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9剪窗花教學目的: 喚起學生對民間剪紙藝術的熱愛;使學生認識民間剪紙藝術,學會運用剪紙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紙作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剪紙的造型裝飾手法,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設計剪紙作品能力。教學難點 :是創作和正確把握紋樣好連接與完整性。教學準備:剪紙作品若干,各色電光紙,剪刀、刀子各一把,2開白紙兩張;投影儀。作業 要求:能夠在課堂上獨立設計完成一幅圖樣,做到造型單純、簡潔、富有剪紙情趣。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具。(l分鐘)(二)學習新課(10分鐘)l、教師出示剪紙作品,問學生:這是一幅什么藝術作品?學生回答:剪紙。引出課題。教師講述:這些作品出自農民之手,它不僅表現了人們喜聞樂見的事物,也反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豐富的藝術想象力。2.請學生欣賞課本剪紙作品。欣賞的同時歸納剪紙的題材種類。(教師板書)3.結合剪紙作品教師講:剪紙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大體上分為南北兩大流派:北方剪紙粗獷樸拙,天真渾厚;江南剪紙精巧秀麗、玲瓏剔透。剪紙的樣式很多,這是窗花、墻花、門箋。喜花、枕花、禮花等。具有單純、簡潔、明快、樸實、富裝飾性的特點。(教師板書)4.教師將剪紙展示給學生問:這些作品是運用哪些工具制作出來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5。教師指圖1、圖2,用啟發性的手勢、語言提問:圖1、圖2都是人物頭像,但在眉眼等細節上卻用了截然不同的表現手法,那位同學發現了?(教師綜合學生回答板書)教師再指圖3圖4問:用什么方法能讓這兩幅剪紙出現多種色彩呢?(學生回答困難,教師可用半成品給學生示范,結合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板書)。6、教師展示圖5、圖6、圖7,講:下面我們研究剪紙的造型裝飾手法,圖5這幅剪紙突出了人物的形態,而次要的細部卻沒有刻畫,它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教師指圖6圖7問:魚和豬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差別?大家討論一下。(同學討論后回答,教師板書)7、教師展示圖8、圖5問:這兩幅圖的構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教師給學生做剪紙示范。示范時配以講解,注意擴展學生的思路。如::運用折疊法剪的是光卉(圖9),如果剪單獨對稱式的人物怎么剪(圖5)?均衡式的呢?(圖8)?(三)布置課堂作業 ,學生設計制作,教師輔導。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1圖2,指出陽刻時應“剪剪相連”,陰刻時要“剪剪相斷”。再讓學生觀察圖9圖10,指出對錯。經過比較議論得出畫紋樣時必須注意紙的連斷的結論。突破難點。(教學建議:展示剪紙和板書用投影儀)(四)展評學生作品,請部分學生闡述表現意圖。(五)師生回顧:剪刻紙來自民間,表現民間,我們要從民間剪紙中吸取營養,多看,多想、多動手,一定會創作出好作品。七、板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