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做功的快慢》教學設計教學內容 做功的快慢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教學目標 1.理解做功快慢的概念及物理意義; 2.會運用物理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了解生活中涉及到的一些功率數據。教學重點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進行功率的計算。教學難點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進行功率的計算。教學方法 講授法、小組討論法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教學活動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引入:播放視頻,講解生活中運用機械搬運物塊與人工搬運物塊的對比引出新課。 一、做功快慢: 活動一:論一論 學生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分組討論針對視頻中人工和機械做功的大小相等嗎?兩種方法做功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 小組討論結果:做功的大小是相同的,但是做功的快慢不同。 教師提問:那我們可以運用什么方法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呢? 教師引導:對比之前所學習的速度的知識,可以運用做功的大小相同比較做功的時間的方法比較做功的快慢,也可以運用相同的時間比較做功的多少比較做功的快慢。 提問:若做功的時間與做功的多少都不相同應該如何比較做功的快慢呢? 二、功率 1.定義:物理學中,把一段時間內做的功與做功所用的時間的比就叫功率。 2.公式: 公式變形:W=Pt, 3.單位:瓦特(W),千瓦(KW) 4.單位換算:1J/s=1W,1KW=1000W 5.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 游戲二:pk小游戲 通過講解的新課,制作兩人pk游戲,分別派小組代表上臺pk,對新知識進行判斷正誤并游戲記分。 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功率 通過圖片展示一些關于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動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 游戲三:給一些數據帶上單位 展示一些課上講解的功率小常識的相關數據,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四、新知識拓展 提問:為什么生活中,小車行駛上坡的時候要換低速檔位,而平直的路面卻還用的是高速檔位呢? 講解:生活中小車行駛時所需要的動力是需要發動機提供動力,而發動機的輸出功率的最大值是一個定值,當小車勻速行駛時,則上坡需要更大的動力,所以需要適當的把速度降低,才能提供更大的動力,而在平直的路面上,小車需要的速度大一些,所以需要的動力不用那么大。 五、課堂訓練: 1.正常人的心臟推動血液流動的功率約為1.5W,那么,在一天的時間內心臟做功 J,這些功可以把一個質量為60kg的人勻速舉高 m。 2.某水泵房每天需要將1000m3的水送到18m高的蓄水池里。若用一臺水泵每天工作5h,則這臺水泵的功率至少應該是多少瓦? 六、課堂小結: 小組討論之后,分組總結自己本節課所獲得的新知識,并講解自己的困惑點。 認真觀看視頻,思考問題。 學生回顧做功的概念,知道利用人和機械做功的多少是一樣的,但是做功的快慢不同。 回顧速度的知識,對比速度總結得出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 通過對比速度的概念得出功率的概念。 認真聽課,并及時進行課堂筆記。 小組成員積極參與游戲。 通過學習,了解關于功率的一些常識,拓寬自己的視野。 完成課堂小游戲 認真聽講解的新知識的拓展,了解生活相關的知識。 及時完成課堂訓練。 及時對本節課的新知識進行總結。 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高科技,了解機械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 由學生討論得出做功快慢的相關概念。從而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新知識。 通過對比所學過的知識,理解新知識,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新知識。也能對舊知識進行鞏固。 傳授新知識,讓學生獲得新知識。 通過pk的小游戲,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不,也能對新知識進行鞏固。 講解關于生活中與功率相關的知識,讓學生知道學習的新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知識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 拓展新知識,拓寬學生的見識,了解生活中知識的運用。 及時進行課堂訓練,能讓學生對新知識新一步的鞏固。 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及時進行困惑點的講解。七、板書設計 做功的快慢 1.功率的定義:做功與做功時間的比值 2.公式: 公式變形:W=Pt, 3.單位:瓦特(W),千瓦(KW) 4.單位換算:1J/s=1W,1KW=1000W 5.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八、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