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4.2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導學案(第一課時)基礎知識真理是客觀的1.真理(1)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_____相_____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_____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_______。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1)由于人們的_____、_____和_____不同,每個人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不同,對同一個確定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2)在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_______認識只有一個而不可能有多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1.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_____和_____,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_____。2.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_____________統一。3.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們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錯誤是難免的。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_____和_____錯誤。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1.認識具有反復性(1)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總要受到不同的_____、觀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條件的限制。(2)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_____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3)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這就決定了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___________、再從___________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2.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的對象是_______、_______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_________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_____的。3.認識的上升性(1)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_______前進或_______上升的過程。(2)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_________。4.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_____和_____真理,在實踐中_____和_____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小組合作(活動方式:學生分組合作探究,每組至少出一人回答問題其中一個問題。)自主探究一:材料一:實用主義者詹姆士認為,有用的觀念就是真理。他說:“它是有用的,因為它是真的',者說,'它是真的,因為它是有用的’。這兩句話的意義是一樣的。”材料二:毛澤東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真理只有一個,不存在反映同一對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探究任務]1. 在人們對事物的各種認識中,什么樣的認識能夠被稱為真理?2. 真理的基本屬性是什么?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觀性?自主探究二: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國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統攬全局、果斷決策,為中國人民抗擊疫情堅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上下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打響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中國付出巨大代價和犧牲,有力扭轉了疫情局勢,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維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材料二:毛澤東說:“任何政黨,任何個人,錯誤總是難免的,我們要求犯得少一點。犯了錯誤則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徹底,越好。”[探究任務]1. 外國的疫情趨向于嚴重,而中國在抗疫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那是否等于中國的抗疫經驗可以直接運用于其他國家呢?這說明了什么?2. 新冠病毒與非典病毒同樣為傳染性病毒,是否直接把抗擊非典的經驗用來抗擊新冠病毒?為什么?材料二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自主探究三:嫦娥奔月是一個在中國流傳的古老的神話故事。自古以來,中國人一直有著奔月的夢想。但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這個夢想無法成為現實。今天,我們利用現代科技,終于把夢想變成了現實。2004年3月1日,中國啟動的探月工程被命名為“嫦娥工程”。中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2007年10月,我國發射繞月衛星“嫦娥一號”。2013年12月,“嫦娥三號”實現月面軟著陸。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未來,將運輸機器人上月球建立觀測點,并采集樣本返回地球。整個計劃將歷時20年。[探究任務]1. 中國探月工程分為三個階段,歷時20年,說明了什么?2. 中國探月工程計劃完成后,我們還會繼續探月嗎?為什么?二、課堂練習1.2020年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談到馬克思主義產生時說:“同任何新的學說一樣,它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雖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經濟的事實中。”上述論斷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①理論發展具有相對獨立性②理論只能反映當前事實③理論總是受到客觀現實的制約④來源于現實的理論就具有真理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0年5月12日《人民日報》載文指出:“流行病學規律告訴我們,人類面對新冠肺炎的暴發需要一個必要的認知過程政府應對策略的形成也需要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流行病學將能夠進行追潮性研究。”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事物是可以認識的,但認識不是一蹴而就的②人類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發展的過程③事物本質呈現有一個過程,人們只能靜觀其變④政府決策應該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習近平強調,要從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國家軟實力的戰略高度,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切實抓好。重視智庫建設的認識論依據是( )①腦力勞動者的認識活動越來越具有直接現實性 ②任何具體的認識主體總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③不同認識主體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發現真理 ④得到不同認識主體認同的知識才具有真理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三、課堂檢測1、真理的含義2、真理的客觀性3、真理的條件性4、真理的具體性5、真理與謬誤的關系四、課堂小結(思維導圖)五、課后習題1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全球14個研究單位的23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布了國際首份2021年海洋變暖報告。為探究其原因,研究團隊使用了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地球系統模型的獨立強迫實驗,提示了不同強迫因子對海洋變暖的貢獻。實驗表明,溫室氣體增加是驅動海洋變暖空間結構的主要原因。此外工業和生物氣體溶膠、土地利用等對海洋變暖有一定的影響。這說明( )①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②實踐的根本任務就在于追求真理的進步③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從經濟社會發展視角看,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應綜合考慮人均預期壽命提高、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勞動力結構變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下列對這些原則的解讀正確的是( )①彈性實施——尊重客觀規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②分類推進——追求真理要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③小步調整一一要果斷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④統籌兼顧——堅持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相統一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干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中經驗的決議》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長遠指導意義的十條歷史經驗,其中之一就是堅持理論創新。這一歷史經驗的認識論依據是( )①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消除謬誤能推動認識的發展②實踐是開放的物質性活動,總是在不斷地拓展和深化③人的認識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④真理總是在辯證否定中不斷超越自身,實現發展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十九屆六中全會思考總結我們黨波瀾壯闊的百年實踐,精辟概括了十條歷史經驗,“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于斗爭,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這彰顯出( )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與來源,要堅持實踐第一②實踐出真知,要用實踐檢驗的認識指導實踐③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往往與謬誤相交融④追求真理永無止境,要與時俱進和開拓創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近日,中國科學家團隊通過體細胞誘導培養出了類似受精卵發育3天狀態的人類全能干細胞。這是科研人員歷經多年,通過無數次試驗,首次在真正意義上將人類多能干細胞“轉化”為全能性的胚胎細胞,使得人們可將“成年”版本的細胞,逆向轉化為具有更多可能性的“嬰兒期”版本的細胞。由于全能干細胞更接近早期胚胎的原始狀態,若將其用于再生醫學,更有利于移植。這表明( )①人類全能干細胞的成功培養改變了細胞生長規律②人的認識運動的總公式是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循環往復③科學家對人類全能干細胞的科研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和直接現實性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將多能干細胞“轉化”為全能干細胞的必要條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