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張PPT)人教版音樂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橄 欖 樹教學目標:1.學唱歌曲《橄欖樹》2.初步認識電聲樂器3.用不同的形式演繹歌曲《橄欖樹》帶你一分鐘了解三毛其人三毛(1943—1991),女,原名陳懋(mào)平(后改名為陳平),中國現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后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臺后,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三毛在醫院去世,年僅四十八歲。創作背景:《橄欖樹》是臺灣故事片《歡顏》主題歌,整首歌表達了對理想對人生的追求,對和平的渴望。作于1971年,當時世界上很多地方硝煙迷漫。三毛希望以自己的力量,把和平的陽光播灑到世界各地, 因而到處流浪,從而尋回了創作靈感。三毛作詞李泰祥作曲,“音樂女詩人”齊豫演唱。這是一首傳唱兩岸三地的流行民歌,也是一首目前頗有生命美感的歌曲作品。收錄在齊豫1979年7月9日發行的同名專輯《橄欖樹》中。這首歌曲成為齊豫的代表作品之一。1979年,《橄欖樹》獲得香港第2屆十大中文金曲獎。作品介紹:歌曲《橄欖樹》曾命運多舛在李泰祥的音樂創作生涯中,作品包括管弦樂、實驗音樂、音樂劇、舞劇、電影配樂等,橫跨古典、實驗、流行,但《橄欖樹》才是李泰祥眼里最好的“孩子”。每當這首歌響起,人們不禁會想起詞作者———三毛。齊豫首唱《橄欖樹》思考一:1、這首歌是什么拍子的?2、在樂譜中D.S.是什么記號?它的意義是什么 3、歌曲的結構是怎樣劃分的?4、歌曲起拍在本小節第幾拍出現?2/2拍子:以2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2拍。是反復記號。‖:A:‖BA結構思考二:1.橄欖樹象征著什么 2.這首歌表達了什么 橄欖樹象征著歌者的夢想,表達出要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欣賞電聲樂隊演繹的《橄欖樹》伴奏樂器是什么?電子合成器、電吉他、電貝司、電子鼓等這首歌曲的結構是什么?表達了什么情感?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1.《橄欖樹》在音樂結構上是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2.表達了歌者的夢想,表達出要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3.抒發了人們最真實的情感,一首對自由向往的歌曲。電聲樂器 電聲樂隊指由電子樂器為主組成的樂隊,也叫電子樂隊,多為電子搖滾。電子樂器指運用電子元件產生和修飾音響的樂器。包括一般電子樂器和電子音響合成器。是隨著電子科學的發展而出現的新型樂器,從20世紀40年代的較簡易電聲樂器研制并進入輕音樂隊迄今,無論在樂器性能方面還是在各種形式的輕音樂樂隊中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些樂器同一般樂器同臺演出日益增多,并形成具有特點的以電聲樂器為主體的樂隊形式--電聲樂隊。 電聲樂器的音色,音響極其豐富,既能模擬各種常規樂器,樂隊音色,又能奏出許多自然界所不存在的新奇,獨特甚至是離奇古怪的音響,在這方面尤以電子合成器最為突出。 有不少電聲樂器裝有效果控制裝置(效果器).調節它,可使樂器音色與音響改變,發出許多不同的美妙音響,如:顫音,回響,延音,滑音,噪音(如風聲,流水聲,水泡聲,海濤聲,槍炮聲,鳥鳴聲,宇宙音)等。電聲樂隊合奏目前比較多見的電聲樂隊有以下兩類:一、主要由架子鼓、電吉他、電貝司和電子合成器組成。有時還加一個電子鋼琴。二、以電聲樂隊為基礎,或者加進銅管樂,如薩克斯、小號、長號,或者加進弦樂器,如小提琴、大提琴,或者加進民族樂器,如二胡、笛子、古箏等。近年來電聲樂隊的發展、變化很快,新的樂器和演奏形式不斷涌現。電吉他電子合成器電貝司電子鼓電聲樂隊電聲樂隊通常由電吉他、電貝司、電子合成器、電子鼓等電聲樂器加各種常規樂器組合而成。既可獨立演奏各種各樣的樂曲,也常常為歌手伴奏。課后拓展:請同學們在課后搜集一些用樂器(如鋼琴、薩克斯之類)演奏的《橄欖樹》音樂,然后與同學討論交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