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聲的世界》作業設計(含答案)2023-2024學年度滬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聲的世界》作業設計(含答案)2023-2024學年度滬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物理第三章作業設計
一、單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
物理 八年級 第一學期 滬科版 聲的世界
單元 組織方式 自然單元 □ 重組單元
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
1 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第三章第一節
2 聲音的特性 第三章第二節
3 超聲與次聲 第三章第三節
二、單元分析
( 一) 課標要求
本章內容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 (2011 年版) 》中屬于“運動和相互 作用”這一主題。教學時應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經歷對知識的探究過程,發展學生探 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通過本章的學習,不僅要使學生知道什么是超聲、次聲和噪聲,更重要的是 應該了解超聲技術在生活、生產、科技和國防等方面的應用;有自覺減少次聲和 噪聲源的意識。對社區的聲環境有簡單的評價,對社區中的聲污染能提出防范和 改進意見。
具體內容要求如下:
通過實驗,認識聲的產生和傳播條件。
了解樂音的特性。
了解現代技術中聲學知識得一些應用。
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活動建議:
調查社區或學校中噪聲污染的情況和已采取的控制措施,提出進一步控制噪聲
的建議。
1
(
人能聽
到的聲音
) (


) (
樂音
) (


)(二) 教材分析
1.知識框架
(
生活和自然界中的聲音
)
(
聲音的產
生與傳播
)
(
聲音的特性:響度、音調、
音色
)
(

音的分類
)
(

不能聽到的聲音
)
(
超聲
)
2. 內容內在邏輯分析
本章主要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聲音的特性和超聲與次聲的基本知識。本章 教材的編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符合學生認知事物的一般規律。教材安排了 一系列自然現象和生活事例,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 的物理結論;通過實驗的觀察和分析知道聲音傳播的條件;從生活中體會到聲 音具有音調、響度和音色三個特性;知道人耳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知道什么 是超聲和次聲;知道聲音,特別是超聲在社會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中的重要 應用。
通過對生活和自然界與深聲有關現象的觀察,使學生感覺到物理就在身邊。 培養他們喜歡物理知識,熱愛自然的情感。通過利用簡單的生活用具,樂器進 行有關聲現象的實驗。使學生逐步形成充分利用手邊器材進行科學研究的習慣。
(三) 學情分析
聲音是人們最熟悉的現象之一,學生不僅在生活中以已積累了大量與聲音 有關的感性認識,而且在小學自然課也學過與聲有關的常識。盡管有這些前期 經驗與常識,但是對于“為什么會產生聲音?人們為什么能聽到聲音? ”大多 數學生并不清楚,對于聲音在生產和技術中的應用就更是陌生。
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2
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傳播聲音的介
質,聲音不能真空中傳播。
3.知道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種類以及介質溫度有關。
4.了解樂音的三個特性:響度、音調、音色。
5.知道響度跟物體的振幅有關,音調跟物體振動的頻率有關。不同物體發 出的音色不同。
6.能從物理學的角度和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理解什么是噪聲。知道噪聲的來 源危害,知道控制噪聲的途徑和方法
7.知道人的聽覺頻率范圍是20-20000Hz。認識什么是超聲,什么是次聲。 8.了解超聲的特點,并知道它在生產醫療和科學研究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 9.了解次聲的特點,并知道它的危害和應用。
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單元作業設計的目的是通過設計靈活多樣的作業來激勵、喚醒、鼓舞學生自 主探究,培養學生樂于探索、勤于動手、獨立思考、積極合作的習慣。減輕學生 的精神負擔,激發其創新興趣和創新精神。單元作業中設計了練習作業、活動作 業、實踐作業。練習作業以物理課程標準為依據,注重基礎性和評價功能,對教 學內容進行合理組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檢查學生對基本知識與技能和有關 物理概念理解程度。活動作業通過設計的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激發 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隊協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實踐作業 則是通過不同形式的小制作,培養學生利用物理原理進行創造活動的有效途徑, 它不但能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鍛煉動手能力,而且可以充分實現學生的“家 庭實驗室” 。力圖讓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體驗由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 社會的學科特點。實現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統一提升,全面實現學科素養的目 標。
五、課時作業
第一課時 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3
( 一) 課前作業
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15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搜集生活中的聲音,并思考這些聲音是怎樣發出來的。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和好奇心,讓學生養成善 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同時激發學生對“聲音”的求知 欲。
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 改編 √ 原創
(二) 課堂作業
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5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1.敲擊音叉,將敲擊過的音叉迅速放入水中,觀察并描述現象。 2.在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塑料小球,輕輕敲擊鼓面,觀察并描述現 象。 3.嘗試總結: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答案 1.現象:水花被濺出來。 2.現象:泡沫塑料小球在鼓面上跳動。 3.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作業評價 1.對未知現象有較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有較好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3.有較好的分析歸納和總結的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優秀 □良好 □合格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嘗試總結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 的”這一結論。
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3分鐘
4
具體 內容 題目 1.將敲擊后的音叉迅速插入水中,觀察到水花四濺,說明發聲的 物體正在 。 2.古箏是 振動而發聲的,笛子是 振動而發聲的。 3.如果停止敲擊正在發聲的鼓面,聲音會立刻消失嗎?為什么?
答案 1.振動 2.弦 管內空氣柱 3.不會,因為停止敲擊,鼓面并沒有立刻停止振動
作業評價 1.能夠掌握聲音的產生原因。 優秀 □良好 □合格
2.知道物體弦樂器和管樂器的發聲原 因。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讓學生對聲音的產生原因進行鞏固,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 的。
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 改編 □ 原創
作業編號 004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4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做一做: 1.將正在發聲的音樂芯片放入水中,音樂芯片的聲音還能聽見 嗎? 2.兩位同學分別手持土電話的兩端,一位同學對著一段輕聲說 話,另一位同學將另一端放在耳朵上聽,描述現象。 3.觀看真空罩實驗的視頻,思考:該實驗說明了什么?
答案 1.可以聽見。 2.拉緊細線后,可以聽到另一端同學說的話。 3.說明了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
作業評價 1.能自己動手操作并收集信息 □優秀 □良好 □合格
2.能通過現象分析總結,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
3.知道聲音可以在液體和固體中傳播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自己親自感受,認識到聲音可以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 原創
(三) 課后作業 (A 組)
5
題量 3 題 完成時長 5分鐘
題目 1.實施“雙減”政策后,同學們有了更多自主安排的時間。周末, 冬夢跟著爸爸在池塘邊釣魚,當看見魚要上鉤時,冬夢非常興奮, 大聲的叫喊,結果于被叫聲嚇跑了,這說明 ( ) A.水和空氣不能傳聲 B.空氣和水都能傳聲 C.只有空氣才能傳聲 D.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2.題為《亞丁灣護航“十八般武器”》的報道稱,中國海軍護航編 隊的艦艇上出現了一種神秘的聲波武器,對索馬里海盜構成了有效 威懾。阻擋這一武器的襲擊最好用一層 ( ) A.塑料網 B.金屬網 C.真空網 D.液體物質網 3.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最快 B.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可以聽見聲音 C.聲波是發生體的振動在介質中傳播 D.聲速的大小只跟介質的種類有關
答案 1.B 2.C 3.C
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 來;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3道基礎題,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聲音的傳播的理解。知道聲 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可以在固體、液 體和氣體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速度不僅與介質的種類有關,還有溫 度等因素有關。
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 引用 √改編 □原創
6
(三) 課后作業 (B 組)
題量 4 題 完成時間 10 分鐘
題目 1.假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 3×108m/s,則下列說法中正確 的是 ( ) A.百米賽跑時,終點計時員可以聽到槍聲再計時 B.打雷時,人們會先聽到雷聲后看到閃電 C.物體不用振動也可以發出聲音 D.人們更容易聽出回聲了 2.下列實驗或事例中,能說明聲音的傳播條件的是 ( ) A.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的跳動 B.乙:汽車安裝倒車雷達,可探測車后方障礙物 C.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動活塞,可使聲音變的悅耳或低沉 D.丁:宇航員在飛船艙外工作時,他們之間的對話必須借助電子通 信設備才能進行 3.某同學乘坐的汽車對著一座懸崖,他向懸崖大喊一聲。經過時間 t聽到回聲,已知聲音的傳播速度為v0 。若汽車停在原地,他到懸崖 的距離是 ;若汽車以速度v正對懸崖行駛,他聽到回 聲處到懸崖的距離是 。 4. 如圖甲所示,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泡 沫塑料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 。 如圖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 彈起。這個現象說明 。 以上兩實驗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7
答案 1.A 2.D 3.v0t/2, (t/2) (v0-v) 4.發聲的物體正在振動,空氣可以傳聲,放大音叉的振動
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 來 □優秀 □良好 □合格
通過 4 道題,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 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 題的能力,學以致用。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4 道題,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以及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 引用 √改編 原創
(四) 實踐作業——制作:聲音顯示器
材料 一次性透明飯盒,氣球,CD碎片,激光筆,小夾子
步驟 1.將透明飯盒的底部開一個大一點的孔 2.將剪開的氣球繃在飯盒口 3.從CD上取下一個角,粘在氣球上
8
4.用小夾子夾住激光筆,對準中間的CD碎片 5.關燈,對著飯盒底部的孔發聲,觀察現象。
觀察分析 1.通過這個現象說明: 。 2.嘗試畫出幾種聲音的“形狀” 3.根據你觀察到的現象,嘗試提出幾個小問題。
作業評價 1.能動手完成“聲音顯示器” □優秀 □良好 □合格
2.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感受聲音的 魅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3.基于實驗現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
作 業 分 析 及 設 計 意 圖 這是一個制作類作業。通過小制作,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激發學習欲望;同時,通過制作“聲音顯示器” ,知道聲音是由 物體振動產生的,不同的聲音的“形狀”是不一樣的,也為第二 節的學習做好鋪墊。
9
第二課時 聲音的特性
( 一) 課前作業
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播放三段事先準備好的音頻,學生仔細聽,探討思考這三段音樂 有什么特點?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本題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通過活動,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什么 是聲音的特性” ,可以了解學生對于“聲音的特性”的一些感受 和理解。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
(二) 課堂作業
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1. 聲音的 叫響度。響度的大小與 、 和 有關。 2. 聲音的 叫音調。音調的高低與 有關 3. 牛的叫聲和蚊子的“叫聲”相比, 的叫聲音調高, 發聲體振動頻率高; 的叫聲響度大, 的發聲體振 動幅度大。
答案 1.強弱,振幅,距離聲源遠近,聲音的分散程度 2.高低,頻率。 3.蚊子,蚊子,牛,牛
作業評價 對于每節課最基本的知識點要不折不扣 的掌握; □優秀 □良好 □合格
樂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獨立思考,對相關聲音的特性例子提 出自己的見解; □優秀 □良好 □合格
通過對聲音的特性例子分析,歸納出聲 音的特性的一般解題思路 □優秀 □良好 □合格
10
設計意圖 對于聲音的特性的最基本的知識點要不折不扣的掌握 樂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實踐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做一做: 用手分別撥動鋼尺, (1) 控制鋼尺伸出桌面長度相同,用大小 不同的力撥動,觀察現象; (2) 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 大小相同的力撥動,觀察現象。 提示: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分析并解釋你所觀察到的現象。
答案 (1) 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2) 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作業評價 能積極參與,并通過親自實踐收集信 息;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自己實踐,總結聲音的特性在具體舉例下的分析思路:知道 力的大小與響度不同聯系,長短粗細松緊與音調聯系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 原創
作業編號 004 作業性質 實踐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做一做: 準備四個試管,里面分別裝有不同體積的水,然后第一次用棒輕 敲試管壁發聲,第二次用嘴吹氣發聲。 試著描述你所聽到的聲音有什么特點并解釋其中原因。
答案 音調的高低與振動快慢有關。用棒敲擊,發聲體是玻璃和水,水 越多,振動越慢,音調越低;用嘴吹氣,發聲體是試管上方空氣 柱,水越多,說明上方空氣柱越短,空氣柱越短振動越快,音調 越高
作業評價 能積極參與,并通過親自實踐收集信 息;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自己親自感受聲音,認識音調和響度的影響因素。
11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
(三) 課后作業 (A 組)
題量 4 題 完成時間 6 分鐘
題目 1. 小紅同學喜歡利用復讀機進行英語聽力訓練,在音量不變的情 況下,如果讓復讀機先正常播放一段錄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 段錄音,則發出的錄音 ( ) A.響度增大,音調不變 B. 響度減小,音調不變 C.響度不變,音調升高 D.響度不變,音調降低 2. 分辨下面的描述各指聲音的哪一種特征: (1) 聲音“震耳欲聾”____ (2) “上下樓梯,輕聲慢步”________. (3) “竊竊私語”____ (4) “女高音,男低音”____ (5) “引吭高歌”________. 3. 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甲圖中,城市某些路段兩旁的透明板墻可以減小噪聲污染 B. 乙圖中,敲鼓時用力越大,所發聲音的音調越高 C.丙圖中,隨著向外不斷抽氣,正在發聲的手機鈴聲越來越大 D.丁圖中,卡片在梳子上劃動得越快,聽到的聲音就越響 4. 探究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 器材:音叉,橡皮槌,鐵架臺,硬泡沫塑料小球,細線等. (1) 用細線拴在硬泡沫塑料小球,懸掛在鐵架臺上 (2) 用橡皮槌輕輕敲擊音叉使它振動后,發出一個較小的聲 音.讓音叉—臂的外側靠近并接觸小球 (如圖) ,可以看到小球
12
被音叉彈開一個________ (選填“較大”或“較小”) 的角度;該現 象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以橡皮槌用力敲擊音叉,可聽到較響的聲音,且讓音叉—臂 的外側接觸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彈開一個________ (選填“較 大”或“較小”) 的角度.說明________越大,________越大.如果 在真空中做這個實驗,小球________ (選填“能”或“不能”) 彈 開,我們________ (選填“能”或“不能”) 聽見聲音. (4) 這個實驗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 .這里用到的科學研究 方法是________ (選填“類比法”“轉換法”或“控制變量法”)
答案 1.C; 2.響度,響度,響度,音調,響度; 3.A;4.較小,聲音 由物體振動產生,較大,振幅,響度,能,不能,顯示微小振 動,轉換法
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 來;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初步形成聲音的特性概念。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 4 道基礎題,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聲音的特性和噪聲的防治 的理解。知道響度和音調的影響因素,知道音色的相關知識,噪 聲的危害與防治。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三) 課后作業 (B 組)
題量 4 題 完成時間 8 分鐘
題目 1. 如圖所示是幾種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時顯示的波形,從物理學 角度看,圖中屬于噪聲的波形圖是________ 圖;其他三圖響度相 同的是________ 圖,音調相同的是________ 圖. 2.往8個相同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不同顏色的水,用同 樣大的力敲擊時可發“1,2,3,4,5,6,7,i”的音,發出聲音的響 度________ (選填“相同”或“不同”) ,最右邊發出的是 ________音,如果用嘴吹瓶口,則最右邊發出的是________音 (選填“1,2,3,4,5,6,7,i”) 。
13
3.小明觀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樂器的琴弦振動時,猜想:即 使在弦張緊程度相同的條件下,發聲音調的高低還可能與弦的粗 細、長短及弦的材料有關。于是他想通過實驗來探究一下自己的 猜想是否正確,下表是他在實驗時控制的琴弦條件。 編 號琴弦材 料琴弦的長度 cm琴弦的橫截面積 /cm2A銅400.5B尼龍絲400.5C尼龍絲300.5D鋼200.3E鋼200.7
(1) 如果想探究弦發聲的音調與弦的粗細的關系,你認為他應該 選用表中編號為________ (只填寫字母代號) 的弦,由生活經驗 猜想,弦的音調與其粗細________ (選填“有關”或“無關”) 。 (2) 想探究弦的音調與弦的長度的關系應選________ ,想探究弦 的音調與弦的材料的關系應選________ 。本探究實驗所用的方法 叫做________法。 (3) 本實驗中對選中同一組材料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 (選填“減小誤差”或“得到普遍規律”) 。 (4) 探究過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驟A.設計并進行實驗;B.分析 與論證;C.提出問題D.猜想與假設E.得出結論;等,你認為小明要 完成本實驗探究的過程,所采用的合理順序應該是________ (只 填代號) 。 4. 小華在廣安市體育館欣賞了一場音樂會后,思考如下問題: (1) 男低音歌唱家放聲演唱時,女高音歌唱家低聲吟唱。 ________歌唱家的響度大,________歌唱家的音調高。 (均選填 “男”或“女”) (2) 小華能清楚地分辨出提琴聲、吉他聲、二胡聲,原因是它們 的________不同。 (3) 小華觀察到樂手在演奏提琴、吉他、二胡等弦樂器時,這些 樂器的弦在振動并且弦張得越緊,振動頻率越________ (選填 “快”或“慢”) ,發聲的音調越高。
14
答案 1.丁, 甲、乙、丁, 甲、丙、丁; 2.相同,1.i 3.DE,無 關,BC,AB,控制變量法;得到普遍規律CDABE 4.男歌唱家, 女,音色,快
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 來;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運用物理知識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 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 4 道題,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以及解決 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四) 實踐作業 制作:吸管樂器
材料 木板,銅絲,鐵釘
步驟 1.利用刻度尺和剪刀,剪出6-7根不同長度的吸管,每一根吸管 比前一根吸管尺寸差2.5cm; 2.將吸管的一端壓扁,用鑷子緊緊夾住,然后用打火機火燙封閉 (可尋求家長幫助完成)
15
3.將吸管由短到長排列起來,將一端對齊,用膠帶粘到一起。
觀察分析 1. 用嘴吹氣彈奏音樂 2. 通過這個現象說明的聲音的特性的知識: 。
作業評價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制作;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記錄; □優秀 □良好 □合格
基于實驗現象,能進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
作業分析 及設計 意圖 這是一個制作類作業。通過小制作,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激發學習欲望;同時,通過自己制作吸管樂器,更加深入的理解 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16
第三課時 超聲與次聲
( 一) 課前作業
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討論:為什么蜜蜂飛過耳邊能聽到它的飛舞聲,而蝴蝶飛過耳邊 卻聽不到它的飛舞聲?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2、學生對生活中的物理的興趣 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 計 意 圖 與 作 業要求說明 此題的設計意圖旨在由感性認識到理性分析,體驗物理源于 生活的新課程理念,由此分析、認識聲音的頻率范圍和人耳能聽 見的頻率范圍,得出超聲與次聲的定義。 學會觀察生活,分析現象,鞏固對聲音音調特征的認識,知 道超聲高于20000Hz,聽不見,次聲低于20 Hz,聽不見。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 改編 □ 原創
(二) 課堂作業
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閱讀以下內容,思考討論下面的問題: 自然界中許多動物不僅能發出超聲,而且能聽到超聲。例 如,狗能聽到頻率達50000Hz的超聲,蝙蝠則能聽到頻率為十幾萬 赫的超聲。 有人做過試驗,在一間黑暗的房子里橫七豎八地拉上許多細 繩,繩上掛著許多小鈴,只要碰到任何一根細繩,掛在此繩上的 鈴就會響。在房間里放一只蝙蝠,蝙蝠為捕食蚊蟲而在房中飛來 飛去,然而卻一次也沒有碰到細繩,原來蝙蝠用超聲進行導航。
17
(1) 蝙蝠的方向感怎樣? (2) 蝙蝠沒有碰到細繩的奧秘是什么
答案 蝙蝠的方向感很強,是利用超聲進行導航的。
作業評價 樂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能獨立思考,對超聲現象提出自己的見 解; □優秀 □良好 □合格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從生活舉例,將物理學和生物學聯系起來,增加了學生的知識 面,知道蝙蝠利用超聲導航的原理飛行,感受自然科學的神奇魅 力,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
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4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蝙蝠有著自己的特異功能,可以利用回聲定位蚊蟲位置,進行捕 食,若蝙蝠從口中發出超聲波,20ms后接收到蚊蟲的反射波,計 算蝙蝠離蚊蟲的距離? (空氣中聲速v=340m/s)
答案 s = vt = 340m/ s 0.02s = 3.4m 解: 2 答:蝙蝠距離蚊蟲3.4m。
作業評價 能分析、處理信息并轉換成物理語言;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進行單位換算;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積極參與,并熟練運用公式解決實際 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與作 業要求說明 從生活舉例,將聲音和運動結合起來,鍛煉學生綜合運用知 識的能力。
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 改編 □ 原創
作業編號 004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
具體 內容 題目 在下列應用中,不是超聲波應用的是 ( ) A.安徽省立醫院中的外科醫生利用聲波除去人體內的結石 B.地震局利用聲波預測自然災害事件 C.利用聲波檢測樣品內是否有缺陷 D.利用聲波清洗鐘表等精細的機械
答案 B
18
作業評價 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并發表自己對超 聲次聲在生活生產實踐中應用的看法;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與作 業要求說明 本節課的重難點就是區分超聲與次聲,了解它們的實際運 用。總結聲波的作用傳遞信息和傳遞能量。學生閱讀教材、交流 討論回答問題,增強學生閱讀分析歸納能力,和交流討論合作的 能力。同時利用聲音的特征去分析它們的特點,加強知識的關聯 和理解。 通過作業讓學生明白超聲的特點,頻率高,方向性好,穿透 能力強,可用于B超、工業探傷、油水混合、清洗機械、殺菌消 毒、醫治結石等運用。能量大的次聲、破壞力強,對人對物都有 傷害,生活中要遠離,加強保護意識。因為它伴隨地質災害產 生,所以可用來提前預測!
作業 分析 難度 □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 改編 原創
(三) 課后作業 (A 組)
題量 4 題 完成時間 6 分鐘
題目 1.如圖是小華家的超聲波加濕器,它是利用超聲波能夠傳遞 ____,將水滴擊打成非常小的霧滴噴灑到空氣氣中增加“濕 度”。 2.云南北遷亞洲象牽動全國人民的心,“象往何方”成為人們關 注的話題。如圖是亞洲象遷移時的情景,象群之間通過頻率____ ( 選填“大于“或“小于”) 20Hz的次聲波相互交流,這是利用 聲傳遞___。 3.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空氣中,超聲波比次聲波傳播快 B.廣場舞噪音擾民是因為廣場舞配樂音調太高 C.次聲波頻率低, 自然災害中往往會產生次聲波 D.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聲是因為響度太小 4.如圖所示,小李家新買的城市越野車安裝了倒車防撞超聲波雷 達。小李說:“只要在車內聽到超聲波發出的警報聲越急促,說明
19
車的尾部離障礙物就越近” 。你認為小李的說法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你的判斷依據是 。
答案 1.能量; 2.小于、信息; 3.C;4.錯誤、人耳聽不到超聲波發 出的警報聲。
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 來; 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 意圖 通過 4 道基礎題,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超聲、次聲概念的理解以及超聲 和次聲的相關應用。
作 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三) 課后作業 (B 組)
題量 4 題 完成時間 18分鐘
題目 1. “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11月10日坐底馬里亞納海溝,它利用聲吶來探 測和感知周圍的情況,聲吶是利用 的方向性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等 特點制成的。 2. 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城市快速路方便快捷,如圖A是在靠近居民區的路段設置的聲音屏障, 目 的是使聲在聲源處減弱 B .超聲波的應用非常廣泛,如圖B所示, B超就是利用超聲波檢查身體 C.從上、下兩個音叉振動的波形圖C中,可看出下面的音叉音調高 D.地震、臺風、海嘯、泥石流發生前,會發出超聲波,如圖D是泥石流發生 的情景。 利用超聲檢測儀進行監測,可以預報災害,減少損失 3.電影《泰坦尼克號》中的“ 泰坦尼克”號的大海輪,因為跟冰山相撞
20
而沉沒的悲劇。為了避兔悲劇重演,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利 用聲音的傳播規律制成的探測裝置,安裝在船上。能及時發現冰山或暗礁 的存在.超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00m/s ,某船向海底發出超聲波, 經1s后接收到發出的超聲波,求海水深度? 4.交通部門常用測速儀來檢測車速。測速原理是測速儀前后兩次發出并接 收到被測車反射回的超聲波信號,再根據兩次信號的時間差,測出車速。 如圖甲,某次測速中,測速儀發出與接收超聲波的情況如圖乙所示, x表示 超聲波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 ( 假設超聲波的速度為340m/s ,且聲速與車 速均保持不變)求: (1)汽車遇到第一次信號時,距測速儀的距離; (2)汽車兩次遇到信號的時間差; (3)汽車的速度。
答案 1.超聲波;2.B; 3.解:超聲波從海面到海底用的時間: t=0.5×1s=0.5s, 該處海水的深度: s=vt=1500m/s×0.5s=750m 答:此處海水的深度是750m。 4.解: (1)由圖像可知測速儀第一次發出超聲波信號后,經過0.與汽車相 遇,所以汽車遇到第一次信號時,距測速儀的距離 s1= vt1 = 340m/s× 0.3s = 102m (2)第一次遇到信號的時間為0.3s, 第二次遇到信號的時間為1.6s, 故汽車兩次收到信號的時間差 Δt= 1.6s-0.3s= 1.3s (3)由圖像可知測速儀第二次發出超聲波信號經過了0.2s和汽車相 遇,此時汽車到測速儀的距離 s2 = v2t2 = 340ms ×0.2s= 68m 故汽車在相遇兩次超聲波的時間段內通過的路程為 s車=s1-s2= 102m - 68m = 34m 汽車相遇兩次超聲波的時間間隔為 t車=Δt=1.3s 汽車的車速為
21
v車=s車/t車=34m/1.3s≈26.15m/s 答: (1)汽車遇到第一次信號時, 距測速儀的距離為102m; (2)汽車兩次遇到信號的時間差為1.3s; (3)汽車的速度為26.15m/s.
作業評 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運用物理知識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 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 計 意圖 通過 4 道題,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 的能力,學以致用。
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四) 綜合實踐作業
題目 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1842年的一天,奧地利-位名叫多普勒的科學家正路過鐵路交叉處,恰逢- 列火車從他身 旁駛過,他發現火車從遠而近時鳴笛聲音調變尖。而火車 從近而遠時鳴笛聲音調變低。他對這個物理現象產生了極大興趣,就進行 了研究。他發現當聲源與觀察者之間存在著相對運動時,觀察者聽到的聲 音頻率就會不同于聲源發聲的頻率。當聲源向觀察者靠近時,觀察者接收 到的聲波的波長減小,頻率變大,音調就變高;當聲源離觀察者遠去時,觀 察者接收到的聲波的波長增大,頻率變小,音調就變低,后來人們把它稱為 “多普勒效應”。 聲波的多音勒效應可用于交通中的測速,交通警察向行進中的車輛發射頻 率已知的超聲波,同時測量反射波的頻率,根據反射波頻率變化的多少就 能知道車輛的速度。多普勒效應也可以用于醫學的診斷,也就是我們平常 說的彩超,即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器發射一系列的超聲波,經人體血管內 的血液反射,因為血液流動的速度不同,反射后被儀器接收到的回聲的頻 率就會有所不同,用不同顏色標識出,因而彩超既具有二維超聲結構圖象 的優點,又同時提供了血流動力學的豐富信息。 根據上述內容回答: (1) 交通中的測速儀和醫學中的彩超都是應用 工作的。 (2) 若聲源不動,觀察者向聲源運動 (選填“能”或“不能”)發生多 音勒效應。 (3) 從聽到火車鳴笛的音調變高判斷,火車正在 (選填“靠近”或“遠 離”)觀察者。
答案 多普勒效應 能 靠近
22
作業評價 能獨立認真完成材料的閱讀; □優秀 □良好 □合格
能仔細從材料中提煉出有效信息; □優秀 □良好 □合格
基于超聲和次聲的相關知識,運用材 料中所給的有效信息能進行簡單分 析。 □優秀 □良好 □合格
作 業 分 析 及 設計意圖 這是一個閱讀類作業。通過課外知識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提 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習欲望;同時,通過獨立完成閱 讀解決實際問題,更加深入的理解超聲與次聲。
作 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
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一)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
檢測內容 聲的世界 題量 15 題 完成時間 60 分鐘
一、填空題 (每空 2 分,共 26 分) 1. 敲擊大鼓時,鼓面_______能夠產生聲音。人們聽到了鼓的聲音,是靠 _______傳播到人的耳朵里的。在相同條件下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聲音最慢 的是_______。 2. 音調反映的是聲音的__________,它跟發聲體振動的__________有關;響度 反映的是聲音的__________,它跟發聲體的__________有關;音色反映的是聲音 的__________,它跟發聲體的_____________有關。 3. 二胡、小提琴、鋼琴等樂器是通過___________ 而發聲的,長而粗的弦發聲 的音調______,短而細的弦發聲的音調_______,繃緊的弦發聲的音調 __________,不緊的弦發聲的音調_______,另外,弦樂器通常有一個木制的共 鳴箱來使聲音的________更大。 4.下列一段文字描寫中涉及一些聲學知識,思考后回答問。 “……駐足傾聽,隱隱傳來‘威風鑼鼓’的節奏,漸漸地鼓聲、鑼聲變得雄 偉、喧騰起來,匯成一片……”
23
(1) “隱隱傳來”說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鼓聲、鑼聲變得雄偉、喧騰”是指聲音的什么特征發生了變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為什么能區分出鼓聲還是鑼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生活需要對噪聲進行防治,噪聲防治的三個環節: 。 6. 通常我們聽到蚊子在“叫”,實際上是蚊子 產生的“叫”聲。 7.一部科幻電影中有這樣的場面:一艘飛船在太空中遇險,另一艘飛船在前去營 救的途中突然聽到飛船的爆炸聲,接著有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請你指出這個場面 中兩個科學性錯誤: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選擇題 (每題 3 分,共 15 分) 8. 以下幾個實驗現象,能說明聲音產生的原因的是..…………………… ( ) A. 放在玻璃鐘罩內的電鈴正在發聲,把玻璃鐘罩內空氣抽去一些后,鐘聲明顯 減弱 B. 把正在發音的收音機密封在塑料袋內,然后放入水中,人們能聽到收音機發 出的聲音 C. 拉小提琴時,琴弦的松緊程度不同,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D. 撥動吉他的琴弦發出聲音時,放在琴弦上的小紙片會被琴弦彈開 9. 某位戰士對著一個高大的山崖射擊,在射擊3s后,聽到了射擊的回聲,則山 崖離戰士的距離大約是 (設聲速為340m/s) ………………………………. ( ) A. 1020 m B. 510 m C. 340 m D. 以上答案都不對 10. 鼓皮緊的甲鼓與鼓皮張的不太緊的同樣大小的乙鼓,用同樣的棒敲擊,則甲 鼓發出的聲音比乙鼓的聲音………………………………………………… ( )
24
A. 頻率小,振幅大 B. 頻率小,振幅小 C. 頻率、振幅都大 D. 振幅大小不能確定 11. 在“動手動腦學物理”中,提出用大小相同的瓶子裝上不同量的液體,用嘴 貼著瓶口吹氣時能產生有規則的聲音。其中發聲音調最低的可能是 …… ( ) A. 盛水最少的 B. 盛水到中間 C. 盛水到3/4處 D. 盛水最多的 12. (多選) 為減弱噪音,下列可以實施的措施是……………………… ( ) A. 在馬路邊種植花草樹木 B. 關閉所有聲源 C. 汽車在市區內禁鳴喇叭 D. 給噪音大的機器加上封閉罩 三、實驗探究題 (每空 2 分,共 24 分) 13. 小明和小剛用細棉線連接了兩個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 (1) 他們用該“電話”能實現的10m間的通話,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用該“電話”通話時,有另一位同學用手捏住線的某一部分,對方就 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果相距同樣遠,以同樣大是聲音說話,但用細鐵絲代替細棉線,聽話者 聽到的聲音還一樣大嗎?____________。你猜想產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連接“土電話”的線沒有拉直,講話時另一方還能聽到對方的聲音 嗎?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音調與音頻關系”時,做了如下實驗,請根據 下列步驟,寫出聽到的和看到的現象并簡要說明你的理由。 實驗器材:一張舊年歷卡片 (或有彈性的硬紙板) 、一輛自行車。 實驗步驟: (1) 把自行車支起來,一手轉動腳踏板,另一只手拿紙片,讓紙片的一頭接觸 自行車后輪的輻條 (注意不能把手伸進去) ,先慢慢轉,會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聽到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2) 加快轉動,你會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聽到____________,再加快轉 動,你將看到__________,聽到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 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計算題 (共 15 分) 15. 甲同學把耳朵貼在長鋼管的一端,乙同學在另一端敲一下,如果想讓甲同 學聽到兩次響聲,鋼管至少應有多少? (人耳能區別兩次聲音的時間差為 0.1s,已知v鋼=5200m/s) 。
實踐作業 自制一個簡易樂器 完成時間 一周
16. 利用身邊的物體, 自制一個簡易樂器。 (20 分) (1) 材料: 。 (2) 原理: 。
答案 一、填空題 1. 振動 空氣 氣體 2. 高低 頻率 大小 振幅 品質與特 色 材料、結構 3. 弦的振動 低 高 高 低 響度 4. (1) 說明離聲源較遠,聽到的聲音響度小 (2) 鑼聲、鼓聲的變化實際上是響度在變大 (3) 幾種聲音混在一起,仍能區分出來,反映了各種樂器的音色不同 5.聲源產生處、傳播過程中、接受處 6.翅膀振動 7. (1) 光速大于聲速 (2) 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26
二、選擇題 8.D 9.B 10.D 11.A 12.ACD 三、實驗探究題 13. (1) 固體可以傳播聲音 (2) 細棉線停止了振動 (3) 不一樣 鐵絲比棉線傳聲性能好 (4) 細棉線沒有拉直不能振動,從而不能傳播聲音 14. (1) 紙片振動 聲音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 紙片振動加快 音調變高 紙片振動更快 音調更高 頻率越 大音調越高 (3)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物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四、計算題 15.已知:鋼的速度為5200m/s,聲音在常溫下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 340m/s,人耳能區別兩次聲音的時間差為0.1s。 求:鋼管最少多長? 解:假設鋼管最少長為s米。 t鋼=s/5200m/s t氣=s/340m/s t差=t氣-t鋼= =0.1s ∴s≈36.38m 答:鋼管至少36.38米。
2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冈县| 敦化市| 邢台市| 霍州市| 阜宁县| 沙雅县| 鄢陵县| 塔河县| 安平县| 原平市| 曲阳县| 康保县| 钦州市| 呼图壁县| 三门县| 长白| 大荔县| 响水县| 衡山县| 仙居县| 临猗县| 清水河县| 溧水县| 鄄城县| 闻喜县| 福安市| 大同县| 沂水县| 大庆市| 安溪县| 京山县| 长治市| 融水| 康马县| 晋宁县| 松原市| 赤壁市| 湄潭县| 阿拉尔市| 明溪县| 富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