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八顆行星【教學目標】科學概念太陽系有八顆行星,它們在其特定的軌道上繞太陽運轉。科學探究按一定比例對數據進行處理,并在此基礎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行星相對位置關系模型。情感態度價值觀1.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2.意識到模擬實驗及推測與客觀事實是有一定距離的。【教學重點】按一定比例對八顆行星的數據進行處理,并對應排序。【教學難點】利用材料建立行星相對位置關系模型。【教學準備】班級記錄表。【教學過程】一、聚焦1.出示太陽系示意圖。2.提出問題:太陽系的八顆行星有哪些?3.學生簡單回答,教師板書行星名稱。4.繼續追問:八顆行星是如何排列的呢?二、探索1.閱讀八顆行星的基本數據表。(1)出示八顆行星的基本數據表,請學生分享從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2)學生自由分享,根據八顆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數據找到距太陽“最近”和“最遠”的行星;根據八顆行星的赤道直徑數據找到“最大”和“最小”的行星。2.給八顆行星排序。方法1:按離太陽的遠近排序。方法2:按直徑大小排序。3.建立行星的位置關系模型。(1)給每個小組準備材料:三條長度相同的紙帶、透明膠、雙面膠。(2)學生將每條紙帶對折四次,然后將紙帶粘連成一條長紙帶,在長紙帶的折痕處標記數字。(3)教師引導:如何確保八顆行星都能排列在長紙帶上,距離太陽最遠的海王星應該排列在哪一個折痕處?(4)學生對照折痕的數量,將處理后的數據填寫在學生活動手冊上,根據處理后的數據,將八顆行星標記在長紙帶上。三、研討(研討問題見教科書P42)四、拓展布置課后觀察活動:觀察木星,如果有條件的同學可借助雙筒望遠鏡來觀察。思考: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我們探索宇宙帶來了哪些便利?【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