …溫度(℃) …90929496979899999899 …(2) 從記錄的數據看出,在第 分鐘記錄 的數據是 明顯錯誤 的。表 格數據糾正后,在坐標中畫出水的溫度 隨 時間變化 的曲線。由 圖表可以 判斷 出,水加熱了 分鐘開始沸騰,水的沸點是 ℃,可 能的 原因是當地的大氣壓 (選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 1 個標準大氣壓。 (3) 有兩組同學用 同樣 多且初溫相同 的溫水進行實驗探究 ,加熱所用 的酒精燈也完全相 同 ,結果第一組 同學從開始加熱到水沸騰用 時較短, 則這組同學選擇的是 (選填 “甲 ”或 “乙 ”) 套裝置。 (4) 實驗中觀察到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上升過程如 圖丙所示, 則圖 (選填“ A”或 “B”) 是水沸騰時 的情況。第 45 頁 共 52答案 解答分析一、填空題(每題 4 分, 共 40 分。)1. -14℃, 37.8℃ 。 1.【分析】 常見溫度計的原理是液體的熱脹冷縮; 讀數時,要 先確認分度值,然后看液柱上表面所對的刻度值,不管液柱在 0 刻度以上還是在 0 刻度以下, 都要從 0 刻度開始讀, 并從小往 大讀。 【解答】 由圖可知,寒暑表甲的分度值是 1℃, 由溫度計旁邊的 數字( 10 在上面而 20 在下面) 可以知道, 液柱是在 0℃以下, 所以溫度計的示數是-14℃; 乙圖中體溫計的分度值 0.1℃, 示 數是 37.8℃。 【答案】: -14℃, 37.8℃。2. 凝固, 放出。 2.【考查知識】 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 是熔化現象, 吸收熱量; 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 是凝固現象, 放出熱量。 【分析】 正十一烷白天受太陽照射, 由固態變成液態, 是熔化 現象, 可以吸熱儲存能量; 夜間, 由液態變為固態, 是凝固現 象,凝固放出熱量。 【答案】: 凝固, 放出。3. 熔化, 晶體。 3.【考查知識】 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 晶體在熔 化時溫度保持不變, 這一溫度就叫晶體的熔點。 【分析】 將一塊金屬“鎵”放在手心, 好端端的一塊銀白色的 金屬, 卻很快化成了一顆銀白色的液滴, 這是熔化過程; 晶體 有一定的熔化溫度, 而非晶體卻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所以金 屬“鎵”是晶體。 【答案】: 熔化, 晶體。4. 甲, = =。 4.【知識】 液體沸騰有兩個必要條件:( 1) 達到沸點, (2) 繼續吸熱。當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時即可沸騰; 沸騰后液體溫度 不變。 【分析】甲杯中的水溫能達到 100℃,但由于不能繼續從外面燒 杯中吸收熱量, 所以不會沸騰; 乙、丙兩燒杯外的物質分別達 到了 180℃和 200℃, 故乙、丙兩燒杯中的水不僅能達到沸點且 能夠繼續吸熱, 能維持沸騰; 甲杯中的水溫等于 100℃, 因為液體沸騰后溫度保持不變, 乙、丙兩燒杯兩燒杯中的水溫也同為 100℃,最終三杯水的溫度 t 甲 =t 乙 =t 丙 【答案】: 甲, = =。第 46 頁 共 525. 汽化, A。 5.【知識】 汽化是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蒸發吸熱。 【分析】 消毒酒精液噴到手上后,會很快變干, 酒精由液態變 為氣態, 即發生了汽化現象; 汽化要吸熱, 所以會感覺有一陣 涼意, 也有可能是酒精的溫度比手的溫度低; A.密封瓶內裝有酒精,溫度等于室溫,無法證明是否吸熱,故 A 不可行; B.敞口瓶內裝有酒精, 酒精會蒸發而使自身的溫度降低, 所測 得的溫度比空氣低, 故可以證明蒸發吸熱, 故 B 可行; C.溫度計玻璃泡插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測量酒精的溫度, 再把 溫度計取出來, 溫度計取出后示數會下降再上升, 故可以證明 蒸發吸熱, 故 C 可行。 【答案】: 汽化,A。6. 液化, 放出。 6.【知識】 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兩種:一是降低溫度,二是壓 縮體積; 液化是放熱過程。 【分析】 要在常溫下讓丁烷從氣態變為液態, 我們可采取加壓 的方法使其在常溫下液化, 這一過程要放出熱量。 【答案】: 液化, 放出。7. 升華, 凝華。 7.【知識】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物質直接 從氣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 凝華是升華的相反過程。 【分析】 如果在管口上套一個氣球, 由于管內的干冰升華變成 氣態的二氧化碳, 所以氣球會鼓起來; 干冰在升華過程中需要吸收熱量,使試管底部的溫度降低,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小冰晶附著在底部外壁上, 形成 霜, 是凝華現象。 【答案】: 升華, 凝華8. 凝華, 內。 8.【知識】 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條件是遇 冷放熱。 【分析】 “冰花”是室內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玻璃,在其內 表面凝華為小冰晶。 【答案】: 凝華, 內。9. 液化, 凝華 9.【知識】 物體由液態變為氣態是汽化現象,由氣態變為液態 是液化現象, 由固態變為液態是熔化現象。 【分析】 海洋中的液態水變為氣態的水蒸氣是汽化現象; 高空 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了小水珠, 是液化現象;在下落過程中, 固態的小冰晶變為液態的小水珠是熔化現象。 【答案】: 液化, 熔化10. 熔化, 凝固 10.【知識】 物體由液態變為氣態是汽化現象, 由氣態變為固態 是凝華現象, 由液態變為固態是凝固現象。 【分析】 海洋中的液態水變為氣態的水蒸氣是汽化現象; 高空 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了小冰晶, 是凝華現象;在下落過程中, 液態的小水珠變為固態的小冰晶是凝固現象。 【答案】: 凝華, 凝固二、選擇題(每題 3 分, 共 24 分。)第 47 頁 共 5211.D 11.【分析】 使用溫度計時: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的 液體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②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 要繼續留在液體中, 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答】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的底部, 故①操作不正 確; ②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的側壁, 故②操作不正確; ③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 沒有碰到容器底或容 器壁, 故③操作正確; ④讀數時視線俯視, 故④操作不正確; ⑤讀數時視線與液柱上表面相平, 故⑤操作正確; ⑥讀數時視線仰視, 故⑥操作不正確; 【答案】: D。12.A 12. 【分析】 從六種物態的變化方向進行判斷: (1) 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熔化、從液態變為氣態的汽化、從 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升華, 這三個過程吸收熱量。 (2) 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液化、從液態變為固態的凝固、從 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凝華, 這三個過程放出熱量。 【解答】 A. 春天的大地冰雪消融, 雪變成雪水, 是熔化過程, 熔化吸收熱量, 故 A 正確。 B. 清晨溫度低, 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降低變成小水珠,是液化 過程, 液化放出熱量, 故 B 錯誤。 C. 霧凇是空氣中水蒸氣溫度降低直接變成小冰晶, 是凝華過 程,凝華放出熱量, 故 C 錯誤。 D. 用液態的蠟澆筑蠟像,是由液態變成固態,是凝固過程,凝 固放出熱量, 故 D 錯誤。 【答案】: A。13.C 13. 【分析】 (1) 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 熔化過 程是吸熱過程;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非晶體的熔 化過程中溫度升高; (2) 晶體熔化的條件是: 溫度達到熔點, 且能繼續吸熱。 【解答】 解: A. 座墊內固態物質變為液態,溫度保持不變, 是 晶體熔化的特征, 故 A 選項錯誤; B、C、熔化過程需要吸熱, 坐墊內物質要從人身體吸熱熔化, 說明人的體溫高于該物質的熔點, 故 B 選項錯誤、 C 選項正確; D、人坐上坐墊, 坐墊內的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 是熔化過程, 故 D 選項錯誤。 【答案】: C。第 48 頁 共 5214.D 14. 【分析】 ( 1) 夏天空調是利用制冷劑在室內汽化時吸收熱 量, 在室外液化時放出熱量, 把室內的熱帶出來, 散發到室外 空氣中; (2) 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 液化放熱。 【解答】 A. 液態制冷劑通過空調內機蒸發器, 由液態變為氣態 是汽化吸熱過程, 故 A 錯誤; B. 氣態制冷劑進入空調外機的冷凝器, 由氣態變為液態,是液 化放熱過程, 故 B 錯誤; C. 炎熱的夏天打開空調看到的“吹冷氣”,是室內溫度較高的 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 C 錯誤; D. 空調機水管有水流出, 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凝結成水 滴, 屬于液化現象, 故 D 正確。 【答案】: D。15.A 15.【分析】 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的現象叫汽化。由氣態變為液 態的現象叫液化。液化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降低溫度; 二是壓 縮體積。 【解答】 解: 向外拉活塞, 到一定程度時液態乙醚消失, 此時 乙醚發生了汽化現象; 反方向推動活塞, 又會觀察到液態乙醚 出現, 這是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態乙醚液化。但不能說明通 過簡單的壓縮就可以使所有氣體液化。故選項 A 正確、BCD 錯。 【答案】: A。16.D 16.【分析】 六種物態變化中, 需要吸熱的是:熔化、汽化和升 華; 需要放熱的是: 凝固、液化和凝華。 【解答】 解: A. 往冰上撒鹽,使冰中摻入雜質,降低冰的熔點, 使冰熔化, 熔化要吸熱, 導致易拉罐中冰和鹽水混合物的溫度 低于 0℃;同時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凝華成小冰晶附在易拉 罐外的下部和底部形成霜, 故 A 正確; B. 人從游泳池里出來后, 附著在身上的水發生汽化變為水蒸 氣,在這一過程中水要吸收身體的熱, 所以從游泳池里出來的 人感覺特別冷, 故 B 正確; C. 鐵水被澆鑄成工件, 是凝固現象, 放熱, 故 C 正確; D. 夏天的清晨, 蜻蜓身上的露珠, 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 液化放熱, 故 D 錯誤。 【答案】: D。17.D 17.【分析】 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是熔化;物質從液態變 為固態的過程是凝固; 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是汽化; 物 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是液化;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 過程是升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是凝華。 【解答】 解: A. 屋檐下的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冰晶,故 A 不符 合題意; B. 霧凇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冰晶,故 B 不符合題 意; C. 冰棒周圍的白氣, 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 故 C 不符合題意;第 49 頁 共 52D. 冰凍的衣服也能變干,是冰直接變成水蒸氣,屬于升華現象, 故 D 符合題意。 【答案】: D。18.A 18. 【分析】 (1) 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 物質由固 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 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由液態變為 氣態叫汽化; 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 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 (2) 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 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 其中放出熱 量的物態變化有: 凝固、液化、凝華; 吸熱的有: 熔化、汽化、 升華。 【解答】 解: 由圖中信息可知, 乙變為丙要吸熱, 丙變為甲要 繼續吸熱, 故乙是固態, 丙液態, 甲為氣態, 甲狀態到乙狀態, 是氣態直接變為固態, 是凝華。 【答案】: A。三、實驗題(每空 2 分,共 36 分。)19. ( 1) 38; 偏小; 晶體; (2) 吸收; B; ( 3) 固液共 存; 50; 慢; (4)沸 騰。 19. 【分析】 ( 1) 在進行溫度計的讀數 時 ,注意其分度值 ,視 線要與玻璃管 內液面平齊 ;分析圖 象判 斷該物質是 晶體還是 非晶體, 晶體具有 固定的熔點 ,非 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 (2) 晶體熔化過程 需要 吸收熱量 ,特點是溫度保持不變, 此溫度為 晶體 的熔 點 ,此 時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 物質 由固 態變為液態為熔化。 (3) 物質是 固態時 ,吸熱 3min,物質溫度升高了 30℃, 物質是液態時, 吸熱 2min, 物質溫度升高 了 40℃, 該物質熔 化前 ( AB 段) 升溫 比熔化后 ( CD 段) 升溫慢; (4) 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為汽化,溫度保持不變,處于沸 騰狀態。 【解答】解:( 1) 圖 甲中溫度計的分度值為 1℃ ,示數為 38℃; 圖乙 中正確的讀數方法是 B,如果按照 C 的方式讀數,即仰視 讀數 ,則示數會偏小 ;從 3min~ 5min 過程中 ,溫度保持 50℃ 不變 , 晶體有 固定 的熔化溫度 ,故該物質為晶體; (2) 在該物質熔化過程 中,如果將試管從燒杯中拿出來, 該物質將停止熔化。將試管放 回燒杯后, 該物質又繼續熔化。 說明 固體熔化 時需要 吸收熱量 ;實驗中判 斷熔化的依據是出 現液態, 故 B 選項正確; (3) 根據描繪 的圖線,該物質在第 5min 時處于固液共存 態, 該物質的熔點為 50℃; 物質是固態時, 吸熱 3min,物質 溫度升高 了 30℃, 物質是液態時, 吸熱 2min, 物質溫度升高 了 40℃, 所以該物質熔化前 ( AB 段) 升溫 比熔化后 ( CD 段) 升溫慢; (4) 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為汽化 ,圖 象 中 DE 段是汽化過 程的沸騰 階段。 【答案】 ( 1) 38;偏小 ; 晶體; (2) 吸收 ;B; (3) 固液共存 ;50; 慢 ; (4) 沸騰。第 50 頁 共 5220. ( 1) 自下而 上; 需要; (2) 8 ; 6; 如圖; 99; 小于; ( 3) 乙; (4) A。 20. 【分析】 ( 1) 實驗時 , 需用酒精燈 的外焰加熱 ,要根據 火焰位置調整好鐵 圈 的高度, 然后根據溫度計 的使用規則固 定好鐵夾 的位置; (2) 水沸騰 的條件有兩個: 一是到達沸 點, 二是不 斷吸 收熱 量, 在沸騰時 ,溫度保持不變。在坐標 中描點、連線, 得出 水的溫度 隨時 間變化 的曲線。 液體沸騰 時 ,這個不變的溫度 是液體的沸點。 (3) 在裝置相 同的情況下, 質量相同, 水升溫快慢, 與吸 收 熱量 的多少有關, 水在吸 收熱量的 同時 ,也會 向外散熱 ,加 蓋子可以減小熱量 的散失; (4) 水沸騰之前 ,水下層的溫度高于上層的水溫, 氣泡上升 過程 中, 氣泡 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水 ,氣泡變小 ;水沸騰 時, 整個容器 中水溫相同 ,水 內部不停 的汽化 ,產生大量的 水蒸氣進入氣泡, 氣泡變大; 【解答】 解: ( 1) 酒精燈需用外焰加熱 ,所以要放好并 點燃 酒精燈, 再調節酒精燈上方擺放的石棉 網和燒杯的鐵圈 的高 度, 安裝實驗器材應按照 自下而上順序進行; (2) 在坐標中描點、連線, 得出水 的溫度隨 時間變化 的 曲線 ,如 圖所 示。 由圖表表可知 ,在第 6min 開始 沸騰 ,沸騰時 ,不 斷 吸收熱量 ,溫度 保持 99℃ 不變 ,所 以第 8 分鐘溫度 也是 99℃ 。水沸騰 時的溫度低于 100℃ ,說 明當地氣壓低于 1 個標準 大氣壓。 (3) 讀圖可知 乙圖 中給燒杯加了蓋子, 這樣可減少熱量的散 失, 故第一組 同學從開始加熱到水沸騰用 時較短, 則該組選 擇的是乙套裝置; (4) A 圖 ,氣泡在上升過程 中體積逐漸變大 ,是沸騰 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