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內能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物理 九年級 第一學期 人教版 內能單元 組織方式 √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分子熱運動 第十三章第一節2 內能 第十三章第二節3 比熱容 第十三章第三節二、單元分析(一) 課標要求本章內容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 (2022 年版) 》中涉及了三個主題。第 一節分子熱運動涉及了兩個主題,分別是“物質”和“運動和相互作用” 。而第 二節內能和第三節比熱容屬于“能量”主題。教學時應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 際,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親身經 歷對知識的探究過程,發展學生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 度和動手操作實驗的科學精神。具體內容要求如下:1.3.1 知道常見的物體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2.1.2 知道自然界和生活中簡單的熱現象,了解分子熱運動的主要特點,知 道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3.3.1 了解內能和熱量3.3.2 通過實驗,了解比熱容,能運用比熱容說明簡單的自然現象。(二) 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從本章開始,在八年級對運動研究的基礎上,開始熱學相關知識的學習,從 宏觀的物體運動進入微觀的分子熱運動,從機械能拓展到內能,在八年級上冊宏觀熱現象的基礎上介紹其深層次的微觀機制。4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點內容,也是物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從可以直接 感知的宏觀現象推測無法直接感知的微觀機理,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本 章的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以前學過的一些熱現象的本質,為下一章 學習內能的利用打下基礎,而且也向學生介紹了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第一節由“物質的構成”“分子熱運動”和“分子間的作用力”三個部分構 成。本節教學內容都比較抽象,與日常生活觀念有一定的距離,而對困難的突破 也就在于通過大量的實驗與生活現象,推理、總結和歸納出關于分子動理論的知 識,使學生了解分子動理論的普遍性、規律性。通過各種探究實驗與體驗實驗, 加強他們對分子動理論的了解。本節的重點是“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 規則的運動” ,難點是對“分子間存在作用力”的理解。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 重要方法都是加強學生的體驗性實驗,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推理得出規律。教師應 注意不要把推理分析過程包辦過多,要通過情境設疑,適當提問,引導學生思 考,更好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第二節是在分子動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具體說明內能是物體內部的能量。與 機械能相比,內能不直觀、更抽象,學生難于直接接受和理解,所以教科書一開 始通過與機械能中動能和勢能作類比建立內能的概念,應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 驗學習新的知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對生活中常見實例的分析,指出內 能是不同于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教科書從炙熱的鐵水和冰冷的冰塊都有內 能,說明了內能的普遍性,并給出了內能與溫度的關系。再通過對一些事例的分 析,做一些實驗,總結出改變物體內能的途徑。熱量的概念則是從改變內能的途 徑之一-熱傳遞延伸得出的。本節內容由“內能”“物體內能的改變”兩個部分構 成。本節的重點是內能、熱量概念的建立,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途徑。難點是用 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第三節內容要求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物體溫度變化時吸收或放出熱量的能力, 即研究物質的比熱容。因為物體吸熱、放熱現象與生活緊密相關,所以教科書開 頭就提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顯得比較自然,引導學生思考,也體現了物理教學 中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比熱容是用來表示物質特性的物理量。從分析物理事 實到抽象出這個概念,再提升到理解這個概念的內涵,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是 很高的。做好實驗和做好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很重要。比熱容的單位是由三個物理 量的單位復合而成,在應用時也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這一概念的學難度4是比較大的。本節內容由“比熱容”和“熱量的計算”兩部分構成。 比熱容的概 念和應用、熱量計算都是這節課的重點,比熱容概念的建立是這節課的難點。2.知識框架按照課標要求找出知識點,對知識點分類歸納形成知識線,找出知識蘊含的 方法,關聯模塊內容主題,形成內容結構 (如圖1) 。再根據課標內容、學業要求 找出素養點,將單元內容與學科素養進行關聯,內容和素養結構圖 (如圖2) 。(圖1)(圖2)43.內容內在邏輯分析本章第1節介紹了分子動理論的基本知識,包括物質的構成、分子熱運動和分 子間的作用力,特別突出了通過宏觀現象推測物質的微觀結構的方法,而反過來 用物質微觀結構的知識來解釋各種宏觀現象的過程,則為接下來理解物體的內能 打下了基礎。第2節一開始從分子熱運動的角度,通過聯系學生已經學習過的動能 和勢能,幫助學生建立內能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礎上引入熱量的概念,討論熱 傳遞對物體內能的影響;最后,提出另一種改變內能的方式-做功,為下一章熱機 的學習作了鋪墊。第3節則繼續對熱傳遞進行討論,從物體吸、放熱過程中熱量的 變化引出比熱容的概念,并利用比熱容進行熱傳遞過程中的熱量的定量計算。(三) 學情分析初三學生經過之前2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識,掌握了一 定學習物理的方法。學生的觀察、實驗、思維、歸納、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 定的發展。但大多數學生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基本思維方式,喜歡動手動腦, 對直觀內容比較感興趣,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維過程。本單元主 要是從實驗現象入手,通過明顯的實驗現象使學生對微觀的分子進行討論,進而 得出比較簡單的結論。所以在精心設計探究活動的過程之后,學生學習是不存在 題的。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一) 應然目標依據新課程標椎結合學科核心素養,制定核心素養引領下的教學目標如下:核心知識 重點素養 比值定義法、科學探究、建構概念、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物理觀念 1. 能說出物質世界從宏觀到微觀的大致尺度。能利用分子和原 子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形成初步的物質觀念 2. 能利用分子動理論知識解釋自然界有關現象,解決日常生活 中有關問題,形成初步的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 3. 能列舉能量轉化和轉移的實例,知道能量在轉化和轉移過程 中是守恒的,能利用內能和熱量的相關知識解釋常見的自然現 象,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形成初步的能量觀念。 4. 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過程了解物質吸熱的現象, 自主構建比熱 容概念。強化了學生的物質觀和能量觀。科學思維 1. 能在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時引用證據,具有使用科 學證據的意識,能根據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知識,指出交流中有 關說法的不當之處,并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2. 能用能量轉化和守恒規律對具體問題進行科學推理,并形成4結論。 3. 學生通過定性分析,認識物質的吸熱現象,通過開展不同物 質吸收熱量的定量分析和科學推理形成對比熱容概念的科學認 識。科學探究 1. 能基于觀察和實驗,提出分子運動、內能和能量、物體吸熱 能力有關的科學探究問題,并作出有依據的猜想與假設。 2. 能制訂探究物體吸熱能力的實驗方案,能利用相關實驗器材 獲取實驗數據。并通過對數據的比較和分析,發現數據的特 點,進行初步的因果判斷,得出實驗結論。并通過處理數據, 利用比值定義法得出比熱容的概念。并在實驗中理解控制變量 法和轉換法。科學態度 與責任 1.通過現象觀察、數據分析、形成概念的過程,讓學生學習科 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實事求 是的科學精神。 2.利用比熱容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 的課程理念。培養了學生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促進可持續發 展的責任感。(二) 課時目標第十三章 內能 課時目標分子熱運動 1.能簡單說明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 2.能通過宏觀現象推測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熱運動。 3.能夠識別擴散現象,并能用分子熱運動的觀點進行解釋。 4.知道分子之間存在著作用力。內能 5.會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 關系。 6.知道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7.知道熱量的概念及單位。 8.知道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增加或減少的一些實例比熱容 9.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10.通過比熱容的實驗,體會控制變量的方法在實驗中的作用。 11.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感受物理知識與生活的 密切聯系。 12.會進行簡單的吸、放熱計算。(三) 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編號1301.能簡單說明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 1302.能通過宏觀現象推測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熱運動。 1303.能夠識別擴散現象,并能用分子熱運動的觀點進行解釋。 1304.知道分子之間存在著作用力。 1305.會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系。 1306.知道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1307.知道熱量的概念及單位。 1308.知道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增加或減少的一些實例 1309.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1310.通過比熱容的實驗,體會控制變量的方法在實驗中的作用。 1311.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感受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1312.會進行簡單的吸、放熱計算。(四) 作業評價量表評價要點 評價等級 ( A 、B、 C)自 我 評 價 同 學 評 價 教 師 評 價物理 觀念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關現象,解決簡單 的實際問題科學 思維 能對物理問題和信息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能使用簡單和直接的證據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對相關信息、方案和結論提出自己的見解科學 探究 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形成猜想與假設能制定實踐操作等方式收集信息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科學 態度 與責 任 親近自然,崇尚科學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樂于思考與實踐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 的原因能關注科學技術對自然環境、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有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4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單元作業設計致力于為學生提供具有自主選擇性、不同形式的內容作業,注 重基礎性和評價功能,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充分的體現與挖掘。所設計的拓展 型作業與實踐型作業,都有一定的探究性,力圖讓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體驗 由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學科特點。所設計的鞏固型作業以物理課程 標準為依據,在單元學習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教材系統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本 單元的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組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確定本單元 的知識系統, 目的在于檢查學生對基本知識與技能和有關物理概念理解程度,實 現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統一提升,全面實現學科素養的。(一) 單元挑戰性任務設計:只有當學習者全身心的投入,學習才能是高效的,潛力才能是無窮的,創造力才 能真正迸發出來。怎樣才能讓學習者全身心持續性的投入呢?那就必須要在單元整 體學習中制定挑戰性任務!沒有挑戰性任務的驅動,教學又會回到以“知識為本” 的老路上,學生又將是被動的“知識接收器”。在單元大觀念的統領下,制定單元 大任務,按照《新課程標準》制定課時任務,把單元大任務分解到每一個課時中 去,化成一個個小任務,學生為了解決一個個小任務,就要主動學習課時知識,從 而達成課時目標。當一個個小任務被攻克了,大任務就可以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在 大任務的驅動下,就可以真正的把知識內化,構建一個穩固的結構化的知識體系, 從而使核心素養得以發展。單元任務設計的依據是以熟悉的真實情景為載體,此任務能涵蓋單元的核心內容,能夠實現情境化、結構化,它的實施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诖宋覀?選擇了汽車冷卻液為本單元的大情境,制定如下單元大任務:4(二) 單元任務分解4五、課時作業第一課時 分子熱運動( 一) 課前作業作業01類型 實踐活動作業 難度 □容易 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3 來源 □引用□改編 原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應用 完成時間 5分鐘1.作業內容:請設計一個實驗,記錄實驗現象 (視頻、照片、文字) ,并初 步得出結論。⑴找一個透明的容器,再想辦法把水放置在食用油的下方,觀察會發生什么 現象?⑵找一個透明的容器,先想辦法把食用油放置在水的下方,觀察會發生什么 現象?⑶把水放到油下方后,放置一些天,觀察容器中每天的變化?2.設計意圖:學生利用家庭資源探究擴散現象實驗,在怎樣才能穩定的把油 放在水下方問題的處理中,引發學生認知沖突,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并想出辦法處 理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動手動腦、積極體驗,經歷科學 探究與實踐的過程,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總結反思應用和遷移,促進學生自主學 習。3.參考答案:①把油放到水下方,會看到水迅速沉到油的下方,油迅速運動 向水的上方,兩者迅速混和,因為水的密度比食用油大;而把水放到油下方,就 不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油會會停留在水面上,兩者都不會出現大的攪動現象。②先在杯中放油,然后把漏斗的細管插到容器底部,再慢慢地通過漏斗把油 灌入油下方,可以把水穩定地放到油的下方。(二) 課堂作業作業02類型 實踐活動作業 難度 容易□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1 來源 引用□改編□原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 應用 完成時間 1分鐘41.作業內容:當陽光從窗戶斜射進房間時,我們可以在光柱中看到灰塵在飛 舞,小明說他看到了灰塵分子,他說的對不對?為什么?2.設計意圖: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以經驗事實為基礎,從宏觀現 象出發,通過推理來感知相應的微觀世界,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為 學習由擴散現象推理分子的運動奠定研究方法的基礎。3.參考答案:小明說的不對,因為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見。作業03類型 實踐活動作業 難度 容易□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2 來源 引用□改編□原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 應用 完成時間 2分鐘1.作業內容:請利用桌面器材,在分別盛有冷水和熱水的杯中,同時各滴入一滴墨水,觀察現象,思考并得出結論?2.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對比冷熱水內液體的擴散快慢現象,推理來感知物體在 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表現出來的現象,分子的運動與溫度有關,整個探究過程 中,學生經歷從觀察實驗、分析宏觀現象出發,培養學生探索微觀世界的科學研 究思維,提高課堂學習的實效性。3.參考答案:現象是墨水在熱水中擴散的快,因為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 烈。作業04類型 實踐活動作業 難度 容易□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3 來源 引用□改編□原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 應用 完成時間 1分鐘1.作業內容:請你舉出自己周圍生活中的擴散現象的例子?并說明你為什么 認為它是擴散現象?2.設計意圖:通過發散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對所學擴散現象知識進行拓4展應用和遷移,并能用分子熱運動的觀點進行解釋,促進學生對擴散現象的理解 和應用,使學生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3.參考答案:略作業05類型 實踐活動作業 難度 容易□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3 來源 引用□改編□原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應用 完成時間 2分鐘1.作業內容:請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嘗試壓縮大針筒中的水,感受水是否容 易被壓縮。⑴感受:⑵結論:說明分子間存在 力。2.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親自經歷探究和實踐壓縮大針筒中的水,感受水是否 容易被壓縮的過程,把抽象的物理理論知識轉化為能直接觀察和感知的分子之間 的作用力現象,學會從現象分析推理分子間作用力的研究方法。3.參考答案:⑴感受: 水很難被壓縮⑵結論:說明分子間存在 斥 力。作業06類型 基礎性作業 難度 □容易 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3 1304 來源 □引用□改編 原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應用 完成時間 3分鐘1.作業內容:請設計表格表述物質在固態、液態和氣態,分子間作用力與分 子間距離、有無固定形狀、有無固定體積的區別與聯系。2.設計意圖:學生在大量的實驗與生活現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推理、總結 和歸納物質在三態中微觀和宏觀特性之間的比較,使學生知道分子之間存在著作 用力,更好的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3.參考答案:物態 微觀特性 宏觀特性分子間距離 分子間作用力 有無固定形狀 有無固定體積固態 非常小 非常大 有 有4液態 較小 較大 沒有 有氣態 非常大 十分微弱,可以忽 略 沒有 沒有(三) 課后作業作業07類型 實踐活動作業 難度 □容易 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2 來源 引用□改編□原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應用 完成時間 3分鐘1.作業內容:請上網查閱布朗運動的相關資料,并回答:布朗運動是分子運 動嗎?2.設計意圖:本題主要體現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收集相關資料,深 入理解分子運動,引導學生思考,加強他們對分子動理論的了解。3.參考答案:布朗運動不是分子運動,在布朗運動中我們看到的是花粉顆粒,它運動是由于它質量很小,收到周圍不停地無規則運動的分子的撞擊,所以 也不停地無規矩運動。作業08類型 實踐活動作業 難度 容易□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3 來源 □引用□改編 原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 應用 完成時間 5分鐘1.作業內容: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要用鹽把各種菜進行腌制,請自 己腌制一種菜,并以文字和照片或視頻的形式寫成調查報告。2.設計意圖:組織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生活中常見的腌制品的所 利用的科學原理的問題,培養學生樂于探究生活中的擴散現象,提出問題,做出 假設,制定計劃,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通過撰寫詳細的觀察報告,感 知微觀世界,實現擴散現象的知識的應用與遷移,做到融會貫通。3.參考答案:略4作業09類型 實踐活動作業 難度 □容易 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3 來源 □引用□改編 原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 應用 完成時間 1分鐘1.作業內容:小明說擴散現象只能在固體和固體之間、或者液體和液體之間,或者氣體和氣體之間發生,他說的是否正確?請調查并從你周圍的生活中舉 出例子進行說明。2.設計意圖:學生能基于已有的經驗和所學知識,通過調查獲取信息,并運 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物體三態間普遍存在擴散現象,從而鍛煉學生分析問 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參考答案:小明說的是錯誤的,擴散現象在物質三態之間都可以發生。作業10類型 實踐活動作業 難度 □容易 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1 1304 來源 □引用□改編 原創對應學 知道 理解 應用 完成時間 2分鐘1.作業內容:請設計一款游戲,假設我們每一位同學就是一個分子,器材任 意選擇,要求能體現出物質在固態、液態和氣態時,微觀的分子間作用力和分子 間距離,宏觀的物質有無固定形狀和有無固定體積的四個方面的區別?2.設計意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歸納總結微觀分子間作用力和分子間距離, 分析比較宏觀的物質是否有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從而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 分析綜合能力。3.參考答案:同學們之間抱得很緊,誰都不能動,可以可以看成固態;拉的松,可以看成液態;松開手,隨意走動散開,可以看成氣態。作業11類型 基礎性作業 難度 □容易 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4 來源 引用 改編□原創對應學 知道 理解 應用 完成時間 2分鐘1.作業內容:小明把酒精和水相混合,發現混和后的總體積小于原來兩者的4體積之和,請試一試,并思考為什么?2.設計意圖:學生從宏觀現象出發,樂于思考酒精與水混合后體積之和變小 現象發生的原因,能通過推理感知相應的微觀現象,鍛煉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3.參考答案: 由于分子間有斥力而造成分子間有間隙。作業12類型 實踐活動作業 難度 □容易 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4 來源 引用□改編□原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 應用 完成時間 2分鐘1.作業內容:同學們做作業時,常會用透明膠帶把錯處揭去,但操作時往往 要把膠帶用力抹一下,使之與紙緊貼,才能揭得干凈,請試一試,并分析其中的 物理道理。2.設計意圖: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并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減 小分子間距離,增大分子間作用力的應用的能力。3.參考答案:減小分子間距離,增大分子間引力(四) 實踐作業作業13類型 實踐活動作業 難度 □容易 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來源 □引用□改編 原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應用 完成時間 5分鐘1.作業內容:探究乙二醇與水均勻混和成乙二醇水溶液的原理 ⑴上網查閱乙二醇水溶液的組成? ⑵查閱乙二醇的和水是怎樣混和的?⑵形成報告2.作 業 分 析及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學習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并 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參考答案:乙二醇水溶液應該是指用純的乙二醇與蒸餾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備成所需的濃度。4第二課時 內能㈠ 課前作業作業01類型 基礎性作業 難度 □容易 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5 來源 □引用□改編 原創對應學 知道 理解 應用 完成時間 2分鐘1.作業內容:復習機械能的知識,并自行設計表格把知識體系整理出來。2.設計意圖: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引導學生復習舊知,與機械 能中的動能和勢能作類比,有利于建立內能的概念。3.參考答案:機械能 定義 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分類 動能 形成原因 物體運動決定因素 質量和速度勢 能 重力勢能 形成原因 物體被舉高決定因素 質量和高度彈性勢能 形成原因 物體發生彈性形變決定因素 彈性好壞和形變量㈡ 課堂作業作業02類型 基礎性作業 難度 □容易 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5 來源 □引用□改編 原創對應學 知道 理解 應用 完成時間 2分鐘1.作業內容:請用作業01同樣的方式設計表格整理內能的知識體系2.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表格列出要點,進行對比分析,能更加系統、有條 理的建構內能的知識體系,有利于鞏固內能的概念,并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 關系,提高學習效果3.參考答案:內能 定義 物體的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之和分子動能 形成原因 分子熱運動決定因素 溫度分子勢能 形成原因 分子間相互作用力4決定因素作業03類型 實踐活動作業 難度 容易□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6 來源 □引用 改編□原創對應學 知道 理解 應用 完成時間 5分鐘1.作業內容:請完成下列實驗 (本實驗要注意安全) ⑴手持一根鐵絲的一端,另一端放在沸水里,感受手持的一端的溫度化! ⑵把鐵絲不停地彎折,感受鐵絲溫度的變化!2.設計意圖:學生親自體驗鐵絲溫度的變化,知道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做功也能增加或減少內能,充分體現從生活實際走向物理的理念,抽象微觀 世界變得直觀而具體,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提高并鞏固學習效果。3.參考答案:⑴手持的一端的溫度會逐漸升高;⑵鐵絲的溫度會逐漸升高。作業04類型 基礎性作業 難度 容易□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7 來源 □引用 改編□原創對應學 □知道 理解 應用 完成時間 1分鐘1.作業內容:小明說: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的熱量越多;反之,物體的 溫度越低,所含的熱量越少。他說的對嗎?請判斷并討論,最后說出你的理由。2.設計意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熱量概念的理解,能夠通過分析知道熱 量是內能轉移過程中一種能量存在形式,是過程量,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 能力。3.參考答案:小明說的是錯誤的,熱量是過程量,不能說含有。作業05類型 基礎性作業 難度 容易□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6 1308 來源 □引用□改編 原創4對應學 □知道□理解□應用 完成時間 2分鐘1.作業內容:請將內能改變的兩種方式的相關知識設計表格進行概括 2.設計意圖:學生能利用表格歸納總結內能改變的方式,將所學知識理解清楚,能夠對所學的知識有更清晰更完整的認識,從而理解更加抽象的內能知識。3.參考答案:內能改 變的方 式 熱傳 遞 吸熱 內能變化是 增加放熱 內能變化是 減少做功 外界對物體做功 內能變化是 增大物體對外界做功 內能變化是 減少(三) 課后作業作業05類型 基礎性作業 難度 □容易 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6 來源 □引用□改編 原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 應用 完成時間 3分鐘1.作業內容:請將各種物態變化與內能的知識結合,并設計表格整理出來2.設計意圖:學生基于經驗事實,對抽象的物態變化中內能改變以及對應的 溫度變化的分析概括,進而建構知識框架,增強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3.參考答案:物態變化 過程 吸 (放) 熱 內能變 化 溫度變 化熔化 晶體 熔化前 吸 增大 升高熔化過程中 吸 增大 不變熔化后 吸 增大 升高非晶體 吸 增大 升高凝固 晶體 凝固前 放 減少 降低凝固過程 中 放 減少 不變凝固后 放 減少 降低非晶體 放 減少 降低汽化 蒸發 吸 減少 降低沸騰 沸騰前 吸 增大 升高沸騰時 吸 增大 不變液化 放 減少 降低升華 吸 增大凝華 放 減少4作業06類型 基礎性作業 難度 □容易 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5 來源 □引用 改編□原創對應學 □知道 理解 應用 完成時間 3分鐘1.作業內容:請判斷下列說法的對錯,并說出理由,最好能舉出例子來證明。 ⑴零下273℃的冰沒有內能;⑵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大; 內能大的物體,溫度一定高;⑶物體內能增大,溫度不一定升高;⑷物體內能減小,溫度不一定降低;⑸溫度升高,說明物體內能一定在增大;溫度降低,說明物體內能一定在減?。?⑹物體運動變快,內能一定增大;2.設計意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內能的理解,通過理性分析和判斷內能溫度之 間的內在聯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參考答案:⑴錯;因為一切物體都有內能。⑵錯;舉例:一杯開水整個海洋的水相比較,一杯開水的溫度高,內能小;而整 個海洋的水溫度低,內能大。⑶對;舉例:晶體熔化、水沸騰時,吸熱,內能增大,但溫度不變。 ⑷對;舉例:晶體凝固時,放熱,內內能減少,但溫度不變。⑸對;因為溫度變化是內能變化的外在表現。⑹錯;因為宏觀的機械能變化不會影響微觀的內能。作業07類型 基礎性作業 難度 □容易 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6 1308 來源 □引用 改編□原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 應用 完成時間 2分鐘1.作業內容:請判斷下列說法的對錯,并說出理由,最好能舉出例子來證明。 ⑴熱量總是由內能大的物體傳遞給內能小的物體;⑵物體溫度升高,一定是因為吸收了熱量;⑶物體內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對物體做了功;2.設計意圖: 本題主要考查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以及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18增加或減少,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舉例分析論證改變內能包括熱傳遞和做功兩種方式, 培養學生從多角度提出合理的論據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參考答案:⑴錯;因為熱傳遞的方向是從溫度高的向溫度低的傳遞; ⑵錯;還有可能是外界對物體做功。⑶錯;還有可能是物體對外界放熱。作業08類型 實踐活動作業 難度 □容易 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6 來源 引用□改編□原創對應學 □知道 理解□應用 完成時間 3分鐘1.作業內容:請根據本節所學的知識,判斷質量相等的0℃的水與0℃的冰,哪個 內能大? (可以用實際調查、查閱資料、上網等方式來尋找答案)2.設計意圖:本題主要考查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學生能基于所學知識, 采用不同的方式獲取信息,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對科學原理進行解 釋,著力培養具有用證據支持觀點的意識。3.參考答案:1、0℃的水內能大,因為0℃的冰需要吸熱才能變成10℃的水。作業09類型 實踐活動作業 難度 □容易 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1306 來源 引用□改編□原創對應學 □知道 理解□應用 完成時間 3分鐘1.作業內容:請利用實際調查、查閱資料、上網等方式,判斷人被100℃的水蒸 氣比被100℃的水燙傷,哪個更嚴重?為什么?2.設計意圖:本題主要考查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學生能基于所學知識, 采用不同的方式獲取信息,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對科學原理進行解 釋,著力培養具有用證據支持觀點的意識。3.參考答案:被水蒸氣燙傷更嚴重,因為水蒸氣對人多放一次熱.(四) 實踐作業類型 實踐活動作業 難度 □容易□中等□較難19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來源 □引用□改編□原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應用 完成時間 5分鐘1.作業內容:探究冷卻液的工作原理⑴上網查閱冷卻液是什么?⑵查閱冷卻液是怎樣工作的?⑶形成報告2.作 業 分 析 及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學習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并能夠 利用所學知識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參考答案:冷卻液是把發動機的熱量帶到水箱的散熱器,由于散熱片布置在汽 車最前端迎風的位置,和快速吹來的空氣進行熱交換達到降溫,然后進入下一次循 環。第三課時 比熱容( 一) 課前作業作業01類型 實踐活動作業 難度 √容易□中等□較 難對應單元作業 目 標 1309 來源 □引用√改編□原 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應 用 完成時間 5分鐘1.作業內容:探究燒水時,水吸收的熱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有什么關系?2.設計意圖:運用生活實例創設情境,激趣引新,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 素養。3.參考答案:水吸收的熱量與質量和升高的溫度有關。質量越大溫度越高吸收的 熱量越多。(二) 課堂作業作業02類型 習題作業 難度 □容易√中等□較難對應單 元作業 目 標 1311 來源 □引用√改編□原創20對應學 □知道√理解□應 用 完 成 時 間 3分鐘1.作業內容: 由于水的比熱容比沙石或十泥土的比熱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區陸地 表面的氣溫比海面的氣溫晝夜變化顯著。因此 ( )A、 白天的海風多是從陸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風多是從海面吹向陸地B、 白天的海風多是從海面吹向陸地、夜晚的海風多是從陸地吹向海面C、 白天和夜晚的海風多是從陸地吹向海面D、 白天和夜晚的海風多是從海面吹向陸地2.設計意圖:利用比熱容知識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加強物理與生活的聯系,有 利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意識。3.參考答案:B作業03類型 實踐活動作業 難度 □容易√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 目 標 1311 來源 □引用□改編√原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應 用 完 成 時 間 分鐘1.作業內容:閱讀資料了解城市熱島效應形成的主要原因?2、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把理論應用到實際生活中。3.參考答案:形成城市熱島效應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下墊面、人工熱源、水氣影 響、空氣污染、綠地減少、人口遷徙等多方面的因素。 ”(三) 課后作業 (A組)作業04類型 習題作業 難度 □容易√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 目 標 1310 來源 □引用√改編□原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應 用 完 成 時 間 4分鐘1.作業內容:(1) 在烈日當空的海邊玩耍,海灘上的沙子熱得燙腳,而海水卻涼涼的.主要 是因為 ( )A. 海水的密度大 B. 海水的比熱容大C. 沙子的密度大 D. 沙子的比熱容大(2) 下列有關熱和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21A. 熾熱的鐵水具有內能,冰冷的鐵塊不具有內能B. 汽油機的壓縮沖程中,主要是用熱傳遞的方法增加了氣缸內物質的內能C. 機械能為零的物體,內能一定也為零D. 汽車發動機用水做冷卻物質,是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3) 下列關于溫度、內能和熱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0℃的冰沒有內能B. 物體的機械能越多,其內能就越多C. 物體溫度越高,所含熱量越多D. 一桶水的比熱容和一杯水的比熱容一樣大(4) 沿海地區同沙漠地區相比、晝夜溫差小,其主要原因是A. 水的密度比沙石的密度小B. 水的比熱容比沙石的比熱容大C. 水的熱量比沙石的熱量大D. 水的內能比沙石的內能大2.設計意圖:通過 4 道基礎題, 鞏固基礎知識, 加深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 知道比熱容是物體的基本屬性,以及應用比熱容的知識來解釋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 題。3.參考答案:1、B 2 、D 3、D 4、B(四) 課后作業 (B組)作業05類型 習題作業 難度 □容易□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 目 標 1312 來源 □引用√改編□原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應 用 完 成 時 間 5分鐘1.作業內容:(1) 將一瓶容量為550 mL的礦泉水放入冰箱一段時間后,水溫從30℃降低到 10℃ ,這是用_________的方式改變了礦泉水的內能;在這個過程中水放出的熱量是 ________J. [c水=4.2×103J/kg · ℃](2) 為了探究某物質在固態和液態時的吸熱能力,用酒精燈均勻加熱0.4kg該種 固體,根據實驗數據繪制出的圖象如圖所示.通過查閱資料已知該物質液態 (BC階22段) 時的比熱容為3×l03J/ (kg ℃) .由圖象可看出該物質是___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該物質在B點時的內 能___ (選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在A點時的內能;該物質從第6min到第10min共吸收___J熱量,該物質在固態 (OA階段) 時的比熱 容為___J/ (kg ℃) ;實驗中,某學習小組的同學發現:在加熱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該物質熔化后升溫 比熔化前升溫緩慢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___,這說明該物質在固態時的吸熱能 力比液態時的吸熱能力___ (選填“強”或“弱”) .2.設計意圖:讓學生參與概念的建構過程,領會科學研究的方法:控制變量法。 培養學生從表格、圖片方面獲取有用信息,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的能力。3.參考答案: (1) ①. 熱傳遞 ②. 4.62×104(2) 晶體;大于;4.8×104;1.5×103;該物質液態時的比熱容大于固態時的 比熱容;弱.(五) 綜合實踐作業作業06類型 實踐活動作業 難度 □容易□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 目 標 1309 、 1310 、 1311 來源 □引用□改編√原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應 用 完 成 時 間 20分鐘1.作業內容:1.1通過查閱資料了解防凍液有哪些材料組成?1.2探究汽車防凍液為什么含有大量的水?1.3形成報告。2.設計意圖:究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獨立尋找解決實 驗中遇到的問題的辦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使學生在探究中受到科23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熏陶,體驗成功的愉悅。 同時幫助學生理解比熱容的概念,努 力使本節的教學活動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幫助學生構建“身邊的物理”從而順利 突破教學難點。3.參考答案:無24單元質量檢測類型 單元質量檢測 難度 □容易√中等□較難對應單元作業 目 標 整體單元目標 來源 √引用□改編□原創對應學 □知道□理解√應 用 完 成 時 間 分鐘:30分鐘一、單選題1. 如圖所示,是由微顆粒 (1 ﹣ 50nm) 制備得到新型防菌“納米紙”.在“納米紙”的表面細菌無法停留且油水不沾.與此現象有關的判斷正確的是 ( )A. 組成“納米紙”的分子間沒有間隙B. 油與“納米紙”分子間有斥力沒有引力C. “納米紙”可阻止細菌分子無規則運動D. 油分子間引力使紙面上的油匯集成小油珠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分子很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B. 分子很小,可以用一般的顯微鏡看到C. 分子很小,只有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D. 分子很小,只有用放大鏡才能看到 3.下列關于內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A.0℃的冰塊內能為0B.溫度低的物體一定比溫度高的物體內能小C.運動的物體一定比靜止的物體內能大D.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4.下列現象能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 )A.柳絮飛舞 B.玉蘭飄香 C.落葉紛飛 D.瑞雪飄飄5. 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發生熱傳遞,那么它們一定具有不同的 ()A. 溫度 B. 內能 C. 質量 D. 熱量6. 在相同的加熱條件下,對質量為ml、比熱容為c1的物質A和質量為m2、比熱容25為c2的物質B均勻加熱,物質A、B的溫度隨加熱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根據圖像分析可推斷出正確的結論是 ()A. 若m1=m2 , 則c1 c2 , 則m1> m2C. 若c1= c2 , 則m1< m2 D. 若m1 < m2 , 則c1> c27、如圖所示容器中密封一部分氣體,活塞和容器都不傳熱,現保持容器不動,將活塞迅速向上提起一段距離,在此過程中 ( )A.外界對密封氣體做功,密封氣體內能變大B.外界對密封氣體做功,密封氣體內能變小C.密封氣體對外界做功,密封氣體內能變大D.密封氣體對外界做功,密封氣體內能變小二、填空題8. 在“比較不同物質吸熱升溫情況”實驗中,某學習小組對實驗進行了改進,改進后裝置如圖所示,把質量和初溫相等的水和煤油放入同一個大燒杯中加熱.這樣 改進除受熱均勻外,還具有的優點是_____;實驗過程需要記錄的數據是_____;_____現象可以支持水的比熱容比煤油大這一結論.9. 在研究分子引力實驗時,小華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如圖所示,圖甲中杯子的 水未盛滿,“舌形”塑料片中間有一透氣小孔.把“舌形”塑料片蓋在杯口,在伸出 杯口的塑料片末端放一枚一角硬幣,“舌形”塑料片就被壓翻;當杯內水盛滿,塑料 片與水充分接觸時,在伸出杯口的塑料片末端放6枚一角硬幣,“舌形”塑料片仍沒 有被壓翻.這個現象說明了水和塑料片分子之間有________.2610. 甲、乙兩種金屬的比熱容之比是3 ∶ 1,質量之比是2 ∶ 1,當它們吸收相同的 熱量, 甲物體的溫度升高了10 ℃ ,則乙物體的溫度升高了______ ℃.使1.5 kg溫度 為10 ℃水吸收了熱量6.3×105J,水溫將升高________ ℃. (1標準大氣壓)三、實驗題11. 圖甲是“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情況”的實驗裝置,燒杯中裝有質量相同、初 溫相同的兩種液體A和B,將規格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浸沒在兩種液體中,同時加熱.用停表測出液體加熱到相同溫度時所用的時間.表一是小明記錄的實驗數據.表一:(1)組裝器材時,應將溫度計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不要碰到燒杯和________.(2)加熱液體A所用的時間如圖乙所示,為________s.(3)上述實驗中,加熱時間較長的液體,其比熱容較_________ (選填“大”或 “小”).(4)小紅想用與小明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驗,則她在實驗中應控制__________ (選 填“加熱時間”或“升高溫度”)相同.2712. 在探究“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中,用鐵夾將溫度傳感器及分別盛 有水和色拉油的兩個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溫度傳感器的探頭部分與試管內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觸,兩只溫度傳感器通過數據采集線與計算機相連接,如圖所示。(1) 試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溫相同外,還應保證 _______ 相同; (選填 “體積” 、“質量”)(2) 實驗中物質吸熱的多少是通過 _______ 來反映的;(3) 由于沒有直接測量比熱容的儀器,因此這個實驗是通過觀察 ____________ 的變化來比較比熱容的大?。?br/>物質 質量 /g 初始溫 度/℃ 加熱時間 /min 末溫 /℃水 200 20 6 45色拉 油 200 20 6 75(4) 根據表中數據算出加熱6min水吸收的熱量為 ________ J;(5) 色拉油的比熱容是 _______ J/ (kg · ℃) 。 (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并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四、計算題13. 由于太陽能具有安全、清潔、方便等特點,使得人們越來越廣泛地使用它.已知某太陽能熱水器的水箱吸收太陽輻射熱量為2.52×107J,如果這些熱量的 50%被水箱內質量為100 kg溫度為20 ℃的水吸收,可使這些水的溫度升高多少 ℃? (c水=4.2×103J/(kg · ℃)28參考答案:1、D 2、C 3、D 4、B 5、A 6、D 7、D 8、水和煤油相同時間吸 熱相同; 時間和溫度;吸收相同熱量時水升溫比煤油低 9、 引力 10、60;90電加熱器;80;大;加熱時間 12、質量;加熱時間;2.1×104;1.9×1013、30℃評價要點 評價等級 ( A 、B、 C)自 我 評 價 同 學 評 價 教 師 評 價物理 觀念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關現象,解決簡單 的實際問題科學 思維 能對物理問題和信息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能使用簡單和直接的證據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對相關信息、方案和結論提出自己的見解科學 探究 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形成猜想與假設能制定實踐操作等方式收集信息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科學 態度 與責 任 親近自然,崇尚科學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樂于思考與實踐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 的原因能關注科學技術對自然環境、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有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3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