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升華和凝華》【教材分析】升華和凝華是八年級第三章物態變化第四節的內容,屬于物質這個一級主題下的第一個二級主題,為九年級的關于物質的結構和屬性的學習作好準備。本節課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續,由此讓學生完整的知道物質形態的六種變化。【學情分析】盡管升華和凝華并不少見,但卻不易被學生注意,且氣體不易看見,而難于直接觀察到。因此設計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讓學生探究,讓學生從實驗中理解升華和凝華的概念,得出升華吸熱、凝華放熱的結論。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實驗判斷固態和氣態之間是否可以相互轉化。2、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了解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3、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4、培養節水意識。【教學重點】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條件及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教學難點】碘的升華實驗和對升華吸熱凝華放熱的理解。【教學過程】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1、學生回顧物質的狀態及其物態變化,提出問題:物質能否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或者由氣態直接變為氣態?學生猜想。二、探究碘的升華和凝華,得出升華和凝華的概念做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驗證猜想。 學生展示實驗,并講解。 學生分組討論,用熱水對固態的碘加熱,觀察是否有液體生成,說出觀察到的現象。將紫色的碘蒸氣用冷水降溫,觀察碘蒸氣的變化,取出冷水中的試管,擦掉試管外的水分,觀察試管中是否有碘液體出現。 3、分析實驗現象,學生歸納實驗結論,得出升華和凝華的概念及吸放熱情況。 三、聯系實際,尋找和分析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1、學生自己判斷樟腦球。2、老師展示霜的形成:由冰換成干冰(介紹干冰),判斷液化還是凝華。3、ppt展示冰箱中的冰棍和凍肉,并找同學解釋。并討論采用什么辦法可以減少霜的形成?4、生活中還有很多霜的形式,展示動態ppt(自然界形成的)借助多媒體課件觀看霧凇、霜的美麗畫面。5、學生連線自然界中的物態變化。并總結水的三態。6、學生討論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凍衣服,小燈泡。(教師展示新舊日光燈管,學生觀察對比,分辨出新舊燈管,試著解釋燈管壁變黑的原因。) 四、升華吸熱凝華放熱的應用1、ppt展示舞臺造景,并讓同學猜想形成仙霧的條件。2、老師用干冰現場造景,并討論其中的原理。3、觀看多媒體課件:人工降雨。思考在云層中拋撒干冰為什么會促成降雨?4、討論人工降雨的條件,引入干旱(ppt)和節約用水的必要性。 五、歸納小結【板書設計】一:知識整合固液 氣二:重點應用(干冰)(1)舞臺造景(2)制冷(3)人工降雨三:知識鞏固【教學反思】升華和凝華是八年級第三章物態變化第四節的內容,屬于物質這個一級主題下的第一個二級主題,為九年級的關于物質的結構和屬性的學習作好準備。本節課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續,由此讓學生完整的知道物質形態的六種變化。盡管升華和凝華并不少見,但卻不易被學生注意,且氣體不易看見,而難于直接觀察到。因此設計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讓學生探究,讓學生從實驗中理解升華和凝華的概念,得出升華吸熱、凝華放熱的結論。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讓學生自己根據圖片說出各是什么現象,不但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引起了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趁學生思維活躍的時候介紹干冰的作用,引發學生探究舞臺上的煙霧之謎,利用探究的結論引導學生列舉出升華吸熱在生活中的更多應用,對自然界中一些現象做出科學的有力的解釋,讓學生從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識是有用的,體會到物理知識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一節課的內容在實驗探究和對熟悉的現象的探究中掌握,再利用水的三態變化將整章的知識串在一起,使學生對物態變化這一章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避免概念的混淆。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安排的比較適當,知識連接的較為妥當,學生比較容易地得出了結論,對現象也能利用本節的知識作出合理的解釋,但設計時如加上人工造“雪”實驗、為加深對升華和凝華的理解,再進行兩個有趣的活動:一是觀看“兩件衣服的對話”的動畫(冬天,兩件冰凍的衣服分別在太陽下、陰涼處),再次明確升華是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并沒有經過液態;二是競說升華和凝華現象,誰說對一個,課件上就顯示出來,并有鼓勵性的評語。這樣能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高,理解的更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