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聲現象》單元作業整體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物理 八年級 第一學期 人教版 聲現象單元組織方式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第二章第一節2 聲音的特性 第二章第二節3 聲的利用 第二章第三節4 噪聲和樂音 第二章第四節二、課時作業 第 1 課時作業(一)課前作業題目1. 收集生活中的聲音,說一說是哪些物體在發聲。2. 制造一個聲音,并介紹這個聲音是如何產生的。答案答案合理即可(二)課堂作業題目1. 課堂上展示下列聲音,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問題(1)這些現象中是哪些物體在發聲?(2)它們發聲時有什么共同特點?2. 請同學們朗誦以下詩句,并思考詩句中所蘊含的物理中的聲現象。答案第 1 題(1)聲帶,管內空氣柱,哨子內空氣,鼓面,琴弦(2)共同點:都在振動第 2 題可供參考的答案:聲音是由物體(路人的聲帶)振動產生的。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路人問路的聲音通過空氣傳入人耳)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怕得魚驚不應人)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作業性質 練習時長建議 每題 3-4 分鐘作業評價 1. 善于觀察,獨立思考, 對于相關聲現象有自己 的觀點。 □優秀 □良好 □合格2. 通過生活中的聲現象 能夠總結聲音的產生。 □優秀 □良好 □合格3. 學生的語言表述的簡 潔、嚴謹性。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第 1 題在課堂上用相應的實物創設實際的發聲情境, 激發學生興趣, 同時讓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同時所創設的這些情境都 是比較容易觀察到聲源發聲時在振動,便于總結聲音的產生規律。 第 2 題將物理與古詩聯系起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從物理的角 度理解這首詩,達到學科融合的目的,結合詩句的情境更有利于學 生理解聲音的傳播條件。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較易 □中等 □較難(三)課后作業1. 在敲響大古鐘時, 有同學發現, 敲擊大鐘后大鐘“余音未止”,其主要原 因是( )A. 鐘聲的回聲B. 大鐘還在振動C. 鐘振動停止了而空氣還在振動D. 人的聽覺發生了“延遲”2. 下面的幾句話中, 不正確的是( )A. 把耳朵在課桌上可以聽到同桌寫字聲音,說明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B. 花樣游泳運動員在水面下可以根據岸上的音樂作出一致的動作,說明聲 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C. 太空艙內宇航員可以直接交流,說明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D. 用正在發音的音叉抵住牙齒, 也能聽到聲音,說明聲音可以在骨骼中傳 播3. 如圖,將豎直懸掛的小球靠近正在發聲的音叉,發現小球被彈開,說明 音叉發聲時在______,這里用到的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如果我們想證明擊 鼓時鼓面也在振動,最好的做法是 。4.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人聽到的笛聲是由_______傳播 到詩人耳中的。另外, 在水中的魚能被它們喜歡的聲音吸引, 表明______也能傳 聲。5. 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常常利用回聲來測量距離。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還走不到, “望山跑死馬”就是這個道理。距離有多遠呢?不妨請“應聲阿哥”來幫個忙:對著高山喊, 聽一下回聲, 記下兩聲之間的時間間隔, 就可以估計距離。如果一個人對著一座高山呼喊,經過 10s 后聽到回聲,那么我們可以斷定高山距人約為_______m。利用這種方法_____ (“能”或者“不能”)用來測月球上兩山之間的距離, 理由是:_____ ______。6. 假期期間, 小王開車去我市的文化名山敬亭山游玩, 在某段路上沿直線勻 速向前方的峭壁行駛,在距峭壁 700m 處小王鳴笛,汽車直線向前行駛 40m 后, 司機剛好聽到剛才鳴笛的回聲,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 340m/s。求:(1)司機聽到回聲時與鳴笛時的時間間隔;(2)汽車的行駛速度.7. 制作一個可以發聲的小樂器。答案1. B 2. C 3. 振動、轉換法、在鼓面撒紙屑(此空答案言之成理即可)4. 空氣、液體 5. 1700m、不能、真空不能傳聲6. (1)(聲t聲=s聲=1360m=4s)s =2 × 700m 40m = 1360m(v340m)聲(2)t車 =t聲 =4s(=s車=40m10 /)v車 t車 4s = m s7. 只要學生展示的自制的能夠發聲的物品都可以稱為小樂器作業性質 課后鞏固練習時長建議 10 分鐘作業評價 1.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 際生活情景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 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單 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3.解題格式嚴謹、規范。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利用樂器發聲的生活情景練習學生對本節知識點的掌握。將學生課 堂所學知識自覺的延續到課下,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 意識,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第 2 課時作業(一)課前作業題目1. 聲音的特性有哪些?2. 音調和頻率有什么樣的關系?3. 響度和振幅有怎樣的關系?除了和振幅有關外,還與什么因素有關?4. 教室外面有兩名同班同學在講話,你能區分是哪兩位學生嗎?你是如何 區分的呢?答案1. 音調、響度、音色2. 物體振動的越快,頻率越高,音調越高。3. 振幅越大, 響度越大; 響度除了和振幅有關之外, 還與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4. 能;通過音色。作業性質 基礎知識時長建議 3-4 分鐘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的完成程度。 □優秀 □良好 □合格2.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程度。 □優秀 □良好 □合格3.解題格式嚴謹、規范。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 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的物理觀念和科學思維, 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二)課堂作業題目1. 我們能夠區分小提琴和笛子發出的聲音,是因為他們的 不同。2. 保持鋼鋸條伸出的長度不變, 用手撥動鋼鋸條, 鋼鋸條由于_____ 發聲,用的力越大, _____越大,改變鋼鋸條伸出桌面的長度,會使 聲音的_____發生改變。 (填聲音的特性).本實驗中用到的研究問題 的方法是____________。3. 琴聲悠揚,歌聲嘹亮。我們的世界充滿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用手撥動琴弦發聲,是因為琴弦在振動B. 高聲唱國歌,其中“高”指的是音調高C. “聞其聲而識其人”,是根據響度來辨別的D. 太空中的宇航員相互交談,是通過真空傳播聲音4. 晚上, 爸爸對小明說“請把電視聲音調小一點, 不要影響鄰居休息”。這 里“調小”的是聲音的( )A. 音色 B. 音調 C. 響度 D. 速度答案1. 音色 2. 振動;響度;音調;控制變量法 3. A 4. C作業性質 練習時長建議 5 分鐘作業評價 1.學生對于基礎物理知識 □優秀 □良好 □合格的理解、鞏固和應用能 力。2.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釋 生活中的聲現象。 □優秀 □良好 □合格3.解題格式嚴謹、規范。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時激發學生興趣,樂于探索生活現象 和身邊的物理道理;鞏固在課堂中學習的物理知識。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三)課后作業1. 聽音樂時能聽出是什么樂器,依據的是( )A. 樂器發出聲音的單調 B. 樂器發出聲音的響度C. 樂器發出聲音的音色 D. 節拍 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擴音器擴大的是聲音的響度B. 有些動物能夠聽到人類聽不到的聲音C. 只要聲音的頻率在 20Hz 到 20000Hz 之間, 人耳都能聽到D. 模仿他人唱歌是模仿他人的音色3.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主要改變聲音的______ ;實驗時用力越大,聽到的鼓聲越響,觀察到撒在鼓面的小紙屑跳得越高,由此可得結論:_________________4. 演奏二胡時, 不斷調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壓位置是為了改變聲音的_ _。5. 一則公益廣告說到“有禮,不要聲高”提醒我們在公共場所應該控制聲音的__ __。6.閱讀教材 36 頁, 科學世界部分, 了解中國古代大型打擊樂器, 請你說一說如何改變編鐘發聲的音調和響度?(第7題圖)第 6 題圖第 8 題圖7. 小明同學受到編鐘的啟發,自制了水瓶編鐘,如圖所示,用相同力度敲 瓶子時, 瓶內水越高, 發聲的 (“響度”或“音調”)越 ;如果改為用相 同力度吹瓶子時,瓶內水越高,音發聲的 (“響度”或“音調”)越 。8. 小明同學自制樂器時,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個活塞。用水 蘸濕棉花后插入兩端開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 可以發出悅耳的 哨音。上下推拉“活塞”,聲音的_____就會改變。9. 試著在班里舉行的小型音樂會上用自己制作的樂器進行演奏,看看誰的 樂器有新意,誰演奏得好,說說你的樂器的物理原理。答案1.C 2.C 3.響度、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4.音調 5.響度 6.音調:用相同力度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編鐘越大音調越低。響度:用不同的力度敲擊同一個編鐘,力度越大,響度越大。7.音調 低;音調 高 8.音調 9.結合自己的小樂器,言之成理即可作業性質 練習時長建議 12 分鐘作業評價 1.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 際生活情景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 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單 的實際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3.解題格式嚴謹、規范。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意識,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激 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第 3 課時作業(一)課前作業題目1. 收集生活和生產中有哪些器材和事例是利用聲音傳遞能量和信息的。2. 思考我們還可以如何利用聲音傳遞能量和信息。答案答案合理即可作業性質 實踐活動時長建議 不限作業評價 1. 小組成員的參與程度。 □優秀 □良好 □合格2. 對科學探究的感興趣程度。 □優秀 □良好 □合格3. 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查閱資料, 讓學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 體會從生活走向物理, 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科學理念。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二)課堂作業題目1. 下列圖中,主要描述聲音能夠傳遞能量的是( )A.探測海深 B.敲瓶底橡皮膜火焰搖動 C. 回聲定位 D.超聲波探查橡皮膜2. 在飛機失事搜尋過程中,各國艦船在定位和測量海深時都要用到超聲測 位儀, 它是利用聲音可以在______ 中傳播來工作的。同時也說明了聲音可以傳遞 ______ 。若海水的深度是 7.5km,聲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 1500m/s,則需經過 ______s 才能接收到信號。3. 上課鈴響了, 同學們迅速走進教室, 說明聲波可以傳遞____________ (選 填“信息”或“能量”),聲波通過______傳到同學們的耳朵中。4. 閱讀教材 40 頁科學世界,想一想回音壁、三音石用到了哪些聲學知識。答案1. B 2. 空氣 信息 5 3. 信息 空氣4. 聲音可以反射,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作業性質 練習時長建議 8 分鐘作業評價 1.善于觀察, 獨立思考, 能區 分是傳遞能量還是傳遞信息。 □優秀 □良好 □合格2.通過生產中的事例, 了解實 際運用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優秀 □良好 □合格3.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歸納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作業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分析 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三)課后作業題目1. 如圖是警察利用無人機對行人“喊話”時的情景,該情景能說明( )A. 聲音只能向一個方向傳播B. 聲音的響度與距離無關C. 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D. 聲音不能傳遞信息2. 小明家購置了一臺超聲波洗碗機。餐具放進洗碗機水槽中,超聲波穿過水對餐具內外表面、狹縫等部位進行有效清洗,洗碗機發出的超聲波( )A. 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B. 只能在水中傳播C. 傳播速度是3 × 108 m/s D. 不能傳遞能量3. 如圖所示,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敲擊鼓面,鼓面上的泡沫顆粒跳動,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B. 從玻璃罩里向外抽氣的過程中鈴聲逐漸減小,說明聲的傳播需要介質C. 8 個相同玻璃瓶裝不同高度的水,敲擊它們時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D. “遼寧號”航母的起飛引導員佩戴有耳罩的頭盔,這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4. 海豚能夠發出超聲波,老虎能夠發出次聲波。下列關于超聲波和次聲波 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超聲波聽起來比較高亢B. 次聲波聽起來比較低沉C. 次聲波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D. 超聲波可以傳遞信息但不能傳遞能量5. 下列事例中利用聲傳遞能量的是( )A. 通過聲學儀器接收到的次聲波判斷地震的方位B. 利用超聲導盲儀探測前進道路上的障礙物C. 利用超聲波排除人體內的結石D. 利用超聲波給金屬工件探傷6. 海上發生風暴時會產生次聲波,次聲波在空氣和海水中傳播的速度比風 暴移動的速度大。次聲波接收處理設備就是利用這一特點提前感知、預報海上風 暴,從而為漁業、航海等服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次聲波不能傳遞信息B. 次聲波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C. 次聲波在海水中比空氣中傳播得慢D. 次聲波的頻率太高,人耳聽不見7. 關于聲現象及聲的利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超聲波清洗機利用了聲波傳遞信息B. 地震時,聲學儀器接收到的是超聲波C. 學習時,響亮的廣場舞音樂聲對同學們來說是噪聲D. 根據音調可以分辨出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8. 聲音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以下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雨滴落在地面上會發出聲音,說明物體不振動也可以發聲B. 用超聲波可擊碎人體內“結石”,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C. 市區內“禁鳴喇叭”是在聲音傳播的過程中減弱噪聲D. 用聲吶探測海底深度,是因為超聲波比次聲波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大9. 考場內翻閱試卷的聲音是由紙張的________產生的。倒車雷達利用___(填 “超聲波”或“次聲波”)探測障礙物,幫助司機倒車。答案1.C 2.A 3.C 4.C 5.C 6.B 7.C 8.B 9.振動 超聲波作業性質 練習時長建議 10 分鐘作業評價 1.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 生活情景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釋 有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 問題。 □優秀 □良好 □合格3.學生解題格式嚴謹、規范。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意識,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激 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第 4 課時作業(一)課前作業收集生活中你喜歡聽的聲音和不喜歡聽的聲音, 并帶到課堂上和大家分享吧。答案答案合理即可作業性質 實踐活動時長建議 不限作業評價 1. 小組成員的參與程度。 □優秀 □良好 □合格2.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感興趣 程度。 □優秀 □良好 □合格3.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觀察真實的聲現象的生活情景,讓學生樂于探索日常生 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善于觀察,善于總結規律。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二)課堂作業說一說現在我們的課堂上哪些聲音是噪聲?如何控制這些噪聲?答案答案合理即可, 噪聲的控制要從噪聲的產生、噪聲的傳播和防止噪聲進入人耳三個途徑回答。作業性質 小組合作時長建議 5 分鐘作業評價 1.小組成員的參與程度。 □優秀 □良好 □合格2.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感興趣 程度。 □優秀 □良好 □合格3.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觀察課堂上的噪聲, 讓學生自覺的規范自己的課堂言行, 從而實現從物理走向生活的目的。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三)課后作業1.下面關于樂音和噪聲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樂音悅耳動聽,給人以享受;噪聲使人煩躁不安,有害于健康 B.樂音是樂器發出的聲音;噪聲是機器發出的聲音C.樂音的振動遵循一定的規律;噪聲的振動雜亂無章,無規律可循 D.樂音有時可能是噪聲2.在醫院、學校和科學研究部門附近, 有如圖所示的禁鳴喇叭標志, 在下列方法中,與這種控制噪聲的方法相同的是( )A.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 B.在道路旁設置隔聲板C.上課時關閉教室的門窗 D.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3. “掩耳盜鈴”是大家熟悉的成語故事。從物理學角度分析, 盜賊所犯的錯誤是:既沒有阻止聲音的______ ,又沒有阻止聲音的______。4. 請調查某節自習課教室內的噪聲情況,并記錄如下:時間: 年 月 日 : 至 : ,地點: 自習室聲音情況記錄:a.b.c.d.e.(1)根據該記錄,對于正在寫作業的你而言,是噪聲的有_________。(選填字母符號)(2)以該記錄為背景,請你對控制教室內噪聲提出建議或方案(不少于二 條)5.說一說如何合理的使用自制小樂器。答案1.B 2.D 3.產生,傳播4. 調查報告根據實際情況填寫即可,根據調查報告,從噪聲的產生、噪聲 的傳播和防止噪聲進入人耳三個途徑回答,言之成理即可5. 從噪聲的產生、噪聲的傳播和防止噪聲進入人耳三個途徑回答,言之成理即可。作業性質 練習時長建議 10 分鐘作業評價 1.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生 活情景聯系起來。 □優秀 □良好 □合格2.能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釋有 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 題。 □優秀 □良好 □合格3.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優秀 □良好 □合格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觀察自習課的噪聲, 讓學生自覺的規范自己的課堂言行, 進行習慣教育的滲透。作業 分析 難度 較易 □中等 □較難來源 引用 改編 □原創七、單元質量檢測作業檢測內容:聲現象 題量: 13 完成時間: 30 分鐘一、選擇題(每題 3 分,共 15 分)1. 關于圖中的聲現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甲 乙 丙 丁A. 甲中敲打鼓面,附近的燭焰跳動,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B. 乙中車間工人佩戴耳罩,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C. 丙中彈吉它時,增大撥動弦的力度可以增大聲音的響度D. 丁中抽出罩內空氣,聽到鐘聲音變小,說明發聲體振動減弱2. 十四個無聲世界的孩子在中央電視臺《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 用一個“啊” 字唱出了“整個春天”。嘉賓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對方的喉結附近正在相互感知發出 “啊”。用這種方式讓聽不到聲音的孩子感知到發出“啊”,這是利用了( )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B.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的C. 固體傳聲比氣體快 D.聲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覺3. 如圖所示為音叉共鳴實驗: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擊其中一 個音叉, 另一個未被敲擊的音叉也會發出聲音, 此現象可以說明( )A.聲音能夠傳遞能量 B.聲音傳播不需要介質C.聲音傳播不需要時間 D.物體不振動也可產生聲音 4.中華古詩詞、俗語中蘊含著豐富的聲學知識,下列有關理解正確的是 A.“誰家玉笛暗飛聲”中的笛聲由笛管的振動產生B .“響鼓還要重錘敲”說明聲音的音調與振幅有關 C.“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響度來辨別的 D.“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說明聲音可傳遞信息5. 通常人們會從噪聲的產生、傳播及接收三個環節控制噪聲。下列措施中, 屬于在產生環節控制噪聲的是( )A.臨街的房屋安裝隔音玻璃 B.學校附近禁止汽車鳴笛 C.在高噪聲環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裝隔聲板二、填空題(每空 3 分,共 36 分)6. 學習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后,小明同學做了以下小結。(1)悠揚的笛聲是 振動產生的。(2)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 (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在 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在月球上,聲音不能傳播的原因是 。7. 在我國古詩詞中有很多描述聲音的優美詩句, 如“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 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______ (選填“響度大”“音調高”或“音色不同”);中考期 間的考場周圍設有禁止鳴笛的標志, 這是從______處減弱噪聲; 小轎車倒車雷達 的探頭是利用______傳感器工作的。(選填“電磁波”或“超聲波”)8. 如圖,水面上兩船相距 15km,實驗員在一條船上敲響水里的一口鐘,同時點燃船上的火藥使其發光;另一條船上的實驗員在看到火藥發光后 10s,通過水里的聽音器聽到了水下的鐘聲。根據這些數據計算聲音在水中傳播的速度為________m/s。9.如圖,實驗用的音叉上通常刻有一個數值,表示該音叉所產生聲音的頻率。此數值越大的音叉,敲擊時發出聲音的________越高。10.小強酷愛音樂, 在音樂課上他自彈自唱不斷移動手指按壓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 這是改變吉他聲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 色”), 他“美妙”的歌聲和吉他聲是通過 傳到同學們的耳朵中;自習課上 他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此時他“動聽”的歌聲屬于 (選填“樂音”或“噪音”)。11.如圖, 在一些鬧市區, 常會看到的監測設備, 顯示屏上的數據(65.7 分貝)反映的是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三、計算題(12 題 6 分, 13 題 6 分, 14 題 7 分,共 19 分)12.一人站在兩座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峽谷之中,在他擊掌后,分別在 0.4s 和 1.4s 聽到回聲,若聲音在 1s 內傳播 340m,則此峽谷的寬度是多少?13. 交通法規定,小汽車在高速路上速度不得超過 120km/h,如何知道汽車 是否超速呢?人們想出了使用超聲波測速的方法,如圖所示,當車運動到 A 點 距離測速儀 740m 時,測速儀會向該車發出超聲波, 超聲波運動到 B 點與車相遇 并返回,超聲波從發出到返回至測速儀一共用了 4s 的時間,已知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 340m/s,請問該車是否超速?14. 學過“聲現象”這一章后,請結合學過的知識,再加豐你豐富的想象,寫 一篇無聲的世界”或類似題目的科學作文。序號 類型 對應單元 作業目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 時間了 解 理解 應用1 選擇題 1 √ 容易 選編 30 分鐘2 選擇題 1 √ 容易 改編3 選擇題 2 √ 中等 選編4 選擇題 1 √ 容易 改編5 選擇題 3 √ 中等 選編6 填空題 2 √ 較難 改編7 填空題 1 √ 中等 選編8 填空題 4 √ 容易 選編9 填空題 4 √ 中等 選編10 填空題 1 √ 容易 改編11 填空題 4 √ 中等 選編12 計算題 2 √ 容易 改編13 計算題 4 √ 較難 改編14 實踐作業 4 √ 中等 改編作業分析作業時長: 30 分鐘。單元質量檢測作業系統復習本章所學習的幾個重點知識即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 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 了解聲音靠介質傳播, 認識聲 音在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明白樂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關 注學生是否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這部分作業關注學生對概念的理 解,恰當考查知識與技能。評價設計優秀:全對或者錯 3 個。良好:錯題控制 3 個以內(包含 2 個)。其他: 如果出現 3 個以上的錯誤, 說明學生對本節知識點掌握不熟練, 需要 根據題目單獨輔導,作業可不批注等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