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權利行使 注意界限【課標要求】理解侵權責任的內容,樹立依法承擔責任的觀念。【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堅持權利義務統一原則,行使權利不得損害國家和集體利益、不得妨礙他人合法權利。科學精神:辨清不同民事權利的法定界限,明確作品合理使用與法定許可使用的條件。法治意識:不動產權利人在維護自己合法權利的同時,應該注意到相鄰方的合法權利。樹立依法承擔責任意識。公共參與:有限制地行使民事權利。【重點難點】重點: 了解民法對民事權利設定的界限,了解知識產權的限制,了解如何妥善處理相鄰關系。難點: 理解行使權利時應當遵循法律規定的一些限制條件。【自主學習】1.民事權利行使的要求2.民法對人身權(名譽權)的限制3.民法對知識產權(著作權)的限制4相鄰關系的實質5正確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因6正確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7正確處理相鄰關系的要求:達標檢測1.某市殘聯出于關心和扶持殘疾人事業的目的,未經劉某同意,將劉某已出版的中文版《知識經濟與信息革命》一書翻譯成盲文出版。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這一行為屬于( )A.侵權行為 B.強制許可使用 C.法定許可使用 D.合理使用行為2.X市某老舊小區1幢2單元以中老年業主居多,為改善小區的出行及居住條件,該單元12戶中有9戶均同意加裝電梯并經有關部門批準。然而在現場施工時,一樓業主焦某卻以加裝電梯會對其采光、通行不便為由,多次阻撓施工。無奈之下,陳某、盧某等9名業主將焦某訴至法院,法院判決被告焦某不得阻止、妨礙、破壞加裝電梯的正常施工。該判決( )①是基于一樓業主的阻撓行為違反了妥善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②維護了原告的權益,卻損害了被告的權益,不利于社會公平③若被告對于該判決不服可以在判決生效之前向法院提起再審④充分體現了民事主體在行使民事權利時不能超過正當的界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某記者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夸大其詞地宣稱:有關研究表明,某品牌礦泉水的礦化、磁化、滅菌裝置有害人的身體健康,提醒消費者要“慎重”“當心”。該記者的上述做法( )A.正確,因為公民有言論自由的權利B.錯誤,夸大了消費者的知情權C.正確,行使了消費者的批評監督權D.錯誤,報道失實,損害了相關企業名譽4.2022年4月,吳某在某超市購物,在結束購物經過安檢閘門門時突然發出警報。超市員工周某懷疑吳某攜帶了未付錢的商品,遂將其攔住。吳某主動脫掉外套交由周某檢查,之后周某以拍手臂、捏褲袋等方式對吳某進行搜身,并遭到群眾圍觀。周某又讓吳某去超市辦公室核實情況。后來報警經公安機關調查核實,安檢閘門警報是因吳某攜帶的鑰匙扣上帶有磁扣。因多次協商無果,2022年7月,吳某將超市及員工周某訴至法院。對本案認識不正確的是( )A.被告方超市及員工周某侵犯了原告的人身權利、人格尊嚴B.周某的搜身行為存在過錯,應對侵犯原告名譽權承擔責任C.原告可要求被告方公開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D.作為民事主體的周某在行使民事權利時沒有超出正當界限5.張先生與梁女士是樓上樓下的鄰居。梁女士稱,張先生家經常制造噪音,特別是早上六七點左右小孩多次敲砸地板、跑動,有時晚上十一點后往地上扔東西,存在超出正常相鄰關系的噪音,致使其不堪其擾,并診斷為焦慮障礙。張先生則認為自家聲音并不大,是梁女士自己的問題。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支持梁女士觀點,應該對張先生家產生噪音的行為進行法律制裁②張先生因制造噪音侵害他人的民事權利,應承擔無過錯侵權責任③梁女士應根據相關法律,證明張家行為與自己相鄰妨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④相鄰關系一方在行使自己權利時,應當照顧到相鄰方的利益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下列哪些體現的是“相鄰關系”引起的糾紛( )①蓋房子比高低②在鄰居房屋地基處挖水池,常年蓄水③在集市上為都看好的一件商品互相爭執④因承包的土地邊界引起糾紛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7.在“相鄰關系”中,如果侵犯了他人的正當權益,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有 ( )①說明原因 ②停止侵害 ③排除妨礙 ④賠償損失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8.某高校在期末考試時,把學生考試的實況進行了網絡直播。有人認為這是“互聯網十考試”新模式的嘗試,確保考試公平、公正;有人認為這是暴露和干涉別人隱私,侵犯了隱私權。對此,下列看法正確的有 ( )①隱私權不應是作弊學生的“保護罩”②法律保護隱私是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純個人私事③作弊活動不屬于法律保護的私人活動④考試期間作弊的信息應該受到法律保護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9.攝影師小張在拍攝街景時偶遇美女王某,迅速按下快門,拍攝了王某的照片。關于該照片,說法正確的是 ( )A.小張擁有該照片的著作權,可以不經王某許可轉售該照片獲取利益B.小張未經王某許可將照片放到自己的淘寶網店,不構成侵犯肖像權C.小張對該照片進行涂改、丑化放到網上,則構成侵犯王某的肖像權D.小張未經王某許可將照片放在攝影工作室的櫥窗內,則不構成侵犯10.下列行為不屬于侵犯公民隱私權的是( )A.王老師以關心學生為由私拆學生信件B.某單位人事部部長私自將單位職工的電話號碼傳送給某推銷員C.張某經常盜用同事李某的密碼登錄李某的電子郵箱D.王某為配合公安機關偵查案件,將單位領導的個人信息透露給辦案人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