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模式:PADD 學科:政治 課型:復習課 設計人:高二政治組一:課前檢查反饋和問題指導(5分鐘)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3、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4、社會的基本矛盾和規律5、社會發展的總趨勢及如何實現6、改革的作用?7、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8、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內容?二:教授新課環節1:精講留白 提升思維(Presentation)——15分鐘1、人的價值含義原理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3、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 4、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環節2:獨立學習 內化知識(Assimilation)(15分鐘)易錯易混點:1. 1.價值判斷是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作出的.2.價值判斷的標準是自我價值的實現。3.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沒有客觀的評價標準。4. 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就能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5. 有價值的人生不應考慮個人利益。易錯易混高頻考點知識歸納:1.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2.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價值選擇體現價值判斷,先判斷后選擇。3.價值判斷、價值選擇源于實踐。4.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勞動和奉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5.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6.對人生價值的評價主要看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三、選擇題1.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轉型速度加快,“生而不教、教而不當、重智輕德、重知輕能”等現象的廣泛存在折射出當下家庭教育的困境和焦慮。民有所呼,法有所應。202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施行。“依法帶娃”時代的開啟將為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法治保障。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①任何社會意識都有其產生的物質原因,即社會存在②順應了百姓期盼,是解決家庭教育困境的根本途徑③反映時代客觀要求的上層建筑必然促進社會的發展④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2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新增1 961個專業點、撤銷804個專業后,31種新專業正式納入本科專業目錄。教育部在本科專業設置調整工作中,支持高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適應區域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需要,設置符合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的專業。高校專業設置的調整基于( )①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②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的性質和面貌③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④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2年2月22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要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探索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服務體系,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①是基于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客觀需要②體現上層建筑為經濟基礎服務能推動生產力發展③旨在調整生產關系以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④通過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調整來推進鄉村振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針對我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2022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部署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盡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之所以要堅持人民至上,是因為( )①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基本觀點②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和社會進步的決定力量③滿足群眾的意愿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④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必須始終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從哲學上看,下列說法體現上述觀點的是( )①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②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③致廣大而盡精微 ④踔厲奮發、篤行不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幸福最重要的就在于對未來的美好希望,一是你覺得整個社會、整個世界會越來越美好,二是你覺得自己的未來會越來越美好。”“別人眼里的幸福不會是你自己的幸福,埋在自己心里不愿說出的害羞的滿足才是自己真正的幸福。”古往今來,人們對于幸福的詮釋異彩紛呈,這告訴我們( )①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 ②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③對幸福的正確理解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④要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2022年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播出,朱彥夫入選,他是一名在長津湖戰役中失去雙腿、雙手和左眼的共產黨員,被譽為“永遠的戰士”。在戰場上,他是沖鋒陷陣的戰士;在山村里,他是脫貧攻堅的戰士;退休后,他是弘揚革命傳統的戰士。對于幸福,朱彥夫的理解是,奮斗著,就是幸福的。這表明( )①價值主體及其需要是在實踐中發展變化的 ②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③價值標準根據主體需要調整才能保證其科學性 ④正確的價值選擇必須把理想信念作為最高標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新年賀詞中謳歌贊美勞動。2021年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我們通過奮斗,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斗,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2022年無數平凡英雄拼搏奮斗,匯聚成新時代中國昂揚奮進的洪流。之所以崇尚奮斗,謳歌贊美勞動,是因為( )①勞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財富的源泉 ②勞動能夠讓理想擺脫條件制約而變成現實③勞動創造了人,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④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在講究效率、與時間賽跑的時代,“治愈”“解壓”“詩和遠方”等網絡熱詞在青年群體中廣泛傳播,面對成長中的挑戰與困難不“躺平”、不消沉、不抱怨,而是主動營造“治愈瞬間”、仔細體味“幸福時刻”,讓人生充滿溫暖與亮色,成為青年人進行心理調適、積蓄昂揚斗志的新手段。這說明( )①價值觀正確與否取決于人們的價值評價 ②價值觀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并隨其發展而變化③價值觀往往因人而異,都應當得到包容與認同④價值觀對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選擇有著重要影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每個人在他生活中都經歷過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難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觀、消極,發出絕望的哀號;有些人在苦難中還想到別人,想到集體,想到祖先和子孫,想到祖國和全人類,他就得到樂觀和自信。”其中蘊含的唯物史觀道理是( )①價值觀源自于對個人生活遭遇和處境的反思②價值觀對社會與人生有重要的驅動和制約作用③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④基于個人利益形成的價值選擇是社會發展的動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 農村,這個曾被一些人視為“窮困”“閉塞”“落后”的地方,如今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去創業。據統計,2012年至2022年底,全國返鄉入鄉創業人員累計達1220萬人。從過去“爭相跳農門”變成“我要回農村”,說明( )①任何價值觀和價值判斷都是對社會存在的能動反映②正確的價值觀和價值判斷源于主體的知識和能力③價值觀和價值判斷對人們的行為選擇發揮著重要作用④價值觀和價值判斷正確與否取決于其對主體的實踐能否發揮導向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 自2022年起,某省通過財政資助演出的方式,對26個瀕危戲曲劇種實施搶救工程。對此,有人叫好,認為能傳承傳統文化;也有人反對,認為應該由市場選擇,瀕危并最后消亡的本就是沒有生命力的。這種爭論表明( )①人們所處的不同立場導致不同的價值判斷②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是進行價值判斷的前提③事物滿足主體的需要是價值觀形成的基礎④價值觀能夠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 2022年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一百年來,共青團團結帶領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聽黨話、跟黨走,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積極投身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偉大事業,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激昂的青春樂章。由此可見( )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青年成長發展的前提②青年只有不斷更新價值觀念才能獲得實踐的成功③發展個性、完善自我是青年的最高價值追求④堅守人民立場是青年進行正確價值選擇的根本立足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 20多年累計行走近4萬公里,給鋼軌問診把脈;驗證海量列控數據,為高鐵列車精準導航;反復揣摩作業環節,合理調配機車,為中歐班列開行提供有力保障……萬里鐵路線上,“最美鐵路人”書寫最美人生。由此可知( )①辛勤勞動才能創造和實現價值 ②平凡崗位上才能創造和實現價值③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 ④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 20世紀80年代引進短道速滑項目以來,幾代短道速滑運動員奮勇拼搏,為國爭金奪銀,展示了中國體育健兒的風貌品格,彰顯了人們在所熱愛的事業上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追求。這啟示我們( )①要在不懈奮斗和奉獻中創造精彩人生 ②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會有不同的價值觀③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 ④頑強拼搏的精神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胡鳳益從小參與田間勞動,感受著農業勞作的限辛,夢想著“種一次就能年年收割”的莊稼。為圓少年時期的夢,上大學時他選擇了農學專業,長期致力于“把一年生的水稻變成多年生的水稻”。2004年,胡鳳益團隊利用長雄野生稻無性繁殖特性,將多年生野生種和一年生栽培種雜交,選育出多年生后代群體,該成果獲得云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培育多年生稻種的研究漫長又艱辛,他們克服了項目經費不足、田野工作辛苦等困難,目標在前卻難見終點等困擾,堅持進行實地調查、科學實驗、試驗示范和理論研究,成功培育了一系列多年生稻栽培品種。多年生稻播種一次持續收獲多年,具有廣適、高產穩產等特點,節約了勞動力投入,減少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2018年,他們培育的“多年生稻23”成為全球第一個商業化的多年生糧食作物品種,在國際多年生作物研發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2021年,胡風益團隊“利用長雄野生稻無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的方法”獲得云南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雜志公布的2022年度十大科學突破榜單。17.(2022·海南省直轄縣級單位·統考三模)辨析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沖擊,一些西方國家以奧密克戎毒株導致的重癥率、死亡率較低以及嚴密封控會導致經濟萎靡為由,選擇與病毒共存,即使面對不斷增長的感染人數依然選擇“躺平"。而我國正視本國人口眾多、醫療資源總體不足的國情,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2022年以來,我國疫情多點散發波及多個省份,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對此,有觀點認為,西方的防疫政策更好,我們應該效仿西方選擇“躺平”。請運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相關知識,對上述觀點加以辨析。1——5 BBBDA 6——10 AADCC 11——15 BBBAA16、 運用價值觀的知識并結合材料,分析胡鳳益能夠實現少年時期夢想的原因。(10分)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導向作用。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遵循客觀規律,提高能力本領,投身社會實踐。(4分)胡鳳益樹立了尋求多年生莊稼的理想,選擇農學專業,投身多年生稻研究,(2分)帶領團隊克服種種困難,不斷創新,取得了多年生稻培育的重大成就,實現了少年時期的夢想。(4分)17、(1)該觀點是片面的。(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階級性。人們的社會地位、需要不同、認識事物的角度、立場不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也會不同。面對經濟發展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的矛盾,西方國家以維護資產階級經濟利益優先,而中國則以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優先,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3)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應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我們不應該效仿西方,而應立足本國國情,堅持“動態清零”政策,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