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蜀相》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素養目標 重點難點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成就,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 2.抓住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 3.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詩人憂國憂民、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1.豐富自身對現實生活和文學形象的感受與理解。 2.感受和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和情感之美,具有正確的價值觀。 1.掌握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提升詩歌鑒賞能力。 2.感受詩人憂國憂民、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知人論世 筑牢基礎【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號少陵,原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唐朝大詩人,被后人稱為“詩圣”。他所寫的詩,自古以來就有“詩史”的美譽。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寫作背景】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此時的杜甫,暫住于城西的浣花溪畔。在此之前的五年,他顛沛流離,一度身陷安史叛軍中,目睹了安史之亂中兵火連天、百姓涂炭、田園荒蕪的景況,加之唐肅宗昏庸,寵信宦官,排斥功臣,這使得早年間一心想要“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他倍感失落,對時局的憂慮也始終徘徊在心頭。正是在這樣的心理背景下,杜甫游覽了成都城外的諸葛武侯祠,寫下了《蜀相》一詩。【思維拓展】古代歷史上每一個重要的詩人都有人們給予的詩壇稱號,我們都知道李白被稱為“詩仙”,你還知道其他詩人的稱號嗎?請和同學們分享一下。詩圣——杜甫(他的詩歌被稱為“詩史”)詩魔——白居易(代表作:《長恨歌》《賣炭翁》)詩佛——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鬼——李賀(代表作:《李憑箜篌引》)詩骨——陳子昂(代表作:《登幽州臺歌》)詩杰——王勃(代表作:《滕王閣序》)【相關鏈接】年少游歷 杜甫年少時過了四五年“裘馬輕狂”的“快意”生活,留下了《登兗州城樓》、《望岳》等,其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流露了詩人少年時代不平凡的抱負。困守長安 后唐朝開始衰敗,杜甫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戰亂流離 安史之亂爆發,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強烈的愛國熱情。短期任職 后被肅宗授為左拾遺,不料很快被貶到華州(今華縣),寫下《題鄭縣亭子》《早秋苦熱堆案相仍》《獨立》和《瘦馬行》等詩。蜀中漂泊(本文為此時期的作品) 杜甫幾經輾轉,到達夔州(奉節)。此時其作品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登高》等大量名作。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舟中長逝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題目講解】《蜀相》表明了寫作的內容。蜀相就是蜀漢丞相,指諸葛亮,封為武鄉侯。誦讀指導及文章結構1.誦讀指導用“/”劃分朗讀節奏,并用“ ”標出這首詩的韻腳。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1)七律句式的節拍有兩種劃分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誦讀時每個節拍的后一字,遇平聲可適當延長,遇仄聲宜作停頓,誦讀起來才會有抑揚頓挫的韻律。(2)律詩中的對仗有的對得工整,有的半對半不對。仔細分析此詩對仗的特點,會有助于記誦。2.全文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前兩聯憑吊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第二部分:后兩聯詠嘆丞相才德,從歷史追憶中緬懷先賢,又蘊含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許多期盼與憧憬。(二)詩歌內容探究1.此詩寫詩人在武侯祠吊古,但題為“蜀相”而非“武侯祠”,有何深意?詩人寫這首詩,是為了追思、仰慕、欽敬諸葛亮。寫武侯祠可以由祠寫到諸葛亮,寫祠是為了寫人,因此題目為“蜀相”。杜甫用“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兩句來概括諸葛亮一生的功業,你認為準確嗎?準確。上句寫出山之前,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指出諸葛亮在當時就能預見魏、蜀、吳三足鼎立的政治形勢,并為劉備制定了一整套統一國家之策,足見其為濟世雄才。下句寫出山之后,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蜀漢,匡扶劉禪,頌揚他為國嘔心瀝血的耿耿忠心。兩句十四個字就刻畫出一位忠君愛國、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3.“丞相祠堂何處尋”中的“尋”字用得好,請簡要說明理由。“尋”字表明杜甫此行不是漫不經心的信步由之,而是專程拜訪;“尋”字為下面的詩句張本敘事,引出下面對蜀相祠堂的描寫,表現出杜甫對諸葛亮強烈的敬仰之情和對自己報國之志的感慨。4.簡要分析“長使英雄淚滿襟”中“長”字的表達效果。一方面表現諸葛亮的精神對后人影響深遠;另一方面表現了詩人懷古傷今的深沉嘆惋和感傷。5. 開頭兩句對郁郁蔥蔥的翠柏的描寫起什么作用?開頭兩句的作用:一是借“柏森森”寫出武侯祠的歷史悠久和寂寞荒涼;二是襯托諸葛亮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他的崇敬之情。6.詩歌意在贊頌諸葛亮的功業,第三聯為什么要寫劉備“三顧頻煩” 這是用的襯托手法。寫劉備是為了贊揚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因為劉備之所以不厭其煩地三顧草廬,正是由于諸葛亮胸懷天下大計。另一方面,也暗含詩人有報國大志而無人理會的感傷。7.本詩的詩眼是什么?試分析其表達作用。詩眼是“自”“空”,頷聯表現的是幽靜的春景襯托出的莊嚴肅穆的氣氛。“碧草映階,黃鸝隔葉”,本是一種賞心悅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兩字修飾,所含之情就大為轉折:階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綠,年年如此,可它為誰而綠呢?隔葉的黃鸝叫得那么動聽,可有誰聽呢?由此便使人自然生出“感悟懷人”之意。8.課堂小結《蜀相》是唐代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此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蜀相》體系建構圖題組A 基礎過關練1.(2023下·高二課時練習)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錦官(jǐn) 開濟(jì) 大散關(sǎn) 猝不及防(zú)B.衰鬢(bìn) 千載(zǎi) 空好音(hào) 塞上長城(sài)C.祠堂(cí) 禪讓(chán) 柏森森(bǎi) 暴殄天物(tiǎn)D.祓除(fú) 頻率(pín) 伯仲間(zhòng) 淚滿衣襟(jīn)【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漢字字音的能力。A.“猝不及防”的“猝”應讀cù;B.“空好音”的“好”應讀hǎo;C.“禪讓”的“禪”應讀shàn。故選D。2.(2021下·高二課時練習)下列詞語中對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開國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樣子)B.捫參歷井仰脅息(捫,觸摸;參、井均為星宿名,相傳為蜀、秦的分野)C.凋朱顏(使……凋謝,這里指憔悴)D.以手撫膺坐長嘆(撫摸著雙腿)【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詞語在句子中含義能力。D.“以手撫膺坐長嘆”意思是“用手撫摸著胸口徒然地長長嘆息”,所以“撫膺”意思是“撫摸著胸口”。故選D。3.(2021下·高二課時練習)下列對《蜀相》一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頷聯寫祠堂的荒涼空寂,看似寫吊古情懷,實際也是詩人在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慨。B.頸聯寫諸葛亮的一生功業,贊頌其雄才大略和忠心報國,具有非凡的概括力。C.尾聯的“英雄”指包括詩人自己在內的具有報國雄心、追懷諸葛亮的有志之士。D.全詩敘事、寫景、抒情相結合,筆墨淋漓,感情真摯,充分體現了杜詩奔放飄逸的風格。【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的綜合賞析能力。D.“充分體現了杜詩奔放飄逸的風格”錯誤,應是充分體現了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故選D。4.(2021下·高二課時練習)在古詩詞中,有的詩句為了押韻,或者為了協調平仄,或者為了強調,往往要顛倒語序。下列詩句中不存在這種現象,語序正常的一項是( )A.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B.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C.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D.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詞的語言的能力。A.“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應為“但見悲鳥古木號,雄飛雌從林間繞”,“間”放在句末是為了押韻,韻腳為“an”。B.“又聞子規啼夜月”應為“又聞子規月夜啼”,“啼”對“愁”均是動詞,“夜月”對“空山”均是名詞,顛倒語序使句子結構整齊;“夜月”都是仄聲,“空山”都是平聲,平仄相對,節奏感強,賦予韻律。C.“枯松倒掛倚絕壁”應為“枯松倚絕壁倒掛”,“倒掛”提前表示強調“枯松”的狀態,突出蜀道之險。故選D。(2021下·河北石家莊·高二統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獲得了片刻的寧靜,寫了不少頗具安恬情味的田園詩,然而這種心境是以“故人供祿米”為條件的,他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全靠故人的周濟,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會陷入困境。他們偶有接濟失時,杜甫的生活就成問題。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頓下來,開始游覽成都古跡,并與一些風雅人士交往。杜甫曾瞻仰過武侯祠,作《蜀相》詩,對諸葛亮一生的______功績做出高度的評價,為其未能收復中原完成統一大業而痛灑千秋之淚。此詩雖為吊古,卻有傷今之意。當時戰亂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字內煙騰,于此國事維艱之際,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這樣的賢相來主持國政!此外,詩中寫他羨慕諸葛亮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滿于肅宗的意思,他素懷______的遠大志向,卻被冷落與排擠,這種不平之氣隱隱透于詩中。游覽古跡的同時,杜甫還結交了一些風雅人士。他有一個鄰居黃四娘,她家院子里種著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______,杜甫曾去觀賞,寫出的詩作《江畔獨步尋花》也花團錦簇、蝶舞鶯歌,充滿無限生機。杜甫與江村農家關系也很密切,農人時常送給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種植的草藥贈予他們。在與農民的接觸中,他對農民的純潔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農家茅舍里找到了尋覓許久的赤誠之心,從不通文墨的農民身上讀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條。這使他感到在______間自己的歸宿還是與農民的茅舍相雜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補京兆功曹參軍,他沒有赴任,想來與此不無關系。5.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磊磊 懸壺濟世 五光十色 蕓蕓眾生B.赫赫 懸壺濟世 萬紫千紅 茫茫人世C.磊磊 匡時濟世 五光十色 蕓蕓眾生D.赫赫 匡時濟世 萬紫千紅 茫茫人世6.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畫波浪線“故人供祿米”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我站在山腳抬頭望去,只見無數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頂延伸著。B.父親的話讓我意識到,要打破我們父子之間這層令人悲哀的“厚障壁”太難了。C.著名畫家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說的那樣,“形神兼備,充滿生機”。D.他們的做法徹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現在大家面前。7.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成正確的句子。【答案】5.D 6.C 7.修改為:在與農民的接觸中,他對農民的純樸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在農家茅含里出乎意料地找到了尋覓許久的赤誠之心,在不通文墨的農民身上讀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條。【分析】5.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熟語)的能力。第一處,磊磊:形容石頭很多。赫赫:顯著盛大的樣子。結合后面的詞語“功績”強調多,所以不用“磊磊”。第二處,匡時濟世:挽救動蕩的局勢,使其轉危為安。懸壺濟世:頌譽醫者救人于病痛。結合后文修飾的“遠大志向”,所以不用“懸壺濟世",填“匡時濟世”。第三處,萬紫千紅:用來形容花草,也用來比喻景象繁榮興旺,事物豐富多彩。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鮮艷,式樣繁多。結合后文中的“花團錦簇”,所以不能用“五光十色”。第四處,蕓蕓眾生:蕓蕓眾生原指世間的一切生靈,后多指眾多的平常人。茫茫人世:指人生時間短暫,來去匆匆。結合后文“自己的歸宿”,所以不用“蕓蕓眾生”。故選D。6.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文中“故人供祿米”的引號的作用是表直接引用。A.“之”的引號,有突出強調火把的形狀的作用。B.“厚障壁”并非實指厚厚的墻壁,而是虛指父子之間存在厚厚的隔閡,引號的作用是表述特定含義。C.“形神兼備,充滿生機”,引號是直接引用。D.“文明”,引號是表示諷刺或嘲笑的作用。故選C。7.本題考查學生修改病句的能力。本句三處語病,“純潔心性”與“農民”搭配不當,“純潔”改為“純樸”。“他出乎意料地在農家茅舍里找到了”語序不當,“出乎意料地”應放在“找到了”之前。“從不通文墨的農民身上”介詞誤用,“從”改為“在”,或者“從不通文墨的農民那里”。故本句改為:在與農民的接觸中,他對農民的純樸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在農家茅含里出乎意料地找到了尋覓許久的赤誠之心,在不通文墨的農民身上讀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條。題組B 能力提升練(2023上·上海楊浦·高三復旦附中校考期中)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書憤(宋)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8.對這兩首詩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都屬于七律 B.都有四個韻腳C.中間兩聯都用對仗 D.情景交融,敘議結合9.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蜀相》首句的“何處尋”,說明作者是有意識的尋訪,并流露出欽慕和迫切之感。B.《蜀相》全詩結構緊湊,感情深摯,充分體現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C.《書憤》中“樓船”與“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描繪了一次開闊壯盛的戰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干凈典型。D.《書憤》全詩緊扣住一“憤”字抒發情懷,整首詩意境開闊,感情沉郁,氣韻渾厚。10.兩首詩雖然都寫了諸葛亮,但抒發的情感各有不同,請簡要分析。【答案】8.B 9.C 10.《書憤》則借歌頌諸葛亮上表北伐的業績來反襯自己不能收復失地的郁悶、悲哀和對收復淪陷河山的渴望。《蜀相》主要抒發對諸葛亮才干、德行的稱頌和對他壯志未酬的惋惜,以及自己壯志未酬的痛苦。【解析】8.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B.《蜀相》有三個韻腳,分別是音、心、襟,這三個字押“in”韻;《書憤》有五個韻腳,分別是艱、山、關、斑、間,這三個字押“an”韻。故選B。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描繪了一次開闊壯盛的戰場畫卷”錯,“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二句,寫作者在鎮江前線時,雪夜遙望瓜洲渡口宋軍高大戰艦;在南鄭前線上,乘秋風,跨鐵馬,奔馳在大散關道上。這是陸游親歷的兩次難以忘懷的抵抗金兵戰斗,詩人用這兩句詩描繪了兩次戰斗的戰場畫卷。故選C。10.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書憤》的尾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用典明志。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一表真名世”,但終歸名滿 天宇,“千載誰堪伯仲間”。千載而下,無人可與相提并論。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原之志亦將“名世”。詩人在現實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而詩人一腔郁憤也就只好傾泄于這無奈了。所以此詩尾聯是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回看整首詩歌,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蜀相》中“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的意思是劉備為統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于諸葛亮,而諸葛亮輔佐先主開國扶助后主繼業。這是在抒發對諸葛亮才干、德行的稱頌。尾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師”句指的是諸葛亮為了伐魏,曾經六出祁山的事。蜀漢后主建興十二年,他統率大軍,后出斜谷,占據了五丈原,與司馬懿隔著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軍中。“英雄”,這里泛指,包括詩人自己在內的追懷諸葛亮的有志之士。這尾聯兩句承接著五、六句,表現出的是詩人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對他事業未竟的痛惜心情,以及自己壯志未酬的痛苦。題組C 培優拔尖練(2023上·廣東佛山·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游諸葛武侯書臺①宋·陸游沔陽②道中草離離,臥龍往矣空遺祠。當時典午稱猾賊,氣喪不敢當王師。定軍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松風想像梁甫吟③,尚憶幡然答三顧。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世上俗儒寧辦此,高臺當日讀何書?【注】①諸葛武侯書臺:諸葛亮相蜀時,曾在成都北筑讀書臺。②沔陽:今陜西勉縣,城南定軍山有諸葛亮基和武侯祠,武侯祠后遷城北。典午:指司馬。③梁甫吟:古歌曲名一作梁父吟。諸葛亮隆中時,躬耕隴畝,好為《梁甫吟》。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一項是( )A.本詩開篇交代了諸葛武侯祠的地點、環境,渲染出蕭條的氣氛。B.詩中寫司馬懿不敢自稱王師,表達了作者對諸葛亮的贊美之情。C.詩中運用擬人修辭,回憶諸葛亮的往事,表達對諸葛亮的懷念之情。D.詩中以《出師表》肯定了諸葛亮的卓越才能,認為諸葛亮遠勝前人管仲與樂毅。12.本詩與《蜀相》都是詠史懷古詩,并且主要人物都是諸葛亮,但表達的情感有異同,請簡要分析。【答案】11.B 12.相同:都有對諸葛亮才干的稱頌和對英雄的懷念與敬仰。不同:陸詩還嘲諷俗儒們不知道當年諸葛亮在這高臺上讀的是什么奇書,才建立這樣的功業。也諷刺了俗儒不思進取,選擇安逸的一貫做法。《蜀相》不僅抒發對諸葛亮壯志未酬的惋惜,也抒發了對自己功業未就的深沉感慨。【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B.“詩中寫司馬懿不敢自稱王師”分析錯誤,“當”解釋為“自稱”是錯誤的,應該是應戰,抵擋之意。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同點:都有對諸葛亮才干的稱頌和對英雄的懷念與敬仰。本詩中“松風想像梁甫吟,尚憶幡然答三顧”,運用擬人修辭,回憶諸葛亮的往事,表達對諸葛亮的懷念之情。“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肯定了諸葛亮的卓越才能,認為諸葛亮遠勝前人管仲與樂毅,表達了對諸葛亮才干的稱頌;《蜀相》中“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劉備為統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于諸葛亮,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這些詩句都表達出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報國苦衷和生平業績,也生動地表現出他忠貞不渝、堅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時還鄭重地道出對諸葛亮一生功業的敬仰。不同點:本詩中“世上俗儒寧辦此,高臺當日讀何書”,俗儒們不知道當年諸葛亮在這高臺上讀的是什么奇書,才建立這樣的功業。借此諷刺了當時俗儒不思進取,選擇安逸的做法,針砭時弊;《蜀相》中“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意思是:可惜出師伐魏還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淚濕衣襟!不僅抒發對諸葛亮壯志未酬的惋惜,也抒發了對自己功業未就的深沉感慨。13.(2023下·云南保山·高二校聯考階段練習)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離騷》一文中屈原以博大的胸襟,對廣大勞動人民給予深深同情的詩句是“ , ”。(2)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評價諸葛亮一生豐功偉績的詩句是“ , ”。(3)在《望海潮》一文中,“ ”描寫杭州街巷河橋的美麗;“ ”描寫居民住宅的雅致。【答案】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煙柳畫橋 風簾翠幕【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寫時需要注意以下字詞:掩、艱、顧、臣、柳、幕。《蜀相》教考銜接考查分析表3.2《蜀相》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素養目標 重點難點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成就,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 2.抓住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 3.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詩人憂國憂民、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1.豐富自身對現實生活和文學形象的感受與理解。 2.感受和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和情感之美,具有正確的價值觀。 1.掌握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提升詩歌鑒賞能力。 2.感受詩人憂國憂民、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知人論世 筑牢基礎【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 ,號 ,原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唐朝大詩人,被后人稱為“ ”。他所寫的詩,自古以來就有“ ”的美譽。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寫作背景】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此時的杜甫,暫住于城西的浣花溪畔。在此之前的五年,他顛沛流離,一度身陷安史叛軍中,目睹了安史之亂中兵火連天、百姓涂炭、田園荒蕪的景況,加之唐肅宗昏庸,寵信宦官,排斥功臣,這使得早年間一心想要“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他倍感失落,對時局的憂慮也始終徘徊在心頭。正是在這樣的心理背景下,杜甫游覽了成都城外的諸葛武侯祠,寫下了《蜀相》一詩。【思維拓展】古代歷史上每一個重要的詩人都有人們給予的詩壇稱號,我們都知道李白被稱為“詩仙”,你還知道其他詩人的稱號嗎?請和同學們分享一下。【相關鏈接】年少游歷 杜甫年少時過了四五年“裘馬輕狂”的“快意”生活,留下了《登兗州城樓》、《望岳》等,其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流露了詩人少年時代不平凡的抱負。困守長安 后唐朝開始衰敗,杜甫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戰亂流離 安史之亂爆發,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強烈的愛國熱情。短期任職 后被肅宗授為左拾遺,不料很快被貶到華州(今華縣),寫下《題鄭縣亭子》《早秋苦熱堆案相仍》《獨立》和《瘦馬行》等詩。蜀中漂泊(本文為此時期的作品) 杜甫幾經輾轉,到達夔州(奉節)。此時其作品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登高》等大量名作。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舟中長逝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題目講解】《蜀相》表明了寫作的內容。蜀相就是蜀漢丞相,指諸葛亮,封為武鄉侯。誦讀指導及文章結構1.誦讀指導用“/”劃分朗讀節奏,并用“ ”標出這首詩的韻腳。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1)七律句式的節拍有兩種劃分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誦讀時每個節拍的后一字,遇平聲可適當延長,遇仄聲宜作停頓,誦讀起來才會有抑揚頓挫的韻律。(2)律詩中的對仗有的對得工整,有的半對半不對。仔細分析此詩對仗的特點,會有助于記誦。2.全文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二)詩歌內容探究1.此詩寫詩人在武侯祠吊古,但題為“蜀相”而非“武侯祠”,有何深意?杜甫用“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兩句來概括諸葛亮一生的功業,你認為準確嗎?3.“丞相祠堂何處尋”中的“尋”字用得好,請簡要說明理由。4.簡要分析“長使英雄淚滿襟”中“長”字的表達效果。5. 開頭兩句對郁郁蔥蔥的翠柏的描寫起什么作用?6.詩歌意在贊頌諸葛亮的功業,第三聯為什么要寫劉備“三顧頻煩” 7.本詩的詩眼是什么?試分析其表達作用。8.課堂小結《蜀相》是唐代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此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蜀相》體系建構圖題組A 基礎過關練1.(2023下·高二課時練習)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錦官(jǐn) 開濟(jì) 大散關(sǎn) 猝不及防(zú)B.衰鬢(bìn) 千載(zǎi) 空好音(hào) 塞上長城(sài)C.祠堂(cí) 禪讓(chán) 柏森森(bǎi) 暴殄天物(tiǎn)D.祓除(fú) 頻率(pín) 伯仲間(zhòng) 淚滿衣襟(jīn)2.(2021下·高二課時練習)下列詞語中對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開國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樣子)B.捫參歷井仰脅息(捫,觸摸;參、井均為星宿名,相傳為蜀、秦的分野)C.凋朱顏(使……凋謝,這里指憔悴)D.以手撫膺坐長嘆(撫摸著雙腿)3.(2021下·高二課時練習)下列對《蜀相》一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頷聯寫祠堂的荒涼空寂,看似寫吊古情懷,實際也是詩人在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慨。B.頸聯寫諸葛亮的一生功業,贊頌其雄才大略和忠心報國,具有非凡的概括力。C.尾聯的“英雄”指包括詩人自己在內的具有報國雄心、追懷諸葛亮的有志之士。D.全詩敘事、寫景、抒情相結合,筆墨淋漓,感情真摯,充分體現了杜詩奔放飄逸的風格。4.(2021下·高二課時練習)在古詩詞中,有的詩句為了押韻,或者為了協調平仄,或者為了強調,往往要顛倒語序。下列詩句中不存在這種現象,語序正常的一項是( )A.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B.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C.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D.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2021下·河北石家莊·高二統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獲得了片刻的寧靜,寫了不少頗具安恬情味的田園詩,然而這種心境是以“故人供祿米”為條件的,他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全靠故人的周濟,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會陷入困境。他們偶有接濟失時,杜甫的生活就成問題。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頓下來,開始游覽成都古跡,并與一些風雅人士交往。杜甫曾瞻仰過武侯祠,作《蜀相》詩,對諸葛亮一生的______功績做出高度的評價,為其未能收復中原完成統一大業而痛灑千秋之淚。此詩雖為吊古,卻有傷今之意。當時戰亂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字內煙騰,于此國事維艱之際,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這樣的賢相來主持國政!此外,詩中寫他羨慕諸葛亮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滿于肅宗的意思,他素懷______的遠大志向,卻被冷落與排擠,這種不平之氣隱隱透于詩中。游覽古跡的同時,杜甫還結交了一些風雅人士。他有一個鄰居黃四娘,她家院子里種著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______,杜甫曾去觀賞,寫出的詩作《江畔獨步尋花》也花團錦簇、蝶舞鶯歌,充滿無限生機。杜甫與江村農家關系也很密切,農人時常送給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種植的草藥贈予他們。在與農民的接觸中,他對農民的純潔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農家茅舍里找到了尋覓許久的赤誠之心,從不通文墨的農民身上讀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條。這使他感到在______間自己的歸宿還是與農民的茅舍相雜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補京兆功曹參軍,他沒有赴任,想來與此不無關系。5.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磊磊 懸壺濟世 五光十色 蕓蕓眾生B.赫赫 懸壺濟世 萬紫千紅 茫茫人世C.磊磊 匡時濟世 五光十色 蕓蕓眾生D.赫赫 匡時濟世 萬紫千紅 茫茫人世6.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畫波浪線“故人供祿米”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我站在山腳抬頭望去,只見無數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頂延伸著。B.父親的話讓我意識到,要打破我們父子之間這層令人悲哀的“厚障壁”太難了。C.著名畫家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說的那樣,“形神兼備,充滿生機”。D.他們的做法徹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現在大家面前。7.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成正確的句子。題組B 能力提升練(2023上·上海楊浦·高三復旦附中校考期中)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書憤(宋)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8.對這兩首詩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都屬于七律 B.都有四個韻腳C.中間兩聯都用對仗 D.情景交融,敘議結合9.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蜀相》首句的“何處尋”,說明作者是有意識的尋訪,并流露出欽慕和迫切之感。B.《蜀相》全詩結構緊湊,感情深摯,充分體現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C.《書憤》中“樓船”與“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描繪了一次開闊壯盛的戰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干凈典型。D.《書憤》全詩緊扣住一“憤”字抒發情懷,整首詩意境開闊,感情沉郁,氣韻渾厚。10.兩首詩雖然都寫了諸葛亮,但抒發的情感各有不同,請簡要分析。題組C 培優拔尖練(2023上·廣東佛山·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游諸葛武侯書臺①宋·陸游沔陽②道中草離離,臥龍往矣空遺祠。當時典午稱猾賊,氣喪不敢當王師。定軍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松風想像梁甫吟③,尚憶幡然答三顧。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世上俗儒寧辦此,高臺當日讀何書?【注】①諸葛武侯書臺:諸葛亮相蜀時,曾在成都北筑讀書臺。②沔陽:今陜西勉縣,城南定軍山有諸葛亮基和武侯祠,武侯祠后遷城北。典午:指司馬。③梁甫吟:古歌曲名一作梁父吟。諸葛亮隆中時,躬耕隴畝,好為《梁甫吟》。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一項是( )A.本詩開篇交代了諸葛武侯祠的地點、環境,渲染出蕭條的氣氛。B.詩中寫司馬懿不敢自稱王師,表達了作者對諸葛亮的贊美之情。C.詩中運用擬人修辭,回憶諸葛亮的往事,表達對諸葛亮的懷念之情。D.詩中以《出師表》肯定了諸葛亮的卓越才能,認為諸葛亮遠勝前人管仲與樂毅。12.本詩與《蜀相》都是詠史懷古詩,并且主要人物都是諸葛亮,但表達的情感有異同,請簡要分析。13.(2023下·云南保山·高二校聯考階段練習)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離騷》一文中屈原以博大的胸襟,對廣大勞動人民給予深深同情的詩句是“ , ”。(2)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評價諸葛亮一生豐功偉績的詩句是“ , ”。(3)在《望海潮》一文中,“ ”描寫杭州街巷河橋的美麗;“ ”描寫居民住宅的雅致。《蜀相》教考銜接考查分析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2《蜀相》(同步學案)(原卷版).docx 3.2《蜀相》(同步學案)(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