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汽化與液化》 第一課時《探究水的沸騰》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節選自人教版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是學習熱學的起始章中難度并不高的一節,是第三種物態變化的學習。在物態變化的教學內容介紹中,教材突出了現象教學,指導在觀察物理現象的基礎上建立概念,而不涉及定量計算。因為本章的概念、名詞較多,因此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條理化、系統化,通過不斷對比,找出相近概念間的區別和聯系,實現教學目標。水沸騰在生活中常見,取材容易,沸點不高,用它來研究液體沸騰時保持溫度不變,并需不斷吸熱的特點比較常見,安排為探究的形式進行學習,則符合初二學生喜歡動手,喜歡直接參與的特點。用探究的方式了解問題也不是第一次,基本環節學生已經知道,在本節中的探究的環節有側重,比如在猜想上重視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感興趣的問題和自己個人的觀點觀點,有利于了解學生對問題的關注程度,思考深度;在設計實驗環節用改進實驗器材和實驗方法,重在學生能用已知的工具解決新的問題,實驗器材則由學生自己組裝,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在實驗交流環節,用實物投映展示,既直觀,又便于交流。在技能方面,已會初步使用溫度計來測量液體溫度;在探究熔化與凝固課中初步接觸溫度---時間圖像的繪制方法,并對圖像進行分析。本節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重在現象教學,引用FLASH放慢沸騰現象,既解決教學中的知識難點和實踐的局限,又堅持物理學科的特點,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通過高壓鍋的原理的查詢,引導學生課后對知識繼續主動學習,通過現代網絡資源平臺,探尋更多的知識,學會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改善生活。二、學生分析:學生對汽化中蒸發和沸騰現象都較熟悉,一般都知道水沸騰時有大量的水蒸氣產生,水面會泛起大量的氣泡,但對水沸騰時溫度的特點并不明確,對沸騰前后水中氣泡升到液面的過程中大小有變化不明確,對水沸騰時的溫度高低與氣壓也不明確。通過對其中一個問題提出質疑,激發起他們繼續學習探究的欲望和需求。針對水沸騰前后的氣泡大小的變化,由于不是本章的重點知識,在實驗中僅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目的是使感興趣的學生課下主動去了解。針對探究學習這種方式,學生已有初步的了解,用圖像的方式來直觀地認識水沸騰時溫度的特點也有一定的基礎,在熔化一節中學習了圖像法反映晶體與非晶體的區別。溫度計、酒精燈、鐵架臺、試管等器材都不是第一次使用。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沸騰過程中液體溫度不變。知道沸騰需要達到沸點并且不斷吸熱。知道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了解不同液體有不同的沸點加強溫度計上示數的讀數練習加強用圖像的方法研究沸騰現象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水的沸騰過程,了解液體沸騰的特點;用EXCEL電子表格現場繪圖,幫助學生快速交流、分析總結規律。用flash動畫的形式了解沸騰發生在液體的內部和表面。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探究水的沸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物理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培養探究能力;通過沸騰圖像和實驗數據的交流,培養學生用圖像的方法研究問題的能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識。四、重點、難點分析:1、學習重點:知道液體沸騰時的特點,條件,圖像;2、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重點:通過了解沸騰現象及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對科學的興趣3、認知難點:液體沸騰的條件,用物理知識解釋一些液體沸騰的物理現象。五、媒體資源的選用與設計:1、“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 通過“酒精沸騰”袋子鼓起來創設情境引入概念,激發學生的探究的積極性。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相互合作交流得出沸騰現象及規律。通過圖片和FLASH媒體展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效果。2、“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關注科技發展”,即力求貼近學生生活,利用水的沸騰研究液體沸騰的特點,從身邊的現象或生活實例找尋規律;用所學物理知識學會分析生活中一些實際應用,激發學習的興趣。3、通過常用電子軟件EXCEL編寫代碼,讓學生自己對數據進行現場繪圖,解決傳統教學繪圖既困難,又費時的難題,同時培養學生對使用現代計算機輔助學習的能力。六、教學過程:主要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擠癟,袋口扎緊,放入熱水中。然后取出此口袋。 總結出兩種物態變化 汽化和液化 學生觀察現象并通過觀察能發現什么問題。并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 學生以水為例舉能讓水變成氣體的方法。 利用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鼓起”“變癟” 的現象,讓學生發現問題,體現從現象到物理的課程理念。 為講汽化的兩種方式做鋪墊。并為本節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做說明。利用學生討論歸納生活中的汽化現象引入本節課課題 介紹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本節課的重點是研究水的沸騰。 請討論描述水沸騰時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 水沸騰時有什么特征?水沸騰的條件是什么?那么我們通過實驗來觀察 學生根據生活經歷描述水的沸騰,提出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猜想。 在學生描述的基礎上,指出探究方向,從而讓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觀察。進行實驗 收集數據 介紹實驗器材 強調酒精燈的正確是使用和注意事項 請學生討論改進實驗方案,使實驗水沸騰的時間縮短。 再次強調實驗的目的 小組討論改進方案,分工合作觀察現象并記錄數據,討論完成數據收集。 改進實驗,充分發揮其自主學習能力。 對科學探究中的“進行實驗并收集數據”進行訓練。分析論證 在剛才的實驗中觀察到了哪些現象?通過數據分析又能得出什么結論? 展示學生數據和繪制的圖象 通過討論小組代表回答。 請各小組仿照晶體熔化曲線描繪出水沸騰時溫度和時間曲線。 《物理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用語言、文字或圖象描述常見物質的物理特征,通過分析論證讓學生對水沸騰的條件及特征有正確認識。 利用圖象對沸騰條件做進一步理解。結論 指導學生觀察圖象并介紹沸點:液體沸騰時有確定溫度。這個溫度叫沸點。 沸騰條件:達到沸 點;必須繼續吸熱。 看課本88頁科學世界了解各種液體的沸點,與氣壓關系。 《物理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用語言、文字或圖象描述常見物質的物理特征,通過分析論證讓學生對水沸騰的條件及特征有正確認識。拓展提高 把裝有水的大試管放在裝有水的燒杯中,用酒精燈給燒杯加熱,大燒杯中的水沸騰后,繼續加熱,試管中的水是否會沸騰?為什么? 學生討論,思考得出結論 利用學生原有經驗和剛通過實驗所得出的結論,給學生創設認知沖突,使課堂效果得到鞏固和提高,從而能夠真正理解沸騰的特點和沸騰的條件小結 評價 對本課學生表現給予肯定 學生討論后小結本節課重點 通過小結對課題內容再強調。加深對重點內容的理解。作業:《探究水的沸騰》題單,典型例題2、3和課后思考題七、教學流程圖:(一)引入:通過觀看“酒精的沸騰”引入汽化、液化概念,進行新課。(二)新課:探究----水的沸騰提出問題: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汽化,又可以分為兩類,蒸發和沸騰。水沸騰時,溫度的特點是什么?進行猜想:溫度不變或溫度升高設計實驗:先教師講述實驗設計思路,學生討論改進實驗,明確過程和記錄表。進行實驗: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學生完成情況,個別指導,及時了解實驗進程交流、總結實驗結果,取兩個實驗小組匯報,一個小組通過電腦軟件繪圖。(三):通過典型例題分析討論,鞏固所學知識。(四):提升對沸騰研究的興趣:舉生活中例子說明物理知識的應用廣泛。(五):小結所學知識,對學生表現給予評價。八、板書設計探究水的沸騰一、液態變氣態——汽化;氣態變液體——液化。蒸發汽化沸騰二、沸騰1、液體沸騰時繼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2、沸點3、沸騰條件三、沸點與氣壓有關九、課后反思本節課,用實驗現象引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小組討論式教學,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在初中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電腦軟件excel輔助學生處理數據,歸納規律是很大膽的嘗試,也在于培養學生使用網絡和計算機解決學習問題的能力,在實物展示臺展示方式之外,開辟了解決傳統教學中圖像交流難這一問題的另一條道路。學生自由提出感興趣問題,其中有些問題對老師綜合素質要求很高,有時處理不是很恰當,今后一定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能更靈活掌控課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