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七章《力與運動》 作業設計(含答案)2023-2024學年度滬科版物理八年級全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七章《力與運動》 作業設計(含答案)2023-2024學年度滬科版物理八年級全冊

資源簡介

力與運動作業設計
一、單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
單元組織形式 自然單元
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
1 科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 第七章第一節
2 力的合成 第七章第二節
3 力的平衡 第七章第三節
二、單元分析
(一)課標要求
本章內容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 》中屬于“運動和相互作 用”這一主題。教學時應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發 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讓學生經歷對知識的探究過程, 發展學生探究 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具體內容要求如下: 1.通過實驗認識牛頓第一定律。用慣性知識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有關現象。 2.通過實驗探究理解同一直線上的力合成規律。
3.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
3
(二)教材分析
1.知識框架
2.內容內在邏輯分析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2012 新編) 第七章《力與運動》是在上一章學習了有 關力的知識的基礎上, 講述力與運動的關系, 是力學的重點章節之一, 既是前一 章內容的延續, 又為后面學習壓強與浮力打基礎, 也為高中物理學習做鋪墊。內 容包括: 科學探究: 牛頓第一定律; 力的合成; 力的平衡。其中力的合成與力的 平衡是本章的重點,探究力與運動的關系和二力平衡的條件是難點。
因為本章著力體現力和運動的關系, 所以在設置上就力求體現“如果物體受 到了力的作用, 其相應的運動狀態會怎樣”的思路。第一節“科學探究:牛頓第 一定律”展示當物體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時候, 將處于什么樣的運動狀態?現實 中,任何物體都會受到力的作用, 如何體現多個力對物體的作用?當物體受到同 一直線上兩個力的作用時, 其運動狀態又如何?這就是第二節“力的合成”關注 的問題,第三節 “力的平衡”,關注的是當物體受到的合力為零時,物體的運動 狀態會怎樣。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從生活中獲得較多的關于力與運動的感性認識; 已經初步掌 握物理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及方法,好奇心強, 感性認識多于理性認識,因此在教 學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思辨中完善、設計中創新、合作中交流, 實現自主、合 作、探究的學習情境。
4
本章的這三節都以實驗探究為核心進行設置, 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對本章的參
與,獲取“分析與論證”的能力。
“科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要求學生能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比較, 能 進行簡單的因果推理, 經歷從物理現象到實驗, 最后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推理的結 果;“力的合成”要求學生收集分析實驗數據, 得出實驗結論;“力的平衡”要求 學生通過對假設的論證獲取結論。
三、單元學習目標
1.物理觀念
(1) 通過實驗探究,理解物體的慣性,描述牛頓第一定律。
(2) 知道二力合成的法則,會進行簡單的二力的合成。
(3) 知道二力平衡條件,了解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原因。 2.科學思維
從對牛頓第一定律的探究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論證 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3.科學探究
經歷探究力的合成、 二力平衡的條件的過程,掌握等效替代法等科學方法, 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能初步描述實驗數據及信息, 并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簡 單的比較和因果推理;能知道分析論證在科學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4.科學態度與責任
通過對本章三個實驗探究活動的參與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 態度,不迷信權威,并認識到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精神。
四、單元作業目標
1.關注學生是否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關注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恰當考察知識與技能。
3.多樣化的作業類型有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成長。
4.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 改革作業的形式與內容, 使作業富有層次性、 趣味性, 具有吸引力。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 展,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提高。
五、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1.習題布置對于課堂教學成果的鞏固及強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筆者緊扣章 節課堂內容設計作業, 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能夠調用課堂的物理模型, 以鞏固課 堂的教學成果。
2.在教學中筆者根據各組情況布置相應的作業, 每天的作業采用優化的彈性 作業結構設計。按形式分類為課前作業、課堂作業、課后作業、實踐作業。課后 作業分類為基本作業(A 組題)、提高作業(B 組題)?;咀鳂I是本課時最基本 知識點, 基礎較好的學生自主選擇做與不做,提高作業是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 進行知識點的拓展, 所以基礎較差的同學可以做或不做, 基礎較好的學生必須做, 實踐作業是為少數對物理特別感興趣且綜合能力強的學生而設計的, 需學生親歷 探究才能完成的作業,他能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嚴格控制作業量與作業難度,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點。
4.評價的分層。
5
采用分類評價學生作業的方法評價學生,對基礎一般的學生判分適當放松, 對基礎好的學生判分適當從嚴。在完成作業的時間上,基礎一般的學生可放松, 對基礎好的學生可緊些。不同學情同學答題時得分也不一樣,讓每一類同學都得 到該有的發展。
5.評價方式多元化
由組長與課(科) 代表對本班作業的收集情況進行反饋,由學生相互監督, 防止作業抄襲現象。
學生本人對于本次作業的難度進行反饋,便于教師更好地教學,教學相長。 教師采用激勵性的評價方式,便于學生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6
六、課時作業
第一課時 科學探究: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一、課前作業
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
具 體 內 容 題目 完成下面的思維導圖
答案
7
作業評價 具有良好的復習習慣, 能 獨立總結一章的知識架構。 (




)良好 不合格
設計意圖 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布置物理作業, 既提高學生做作業的 興趣, 又能鍛煉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從而達到知識遷移的目 的。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易錯點分析 由于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可能無法脫離 課本獨立完成。
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
具 體 內 容 題目 玩滑板車時,人不蹬地,車 最終會停下來。 正方:物體運動需要力來維 持。 反方:滑板車滑行時,人沒 有蹬地,車還繼續前進。說明物 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車停下 來是因為受到阻力的作用。 你支持哪一方的觀點?并舉 出其他例子來佐證你的觀點。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因為是課前作業,支持正方也行。
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度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3. 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設計意圖 體現物理來源于生活的新課程理念, 利用小組學習的優 勢,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易錯點分析 如果沒有良好的小組討論學習習慣,可能 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
8
二、課堂作業
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
具 體 內 容 題目 根據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試著分析以下幾個問題: 1.具體說明力為什么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2.牛頓第一定律能否表述成: 物體不受任何外力時, 運動 狀態保持不變。 3.牛頓第一定律能否表述成: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 因。
答案 1.因為運動的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做勻速直線運動, 這種 說法是錯誤的。 2.因為只有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 運 動狀態不變,所以這種描述是正確的。 3.因為物體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時, 運動狀態保持不變, 那 么要改變物體運動狀態, 物體必須受外力作用, 所以這種描述 是正確的。
作業評價 具有良好的思維,能深 刻理解牛頓第一定律。 (




)良好 不合格
設計意圖 能深刻理解牛頓第一定律, 把死記硬背的學生與能理性分 析問題的學生區別開來。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易錯點分析 如果沒有良好的思維習慣, 可能無法 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
題目編號 004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
具 體 內 容 題目 給你一個金屬球和一個同樣大小的泡沫球, 同時從正在大 風速工作的落地扇前豎直下落, 注意觀察實驗現象, 嘗試回答 以下問題:
1.你觀察到什么現象? 2.由實驗現象說明哪個物體保持運動狀態的能力較強? 3.這說明慣性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9
答案 1.金屬球沿直線下落,泡沫球被吹出較遠。 2.紙球保持運動狀態的能力較差, 金屬球保持運動狀態的 能力較強。 3.這說明慣性是有大小的,與物體質量有關,質量越大, 慣性越大。
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度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設計意圖 體現物理與實驗的密切聯系,利用小組學習的優勢, 正確歸納 物理原理。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易錯點分析 如果沒有良好的實驗習慣, 可能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課后作業(A 組)
題量 4 題 完成時間 5 分鐘
題目 作業設計內容 考察的 知識點 對學生易 錯點的預 估
1.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一切物體 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 。 __ 慣性定 律的具 體內容 “或”容易 寫成“和”。
2.如圖是中國女子冰壺隊積極備 戰北京冬奧會訓練的情景。擲球員將冰 壺沿水平冰面推出后, 冰壺由于______ 繼續向前運動; 刷冰員不停地刷冰面可 以______ (選填“增大”或“減小”) 冰壺受到的摩擦力;如果摩擦力為零, 運動的冰壺將______) 。 (選填“靜 止” 、“逐漸停下來”或“做勻速直線 運動”) 鞏固摩 擦力與 什么因 素 有 關。不 受力時 物體慣 性的具 體 表 現。 最后一問 會根據生 活經驗回 答成“逐漸 停下來”。
10
3.一輛小汽車以 15m/s 的速度行 駛,另一臺壓路機以 18km/h 的速度工 作, 的慣性較大。 慣性大 小與物 體質量 有關。 慣性與速 度也有聯 系。
4. 如圖所示,木塊放在表面光滑的 小車上并隨小車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勻 速直線運動。當小車遇障礙物而突然停 止運動 時,車上 的木塊 將( ) A.立即停下來 B.由于受到慣性立即向前倒下 C.立即向后倒下 D.仍繼續向左作勻速直線運動 慣性是 一種性 質,而 不是一 種作用 學生容易 選擇 B,不 能正確理 解慣性。
答案 1.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慣性 減小 做勻速直線運動 3.壓路機 4.D
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 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能從物理學角度觀察、分析 問題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初步形成慣性是一種性質 的物理觀念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4道基礎題,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牛頓第一定律和 慣性概念的理解。知道牛頓第一定律具體內容, 以及慣性的大 小只與質量有關。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學生對作業 的評價 組長或課代表的評價 本人對本次作業的評價
1.有抄襲作業現象( ) 2.沒有準時交作業( ) 1.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 2.你認為本次作業難度 。 3.有哪幾題思維上有困難?
11
三、課后作業(B 組)
題量 3 題 完成時間 8 分鐘
題目 作業設計內容 考察的知 識點 對學生易 錯點的預 估
1.讓滑塊從斜面滑下,逐漸減小 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測量滑塊在水平 面上的運動距離,探究“運動物體如 果不受其他物體的作用,會一直運動 下去嗎”。下列做法能獲得結論的是 ( ) A. 堅持不懈進行多次實驗探究 B. 改進實驗裝置進行實驗探究 C. 調整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探究 D. 在實驗基礎上進行合理推理 理解探究 慣性定律 所用方法: 實驗加推 理 學生容易 錯選 A 或 B,認為多 次實驗可 得普遍規 律。
題目 2.如圖所示是某同學玩排球的 一個場景,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排球在最高點時,所受力全 部消失,會處于靜止狀態 B.排球在空中飛行的過程中, 運動狀態不變 C.排球在空中運動到最高點時 不再受任何力 D.擊打排球時手感到疼,是因 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復 習 什 么 是 運 動 狀 態,以及力 的 作 用 是 相互的。難 點 在 于 運 動的分解。 學生會錯 選 A,認 為斜拋時 最高點速 度為零。
3.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 影響”實驗中: (1) 小明調試實驗裝置時,將 小車從斜面上 A 處滑下,如圖甲所示, 小車滑出水平木板右端而掉落下去。 為讓小車不滑出木板, 下列做法不可 鞏 固 課 堂 中 慣 性 定 律 的 探 究 過程。 學生對探 究過程較 長的實驗 不 太 熟 練。
12
行的是______; A.小車仍從斜面 A 處滑下, 換一 個更長的木板 B.增大斜面的傾角, 小車仍從斜 面上 A 處滑下 C.斜面傾角不變, 小車從斜面上 A 處以下位置滑下 D.減小斜面的傾角, 小車仍從斜 面上 A 處滑下 (2) 成功后,小明每次均將小 車從斜面上同一高度處滑下, 讓小車 分別在毛巾、棉布和木板表面運動, 最終小車靜止時的位置如圖乙所示。 由此可得: 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 運 動的路程越______ 。進一步推理可 知: 若小車運動時所受阻力為零, 小 車將保持______(填運動狀態); (3) 上述實驗結論是小明在分 析實驗現象的基礎上, 經過科學推理 得出的。下列得出實驗結論的過程與 該實驗相同的是______。 A.探究影響摩擦力的因素 B.用兩個磁體探究不接觸的物 體也有力的作用 C.探究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 D.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答案 1.D 2.D 3. (1) B (2)長 勻速直線運動 (3) C
13
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 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能從物理學角度觀察、 分析問題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經歷牛頓第一定律探 究過程,對探究過程較為熟 悉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3道提高題,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牛頓第一定律探 究過程的理解。 重現課堂中重點強調過的實驗、概念。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學生對作業 的評價 組長或課代表的評價 本人對本次作業的評價
1.有抄襲作業現象( ) 2.沒有準時交作業( ) 1.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 2.你認為本次作業難度 。 3.有哪幾題思維上有困難?
四、實踐作業
題量 2 題 完成時間 16 分鐘
題目 作業設計內容 考察的 知識點 對學生易 錯點的預 估
1.請以科幻畫的形式,描繪物體 不受力時處于的運動狀態。 給有繪 畫天賦 的學生 發揮空 間。 此題作為 星期六星 期天作業 較為合適。
2.以“以物體假如沒有慣性”為 題,寫一篇小論文。 慣性的 應用與 危害 想象不足, 會感覺難 以下筆。
答案 略
設計意圖 與美術等學科相結合設計作業。充分體現學生的想象力。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 較難
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
學生對作業 的評價 組長或課代表的評價 本人對本次作業的評價
1.有抄襲作業現象( ) 2.沒有準時交作業( ) 1.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 2.你認為本次作業難度 。 3.有哪幾題思維上有困難?
14
第二課時 力的合成
一、課前作業
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1 分鐘
具 體 內 容 題目 完成下面的思維導圖
答案
15
作業評價 具有良好的預習習慣,能 獨立總結本節的知識架構。 優秀 合格 良好 不合格
設計意圖 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布置課前作業,目的是讓學生預習時 知道本節內容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自學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易錯點分析 由于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可能無法脫 離課本獨立完成。
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
具 體 內 容 題目 一群小螞蟻才能搬動的樹葉,一只大黃蟻就能搬動它,那 么這只大黃蟻作用力和一群小螞蟻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是 。
答案 相同
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的參與度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2.學生對力的作用效果的掌握 情況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設計意圖 抓住八年級學生對事物好奇的特點,利用身邊常見的螞蟻 拖樹葉的現象設計題目引入新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 生帶著問題學習新知識。這樣既體現“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的教法,又體現了物理來源于生活的新課程理念。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易錯點分析 若學生對等效的概念理解不透, 可能無法正 確表達自己的觀點。
16
二、課堂作業
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1 分鐘
具 體 內 容 題目 1.如果一個力產生的_________跟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 ______相同, 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______,組成合力的每 個力叫_______。
答案 作用效果 作用效果 合力 分力
作業評價 具有良好的思維,能深刻理 解合力與分力的概念。 (




)良好 不合格
設計意圖 能深刻理解合力與分力的關系。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易錯點分析 如果沒有良好的等效思維能力,無法理解 透徹。
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
具 體 內 容 題目 實驗探究:探究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1.為什么每次掛鉤碼,都要使橡皮筋伸長相同的長度? 2.對該實驗的進行誤差評估。
答案 1.使每次作用在橡皮筋上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2.繩子和滑輪間會產生摩擦力,但對實驗的結果影響不 大。
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設計意圖 1.體現了物理是門實驗學科, 許多物理知識能從實驗中直 接得出結論。 2.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合力與分力的關系。 3.利用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發揮 集體智慧。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易錯點分析 如果沒有良好的實驗習慣, 不 善于思考, 可能無法得出正確的結 論。
17
三、課后作業(A 組)
題量 3 題 完成時間 4 分鐘
題目 作業設計內容 考察的 知識點 對學生 易錯點 的預估
1.同一直線上, 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 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_______,方向跟這兩個力 的方向_______,即 F=_______。同一直線上, 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 的_______,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_______, 即 F=_______。 知道同 一直線 合力的 計算方 法。 方向相 反的分 力的合 力方向 的 確 定。
2.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下列關于 其合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個力的合力一定不為零 B.兩個力的合力必定大于其中任何一個力 C.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可能小于其中 任何一個力 D.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 就是 把兩個力的大小直接相加 進一步 鞏固合 力的計 算。 要綜合 考慮分 力的大 小和方 向,學 生往往 會忽略 力的方 向。
3.重 200 N 的一袋米放在地面上,一名同 學用 300 N 的力沿豎直向上的方向提這袋米. 則 這袋米所受的這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 A.500 N,豎直向上 B.100 N,豎直向下 C .0 N D.100 N,豎直向上 利用受 力分析 知識解 答 問 題。 畫受力 分析圖 對學生 來說是 難點。
答案 1.和 相同 F1+F2 差 跟較大的力方向相同 F1-F2 2.C 3.D
作業評 價 熟悉合力與分力的概念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能從物理學角度觀察、分析問 題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會利用同一直線上合力與分力 關系的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18
設計意 圖 通過3道基礎題, 鞏固基礎知識, 加深對合力與分力關系的理 解。 學會利用同一直線上合力與分力的關系來分析解決問題。
作業分 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學生對 作業的 評價 組長或課代表的評價 本人對本次作業的評價
1.有抄襲作業現象( ) 2.沒有準時交作業( ) 1.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 2.你認為本次作業難度 。 3.有哪幾題思維上有困難?
三、課后作業(B 組)
題量 2 題 完成時間 5 分鐘
題目 作業設計內容 考察的 知識點 對學生 易錯點 的預估
1.如圖所示是小紅同學練習排球墊 球時的情景, 排球在上升和下落過程中空 氣阻力的大小不變, 以下對排球所受合力 的分析正確的是 ( ) A.上升過程合力方向向上 B.最高點時處于靜止狀態,合力為 零 C.下落過程合力越來越大 D.上升過程合力大于下落過程合力 該題 不 但考查 合力的 知識還 考查空 氣阻力 方向的 變化, 進一步 鞏固物 體的力 合成。 學 生 會 把 排 球 上 升 到 最 高 點 時 是 靜 止的, 即 平 衡 狀 態,合力 就為零, 故 選 擇 B。
題目 2.八年級同學在探究同一直線上二 力合成的實驗中, 把一根輕質彈簧的一端 固定在 O 點, 另一端用細線固定在彈簧測 力計的掛鉤上, 每次實驗時, 他們都將彈 簧由 A 拉伸到 B 位置. 研究過程及實驗數 據如圖所示, 請仔細觀察圖中的裝置、操 作及現象,然后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鞏固合 力、分 力的知 識,強 調等效 替代法 學 生 的 語 言 表 述 會 不 清,忽略 合 力 方 向 的 判 斷。
19
(1) 此探究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 _______ (2) 分析比較圖中(a)與(b)中拉 力的方向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可得出的 結論是: 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較圖中(a)與(c)中 拉力的方向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可得出 的結論是: 。
答案 1.D 2. (1)等效替代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 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3)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 兩個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這兩個力的較大者方向相同
作業評價 將物理知識通過學生 的實際學習情境進行展示, 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答。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經歷同一直線上二力 的合成的探究過程,進一步 熟悉探究過程、熟悉合力與 分力的關系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設計意圖 1.讓學生學會用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 體現了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理念。 2.讓學生知道探究同一直線上的合力的方法很多, 激勵學 生要善于思考。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學生對作業 的評價 組長或課代表的評價 本人對本次作業的評價
1.有抄襲作業現象( ) 2.沒有準時交作業( ) 1.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 2.你認為本次作業難度 。 3.有哪幾題思維上有困難?
20
第三課時 力的平衡
一、課前作業
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1 分鐘
具 體 內 容 題目 完成下面的思維導圖
答案
21
作業評價 具有復習的良好習慣, 能獨 立總結一章的知識架構。 優秀 合格 良好 不合格
設計意圖 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布置物理作業, 既提高學生的做作業興 趣,又能鍛煉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從而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易錯點分析 由于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可能無法脫離課 本獨立完成。
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課前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
具 體 內 容 題目 教室前水平面上有一張靜止的講臺桌, 李浩同學用了一個水 平向右的力推講臺桌,沒有推動講臺桌,回答以下問題: (1)講臺桌水平方向受到 力和 力作用 (2)講臺桌水平方向受到的兩個力,這兩個力的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 (3)關于兩個力的大小關系有以下兩種觀點,小組討論后回 答哪種觀點正確? 李浩認為:推力小于摩擦力,所以講臺桌沒有推動。 張明認為:推力等于摩擦力,所以講臺桌沒有推動。
答案 (1)推、摩擦 (2)相反 (3)張明觀點正確
作業評價 1.學生對物體受力分析掌握 情況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2.學生邏輯推理和語言表達 能力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設計意圖 利用身邊的現象設計題目引入新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帶著懸念學習新知識。這樣既體現“創設情景, 引入新課” 的教法,又體現了物理來源于生活的新課程理念。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易錯點分析 如果沒有良好基礎和良好的邏輯推理能力 無法答對第(3) 問。
22
二、課堂作業
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1 分鐘
具 體 內 容 題目 1.物體如果在兩個力或多個力作用下的,處于靜止或勻速直 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該物體處于 狀態,這種情況的物體 一定受 作用。
答案 平衡、 平衡力
作業評價 具有良好的總結能力, 能深刻理解平衡力與平衡狀 態的關系。 (




)良好 不合格
設計意圖 理解平衡力與平衡狀態的關系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易錯點分析 如果沒有良好的總結能力, 無法完全正確。
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4 分鐘
具 體 內 容 題目 根據所學的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1.用彈簧測力計如何測物體的重力? 2.測物體重力過程中應注意哪些事項?為什么? 3.彈簧測力計直接測出的是哪個力? 4.測物體的重力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 1.把物體掛在豎直放置的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 當物體靜止 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顯示了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物理書 中 111 頁) 2. (1)彈簧測力計要豎直放置,目的是使拉力和重力在一 條直線上 (2)物體靜止時才能讀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因為靜止時物 體受平衡力 3.拉力大小 4.二力平衡條件
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設計意圖 1.鞏固加強前面學的知識,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 2.體現物理知識與物理實驗的密切聯系。 3.利用小組學習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發揮集體智慧。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易錯點分析 如果沒有縝密的邏輯思維, 可 能無法回答后三個問題。
23
三、課后作業(A 組)
題量 4 題 完成時間 4 分鐘
題目 作業設計內容 考察的 知識點 對學生 易錯點 的預估
1.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 的兩個力 、 、 。 二力平 衡的條 件 把“同” 字 忘 記 寫
2.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物體如果保持 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則物體所受力 的情況是 ( ) A. 受平衡力 B.不受外力 C. 受平衡力或不受力 D.無法判斷 對 平 衡 狀 態 物 體 受 力 情 況 的 掌 握 情 況 錯選擇 C,不能 正確理 解“現實 生活”。
3.在國慶閱兵儀式中,檢閱車在水平 地面上勻速行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車的總重力與地面對車的支持力是 一對相互作用力 B.檢閱車勻速向前行駛時牽引力大于 車受到的阻力 C.車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車的支持 力是一對平衡力 D. 車的總重力與地面對車的支持力 是一對平衡力 1.物體的 受力分 析; 2.平衡 力與相 互作用 力的區 別。 錯選擇 C,不能 正確理 解二力 平衡的 同體性。
4. 下列物體在運動過程中, 處于平衡 狀態的是 ( )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蘋果 B.沿斜面勻速下滑的物體 C.正在草坪上越滾越慢的足球 D.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衛星 對平衡 狀態的 理解 錯選 D, 運動狀 態包括 運動方 向和快 慢。
答案 1. 同一物體上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2. A 3. D 4. B
24
作業評價 熟悉二力平衡條件內容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能從物理學角度觀察、分析 問題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會利用二力平衡條件分析解 決問題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4道基礎題,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二力平衡條件的理 解。 學會利用二力平衡條件分析解決問題。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學生對作 業的評價 組長或課代表的評價 本人對本次作業的評價
1.有抄襲作業現象( ) 2.沒有準時交作業( ) 1.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 2.你認為本次作業難度 。 3.有哪幾題思維上有困難?
三、課后作業(B 組)
題量 5 題 完成時間 10 分鐘
題目 作業設計內容 考察的知 識點 對學生易 錯點的預 估
1..如圖所示, 有一個質量為 60Kg 的特種兵在訓練,他 勻速向上爬桿過程中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_ _N,摩擦力方向 為 ;片刻后, 他適度減小握桿子的 力量使自己勻速滑 下,此時他受到摩擦 力大小 。(填“變大” 、“變小” 或“不變”) (g 取 10N/Kg) 1.物體受 力分析 2.靈活利 用二力平 衡條件解 題 1. 學 生 會 錯 誤 認 為 摩 擦 力 方 向 向 下 或 向上 2.錯選“變 小”
25
題目 2.如圖所示, 一物體放在水平傳送 帶上,物體隨傳送帶一起向右勻速運 動,畫出物體所受力的示意圖。 考查學生 對物體受 力 分 析 , 物體運動 狀態與受 力吻合的 思維 此 題 學 生 容 易 錯 在 多 畫 一 個 摩擦力
3.如圖甲所示是小華同學探究二 力平衡條件時的實驗情景: (1)小華將小卡片(重力可忽略 不計) 兩邊的線分別繞過左右支架上的 滑輪, 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 使作用在 小卡片上的兩個拉力方向 ,并 通過調整 _來改變拉力的大 小; (2)當小卡片平衡時,小華將小 卡片扭轉過一個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選填“能”或“不能”) 平衡, 設計 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為了探究 ; (3)為了驗證只有作用在同一物 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 在圖甲所示的 情況下,小華的下一步操作 是: ; (4)在探究同一問題時,小明將 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 設計了如圖乙所 示的實驗, 同學們認為小華的實驗優于 小明的實驗,其主要原因是 ; A.減少了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 響 B.小卡片是比較容易獲取的材料 C.容易讓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 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轉 主 要 考 查:1.學 生對二力 平衡條件 的理解和 應用; 2.培養學 生分析實 驗現象, 得出實驗 結論的能 力 1.學生不 知道根據 二力平衡 條件來思 考解題 2.類比,舉 一 反 三 能 力缺乏
26
(5) 小華在探究活動結束后想到 物體的平衡狀態包括靜止和勻速直線 運動狀態, 那如何探究物體做勻速直線 運動時的二力平衡條件呢?小明提出 了自己的實驗方案: 用彈簧測力計豎直 向上拉著鉤碼在任意方向做勻速直線 運動,通過比較 和 這 兩個力的大小, 可以得出結論: 物體靜 止時的二力平衡條件同樣適用于物 體 。
題目 4.一小車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線 運動, 其速度 v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 圖所示。已知在 4—8s 內小車受到的牽 引力恒為 10N,則在 4—8s 內小車受到 的摩擦力為 N,合力為 N; 在 8--10s 內小車受到的摩擦力 10N(選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 1.根據圖 象來判斷 物體的運 動狀態。 2.根據二 力平衡和 影響摩擦 力 的 因 素,判斷 摩擦力的 大小。 1. 學 生 對 平 衡 狀 態 物 體 受 到 的合力為 0 認知不足。 2. 對 摩 擦 力 大 小 與 速 度 無 關 認 識 不 到 位。
5.如圖所示,物塊 A 的重力 GA=10N, 物塊 B 的重力 GB=5N,水平推力 F=30N 作用在 A 上,A 與豎直墻面接觸, A 和 B 均靜止, 則墻面受到的摩擦力 N, 方向 , 若壓力 F 增大到 60N,則物體 A 受到的摩擦 力 (填“變大”、 “ 變 小 ”、“ 不 變 ”) 物體受力 分析、對 相互作用 力和二力 平衡知識 的應用的 理解和掌 握。 此 題 學 生 容 易 將 方 向填向上, 錯 誤 認 為 壓 力 增 大 靜 摩 擦 力 增大。
27
答案 1. 600 豎直向上 不變 2. 3. (1) 相反 鉤碼數量 (2)不能 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力能否平衡 (3)將卡片沿中間剪開 (4) A (5)彈簧測力計示數 鉤碼的重力 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 態 4. 10 0 等于 5. 15 豎直向下 不變
作業評價 能將實際情境轉化成物 理問題,利用物理知識解題。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能對物體進行正確受力 分析,能把物體受力情況與 物體運動狀態結合起來分析 問題與解決問題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經歷二力平衡條件探究 過程,熟悉探究過程、熟悉 二力平衡條件 □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3道提高題的練習達到以下目的: 1.鞏固基礎知識 2.讓學生學會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后畫出物體所受力的示 意圖,在利用平衡力知識進行解題的方法。 3.讓學生知道物體受力情況和物體運動狀態是吻合的, 并利 用二者是吻合的思維進行解題。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學生對作 業的評價 組長或課代表的評價 本人對本次作業的評價
1.有抄襲作業現象( ) 2.沒有準時交作業( ) 1.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 2.你認為本次作業難度 。 3.有哪幾題思維上有困難?
28
四、 實踐作業
題量 1 題 完成時間 8 分鐘
題目 作業設計內容 考察的 知識點 對學生易 錯點的預 估
實驗: 1.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的重力 G 2.彈簧測力計掛著物體勻速豎直上 升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拉力 F1; 3.彈簧測力計掛著物體加速豎直上 升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拉力 F2; 4.彈簧測力計掛著物體減速下降 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拉力 F3; 比較三次物體運動時拉力 F 與重力 G 的大小關系思考后回答下例問題: (1) 物體運動狀態不變和運動狀態 改變兩種情況下物體受力有何規律? (2) 我們說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 的原因,是什么情況什么力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 1. 學 生 動 手 實 驗 的 能 力 2. 處 理 實 驗 數 據 的 能 力 3. 探 究 問 題 的 能力 1. 無 法 確 定 物 體 勻 速上升、加 速上升、減 速上升 2. 不 足 如 何 收 集 數 據 3. 不 知 道 處理數據
答案 (1) 物體靜止或勻速上升, 運動狀態不變, 此時 F 合=0;物 體加速上升、減速下降,運動狀態改變,此時 F 合豐0 (2) F 合豐0,物體運動狀態改變, F 合=0 物體運動狀態不變
設計意圖 1.發現興趣學生和特長學生 2.培養探究問題能力、實驗動手能力和處理數據能力 3.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銜接,培養物理思維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學生對作 業的評價 組長或課代表的評價 本人對本次作業的評價
1.有抄襲作業現象( ) 2.沒有準時交作業( ) 1.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 2.你認為本次作業難度 。 3.有哪幾題思維上有困難?
29
第七章 力與運動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共 18 小題,滿分 70 分。 測試時間 45 分鐘) 一、 填空題 (每空 1 分,共 19 分) 1. 第 24 屆冬奧會于 2022 年 2 月 4 日在北京市舉行。關于冬奧會的部分比賽 項目,冰球運動員向后蹬冰面就會前進說明 ;短道速滑運動 員勻速過彎道時運動狀態 (填“改變”或“不變”);滑雪運動員沖 過終點后不能立即停下來是由于 ;被推出的冰壺在水平冰面上會停下來 是因為 。
2.徽州二中元旦聯歡會上, 唐旭同學請大家做一個游戲:左腳和左側身體緊 貼墻面站立靜止(如圖所示),然后右腳抬離地面,若能使身體仍然保持靜止不動 者獲勝。你認為抬起右腳后,人 ______ (選填“能”或“不能”)保持靜止不動, 原因是 _____ 。 3.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勻速直線飛行的飛機上,自由落下了一顆炸彈,下列 給出了幾種炸彈落地前與飛機位置關系的情形,如圖所示。請你認真分析后進行 正確的選擇: A B C ①不計空氣對炸彈的阻力,炸彈與飛機的位置關系為___________圖。 ②實際上,由于空氣阻力的存在,炸彈與飛機的位置關系為______圖。 4.一個重 5N 的籃球在空中運動時受到的空氣阻力恒為 0.8N, 現將籃球豎直向上拋出,籃球在豎直上升的過程中所受的合力為 ______N,籃球在豎直下落的過程中所受的合力為 ______N。
30
5.7 月 25 日,在東京奧運會舉重男子 61 公斤級決賽中,中 國選手李發彬奪冠。本次比賽挺舉階段, 他舉起杠鈴后重心不穩, 搖搖欲墜地做出了如圖“金雞獨立”的姿勢,此時杠鈴受到 力 和 力, (填“是” 或“不是”)一對平衡力,李發彬依 靠強大的核心力量掰回了杠鈴的平衡和整體重心的穩定。 6.如圖所示,不計空氣阻力,重為 0.1N 的氣球 A 保持與水 平面成 45。角的方向勻速直線運動,則氣球還受到一個 N 的力, 此力的方向是 。 7. 如圖所示,小明在水平路面上推一質量為 20kg 的鐵箱, 鐵 箱在路面上勻速滑動時,所受阻力是鐵箱重的0.4 倍。 (g 取 10 N/kg) (
F
) (1)水平面對鐵箱的支持力為 _ N。 (2)小明開始用 50 N 的水平推力,未推動, 鐵箱所受摩擦阻力為 (填“小 于”、“等于”或“大于”) 50N。假如鐵箱此時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時消失,它將 。 ________ (3)小明水平推力為 N 時, 鐵箱剛好能做勻速直線運動。 二、 選擇題 (每題 3 分,共 18 分) 8.下列四個現象中,其中的一個力不能作為另外幾個力的合力的是( ) A.一只甲殼蟲和一群螞蟻勻速移動同一片樹葉的力 B.一名同學和兩名同學勻速地將同一桶水從地面搬到桌子上的力 C.一頭牛將一輛轎車如一群人將一輛卡車從泥沼中拉出來的力 D.兩個人坐在一般小船上,只有其中一個人劃和兩個人劃,使船勻速運動的 力 9.2022 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如圖所示,某運動員沿斜坡滑下,獲得一定速度 后進入水平賽道做勻速直線運動,然后從水平賽道末端飛出,飛行一段時間后落 到斜坡上,不計空氣阻力,關于運動員說法正確的是( ) A. 水平賽道做勻速直線運動過程無慣性, 受力平衡。 B.飛行過程受力不變,慣性不變 C.飛行過程速度加快,受力變大,慣性不變。 D.飛行過程速度加快,慣性變大,受力不變。 10.如圖所示, 水平彈簧左端連接一物塊, 右端受到大小為 F 的水平外力作用, 物塊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31
(
1
5.如圖所示, 皮箱 A 與平板小車一起在水平路面上向右勻

運動, 當小車突然靜止時, 皮箱 A 隨即在小車的平板上滑行,


皮箱 A 滑行過程中受力示意圖。
)A.彈簧對物塊的拉力小于 F B.桌面對物塊的滑動摩擦力等于 F C.物塊對彈簧的拉力與外力 F 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桌面對物塊的滑動摩擦力與外力 F 是一對平衡力 11. 如圖所示, 用 18N 的水平拉力 F 拉動物體 A 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勻速運動, 物體 B 靜止不動,彈簧測力計示數 8N,則物體 A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 ) A.8N B.10N C.18N D.26N 12.如圖所示, 在兩個靠得較近的小車上分別 放一塊磁體甲和乙,松手后( ) A.由于甲先對乙施加了斥力,然后乙再對甲 施加斥力,所以乙先向右運動; B.由于甲、乙兩磁體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甲、乙相互靠近; C.甲對乙的斥力與乙對甲的斥力是一對平衡力; D.甲對乙的斥力與乙對甲的斥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13.一個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從 t=0 開始受到一個水平向右拉力 F 的 作用,如圖甲所示。將物體的 s-t 圖像記錄在圖乙中,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t=ls 時,物體不受摩擦力。 B.在 4~6s 的過程中,拉力 F 不變。 C.物體 0~6s 內,物體一直處于非平衡狀態 D.物體運動階段的平均速度為 2m/s 三、 實驗題(每空 2 分,作圖 2 分,共 14 分) 14.根據實驗回答問題: 在探究“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實驗中,每組實驗的三次操作,都要將彈 簧右端點從位置 A 拉伸到位置 B,如圖所示。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力的______是相同 的。 (
A
) 16.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 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 觀 察和比較小車在不同表面滑行的距離。
32
(1)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目的是______。 (2)第二次實驗, 小車在棉布表面運動, 剛好滑到了木板最右端, 如圖 1 所示, 接下來改在木板上實驗,最合理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A.減輕小車的質量 B.降低小車釋放的高度 C.增加木板的長度 D.增加木板的寬度 (3)實驗中發現: 小車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離最短, 在木板上滑行的距離最 遠,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_____ (選填“快”或“慢”):進 一步推理:如果小車在水平面滑行時受到的阻力為零,它將___________。 (4)通過上面的探究, 你認為圖 2 中的籃球, 飛到空中 A點時, 若它受到的一 切外力同時消失,則籃球的運動軌跡是____ (選填圖中數字)。 四、計算與證明( 17 小題 9 分, 18 小題 10 分,共 19 分)
17.現有一個重力為 200N 箱子靜止在水平地面 上,小敏用力推箱子,讓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勻速向 前滑動,已知箱子所受到的阻力為自身重力的 0.2 倍。求: (1)此時,物體受到的阻力的大?。?(2)小敏所用的推力的大??; (3)突然小敏發現前方有障礙物, 小敏立即改 50N 的力反向拉物體,由于慣性物體繼續向前滑行,則 在物體繼續向前滑行過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18.粗糙斜面上有一個物體, 在推力 F 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狀態, (1)請畫出物體受力示意圖, (2)并利用二力平衡證明 F≠f (摩擦力)。
(
F
)
33
第七章 力與運動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每空 1 分, 共 19 分) 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改變; 慣性; 受到摩擦阻力。 2.不能;人受力不 平衡。 3. ①B;②A 。 4. 5.8;4.2 5.重力;支持力;不是。 6. 0.1 ;豎直向上。 7.200;等于;靜止; 80 。 二、 選擇題 (每題 3 分,共 18 分)
8.C 9. B 10.B 11.B 12.D 13.B 三、 實驗題(每空 2 分,作圖 2 分,共 14 分) 14. 作用效果 15. 16. (1) 使小車每次在水平面上開始滑行時速度大小相等; (2) C;(3) 慢;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4) 1 。 四、計算與證明( 17 小題 9 分, 18 小題 10 分,共 19 分) 17. 解:(1)行李箱受到的阻力的大小: f=0.2G=0.2×200N=40N。 (2)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勻速向前滑動,推力 F 與阻力 f 是一對平衡力,即 F 推=f=40N。 (3) 行李箱繼續向前滑行過程中受到的合力大?。?F 合=F 拉+f=50N+40N=90N;方向:水平向后。 18.解: 1.受力示意圖如圖所示。 2.證明:假設 F=f, 那么 F 與 f 是一對平衡力。 又因為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所以 G 與 F 支也為一對平衡力。 但是 G 與 F 支不在同一條直線上,不可能為一對平衡力,所以 F≠f。
3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思县| 河北省| 荔浦县| 灵武市| 汕头市| 和硕县| 连江县| 霍邱县| 榆社县| 吉安县| 密山市| 元江| 临武县| 开原市| 延长县| 南丰县| 新源县| 会理县| 保德县| 昌黎县| 屏南县| 常山县| 仪征市| 交城县| 芮城县| 唐山市| 德令哈市| 江孜县| 怀来县| 怀仁县| 临高县| 清流县| 九江县| 广平县| 芦溪县| 阳新县| 平南县| 百色市| 昌邑市| 贵港市| 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