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附件1作業設計作業設計團隊所在學校(簽章)作業涉及教科書版本:人教版(物理) 年級及冊次:九年級全一冊作業涉及單元、章節(或主題、任務):第十八章電功率第1節電能電功作業設計團隊教師姓名(不超過5個):單元、章節(或主題、任務)整體作業設計思路說明(500字內) 一、本章及本節的地位與作用: 《電功和電功率》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點章節之一,在這一章里,講述了兩個重要的電學概念電功和電功率,一個重要的電學定律(焦耳定律),這些知識不僅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的基礎,而且在生產和生活實際中也有廣泛的應用。本章有兩大特點,一是綜合性強,不僅要綜合運用前面的歐姆定律、串并聯知識,還涉及到了一些力學問題(如本節中的功);另外一個特點是與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幾乎每節課都是從實際問題引入新課,講了知識后又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二、本節的地位與作用: 《電能和電功》這一節電功,除了具有綜合性強和與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的兩個特點之外,它還是對初二學過的功和能知識的延續,而且也是后面繼續學習電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識的基礎,同時也為學生將來學習更廣義的功做好了必要的準備。所以無論從大綱的要求上看,還是從物理學知識的擴展上看,本章和本節都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三、基于“雙減”政策下,考慮到學生有極大的差異性,在物理學習中,因學習能力、思維水平、學習態度的影響,對知識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各不相同,在每一個課時作業中,都設計有分層性的作業。針對物理概念理解不充分、物理知識應用不充分的學生,設計了第一部分:基礎必做題。這些題目都是對各個重要的知識點的復習鞏固,在各節作業中都一一對應到相關的題目中。對于一些物理思維強的學生,可以繼續完成第二部分:發展性題。這類型的題目都需要一定的思考,要利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對于一些喜歡動手實踐、熱愛物理小實驗的學生,可以進行第三部分:拓展實踐題。這些題目是引導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當中,完成這些實踐操作,更加有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和內化,切實提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設計不同層次作業,有針對性地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水平,使物理作業真正成為物理課堂的延伸與輔助,幫助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可持續發展。使用時段 作業內容 作業設計 設計意圖 使用者 預計時長 預估難度系數課前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一:如圖中的用電器,工作時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是( ) A.電暖爐 B.電飯鍋 C.電熱水壺 D.電動自行車 創設真實的活動情景,使學生初步感受液體壓強的存在,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進而引發學生思考:生活中能量的轉化。 全體學生 3min 0.95發展性作業 作業二:下列關于電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用電器的電阻越大,電流通過用電器時做功越多 B.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越大,電流通過用電器時做功一定越多 C.用電器中的電流與通電時間的乘積越大,電流通過用電器時做功越多 D.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越大,通過用電器的電流越大,通電時間越長,電流通過用電器時做功越多 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尊重客觀事實的科學素養,學會思考和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對“電能、電功”的探知欲。 部分學生 5min 0.9課中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三:如圖所示是電能表的表盤,其額定電壓為 V,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為 A。某同學家電能表上月10日和本月10日的示數如圖所示,他家一個月用電 kW·h,合 J。 通過創設生活情景,靈活考察學生對電能表的認識,和電能的計量。 全體學生 5min 0.95發展性作業 作業四:若只使用一臺電視機,測得該表內水平轉盤在12min內轉動60r,則電視機消耗的電能是 kW·h,通過該電視機的電流為 A。 1.培養學生利用數學思維去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2.創設實際情景,綜合考察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部分學生 5min 0.9課后 基礎性作業 作業五:兩個定值電阻R1、R2分別接入各自的電源使用時,通過各個電阻的電流I1=I2,如圖3所示,已知R1=2R2,當通電時間相等時每個電阻消耗電能W1、W2,則( ) A.W1=2W2 B.W1=4W2 C.W1=W2 D.W1發展性作業 作業六:一電能表上標有“3000r/(kw h)”的字樣,如果每天轉盤平均轉9000轉,則: 1、每天消耗的電能是多少焦耳? 2、一個月消耗的電能是多少焦耳?(一個月按30天計算) 3、若本地區電費按0.55元/度收取,該電能表月平均電費為多少元? 考察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第(1)問和第(2)問全體學生 第(3)問部分學生 10min 0.85拓展性作業 作業七:為了搞好城市建設,成都市在市區各交叉路口相繼安裝了交通紅、綠燈和電子警察監控系統。如圖所示某一路口的紅、綠燈設施。已知三只燈泡均標有“220V 0.455A”字樣,這三只燈在某時刻只能是其中的一盞燈亮,該設施正常工作一天(24h)將消耗多少kW·h的電能。 考察學生獨立能力,通過自己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興趣,激發學習欲望;同時,更加深刻理解電能、電功 部分學生 9min 0.85注:本表格可根據作業設計內容需要拓展、延長。作業設計涉及多課時的,應在此表中具體注明課時序號(例:第1課時)。第十八章電功率第1節電能電功(答案)作業一:選D作業二:選D作業三:220 10 104.6 3.7656×108作業四:0.02 0.45作業五:選A作業六:作業七:附件1作業設計作業設計團隊所在學校(簽章)作業涉及教科書版本:人教版(物理)年級及冊次:九年級全一冊作業涉及單元、章節(或主題、任務):十八章電功率第2節電功率作業設計團隊教師姓名(不超過5個):按照“雙減”政策和教育部“五項管理”的文件精神,我的作業設計思路是這樣安排的。本課時是第十八章電功率的第二節內容電功率,也是電學中最為重要的一節,同時也是難點。所以在電學應用中極為重要。通過觀察實際電器的電功率銘牌,養成物理與生活時刻相聯系的習慣,體驗物理就在我們身邊。 本課通過我們平常最常見的電器銘牌中的電功率參數來引入電功率的定義,重點突破在電功率計算中關鍵的單位組合問題,讓焦秒瓦和千瓦時這兩套單位靈活運用,做到理清電功、電功率和時間三者的關系。通過對“千瓦時的來歷”的學習,實際上是對公.式P=W/t中的變形W=Pt的應用,讓同學們對電功率公式P=W/t了解得更深一-層。 本節課我設計了多個層次練習:練習的設計上由易到難,先是概念知識的練習,然后用電功率公式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再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智慧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電費計算,突出本節課與生活的聯系,運用不同的計算方法,讓同學們從多方面掌握電功率的計算,也為加深了同學們對前面電學知識的理解.使用時段 作業內容 作業設計 設計意圖 使用者 預計時長 預估難度系數課前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一:觀察電能表,常常可以發現:電能表上指示燈閃爍,在使用一只節能燈時閃得慢,在使用電熱水器時閃得快。指示燈閃爍的快慢是否與用電器的種類有關!這兩種用電器究竟有什么不同。 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感受電功率與那些因素有關。 全體學生 5min 0.9發展性作業 作業二:燈泡和熱水器銘牌圖節能燈上的“24W”和電熱水器上的“2200W”的字樣是什么意思 讓學生了解生活中電器上的銘牌。 全體學生 5min 0.85課中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三:(觀看視頻)分別拿一只25W的燈泡和一只1800W的電熱水壺,分別接在電路上,比較電能表指示燈閃爍的快慢,并說明哪個用電器消耗電能較快? 作業四:探究點“千瓦時”的來歷 本課時通過平常最常見的電器銘牌中的電功率參數來引入電功率的定義,重點突破在電功率計算中關鍵的單位組合問題,讓焦秒瓦和千瓦時這兩套單位靈活運用,做到理清電功、電功率和時間三者的關系。通過對“千瓦時的來歷”的學習,實際上是對公式P=W/t中的變形W=Pt的應用,讓同學們對電功率公式P=W/t了解得更深一層。 全體學生 5min 0.95發展性作業 作業五:你一定能找對下列用電器的電功率 彩色電視機 0.4W 半導體收音機 125W 日光燈 800W 電飯鍋 40W 作業六:有哪些方法可以比較電流做功的快慢? 會用電功率公式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再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智慧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全體學生 3min 0.85課后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七:觀察白熾燈泡和洗衣機的銘牌,理解其中的含義。 作業八:下列關于電功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功率是表示電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B.電功率是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C.電功率大的用電器消耗電能一定多;D.電功率大的用電器工作時間一定短; 再次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智慧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全體學生 5min 0.9發展性作業 作業九: 1、1度電可以供40W的燈泡工作多長時間? 2、一臺電視機5h耗電1度,這臺電視機的功率是多少 3、某電視機的電功率是150W,每天使用3h,一個月用電多少千瓦時 (按30天計算) 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電費計算,突出本節課與生活的聯系,運用不同的計算方法讓同學們從多方面掌握電功率的計算,也為加深了同學們對前面電學知識的理解. 全體學生 5min 0.85注:本表格可根據作業設計內容需要拓展、延長。作業設計涉及多課時的,應在此表中具體注明課時序號(例:第1課時)。十八章電功率第2節電功率(答案)作業一:略(觀察生活)作業二: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功率(額定功率)作業三:功率表示消耗電能快慢的物理量,電熱水壺的功率大,使用電熱水壺時指示燈閃爍的更快。作業四:kw·h是電能的單位;kw是電功率的單位。如果P和t的單位分別用kW、h,那么它們相乘之后,就得到電能的另一個單位:千瓦時(度)。1千瓦時可以看作功率為1kW的用電器使用1h所消耗的電能。作業五:彩色電視機125W 半導體收音機0.4W 日光燈40W 電飯鍋 800W作業六:1、通電時間相同,比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電流做功快。2、電流做功相同,比較時間長短,時間短的電流做功快。作業七:每件用電器的電功率(不同條件下的額定功率)作業八:選B作業九:附件1作業設計作業設計團隊所在學校(簽章)作業涉及教科書版本:人教版(物理) 年級及冊次:九年級全一冊作業涉及單元、章節(或主題、任務):第十八章電功率第3節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作業設計團隊教師姓名(不超過5個):單元、章節(或主題、任務)整體作業設計思路說明(500字內)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是繼“伏安法測電阻”之后的又一綜合性實驗,二者的共同點很多,因此可以利用學生過往的經驗。首先學生通過家中的燈泡銘牌進行感性認識燈泡的電功率,其次回憶小學科學中的小燈泡,找到小燈泡的銘牌。在課中通過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探究、實驗數據的收集及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果:小燈泡的電功率。課后回到課前的家中電燈泡電功率,靈活運用本節課的知識,掌握小燈泡的電功率知識。使用時段 作業內容 作業設計 設計意圖 使用者 預計時長 預估難度系數課前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一:觀察家里燈泡的銘牌并記錄銘牌上的物理量; 作業二:找一找小學科學課本中使用的小燈泡,記錄它身上的銘牌。 利用生活中常用的電燈泡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知欲。 全體學生 5min 0.95發展性作業 作業三:思考銘牌上各物理量的含義。 回顧上節課所學知識,考察學生是否掌握 全體學生 5min 0.85課中 基礎性作業 作業四:回顧測量未知電阻Rx的實驗過程。制訂“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計劃與設計實驗 【提示】設計思路:根據P=UI,明確要測量的物理量是電流I和電壓U,根據需要測量的物理量設計出電路圖,再根據電路圖選擇實驗器材和儀器。測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屬于實驗計劃的一部分。 實驗步驟:(1)根據設計的電路圖連接電路;(2)側小燈泡在額定電壓下的額定功率;(3)測小燈泡在低于額定電壓和高于額定電壓時的實際功率。 實驗次數電壓U/V電流I/A電功率P/W小燈泡發光情況(很亮,較亮,暗)123作業五:根據所測量的實驗數據,分析論證。 1、分析實驗數據,小燈泡兩端的實際電壓越高,小燈泡的電功率 ,燈泡 。 2、小燈泡的亮度直接由它的 電功率決定。 3、小燈泡的實際功率有多個,額定功率只有一個。 通過知識的遷移,學生自行設計電路 全體學生 15min 0.85發展性作業 作業六:繪制小燈泡U—I圖像。 作業七:思考:我們測量未知電阻Rx時,采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否用此方法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提示:在上表中加一列燈泡電阻RL)。 考察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分析圖像能力 全體學生 5min 0.85課后 基礎性作業 作業八:測量小燈泡的工作原理是 ,實驗中所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 、 。 作業九:在“測量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電源電壓為3V,小燈泡L的額定電壓為2.5V、電阻約為10Ω。 1、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中的實驗電路連接完整。 2、連好電路,閉合開關S,發現燈泡L不亮,電壓表示數為零。李明同學借用另一實驗小組的電壓表進行故障檢測,他將借來的電壓表分別并聯在接線柱AB、AC、AD兩端,發現UAB=UAC=0,UAD>0,若電路故障只有一處,則電路發生的故障是 (填“AB”、“BC”或“CD”)段 (填“斷路”或“短路”)了。 3、故障排除后,李明同學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到某點,電壓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為 V。若他想測量出小燈泡L的額定功率,應將圖甲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 (填“左”或“右”)端移動,使電壓表示數為2.5V。 4、李明同學移動滑片,記下了幾組對應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并繪制成圖丙所示的I-U圖象,根據圖象信息可以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 W。 5、實驗結束后,如果把小燈泡L換成一個定值電阻,還可探究 (填“A”或“B”)。 A.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B.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考察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全體學生 15min 0.9發展性作業 作業十:有同學認為無需測量小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流,利用4題中第1次實驗的數據計算出小燈泡的電阻:。當小燈泡正常工作時,U額=2.5V,利用就可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了。 你是否贊同這種方法 請簡要說明理由。 考察學生活學活用能力 全體學生 5min 0.85注:本表格可根據作業設計內容需要拓展、延長。作業設計涉及多課時的,應在此表中具體注明課時序號(例:第1課時)。第十八章電功率第3節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答案)作業一:略(觀察生活)作業二:略(無標準答案)作業三:銘牌上的是額定電壓值作業四:略(課堂學生組實驗探究)作業五:1、越大 越亮 2、實際作業六:略(圖像不是正比例)作業七:不能,因為從圖像中可以看出燈泡電阻會隨電壓的變化而變化。作業八: 電壓 電流作業九:1、2、CD 斷路 3、2 右 4、0.75 B作業十:不贊同,應為小燈泡的電阻值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附件1作業設計作業設計團隊所在學校(簽章)作業涉及教科書版本:人教版(物理) 年級及冊次:九年級全一冊作業涉及單元、章節(或主題、任務):十八章電功率第4節焦耳定律作業設計團隊教師姓名(不超過5個):單元、章節(或主題、任務)整體性作業設計思路說明(500字以內) 一、《電功率》的地位與作用: 《電功率》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點章節之一,電學部分知識點每年在中考中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串并聯電路特點,歐姆定律,電功率,電熱,電功的計算。本章作業以計算題的形式來復習這些知識點。從串聯引入,加入電表,滑動變阻器及小燈泡實際工作狀態和電路動態分析綜合訓練,幫助學生整理知識框架,貼近中考。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體驗。最后作業以形式復習并聯知識,做到由淺入深。 二、《電功率--焦耳定律》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既是電學計算的重要內容之又是電功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綜合與擴展,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環節。然后通過作業一步一步提高來達到提升學習的能力。 三、于“雙減”政策下,學生有極大的差異,因學習思維,學習能力的影響,在作業設計時進行了分層練習,練習的設計上由易到難,并且在設計時緊密聯系生活,很多設計的題都與我們生活中常常使用的電器,體現物理就在我們身邊。使用時段 作業內容 作業設計 設計意圖 使用者 預計時長 預估難度系數課前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一:課前了解焦耳的物理學史,并在課堂分享。 作業二:調查家中利用電生熱的用電器。 通過了解焦耳的事例增加學習興趣 全體學生 5min 0.95發展性作業 作業三:李明家有許多家用電器①電視機②洗衣機③電飯鍋④電冰箱,屬于將電能轉化為內能的是 。 利用家用電器來增加學習興趣 全體學生 1min 0.85課中 基礎性作業 作業四:小彭在學習物理時對家用電器消耗電功率感興趣,回家利用電能表測某個家用電器的電功率。當電路中只有這個用電器工作時測得在20min內消耗電能,所測用電器是( ) 電風扇 B、白熾燈 C、電視 D、電爐 在生活的基礎上加入計算 全體學生 3min 0.9發展性作業 作業五:一只電烙鐵正常工作時的電壓是220V,在正常工作時的電阻是1210Ω,則這只電烙鐵在正常工作時,通電10min產生多少熱量為 。 作業六:李明家中兩個電熱器甲乙的電阻之比為5:4,工作時通過的電流之比為2:1,通電時間之比為1:2,則電流通過甲乙兩個電熱器產生的熱量之比 。 適當增加計算,加深對焦耳定律公式運用 全體學生 8min 0.85課后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七:探究“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如圖甲和乙所示,兩透明容器中密封著等質量的空氣,兩容器中的電阻絲串聯起來連接到電源兩端,通電一定時間后,比較兩個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變化. 1、在圖甲中,通過兩電熱絲的電流____;該實驗是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導體的____的關系. 2、圖乙是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____的關系. 3、在該實驗中,我們是通過觀察U形管中液面的____來比較各容器中電熱絲產生熱量的多少的. 4、英國物理學家焦耳通過大量實驗,首先精確地確定了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_ ___成正比,跟____成正比,這個規律叫做焦耳定律,其表達式為____. 利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全體學生 7min 0.9發展性作業 作業八:如圖是某電熱器的工作原理圖,其中R1和R2是電阻值不變的發熱電阻。當開關S1和S2都閉合時,電路總電阻較 (選填“大”或“小”),此時電加熱器處于 (選填“加熱”或“保溫”)狀態;根據表格中數據,該加熱器在保溫狀態下的電功率為 W,該加熱器在加熱狀態下正常工作5min,電阻絲產生的熱量是 J。 正常工作電壓220VR1的阻值400ΩR2的阻值40Ω作業九:小紅班上有一臺飲水機,它的銘牌如右表,工作電路如圖所示,S0是溫控開關,可以自動控制飲水機的加熱或保溫狀態.問: 1、將1.5kg的水從20℃加熱到90℃,水吸收的熱量是多少?[c水=4.2×103J/(kg·℃)] 2、飲水機在加熱狀態下正常工作15min,消耗的電能是多少? 3、若在保溫狀態下,飲水機消耗的功率是44W,則R2的阻值是多少? 通過計算題進一步運用焦耳定律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部分學生 10min 0.85注:本表格可根據作業設計內容需要拓展、延長。作業設計涉及多課時的,應在此表中具體注明課時序號(例:第1課時)。十八章電功率第4節焦耳定律(答案)作業一:略作業二:略(學生觀察結果)作業三:選D作業四:③作業五:2.4×104作業六:5:2作業七:1、相同 2、電流 3、高度差 4、電阻 通電時間作業八:小 加熱 1331 3.993×105作業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