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期末知識點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期末知識點復習-2023-2024學年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

資源簡介

第一章機械運動
期末必考
1、知道參照物的概念,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時相對的;
2、理解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并且能夠運用速度公式解決問題;
3、理解路程—時間圖象。
【知識網絡】
【考點梳理】
考點一 、 機械運動
1、概念:在物理學中,我們把物體位置隨時間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要點詮釋:
  (1)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做機械運動,機械運動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運動形式。
  (2)判斷物體是否做機械運動關鍵是看物體是否發生“位置的變化”。
2、 參照物
  描述物體的運動,判斷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是運動還是靜止),需要選定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就叫做參照物,參照物是我們假定為不動的物體。如果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我們就說物體是運動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我們就說物體是靜止的。
要點詮釋:
(1)參照物可以選取研究對象以外的任何物體,它既可以是運動的也可以是靜止的,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2)同一物體,由于參照物選擇不同,對其運動狀態的描述也往往不同。
  (3)通常我們研究地面上物體運動的情況較多,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常選地面或相對于地面靜止的物體的參照物。
  (4)如果處在運動的物體中,人們描述物體的運動時,一般習慣選擇運動物體本身作參照物。如人坐在行駛的火車上,一般會選火車為參照物來描述其他物體的運動情況。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我們平常所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所選的參照物而言的。
 要點詮釋:
  (1)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是運動的,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
(2)判斷物體運動或靜止的方法:選定參照物,分析被研究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
考點二、直線運動
1、勻速直線運動
(1)物體沿著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2)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
①勻速直線運動是運動狀態不變的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②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物體的運動方向和運動快慢都保持不變。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時間內和任意一段路程內速度都是相等的。
2、 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的物體運動一定快。
要點詮釋:
(1)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物體運動越快速度越大;物體運動越慢,速度越小。
(2)定義: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s表示物體通過的路程,t表示物體通過相應路程所用的時間,v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矢量,只是說某物體的速度是10m/s,不能夠全面表示物體的運動情況,,要想全面反映物體的運動還要說明它是向什么方向運動的。
  (4)速度的單位及換算關系:國際單位:米/秒()
               常用單位:千米/小時()
    換算:1m/s=3.6km/h
3、勻速直線運動的圖象
圖象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學里經常用到。
要點詮釋:
  1、s-t圖象:用橫坐標表示時間t,縱坐標表示路程s,就得到了物體運動的s-t圖象,如下圖(1)所示是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象。
  2、v-t圖象:用橫坐標表示時間t,用縱坐標表示速度v,就得到了物體運動的v-t圖象,如下圖(2)所示是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
              
第二章 聲現象
【考綱要求】
1、知道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2、知道樂音的三要素;
3、知道噪音的危害和控制。
【知識網絡】
【考點梳理】
考點一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1、聲音的產生: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物體只有振動才能發聲。
2、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3、骨傳導: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把這種傳播方式叫做骨傳導。
要點詮釋:
1、發聲的物體一定在振動,但振動的物體不一定發聲,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音的傳播速度決定于介質的性質,相同的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不同的聲音在
同一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聲音在15℃中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3、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我們就聽到了聲音。
考點二、聲音的三個特性:【高清課堂:聲現象復習 樂音的三要素】
1.音調:指聲音的高低,它是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2.響度:指聲音的大小,它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和距發聲體的距離有關,距離越大,響度越小。
3.音色:指不同發聲體發出的聲音特色,不同發聲體在音調和響度相同的情況下, 音色是不同的,音色由發聲體本身的性質決定。
要點詮釋:
1、超聲波:把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音稱為超聲波。超聲波的波長短,在均勻介質中能沿直線傳播,應用于探傷、測距、測厚、醫學診斷和成像。
2、次聲波:通常把頻率低于20Hz的聲音稱為次聲波。火山爆發、激光、地震、海嘯、臺風、核爆炸、
火箭發射等現象都會產生次聲波。次聲波頻率低,其最顯著的特點是傳播距離遠,不容易被吸收。如:
印度尼西亞的喀拉喀托火山爆發時,產生的次聲波繞地球三圈傳播了十幾萬米。次聲波速度大于風暴的
速度,可以檢測風暴。但是有的次聲波對人體有害。
考點三、噪聲的危害及控制
1、噪聲:
(1)從物理學角度: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產生的;
(2)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2、噪聲的控制:防止噪聲的產生;阻斷噪聲的傳播;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要點詮釋:
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考點四、聲的利用
1、聲與信息:蝙蝠利用超聲波探測飛行中的障礙和發現昆蟲;利用聲吶探測海深、魚群。
2、聲與能量:聲波可以用來清洗鐘表等精細的機械;外科醫生可以利用超聲振動除去人體內的結石。
第三章 物態變化
【考綱要求】
1.知道溫度計原理,會使用溫度計測溫度;
2.知道六種物態變化現象,能正確區分;
3.知道熔化、汽化、升華過程要吸熱,凝固、液化、凝華過程要放熱;
4.知道晶體與非晶體的區別;
5.知道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6.知道液化有兩種方法:加壓和降溫。
要點一、溫度、溫度計
1、溫度: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2、單位:常用的單位是攝氏溫度,單位名稱:攝氏度,可以表示為“℃”。
3、溫度計原理: 常用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4、使用溫度計做到以下點:
(1)使用前“三觀察”:零刻線、量程、分度值;
(2)溫度計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3)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4)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溫度計仍與待測物體緊密接觸。
要點詮釋:1、規定: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攝氏度,記為0℃;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是100攝氏度,記為100℃,0℃和100℃間有100個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來工作的,必須保證液體不凝固、不汽化;體溫計使用時不“甩一甩”,會造成溫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溫不準高溫準”。
要點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固態熔化變液態,過程吸熱;液態凝固變固態,過程放熱。
2、晶體和非晶體:
(1)晶體:有些固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卻保持不變,這類固體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如:冰、海波、各種金屬。
(2)非晶體:有些固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上升,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如:蠟、松香、玻璃、瀝青。
3、熔點和凝固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晶體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
4、晶體熔化的條件:(1)達到熔點(2)繼續吸熱
要點詮釋:1、同種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2、晶體熔化過程的特點:吸熱,內能增大,但溫度不變。
3、晶體熔化凝固圖象:
圖中AD是晶體熔化曲線圖,晶體在AB段處于固態,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在BC段是熔化過程,吸熱,但溫度不變,處于固液共存狀態,CD段處于液態,吸熱溫度升高,熔化時間t1~t2;而DG是晶體凝固曲線圖,DE段于液態,EF段是凝固過程,放熱,溫度不變,處于固液共存狀態。FG為固態放熱溫度降低,凝固時間t3~t4。
要點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液態汽化變氣態,過程吸熱;氣態液化變液態,過程放熱。
2、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①液體溫度高低②液體表面積大小③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2)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3)各種液體沸騰時都有確定的溫度,這個溫度叫做沸點。
(4)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熱。
3、液化的兩種方法:(1)降低溫度(2)壓縮體積
要點詮釋:1、汽化與液化互為逆過程,汽化吸熱,液化放熱。
2、蒸發和沸騰的異同:
汽化方式 異同點 蒸發 沸騰
不同點 發生部位 液體表面 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
溫度條件 任何溫度 只在沸點時
劇烈程度 緩慢 劇烈
相同點 都屬于汽化現象,都是吸熱過程
要點四、升華和凝華 1、升華和凝華:固態升華變氣態,過程吸熱;氣態凝華變固態,過程放熱。
2、現象:(1)升華:冰凍的衣服變干、雪堆沒有熔化變小、燈絲變細、衣柜里的衛生球變小、干冰升華、碘升華、固體清香劑消失等。
(2)凝華:冬天窗戶上的冰花、霜、霧凇等都是凝華。
要點詮釋:1、升華吸熱,有制冷作用;凝華放熱。升華和凝華互為逆過程。
2、升華是指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在此物態變化中并不存在液態;凝華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在此物態變化過程中沒有經過液體。
第四章 光現象
【考綱要求】
1、理解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及其應用,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2、掌握光的反射規律及其應用,知道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3、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和原因,知道實像和虛像的概念;
4、掌握光的折射規律,理解其應用;
5、知道光的色散的相關內容;
6、認識紅外線及其作用,認識紫外線及其作用。
【知識網絡】
【考點梳理】
考點一、光的傳播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2、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線:為了表示光的傳播情況,我們通常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做光線。
4、光的傳播速度:真空或空氣中c=3×108m/s。水中為真空中的3/4,玻璃中為真空中的2/3。
要點詮釋:
1、光源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沿直線傳播的應用及現象:(1)激光準直;(2)影子的形成;(3)日食月食的形成;(4)小孔成像。
3、光年:光在真空中1年內經過的距離。光年是距離單位,常用來表示天體間的距離。1光年=9.46×1015m。
考點二、光的反射及其應用
1、“一點”、“二角”、三線”:O為入射點;i和r分別是入射角和反射角,AO、NO、OB分別是入射光線、法線和反射光線。
2、光的反射規律是: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鏡面反射:平滑的表面對光線的反射叫鏡面反射。
4、漫反射:粗糙的表面對光線的反射叫漫發射。
5、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線射到鏡面上發生反射,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在鏡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圖所示S為光點,S’為像。
6、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體的對應點的連線跟鏡面垂直;(3)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4)像和物體的左右相反;(5)像是虛像,只能用眼睛觀察到,不能用光屏去呈接。
7、球面鏡:凹面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凸面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
要點詮釋:
1、光在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2、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能從各個方向看到一個物體是因為物體發生了漫反射;黑板出現“反光”現象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
3、虛像是由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人眼看到虛像時,是物光源發出的光射到平面鏡上,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反射光線進入人眼,好像是從“像”發出來的一樣,而當我們用屏去接時,接不到像。
考點三、光的折射及其現象
1、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的現象叫光的折射。
2、基本概念:如下圖所示,O為入射點;i和r分別是入射角和折射角;AO、MN、OB分別是入射光線、法線和折射光線。
                     
3、光的折射規律: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當光從空氣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從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色散現象說明:(1)白光不是單色的,而是由各種單色光組成的復色光;(2)不同的單色光通過棱鏡時,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紅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要點詮釋:
1、當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2、應用:池底變淺、鋼筆錯位……
3、色光的混合: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
考點四、物體的顏色 看不見的光
1、物體的顏色: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通過它的色光決定;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
2、紅外線和紫外線的特點及應用:紅外線特點:熱作用強 ;應用:紅外線夜視儀、步槍的瞄準器、電視遙控器;紫外線特點:生理作用強,能殺菌; 作用:紫外線燈滅菌、防偽標志
第四章 透鏡及其應用
【考綱要求】
1.了解凸透鏡、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2.知道凸透鏡的焦點、焦距和主光軸;
3.理解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像的條件;
4.知道照相機、幻燈機和放大鏡的原理;
5.知道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
6.了解望遠鏡、顯微鏡的工作原理。
【知識網絡】
【考點梳理】
考點一、透鏡
1、凸透鏡:
(1)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
(2)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2、凹透鏡:
(1)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凹透鏡。
(2)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3、透鏡的主光軸和光心:
如下圖所示:透鏡上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CC′叫主光軸;主光軸上有一個特殊點,通過該點的光其傳播方向不變,這個點是光心。
4、凸透鏡的焦點、焦距
(1)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2)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要點詮釋:
1、凡是透光性能優良的材料都能磨制成透鏡,如冰、水晶、金剛石、高分子透明樹脂、有機玻璃等。透鏡是一種模型,常見的物體如近視鏡、遠視鏡、放大鏡,甚至一滴水都可以看做是一個透鏡。
2、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并不是說光通過凸透鏡后一定會聚在一點或一定是一束會聚光束。會聚是相對于不發生折射時的光來說的。
3、凹透鏡對光具有發散作用,并不是說通過凹透鏡后的光束一定是發散的或延長不相交。發散是相對于不發生折射時的光來說的。
考點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1、實驗目的:觀察凸透鏡成各種像的條件
2、實驗器材:凸透鏡、光具座、蠟燭、光屏、火柴
3、實驗步驟:
  (1)共軸調節,把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擺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調整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蠟燭放在較遠處,使u>2f,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明亮、清晰的燭焰的像。觀察這個像是倒立的還是正立的,是放大的還是縮小。測量像距和物距。
  (3)把蠟燭移向凸透鏡,讓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等于2f,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明亮、清晰的燭焰的像。 觀察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像的倒正和大小。測量像距和物距。
  (4)把蠟燭再靠近凸透鏡,讓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在2f>u>f,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明亮、清晰的燭焰的像。觀察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像的倒正和大小。測量像距和物距。
  (5)把蠟燭繼續靠近凸透鏡,讓蠟燭在凸透鏡的焦點上,移動光屏,看是否能夠成像
  (6)把蠟燭移動到凸透鏡的焦點以內,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還能看到燭焰的像嗎
2、凸透鏡成像規律記憶口訣:
“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成虛像時,物近像近,像變小。”
(1)“一焦分虛實”:物體在一倍焦距以內成虛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實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點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縮小的。
(3)“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成實像時,物體靠近透鏡,像遠離透鏡,像逐漸變大。
(4)“成虛像時,物近像近,像變小”:成虛像時,物體靠近透鏡,像也靠近透鏡,像逐漸變小。
要點詮釋:
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為了保證成像在光屏的中央。應該調節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條直線上,并且在同一高度。
考點三、凸透鏡的應用
1、照相機:鏡頭相當于凸透鏡,來自物體的光經過照相機鏡頭后會聚在膠片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投影儀:鏡頭相當于凸透鏡,來自投影片的光通過凸透鏡后成像,再經過平面鏡改變光的傳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3、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4、顯微鏡:物鏡焦距較短,物體通過它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投影儀的鏡頭);目鏡焦距較長,物鏡成的像經過它成放大的虛像(像放大鏡)。
5、望遠鏡:(開普勒望遠鏡)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實像,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用來把這個像放大。
要點詮釋:
1、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2、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于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并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考點四、眼睛和眼鏡
1、近視眼和遠視眼:
  近視眼 遠視眼
表現 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不清遠處的物體。 只能看清楚遠處的物體、看不清近處的物體。
成因 晶狀體變得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強或由于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長,視網膜距晶狀體過遠,來自遠處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之前,視網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如圖:
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是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來自近處物體的光線發散程度較大,光會聚到了視網膜之后。
矯正
眼鏡的度數:
(1)焦度:透鏡的焦距越短,折光本領越大,透鏡焦距的倒數叫透鏡焦度。用φ表示即:
(2)焦距以米為單位時,焦度的單位是屈光度。眼鏡度數是屈光度數乘以100。如焦距為1/5m的凸透鏡,焦度為5屈光度,用它做成的遠視鏡片為+500度。
(3)度數:遠視鏡的度數為正數,近視眼的度數為負數。
第六章 質量與密度
【考綱要求】
1.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及單位;
2.理解密度概念及其物理意義;
3.會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用量筒測體積;
4.會用天平和量筒測物質的密度,會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5.能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知識網絡】
【考點梳理】
考點一、質量
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要點詮釋:
(1)單位:國際單位:kg ,常用單位:t、g、mg
  對質量的感性認識:一枚大頭針約80mg    一個蘋果約150g。
           一頭大象約6t      一只雞約3kg。
(2)質量的理解: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溫度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3)測量:
考點二、密度及測量
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它的體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要點詮釋:
公式: 變形:   
(2)單位:國際單位:kg/m3,常用單位g/cm3。
  單位換算關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為1.0×103kg/m3,其物理意義為1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
(3)理解密度公式:
  ①同種材料,同種物質,ρ不變,m與 V成正比; 物體的密度ρ與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無關,但與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有關;密度隨溫度、壓強、狀態等改變而改變,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②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體積與密度ρ成反比;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與密度ρ成正比。
(4)圖象:如圖所示:ρ甲>ρ乙
(5)測體積——量筒(量杯)
  ①用途:測量液體體積(間接地可測固體體積)。
  ②使用方法:
  “看”:單位:毫升(ml)、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臺上。
  “讀”: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讀數時,視線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6)測固體的密度:
 
  
說明:在測不規則固體體積時,采用排液法測量,這里采用了一種科學方法--等效代替法。
(7)測液體密度:
  ①原理:ρ=m/V
  ②方法:a用天平測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1;
   b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讀出量筒內液體的體積V;
   c稱出燒杯和杯中剩余液體的質量m2 ;
   d得出液體的密度ρ=(m1-m2)/V。
考點三、密度的應用
1.鑒別物質: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鑒別物質。
2.求質量:由于條件限制,有些物體體積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質量,用公式m=ρV可以算出它的質量。
3.求體積:由于條件限制,有些物體質量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體積,用公式V=m/ρ可以算出它的體積。
4.判斷空心實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河县| 温泉县| 伽师县| 哈尔滨市| 丰原市| 五大连池市| 雅安市| 土默特右旗| 祁东县| 梨树县| 榆树市| 昌黎县| 恩平市| 壶关县| 南召县| 宽城| 河曲县| 肥城市| 金昌市| 九江市| 军事| 太仆寺旗| 分宜县| 鸡东县| 望江县| 青州市| 新野县| 沁水县| 阿巴嘎旗| 元江| 南雄市| 漠河县| 比如县| 邵武市| 山丹县| 阿城市| 淳安县| 武平县| 黑龙江省| 宁陵县| 响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