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5《大樹的故事》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大樹的故事》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第 15課的內容,屬于“造型.表現”領域課程。樹在人們生活中很常見,許多孩子喜歡在大樹下玩耍、乘涼。因此,這個課題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會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本課通過引導學生對各種情景進行豐富的聯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造型表現能力,使學生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達到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所需課時一課時。二、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對美術有了一定的認識,想象力豐富、大膽、有較強烈的表現欲,能嘗試用線條、形狀和色彩進行繪畫表現活動,對造型表現活動感興趣,并積極參與,學生非常喜歡并且能夠表達自己的觀察、感受、記憶和想象,但在畫面構思和組織上還是有一定難度。對學生在畫面內容的取舍、構圖等方面,作出有效的指導,使學生能分清主次,重點進行表現。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回憶,對生活中大樹的結構、外形、色彩等進行了解,創作樹與動物朋友,人類朋友的故事情節。2、過程與方法:學生相互交流、學習表現大與小的關系,用繪畫的方法表現有關大樹的故事。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熱愛生活,關注樹與人類、動物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對生活中大樹的結構、外形、顏色進行了解,能創作樹與動物朋友,人類朋友的故事情節。教學難點:圍繞大樹的故事進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現。五、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我們的小手不僅能做律動,還可以千變萬化呢,它變成了什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大樹,認識大樹,去尋找在它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板書課題。【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講授新課1、大樹的組成同學們,聽,誰在唱歌?它在哪?大樹跟好朋友們正在捉迷藏呢,誰來把其他的好朋友們找出來?【設計意圖】了解大樹的組成部分,關注學科整合。2、大樹的種類在我們的校園里、馬路上、公園里,到處都有大樹,老師要和你們玩一個搶答的游戲,看看哪位同學能夠最快說出這些大樹的名字。【設計意圖】通過游戲,幫助學生回憶生活中常見的樹,了解大樹是有很多種類的。3、大樹的姿態(1)了解迎客松的姿態。(2)了解椰子樹的姿態。(3)了解柳樹的姿態。【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引導學生感知生活中的大樹,姿態各不相同。4、畫家作品賞析仔細觀察《菩提樹》這幅作品,小組討論,你覺得畫家筆下的《菩提樹》與真實的菩提樹有什么不同?5、欣賞同齡人作品【設計意圖】欣賞作品,啟迪思維,鼓勵學生創編故事,強調構圖,為學生創作做鋪墊。(三)教師示范(1)教師示范用多種材料表現白樺樹林里的故事。(2)教師其他作品分享。【設計意圖】提高學生欣賞能力,為學生創作打下基礎,鼓勵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創作。(四)藝術實踐提示:創作一個大樹的故事,自己或小組合作用繪畫、剪貼等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表現。使用工具時,要注意安全。學生創作,教師巡回輔導。【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學生在創作過程中體驗創作的樂趣。(五)學生作品展評1、小組長們介紹自己小組的作品。2、同學們互相評價自己喜歡的作品。3、教師評價學生作品并總結。【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鑒賞能力。(六)總結拓展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該怎么幫助大樹爺爺。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適時評價總結。教育孩子們保護環境、愛護環境。【設計意圖】教育學生關注樹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大樹的故事》課后反思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課程,內容學生比較感興趣,教學重點主要是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樹與人類及動物的關系,了解大樹的基本結構,學習表現大與小的關系,用繪畫或剪貼的方法,把想象的故事運用繪畫及各種美術元素和創作方法表現出來,完成自己的作品,從而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在課堂上,我通過引導同學們觀察、欣賞,讓大家對樹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明確了大樹的基本組成部分。在動手操作上,同學們的積極性和創新性也都有了很好的表現。創作環節,孩子們分工合作,采用裁剪、繪畫、拼貼、描繪等多種簡單易學的技法,在作品的故事展現上突出了樹與人類、動物的和諧生活氣氛,也充滿了對故事的想象與制作。整體來說,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的積極性較高,完成作業的情況也比較另人滿意。作業展評時,先讓同學們介紹自己的作品,再進行互相評價和教師點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讓每位同學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促進了學生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發展,提高了自己綜合運用多種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教學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方面還不盡如人意。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更應該試圖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激勵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去欣賞、去創作,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