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時 生命體中的化學變化【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食物能夠為人體提供能量和營養。食物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過程是緩慢的,這個過程發生了化學變化。2.情緒的產生也與化學變化有關系。科學探究1.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獲取事物的信息。2.能基于所學的知識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學探究的結論。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小組合作時,愿意溝通交流,能夠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的意見,形成集體的觀點。【教學重點】認識到生命體內每時每刻都發生著各種各樣的化學變化,這些化學變化維系著我們的生命。【教學難點】能基于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推測食物在各消化器官中的變化。【教學準備】干燥粉條、火柴、淀粉、唾液淀粉酶、溫水、碘酒、燒杯、玻璃棒、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過程】一、聚焦1.吃米飯熱身:請每位同學細細品味、慢慢咀嚼,并做到以下三個要求:(1)咀嚼1至2秒鐘時,在心中記錄米飯的味道。(2)繼續咀嚼1至2分鐘后,又是什么感覺?(3)咀嚼后出現某種味道時,咽下米飯。2.揭題:生命體中的化學變化。二、探索活動一:食物具有能量1.學生說說自己從出生到現在身體都發生了哪些變化。2.思考:我們的身體為什么能夠發生這些變化?3.教師演示燃燒干燥粉條的實驗,明確食物具有能量。活動二:推測剛才吃的米飯在身體里發生了什么變化1.學生小組合作,判斷食物在各個消化器官都經歷了什么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在導學單上記錄小組的想法。2.小組匯報并交流。(1)預設:在口腔中是化學變化,證據是米飯剛開始無味,后來變甜,說明有新物質生成。(2)教師演示:淀粉+碘酒和淀粉+唾液有效成分(唾液淀粉酶)+碘酒的對比實驗,明確米飯真的和碘酒發生了化學變化,生成了新物質。(3)小組繼續匯報交流食物在其他消化器官中的變化。3.教師播放食物在體內變化的視頻,學生明確:食物的消化、吸收是一種復雜的化學變化,這種化學變化把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轉換成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活動三:集體研討:情緒是否與化學變化有關1.教師明確情緒的產生和化學變化有關。科學研究發現,當我們特別積極地做某件事情時,大腦中有一種物質可以讓我們的心情變得愉快,這種物質是通過化學變化產生的。(播放相關視頻進行講解)2.學生思考:植物、動物的生長變化和化學變化有關嗎?請說明理由。四、課堂小結 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了人體內的諸多變化都和化學變化有關,人體、植物、動物等生命體的生長變化都和化學變化息息相關。【板書設計】生命體中的化學變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