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濟南版七上生物全冊知識點1.生物的基本特征(判斷是否是生物的依據):(1)新陳代謝(包括:營養、呼吸、排汗等)(2)生長和發育;(3)繁殖后代;(4)遺傳和變異;(5)應激性;(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7)生物都能適應和影響環境。2.鐘乳石和珊瑚是生物嗎:不是3.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和巖石圈的上層4.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陽光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穩定的營養供給5.威脅生物生存的關鍵因素:棲息地的破壞和喪失6.破壞棲息地的主要因素是: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開發和不合理利用7.探究的過程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8.探究的常用方法:觀察法、實驗法、測量法、調查法,經常多法并用。9.巴斯德實驗:(1)肉湯變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它們來自空氣。(2)這是(對照)實驗,其中普通燒瓶是對照組,曲頸瓶是實驗組。(3)實驗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其變量是(微生物)。(4)該實驗成功之處在于巴斯德設計了曲頸瓶。(5)曲頸瓶的巧妙之處:只能空氣進入,微生物無法進入。10.辨識顯微鏡各部分結構名稱和功能(課本15頁圖)11.放大物像的結構是:目鏡和物鏡 二者區別:有無螺紋12.鏡頭長短與放大倍數關系: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晃镧R越長放大倍數越大13.調節視野明暗的結構有兩個:遮光器和反光鏡14.光弱時用:凹面鏡和大光圈,光強時用:平面鏡和小光圈。15.對光有哪四步:課本15頁下方16.觀察時如果物像不清晰調節:細準焦螺旋17.物像移動的方向和玻片標本移動的方向的關系:相反18.高倍鏡下觀察到的細胞(較大)、細胞數目(少)、視野較(暗)19.視野中污點可能存在的位置:目鏡、物鏡和玻片標本20.物像放大倍數是:目鏡放大倍數乘以物鏡放大倍數;21.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22.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擦滴(清水)撕展蓋染23.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擦滴(生理鹽水)刮涂蓋染24.如何蓋蓋玻片: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以免產生氣泡。25.染色最深的是:細胞核;不易看清的是:細胞膜;26.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線粒體;27.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28.植物細胞各結構名稱及各部分的功能:課本29頁的圖29.動植物細胞分裂過程相同點:先核裂(遺傳物質先復制),再質裂30.植物細胞質分開的方式:出現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31.動物細胞質分開的方式:細胞膜向內凹陷32.細胞分裂的結果是:細胞數目增多。33.細胞生長的結果:使細胞體積增大。34.生物體由小長大原因: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細胞生長使細胞體積增大35.細胞分化的結果:形成組織36.植物的組織有:保護;營養;輸導;分生36.動物的組織有:上皮;神經;肌肉;結締組織。37.癌細胞的特點:不斷分裂而不分化。38.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39.植物的營養器官:根莖葉;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實和種子;40.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第二單元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一節 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群1.藻類植物的主要特點: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作用:大氣中氧氣的主要來源2.苔蘚植物的主要特點:開始有莖和葉的分化,沒有根作用:監測空氣污染程度3.葫蘆蘚地錢和墻蘚是哪類植物:苔蘚植物4.蕨類植物的主要特點:有真正的根莖葉,分化出輸送水分和養料的輸導組織5.蕨類植物的代表植物:腎蕨滿江紅桫欏卷柏貫眾作用:古代蕨類植物形成煤炭6.藻類苔蘚和蕨類的繁殖方式:孢子生殖7.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特點:有真正根莖葉,發達的輸導組織。8.裸子植物主要特點:種子外無果皮包被 常見植物:松杉柏、銀杏和蘇鐵等。9.被子植物主要特點:種子外有果皮包被 有真正的花和果實10.被子植物分類地位:是生物圈中最高等的植物類群,適應性最強,種類最多,分布極為廣泛。第二節 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11.蒸騰作用:水分以氣態從植物體內散發到體外的過程。主要器官:葉12.葉片的結構:①⑤是表皮:分為上表皮和下表皮(特點:排列緊密、無色透明),沒有葉綠體,是保護組織。氣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氣孔是植物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開閉受保衛細胞的控制。(保衛細胞—含葉綠體,半月形;吸水膨脹,氣孔張開。)②④是葉肉:葉肉細胞內含有較多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葉肉屬于營養組織。③是葉脈:含篩管和導管,有支持和輸導作用,是輸導組織。其中,導管輸送水和無機鹽;篩管輸送有機物。葉脈不能進行光合作用13.影響蒸騰因素:光照強度、環境溫度、空氣濕度、空氣流動狀況14.蒸騰作用的意義:(1)自身—促進吸收水分;促進輸送水分和無機鹽;散熱。(2)環境—增加大氣濕度,增大降水量;吸收周圍熱量,降低溫度。15.移栽植物注意事項:根部帶土(為了保護根);傍晚或陰天移栽、給植物遮陰、去掉部分枝和葉(降低蒸騰作用);澆水等。第三節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6.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1)暗處理(目的:讓葉片中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2)選葉遮光再光照:用黑紙片把上下兩面遮蓋(對照作用);(3)脫色:(目的:把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隔水(防止酒精燃燒),葉片變成黃白色;(小燒杯中是酒精;大燒杯中是清水) 結論:光是光合作用條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17.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方法:將快要熄滅的細木條(或衛生香)插入試管內,看燃燒情況,如果復燃說明是氧氣。18.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場所是:葉綠體;條件是:光;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實質: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無機物—有機物;光能—化學能)。只在有光進行。 光能19.光合作用反應式: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 (貯存能量)+氧氣葉綠體20.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水;二氧化碳濃度、溫度等。21.光合作用在農業中的應用:合理密植;間作套種等。第四節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22.呼吸作用的場所:所有的活細胞(主要場所是:線粒體);原料:氧氣和有機物;產物:二氧化碳、水;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時間:全天進行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影響因素:溫度、氧氣濃度、二氧化碳濃度、水等。在生產中的應用:(農田排澇和田間松土:促進根的呼吸作用)(窖藏、低溫儲存、糧食晾干:抑制呼吸作用)23.意義:一部分變成熱能散失;其余用于植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24.蒸騰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白天全部進行;晚上進行的有蒸騰和呼吸。25.呼吸作用的反應式:有機物(貯存能量)+氧氣 二氧化碳+水+能量第五節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6.被稱為“能量轉換器”(光合作用:光能—化學能;)“空氣凈化器”---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維持碳---氧平衡(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溫室效應和二氧化碳氣體有關。“天然的蓄水池”---綠色植物可以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蒸騰作用);補充地下水;固定和保護土壤。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組成成分。第二單元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動物第一節 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1.水螅和水母、海蜇、海葵、珊瑚蟲屬于哪類動物:腔腸動物2.腔腸動物的體壁和消化腔的特點:體壁由內外兩層細胞構成消化腔有口無肛門3.渦蟲、絳蟲和血吸蟲屬于哪類動物:扁形動物;消化腔特點:有口無肛門4.線蟲和人蛔蟲是哪類動物:線形動物;消化腔的特點是:有口有肛門5.蚯蚓是哪類動物:環節動物;身體由許多什么構成:相似的環狀體節6.根據什么判斷蚯蚓的前端:環帶7.蚯蚓的運動:肌肉和剛毛的配合;呼吸:濕潤的體壁;8.常見的環節動物還有:沙蠶,水蛭。9.蠕蟲動物包括哪幾類: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10.鮑魚、魷魚、章魚、烏賊、蝸牛、寶貝是哪類動物:軟體動物11.種類和數量最多、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無脊椎動物類群是:節肢動物。12.節肢動物的共同特征:身體分部;足和觸角均分節;體表有外骨骼等。13.外骨骼(不生長)的作用:①保護和支持內部結構;②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14.蝗蟲胸部的運動器官:三對足和兩對翅;15.蝗蟲的腹部有氣體進出身體的門戶是什么:氣門;呼吸器官是什么:氣管。第二節 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一、魚類1.體色:背深灰色,腹部白色;2.減少阻力:呈梭形,分泌粘液,大多有鱗片3.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壓的結構:側線。4.運動器官:鰭5.呼吸器官:鰓6.主要特征:81頁下方二、兩棲動物1.青蛙、蟾蜍、大鯢是哪類動物:兩棲動物2.主要特征:82頁下方 三、爬行動物:1.鱷魚、龜、避役、蛇是哪類動物:爬行動物2.主要特征:83頁上方四、鳥類(家鴿)1.體形:流線型; 2.運動器官:翼。3.特有的呼吸方式--雙重呼吸。呼吸器官是:肺 ;氣囊的作用:暫時儲存氣體4.企鵝和天鵝是哪類動物:鳥類五、哺乳動物1.家兔的主要特征:體表被毛;胎生哺乳;體內有膈(哺乳動物特有),用肺呼吸;牙齒分化;發達的神經系統。2.鯨、海豚、蝙蝠是哪類動物:哺乳動物3.特有的生殖發育特點:胎生哺乳4.變溫動物有:魚類兩棲類爬行類 恒溫動物有:鳥類和哺乳類第三節 動物的運動脊椎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組成。關節的基本結構包括: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識記92頁的關節圖牢固的原因:關節面分關節頭和關節窩,還有關節囊內外的韌帶;靈活的原因:有關節軟骨,關節腔內有關節囊內壁分泌的滑液。4.骨骼肌的組成:兩端白色的肌腱,中間的肌腹。5.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二舒三收;直臂提物時:全收縮;自然下垂時:全舒張。6.動作的完成:93頁第一段: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牽拉骨,繞過關節,完成動作。任何一個動作的完成都是在骨骼肌、骨和關節三者協調配合以及神經系統的支配和其他系統的配合。7.骨骼肌的作用:動力 關節的作用:支點 骨的作用:杠桿第四節 動物的行為(理解并會區分)1.動物行為從獲得途徑上看,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2.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遺傳因素決定的。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又稱為后天性行為。3.學習行為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形成的(關系);學習行為的意義:更好的適應不斷變化的復雜環境。先天性行為的意義:適應相對穩定的環境4.社會行為:特征(1)具有明顯的組織;(2)分工明確;(3)等級森嚴。5.信息交流的方式:聲音(叫聲)、形體姿態、動作(如舞蹈)、氣味等。6.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有:螞蟻、蜜蜂、狼、猴、象、狒狒、斑馬等第五節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理解即可)1.動物屬于異養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可以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2)傳粉或傳播種子,影響植物的繁衍生息。(3)維持生物圈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的相對穩定(生態平衡)。2.動物之間,動植物之間的關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3.生物反應器:通過對某種動物的遺傳基因進行改造,產生出人們需要的藥物或營養物質。如蚯蚓生物反應器。4.仿生學:模仿動物的結構和功能。如飛機—鳥的飛翔;蝙蝠—雷達;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一、病毒1.病毒極其微小,需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1)形態:(球形 )(桿形 )(蝌蚪形)(2)結構:沒有 (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組成。2.營養方式(寄生 ),必須寄生在(活細胞)體內; 繁殖方式(自我復制 )3.根據侵染細胞不同,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細菌病毒---又稱為 (噬菌體 )。二、細菌1.細菌比病毒大,形態是(球狀)(桿狀)(螺旋狀);2.細菌是(單)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未成形的(細胞核);特殊結構有鞭毛和(莢膜)。3.(1)與植物細胞的區別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和葉綠體;(2)與動植物細胞相同的是細胞膜、細胞質4.營養方式是異養:(寄生或腐生);繁殖方式是(分裂)5.芽孢可以抵抗惡劣的環境。芽孢不是(生殖)細胞,是橢圓形的休眠體。6.食物的腐敗變質主要是(細菌)引起的,保鮮就是(抑制其生長繁殖)。7.有害細菌:結核桿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等;三、真菌1.種類:酵母菌(單細胞)、蘑菇和霉菌是(多細胞)2.基本結構:細胞壁、膜、質和(細胞核 )。3.真菌與病毒和細菌的區別: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細菌與真菌相比主要的不同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菌是(單 )細胞,真菌有的是單細胞,有的是(多 )細胞。4.青霉菌孢子囊呈(掃帚)狀,是青綠色;黑根霉的是:球狀,黑色。5.營養方式是:異養(寄生或腐生);酵母菌是(腐生)。霉菌和蘑菇依靠(菌絲)吸收有機物和水。6.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酵母菌還能進行出芽生殖)。7.三種微生物的比較 體積 形態 結構 營養 繁殖病毒 極其 微小 球形、桿形、蝌蚪形 無細胞結構 --蛋白質、遺傳物質 寄生 自我復制細菌 十分 微小 球形、桿形、螺旋形 單細胞--無成形細胞核、特殊結構 寄生 腐生 分裂生殖真菌 有的較小,有的較大 各式 各樣 單(酵母菌)、多細胞(霉菌蘑菇)結構 寄生 腐生 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四、細菌和真菌的作用1、細菌和真菌的腐生生活,將動植物尸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等,用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在生物圈中扮演“清潔工”的角色。促進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環)。2、固氮微生物—(根瘤菌是一種細菌),把(氮氣)轉變成(氮肥)供植物利用。如豆糧間作、瓜類和豆類輪作、生產綠色氮肥等。第二單元 第四章生物的分類1.分類依據是: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和生理特性。2.七個分類單位是:界、門、綱、目、科、屬、種。3.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物種越多,生物之間的共同特征越少;可以知道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4.最大分類單位是:界5.最小的分類單位是: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