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九章《浮力》 作業設計(含答案)2023-2024學年度滬科版物理八年級全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九章《浮力》 作業設計(含答案)2023-2024學年度滬科版物理八年級全冊

資源簡介

滬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第九章《浮力》單元作業設計
一 單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
物理 八年級 下學期 滬科版 第九章浮力
單元組織方式 團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
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
1 認識浮力 第九章第一節
2 阿基米德原理 (第 1 課時) 第九章第二節
3 阿基米德原理 (第 2 課時) 第九章第二節
4 物體的浮與沉 (第 1 課時) 第九章第三節
5 物體的浮與沉 (第 2 課時) 第九章第三節
二 單元分析
(一)課標要求
本章內容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 (2022 年版)》 中屬于“運動和相互作用”這一主題。這部 分內容涉及較多的物理概念和規律,綜合性強, 內容也較抽象。教學時應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學生 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 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具體內容要求如下:
通過常見事例及實驗,認識浮力。
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通過實驗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能運用物體的浮沉條件說明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活動建議:
利用吸管、橡皮泥等制作簡易的密度計;
用注射器、橡皮管及硬幣制作簡易的潛水艇。
在網上查閱資料,利用身邊的器材, 自己或與同學合作制作一個孔明燈。
查閱資料,了解我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的深潛信息,討論影響其受液體浮力大小的因素。
2
(二)教材分析
1.知識框架
2.內容內在邏輯分析
本單元在 2022 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屬于一級主題“運動和相互作用”領域,浮力是是對前 面學習的壓強、壓力、二力平衡及密度等知識的延伸和綜合應用, 對學生的應用能力要求較高, 是 初中教學的難點。
這章一共包括三節內容: 認識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及物體的浮與沉。首先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 認知水平出發, 通過兩個類比實驗, 提煉事物的共同屬性,認識浮力。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本節的難 點,教學中通過模型建構,結合已學的力學知識,層層遞進推理來突破難點。接著從浮力的三要素 深度學習, 通過實驗重點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動手 操作和收集處理數據等能力。 滲透科學探究方法, 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反思,分享更多數據,找到 普遍規律,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應用物體的浮沉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是本 章的重點, 也是難點之一。
浮力知識與生活聯系的非常緊密,浮力對日常生產、生活以及科學研究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所以它在教材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知識維度分析:浮力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一種力, 是初中物理重點內容之一。學生在小 學的科學課和日常的生活經驗中對浮力已經有了一些前概念, 但是學生根據生活現象得到的一些結 論有些是片面的,甚至有些是錯誤的。通過課前作業的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診斷出問題的源
3
頭,教學中可以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設計多種學習活動。在認知有沖突的地方, 有 針對性的通過實驗、討論等教學手段,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認識, 形成新的認知平衡。
從學生的技能維度分析:八年級學生雖然已經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但是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還不夠,思考問題往往不夠全面。這章是對前面所學的壓力、液體壓強、力的平衡等知識的綜合應 用, 難度大。針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 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滿足每個學生發展 的需求,因材施教, 重視物理概念的建構過程,促進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教師通過實驗探究幫 助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 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中提升操作技能與探究能力, 發展核心素養。
從學生的素質維度分析: 初中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重要時期,具有很強的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也是學生心里發展,樹立正確人生觀, 培養必備品格的關鍵期。教學中要依據核心素養內涵 及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通過觀察、操作、體驗等方式,經歷豐富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獲得成就 感,提升自尊水平。通過了解我國古代和現代科技成就, 體會中華民族的智慧,培養學生實現中華 民族復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三 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旨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和發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 生活, 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據此本單元設計的學習目標如下表:
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物理核心素養 能力維度
1.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什么是浮力以及生活中常 見的浮沉現象。 物理觀念、科學探究 了解
2.經歷“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及“阿基米德原 理”的實驗探究過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在探究 的過程中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發展有針對性的觀 察能力、基于現象的分析能力、基于證據的總結能 力,促進學生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并 對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估、反思和交流。 科學探究、科學思維 掌握
3. 通過模型建構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滲透科學研 究的方法, 培養初步的科學推理能力,利用證據對 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 能獨立思考, 對相 關信息和結論提出自己的見解, 塑造有創造性見解 的品格與能力。達到深度學習。 物理觀念、科學思維 知道
4. 應用沉浮條件解釋簡單的物理現象,了解物理知 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中的應用,學會用沉與浮的 知識解決與浮力有關的知識。 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知 識的應用價值; 通過密切聯系實際, 可以激發學生 的好奇心和保持良好的求知欲; 并樹立科學技術應 用與生活和服務社會的意識。引導學生認識科學、 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 形成科學態度和正 確的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民族自豪感, 激發 學生的愛國熱情。 科學研究、科學思維、 科學態度與責任 應用
4
四 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一)設計流程
(二)設計思路解讀
1.作業設計的理論依據
作業設計應以階段性學業要求和學業質量標準為依據,注重教學的整體設計,避免枯燥、 碎片化的概念堆砌, 實現知識的結構化和功能化, 促進學生物理觀念的形成。
2.明確學習目標,關注學生知識建構的過程
作業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對作業的難度合理控制。目標上要體現多樣性和層次性, 同時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構建過程,因為科學合理的認知結構,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和優化知識結 構,促進知識遷移, 完善思維過程。
3.分層設計作業、關注個體差異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分明,類型多樣的作業,以利于因材施教, 充分體現在實 施課程標準的實踐中讓全體學生都參與作業或練習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激發學生學習物 理的動機和興趣,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4.加強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生通過實踐類作業,可以進一步體驗和感受知識的發生和形成過程,以更好地完成知識 意義的自我建構和能力體系的自我建構;可以在實踐和操作中,獲得觀察能力的培養和信息搜 集、整理和交流的能力,進而獲得實踐操作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5
5.作業的反饋
作業及時反饋能使師生了解教師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便于教師調節教學進度以及 查缺補漏,學生通過老師的幫助或自我反思,進行有效的學習。反思性的訓練能促進學生進行 知識的意義建構,真正提升其學習能力和提高其學業水平。
(三)創新點解讀 1.作業形式多樣,有豐富的層次性。
形式多樣的個性化作業可以兼顧每一個學生的優勢領域,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業分層 設計,多種選擇,兼顧基礎性作業和探究性、實踐性作業,提高作業對學生差異的適應性,幫 助學生建立自信,確保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作業獲得成就感。
(1) 問卷式作業。課前作業利用問卷星制作問卷調查, 精準的反應出學生對已有知識的理 解和掌握情況, 以及即將學習的知識可能存在的難點。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給出解決方案。
(2) 訪談類作業。通過與學生以訪談的形式, 獲得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發現學習中存在 的薄弱環節,從而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優化教學方法,對作業中暴露出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加 以改進。
(3)物理小日記。學生通過物理日記,可以歸納所學習的物理知識和學習過程中的感悟, 也可以記錄生活中發現的物理現象及對現象的本質思考,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自然走向物 理,實現知識結構化。
(4)迷你實驗室。學生利用錄屏軟件制作習題微課,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將信息技術運用到物理學習中,幫助學生適應數字時代的要求,提升學生 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5) 實踐作業及跨學科實踐作業。結合生活實際, 布置實踐性作業,注重“做中學”“用中 學”,通過“煮水餃”、“打撈沉船”等實踐作業, 養成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事物的習慣, 把所學 概念和規律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形成初步物理觀念。通過智慧故事“懷丙撈鐵?!?、“孔明燈 的來歷”等,了解我們古代人民的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通過實踐作業“打撈沉船”等體會物 理學對人類生活、工程實踐和社會發展的影響。
2.借助平臺,網絡學習。
對于一些有一定難度的拓展性的作業,可以把這類背景的題目通過實驗展示,錄好視頻上 傳到平臺,學生通過網絡掃碼觀看,學習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能更形象直觀的理解, 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
3.練習作業重主觀題兼客觀題。
本單元的題型設計中,課前、課中作業拒絕了選擇題,選擇題作為練習題, 容易助長師生 “重結果、輕過程”價值取向和思維習慣。在設計題型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全面能力:有活動、 推理、有操作等,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但選擇題具有客觀、快捷、 知識覆蓋廣的特點,是一種很好的考試題型,在單元質量檢測中按一定比例出現,體現單元檢 測試卷既重視知識也重視對能力的考查。
6
4.堅持原創題、創新題, 杜絕照搬原題。
作業設計要堅持素養立意,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 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現象與解決 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杜絕照搬輔導資料上的原題,有的題目背景過于陳舊或脫離實際,命 題時要注意結合課時作業的反饋情況,有針對的立足課標考查重難點及易錯點。
5.多元評價,突出個性。
評價主體多元化,充分發揮學校、教師和學生等不同視角的評價作用,幫助學生在評價中 獲得自信, 不斷反思,認識自我;評價方式多元化,重視過程性評價, 關注學生在問題解決、討 論發言、動手操作等過程中的整體能力和特長的評價,而不是只有終結性評價;評價標準多元 化, 評價中不是只關注學習成果,而是從情感、態度、合作、意志等方面進行多角度評價, 充分 發揮不同評價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五 作業設計
第一節 認識浮力
課時學習目標
行為動詞 學習目標的外顯行為
了解 1. 認識一切浸在液體(或氣體) 中的物體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 2. 知道浮力的大小可以用稱重法測量。
理解 1. 能通過實驗探究,理解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2. 理解稱重法的原理是二力平衡。 3. 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能用浮力產生原因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獨立操作 1. 能通過實驗證明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 2. 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經歷 1. 經歷浮力現象的探究過程,糾正一些片面感性認識,養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2. 經歷浮力產生原因的理論探究過程,認識模型建構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之 一,培養創新意識。
(一) 課前作業
題 號 作 業 性 質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7
1 活 動 作 業 小實驗:“浮不浮? ” 將黃色、白色乒乓球按照如圖所示狀態置于礦泉水 瓶內。 (1)填寫問卷,將你的結果分享給大家。 【參考答案】 原 創 【設計意圖】 1.黃色乒乓球漂浮, 讓學生直觀感受浮 力的存在。 2. 白 色 乒 乓 球 沉 底,為后面分析浮 力產生原因做鋪 墊。 3. 兩只乒乓球形成 對比, 引發學生認 知沖突,激發學習 興趣。 4. 在線填寫問卷, 后臺統計數據,便 于教師了解學生關 于浮力的前概念, 進行針對性教學。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團科學探究 □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3 分 鐘
(二)課堂作業
題 號 作 業 性 質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2 活 動 作 業 利用桌上的物體,感受水對物體的作用力 1. 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是否有力的作用? 2. 試猜想這個力的方向? 原 創 【設計意圖】 1. 親身體驗浮力的 存在。 2. 體現“從生活走 向物理”的課程基 本理念。 3. 培育學生由事實 經驗提出合理猜想 的物理學科核心素 養。 較 易 4 分 鐘
8
【參考答案】 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力的作用,這個力的方向 可能豎直向上。 【核心素養】 □物理觀念 團科學思維 團科學探究 □科學態度與責任
3 活 動 作 業 做一做:探究浮力的方向。 對乒乓球進行受力分析,利用重錘線判斷浮力的方 向 原 創 【設計意圖】 1. 直觀展示出浮力 的方向與重力的方 向相反的特征,重 錘線的對比演示, 加深理解浮力的方 向是豎直向上. 2. 通過問題—證據 —解釋—交流,鍛 煉學生動手能力的 同時,更培養學生 的科學探究能力。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團科學思維 團科學探究 □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5 分 鐘
【參考答案】 乒乓球受到兩個力的作用,豎直向下的重力和浮 力。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4 活 動 作 業 小組合作:利用稱重法測量出待測物體在水中所受 原 創 【設計意圖】 讓學生掌握稱重法 測量浮力的方法, 復習二力平衡的相 關知識。 【核心素養】 □物理觀念 團科學思維 團科學探究 □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4 分 鐘
的浮力大小。
【參考答案】 F 浮=G-F,,答案合理即可
9
5 練 習 作 業 如圖所示,假設水中有一各正方體物塊,小組討論, 思考以下問題。 1. 水對左右兩個側面的壓力大小是否相等?方向 有什么關系? 2. 水對前后兩個側面的壓力大小,方向有什么關 系呢? 3. 上下兩個表面所受液體的壓力大小呢? 4. 這個壓力差和浮力有什么聯系? 【參考答案】 水對左右兩個側面壓強大小相等;左右兩側面壓力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前后兩側面壓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上下兩表面壓強不相等,壓力也不相等, 且 F 上>F 下 ,這個向上的壓力差就是浮力。 原 創 【設計意圖】 1. 引入物理模型, 復習第八章液體壓 強的知識。 2. 發展學生的抽象 思維能力,培養學 生利用建構物理模 型來解決問題的物 理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團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8 分 鐘
【關鍵能力點】 模型建構能力是發展學生科學思維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本知識點中,通過建 構均勻圓柱體的模型, 輔助學生分析浮力的產生原因,具體模型建構思路見 下圖。
10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評 價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認真參與, 積極提出問題并討論 AAA 、AAB 綜 合評價為 A 等; ABB、 BBB 、AAC 綜 合評價為 B 等; 其余情 況綜合評價為 C
2.圍繞問題的思維發散程度
3.用科學的語言表述出想法
學生 評價 1.語言描述清晰、具體
2.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3.參與度和興趣度
題 號 作 業 性 質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6 訪 談 作 業 岱西橋最讓人稱奇的地方是橋下的石墩, 一般的 古橋石墩都是由結實堅固的青條石修建, 但岱西 橋的石墩卻是由圓型的碌碡堆砌而成。如圖所 示,在容器中放一個上、下底面積均為 10cm2 、 高為 6cm,體積為 80cm3 的均勻對稱石墩,其下 底表面與容器底部完全緊密接觸,石墩全部浸沒 于水中且其上表面與水面齊平。 基于上述情境, 談談你對以下問題的看法。 問 1:情境中的石墩, 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問 2:石墩底部和容器緊密接觸,其下表面是否 受到液體對它向上的壓力? 問 3:石墩側壁是否受到液體的壓力作用?壓力 的方向和大小是怎么樣的? 問 4:石墩受到的浮力,是下表面還是側壁受到 擠壓產生的? 問 5:你認為如何去表述“浮力的產生原因”更 加準確?是采用“下表面和上表面向上的壓力 差”,還是“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參考答案】 合理即可。 原 創 【設計意圖】 1. 針對性強。一問 一答的 訪談類作 業,反應時間短,能 夠最大程度暴露他 們對于知識點的真 實理解,便于教師 具有針對性的指 導,真正做到“增效 減負”。 2. 體現深度學習的 作業設計理念。階 梯式問題串能幫助 學生梳理知識,完 善知識結構體系, 有效突破重難點。 3. 檢驗教學成果, 為課后作業的布置 指明方向。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團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難 5 分 鐘
11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評 價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 被訪談人員的參與度和興趣度 AAA 、AAB 綜 合 評 價 為 A 等; ABB、BBB、 AAC 綜合評價 為 B 等; 其 余情況綜合評 價為 C
2. 理解基本概念, 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 題
3. 積極主動的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 能用科 學的語言表述結論
學生 評價 1. 理解浮力的產生原因
2. 積極主動的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 能用科 學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3. 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 課后作業
A 組 基礎達標
作 業 性 質 題 號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練 習 作 業 1 下列物體, 哪些不受浮力?并說出理由。 原 創 【設計意圖】 1. 考察學生對于浮力概 念的理解。 2. 加強物理知識和實際 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 對于物理的學習興趣。 3. 讓學生表述物體不受 浮力的理由,培養學生 用學語言表述物理知識 的能力。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1 分 鐘
①航行中的遼 寧號 ③空氣中的熱 氣球 ②太空中的天 宮一號 ④水中的金魚
不受浮力的是(填序號) 。 你的理由是 。 【參考答案】 ② ;“天宮一號”沒有浸在液體或氣體 中,浮力沒有施力物體
12
2 如圖所示,一只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請畫出 乒乓球受到的浮力 F 浮 的示意圖。 【參考答案】 原 創 【設計意圖】 考察學生對于浮力方向 的理解。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1 分 鐘
3 如圖所示,一金屬塊在空氣中彈簧測力計的 示數是 2.2N,完全浸沒在水中時, 彈簧測 力計的示數是 2N 。 該 金 屬 塊 的 重 力 是 ,在水 中受 到 的浮力大小 是 。 【參考答案】 1.2;液體;金屬塊;豎直向上 原 創 【設計意圖】 考察學生對于稱重法測 量浮力大小的理解。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團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2 分 鐘
4 如圖所示的立方體浸沒在液體中,其相對的 兩個側面所受的液體壓力相互 (選填“平衡”“不平衡”) ,其下表面受到 液體向上的壓力 F1 (選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其上表面受到液體向 下的壓力 F2,這就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 浮力的原因,所以浮力的大小可表示為 F 浮 = 。 【參考答案】 平衡; 大于;F1-F2 原 創 【設計意圖】 1. 考察學生對于浮力概 念的理解。 2. 加強物理知識和實際 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 對于物理的學習興趣。 3. 讓學生表述物體不受 浮力的理由,培養學生 用學語言表述物理知識 的能力。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1 分 鐘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評 價等級 備注
A B C
13
教師 評價 1.答案的準確性 選擇題、填 空題答對即 為 A;解答 題從評價的 三個維度進 行評價。
2.過程的規范性
3.解法的創新性
自我 評價 錯題 錯因分析 正確解法 小結與反思
(三) 課后作業
B 組 拓展訓練
作 業 性 質 題 號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練 習 作 業 1 (

)下列關于浮力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填序 號) ,請說明你的理 。 ① 只有浸在液體里的物體才受浮力,在空 氣中的物體不受浮力 ② 若乒乓球和玻璃球均浸在水中,則乒乓 球受到浮力,玻璃球不受浮力 ③ 物體浸在液體中, 由于受到浮力,物體的 重力會變小 ④ 鐵球浸沒在水中緩慢下沉時,彈簧測力 計的示數不變,說明鐵球所受浮力不變 【參考答案】 ①②③; 理由: ①②浸在液體和氣體中的物體都受 到浮力。③物體浸在液體中,質量不變, 重力不變 原 創 【設計意圖】 1. 考察學生對于浮力概念 的理解。 2. 讓學生表述錯誤的理 由,培養學生用學語言表 述物理知識的能力。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2 分 鐘
2 某同學對金屬塊的密度進行了測量,相關過 程及數據如 圖所示, 則金屬塊 的密度為 g/cm3 ;再將它浸沒在燒杯中的水里,金屬塊 受到的浮力為 N 。(g 取 10 N/kg) 【參考答案】2.5 ;0.2 原 創 【設計意圖】 1. 考察學生對于稱重法 的理解。 2. 訓練學生從題目獲取 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述的 能力。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2 分 鐘
14
3 一個重5N的小球懸浮在水中,畫出小球受 到浮力的示意圖以及燒杯對斜面的壓力示 原 創 【設計意圖】 1. 考察學生對于浮力方向 的理解。 2. 復習壓力的方向和作 用點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團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1 分 鐘
意圖。 【參考答案】
(
=
5N
)
4 如圖所示, 2021年12月9日, 我國空間站 開展太空授課, 演示了在微重力環境下浮 力“消失”的實驗,并與地面上學生的實驗 進行了對比。 ①其中, 符合浮力“消失”現象的是圖 ______(選填“a”或“b”) 。 ②請你用所學的相關物理知識對太空中浮 力“消失”的原因做出解釋: 。 【參考答案】 ①a;②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產生的 原因是液體受到重力的作用后, 對物體上 下表面有壓力差。 原 創 【設計意圖】 1. 考察學生對于浮力產生 原因的理解。 2. 將科學與社會生活相聯 系,培養學生質疑創新的 能力, 樹立正確的科學態 度。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團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難 2 分 鐘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評 價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答案的準確性 選擇題、填 空題答對即 為 A;解答 題從評價的 三個維度進 行評價。
2.過程的規范性
3.解法的創新性
自我 評價 錯題 錯因分析 正確解法 小結與反思
15
(四) 實踐作業——測量氣球浮力的大小
材料 活動建議 來 源 設計意圖 完 成 時 間
氣球、 重物、 電子秤 1. 將重物、氣球放到電子秤上, 讓電子秤的示數歸 零。 2. 將充滿氫氣的氣球拴在重物上方, 氣球漂浮,讀 出此時電子秤示數。 原 創 【設計意圖】 自己動手自制用具 進行課外小實驗, 將浮力知識學以致 用,加深對概念理 解的同時, 鍛煉動 手操作能力。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團科學思維 團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任 5 分 鐘
觀察 分析 (

)1. 當漂浮的氣球拴在重物上時,電子秤的示數 。 2. 通過這個現象說明: 。 查閱相關資料, 驗證自己的想法。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評 價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 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記錄 AAA、AAB 綜 合評價為 A 等; ABB、 BBB、AAC 綜 合評價為 B 等; 其余情 況綜合評價 為 C
2. 基于實驗現象, 能進行簡單分析
3.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實驗,并以 PPT/物理日 記等形式對成果進行展示
學生 評價 1. 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獨立完成程度
自我 評價 態度端正, 認真完成任務,且有完整作品
16
第二節 阿基米德原理(第 1 課時)
課時學習目標
行為動詞 學習目標的外顯行為
了解 浮力的影響因素
理解 感知浸沒水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不變, 理解浮力大小與深度無關
獨立操作 利用稱重法,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經歷 經歷從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到進行試驗探究的過程,發現浮力大小和液體密度 及排開液體體積有關
(一)課前作業
題 號 作 業 性 質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1 活 動 作 業 如圖所示,用手試著慢慢把它豎直壓入水中,體會 手的感受;可樂瓶全部沒入水中后,繼續向下壓向 盆底, 體會手的感受。 思考: 手的感受不同是因為什么原因? 【參考答案】 瓶子浸入液體體積越大, 浮力越大; 瓶子完全進入水中, 浮力不變。 原 創 【設計意圖】 1. 通過感受浮力變 化,引導學生思考浮 力的影響因素 2. 通過實驗,激發學 生興趣和學習動機 3. 激發學生探究意 識,發展科學探究能 力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團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3 分 鐘
17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評 價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認真參與, 積極提出問題并討論 AAA 、AAB 綜合評價為 A 等; ABB、 BBB 、AAC 綜合評價為 B 等; 其 余情況綜合 評價為 C
2.圍繞問題的思維發散程度
3.用科學的語言表述出想法
學生 評價 1. 語言描述清晰、具體
2.積極發言
3.參與度和興趣度
(二)課堂作業
題 號 作 業 性 質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2 實 踐 作 業 1.做一做: 在水中放入食鹽,使雞蛋上浮。 思考雞蛋為什么浮起來了? 2.想一想: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參考答案】 1.雞蛋浮起來因為液體密度增大,雞蛋受的浮力增大。 2.浮力與排開液體體積、液體密度有關。 原 創 【設計意圖】 1. 創設真實的 問題情境,引導 學 生 思 考 浮 力 的影響因素; 2.體現“從生活 走向物理”的課 程基本理念。 3. 培養 學生由 事實經驗提出合 理猜想的物理學 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團科學思維 團科學探究 □ 科 學 態 度 與 責任 較 易 4 分 鐘
18
3 實 踐 作 業 利用稱重法探究液體密度、物體排開液體體積對浮力影 響? (1)利用稱重法測量物體排開不同液體體積所受浮力 大小 原 創 【設計意圖】 1. 通過實驗,驗 證 浮 力 與 液 體 密 度 和 物 體 排 開 液 體 體 積 有 關 2.通過問題—證 據 — 解釋 — 交 流,鍛煉學生動 手能力的同時, 更培養學生的科 學探究能力。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團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 任 中 等 5 分 鐘
(2) 利用稱重法測量物體在水和煤油中所受浮力大小
水 煤油
4 訪 談 作 業 如圖所示, 觀察魚缸中的小金魚吐出的氣泡 基于上述情境, 談談你對以下問題的看法。 問 1.氣泡在上浮過程中有什么變化? 問 2.為什么氣泡會這么變化? 問 3.氣泡在上浮過程中所受浮力是怎么樣的 【參考答案】 合理即可 原 創 【設計意圖】 1. 從 身邊 的現 象 引 出 物 理 問 題, 激發學生積 極 思 考 和 學 習 興趣,體現從生 活 走 向 物 理 的 思想。 2. 體現深度 學 習的作業設計理 念。階梯式問題 串能幫助學生梳 理知識,完善知 識結構體系,有 效突破重難點。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團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 科 學 態 度 與 責任 中 等 8 分 鐘
19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評 價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 小組成員參與度和興趣度 AAA 、 AAB 綜合評價為 A 等 ; ABB 、BBB、 AAC 綜 合 評 價 為 B 等; 其余情 況綜合評價 為 C
2. 操作步驟規范的程度
3. 用科學的語言表述出結論
學生 評價 1.要寫一些具體內容
2.積極主動的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 能用科學 的語言表述結論
3.理解基本概念,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 課后作業
A 組 基礎達標
作 業 性 質 題 號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練 習 作 業 1 如圖所示, 是大魚和小魚的爭論,你認為 魚的說法正確, 這是因為兩條魚浸 沒在同種液體中,它們所受浮力的大小與 有關。 【參考答案】大;排開液體體積 原 創 【設計意圖】 1.考查浮力的影響因素與 物體排開液體體積有關 2.加強物理知識和實際生 活的聯系, 培養學生對于物 理的學習興趣。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1 分 鐘
20
2 如圖所示, 同一個圓錐, 正掛時如圖甲,倒 掛時如圖乙,都浸沒在水中,則圓錐正掛時 受到的浮力______ (“大于”、“小于”或“等 于”) 倒掛時受到的浮力。若這個圓錐正掛 時細線受到的拉力為 6N,受到的浮力為 4N, 則這個物體的質量是______ kg。 【參考答案】等于; 1kg 創 新 【設計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阿基米德原 理的理解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4 分 鐘
3 下圖為用來探究同一物體所受浮力與哪些 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圖。 a b c d (1)圖_______的實驗可以用來探究物體 浸沒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是否跟浸入的深 度有關; (2)圖_______的實驗可以用來探究物體 浸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跟它排開 水的體積有關。 【參考答案】c d;a b 原 創 【設計意圖】 本題來自于課本圖片改編 的題目,考查浮力的影響因 素,對物體排開液體體積及 浸沒深度的理解。知道研究 物理問題的方法,發展科學 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團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5 分 鐘
4 如圖所示, 圓柱形容器中盛有某種液體, 該液體的密度為 0.8×103kg/m3 .一個體積 為 1000cm3 、重力為 6N 的實心物體被細線 系在容器底部, 此時液體的深度為 60cm。 求: (1) 物體所受浮力大??; (2) 細線對物體的拉力; 【參考答案】(1) 8N ;(2) 2N 創 新 【設計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阿基米德原 理及二力平衡的理解。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團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6 分 鐘
21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評 價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答案的準確性 選擇題、填 空題答對即 為 A;解答 題從評價的 三個維度進 行評價。
2.過程的規范性
3.解法的創新性
自我 評價 錯題 錯因分析 正確解法 小結與反思
(三) 課后作業
B 組 拓展訓練
作 業 性 質 題 號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練 習 作 業 1 把體積為 200cm3 的物體,掛在彈簧秤上,示 數為 15N,把其的一半浸沒在水中, 則物 體受到的浮力為_________N,彈簧秤的示 數為_________N; 若將物體全部浸沒在密 度為 0.8×103kg/m3 的液體中,則鐵塊受到 的浮力為________N . (g=10N/kg) 【參考答案】1;14;1.6 改 編 【設計意圖】 1. 考查學生對于阿基米德 原理的理解。 2. 讓學生進行主觀描述浮 力大小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5 分 鐘
2 用一彈簧測力計掛著一實心圓柱體,圓柱體 的底面剛好與水面接觸(未浸入水),如圖 甲,然后將其逐漸浸入水中, 圖乙所示是彈 簧測力計示數隨圓柱體逐漸浸入水中深度 的變化情況,則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________ 。 【參考答案】0.6N 創 新 【設計意圖】 1. 考查學生對于稱重法的 理解。 2.訓練學生從圖象中獲取 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述的 能力。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6 分 鐘
22
3 如圖所示,盛有水的圓柱形容器,側壁上固 定了一塊水平擋板, 擋板的體積忽略不計。 擋板下方有一個體積為1 × 10 4m3、重力 為 0.6N 的實心小球。求:(g=10N/kg, ρ水 =1.0×103kg/m3 ) (1) 小球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 (2) 擋板對小球的壓力; 【參考答案】1N;0.4N 創 新 【設計意圖】 1.考查學生對于浮力方向 的理解,復習壓力的方向和 作用點。 2.養成受力分析的物理思 維,形成初步的物理觀念。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團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7 分 鐘
4 學習了阿基米德原理之后,物理興趣小組利 用彈簧測力計和實心小球自制了一個簡易 “浸沒式密度計”。如圖甲所示, 將實心小 球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方, 示數為 4N;再將 小球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如圖乙 所示為 3N。(ρ 水=1.0×103kg/m3 ) (1) 小球的密度是多少? (2) 若將小球浸沒在酒精中時, 如圖丙所 示, 彈簧測力計示數是多少? (ρ 酒=0.8× 103kg/m3 ) 【參考答案】4.0×103 ;3.2 創 新 【設計意圖】 1.綜合考查了稱重法測浮 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 把相關知識的串聯起來, 避 免知識的碎片化、孤立化, 努力讓學生的學習內容結 構化、系統化。 2.將學習的物理知識應用 于實際,引導學生從物理走 向生活, 培養學生積極思 考, 勇于創新的能力,樹立 正確的科學態度。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團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難 8 分 鐘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評 價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答案的準確性 選擇題、填 空題答對即 為 A;解答 題從評價的 三個維度進 行評價。
2.過程的規范性
3.解法的創新性
自我 評價 錯題 錯因分析 正確解法 小結與反思
23
(四) 實踐作業——液面下的冰塊
材料 活動建議 設計意圖 完成 時間
冰塊 食用油 色素 1.如圖所示, 杯子中加入適量的水并滴入綠色色素; 2.然后在水面上加入一些食用油; 3. 將冰塊壓入水底,釋放后觀察冰塊的運動情況。 【設計意圖】 1. 通過生活中常見物 品驗證物體在不同液 體中所受浮力不同。 2. 自己動手自制用具 進行課外小實驗,將浮 力知識學以致用,加深 對概念理解的同時,鍛 煉動手操作能力。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團科學思維 團科學探究 團科學態度與責任 5 分 鐘
觀察 分析 1.現象: 冰塊在水中上浮,而卻在油中沉底, 說明冰 塊在 中受到的浮力大。 2.通過這個現象說明: 浮力的大小與 有關。 3.你還能想出哪些例子, 驗證自己的觀點。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評 價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 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記錄 AAA、AAB 綜 合評價為 A 等; ABB、 BBB、AAC 綜 合評價為 B 等; 其余情 況綜合評價 為 C
2. 基于實驗現象, 能進行簡單分析
3.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實驗,并以 PPT/物理日記 等形式對成果進行展示
學生 評價 1. 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獨立完成程度
自我 評價 可以從態度、毅力、成果等多角度評價
第二節 阿基米德原理(第 2 課時)
課時學習目標
行為動詞 學習目標的外顯行為
了解 阿基米德原理
理解 排開液體體積與物體浸入液體體積大小關系
獨立操作 利用壓力差法,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公式
24
經歷 經歷從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到進行試驗探究的過程,發現浮力大小與排開液 體重力有關
(一)課前作業
題 號 作 業 性 質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1 訪 談 作 業 如圖所示,一個邊長為 L 的正方體木塊浸沒在密度為 ρ液 的液體中。 (1) 木塊在液體中受到向下的壓力等于多少 (2) 木塊在液體中受到向上的壓力等于多少 (3) 木塊所受浮力等于多少? 【參考答案】 (1) F 向下= p 向下 S= ρ液 ghS (2) F 向上=p 向上 S= ρ液 g (h+L) S (3) F 浮= F 向上- F 向下= ρ液 gLS= ρ液gV排=m 排 g=G 排 原 創 【設計意圖】 1. 從液體壓強 出發,結合浮力 產生的原因,復 習鞏固的同時, 從理論上潤物 細無聲地推導 出阿基米德原 理。 2.通過模型建 構,培養學生的 科學思維能力。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團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科學態度與 責任 中 等 8 分 鐘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 評價 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認真參與, 積極提出問題并討論 AAA 、AAB 綜合評價 為 A 等; ABB 、 BBB 、AAC 綜合評價 為 B 等; 其余情況 綜合評價 為 C
2.圍繞問題的思維發散程度
3.用科學的語言表述出想法
學生 評價 1. 語言描述清晰、具體
2.積極發言
3.根據已有現象提出合理猜想
25
(二)課堂作業
題 號 作 業 性 質 內容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2 活 動 作 業 觀看科學故事阿基米德原理并回答下列問題。 (1) 阿基米德是如何測量皇冠的體積? (2)阿基米德的科學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參考答案】 (1) V 浸=V 排; (2)科學探究、實事求是的精神。 【設計意圖】 1. 通 過 阿 基 米 德 故 事 告 訴 我 們 排 開 水 的 體 積 和 浸 入 水 的 體 積 2. 激 發 學 生 探究意識,發 展 科 學 探 究 能力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 學 態 度 與責任 較 易 7 分 鐘
3 活 動 作 業 各小組探究過程如下: (1)用彈簧測力計先測出石塊的重力G; (2)用彈簧測力計再測出空杯子的重力 G 杯; (3)將石塊浸沒在盛滿水的溢水杯里,用空杯承接從溢水杯 里被排開的水, 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F′; (4)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水及杯子的總重力 G 總; 問: (1) 排開液體重力大小等于多少? (2) 浮力大小等于多少? (3) 浮力與排開液體重力關系? 【參考答案】 (1) G 排=G 總-G 杯 (2) F 浮=G-F′(3) F 浮=G 排 【設計意圖】 1. 通 過 實 驗, 驗證浮力 與 排 開 液 體 重力的關系。 2. 培 養 學 生 由 事 實 經 驗 提 出 合 理 猜 想 的 物 理 學 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團科學探究 團 科 學 態 度 與責任 中 等 8 分 鐘
26
4 練 習 作 業 觀察并思考下列問題。 將物塊 AB 分別按如圖所示粘在一起, 放入水中。 (1) 判斷甲乙兩種情況下浮力大小關系 (2)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判斷甲乙兩種情況下浸入液 體中的體積 V 甲 ,V 乙之間的大小關系? (


) 【參考答案】 (1) F 甲=F 乙 (2) V 甲=V 乙 【設計意圖】 1.通過漂浮的兩種情 況, 知道浮力的關系, 從而理解 V 排 的大小。 2.培養學生由事實經 驗提出合理猜想的物 理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 團物理觀念 團科學思維 團科學探究 □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評 價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 小組成員參與度和興趣度 AAA 、AAB 綜合評價 為 A 等; ABB、BBB、 AAC 綜合 評價為 B 等; 其余 情況綜合 評價為 C
2. 操作步驟規范的程度
3. 用科學的語言表述出結論
學生 評價 1.要寫一些具體內容
2.認真參與,積極提出問題并討論
3.根據已有現象提出合理猜想
(三) 課后作業
A 組 基礎達標
作 業 性 質 題 號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練 習 作 業 1 在彈簧測力計下端懸掛一個金屬零件,測力 計的示數是 5 N。當把零件浸沒在密度為 0.9×103 kg/m3 的液體中時,測力計的示數 變為 3.2 N。金屬零件在液體中受到的浮 力是 N,其體積為 m3 。 (g=10 N/kg) 【參考答案】 1.8; 2×10-4 改 編 【設計意圖】 1.考查浮力浮力大小與 排開液體體積有關 2.考察阿基米德原理。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4 分 鐘
27
2 人們游泳時,會有這樣的體驗: 當人站立在 水中且身體慢慢要浸沒時,池底對腳的支持 力幾乎為零。假如一位重 500N 的同學正在 體驗這種感受, 則人所受浮力的大小為 N,排開水的體積為 m3。 【參考答案】500N; 0.05 創 新 【設計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阿基米德 原理的理解。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5 分 鐘
3 某熱氣球充氣后體積為 3000 m3,則該熱氣 球所受的浮力為 N。 (g取 10 N/kg,空氣的密度取 1.29 kg/m3) 【參考答案】3.87×104 改 編 【設計意圖】 考查學生對阿基米德原 理的掌握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4 分 鐘
4 如圖所示,石料在鋼絲繩拉力的作用下從水 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沒入水 中。圖乙是鋼絲繩拉力隨時間 t變化的圖 像。若不計水的阻力,求:(g取 10 N/kg) (1)石料完全沒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 (2)石料的體積。 (3)石料的密度。 【參考答案】500 N;5×10-2 m3 2.8×103 kg/m3 改 編 【設計意圖】 1.考查阿基米德原理 2.將二力平衡的思想貫 徹其中。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8 分 鐘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評 價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答案的準確性 選擇題、 填空題答 對即為 A;解答 題從評價 的三個維 度進行評 價。
2.過程的規范性
3.解法的創新性
自我 評價 錯題 錯因分析 正確解法 小結與反思
28
(三) 課后作業
B 組 拓展訓練
作 業 性 質 題 號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練 習 作 業 1 將重為 5N 的石塊浸沒在裝水燒杯中, 靜止 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3N,石塊受到的浮 力大小為 N,石塊排開水的體積為 m3,將物體浸沒在煤油中,它受到 的浮力將 (填“變大”、“變小”或 “不變”)。( ρ 水=1.0×103kg/m3、 ρ 煤油 = 0.8×103kg/m3 ) 【參考答案】 2;2×104 ;變小 原 創 【設計意圖】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阿 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強 化學生物理在實際生活 中的應用,增強物理學 習的樂趣。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4 分 鐘
2 用彈簧測力計拉住一個重為 2.7N 的空心鋁 球,全部浸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為 0.7N,此銅球的空心部分的體積是 _______cm3 .( ρ 鋁=2.7×103kg/m3 ) 【參考答案】 100 原 創 【設計意圖】 考查學生利用阿基米德 原理進行簡單計算,同 時把空實心的問題和浮 力綜合起來應用。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3 分 鐘
3 如圖所示,將高為 4cm、體積為 100cm3 的木 塊輕輕地放入盛滿水的大燒杯內。待木塊靜 止時, 它的下表面與水面平行, 從杯中溢出 50g 的水。求: (1) 木塊受到的浮力; (2) 木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 【參考答案】0.5N;200Pa 創 新 【設計意圖】 1.考查學生對于阿基米 德原理的應用。 2.將浮力與壓強聯系起 來,體現深度學習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5 分 鐘
29
4 如圖所示, 一個物體重 10N,用彈簧測力計 懸掛著,完全浸沒在圓柱形容器的水中。圓 柱形容器厚度不計, 自重 4N,放在水平桌 面上, 底面積 100cm2,將物塊浸沒水中后, 容器內水面由 16cm 上升到 20cm (g = 10N/kg).求: (1)物塊未放入水中時,容器底受到的水的 壓強。 (2) 物塊浸沒水中后, 其受到的浮力。 (3) 物塊浸沒水中后,容器對桌面的壓強。 【參考答案】1600Pa ;4N;2400Pa 改 編 【設計意圖】 1.本題考查壓強、體積、 重力、浮力等的計算,關 鍵是公式及其變形的靈 活運用,難點是對物體 進行受力分析,還要注 意單位的換算。 2.將浮力與壓強聯系起 來,體現深度學習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難 9 分 鐘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評 價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答案的準確性 選擇題、 填空題答 對即為 A;解答 題從評價 的三個維 度進行評 價。
2.過程的規范性
3.解法的創新性
自我 評價 錯題 錯因分析 正確解法 小結與反思
(四) 實踐作業————拍微視頻: 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方式 活動建議 設計意圖 完成 時間
物理 小講堂 拍攝主題: 利用電子秤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器材: 電子秤、水杯、木塊、柱形容器等。 ①如圖甲、乙所示, 利用電子秤測出杯子、木塊的質量分 別為 m 杯和 m 木; ②將柱形容器稍微傾斜放置,并裝滿水。然后將木塊輕輕 放入水中, 使其靜止浮在水中, 并用杯子接住溢出的水, 如圖丙所示; ③用電子秤測出杯子和水的總質量為m 總,如圖丁所示。 【設計意圖】 1. 自己動手自制 用具進行課外小 實驗, 將浮力知 識學以致用,加 深對概念理解的 同時, 鍛煉動手 操作和語言表達 一周
30
能力。 2.增進親子關 系, 父母親多陪 伴孩子快樂成 長。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團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 任
觀察 分析 (1) 丙圖中木塊靜止時受哪些力?木塊的浮力是多少? (2) 木塊排開水的重力又是多少呢? (3) 比較測得的浮力與排開水的所受的重力的大小,你 發現了什么? 做一做: 在父母親的幫助下, 你來當小老師, 完成實驗視頻的拍 攝, 比一比誰是“拍攝小能手”。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評 價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 清晰拍攝實驗授課過程 AAA 、 AAB 綜合評價 為 A 等; ABB、BBB、 AAC 綜合 評價為 B 等; 其余 情況綜合 評價為 C
2. 基于實驗現象, 能進行簡單分析
3.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實驗,能夠用較科學的語 言進行知識講授
家長 評價 1. 參與活動的獨立程度
2. 實驗的認真程度及實驗的成功與否等方面
自我 評價 可以從態度、毅力、成果等多角度評價
第三節 物體的浮與沉 (第 1 課時)
課時學習目標
行為動詞 學習目標的外顯行為
了解 幾種浮沉情況和使物體浮沉的方法
理解 從受力和密度角度解釋物體的浮沉
獨立操作 會根判斷出物體的浮沉
經歷 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的過程, 培養學生觀察, 動手、分析等能力
31
(一)課前作業
題 號 作 業 性 質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1 活 動 作 業 (1) 查一查: 查閱相關資料, 結合實例了解什么是懸浮狀態 (2) 做一做: 配制一定濃度的鹽水, 讓雞蛋懸浮在其中。觀察總結: 懸浮狀態與常見的漂浮狀態相比有什么不相同點? (3) 想一想: 懸浮狀態與常見的漂浮狀態相比有什么相同點? (可 從受力等角度分析) 【參考答案】 (1) 如上圖 (2) 不同點: 懸浮狀態,物體全部浸沒在液體中。漂 浮物體一部分體積露出液體。 (3) 相同的:a.都處于平衡狀態。b.受力情況相同, 只受到浮力和重力這對平衡力作用。 原 創 【設計意圖】 1. 本題創設真 實的問題情境, 通過活動讓學生 自主認識較陌生 的 懸 浮 狀 態 特 點。 2. 引導學生向 受力分析角度思 考浮沉條件。 3. 根據作業反 饋 初 步 了 解 學 情。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團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 責任 中 等 5 分 鐘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 評價 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認真參與, 積極提出問題并討論 AAA 、AAB 綜合評價 為 A 等; ABB 、 BBB 、AAC 綜合評價 為 B 等; 其余情況 綜合評價 為 C
2.圍繞問題的思維發散程度
3.用科學的語言表述出想法
學生 評價 1. 語言描述清晰、具體
2.積極發言
3.參與度和興趣度
32
(二)課堂作業
題 號 作 業 性 質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1 練 習 作 業 試結合阿基米德原理和平衡力知識,推導出懸浮 的雞蛋密度等于鹽水的密度,即ρ蛋= ρ鹽 (設雞 蛋的體積為 V 蛋 )。 【參考答案】 懸浮的雞蛋受力平衡,F 浮=G 蛋 ρ鹽 gV 排= ρ蛋 V 蛋 g 因為雞蛋浸沒在鹽水中, 所以 V 排=V 蛋 即ρ鹽= ρ蛋 原 創 【設計意圖】 1.鞏固懸浮的受力條 件。 2.讓學生進一步認識 懸浮物體的受力關系 與物體和液體的密度 有關。從物理視角揭 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屬 性和內在規律。 3.為后續介紹其他浮 沉狀態的條件做好鋪 墊。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 科學探究 □ 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3 分 鐘
2 活 動 作 業 做一做:向放有懸浮雞蛋的杯中加入適量的清 水。 (1)觀察現象。 (2) 分析雞蛋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發生什么變化 和原因? (3)得出什么結論? (

清水
) 【參考答案】 (1)雞蛋下沉。 (2) 加入清水后原杯中鹽水的密度減小,雞蛋受 到的浮力變小, 雞蛋的重力不變。雞蛋懸浮時重 力等于浮力,下沉時重力大于浮力。 (3) 下沉的物體, 重力大于浮力。液體密度小于 物體密度。 原 創 【設計意圖】 1.鞏固從受力分析角 度判斷物體浮沉的方 法。 2.讓學生學會根據現 象逐步分析背后的本 質。培養學生基于事 實依據進行科學推理 的能力。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4 分 鐘
33
3 活 動 作 業 做一做:向放有懸浮雞蛋的杯中加入適量鹽, (1)觀察現象? (2) 試從受力角度分析原因,并得到密度方面的 浮沉條件。 (
加鹽
) 【參考答案】 雞蛋上浮。加入鹽后原杯中鹽水的密度增大, 雞 蛋受到的浮力變大, 雞蛋的重力不變。原來重力 等于浮力,現在重力不變,浮力變大, 重力小于 浮力導致上浮。此時鹽水密度大于雞蛋密度。 原 創 【設計意圖】 1.在學習懸浮和下沉 條件的基礎上,有條 件放手讓學生根據上 浮的實驗現象去分析 上浮的受力和密度條 件。 2.此題不僅探究了上 浮的條件,也鍛煉學 生獨立自主的探究和 分析能力。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團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3 分 鐘
4 訪 談 作 業 試分析雞蛋上浮的最終狀態(漂浮) 和下沉的最 終狀態(沉底) 受力情況。 【參考答案】 漂浮的雞蛋受到一對平衡力作用,分別是豎直向 上的浮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沉底的雞蛋處于平 衡狀態,豎直向上的浮力、杯底對雞蛋的支持力 和豎直向下的重力平衡。 原 創 【設計意圖】 1.加深對懸浮、漂浮、 沉底三種平衡狀態受 力情況的理解。 2.培養學生知識遷移 的能力。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3 分 鐘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 評價 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 積極發言與討論 AAA 、 AAB 綜合評價為 A 等 ; ABB 、BBB、 AAC 綜 合 評 價 為 B 等; 其余情 況綜合評價 為 C
2. 操作步驟規范的程度
3. 用科學的語言表述出結論
學生 評價 1. 語言描述清晰、準確
2. 對知識掌握程度
3. 參與度
34
(三) 課后作業
A 組 基礎達標
作 業 性 質 題 號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練 習 作 業 1 如圖所示,質量相等體積不同的三個小球靜 止在水中, 請比較它們受到的浮力大小。 【參考答案】 F丙 < F 甲 = F 乙 改 編 【設計意圖】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從受 力角度對浮沉條件的理 解。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2 分 鐘
2 將 5N 的重物輕輕放入滿杯水中, 靜止時, 溢出的水重 3N,請判斷物體在水中靜止時 的狀態是什么, 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沉底;物體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會下沉。 改 編 【設計意圖】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浮 沉條件的理解。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2 分 鐘
3 如圖所示,同一物體浸在甲液體中懸浮,浸 在乙液體中漂浮,比較物體在兩種液體中所 受浮力 F 甲和 F 乙 的大小,及兩種液體的密 度 ρ 甲和 ρ 乙 的大小。 【參考答案】 F 甲=F 乙 ; ρ 甲< ρ 乙 改 編 【設計意圖】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漂 浮和懸浮條件的理解。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2 分 鐘
4 把體積為200cm3 、重為1.8N的物體先后放 入水和酒精中, 當物體靜止時受到的浮力 分別為多少。( ρ 水=1.0×103kg/m3 , ρ 酒 =0.8×103kg/m3 ) 【參考答案】 1.8N;1.6N 原 創 【設計意圖】 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浮沉 條件的理解。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4 分 鐘
35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 評價 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答案的準確性 選擇題、填 空題答對即 為 A;解答 題從評價的 三個維度進 行評價。
2.過程的規范性
3.解法的創新性
自我 評價 錯題 錯因分析 正確解法 小結與反思
(三) 課后作業
B 組 拓展訓練
作 業 性 質 題 號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練 習 作 業 1 把體積為200Cm3 、重為1.2N的物體放入 水中, 當物體靜止時,請判斷它所處的狀 態及受到的浮力大小。 【參考答案】 漂??;F浮 = 1.2N 改 編 【設計意圖】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浮 沉條件的理解。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2 分 鐘
2 一艘遠洋貨輪在武漢裝上貨物后,發現船 身下沉了一些, 則它受到的浮力______(填 “變大”、“變小”或“不變”). 當船由 長江駛入大海后,船受到的浮力______ , 船身相對于水面將______(填“上浮”、 “下沉”或“不變”)。 【參考答案】 不變;不變;上浮 原 創 【設計意圖】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漂 浮原理的理解。強化物 理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 應用,增強物理學習的 樂趣。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2 分 鐘
36
3 如圖所示,體積為V = 200cm3 的木塊在繩 子拉力F = 0.8N的作用下完全浸沒在水中 (g=10N/kg、ρ 水=1.0×103kg/m3 繩子重力 不計) .求: (1)木塊此時受到浮力.(2)木塊的重力.(3) 剪斷繩子, 木塊靜止時排開水的體積. 【參考答案】 (1) 2N;(2) 1.2N;(3) 120 cm3 改 編 【設計意圖】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浮 沉條件的理解。學會用 規范的方式解釋物理問 題。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4 分 鐘
4 4.下圖中的小球正在下沉, 試證明ρ液< ρ物 (設球的體積為 V 球 )。 【參考答案】 ∵小球下沉 ∴F 浮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 評價 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答案的準確性 選擇題、填 空題答對即 為 A;解答 題從評價的 三個維度進 行評價。
2.過程的規范性
3.解法的創新性
自我 評價 錯題 錯因分析 正確解法 小結與反思
37
(四) 實踐作業---探秘水餃的浮沉
材料 活動建議 來 源 設計意圖 完成 時間
速凍 餃、廚 具 請煮一次水餃, 仔細觀察餃子在下 鍋、煮熟、冷卻三個階段的浮沉情況,查閱 相關資料再結合剛學習的浮沉條件完成一篇 以“探秘水餃的浮沉”為題目的物理小日 記。 原 創 【設計意圖】 1.將浮力知識學以致用, 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2.物理小日記這種作業 形式需要實驗、探究、搜 集信息等。這種生動活潑 的作業形式和完成方式可 以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 作業積極性。學生思維的 激發和創新意識的建立都 可以在作業過程中得到體 現。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團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1 小 時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 評價 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 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記錄 AAA、AAB 綜 合評價為 A 等; ABB、 BBB、AAC 綜 合評價為 B 等; 其余情 況綜合評價 為 C
2. 基于實驗現象, 能進行簡單分析
3. 能獨立完成
家長 評價 1. 語言描述清晰、具體、科學
2. 操作能力、獨立完成程度及認真程度
自我 評價 可以從態度、毅力、成果等多角度評價
38
第三節 物體的浮與沉 (第 2 課時)
課時學習目標
行為動詞 學習目標的外顯行為
了解 浮沉條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理解 浮沉條件各種應用的原理
獨立操作 會使用密度計和鹽水選種
經歷 探究各種浮沉條件應用的過程, 培養學生觀察,動手、分析等能力
(一)課前作業
題 號 作 業 性 質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1 練 習 作 業 查閱相關資料,想一想實心鐵塊會沉在水底,為什么 同樣鐵制的輪船能浮在水面上 【參考答案】 實心鐵塊密度大于水,故放入水中會下沉。鋼鐵制造 的輪船通過做出空心的方式是整個船的平均密度小 于水, 故會漂浮在水面。 原 創 【設計意圖】 1. 本題創 設 真 實的問題情境, 通過活動讓學 生理解輪船漂 浮的原理。 2. 復 習 上節 浮 沉條件同時,也 為本節講解應 用做理論鋪墊 3. 根據 作業 反 饋初步了解學 情。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科學態度與 責任 較 易 3 分 鐘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 評價 等級 備注
A B C
39
教師 評價 1.認真參與, 積極提出問題并討論 AAA 、AAB 綜合評價 為 A 等; ABB 、 BBB 、AAC 綜合評價 為 B 等; 其余情況 綜合評價 為 C
2.圍繞問題的思維發散程度
3.用科學的語言表述出想法
學生 評價 1. 語言描述清晰、具體
2.積極發言
3.參與度和興趣度
(二)課堂作業
題 號 作 業 性 質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1 活 動 作 業 做一做: 學習密度計使用方法,用其測量兩種未知液體的密 度。 想一想: 密度計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關系如何?為什么密 度計浸入所測的液體越深,該液體的密度越??? 【參考答案】 密度計在所測液體中都是漂浮狀態,受到的液體浮力都 等于自身重力, 故在各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不變, 密度 計浸入液體越深,排開液體體積越大,根據 ρ液= 可 知,液體密度越小。 原 創 【設計意圖】 1.通過實驗的 方 式 讓 學 生 認 識 密 度 計 和使用方法。 2.在親身體驗 的 基 礎 上 分 析原理,從感 性 認 識 上 升 到 理 性 認 識 更加合理。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團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 與責任 中 等 4 分 鐘
2 活 動 作 業 做一做: 觀看制作“浮沉子”的視頻, 用準備好的器材自制一個 “浮沉子”,試讓小瓶下沉、懸浮、上浮, 并仔細觀察小 瓶中水的變化。 【設計意圖】 1.通過讓學生 動 手 制 作 引 起 學 生 的 學 習興趣。 2.通過設置幾 個 層 層 深 入 的 問 題 引 導 中 等 4 分 鐘
40
想一想: (1)用力擠壓礦泉水瓶側壁,大瓶內水面上方空氣被 壓縮, 氣壓 ,水會被壓入小瓶內。將瓶子和內部 水當成一個整體,整體的浮力 ,整體的重 力 。當小玻璃瓶整體的重力 它受到的浮 力,小瓶就會下沉。 (2) 試分析小瓶上浮原理。 (3) 總結:小瓶是通過 實現浮沉。 (4)結合課本學習潛水艇是如何實現浮沉的? 其與“浮 沉子”原理是否相同? 【參考答案】 (1)變大;不變;變大;大于 (2)當小玻璃瓶整體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小瓶 就會上浮。 (3)改變自身重力 (4)潛水艇也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實現浮沉,與浮沉 子原理相同。 原 創 學 生 走 向 客 觀 現 象 后 的 本質。 3.為認識潛水 艇 浮 沉 原 理 做 好 的 充 分 鋪墊。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 與責任
3 活 動 作 業 觀看熱氣球升空視頻,回答以下問題: (1) 把球袋、袋內氣體、吊籃作為一個整體,以整體為 研究對象, 噴火器打開加熱袋內空氣,熱氣球上浮,在 此過程中,整體的體積 ,其受到到的空氣浮 力 ,袋內空氣溫度升高, 空氣密度 ,袋內 的空氣重力 ,導致整體的重力 整體受到的 浮力, 熱氣球就上升了。 【參考答案】 不變;不變;變??;變?。恍∮?原 創 【設計意圖】 1.讓學生學會 用 整 體 法 研 究問題。 2.通過設置幾 個 層 層 深 入 的 問 題 引 導 學 生 走 向 客 觀 現 象 后 的 本質。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團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 與責任 中 等 4 分 鐘
41
4 訪 談 作 業 鹽水選種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巧妙的挑選 種子的方法。各種莊稼的種子, 都有一定密度。如長得 很飽滿的小麥種子,密度超過 1.2×103kg/m3 ;長得很飽 滿的芒粳的稻種子, 密度超過 1.1×103kg/m3 ;干癟的和 被蟲子蛀壞的種子的密度都比飽滿的種子的密度小得 多。 請分析鹽水選種的原理。 【參考答案】 干癟的和被蟲子蛀壞的種子的密度都比鹽水的密度小, 會漂浮。 原 創 【設計意圖】 1.學以致用。 2.培養學生自 主 探 究 能 力 和 增 強 學 生 的動口能力。 3.感受古代勞 動 人 民 的 智 慧。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 科 學 態 度 與責任 較 易 3 分 鐘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評 價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 積極發言與討論 AAA 、AAB 綜合評價 為 A 等; ABB、BBB、 AAC 綜合 評價為 B 等; 其余 情況綜合 評價為 C
2. 操作步驟規范的程度
3. 用科學的語言表述出結論
學生 評價 1. 語言描述清晰、準確
2.對知識掌握程度
3.參與度
(三) 課后作業
A 組 基礎達標
作 業 性 質 題 號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練 習 作 業 1 1.園園煮湯圓時發現, 生湯圓放入鍋 內,由于浮力______ (選填“大于”或“小 于”) 重力而下沉, 煮湯的湯圓因其內部 受熱膨脹,浮力__ ____ (選填“增大” 或“減小”),湯圓上?。?原 創 【設計意圖】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浮 沉條件的理解,強化物 理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 應用,增強物理學習的 樂趣。 較 易 1 分 鐘
42
【參考答案】 小于; 增大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2 潛水艇對保衛我國的南海起著重要的作 用.如圖所示, 潛水艇在水中處于懸浮 狀態,此時其所受浮力與重力的大小關 系為: F浮______ G(填“>” 、“<”或 “=”).當壓縮空氣將水艙中的水排出一 部分時, 潛水艇將______ (填“上浮”、 改 編 【設計意圖】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潛 水艇浮沉原理的理解。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1 分 鐘
“下沉”或“懸浮”). 【參考答案】= ;上浮
3 一艘輪船由海里駛入河里,此時輪船會 ______ ( “上浮”或“下沉”)一 些.( ρ 海水=1.03×103kg/), 受到的浮 力______ ( “變大”、“變小”或“不 變”). 【參考答案】 下沉; 不變 改 編 【設計意圖】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漂 浮原理的理解。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2 分 鐘
4 將同一支密度計分別放入兩種不同的液體 中靜止,如圖所示。請比較兩種液體的密 度 ρ 甲、ρ 乙和密度計所受浮力 F甲 、F乙 的 改 編 【設計意圖】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密 度計工作原理的理解,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易 1 分 鐘
關系。 【參考答案】 ρ 甲<ρ 乙 ;F 甲=F 乙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評 價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答案的準確性 選擇題、 填空題答 對即為 A;解答 題從評價 的三個維 度進行評 價。
2.過程的規范性
3.解法的創新性
自我 評價 錯題 錯因分析 正確解法 小結與反思
43
(三) 課后作業
B 組 拓展訓練
作 業 性 質 題 號 內容 來 源 設計意圖 難 度 完 成 時 間
練 習 作 業 1 一個氣球下掛一個鐵塊置于水中某一位置, 處于靜止狀態(如圖所示)。現用手輕輕向 下推一下氣球,那么手離開氣球后,氣球和 鐵塊的運動情況會怎樣呢?為什么? 【參考答案】 加速向下運動;原來懸浮, 說明總浮力等于 總重力。輕輕向下推氣球,深度增加,氣球 受到水的壓強增大, 體積變小,由 F 浮=ρ 液 gV 排知,氣球和鐵塊受到的總浮力減小,而 總重力不變,則總浮力小于總重力,故氣球 和鐵塊的運動情況是加速向下運動。 原 創 【設計意圖】 1.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 浮沉條件和力和運動的 理解,強化物理原理在 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增 強物理學習的樂趣。 2.簡單題可以培養學生 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 能力,對知識的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3 分 鐘
2 某外型確定的潛水艇從長江潛行(在水面 下航行)到南海某地執行任務, 若它懸浮 在江水中所受的浮力為 F1 ,懸浮在海水中 所受的浮力為 F2 ,則 F1______F2 .(選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已知海 水的密度大于江水的密度)。 【參考答案】 小于 原 創 【設計意圖】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潛 水艇浮沉原理的理解和 運用。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中 等 2 分 鐘
3 水平臺面上的玻璃槽中裝有適量的水,將一 個重 2 N 的正方體物塊輕輕放入水中,待 其靜止,如圖甲所示,物體有五分之一的體 積露出水面. 求: ( 已知 ρ 水 = 1.0×103 kg/m3 ,g 取 10 N/kg)該物塊的密度; 原 創 【設計意圖】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漂 浮原理的理解, 學會用 科學語言解釋物理 問 題。 中 等 3 分 鐘
44
【參考答案】 ∵漂浮的物體受力平衡 ∴F 浮=G 物 ρ水 gV 排= ρ物 V 物 g (

= =
)p物 V排 4 p 水 V物 5 ρ物= ρ水=0.8×103 kg/m3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4 將一塊冰放入盛水的透明杯中, 試解釋冰 熔化后水面不發生變化的原因。 【參考答案】 ∵漂浮的冰受力平衡 ∴F 浮=G 冰 F浮 G冰 m冰 V 排= = = gp 水 gp 水 p 水 (
m

m

p

p

)冰熔化成水后的體積為 V 水= = ∴V 排=V 水 故液面不變化。 原 創 【設計意圖】 本題旨在強化物理原理 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增強物理學習的樂趣。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較 難 5 分 鐘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評 價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答案的準確性 選擇題、 填空題答 對即為 A;解答 題從評價 的三個維 度進行評 價。
2.過程的規范性
3.解法的創新性
自我 評價 錯題 錯因分析 正確解法 小結與反思
45
(四) 實踐作業:制作孔明燈
材料 活動建議 設計意圖 完成 時間
竹篾、 紙、酒 精、膠 水 孔明燈,又叫天燈, 俗稱許愿燈、祈天燈,是一種古 老的漢族手工藝品。孔明燈在古代, 多做軍事用途?,F代 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 心愿,象征豐收成功,幸福每一年。 查看簡易孔明燈的制作方法,嘗試小組 合作, 制作簡易孔明燈。 【設計意圖】 1. 自己動手自制 用具進行課外小 實驗,將浮力知識 學以致用。 2. 將微課融入其 中,做為課堂知識 的延伸和拓展,更 具有針對性,也能 更好的激發學生 的學習興趣。 3.古代文化、民 族自豪感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團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 任
觀察 分析 簡要描述孔明燈升空的原理 。 查閱相關資料, 驗證自己的想法。
作業評價
評價 主體 評價維度 等級 綜合評 價等級 備注
A B C
教師 評價 1. 能獨立完成制作 AAA 、 AAB 綜合評價 為 A 等; ABB、BBB、 AAC 綜合 評價為 B 等; 其余 情況綜合 評價為 C
2. 基于實驗現象, 能進行簡單分析
3. 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用科學語言描述
學生 評價 1. 作品完整、美觀
2. 能表達清楚原理
自我 評價 可以從態度、毅力、成果等多角度評價
46
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
(一) 單元質量檢測試卷多維細目表
領 域 考查內容 題型題號 考查目標 試題分析
填 空 題 選 擇 題 實 驗 題 推 導 與 計 算 題 了解 理解 應用 探究 分 值 難 度 來 源 完 成 時 間
第 九 章 浮 力 認 識 浮 力 浮力的概念 2 9 7 4 較 易 原 創 50 分 鐘
浮力的方向 11 19 (1) 2 較 易 原 創
稱重法測浮 力 16 19 19 (2) 19 (3) 2 中 等 創 新
浮力產生的 原因 3 12 3 10 12 4 較 易 原 創
阿 基 米 德 原 理 浮力的大小 與哪些因素 有關 1 16 1 19 (1) 7 16 12 中 等 原 創
實驗探究: 阿基米德原 理 17 17 6 中 等 原 創
阿基米德原 理的應用 5 8 10 15 18 19 4 (1) 13 5、18 14 較 難 原 創
物 體 的 浮 與 沉 幾 種 浮 沉 狀 態 漂浮 2 15 2 (1) 4 (2) 8 6 較 易 原 創
懸浮 14 15 14 4 中 等
沉底 13 16 15 16 (3) 4 中 等
判斷物體浮 沉的方法 2 15 10 2 (2) 4 較 難 原 創
浮沉條件的 應用 4 6 14 6 (1) 5、15 20 16 中 等 原 創
47
(二) 單元質量檢測試卷
第九章 浮力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題型 檢測內容 浮力 題量 19 題 分值 70 分 完成時間 50 分鐘
一 (



(


2

)、 (

), 20 分 ) 1.如圖所示是我國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 2020 年 11 月,“奮斗者”號在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海域完成全部 萬米海試任務, 并創造了 10909 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奮斗者”號潛水器在海水中往深處下潛過程中所受 到的浮 力 (填 “變大 ” 、 “變小 ”或 “不變 ”) 【參考答案】不變 【設計意圖】 1.考查學生對浮力影響 因素的理解。 2.將我國的科技成就引 入,培養學生愛國情 懷,引導學生致力于 學習科學技術、建設 強國的責任感和使命 感。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2.如圖所示,將蘋果輕輕放入裝滿水的杯中, 靜止后漂浮在水 面上, 溢出 1.5N 的水, 則蘋果的重力為 N。若將蘋果 露出水面的部分切掉,余下部分重新放入水中,則余下蘋果最 終靜止時將 。(選填“漂浮”、“懸浮”或“沉 底”) 【參考答案】1.5 ;上浮 【設計意圖】 1.考查學生對阿基米德 原理的理解;同時熟 練應用判斷物體浮沉 的方法。 2. 從生活走向物理, 讓學生感受物理學就 在身邊,養成樂于思 考和實踐的習慣,具 有探索的好奇心,培 養學習物理的興趣。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48
3. 一個正方體物塊受到的重力為 5N,將它浸沒在水中,物塊 的上表面受到水豎直向下的壓力為 4N,下表面受到水豎直向 上的壓力為 10N,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為 N。 【參考答案】6 【設計意圖】 1.考查了學生對浮力產 生的原因的理解。 2. 體會物理的模型建 構對學習物理的重要 性,滲透科學研究方 法,培養學生的科學 思維。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科學態度與責任
4. 2020 年 12 月 17 日, 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號將迎來入列 一周年,國產航母滿載時排水量為 67000t,吃水深度 10.5m 可搭載航載機 36 架,它滿載時受到海水的浮力是 N 。當 艦載機離開航母執行任務后,艦身會 (選 “上浮一些 ” 、 “下沉一些 ”或 “保持不變 ”)。( g 取 10N/kg , ρ 海 水 =1 . 0×10 3 kg/m3 ) (g 取 10N/kg ,ρ 海水=1.0 ×103kg/m3 ) 【參考答案】6.7×108 ;上浮一些 【設計意圖】 1. 本題旨在檢測學生 對阿基米德原理和漂 浮條件的應用, 屬于 比較基礎的題目。 2.了解我國科技發展成 就,增強科技強國的 責任感和使命感。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5. 學校舉行“我是家務小能手”活動中, 細心的小敏同學洗 碗時發現, 碗既可以浮在水面, 也可以沉入水底, 如圖所示。 則碗沉底時水對池底的壓強 碗漂浮時水對池底的壓 強。(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參考答案】小于 【設計意圖】 1.這題是浮力中典型的 易錯題,不少同學會 誤以為碗漂浮時,有 一部分體積露出水 面, V 排較小。從浮力 角度來比較 V 排 ,從而 判斷壓強關系。 2.能從物理學的視角描 述和解釋生活中的現 象,熱愛生活。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49
6. 小亮用一支自制的簡易密度計測量液體的密度。他將簡易 密度計分別放入盛有不同液體的甲、乙兩個燒杯中,如圖所 示。則甲液體密度 乙液體密度, 甲液體中密度計底部受 到向上的壓力 乙液體中密度計底部受到向上的壓力。 (均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參考答案】小于 ;等于 【設計意圖】 1.本題考查了對漂浮條 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 應用; 同時把漂浮條 件和浮力產生的原因 綜合起來考查, 對于 漂浮的物體,加深 F 浮 =F 向上 的理解。 2.對密度、壓強和浮力 的綜合應用,培養學 生科學思維能力。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科學態度與責任
7. “中國天眼”,全稱 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是當今世 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在對天眼的日常維護和 檢修中,為避免壓壞反射面板, 使用一個直徑 7.6m 的氦氣球 將維修工人吊起,利用氦氣球浮力抵消維修工人自身的大部分 體重, 減少對反射面板的壓力, 甚至形成“零重力”。若氦氣 球的體積為 V ,氦氣密度為 ρ 氦 ,球囊 (厚度不計)、 細繩及 配重的總質量為 m0 ,空氣密度為 ρ 空 。則檢修時,檢修人員受 到向上的拉力為 。(用題中已知物理量符號表示) 【參考答案】 ρ空 vg- ρ氦 vg-m0g 【設計意圖】 1. 通過本題讓學生理 解阿基米德原理也適 用于氣體, 同時通過 受力分析的模型建構 獲得結構化、整合的 知識, 培養學生分析 解決問題的能力。 2.注重時代性,讓學生 感受我國科技的力 量,體會物理學對社 會發展的推動作用。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50
8.地球氣候變暖, 冰川熔化加劇,是造成海平面變化的原因之 一。小欣同學為了探究海平面的升降情況,將冰塊放在鹽水中 模擬冰川在海水中的情景,如圖所示。已知 ρ 鹽水>ρ 水 ,若冰 塊完全熔化,杯中液面高度將 。(選填“下降”、 “不變”或“上升”) 【設計意圖】 1. 本題涉及密度、阿 基米德原理以及漂浮 等知識,綜合性強, 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應 用能力。 2.通過分析推導體積的 變化關系, 養成使用 證據的習慣,引領學 生認識科學、技術、 社會、環境之間的關 系。 要熱愛自然、保 護環境、遵守科學倫 理的自覺行為。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參考答案】升高
二 、 選 擇 題 ( 每 空 2 分 , 共 14 分 ) 9.下列四幅圖中, 利用浮力升空的物體是( ) 【設計意圖】 1. 本題考查了對浮力 概念的理解。覆蓋了 多個的知識要點,檢 測學生對前面知識的 掌握情況。 2.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 處有物理, 養成愛觀 察、愛思考的習慣。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A.風箏上天 C.火箭發射 B.熱氣球升空 D.飛機起飛
【參考答案】B
51
10. 塘西河公園是合肥最大的人造沙灘公園, 環境優美, 是夏 天游玩好去處。清澈的湖水下面布滿了小石子,樂樂從淺水區 走向深水區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 ) A.腳底感到越來越不疼,因為水對人的浮力越來越大 B.腳底感到越來越疼,因為水對人的浮力越來越小 C.腳底的感覺沒有什么變化,因為人受到的重力沒有變化 D.腳底感覺越來越不疼,因為石子對人的支持力越來越大 【參考答案】A 【設計意圖】 1. 本題考查了阿基米 德原理的應用及學會 對物體受力分析。 2.題目來自于真實生活 情境, 貼近學生生 活,更能讓學生獲得 認同感。學會從物理 的視角觀察周圍事 物,解決簡單問題。 同時培養學生親近自 然,熱愛生活。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11.“中國死海”位于四川省大英縣蓬萊鎮,是北緯 30 度上的神 奇景觀,其海水(鹽鹵水)來源于 3000 公尺的地下,出口溫 度高達 87 攝氏度,含鹽量超過了 22%,以氯化鹽為主,類似 中東“死海” 。如圖所示是游客在“中國死?!钡暮C嫔峡磿那?景。則人在“死?!敝衅r,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游客所受浮力不等于水對游客的壓力差 【設計意圖】 1. 考查了學生對漂浮 條件、利用密度來判 斷物體的浮沉掌握情 況,注重知識的有序 構建。 2.感受自然的神奇,引 導學生從自然走向物 理,以新奇的現象激 發學生的興趣。熱愛 自然, 與自然和諧共 處。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B.游客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C.海水的密度大于人體的密度 D.浮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上 【參考答案】C
52
12.2021 年 12 月 9 日 15:40 , 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 課。 王亞平老師在中國空間站演示了神奇的“浮力消失實 驗”。王老師將乒乓球放進裝滿水的杯子中,乒乓球則是停留 在水中,在沒有移動杯子的情況下, 水中的乒乓球也沒有移 動。 對杯中乒乓球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增大液體密度,乒乓球上浮 B.受到的重力接近于零 C.可以在水中任意位置懸浮 D.上下表面幾乎沒有受到壓力 【參考答案】D 【設計意圖】 1.此題以社會熱點問 題—“天宮課堂”為 載體, 考查浮力產生 的原因,有一定難 度,液體失去重力, 就沒有壓力差。 2.增強文化自信,為我 國的航天技術感到自 豪;同時激發學生對 宇宙空間的向往、對 學習科技知識的熱 情,熱愛航天、崇尚 科學。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13.如圖所示, 是甲和乙兩種固態物質的“質量和體積關系” 圖象。若使質量相同的實心甲和乙都浸沒在酒精中,它們所受 的浮力 F 浮甲 ﹕ F 浮乙之比為 ( )(ρ 酒精=0.8×103kg/m3 ) A.1:1 B.2:3 C.3:2 D.5:4 【參考答案】B 【設計意圖】 1. 本題考查了密度圖 像及阿基米德原理的 應用, 同種液體,物 體所受 F 浮之比等于 V 排之比。 2.識別圖像是學生必備 的學習能力,能夠從 圖像中找出關鍵信 息,培養學生深度學 習的習慣。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53
14.如圖所示, 四個體積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 A 、B 、C、 D,分別靜止在不同深度的水里。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A 球所受浮力最小 B .B 球重力最大 C .C 球質量最大 D .D 球密度最小 【參考答案】A 【設計意圖】 1. 本題考查了浮沉條 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 綜合應用, 根據浮沉 情況判斷密度關系。 2.從浮沉情況,結合受 力分析,培養學生的 科學思維能力。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科學態度與責任
15 . 如圖所示 ,這是我國服役的“ 094A”戰略核潛艇, 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二代彈道導彈核潛艇,也是 我國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潛艇。 若潛艇從長江潛行(在水 面下航行) 到東海某地執行任務,它懸浮在江面下所受重力、 浮力分別為 G1 、F1 ,懸浮在海面下所受重力、浮力分別為 G2 、F2 ,海水密度大于江水密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設計意圖】 1. 本題旨在考查對懸 浮條件的理解, 以及 改變潛水艇浮沉的原 理。 2.了解我國尖端的軍事 力量, 凸顯我國科技 成就, 引導學生增強 民族自豪感,樹立科 技強國的遠大理想。 強國有我, 爭做新時 代好少年。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A . G1=G2 ,F1=F2 B. G1>G2 ,F1>F2 C. G1G2 ,F1三 、 實 驗 探 究 題 ( 每 空 2 分 , 共 16 分 ) 16.如圖是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實驗. (1)比較①和②可知: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 的 ; (2)比較②和③,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 有 關; (3) 圖⑤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N。 (4)圖④中液體的密度為 kg/m3。 【設計意圖】 1. 本題主旨探究影響 浮力的因素,考查了 稱重法測浮力, 同時 結合阿基米德原理來 求液體的密度, 綜合 性較強。特別是第 (3)問,容易忽略了 支持力,誤以為浮力 是 2N 。 2.培養學生認真、細致 的態度;把碎片化的 知識通過這道題有序 的結合在一起
54
【參考答案】 (1)浮力 (2)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3) 1 (4) 1.2╳ 103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17. 學習了利用彈簧測力計、小石塊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后,愛 思考的樂樂同學思考阿基米德原理是否也適合漂浮的物體呢? 查閱資料后,找到了利用電子秤和酒杯來探究的方法。 操作如下: ①如圖甲、乙所示, 用電子秤分別測出酒杯和小碗的質量為m1 和 m2; ② 在溢水杯中裝滿水, 將酒杯輕輕放入水中, 使其漂浮在水 中,如圖丙所示,此時電子秤示數為 m3。 ③ 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碗中,用電子秤測出小碗和水的總質 量為 m4; 【設計意圖】 1. 主要考查了探究阿 基米德原理的探究過 程,結合二力平衡的 原理求出浮力, 而不 是課本上利用稱重法 測出浮力, 對于學生 來說, 因為是原創實 驗題, 可能會覺得情 境比較新, 更能檢測 出學生的綜合能力。 2.題目來源于真實情 境,提高學生的學習 興趣和探索的欲望。 充分利用身邊的物 品、器具等材料,來 探索課本中的物理原 理,增強實驗的可視 化,也能培養學生實 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核心素養】 團 物理觀念 團 科學思維 團 科學探究 團 科學態度與責任
(
m
) (
m
) (
1
) 甲 (
3
) 丙 (
m
) (
m
) (
2
) 乙 (
4
) 丁
(1)為了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實驗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 F 浮和 。 __________ (2)通過 兩圖可以測出茶杯的浮力(選填代號即可), 測出浮力是利用了 原理。 (3)如果關系式 成立, 就可得到著名的阿 基米德原理。 (用題目中的測得量的符號或已知量表示) 【參考答案】(1) G 排 (2)甲、丙;二力平衡 (3) m1g = m4g- m2g
55
四 、 推 導 與 計 算 題 ( 第 18 題 8 分 , 第 19 題 12 分 , 共 20 分 ) 18.如圖甲, 容器中裝有適量的水靜止在水平桌面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金霍洛旗| 肇东市| 平邑县| 彭水| 克山县| 伊宁市| 确山县| 大余县| 新乡县| 威海市| 神农架林区| 岳西县| 淮南市| 阜新| 溧阳市| 凤山县| 米林县| 双鸭山市| 保定市| 昌宁县| 南郑县| 芮城县| 中卫市| 酒泉市| 鄂尔多斯市| 科技| 安平县| 汤原县| 梁河县| 宁津县| 延庆县| 汾西县| 黑水县| 杭锦旗| 赤壁市| 玉树县| 固原市| 普安县| 乌拉特前旗| 通化县| 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