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1.知識框
架
) (
內
能
) (
熱
傳遞
) (
比熱容
)《內能》單元作業設計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 13 章《內能》單元作業設計
一、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
物理 九年級 第一學期 人教版 第 13 章內能
單元組織 方式 團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
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
1 分子熱運動 第 13 章第一節
2 內能 第 13 章第二節
3 比熱容 第 13 章第二節
二、單元分析
( 一) 課標要求
內能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屬于熱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屬于微 觀世界,學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學中要聯系實際生活現象,運用類比的教學思想, 用宏觀的現象或事物理解微觀世界,幫助學生對知識、概念的深入理解。同時發 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發揮學生的充分想象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崇尚科學的優良品質。
具體內容如下:
1.知道常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
2.通過生活中一些簡單的熱現象,理解分子熱運動、分子動理論。 3.理解內能和熱量的概念。
4.通過實驗,理解比熱容概念,嘗試用比熱容說明生活中的自然現象。 5.能根據比熱容進行相關的熱量計算。
活動建議:
1.以宏觀的事例或實驗理解本節的知識內容。
2.動手制作
(二) 教材分析
(
做
功 (實驗)
)
(
分
子動理論
)
(
解釋現象
計算熱
量
)
2、內容分析
九年級上冊第 13 章內容,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內能》屬于準備性知識, 為第 14 章《內能的利用》打下基礎、做好鋪墊。分子熱運動的概念比較抽象, 為此準備形象的宏觀實驗,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體驗,達到對知識的理解, 這樣便于對第 2 節內能的學習,通過具體實驗 ,比較物體吸熱情況不同,從而 學習比熱容,進行相關熱量計算。因此,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充分運用直觀實驗、引導學生理解微觀世界。 2.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
3.結合大量的實踐活動來學習,注重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口等多種感 官參加活動,掌握所學內容。
(三) 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的物理學習,九年級學生的物理思維、探究問題的能力等都得到充分 提高,本章內容特別抽象,不易理解,但又是今后學好熱學的基礎,所以至關 重要,因此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對知識的好奇心和探究能力是學好本章的基 礎。
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1、理解掌握分子熱運動相關內容、物體內能、比熱容概念。
2、通過生活中實際現象,理解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熱傳遞,以及 兩者的區別。
3、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能靈活運用吸熱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將知識運用于生活提高 學生的計算能力。
5、查找地球“溫室效應”,培養學生養成熱愛地球家園,愛護環境的習慣。
6、在實際動手活動操作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能更好的運用知識。
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在雙減背景下,嚴格要求既要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又要提高學生作業的 質量,因此單元作業的設計至關重要。本章作業的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注 重基礎性和評價功能,使學生的學習潛能既能得到充分發揮,又能提高學生的綜 合素養,為此設計了親子活動、同學互動、實驗探究、秀一秀、繪畫展示、課外 物理實踐作業的設計。設計思路由易到難,逐漸提升,題與題之間又相互聯系、 相互滲透,綜合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物理知識和生活的密 切聯系,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綜合的科學素養。
五、課時作業
第 1 課時 分子熱運動作業設計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三章《內能》第 1 節作業設計
一、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宏觀的熱學相關知識,這為學生學習微觀知識結構打下基礎。 本節內容比較抽象,為此本節通過大量實驗與生活現象,推理總結和歸納出關于 分子動理論的相關知識,使學生了解分子動理論的普遍性、規律性。通過情境設 疑,適當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更好的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
二、學習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分子熱運動,知道分子熱運動的快慢與溫度 有關。
2、能識別生活中的擴散現象,并能用分子熱運動的觀點進行解釋。
3、能結合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自制手抄報,模擬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三、作業目標
1、本節作業設計上由易到難,逐漸達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設計動手作業,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掌握和對知識的理解,達到有效運 用的效果。
3、針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不同,設計選做型作業,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自己 的學習目標。
( 一) 課前作業
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
具體內容 題目 1、模擬實驗 (用電吹風吹碎紙片) : 感受分子熱運動情況: 碎紙屑代表構成物質的分子,本實驗說明什么?
答案 說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作業評價 1、學生分組,組代表操作,注 意用電安全。 優秀 良好 團合格
2、學生語言組織的歸納和描述。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本題考查學生對分子熱運動概念的理解,本實驗將微觀現象通過宏 觀的碎紙屑呈現出來,加深了同學們對知識的理解。
作業分析 難度 團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團原創
(二) 課堂作業
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
具體內容 題目 5 月 31 日是“世界無煙日” ,吸煙有害健康,即使有很少 人吸煙,整個場所也會充滿煙味,這屬于 ( ) 現象。 “花氣襲人知驟暖”說明分子熱運動與 ( ) 有關。
答案 擴散, 溫度
作業評價 1、觀察生活,獨立思考,善于 運用知識。 優秀 良好 合格
2、從生活中理解溫度影響分子 熱運動。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本題考查學生對擴散現象的理解以及分子熱運動與溫度的關系,青 少年處于好奇心比較強時期,本題既讓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同時又對 學生進行正面教育。
作業分析 難度 團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團引用 改編 原創
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互動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
具體內容 題目 游戲活動:你說我來答 (兩人一組) 下面哪些現象能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 分子間有引 力?分子間有斥力? 甲說: (1) 盛夏時節,花香四溢 乙答: (2) 兩塊鉛結合在一起 乙答: (3) 坐在教室依然能聞到食堂飯香 乙答: (4) 壓縮液體和固體很困難 乙答:
答案 (1) 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 (2) 分子間有引力 (3) 分子在 做無規則運動 (4) 分子間有斥力
作業評價 1、能正確運用知識,解釋生活 中的現象。 優秀 良好 合格
2、能迅速分析題目,并能說出 正確答案。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本題設計游戲環節,既激起學生做題的樂趣,又達到學生對知識的 掌握和應用。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團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團改編 原創
題目編號 004 作業性質 實踐作業 完成時長 4 分鐘
具體內容 題目 做一做 (學生實驗) 如圖: 根據自己實驗過程的親身經歷,說一說: (1) 、封閉在注射器筒內的空氣很容易被壓縮,該實驗說 明分子間有什么? (2) 、在壓縮過程中,手為什么越來越費力呢?
答案 (1) 分子間有間隙 (2) 分子間有斥力
作業評價 1、每組學生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2、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的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
3、根據現象和感受,能用相關 知識解釋。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本題通過學生小組合作設計實驗,理解分子間有間隙,分子間有斥 力,這樣設計既將微觀的知識形象化,又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 掌握,能夠靈活運用。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團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團改編 原創
(三) 課后作業 (A 組)
題量 3 完成時間 5 分鐘
題目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新型冠狀病毒就是分子,它在空氣中可以自由傳播 B.大霧天,我們看到的空氣中極小的水珠就是分子 C.用銼銼鐵塊時,被銼下的鐵粉就是分子 D.分子非常小,人們無法用肉眼直接觀察 2、挖開多年堆煤的地面,會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層帶有黑色。 這一現象表明煤的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擴散到地面的土層 中??斓街形鐣r,坐在教室的同學都快坐不住了,被食堂的飯菜香 味深深的吸引了,這是因為________現象. 3、生活運用 如圖是同學們在學?;顒忧闆r,此圖可以用來模擬粒子在不同物態 中的活動情況,每位同學代表一個粒子。其中 ( ) 圖可表示固態 物質內部情況, ( ) 圖可表示液態物質內部情況, ( ) 圖可表示 氣態物質內部情況。
答案 1、D 2、做無規則運動、擴散 3、乙,丙, 甲
作業評價 1、能理解本節相關概念的含義 優秀 良好 合格
2、能用本節知識解釋相關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3、能將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 讓知識走進生活。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通過兩題基礎知識和一題生活題,加深學生對分子概念、分子熱運 動、擴散現象等知識的理解,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生活題考察固、液、氣不同物質的構成。運用學生比較熟悉的學校 活動情況,易于學生的理解和對知識的掌握。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團較難
來源 團引用 團改編 原創
(三) 課后作業 (B 組)
題量 4 完成時間 8 分鐘
題目 1、關于分子動理論知識,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端午節粽子飄香,是擴散現象 B.鹽放到熱湯里,“化”的更快一些,說明擴散現象與溫度有關 C.50 毫升的酒精和 50 毫升的水混合,總體積小于 100 毫升 D. 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液體分子間只存在斥力 2、從分子作用力的角度說一說“破鏡重圓”能否真的發生。 3、動手試一試: 用力按照如圖所示推注射器,談談感受,該實驗說明了什么? 4、液體和空氣接觸的表明存在一個薄層——表面層,如圖所示。 由于液體分子做無規則運動,表面層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較大能量的 分子,它們可以克服分子間相互作用的 力。脫離液體跑到空 氣中去。其宏觀表現就是液體的 (填物態變化名稱) 。
答案 1、D 2、分子間的作用力與分子間的距離有關,當分子間的距離大到一 定程度時,分子間的作用力就不存在了。 3、實驗說明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 4、引、汽化
作業評價 1、能獨立、正確運用本節知識 解決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2、能通過動手實驗,感受分子 間的作用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3、能根據生活中的現象,靈活 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本節練習共有 4 題,通過這 4 題既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又將知識走進生活,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并設計實驗活動, 學生通過動手的過程,理解分子間存在的作用力。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團中等 團較難
來源 團引用 團改編 原創
(四) 實踐作業
材料 玻璃板、彈簧測力計、水槽、水、細繩
步驟 實踐活動 (動手做一做) : 1、將很干凈的玻璃板掛在彈黃測力計下,使玻璃板水平接觸水面 如圖甲所示: 2、稍稍用力向上拉,使玻璃板并未與水面分離。
觀察分析 (1) 你發現什么?如圖乙,這是因為 。 (2) 此彈簧測力計示數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玻璃板自身 重力。
作業評價 1、能夠按著步驟,進行相關活 動 優秀 良好 合格
2、根據現象進行分析,獨立思 考,進行總結 優秀 良好 合格
作業分析 及設計意 圖 分子間的作用力比較難理解,學生看不見、摸不著,比較抽象,為 了加深學生的理解,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活動的過程,在過程中感受 分子間的作用力,并復習了重力。
第 2 課時 內能作業設計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三章《內能》第 2 節作業設計
一、教材分析
內能是貫穿本章的一條主線,本章的主要知識都是圍繞著內能展開的,首先 運用類比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同時說明內能具有普遍性以及影響因素。通過 實驗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學習改變內能大小的途徑為:做功和熱傳遞,同時引 出熱量概念。
二、學習目標
1、知道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理解決定內能大小的因素。
2、知道改變內能大小的兩種形式,并能運用做功和熱傳導區分生活中的實 際情況。
3、通過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溫室效應。
4、能結合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自制手抄報,達到對本節知識的總結和掌握。
三、作業目標
1、本節作業設計上由易到難,逐漸達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2、設計動手作業,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掌握和對知識的理解,達到有效運 用的效果。
3、針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不同,設計選做型作業,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自己 的學習目標。
一、課時作業:
( 一) 課前作業
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4 分鐘
具體內容 題目 1、模擬實驗 (做一做) : 說一說內能的概念和影響因素: (1) 碎紙屑代表構成物質的分子,本實驗說明一切物質 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于是構成物質的所有分 子都具有( )和( ) ,其總和叫做物體的( )。 因此一切物體都具有 ( ) 。
(2) 物體內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答案 (1) 動能、勢能,內能,內能 (2) 溫度、質量、材料或 物質的種類、狀態。
作業評價 1、能根據現象,發揮想象 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2、能用所學知識,正確描 述現象,回答相關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1、本題考察內能的概念。在上節課的基礎上,通過碎紙屑模擬, 理解分子的動能和分子的勢能,從而理解內能的概念,進一步理解 其影響因素。
作業分析 難度 團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改編 團原創
(二) 課堂作業
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互動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
具體內容 題目 游戲環節:我說你來答 下面是通過做功形式,還是熱傳遞形式來改變物體內能? 甲: (1) 太陽輻射 乙答: (2) 相互摩擦 乙答: (3) 爐火加熱 乙答: (4) 鉆木取火 乙答: (5) 彎折鐵絲變熱 乙答: (6) 棉被曬的很熱 乙答:
答案 (1) 熱傳遞 (2) 做功 (3) 熱傳遞 (4) 做功 (5) 做功 (6) 熱傳遞
作業評價 1、同學間互相合作,感受 生活中的物理 優秀 良好 合格
2、能正確運用知識,回答 生活中的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本題游戲環節的設定,目的考查學生對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的 理解,游戲的設計既提高了寫作業的興趣,又達到對知識的掌握, 同時培養了學生合作能力。
作業分析 難度 團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團引用 團改編 原創
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書面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
具體內容 題目 下列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0℃的冰可從 0℃的水中吸熱 B.100℃水的內能比 0℃水的內能大 C.水的溫度越高,所含熱量越多 D.物體的內能不會為零
答案 D
作業評價 1、能迅速分析題目,并能 說出正確答案。 優秀 良好 合格
2、能正確分析其它幾題錯 誤的原因。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本題考查了學生難以理解的概念,通過選擇的形式讓學生小組討論 并分析選出正確答案,通過討論的過程,達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 應用。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團中等 較難
來源 團引用 團改編 原創
題目編號 004 作業性質 生活應用 完成時長 3 分鐘
具體內容 題目 生活應用: 同學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并認真觀察下圖,回答下面的 問題: (1) 、發高燒的病人常用濕毛巾冷敷,冷敷時,熱從 ( ) 傳遞給 ( ) 。 (2) 、人體和毛巾的內能有改變嗎?
答案 (1) 人體、毛巾 (2) 有,人體的溫度降低,內能減少, 毛巾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多
作業評價 1、能正確將知識運用于生 活 優秀 良好 合格
2、根據現象和感受,能用 相關知識解釋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本題考查學生能否正確將知識運用于生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親 身感受,理解內能的改變與溫度的關系,體現了課標中的將物理知 識走進生活,同時又用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團中等 較難
來源 引用 團改編 原創
(三) 課后作業 (A 組)
題量 3 完成時間 8 分鐘
題目 1、關于物體的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物體運動得越快,內能越大 B.物體被舉得越高,內能越大 C.物體運動得越快,舉得越高,內能越大 D.物體溫度越高,內能越大 2、水在凝固過程中放熱,此處的“熱”指 ( ) ,此過程溫 度 ( ) ,內能 ( ) 。 (后面兩個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3、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利用熱傳遞來改變內能的? 太陽能熱水器 凸透鏡點燃木柴 爐子燒水 4、做一做: 如圖所示,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團硝化棉,迅速 向下壓活塞,硝化棉燃燒起來了,這是為什么呢?
答案 1、D 2、熱量、不變、變小 3、太陽能熱水器和爐子燒水 4、因為 活塞壓縮空氣做功,空氣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達到硝化棉的燃 點,導致硝化棉燃燒。
作業評價 1、能正確理解內能的含義,培養學生 具有物理的思想。 優秀 良好 格 合
2、能正確運用本節知識解決生活中的 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格 合
3、能將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讓知識 走進生活。 優秀 良好 格 合
設計意圖 內能、熱量概念的形成是本節的重點,通過選擇、填空加深學生對 知識的理解,同時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 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提高了學 生的動手能力。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團中等 團較難
來源 團引用 團改編 原創
(三) 課后作業 (B 組)
題量 4 完成時間 8 分鐘
題目 1、關于熱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零攝氏度的冰的內能為零 B、質量、溫度均相同的水和冰的內能相同 C、物體的內能減少,一定是對外做了功 D、物體吸收熱量,同時對外做功,其內能可能增加 2、互動:我提問你來答 (答對錯,說明原因) (1) 零攝氏度的冰,內能為零。 (2) 物體的內能減少,一定是對外做了功。 (3) 質量、溫度均相同的水冰,內能一定相等。 (4) 物體的溫度越高,具有的熱量越多。 3、古人鍛造鐵器的過程,分三步進行,分別屬于哪一種形式改變 物體的內能?
加熱: 鍛打: 淬火: 4、查找資料,了解地球的“溫室效應”。 班里進行交流。
答案 1、D 2、錯、錯、錯、對 (原因略 ) 3、熱傳遞、做功、熱傳遞 4、略
作業評價 1、能獨立、正確理解本 節所學的物理概念。 優秀 良好 合格
2、能根據生活中的現象, 靈活運用相關知識解決 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3、培養學生從小養成愛 護環境的意識。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本節練習共有 4 題。選擇、互動環節的設計,既考查了學生對概念 的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合作能力,古人煉鐵的設 計既考查學生對做功和熱傳遞的掌握,又宣傳了我國的古文化。學 生查閱資料, 目的培養學生從小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團中等 團較難
來源 團引用 團改編 原創
(四) 實踐作業
材料 帶有瓶塞的玻璃瓶、橡膠管、注射器、水
步驟 1、實踐活動 (動手做一做) : 步驟如下: (1) 在玻璃瓶內裝入少量水 (2) 用橡膠管連接注射器和玻璃瓶 (3) 用力往里打氣
觀察分析 (1) 、分析現象: 瓶塞向上 ,瓶內有 產生。 (2) 、根據自己動手操作過程,回答相關問題: 白霧是水蒸氣 形成的 ,瓶塞向上跳起過程中 ,瓶內氣 體 ,溫度 ,內能 。
作業評價 1、能夠按著步驟,進行 相關實踐活動操作。 優秀 良好 合格
2、能正確分析現象,獨 立思考,進行回答相關問 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作業分析 及設計意 圖 本題通過學生動手實驗過程,理解氣體對外做功的過程,溫度和內 能的變化,既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 能力,同時復習了液化,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第 3 課時 比熱容作業設計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三章《內能》第 3 節作業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通過探究活動,引出比熱容的概念,為加深學生理解比熱容是物質的一 種特性和對常見物質的比熱容大小有一個具體的印象,教材列出常見物質比熱容 表,同時通過演示實驗,運用控制變量法、類比法,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比較 吸熱能力的強弱,總結出吸收熱量、放出熱量公式。
二、學習目標
1、理解比熱容的含義,并能用比熱容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2、能根據吸熱和放熱公式進行相關熱量的計算。
3、學生能結合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自制手抄報,達到對本節知識的掌握和總
(
結
)。
三、作業目標
1、本節作業設計上采用由易到難,逐漸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2、設計實踐作業,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掌握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達 到能靈活運用知識,會相關的熱量計算。
3、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選做型作業,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自己的學
習 目標。
四、課時作業
( 一) 課前作業
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3 分鐘
具體內容 題目 1、觀察與思考: 問題:同一時刻,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溫度不一樣?
答案 水的比熱容比沙子的大。中午,當吸收相同的熱量,水 的比熱容大,因此水升高的溫度低,而沙子的比熱容小, 升高的溫度大,所以沙子比較熱。傍晚,當放出相同熱 量時,水的比熱容大,下降的溫度小,而沙子恰好相反, 下降的溫度多,因此沙子比較涼。
作業評價 1、能根據生活中的現象, 提高想象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2、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生 活中的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本題考查了比熱容的相關知識。比熱容的大小是物質的一種性質, 運用水的比熱容比較大,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考查了學生運用知識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團中等 較難
來源 團引用 改編 原創
(二) 課堂作業
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互動作業 完成時長 2 分鐘
具體內容 題目 生活運用:觀察下圖或結合自家燒水的實際情況回答下 面問題 (1) 燒開一壺水與燒開半壺水需要的熱量一樣多嗎? (2) 將一壺水燒開與燒成溫水吸收的熱量一樣多嗎? (3) 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答案 (1) 不一樣 (2) 不一樣 (3) 質量和升高溫度
作業評價 1、同學間互相交流討論, 感受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優秀 良好 合格
2、能從生活中的現象,得 出影響物體吸收熱量多少 的因素。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熱量這個概念前面學生已經接觸了,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與本節所 學的比熱容有很大的關系,本題的設計既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又 為后面理解比熱容概念打下基礎。
作業分析 難度 團較易 中等 較難
來源 團引用 團改編 原創
題目編號 003 作業性質 書面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
具體內容 題目 1、觀察實驗 為比較兩種液體的吸熱能力,小軍用圖甲中兩個相同的 裝置做實驗,實驗器材還有天平和秒表,收集的實驗數 據如表。
(1) 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溫度值是 (2) 實驗中,用 間接反映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 相同時間內,兩者吸收的熱量 , 這種方法在物理學中叫作 法。 (3) 通過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相同時間內,液體 吸熱 升溫慢,液體 的吸熱能力強。物理上用 來描 述物質的吸熱能力。
答案 (1) 26 攝氏度 (2) 加熱時間、一樣多、轉換 (3) 1、1、 比熱容
作業評價 1、能迅速分析實驗,并能正確 答案。 優秀 良好 合格
2、理解實驗過程以及所蘊含的 物理知識。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本題考查學生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學生通過實驗過程,分析問題, 加深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鞏固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對實驗過程 的掌握。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團中等 較難
來源 團引用 改編 原創
題目編號 004 作業性質 生活應用 完成時長 3 分鐘
具體內容 題目 情景創設,運用吸熱公式: 媽媽生日這天,明明為媽媽做一道“鐵板牛肉” ,將炒 至七成熟的牛肉盛在質量為 1 千克,溫度為 120 攝氏度 的鐵板上,端上桌時牛肉已經全熟,鐵板的溫度降到 70 攝氏度,在此過程中牛肉是通過 的方式吸收熱 量的,鐵板放出的熱量是多少? (不計熱量損失,鐵的 比熱容已知查書)
答案 (1) 熱傳遞 (2) 2.3 ×104 焦耳
作業評價 1、能正確將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 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2、能正確理解題意,運用所學知識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本題通過創設情景,考查學生運用吸熱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同時培養了孩子養成孝敬父母的美德。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團中等 較難
來源 團引用 團改編 原創
(三) 課后作業 (A 組)
題量 4 完成時間 4 分鐘
題目 1、燒杯中裝有酒精,現用去一半,則剩余酒精的下列物理量中, 發生改變的是 ( ) A 質量 B.密度 C 比熱容 D 沸點 2、 新疆民謠“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 反映了當 地晝夜的溫差較 ( ) (大/小) ,從比熱容角度來看,這是由 于 ( ) 。 3、 水的比熱容是 4.2×103J/ (kg · ℃),將質量為 4kg 的水從 20℃加熱到 70℃需要吸收 ( )J 熱量。如果將水倒掉一半, 它的比熱容將為 ( ) J/ (kg · ℃) 。
4、觀察思考題:如圖人們選擇用水給發動機冷卻,用水取暖,這 是為什么?
答案 1、A 2、大、砂石的比熱容較小 3、8.4×105 4.2×103 4、水的比熱容大,在質量一定的條件下水升高(或降低) 一定溫度吸熱(或放熱)很多,用水做冷卻劑或取暖效果好。
作業評價 1、能正確理解比熱容的 含義,培養學生解決問 題的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
2、能正確運用本節知識 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比熱容概念的理解是本節的重點,物體吸熱、放熱公式的靈活運用, 是本節的難點。A 組題目的設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考查學 生運用比熱容概念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既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問題 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和靈活運用公式的能力。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團中等 團較難
來源 團引用 團改編 原創
(三) 課后作業 (B 組)
題量 4 完成時間 8 分鐘
題目 1、下列各種情況下,比熱容會發生變化的是 ( )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結成冰 C、一塊鐵加工成鐵屑 D、15 攝氏度的水變成 45 攝氏度的水 2、填一填、試一試:水的比熱容是煤油比熱容的兩倍,若水和煤 油的質量之比為 1 ﹕ 2,吸收的熱量之比為 2 ﹕ 3,則水和煤油升高 的溫度之比為 ( ) 。 3、我的計算能力強:要把 2kg 的水從 20℃加熱到 100℃ ,至少需 供給多少熱量? 已知:c=4.2 ×103J/ (kg · ℃) ,m=2kg, t1=20℃ ,t2=100℃ 。 求 :Q 吸 。
4、實驗探究: 利用如圖裝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溫度變化與吸熱的關系。操作如下: (1) 實驗器材組裝,先固定 (A 或 B) ,某時刻溫度如圖乙所示, 其示數為 。 (2)分析圖像可知,對于質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溫較快的是 ; 升高相同溫度,則 吸收熱量較多,可見 的比熱容較大。
答案 1、B 2、2:3 3、解:Q 吸=cm (t2-t1) =4.2×103J/ (kg · ℃) ×2kg× (100℃-20℃) =6.72×105J 4、 (1) B、39 攝氏度 (2) 沙子、水、水
作業評價 1、能正確理解比熱容概 念。 優秀 良好 合格
2、能靈活運用吸熱公式 解決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3 、 掌握實驗探究的過 程,并能運用知識解決 相關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
設計意圖 本節練習共有 4 題。既考查了學生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又考查了 學生運用吸熱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實際計算能力,實 驗能力,加深鞏固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
作業分析 難度 較易 團中等 團較難
來源 團引用 改編 原創
(四) 實踐作業
材料 熱水、涼牛奶、玻璃槽,玻璃杯、溫度計 (2 個)
步驟 實踐活動 (動手做一做) : 步驟如下: (1) 往燒杯中倒入 ( ) 克牛奶,溫度為 ( ) ,往水槽里 注入 ( ) 千克水,溫度為 ( )
(2) 將燒杯放入水槽中,過一會,分別測出牛奶和水的溫度分別 為 ( ) 和 ( ) (3) 計算牛奶吸收的熱量、熱水放出的熱量。
觀察分析 (1) 計算過程: (2) 分析吸收熱量小于放出熱量的原因。
作業評價 1、能夠按著步驟,進行 相關實踐活動操作 優秀 良好 合格
2、能正確計算,根據計 算的結果,分析效率低 的原因。 優秀 良好 合格
作業分析 及設計意 圖 題通過學生親手設計實驗,測量、計算的過程,既考查學生對吸熱 公式和放熱公式的運用,又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并通過計算數據 的比較,明白熱量有損失,為后面熱機效率的學習打好基礎。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第 13 章《內能》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
檢測內容 內能 題量 八大題 完成時間 40 分鐘
一、填空 (每空 2 分,共 24 分) 1、桑植民歌“冷水泡茶漫漫濃”表明了分子具有_____現象,其快慢與_____ 的高低有關。 2、同學們做作業時,常常用透明膠把錯處揭掉,使用時用力將膠帶壓一下, 效果會更好,原因是這樣可以使分子間的距離變 ( ) ,分子間作用力變 ( ) (填小或大) ,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 ( ) 。 3、如圖 (1) 所示,小球在彈跳過程中,由于克服阻力做功,部分機械能轉化 為______消耗掉,所以高度越來越____。
圖 (1) 圖 (2)
4、如圖 (2) 所示,在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團硝化棉,迅速向下壓活塞,硝化 棉就燃燒起來,是通過______的方式改變筒內空氣的內能,是將_____能轉化 為____能。 5、水的比熱容是 4.2×103J/ (kg ·℃),將質量為 4kg 的水從 20℃加熱到 70℃ 需要吸收( )J 熱量。如果將水倒掉一半,它的比熱容將為 ( ) J/ (kg · ℃) 二、我問你來答 (每個 1 分,共 9 分) 規則: 根據文字描述的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學生回答與該現象相關的知識內
(
容
)。 1、文字描述: (1) 剛裝修好的房子內, 甲醛的氣味刺鼻。 (2) 紅墨水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變紅的快。 (3) 烙餅時,鐵鍋熱的燙手。 (4) 內陸地區的溫差比沿海地區的大。 (5) 木工用鋸鋸木條時,鋸條發燙。 學生答: 學生答: 學生答: 學生答: 學生答:
(
無
規則運動的是
A
.
落葉歸根
C
.
玉樹瓊花
) 2、判斷對錯,并說明原因 規則:邊讀文字,邊判斷對錯并說明原因 (1) 內能的改變必須通過做功才能實現。 同學: (2) 同一物體機械能增加,內能一定增加。 同學: (3) 用水來冷卻汽車發動機,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 同學: (4) 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一定升高。 同學: 三、選擇 (每個 2 分,共 10 分) 1、下列詞語的描述中,能說明分子做 (
(
)
B
.
光彩奪目
D
.
花香滿園
) 2、下列圖中所列舉的事例屬于用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 ) 3、關于溫度、內能、熱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物體的溫度越高,含有的熱量越多 B、0 攝氏度的冰塊,內能為零 C、物體的內能增加,一定從外界吸收熱量 D、熱傳遞能改變物體的內能 4、下列情況下,不是利用水的比熱容大的特性的是 ( ) A、夏天在地上灑水會感覺涼快 B、北方樓房內的暖氣用水作為介質 C、海邊晝夜溫差比沙漠中小 D、生物體內水的比例高,有助于調節自身的溫度 5、水的比熱容是煤油比熱容的兩倍,若水和煤油的質量之比為 1 ﹕ 2,吸收的 熱量之比為 2 ﹕ 3,則水和煤油升高的溫度之比為( ) A.3 ﹕ 2 B.2 ﹕ 3 C.4 ﹕ 3 D.3 ﹕ 4
四、實驗探究 (每空 2 分,共 8 分) 如圖是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情況的實驗裝置。 (1) 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有質量 的水和食用油。 (2) 選用兩個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加熱, 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時間內 。 (3) 實驗過程中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燒杯和 。 (4) 圖中甲、乙、丙能合理反映該實驗結果的圖像是 。 五、秀一秀:我的計算能力強 (9 分)
六、學科滲透: (畫一畫、說一說) (10 分) 根據下圖,說一說本章的學習內容,同時結合自己的情況,以思維導圖的形式, 呈現本章學習內容。 七、物理生活小實踐 (10 分) : 運用本章學習的吸熱公式或放熱公式,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如用開水 給牛奶加熱,分別計算牛奶吸收的熱量,開水放出的熱量) 。
小小發明 家 制作簡易的“蒸汽船” 完成時間 一周
八、小組合作、動手做一做 (20 分) : 利用身邊的生活用品、結合查找資料或網絡,小組合作自制一個簡易的蒸汽船。 材料: 原理: 思考問題: (1) 容器底部加熱導致容器內水溫升高,這是通過什么方式改變 水的內能? (2)容器的管口若向右噴蒸汽,船會向哪運動?這又說明了什么?
答案 一、填空: 1、擴散、 溫度 2、小、 大、 斥力 3、內能、 低 4、做功 、 機械能 、 內能 5、8.4×105 4.2×103 二、我問你來答 1 、 (1) 擴散現象 (2) 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 (3) 熱傳遞 (4) 水的比熱容大 (5) 做功使物體的內能增大 2、 (1) × (2) × (3) √ (4) × 三、選擇 1 、D 2 、B 3 、D 4 、A 5 、B 四、實驗探究 (1) 相同 (2) 吸熱相同 (3) 加熱器 (4) 乙 五、秀一秀:我的計算能力強 Q 放=CMΔt= 4.2×103J/ (kg · ℃)×0.5 ㎏× ( 60℃-40℃) =4.2×104J 因為水放出的熱全部被水吸收,所以 Q 吸=Q 放=4.2×104J
Δt=Q 吸/CM=4.2×104J/2.4×103J/ (kg · ℃)×0.7kg=25℃ T 末=T 初+Δt=10℃+25℃=35℃ 六 、七 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