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物態變化作業 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物理 八年級 第一學期 人教版 物態變化單元 組織方式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溫度 第三章第一節2 熔化和凝固 第三章第二節3 汽化和液化 第三章第三節4 升華和凝華 第三章第四節二、單元分析(一) 課標要求1.能說出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測量溫 度。2.能區別固、液、氣三種物態,能描述這三種物態的基本特征。3.通過實驗探究物態變化的過程,嘗試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物態 變化聯系起來。4.能用水的三態變化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有節約用水的意識。 具體內容要求如下:1 、知道溫度的概念,攝氏溫度的單位是如何規定的,溫度計的原理、構造,1(常用溫度計) (使用方法) (體溫計) (物態 變 化) (晶體、非晶體) (熔化與凝固曲線) (物態變化) (汽化與液化(吸熱、放熱))會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2 、知道氣態、液態和固態是常見物質存在的三種形態。 3 、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知道熔化過程吸熱,凝固過程放熱。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4 、知道汽化現象和液化現象,知道汽化現象的兩種形式:蒸發和沸騰,知 道汽化過程吸熱,液化過程放熱。5 、知道什么叫升華、什么叫凝華。能夠解釋常見的升華、凝華現象。知道 升華過程吸熱,凝華過程放熱。活動建議(1) 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2)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3) 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系,注意歸納、總結,采用比較的方法理解和應用 物理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 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已有的生活經驗。(5) 關注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2) 教材分析1、知識框架溫度與攝氏溫度溫度溫度熔化與凝固(吸熱、放熱)汽化的兩種方式:沸騰和蒸發液化的兩種方法:降溫和加壓升華與凝華(吸熱、放熱)22、內容內在邏輯分析本章物態變化,包括物質的三態、溫度的測量、汽化與液化、熔化和凝固、 升華和凝華、水循環。本章主要內容是物態變化,物態變化與溫度不可分隔,教 學中需用溫度來描述物態變化的條件。把這一章的內容概括起來就是固體、液體 和氣體的相互轉化,各種物態變化的名稱及條件——吸熱放熱,物態變化和溫度 貫穿全章。(3) 學情分析1.本章對于教學要求不是很高,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物態變化現象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常識,本章的學習主要是了解一些基本的自然規律,然后學會應 用這些自然規律去解決和解釋一些生產和生活中的問題,理解起來并不困難,所 以本章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和合作實驗探究能力。2.學生對生活中的各種物態變化現象雖然比較熟悉,但區分起來,卻不知 從何入手,因此在教學中可多進行實例分析。如生活中常見的“白氣”是什么? 對溫度的高低判斷等憑自己主觀想象或自己生活經驗、感受得到的錯誤信息,要 有清晰的認識并及時糾正。同時鼓勵學生多搜集相關資料,并互相交流討論,使 學生真正從學習中受益,并且理解相關知識。3.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適當引導學生觀察,隨時提醒學生注意不同現象的 變化過程以及溫度的變化。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通過自己去觀察、 交流、總結,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1、通過對本章知識的概括,培養學生綜合概括能力。2、通過對物態變化的學習,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通過復習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三對緊密相關的互逆過程,認識到物質運動變化形式是多樣的,任何一種運動變化都有規律,有意識地 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學時的審美意識。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1、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綜合素3(質)。2、以生活實踐指導理論教學。本章的很多知識點都可以從生活中的一些常 見的現象中得出,可以讓學生體驗一下“學以致用”,提高趣味性并加深印象。3、重視探究實驗和演示實驗的同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并解 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五、課時作業第一課時 溫度( 一) 課前作業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把兩只手分別放入 50℃的熱水和0℃的冷水中,兩只手分別有什 么樣的感覺?過一會,再把雙手同時放入 20℃的溫水中。兩只手 對“溫水”的感覺相同嗎?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 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 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創設真實的物理情境,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獲得對“溫度”的 直觀感知,引導學生關注“溫度”的科學內涵,同時調動學生對: “怎樣準確測量溫度 ”的思考。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二) 課堂作業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測一測:新冠肺炎肆虐,我們除了做好日常防護,還能做些什么 呢?堅持每天測體溫!利用老師準備好的體溫計,親自動手測一 測吧。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作業評價 能積極參與,并通過 實踐收集信息。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分析、解決遇到的 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能用語言描述自己的 實踐過程和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親自實踐,掌握體溫計的原理和使用方法。4作 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 (A 組)題量 4 題 完成時長 6 分鐘具 體 內容 題目 1.下圖兩個溫度計,其中_______是寒暑表 。精確度較高的是 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 甲顯示的溫度是________ ℃ ,乙顯 示 的 溫 度 是 ________ ℃ 。 兩 支 溫 度 計 都 是 根 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成的。 2.使用溫度計測液體溫度的實驗步驟: [來源:om] A.選擇合適的溫度計 B.估計被測液體的溫度 C.讓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 D.取出溫度計 E.等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F.整理實驗儀器 正確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 3.兩支讀數都是 38 ℃的體溫計,沒有甩就直接用來測量體溫是 37 ℃和 39 ℃的兩個人的體溫,這兩支體溫計的讀數分別是 ( )。 A.37 ℃,39 ℃ B. 37℃,38 ℃ C.38 ℃,39 ℃ D. 39 ℃,39 ℃ 4. 對于 0 ℃的水和 0 ℃的冰,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0 ℃的水比 0 ℃的冰冷 B.0 ℃的水和 0 ℃冰冷熱程度相同 C.0 ℃的冰比 0 ℃水冷 D.無法比較答案 1.乙,甲,0.1℃ ,38.5℃ ,-7 ℃ ,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 2 BACEDF;3 C;4 B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 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初步掌握溫度概念, 溫度計原理和使用方 法。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從物理視角觀察和 解決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這幾個題目屬于基礎題, 目的是幫助同學們進一步掌握溫度的概5念、溫度計的原理和測量液體溫度的方法,了解體溫計和實驗室 溫度計的差別等。通過練習題,讓學生把握本節重點,克服難點。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 (B 組)題量 1 題 完成時長 5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有一支讀數不準確但刻度均勻的的溫度計。當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時讀 數為 2℃ ,放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時讀數為 97℃ ,用這支溫度計 測一杯熱水的溫度時讀數為 59℃ ,這杯水的實際溫度應該是多少?答案 t= (59-2)× ≈60℃作業評價 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 然”。 □優秀 □良好 □合格能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簡單 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本題就是在考察學生會使用溫度計測液體溫度的基礎上,進一步 考察學生對于溫度計工作原理的掌握情況。知其然,更應該知其 所以然。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四) 實踐作業——制作:材料 吸管、帶有橡皮塞的小藥瓶、紅墨水,大容器和冷、熱水。步驟 (t1)) (-)1. 小藥瓶中裝滿紅墨水。 2. 把吸管從瓶塞中穿過去,做好密封,不能漏氣。 3. 用這個帶有吸管的瓶塞把瓶子緊緊塞住,不能漏氣。 4. 把該“溫度計”放入較大的容器中,讓容器中的冷水 浸沒小藥瓶,用標準溫度計量出冷水的溫度 t1,并在吸 管內液面處做上標記。 5. 把該“溫度計”放入較大的容器中,讓容器中的熱水 浸沒小藥瓶,用標準溫度計量出熱水的溫度 t2,并在吸 管內液面處做上標記。 6. 把吸管上兩個標記之間平均分成 n 份,則每一份就是 (t2 /n 攝氏度。觀察分析 1.冷水和熱水中吸管內液面的高度變化,說明________________。 2.結合溫度計工作的原理,思考寒冷的冬天為什么要給自來水管 做好保暖措施。作業評價 能獨立按步驟完成制 作 □優秀 □良好 □合格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 并準確記錄 □優秀 □良好 □合格6基于實驗現象能進行 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作業分析及 設計意圖 通過小制作,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培 養動手、動腦的能力。同時,在自制溫度計的過程中,加深對液 體溫度計原理的理解。第二課時 熔化和凝固( 一) 課前作業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具 體 內容 題 目 播放:唯美雪山叢林間孩子們吹泡泡凝固結冰自然現象景色高清視頻: 大家欣賞美景的過程中思考:美妙的景象是怎么形成的呢?答 案 答案合理即可。作業 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 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 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視頻展示孩子們吹泡泡凝固結冰的自然景色,帶給學生們身臨其境 的感覺,讓大家在欣賞美妙景象的同時,對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有 直觀的認識,形成“凝固”的前概念。作 業 分 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7(二) 課堂作業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具體 內容 題 目 展示圖片,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a)澆鑄工件 (b) 冰凌 (3) 火山噴發 1.以上現象反應的是哪些物態變化過程? 2.物質發生這些物態變化需要什么條件? 3 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和圖中物態變化過程相同?答 案 熔化和凝固。熔化吸熱,凝固放熱。作業 評價 具有探索 自然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 □優秀 □良好 □合格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和 見解 □優秀 □良好 □合格通過現象歸納出“熔 化”和“凝固”的概念。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從自然現象中找到共同點,鞏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并結 合生活中見到的其他同類現象,歸納出熔化和凝固的條件。作 業 分析 難 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 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 (A 組)題量 5 題 完成時長 8 分鐘8具 體 內 容 題 目 1.晶體熔化的條件:一是溫度達到________,二是繼續________熱 量。液體在凝固成晶體的過程中要放出熱量,但溫度________。液 體在凝固成非晶體的過程中________熱量,溫度________。 2.下列物態變化中,屬于熔化的是( ) A.濕毛巾晾干 B. 白糖加水后逐漸化成糖水 C.燒水時水壺周圍冒的“白氣” D.天氣漸暖,江河中的冰逐漸變成水 3.有一種分為三層的恒溫保溫杯,它的內層為導熱材料,中間層有 “特殊物質” ,外層為隔熱材料。當往杯中倒入開水數分鐘后,水 溫降為 50 ℃并能保持較長時間不變。這 種“特殊物質”在 50 ℃時( ) A.一定是固態 B.一定是液態 C.一定是固、液共存狀態 D.以上情況都有可能 4.火鍋里的“凍豆腐”味道鮮美,深得食客們的喜愛。其原因在于 它的內部有許多小孔,這些小孔的形成的原因是 ( ) A.豆腐自身被凍縮了 B.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 C.豆腐被凍后發生化學變化形成的 D.豆腐膨脹形成的 5.把幾塊剛從冰箱取出的冰塊放入盛有常溫純凈水的杯子 中,用筷子攪動冰塊,過一會發現這幾個冰塊居然“粘到 一起”了,如圖所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 ( ) A.水的比熱容較大 B.水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 C.冰的熔化 D.水的凝固答 案 1.熔點,吸收,保持不變,放出,降低;2.D;3.D;4.B;5.D。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 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從物理視角觀察和 解決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 礎知識。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 意圖 把基本的概念、規律,放到具體的物理情境中去考查,在加深對熔 化和凝固相關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又充分貫徹“學以 致用”的教學理念。作 業 難 度 較易 □中等 □較難9分 析 來 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 (B 組)題量 1 題 完成時長 5 分鐘具 體 內 容 題 目 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探究冰熔化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律。 (1)在實驗的過程中,我們沒有使用加熱裝置,而是把裝有碎冰 的容器直接放置在空氣中,這樣做,不 但能使冰塊受熱均勻,而且 冰的溫度升高的也比較_______ (填“快”或“慢”),便于記錄溫 度 。 為 了 使 冰 塊 受 熱 更 加 均 勻 , 還 需 要 進 行 的 操 作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在圖乙所示的坐標紙上畫出了冰熔化 過程中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看圖可知,冰的熔點是_______, 晶體熔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丙顯示的溫度是_______ ℃ ;一個標準大氣壓下,該時刻 容器中的物質 為__________ (填“液態”“固態”或“固液共存狀態”)。 (4)為減小誤差,實驗應選用較大的冰塊還是等量的碎冰塊? _________。實驗中收集多組數據是為了________ (填“A”或“B”)。 A.尋找普遍規律 B.減小實驗誤差答 案 (1) 慢,進行攪拌; (2) 0℃ ,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3) -4 ,固態; (4) 選擇等量的碎冰塊,A。作業 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 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能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簡單的 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 意圖 晶體熔化規律和熔化曲線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這個題目通過 對常見物質“冰”熔化過程的探索,激發學生對其他自然現象的關 心,培養他們樂于探索自然現象的情感、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并 學會用圖像法描述物理變化。作 業 分 析 難 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 源 引用 改編 □原創(四) 實踐作業—— 自主研究石蠟的熔化:材料 鐵架臺、試管、燒杯、酒精燈、溫度計、碎石蠟等步驟 1. 組裝鐵架臺。 2. 試管中放入適量碎石蠟,攪拌器和溫度計,并固定好。 3. 采用水浴法對石蠟進行加熱。104. 觀察加熱的過程中石蠟狀態的變化,并測量記錄溫度的變化。觀察 分析 1. 石蠟受熱后,狀態的變化是:固態 (硬) --變軟--液態。 2. 石蠟熔化過程溫度的變化__________________。 3 比較海波和石蠟在熔化過程的相同和不同點。作業 評價 1、能獨立按步驟完成 探究。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仔細觀察實驗現 象并準確記錄。 □優秀 □良好 □合格3、基于實驗現象能進 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作業分析 及設計意 圖 通過自主探究,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培 養動手、動腦、團隊合作的能力。同時,通過親自參與探究過程, 加深對非晶體熔化特點的理解。第三課時 汽化和液化( 一) 課前作業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活動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在氣球內滴入一些酒精,排凈里面的空氣,把氣球口用繩子系緊, 然后放入熱水中,觀察發生了什么現象?把氣球從熱水中取出, 隨著時間的推移,觀察又會發生什么現象?為什么會這樣呢?答案 放在熱水中,氣球逐漸變大;從熱水中取出,氣球慢慢變小。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 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 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創設真實的物理情境,通過學生的親自參與,引發他們的思考: 熱水中,氣球為什么會變大?冷水中,為什么又變小了呢?是不 是酒精發生了液態和氣態之間的物態變化?從而引出“汽化”和 “液化”的概念。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二) 課堂作業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在剛剛結束的秋收工作中,你和家人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保證家里 的稻子更快曬干?這樣做的依據是什么?答案 本題考察的是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應從兩個方面進行回答:(1). 你是怎么做的? (2) .你為什么要這樣做?最后能用簡潔明了的 物理學語言把上述兩方面描述清楚。11作業評價 樂于思考,具有探索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優秀 □良好 □合格獨立思考,對相關現 象提出自己的見解。 □優秀 □良好 □合格語言組織表達,歸納 總結。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對于農村中學的孩子們而言,晾曬水稻或其他糧食作物是再熟悉 不過的場景了,大家都有親身的體會,也都知道怎么做才能盡快 把糧食曬干。可是,我們為什么這樣做呢,蘊含的物理知識是什 么呢?如何使用簡潔明了的物理學語言把問題描述清楚也是本題 考查的一個方面。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 (A 組)題量 5 題 完成時長 8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1.飄渺的霧,晶瑩的露珠,都是因為夜間溫度比較低,空氣 中的水蒸氣________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太陽出來以后, 這些小水珠又會逐漸消失,是由于發生了________ (填物態變化名 稱)現象 ,這個過程是________熱量的。 2.如右圖所示,當我們用注射器給沸騰 的水打氣加壓時,可以看見,本來已經沸騰 的水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繼續沸 騰 , 這 說 明 : 氣 壓 增 大 時 , 水 的 沸 點 ________;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就是利 用這個原理制成的. 3.使用空調的房間窗戶玻璃上,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都 會出現小水珠.關于這種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冬天,玻璃的內表面出現小水珠;夏天,玻璃的外表面出 現小水珠 B.冬天,玻璃的外表面出現小水珠;夏天,玻璃的內表面出 現小水珠 C.無論冬夏,只有玻璃的內表面出現小水珠 D.無論冬夏,只有玻璃的外表面出現小水珠 4.對以下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初冬,在家里燒開水,水壺的上方會有“白氣”,這些“白 氣”是水蒸氣。 B.把酒精擦在胳膊上,胳膊會感覺很涼爽,這是因為酒精蒸 發時吸收了胳膊上的熱量 C.放在衣櫥里的樟腦丸會逐漸變小直至消失,是因為樟腦丸 蒸發為氣體了 D.隨著溫度的降低,草葉上的露珠,逐漸被一層薄薄的霜取 代,可見,霜是由露變成的。125.如右圖所示實驗裝置,燒杯和試管中裝有初 始溫度相同的液體,現用酒精燈對燒杯下面加熱, 燒杯和試管中液體都不會全部汽化,則下列選項中 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燒杯中液體多一點,試管中的液體就會先沸 騰B.無論液體多少,燒杯和試管中的液體會同時沸騰 C.無論加熱多長時間,試管中的液體都不會沸騰 D.燒杯中的液體先沸騰,試管中的液體后沸騰答案 1.液化 ,汽化,吸收;2.不能,升高,高壓鍋;3.A;4.B;5.C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 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從物理視角觀察和 解決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基 礎知識。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這幾個題目:從生活中的“露珠”、燒水壺上的“白氣”,到“試 管”、“燒杯”,從常見的到不常見的,逐步深入的考查“汽化和 液化”的基礎知識。這種設計,既可以幫助我們解答常見現象產 生原因的疑惑,又把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問 題中去。答疑解難,茅塞頓開的快樂;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的興 奮,在解題的過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 (B 組)題量 1 題 完成時長 5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在進行“水沸騰”實驗的探究活動時, ( 1 ) 小明同學使用的是圖甲所示的裝置,他測出的水的溫度 ______ (選填“偏高” 、“偏低”或“正常”) 。 (2) 圖乙是小紅某時刻記錄的溫度計的示數,此時水的溫度是 (______)℃。 (3)如圖丙所示是兩位同學分別繪制的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 象。由圖象可知:水的沸點是 ______ ℃ ;兩位同學使用了相同 的實驗裝置,但小紅從給水加熱到水沸騰所用時間較長,原因是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觀察水沸騰現象發現,水沸騰時里面的氣泡在上升過程中 _________ ( “由大變小” 、“由小變大”) ,氣泡內放出的水 蒸氣在燒杯內壁_________ (填物態變化名稱) 成小水珠,丁圖中 燒杯內壁的 a、b 兩處中,________處出現的水珠較多,這是因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圖中實驗器材的安裝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 (選“從上到 下 ” 或 “ 從 下 到 上 ” ) 。 甲 丁 兩 圖 中 出 現 的 共 同 錯 誤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偏高; (2) 92; (3) 99,她用的水初溫較低; (4) 由小 變大,液化,a,a 處的溫度更低易于液化; (5) 從下到上,溫 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 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能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簡單 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沸騰”是每個學生都見過,但又“視而不見”的現象,也是汽 化的兩種形式之一,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題目的設計,就 是幫助同學們把我們常見的現象所蘊含的物理知識搞明白,更應 該能把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對具體問題的分析之中。 我們學習知識,就是了答疑解難,更是為了用所學提升生活水平, 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四) 實踐作業——研究:溫度達到沸點,水一定沸騰嗎?材料 鍋、飯盒、水步驟 1. 飯盒里放入適量的水,并把飯盒放入鍋中。 2. 鍋中加入水,保證水的高度高出飯盒中水的高度。 3. 蓋上透明的鍋蓋 (便于觀察) 。 4. 給鍋里的水加熱直至沸騰,仍繼續加熱。 5. 觀察鍋中的水沸騰后,飯盒中水的變化情況。觀察分析 1. 鍋中水沸騰后,雖繼續加熱,但飯盒中的水______________。 2. 與同學交流各自所做的實驗,得出結論:溫度達到沸點水不一 定沸騰。 3. 總結水沸騰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舉一反三,液體沸騰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業評價 1、能獨立按步驟完成 探究。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仔細觀察實驗現 象并準確記錄 □優秀 □良好 □合格143、基于實驗現象能進 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作業分析及 設計意圖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 力。同時,在探究的過程中,加深對液體沸騰的現象、沸騰條件 的理解和記憶。第四課時 升華和凝華( 一) 課前作業題目編號 001 作業性質 實踐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在易拉罐中加入 2/3 的碎冰和 1/3 的食鹽,并混合均勻,然后觀 察易拉罐的底部和外壁有什么變化?這種現象是從何而來的?答案 外表和底部出現霜。水蒸氣遇冷凝華而形成的。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參與度; □優秀 □良好 □合格2、學生對科學探索的 興趣度; □優秀 □良好 □合格3、學生語言組織表達 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自己“制造”出來的現象引入課題,更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 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仔細分析:霜從何而來? 是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由氣體變為固體的嗎?從而順利的引出凝 華和升華的概念。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二) 課堂作業題目編號 002 作業性質 練習作業 完成時長 5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觀察以下各圖,思考討論下面的問題: (1) 窗上的冰花 (2) 干冰15(3) 舞臺上的“云霧” (4) 美麗的“霧凇” 1.以上現象分別是哪種物態變化? 2.這些物態變化是怎么產生的? 3.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和上圖的物態變化是相同的?答案 圖 (1) 和 (4) 是凝華現象,它是物質遇冷直接由氣態變成固態 的過程;圖 (2) 和 (3) 是升華現象,它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 氣態的過程。作業評價 樂于思考,具有探索 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 □優秀 □良好 □合格獨立思考,能對相關 現象提出自己的見 解。 □優秀 □良好 □合格通過對現象的分析, 鞏固升華和凝華的概 念。學會用所學的知 識解釋生活中的物理 現象。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從“升華”和“凝華”的概念學習過渡到: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 活中常見的問題。在鞏固所學基礎知識的同時,還做到了“學以 致用” ,同時又啟發學生去尋找更多的相同問題,把一類問題歸 結為一個問題,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16(三) 課后作業 (A 組)題量 3 題 完成時長 3 分鐘具體 內容 題目 1.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___________ (填物態變化名稱)而形 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為雪在__________ (填物態變化名 稱)時要________熱量,從而使得周圍環境溫度降低。 2.下列現象,屬于升華的是( )A.樟腦丸變小直至消失 B.霧凇的形成C.屋檐下的冰凌 D.冰棒冒的白氣 3.為了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科學家研發出一種神奇的橡皮 ——“激光橡皮” 。在激光的照射下,紙張上黑色的碳粉直接 ________ (填物態變化名稱)為高溫碳蒸氣,字跡消失;經過特殊 的冷卻裝置,高溫的碳蒸氣又________ (填物態變化名稱)成碳粉。 這樣廢舊的紙張和碳粉都重新得到了利用。答案 1.凝華,熔化,吸收;2.A;3.升華,凝華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 實際情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能從物理視角觀察和 解決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掌握升華和凝華的基 礎知識。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從“升華和凝華”的基本現象、基礎知識,到新科技,改變的是 出題的形式,不變的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只有最基本的物理知 識的熟練掌握,才能推陳出新,用知識推動科技進步,用知識改 變社會和生活。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三) 課后作業 (B 組)題量 1 題 完成時長 5 分鐘17具 體 內容 題目 暑假期間長時間晴熱少雨,導致我市大部分地區發生嚴重旱災。 (1)為緩解旱情,我市將在天氣條件合適的情況下進行人工降 雨。人工降雨所用的干冰是二氧化碳氣體被加壓、降溫到一定程 度,____________ (填物態變化名稱)成的像雪一樣的白色固體。 因此干冰在常溫下極易___________ (填物態變化名稱)成為氣體, 同時____________熱量,使水蒸氣遇冷___________成小水珠或凝 華小冰晶,從而落下來形成降雨。 (2)上圖反應的是水循環示意圖. 圖中①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____________,這個過程吸熱。②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______ 或液化,這個過程___________熱量。 (3)為了緩解旱情,我們在 日常生活中就應該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常見的節水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寫一條)答案 (1) 凝華,升華,吸收,液化; (2) 汽化,凝華,放出; (3) 用洗菜水澆花,洗衣服的水沖廁所,隨手關水龍頭等作業評價 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 境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能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簡單 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自然界中的“水循環”是物質在三種常見狀態中變化的縮影,掌 握了“水”的物態變化過程,其他物質的物態變化也就了然于心 了。把“水”的物態變化放到“人工降雨”的背景中,即調動了 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融合“節約用水”意識的培養。學 習知識的過程,也是培養優良習慣的過程。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四) 實踐作業——制作人造雪景:材料 可密封的瓶子、枯樹枝、樟腦丸、酒精燈、鐵架臺步驟 1. 把樟腦丸碾碎。 2. 碎樟腦丸放在瓶子底部,加入枯樹枝,并把瓶子密封。 3. 組裝實驗器材。 4. 用酒精燈對瓶子底部進行加熱。 5. 直到固態的樟腦丸消失,熄滅酒精燈,觀察現象。觀察分析 1. 加熱一段時間后,固態的樟腦丸變成了______________。 2. 停止加熱后,枯樹枝上出現了什么現象? 3. 整個實驗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有哪些? 4. 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現象?18作業評價 1、能獨立按步驟完成 制作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仔細觀察實驗現 象并準確記錄 □優秀 □良好 □合格3、基于實驗現象能進 行簡單分析。 □優秀 □良好 □合格作業分析及 設計意圖 讓學生自己制作并觀看這一在常溫下就能出現的“霧凇” ,真實 可信,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求知欲和好奇心。一系列 親身體驗,加深對“升華”和“凝華”現象和條件的理解和記憶。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檢測內容 物態變化 題量 20 題 完成時間 100 分鐘一、填空題 (每空 1 分,共 22 分) 1.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_________,它的分度值是_________.小明拿一個體溫 計給小梅測量體溫是 36.9 ℃,再給小紅測體溫時沒有甩 (小紅的體溫是 36 ℃), 測量的結果是_________;如果又給小海測體溫時仍沒有甩(小海的體溫是 37.5 ℃), 測量出小海的體溫是_________。 2.液體的汽化有兩種方式,其中蒸發現象只發生在液體_________,而沸騰現 象同時發生在液體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蒸發現象發生的溫度可以是_________ 溫度 , 沸騰現 象 只 能在_________溫度 時才 能 發生; 沸騰 時 比蒸發 時汽化 的 。 _________ 3.我國在航天火箭發射過程中,火箭的頭部與空氣摩擦生熱,可達到幾千攝氏 度的高溫,為了不至于損壞火箭,專家們會用在火箭的頭部涂一種特殊的材料,這 種材料在高溫下會_________并汽化,這兩種物態變化的過程都要_________熱,從 而保護火箭的頭部不會損壞。 4 .在寒冷的冬天 ,教室里 ,窗戶的玻璃上會出現一層小水珠 ,這是因為 。 __________________ 5.我們在夏天放置冬衣時都會在里面放一些樟腦丸.而到了冬天我們去拿衣服 時,發現樟腦丸變小了甚至不見了,樟腦丸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_____。 6.夏天吃冰棍時,能看到冰棍在冒“白氣” ,這是_________現象;如果把高 溫金屬放入冷水中,也會出現“白氣”,這一過程中,水發生了_________和_________ 兩種物態變化;寒冷的早晨我們看到的霜,這是_________現象。 7.液化氣是我們常見的能源,它是在常溫下通過_________的方法,將“氣” 變成液體后,儲存在鋼瓶里的。 8 .下圖是某種物質的溫度變化曲線圖 ,從圖象可知 ,這種物質的熔點是 ________ ℃ ,這種物質熔化過程所用的時間是__________.這種物質是_______ (選 擇晶體或者非晶體)。19二、選擇題 (每小題 3 分,共 30 分) 14 9.關于物質屬性中的晶體和非晶體,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晶體和非晶體都有固定的熔點 B.晶體和非晶體吸收熱量時都可能變成液體 C.晶體和非晶體熔化時都要吸收熱量且溫度保持不變 D.晶體和非晶體熔化時都要先變軟,然后變成粘稠體,最后變成液體 10.某同學在 24℃的室內,將溫度計放入一杯酒精中,當溫度計的示數不再變 化時,將溫度計取出,關于他觀察到的溫度計示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高于 24 ℃ B.先下降,后上升到 24 ℃ C.低于 24 ℃ D.等于 24 ℃ 11.在標準狀況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水的必須達到 100 ℃才能沸騰,同時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B.水在任意溫度下,都可以蒸發 C.水的溫度必須達到 100 ℃才能汽化 D.水吸收的熱量越多沸點就越高 12.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為了喝開水時不燙嘴,而向水面吹氣,下面關于對 這一現象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 ) A.這樣可以把開水的熱量帶走,使水變涼 B.這樣可以加快了水的蒸發,蒸發時吸熱,可以使水變涼 C.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有制冷作用,使水變涼 D.吹出的氣比開水的溫度低,混合后使水變涼 13.冬天為了保存蔬菜,會把 0℃的水和冰分別放入菜窖里,其效果是 ( ) A.用 0℃的冰好 B.用 0℃的水好 C.都一樣 D.無法確定 14.下列所描述的現象中屬于凝華的是; ( ) A.冬天的早晨出現的霜 B.秋季早晨出現的露水 C.打掃衛生后灑過水的地面變干 D.早晨的濃霧 15. 以下物態變化過程中,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所有的固體吸收熱量,由固體變成液體時溫度保持不變 B.所有的物體放出熱量時溫度都要降低 C.冰的手感比水涼,是因為水的溫度一定比冰的溫度高 D.蒸發對溫度沒有要求,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 16.已知水銀、煤油、酒精的凝固點分別為-39 ℃、-30 ℃、-117 ℃,要在南 極 地 區 可 以 正 常 測 量 溫 度 (南 極 最 低 氣 溫-80 ℃ ) , 應 該 選 用的 溫 度 計 是 ( ) A.煤油溫度計 B.酒精溫度計 C.水銀溫度計 D.煤油溫度計或水銀溫度計2017.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霧和露都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C.用久的燈泡鎢絲變細是升華現象 D.夏天打開冰箱門看到的“白氣”,是從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氣 18.關于熱脹冷縮現象,下列做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冬季從戶外拿進屋內的玻璃杯,可以馬上倒入開水 B.往儲油罐中灌油時,不能灌得太滿 C.長距離輸送暖氣的管道,裝有Ω形的伸縮管 D.鐵軌接頭處留出一定的縫隙 三、實驗題 (第 19 題 8 分,第 20 題 10 分,共 18 分) 19.如下圖所示,某種物質在標準氣壓下加熱的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 象,根據圖象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 這物質是什么? (2) 在 AB、BC、CD、DE各段,該物質處于什么狀態? (3) 在 BC段與 DE段,該物質的溫度為什么不變? (4) 該物質的熔點和沸點各是多少? 20.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鮮的一個方面,為了探究影響蔬菜和水果水分散 失快慢的因素,有 A、B、C 三組同學各自做了研究實驗。圖 7 是他們所做實驗部分 情景示意圖(實驗材料是均勻剖開的胡蘿 卜) 觀察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 這三組實驗中,研究方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組(填組別字母),這種實 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 請選擇一組研究法正確的實驗來描述一下實驗過程。21實踐作業 自制一個簡易冰 箱 完成時間 一周21.利用身邊的材料, 自制一個簡易的食品儲存裝置。 (1)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優缺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一、填空題 1.35℃~42℃,0.1℃,36.9℃,37.5℃ 2.表面,表面,內部,任何,沸點,劇烈 3.升華,吸 4.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著在玻璃上 5.升華 6.液化,汽化,液化,凝華 7.壓縮體積 8.48 ℃,5 min,晶體 二、選擇題 9.B 10.B 11.B 12.B 13.B 14.A 15.D 16.B 17.D 18.A 三、實驗題 19. (1) 水 (2) AB段是固態,BC段是固液共存,CD段是液態,DE段是液態 (3) BC段是熔化過程,吸收熱量溫度不變;DE段是汽化過程, 吸熱沸騰,但溫度保持不變。 (4) 熔點是 0℃,沸點是 100℃ 20. (1) A、C,控制變量法 (2) 根據情況合理打分2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